[好书推荐]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54cf9e0508763230121236.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篇三】偶然之间听说一本名为《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书籍,虽平时很少关心时政,了解经济;但人活于世,总是需要知道一些前人历尽千辛万苦以及无数生命总结的道理,好以后按图索骥。
看完本书之后的最大的感悟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社会顶层人的奇思妙想以及各种治国大道,对于百姓来说都是苦难,只是苦难深浅而已。
按照本书总结的各种道理与经验,仿佛一切都是在循环往复。
希望能通过本书发现特定的规律能从中受益,发现一切都是枉然,未来的不确定是无法预料的。
但是还是有所收获,至少我总结不出来这些得失,也听闻了之前不曾听闻的轶事。
阅读本书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之前按照学校学的历史,以及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是那样的片面;按照书中的说法一切都是为统治以及稳定服务,这样的历史书不可信。
何况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的确也不能从历史书中简短的评价去概况一个人。
对一个人的评价也适用于同样的道理。
感觉书中对王安石评价的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文字,分享给大家: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天下所有的书。
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熟于心。
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人敢说自己才华比他。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不靠后台,科举出身,从县一级干起,当过知县、通判,一直干到中央。
他对所有的行政关节非常熟悉,谁都骗不了他。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
宋朝是士大夫之国,大家都穿得很体面,彬彬有礼,偏偏这个王安石不洗头,不剃须,每天身上很臭地来上朝,还整天死着一张脸,同僚都叫他“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
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响,总是拎了一袋子钱回家,数也不数就上缴给妻子。
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
他当然不通敌、不卖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https://img.taocdn.com/s3/m/62e0ed8b83d049649b6658fa.png)
——“唐时州县上供少,故州县富,兵在藩镇,朝廷无甚养兵之费。”
盛唐气象(公元618年-755年) “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盛唐富豪举例】 1. 胡商邹凤炽 ,商业地产及贸易,“山树虽尽,臣绢未竭。” 2. 王元宝 ,商贸流通 玄宗:我闻至富可敌贵。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故见耳 3. 定州何明远,纺织业,绫机五百张 ,“袭胡为业” 4. 裴明远,商业地产,废品收购业,养蜂业 5. 罗会 ,“剔粪” ,城市环保业 6. 杨崇义,商贸 7. 郭万金 ,商贸 特点: (1)贸易型、城市商人为主流 (2)第一次出现了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商人 (3)没有出现大的盐商、铁商 《大唐六典》 :“凡州县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
A. 变法的背景:极度贫弱之后的“文景之治”七十年 1. 对内“与民休息”,对外“怀柔和亲” 2. 鼓励工商:“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 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3. 民间富足,商人势力崛起
“汉初实为中国商人第一次获得自由发展之安定时期也。”(李剑农)
【汉初富豪榜·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富豪榜】 1. 四川卓氏,冶铁 2. 四川程郑,冶铁 3. 河南南阳孔氏 ,冶铁,长途运输业 4. 山东曹邴氏 ,冶铁,金融 5. 山东刁闲,盐业 6. 河南洛阳师史,长途运输业 7. 河南任氏 ,粮食业 8. 北方桥姚,养殖业 9. 陕西邓通(官商),铸钱业 10. 江苏吴王刘濞 (官商),铸钱、冶铁、盐业
宋·王安石变法
清·李鸿章变法
民国·孔宋变法
当代·陈云变法 当代·朱镕基变法
第一阶段:中国式改革思想的形成(从管仲到商鞅)
变法之一:管仲变法(公元前七世纪)
历史背景 西周—春秋:“礼崩乐坏”与国家意识 “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 书单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 书单](https://img.taocdn.com/s3/m/cadd9a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3.png)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书单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的一门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著作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的书单,包括了一些经典著作和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
1.《中国经济史纲要》作者:范文澜这本书是中国经济史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经济史。
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2.《中国经济史新编》作者:杨同礼、黄仁宇、曾宪梓、王静等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集结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3.《中国古代经济史》作者:戴逸、张延科该书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对理解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启示。
4.《中国社会经济史通释》作者:李新这本书以中国社会和经济史为基础,详细解释了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其中包括了对古代中国农业制度、商业制度、货币制度等的深入研究。
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制度史》作者:田福军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制度演变过程,包括土地制度、耕作制度、农村经济组织等方面。
6.《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形成与演变》作者:季羡林该书从农民阶级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变迁,阐述了农民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7.《商鞅变法研究》作者:杨雄这本书以商鞅变法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改革。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些规律。
8.《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作者:苏维诗该书研究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对古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9.《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作者:梁文道这本书从行政制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组织和发展,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10.《中国古代税制史》作者:杨雄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税制演变过程,包括徭役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ecf61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9.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是作者吴晓波先生对浩瀚中国千年经济史的一次独特梳理。
书中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制度的解读,展示了历代经济变革的来龙去脉及其成败的关键。
阅读此书,让我对中国的经济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了我对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的思考。
吴晓波先生以时间为轴,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写到清朝末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
