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疾病

合集下载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和治疗研究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和治疗研究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和治疗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的发作机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这类疾病由特定的物质或抗原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不少针对变态反应的治疗方法,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变态反应的机制我们的免疫系统可分为两类: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是我们出生就拥有的,它对很多微生物、化学物质和体内细胞产生反应。

获得性免疫系统则是在我们接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后逐渐发育出来的,它可以识别和攻击我们身体中的病原体。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制正是出在获得性免疫系统中。

当我们接触到某种特定的物质后,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使得身体产生与之相适应的IgE抗体,这也是变态反应的早期阶段。

这些IgE抗体会与体内的肥大细胞结合,产生大量的组胺等介质,引起身体各种症状。

如果这些物质一直存在于身体中,免疫系统就会一直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这样的状况就导致了长期的炎症和过敏反应。

治疗变态反应的手段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方法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手段:1. 避免接触过敏物质: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减轻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

2. 抗组胺药物:组胺是引起身体变态反应的关键介质之一,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组胺的作用。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慢慢地暴露患者于过敏物质,让患者的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从而提高抗体的阈值,使患者体内的过敏反应降低。

尽管这些治疗手段已经在不少病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人们需要更加先进的治疗手段。

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多种手段,尝试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许多人工制备出的抗体药物已经用于临床实践。

这些药物通过慢慢降低患者体内的IgE抗体水平,来达到减轻过敏反应的效果。

这些药物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变态反应疾病的治疗中。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口腔内科学课件)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口腔内科学课件)
最常见,反应最强烈 小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Ⅱ型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 ABO血型不相容 口腔较少见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血管、肾脏、肺、皮肤、关节等部位 引起毛细血管和肾小球基底膜的损害 口腔白塞病可能和此型有关
药疹、白塞病、天疱疮、类天疱疮
5. 治疗原则
抗过敏 控制继发感染和支持疗法 皮质类激素的使用 中药
四.多型性红斑
1. 病因 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 2. 临床表现特点
多种形态红斑性皮肤损害
虹膜状红斑(靶状红斑) 大疱型红斑
大面积口腔粘膜糜烂:好发于唇部 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骤,分轻重两型 病损广泛常对称分布
多形渗出性红斑
有自限性, 轻型2-3周可痊愈 愈后好,可复发。
多形渗出性红斑
3. 病理特征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水疱,糜烂,溃疡,假膜 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痂皮 固定性药疹 其他部位和脏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莱氏综合征
药物过敏性口炎
接触性口炎
3. 诊断
病因 激发试验
4. 治疗
去除病因 抗过敏:扑尔敏,息斯敏, 氯雷他定,西斯那丁 皮质激素 中药 局部处理:10%葡萄糖酸 钙加维C
学习要点
掌握: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分型,过敏性口炎和血 管神经性水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 则;
熟悉:多形性红斑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了解:各型疾病的发病机制。
第一节 概述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高敏感性、高反应性异常免疫反应 组织损伤、功能紊乱 完全抗原:
半抗原:一般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引起反应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
❖ 原因:自身皮肤屏障缺陷、环境因素、遗传 因素有关。有遗传体质的人,如果暴露在特 定的环境因素下,发展为AD的机会就明显增 加。
❖ 发病率:﹥10%儿童。最常见于2个月后的儿 童,90%在5岁前发病。
❖ 对食物和空气过敏原过敏,尤其尘螨和宠物。近1/3AD 儿童 被至少一种食物加重症状。
❖ 其他导致恶化的因素:感染、温度、湿度、刺激物(羊毛、 肥皂、清洁剂、被动吸烟)、情绪压力。
❖ 预后:近85%儿童5岁后就不会再食物过敏。但对 花生、坚果、海洋食品的过敏一般是一生的。1岁 内母乳喂养(母亲应限制高度过敏的食物,因为蛋 白会通过母乳),6个月后加固体食物,1岁后可吃 牛奶,2岁后吃鸡蛋,3岁后吃坚果、花生、海洋食 品。可每年测定1次PST。
Example: Milk Elimination
过敏性鼻炎
❖ 特征:鼻塞,打喷嚏,水样鼻涕,眼睛、鼻、上颚痒。 可伴结膜充血。
❖ 分型:季节性和全年性的。季节性(花粉或霉菌孢 子),间歇鼻症状。全年性的AR症状无季节变化, (尘螨、动物皮屑、蟑螂和霉菌孢子),可能周期性 加重,比如密切接触动物。
❖ 可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哮喘 患者很多同时有鼻炎。
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明显的个体差异。
I 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
变应原
机体
IgE

