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各章重点笔记(表格归纳)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全书总结分享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全书总结分享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全书总结分享发布时间: 2022-9-23 | 标签:高中地理高中地理思维导图高二地理必修三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怎么画?最近很多同学在后台反应,地理必修三内容太多,找不到重点,不符合框架。

来了来了,知犀带着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来了~高中地理属于文理交融的学科,而必修三属于文科内容,知识点多。

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有了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背诵什么的完全不在怕的~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1)大纲高二地理必修三本共分五章。

分别是: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五章,区域关系与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2)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章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简要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介绍了中国的荒漠化防治。

本文以亚马逊雨林为例,介绍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4)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三章以山西省为例介绍了中国能源资源的发展状况。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介绍了该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5)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本文以中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介绍了中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6)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章以西气东输为例介绍了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本文以东亚为例,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好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了。

同学们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把导图放在一旁,对照着课本笔记一起来理解,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这样把握更加透彻哦。

当然,你可以选择使用知犀思维导图绘制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哦~。

高考地理必修三完整笔记

高考地理必修三完整笔记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②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 黑土、黑钙土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 工业基础 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 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 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 :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 、 神黄线、 焦日线 。
3. 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 铁路 为主, 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大家总结记忆,小编这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高中地理详细笔记和总结(全,必备)

高中地理详细笔记和总结(全,必备)

高中地理详细笔记和总结(全,必备)高中地理详细笔记和总结知识点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1.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4.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2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河,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业农耕发达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人口稠密较少很少城市众多较少很少其他重要农耕区牧业、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3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4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高中地理必修3各章重点笔记(表格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3各章重点笔记(表格归纳)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森林的生态效益:可归纳为“水气净美无(物)尘沙”☆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脆弱性的表现(1)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物最容易遭受破坏。

拓展延伸:湿地的生态作用☆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2.保护措施保护热带雨林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可总结为“三保、二设、一结合”。

(1)三保: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鼓励保护性开发。

(2)二设:①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②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的机会。

(3)一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能源资源开发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1.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2.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治理 (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2)“三废”的治理(3)调整产业结构☆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模式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

田纳西河是流域综合开发的典范,其综合开发模式如下: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我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关于高年级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关于高年级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定位、导航、测速、物流货物定位、测距等
数据存储:分层技术,即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图层”中
城市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RS
收集影像信息
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一)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二)
第三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类别
区别关键词
定义
组成
重点考查原理
应用
GIS
信息分析
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硬件、地理数据(关键)、GIS软件、GIS人员、应用模型
地图数字化过程:纸质地图-扫描-图像处理-图像拼接-图像剪裁-图像配准-矢量化-编辑与修改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近地
原理:不同地物辐射、反射程度不同,用以辨别不同地物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特点:视域广阔、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动态监测
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气象监测等通过影像监测和探测工作
GPSபைடு நூலகம்
导航和定位
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4颗卫星星座,21颗工作,3颗备用;控制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控站);接收机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地图版)知识点整理(1)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地图版)知识点整理(1)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地图版)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概念:一定区域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2、区域的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相对一致,之间明显差异。

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综合指标:多重要素4、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研究的重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联系。

6、区域研究的意义:为选择区域的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2、三大自然去的划分依据、名称及其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400mm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

把青藏高寒区东部3000m的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东部季风区: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历史悠久。

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有少量灌溉农业分布。

面临的问题是:水源紧张,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青藏高寒区:主要是畜牧业,少量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主要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

2、交通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教育和文化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

1840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首先在东部兴起。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

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

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

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1.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一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2.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二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3.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4.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四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5.高一年级地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三篇五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三笔记

必修三笔记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区域划分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

特征:①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差异的。

②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

③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也越小。

二、图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②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③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RS相当于眼睛、GPS相当于脚、GIS相当于手;一个看、一个定位、一个应用操作。

(完整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0001

(完整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0001

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 差异性; 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30N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48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
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
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
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严重破坏草场,易造
成风沙侵蚀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
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
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资
源短缺,生态恶化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森林的生态效益:可归纳为“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物最容易遭受破坏。

拓展延伸:湿地的生态作用
☆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2.保护措施
保护热带雨林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可总结为“三保、二设、一结合”。

(1)三保: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鼓励保护性开发。

(2)二设:①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②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的机会。

(3)一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1.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 2.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治理(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2)“三废”的治理
(3)调整产业结构
☆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环境
要素
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河
流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
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多降水,
夏秋降水相对较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
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
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
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
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
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
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
要有煤、铁、铜、
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
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
重要因素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
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

田纳西河是流域
综合开发的典范,其综合开发模式如下: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我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田纳西河成功
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河流的综合开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
点:
(1)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的核心。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
稳定。

(3)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
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4)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5)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
引大量投资。

(6)重视环境保护。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区位表现
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气候气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品质好;
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降

①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利于作物生长;
②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
地形①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土壤①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②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与合理开发
工业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交通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市场广阔的国内市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扩大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口地广人稀,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提供了条件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1农业生产对象:鸡、猪、鱼、食用菌和大田农业。

2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沼渣、粪肥、塘泥。

3沼气池的原料:杂物、粪渣、杂草秸秆。

4分析沼气的用途及意义。

可用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有利于净化环境、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5分析农业生产模式的意义。

调整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各种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东北为例)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对调入地区的影响对调出地区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①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
发展;
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③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
完善;
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
发展;
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
济收入;
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
活水平
西





(典
例)
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
业的发展;
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
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
设施建设;
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
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
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
发展;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
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
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
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
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西电东送
☆晋煤外运
类型线路
东西

煤通

通往
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等
通往
华北
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
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神黄线等
南北运
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
线、京沪线等
沿海运
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南水北调


调水原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华北地区缺水严重(降水不多,地表径流少;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浪费严重)
线路优缺点对比东
线
优点:可利用现有的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工期短;可调水量大
缺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水质条件较差

线
优点: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水源地水质好;有丹江口水库,水源稳定
缺点:需挖输水渠道,工程量较大
西
线
优点:线路长度最短
缺点: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最大
☆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
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影响因素
地理
信息
→ → ← ↓
← ↓ 遥感 管理、查询、
更新、空间分析、应用评价
空间定位 全球
定位系统 获取
地理
信息
系统
3S 技术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