这其中,不仅有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细致描述,还有对各种经济思想的深入探讨。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晓波先生提到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这一变革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还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为后世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
而在汉武帝时期,实施了“均输法”,通过国家对物资的垄断经营,调节物价,打击商人垄断市场。
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稳定物价、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但也暴露了政府与民争利的矛盾。
唐朝的“两税法”和明朝的“一条鞭法”是书中的另外两个重点。
这些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税收不公、财政困难等问题而进行的。
它们在实施之初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长期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例如,“两税法”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加剧,“一条鞭法”则因实施过程中的不公而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书中还提到了清朝末年的经济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这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代经济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每一项改革都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阻力,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推动。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经济制度与社会各个方面的紧密联系。
经济制度的变革不仅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还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
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现状,我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要推动经济制度的创新,必须要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短期的利益和局部的问题。
读书笔记——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读书笔记——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https://img.taocdn.com/s3/m/9d5ff54a312b3169a451a49a.png)
读书笔记——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015年3月对当前中国经济崛起的解释,经济学界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两极化的分歧——有的认为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有的认为存在“结构性缺陷”,中国经济正在崩溃,即将成为一个新的危机发源地。
对此,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从中国历史的基本面入手,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
在该书中,吴晓波先生创造性地利用四大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级——无产阶级)博弈法和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社会精英控制模式——宏观经济制度模式)两个研究工具,以经济制度的变革为核心,从遥远的公元前7世纪止于当下的2013年,沿着历史的脉络,对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做了一次跨时空的论述和分析,并据此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
首先,作者论述了中国完成大一统之前的两次重要变法。
一是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
管仲重视商业,采取“放活微观、管制宏观”改革思路: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首创国家“盐铁专营”。
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位尊重市场规律的国家干预主义者,并将其视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二是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
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县制、户籍制、军爵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很快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商鞅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上采取郡县制度,在社会精英控制模式上采取军爵制,在全民思想控制模式上采取“不许思想”的愚民政策,在宏观经济制度模式上采取“命令型的计划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基人。
作者认为: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分别提供了两个颇为极致的治理模型,如左右极般地站在后世历次变革的两端。
第二,作者论述了汉代的“汉武帝变法”和“王莽变法”。
汉武帝变法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上采取“推恩令”,在社会精英控制和全民思想控制模式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宏观经济制度模式上由桑弘羊作操盘手,推出了一系列强硬的国营化经济政策:在产业改革中采取铸钱、盐铁与酿酒专营,在流通改革中采取均衡与平准,在税收改革中采取告缗令与算缗令。
关于世界经济的书籍
![关于世界经济的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4c8b5b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关于世界经济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世界经济的书籍,供您参考:
1. 《全球经济史》:作者Angus Maddison ,此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历史,对于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国富论》:作者Adam Smith ,这本经典之作于1776年首次出版,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3. 《货币战争》:作者James Rickards ,该书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当代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预测了未来的金融趋势,对于了解全球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4. 《世界经济史》:作者John Earl ,本书以全球范围内经济变迁为主线,以独到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世界经济史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5. 《经济学原理》:作者Gregory Mankiw ,本书是经济学入门经典教材之一,对于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思想有极大的帮助。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共75页文档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共7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3b35d1aa1c7aa00b42acba4.png)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2e79e9f705cc1754270910.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3篇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一)——'自由主义经济学'浅析近日读了吴晓波所写《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以下称《历》)一书,在钦佩作者对中国两千多年经济(变革)史所做大量梳理和总结的同时,也为作者并未将所著内容与基本经济学原理做关联而感到遗憾。