IgE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脱颗粒
释放活性介质
(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激肽、嗜酸性粒细胞、 活化因子)
(全身性) (皮肤) (呼吸道)
(胃肠道)
常见过敏性疾病
❖ 过敏性鼻炎 ❖ 哮喘 ❖ 特应性皮炎 ❖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 食物过敏 ❖ 药物过敏 ❖ 虫咬过敏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机体产生过度、不正常或者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细胞攻击健康的组织或者受体,引起各种不适甚至生命威胁性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这些疾病在病情轻重和适用的治疗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是由免疫过度反应引起的。

本文将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一、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当机体遭遇外来抗原或某些致病因子时,免疫系统会立即发动免疫应答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这种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然而,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病变。

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机体自身攻击健康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的情况下,其中自身抗体或T细胞攻击自身组织或器官或者产生混合免疫反应,导致疾病。

这些反应会导致弥漫性结缔组织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二)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机体对某些外来物质产生异常反应的疾病。

这种反应是由某些过敏原物质作用于特定生物过敏原受体导致的,产生一系列的机体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如哮喘、鼻炎、湿疹等。

(三)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是一种机体免疫能力不足的疾病。

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以及艾滋病等。

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受到削弱,容易感染、生病,严重时还可能激发自身疾病。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疾病进展和控制疾病复发。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以及生物制剂和免疫治疗等。

例如,利用抗体特异性靶向治疗的正常生理系统来调节疾病机制,将符合原则的生物制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成为了课题热点。

(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是纠正机体妨碍正常生理功能的异常代价,并减轻由此产生的症状和疾病发展。

《变态反应性疾病》课件

《变态反应性疾病》课件

01
02
03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增强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增加肌肉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提高 身体代谢水平。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 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 升。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选择瘦肉、鱼、蛋、豆类等优质蛋白 质来源。
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
减少高糖和高盐食品的摄入,预防慢 性疾病的发生。
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抗原的识别、抗体的产生、炎症反应和 组织损伤等。
详细描述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首先,抗原进入人体后 被抗原递呈细胞识别,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 ,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
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 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实施
按照试验方案进行临床试验,对试 验数据进行严格管理和分析。
试验结果评估
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新 药或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础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提
供理论支持。
免疫学研究
差异,但总体上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所致。
流行病学特点
总结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花粉过敏与季节变 化和环境中的花粉浓度有关,尘螨过敏则与室内环境卫 生状况有关。此外,遗传因素也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 的重要影响因素,家族中有过敏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过敏反应。了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 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学及其研究方法与技术

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学及其研究方法与技术

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学及其研究方法与技术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

目前,对于这类疾病的遗传基础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从遗传学角度出发,介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学基础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这提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遗传基础存在。

目前,这类疾病的遗传基础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是基因的遗传和表达变异,另一个是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

以下将分别介绍。

1.基因遗传和表达变异目前,研究表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基因遗传和表达变异与特定基因相关。

例如,艾滋病的致病基因是HIV-1,而哮喘的基因与IgE相关调节因子(IGER)有关。

研究表明,艾滋病的发生与HIV-1感染后的时限、病毒负荷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哮喘与IGE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IgE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2.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除了与基因表达相关的变异外,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哮喘的食物、空气污染物以及病毒感染都可能引起哮喘的发病。

此外,哮喘患者还有可能与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霉菌等感染协同,产生更多的病症。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拟态分析三种。

1.基因检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基因检测是通过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以确定疾病的遗传基础和治疗方案。

这种检测方法常用的包括PCR、基因芯片、测序等。

例如,对于哮喘发病与IGER基因相关的疾病,就可以通过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突变是否与哮喘相关,从而指导治疗方案。

2.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处理海量的基因组信息,以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疾病的遗传基础。

例如,对于哮喘的发生与家族遗传相关的疾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找到哮喘与特定基因的遗传变异相关的证据。

临床分析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分析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分析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疾病,其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临床分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就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

一、临床表现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病种可以出现皮肤病变、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

例如,过敏性紫瘢痕病常伴有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而过敏性鼻炎则表现为鼻塞、鼻痒、鼻涕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情也会呈现周期性发作的特点,这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室检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皮肤过敏原斑贴试验等。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获得,它能够判断过敏原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确定相应的致敏源。

而皮肤过敏原斑贴试验则是通过将患者皮肤与已知过敏原接触,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症状,从而确定致敏源。

三、影像学检查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等,在临床诊断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例如,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患者气道狭窄的情况,CT扫描则能更加详细地显示气道壁增厚、气道扩张等情况。

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为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其他辅助检查也有助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例如,鼻窦炎患者可进行鼻窦穿刺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此外,组织病理学检查也可通过对病变组织的染色观察来确定疾病的性质。

综上所述,临床分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慎重权衡各种指标,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治疗

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治疗
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治疗
• 变态反应疾病概述 •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手段
•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变态反应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 原刺激时发生的过度或异常的免疫反 应,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糖皮质激素
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 休克、喉头水肿等。但长期使用可 能带来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免疫抑制剂
用于治疗某些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等。常用药物有环孢素、甲氨 蝶呤等。
免疫疗法
免疫调节剂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 体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常用药物有胸腺肽、转移因子 等。
总结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
详细描述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如喘息、胸闷、咳嗽等,以及体征,如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等。
体格检查
01
对患者的皮肤、呼吸系统、心血 管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 异常体征。
02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荨麻疹、血 管性水肿、呼吸急促等症状,以 及是否有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 应。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血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以评估过 敏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如点刺试验、斑 贴试验等,以确定致敏物质。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过敏问题。

2021年儿科主治医师第十九章变态反应性疾病

2021年儿科主治医师第十九章变态反应性疾病

概述过敏反应(症)血清病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一节概述一、变态反应概念及分类变态反应亦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免疫反应,表现为当机体通过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触等途径接受抗原刺激后致使其反应性发生改变,机体再次暴露于相同抗原时,出现某些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强烈反应,引起组织损伤或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根据细胞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及临床特点Coombs和Gell将变态反应分为四种类型: 1快2毒3复合,4型最慢是迟发。

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或过敏型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或过敏型,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特点是发生和消失迅速,反应过程中无补体参加,一般无组织细胞破坏·属于此型变态反应的疾病有过敏症、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食物过敏等Ⅱ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介导此型反应的抗体多为IgG、IgM,亦有少数IgA·属于Ⅱ型变态反应的常见疾病有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ABO溶血、肺出血性肾炎综合征等Ⅲ型变态反应·亦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当存在持续性抗原或抗原量稍多于抗体时,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小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和细胞成分导致沉积部位发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变化和损伤,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G,少数为IgM和IgA·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血清病、某些荨麻疹、血管炎及狼疮肾炎等Ⅳ型变态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由T淋巴细胞介导·典型的Ⅳ型变态反应见于结核再感染及皮肤结核菌素试验、接触性皮炎、湿疹、移植物排斥反应等二、特应性与特应性疾病特应性是指某些个体具有对环境变应原容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并发生过敏性疾病的素质。