本文即是希望建立这种关联的一种尝试。
一。
存在'西方的'牛顿力学和 '东方的'牛顿力学之分吗?在自然科学中,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由牛顿(西方人)发现和发明的各种科学定律和技术会在东方国家'不适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东方国家运用各种(最早)产生自西方的技术顺利地取得了各种成就和进步。
但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仍然会有很多人会觉得由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理论不适合东方国家。
当然必须承认东、西方国家由于其各自文化、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的差异,造成起源于西方国家某些法律、习俗、制度等不能直接照搬到东方国家,但我认为这些只是东、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技术层面'上的方式、方法的差异。
从更为根本和宏观的'原理'层面上看,东、西方国家人文和>社会学科基本的原理、理念、思想、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正如无论东、西方人在外表上的差异有多大,但是从基本的生理结构和特性上看,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虽然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西方,但是东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同样摆脱不了基本经济学规律的影响。
这就是我读完《历》后最深刻的感受。
二。
'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讲什么?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有一本名著《国富论》,这本书介绍了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还有其它相关内容):1. 分工;2. 看不见的手。
这两个原理如同两根支柱支撑起了整个经济学这座大厦。
但是随着>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日益繁复,人们似乎越来越陷入对于经济学细枝末节的研究,反倒忽视了这两条基本原理对于经济和经济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89b40c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f.png)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籍,供您参考:
1.《中国现代化经济史》(作者:陈志武):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的
著作,涵盖了清朝末期至21世纪初的经济史。
书中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分析,也有微观的企业和产业发展案例。
2.《中国经济史》(作者:刘翔宇):这是一本详细讲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专业著作,
包括了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改革等阶段。
书中对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制度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
3.《中国经济百年回眸》(作者:陈平、黄奇帆等):这是一本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经
验和探讨未来发展模式的书籍,包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阶段性变化和未来趋势。
书中还涵盖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4.《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点》(作者:王树增):这是一本介绍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
展的学术著作,分析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中国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比较。
5.《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作者:郑永年等):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学术
著作,包括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外部开放和国际影响等方面。
书中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政策制度、产业发展和变革趋势,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于经济衰退的书
![关于经济衰退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fcb90f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7.png)
关于经济衰退的书1.《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作者:约翰·凯纳斯(JohnKennethGalbraith)这本经典之作详细描述了1929年至1939年期间的大萧条,探讨了导致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并提供了对冲经济不景气的政策建议。
2.《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ofEconomics)作者:尼格尔·马塞尔(N.GregoryMankiw)这是一本广泛使用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其中一些章节涉及了经济周期和衰退的原因和影响。
它以生动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经济理论,适合初学者阅读。
3.《愤怒的葡萄》(TheGrapesofWrath)作者: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这是一部小说,以大萧条时期美国农民的困境为背景,描绘了恶劣经济环境下人们的生活。
这本书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示了经济衰退对普通人的心理和物质生活的影响。
4.《黑天鹅》(TheBlackSwan)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NicholasTaleb)尽管这本书主要讨论了统计学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但它也对经济衰退和金融崩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经济衰退是黑天鹅事件的结果,这些意外事件在经济学中很难预测和解释。
5.《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TheLifeCycleofCapitalism)作者: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这本书提出了“创新破坏”理论,认为经济衰退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作者描述了经济衰退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变革为经济创造新的增长机会。
6.《我们如何遭受经济危机》(HowWeGotintoThisMess)作者:乔治·A·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和罗伯特·J·希勒(RobertJ.Shiller)这本书探讨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根源,并提供了对应对经济危机的建议。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https://img.taocdn.com/s3/m/bb3d2344dd3383c4ba4cd24f.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吴晓波中国历史上公务员最少的朝代《李世民解决吏政、兵政之患》)现代西方经济学倡导“小政府,大社会”,唐朝似乎是一个古代版本。
李渊开国之后,把一切山泽税、盐税统统废罢,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铁、酒等产业全数放纵民众自主经营。
在农业税方面,唐代的税收是取五十分之一,远低于西汉的三十分之一,徭役则是每年二十天,也比前朝要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后,当月就颁布诏令,把潼关以东的关卡全部停废,以让货物自由流通。
1有唐一代,还停止了商税的课征。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唐宋两朝对商品交易的征税一直非常少,唐朝全免,宋朝征收过税和住税两种,税率分别为2%和3%,这一方面造成商品流通的空前繁荣,商人九名,号称“捉钱令史”,每人贷予“公廨钱”5万钱,用于商业活动,每月纳利息4千钱,一年4?8万钱,以单利计算,年利率约为百分之一百。
这一政策,相当于让长安城里最有钱的七百个富豪家庭,每年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特别税”。
很可能的情况是,政府贷出的“公廨钱”仅仅是名义上的,而缴纳的利息则是真金白银。