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血清IgE值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异种蛋白过敏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第二节过敏反应(症)一、概述过敏反应是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严重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皮肤及全身症状与体征,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低血压以及支气管痉挛。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进展【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进展】一、引言变态反应性疾病(hypersensitivity disorders)是一类由免疫系统过度或不适当反应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随着对免疫系统的深入了解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分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四类:Ⅰ型变态反应(I型hypersensitivity)、Ⅱ型变态反应(II型 hypersensitivity)、Ⅲ型变态反应(III型hypersensitivity)和Ⅳ型变态反应(IV型 hypersensitivity)。

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免疫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三、诊断方法的进展1. 临床表现的细化随着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炎症细胞介质和免疫细胞的探索,疾病的临床表现得到了更加细致的描述和区分。

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生化标志物的应用生化标志物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Ⅰ型变态反应中,血清IgE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确诊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此外,血清中的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被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四、治疗方法的进展1. 药物治疗药物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等被广泛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一些新型抗过敏药物和生物制剂的研发,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包括过敏原免疫疗法和细胞免疫疗法等。

过敏原免疫疗法通过逐渐暴露于过敏原,使患者产生免疫耐受,以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

细胞免疫疗法则通过调节或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3. 特殊治疗方法某些特殊治疗方法在特定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变态反应疾病》课件

《变态反应疾病》课件

案例三:食物过敏
总结词
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 呼吸困难等症状。
详细描述
食物过敏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 性休克。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治疗食物过敏的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
、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
心跳加速、心悸、心律不齐等。
过敏性休克
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
其他症状
眼部过敏
眼睛痒、结膜充血、流泪等。
耳部过敏
耳朵痒、耳鸣等。
PART 03
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REPORTING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结果,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症状
REPORTING
皮肤症状
皮肤瘙痒
是变态反应疾病常见的 症状之一,常常表现为 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瘙痒

荨麻疹
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白色 的风团,常常伴随着瘙
痒和刺痛感。
湿疹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疹、 丘疹、水疱等,常伴有
渗出和瘙痒。
接触性皮炎
皮肤接触某些过敏原后 出现红肿、皮疹、水疱
等症状。
详细描述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等,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常见的过敏原有 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案例二:荨麻疹
总结词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 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色风团等症状 。
VS
详细描述
荨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色或 白色风团,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消失 ,但可能反复发作。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 、药物、动物皮毛等。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

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探索

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探索

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探索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对某些特定抗原过度反应,导致疾病发作的一类疾病,如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这类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负担。

那么,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呢?首先,免疫系统的异常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病原体侵害的重要力量,但当免疫系统异常时,会误认身体本来并不危险的物质为敌人,从而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疾病发作。

比如,过敏性疾病患者对于本应无害的花粉、食物蛋白质等物质,但是身体却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病症的发生。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

挥之不去的汽车尾气、大量使用的杀虫剂、沉重的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其异常,从而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

比如,工作压力大的人容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尤其容易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例如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预防措施包括:1.加强免疫力: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充足休息等都是增强免疫力的好方法。

2.避免环境污染:尽可能远离空气污染源、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合成物品等。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对于免疫系统也会有严重危害。

4.及时治疗:若确诊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则应及时就医、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的疾病,了解其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环境卫生、进行相关保健等措施,从而降低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风险。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引起的病症,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病因研究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科学家们主要关注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环境因素。

免疫系统在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反应,导致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问题。

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也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过度卫生、过度使用抗生素等也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从而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

治疗方法针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物疗法。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退烧镇痛药等。

抗组胺药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的症状,例如鼻塞、流涕和皮肤瘙痒等。

类固醇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哮喘等症状。

退烧镇痛药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和身体不适等症状。

生物疗法生物疗法是通过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中最常用的是抗体治疗。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可以与免疫系统中识别病原体的抗体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免疫系统的反应。