这一政策很快在全国各州普遍实行。
为了鼓励商人接受公廨钱制度,唐太宗在全国特别设立了七千个基层官员岗位(“防阁”),只要纳满一年,家庭就可以派出一人当官,不过任期只有两年,之后由其他纳税的“上户”取代。
公廨钱制度在唐代执行了很久,玄宗初年,年利率降低到70%,继而再降到60%、50%,每笔强迫贷款金额也有降低,被选中的商人所获权益,早期是当官吏,后来则改为免除徭役。
唐太宗发明的这个制度,在后世的学界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褒之者认为,这一制度虽然“粗糙”却很直接,政府养活了官员又巧妙地避免了广征税赋。
贬之者则认为,这是对富有家庭的一次强制性的制度盘剥,它虽然比汉武帝的算缗令温和一些,不过本质却是一致的,另外,百分之一百的高利率亦是对全国金融市场的破坏,富户很可能以类似利率放贷给一般平民,从而导致全社会资金流通成本的抬高,当时就有人批评说,其结果是“富户既免其徭,贫户则受其弊”。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9810f140740be1e650e9a93.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导论罗纳德.科斯对中国经济变革给出了三个基本性结论:1、“最伟大”: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变革计划”2、“非计划”:“引领中国走向现在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3、“意外性”:科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
在现有制度的经济学框架下无法完整的解释中国的崛起。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崩溃中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更多依靠贸易顺差维系工业正常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投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造成的。
“中国历史的基本面”“统一的文化”(结束乱世;集权、独裁、专制)两个研究工具1、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2、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郡县制度:人事任命,避免地方割据;尊儒制度:意识形态的大一统;科举制度:吸纳社会精英;国有专营制度:重要资源的国营化垄断,控制国计民生)两个结论1、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进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2、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第一讲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重商主义的试验)从春秋时期到12世纪的北宋——变革是基于扩张的需要之后到18世纪初期的“康乾盛世”——以稳定为主中国从第一次搞经济变革开始就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观念的优先往往比资源的优先更重要。
管仲变法1、“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创意城市与产业集群;小镇经济)(专业分工、子承父业,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来划分管理;并无先后尊卑之分)2、“放活微观,管制宏观”“放活微观”:对内刺激商品经济的发育,对外降低关税,形成“如水归壑”的市场聚集效应(单一税制:在关隘征过了的,在市场就不用征了;为活跃市场,首开国营色情业,娼妓业的“祖师爷”)“管制宏观”: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从财政、税收和价格三方面入手。
中国经济史著作
![中国经济史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456928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b.png)
中国经济史著作中国经济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学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经济发展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史的著作以及相关参考内容:1. 《中国经济通史》- 作者:金衡这本书是中国经济史的经典之作之一,全面回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变迁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 《中国社会经济史》- 作者:米家异该书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变化、矛盾冲突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上古经济史》- 作者:茅海建这本书专门研究中国上古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详细讨论了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迁,揭示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
4. 《中国近代经济史》- 作者:王毅该书主要探讨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衰落、民国时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动荡等,在政治、战争、外交等背景下详细阐述了经济变迁。
5. 《中国经济变迁与制度演进》- 作者:杨宪益这本书围绕经济变迁和制度演进的关系展开研究,讨论了经济制度改革、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与挑战。
6. 《中国经济史料汇编》- 编者:陈祖炜、刘桂华此书收集了大量中国经济史料,为学者提供了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
7. 《中国古代市场经济述评》- 作者:姜耀南该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市场经济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经济有其特定的市场经济特征,对于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8. 《中国现代化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林毅夫、周其仁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经济学著作,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史著作涵盖了古代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从政治、制度、市场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著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数据和文献资料,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读后感)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c6393f28ea81c759f57829.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2500字: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参考,通过研读历史我们能够从历史深处看见未来。
难得读一本正经书,所以必须认认真真的写一回读书笔记。
和剑平同学同样选择了吴晓波的书,看看人家在燕园里写书评写的那么认真,实在是不敢草草了事,所以埋头苦憋到现在才交作业。
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参考,通过研读历史我们能够从历史深处看见未来。
历史上各朝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经济制度改革,无论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能给当下中国的经济改革一些借鉴。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吴晓波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当代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哲学并不是无用的东西,哲学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人思考问题的本身,减轻人的一些武断。
钱穆先生将这番言论拓展到历史,认为讲历史更能够叫人不武断。
虽然中国历史历经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变化复杂,但是事物之间总是环环相扣的,窥见历史的一小部分,便可以知道里面的很多问题,从而作为如今社会现实的参考。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乃至实现万世统治,历史上各朝都进行了相应的经济制度改革,无论改革是成就斐然影响深远,还是最后走进了死胡同甚至是让一朝倾覆,都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直到现在仍不失为当代经济改革的一个参考。
吴晓波分析历代经济变革主要运用两个工具。
一是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的相互斗争和博弈,此法同样可以用来研究当代中国经济问题。
二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即分析各朝的郡县制度、科举制度、尊儒制度和国有专营制度。
经济变革就是各利益集团在各项基本制度上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结果。
吴晓波认为历代经济改革的内在演变逻辑不外乎是邓小平的两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说到底,就是发展与稳定相互斗争的辩证过程。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https://img.taocdn.com/s3/m/efed2a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2.png)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史上的经济变革可以说是极其复杂的,它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劳动人口的生活水平等。
历代经济变革所带来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受益、受损和改变。
首先是历代经济变革带来的受益。
无论是历史上的中央集权还是现代市场经济,都推动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物品的价格,提高了社会福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使我们的国家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其次是历代经济变革所造成的受损情况。
由于经济变革对社会结构、工作模式、生产要素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定会有部分社会群体损失惨重,而往往是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受到剥夺性影响。
此外,如果经济变革过快或过度,也会给重要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从而导致资源、就业等普遍出现背离现实的状况。
最后是历代经济变革所引起的改变。
随着经济变革的进程,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经济政策,都会发生巨大改变,从而影响全社会的经济状况。
例如,随着委员制、工会制度的发展,历史上的主要劳动力形式——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等不断改变,社会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结构也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总之,历代经济变革带来的失败和受损是不可避免的,但伴随着它们也带来了社会进步的机遇。
历史的变迁是觥筹交错的,
所以历代经济变革总的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车轮不可抗拒的推动力。
【群公文】吴晓波北京书友会书友代表推荐书目
![【群公文】吴晓波北京书友会书友代表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77e56fd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f.png)
吴晓波北京书友会书友推荐书单:《什么是教育》、《如何阅读一本书》、《历代经济改革得失》、《激荡三十年》《万历十五年》、《中国的经济制度》、《浪潮之巅》、《马云内部讲话》、《富爸爸系列——女人一定要有钱》、《合作的进化》《什么是教育》作者:菲利普W杰克森著安徽人民出版社推荐人:推荐语:此书是北京大学《元培书架》中的大师推荐书目之一。
“思维可能自然地倾向于行使自己的自由,但通常必须经过耐心的训练,否则任由思维自身去处理,那么它通常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里的思维包括了水平思维、垂直思维以及环形思维。
什么样的条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教育如何促进这些条件的建立?杨绛:“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作者从黑格尔、康德等的哲学以及现实思考中寻求杜威留下的关于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最终得出教育的层层真谛。
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
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事某种类似教育的工作。
教育让学生、教师、每一个人、社会,直至整个世界变得更好《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推荐人:安耀磊推荐语:读了20来年的书,却从不知自己离懂得如何看书还有那么大的差距。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对我来说,读书的效果不佳,就来自这种对阅读的无知。
阅读是一种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是一位缺席老师的学习,是一件需要按照理性的规则和方法刻苦训练、不断摸索的过程,是理解作者、理解社会、理解自然、更理解自己的一种修行。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所以决定根据这本书中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看书(当然说的是那些需要我研读的书),也许能有一天我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行者推荐语: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套装共3册)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套装共3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a6a3f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1.png)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
(套装共3册)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套装共3册)》是吴晓波委托出版的一套书籍,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史、当今社会经济的变革模式、电商时代的商战、和“大败局”的思考。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详细梳理了历朝历代经济政策的演变,并分析揭示出中国经济史上走向和改革上的失败。
在这里,作者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如何从历史上得出一系列有效的经济变革经验教训,以此来解决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商战:电商时代》继续从经济史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历朝历代以及当前时代商业竞争的特点与变化,深入探讨了当今电子商务时代的新模式与新商业形势,大量实际示例下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新出路及发展趋势。
最后,《大败局》收录了吴晓波畅谈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深度解读,为当今社会经济变革提供新的视角,对社会稳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洞见,以及更加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xx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作者简介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
《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
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
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
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
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推荐理由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
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目录
导论研究xx的方法
崛起或崩溃,是一个问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谁家的“大势”?
两个研究工具及两个结论
第一讲xx变法:
两千多年前的“xx”
被严重误读的“士农工商”
“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盐铁专营&"的始作俑者
鼓励消费的异端思想
“以商止战”与和平称霸
xx古代版的“凯恩斯”
第二讲xx变法:
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
xx:
第一个在土地改革中尝到甜头
军爵制度:
打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平民社会
郡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的政治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