例如,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常用的抗体是 IgE 抗体。

IgE 抗体可以结合到人体里的过敏原上,从而避免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减少过敏反应的症状。

在生物疗法中,免疫抑制剂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和麦考酚酯等。

未来展望虽然药物治疗和生物疗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许多药物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疗效不一。

因此,未来需要研究新型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生物疗法,如疫苗疗法、基因治疗等,以期治疗效果更佳、并且副作用更小。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Type I hypersensitivity)是人体对某些外来物质产生的过度反应,通常表现为过敏症状,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

本文将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家族倾向,表明基因遗传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研究家系和双胞胎,研究者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和等位基因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例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与HLA-DR、IL-4、IL-9、IL-13、TNF等基因的表达有关。

二、免疫因素变态反应性疾病都是由免疫系统对致敏原产生过度反应引起的。

术语“变态反应”源于对治疗荨麻疹的早期实验,实验中许多患者对其他物质的过敏症状也有所改善。

这表明,对一个特定的致敏原作出反应的细胞和分子可能与其他过敏原物质相同。

这种交叉反应可能是由于各种致敏原物质表现出相似的抗原表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细胞、IgE、细胞因子等诸多分子有关。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污染、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例如,人们普遍暴露于室内或室外的各种污染源中,如汽车尾气、化工厂的废气、空气中的花粉、霉菌和螨虫等都是致敏原物质,可能导致气道炎症,进而引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慢性炎症还可以通过诱导免疫系统的变化来导致致敏原物质的过度反应。

四、病毒和细菌感染病毒和细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这些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变化,从而提高对致敏原物质的反应。

例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常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可以刺激炎性介质和响应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哮喘发作。

总体来说,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发生的原因因人而异。

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共同参与了这些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去除过敏因素 局部消炎、止痛、抗感染 症状严重者全身应用药物治疗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 )为一 种急性局部反应型的粘膜皮肤水肿。又称巨型 荨麻疹亦称奎英克水肿(quincke's edema) 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特点是突然发作局限 性水肿,但消退亦较迅速。
既往史:患者无过敏史,亦无经常服药史。患有胆结石、坐骨神 经痛。
个人史:有烟酒嗜好,因工作紧张经常熬夜
检查:患者精神较差,口腔双颊、舌背、上腭及 上下唇粘膜糜烂,表面渗出较多, 形成灰白色 伪膜,张口受限,口腔中唾液较多,不敢吞咽,不 敢刷牙,软垢较多,口臭。咽部粘膜充血,双侧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眼结膜充血,眼角糜 烂。全身皮肤为广泛性糜烂面,皮肤红肿、 疼痛。尼氏征阳性。阴囊出现溃荡。 化验
病理:上皮结缔组织有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上皮下 疱形成
NEXT
病因 未明 药物过敏反应 免疫因素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支原体感染 其他因素如患者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食
物过敏、病灶感染、遭受寒冷等。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起病急,常在春秋季发病。分为轻型和重型。
轻型: 1.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轻微 2.皮肤病损常对称分布,好发于手背、足背、手掌及四肢伸侧。 3.皮肤病损为虹膜状红斑 4.自觉瘙痒感,无明显疼痛 5.口腔粘膜病损分布广泛。 6.粘膜充血水肿,红斑及水疱,疱破后形成大面积糜烂,上有
血管神经性水肿
NEXT
BACK
治疗
1.找出可能的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2.抗组织胺类药物 3.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 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
静点、组织球蛋白肌注等
4.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0.2-0.4g普鲁卡因加入 10%葡萄糖500ml中,静点 ,1/日,共用10-15 次。
5.0.1%肾上腺素0.25-0.5ml,皮下注射,心血管病患 者慎用
病例2
(一)病例摘要
胥某,男,44岁。因上腭疼痛3天来就诊。
5个月前患者拔除11、12、15、23、24,1个月前 患者来我院修复科镶牙。常规制作上颌可摘局部 义齿,3天前戴牙后患者无不适主诉。自述戴牙后 半天上颌粘膜烧灼痛,随后起水疱,破裂后疼痛。同 时伴有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将义齿摘下浸泡 水中症状逐渐缓解,两天后因接见外宾戴上义齿又 出现上述症状。患者未曾镶过活动假牙。
治疗: 分析近期用药史及食物史 去除诱发因素 抗过敏 控制继发感染和支持疗法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 中药 局部治疗:1%普鲁卡因液含漱止痛,生理 盐水湿敷,抗生素软膏涂布等
本课小结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可能变应原 药疹、多型红斑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危重性 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方法 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鉴别诊断
斯-约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多腔孔糜烂性外 胚叶病:多形渗出性红斑重型病损,除口腔、皮肤出现大面 积红斑、水疱及糜烂外,身体多腔孔包括眼睛、鼻腔、外耳 道、阴道、尿道、及直肠等部位粘膜均可受累,发生糜烂及 炎症。
诊断: 1.突发急性炎症,发病与季节有关,有复发史。 2.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出、假膜 3.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虹膜状红斑 4.病程短,发病有自限性、复发性 5.严重时出现多腔孔损害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亦称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 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 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发生条件:抗原物质的刺激及机体免疫反 应异常
过敏原:进入机体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过 敏原或变应原。
(二)思考问题 1.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如何治疗? 2.如何验证诊断? 3.应与哪种病相鉴别? (三)本病例思考 1.诊断要点是什么? 2.治疗原则是什么?
病例3
(一)病例摘要
向某,女,13岁。因右后下牙疼痛,夜间加剧2天来就诊, 治疗1天后出现面部、上下唇肿胀。
1个月前右下后牙自觉有洞,进食嵌塞,遇冷热水轻度 疼痛,因学习紧张一直未治疗。两天前开始出现自 发痛,伴有夜间疼,遂来就诊。患儿面部无肿胀,张口 正常。检查36牙合 面深龋,探诊未穿髓,极敏感, 叩诊(一) ,松动(一) ,牙龈无红肿及瘘管,冷试极敏 感。治疗:36麻醉下开髓、抽髓、根管扩大、清洗 根管、置樟脑酚棉捻,牙胶暂封。次日患者出现面 部、上下唇肿胀、发紧,患儿及家长感到不安和恐 惧,遂来复诊。
发病机制:多为Ⅰ型变态反应
病理:急性炎症表现: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 或有水疱形成。
临床表现:
1.患者应用某种药物后可有一定潜伏期
2.口腔粘膜表现为:粘膜明显充血发红,局部水肿,甚至出 现水疱(blister)。疱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 。
3.皮肤损害:好发于口唇周围,四肢,躯干,常有瘙痒不适 (itch)。皮疹(skin rush)表现形式多样,最常见的病损为 圆形红斑——虹膜状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疱性 红斑;固定型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重复用药后即 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种形式发生的病损,即重复用药后 在原部位出现圆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数目多少不一, 还可合并水疱 )
或溃疡
4.病变可向临近部位扩展 5.刺激物去除后,病变可持续一段时间 6.全身症状轻微,病人可有局部不适、烧灼刺
痛感。
接触性口炎
NEXT
接触性口炎
NEXT
诊断 1.根据病损部位有明确的接触史 2.临床特点 3.辅助检查:斑贴试验 4.鉴别诊断 药物性口炎、强酸强碱的有
毒物质造成的口腔损害
BACK
BACK
病例讨论
病例1
(一)病例摘要
严某,男,41岁。因口腔糜烂、疼痛无法进食水3天从外院转来。 10天前患者因受寒而发烧38℃,注射退烧针剂后体温下降至
37.2℃,服用 消炎药(药名不详)、感冒冲剂等后次日体温 又升至38.6℃,头痛,随即出现口腔粘膜大面积溃烂,眼睛充 血,小便时疼痛,全身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变成水疱,破溃后疼 痛,因口腔剧痛只能进少量流食。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为一种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属Ⅰ型变态反
应。过敏原可能为食物、药物、感染因子、情 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多种因素,有些有家族遗 传因素。
NEXT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急速,消退亦较迅速,不留痕迹 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处。 病变为局限性水肿,界限不清,按之较韧而有
弹性。 肿胀部位可呈淡红色或无色泽改变 患者自觉灼热或瘙痒感 病变可复发
日。重者,氢化可地松100-200mg静点。 5)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静点 6)慎用抗菌素 7)中医中药
2.局部治疗 应用消炎、止痛、抗感染的药物。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allergic contact stomatitis) :是过敏体质者于局部接触药物 后,发生变态反应而引发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称为依赖抗体细胞毒(ADCC)型。
口腔变态反应性疾病常有以下临床特征:
1 具有发作性 2 具有复发性(recurrence) 3 具有可逆性 4 具有间歇性 5 具有特应性(speciality)
病例1
(一)病例摘要
尤某,男,27岁。因口腔溃疡,疼痛剧烈3天来就诊。
患者4天前因感冒头痛、发烧、咳嗽到就近医院看病, 给予复方新诺明,服药1 天后口腔开始出现糜烂,疼 痛较重,影响进食、说话。面颊部、额部皮肤出现 瘙痒不适。几年前患者也因感冒服药出现过类似 症状,但症状较轻未引起注意。
半抗原:只有反应原特性,而缺乏免疫原特性,进入机体 后须与组织蛋白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而引起变态反应,如 药物等。
变态反应分型:
第Ⅰ型变态反应(反应素型): 第Ⅱ型变态反应 第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第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 第Ⅴ型变态反应:
称为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型。 第Ⅵ型变态反应:
血常规:白细胞12.5 X 109/L,分类中性粒细 胞0.80,淋巴细胞0.2,嗜酸性粒细胞0.080
(二)思考问题 1.患者所患何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治疗原则怎样? (三)本病例思考 1.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哪些?中药会引起过敏反应? 3.如何预防
厚的假膜 7.病损易出血,形成厚的血痂 8.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多形渗出性红斑
NEXT
多形渗出性红斑
NEXT
重型:(
1.常有较重的全身症状
2.皮肤病损除红斑外,还出现大疱、丘疹、结节等,疱破后形 成大面积糜烂面
3.患者疼痛明显
4.粘膜病损除口腔外,眼睛、鼻腔、等多部位粘膜糜烂,以眼 睛病变为重。
抗原的种类(kind of antigens) 亲缘关系划分: 异种抗原,如:药物,化学试剂、异种免疫血清、空气粉尘、 病原体 同种异体抗原,如:红细胞血型抗原、白细胞抗原。
自身抗原
免疫源性划分: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及反应原特性,进入机体后即刻引 起变态反应。如:微生物、花粉、异体组织细胞、异体血清 蛋白等。
3.重型患者表现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莱氏综合征): 重型药物过敏可发生全身的广泛性大疱,波及全身体窍粘 膜和内脏,常为急性发病,有较重的全身症状。
药物过敏性口炎
NEXT
药物过敏性口炎
NEXT
诊断
1.根据发病前有用药史 2.口腔突然发生的急性炎症,皮肤出现固定
型药疹、荨麻疹等病变。
3.停用致敏药物后,病损很快愈合。 4.辅助检查 斑帖试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既往史:对花粉、青霉素过敏。患有Ⅱ型糖尿病。
个人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检查:11、12、15、23、24唇(颊)、腭基托 处粘膜大面积充血、糜烂,触痛明显,全口余 牙卫生较好,口内其他部位粘膜未见异常。 双下颌淋巴结轻度肿大,活动好。 义齿基托 材料为聚丙烯酸甲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