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成都的城市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成都的城市记忆
一、什么是城市记忆、城市符号?
“城市有大量的人聚居,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与人有关的活动,因此,城市本质上是人市,就像人有记忆一样,城市也应该是有记忆的。所谓城市的记忆,无非就是城市的历史,有历史才会有记忆,没有历史自然无从记忆,而人们记忆的无非就是历史……”①
如果说人的记忆是靠照片、日记、过去的事物来得以留存,那么城市记忆靠什么来体现呢?
城市记忆靠城市符号来体现。实际上,城市的建筑、街道,包括城市的一片土、一座桥,甚至一棵树、一块匾,都是有生命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实体,一个实物,它更是一个符号,一段基因,传承着一个地方的一段历史、一种人文精神。建筑从来缄默不语,他只是静静伫立在那里,就能释放出千万本史书所不及的力量,这是历史的积淀所赋予它的一种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一旦被摧毁便永远无法修复。”②
在城市建筑、街道等硬符号后面,更有以历史名人、文化、美食、风土人情、人文个性为代表的软符号。它来自于城市本身的底蕴与内涵,体现了城市的一种文化、一个品牌,一种胸怀,以及它所承载的生态环境和精神力量。
因此,简单总结,一个城市的记忆来自来两大方面的体现,一是有形的硬符号,如街道、建筑、桥梁、雕塑……;二是无形的软符号,如人文传说、历史掌故、街道故事、民风民俗。这些综合在一起,方构成了一个城市的丰满的城市记忆。
同时,城市记忆也是一个城市有别以其它城市的“识别标准”。就好似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其声音一定要有“辨析度”,也就是说,别人一听就知道是谁唱的。这个“辨析度”就是与众不同的特色,那么,我们的城市也需要鲜明的“辨析度”。否则走到成都街头,其高楼大厦与上海、深圳无异,失去记忆,那么我们就彻底失去了“成都”。
近几年,城市化战略加速了城市急剧膨胀和改造,同时也在快速吞噬城市建筑原有的文化,出现了“千人一面”和“千房一面”的趋同化危机。若不采取措施,城市记忆将荡然无存。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国家以及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的城市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以韩国的首尔为例。首尔城是一座保留了“城市记忆”的都市。许多人来到首尔,一方面感叹它“太现代了”,高楼大厦林立,经济飞速发展。但一旦深入其中,又发现它“太传统了”,这里处处都在试图保留关于韩国的各种历史和文化记忆,它始终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中间线上。
首尔的城市记忆,并不是仅仅存留在那曾被日本人焚毁了200余间殿宇的皇宫那里,而是散落在首尔大众的日常生活的周遭。傍晚在汉江以北的旧城区踌躇独行,不小心就会遇到一个个小小的石碑,上面记载着此地曾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简单经过,许多都是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直接相关的。通过这些记载,作为游客会对首尔人民奋斗的历史肃然直敬,同时也会感叹于首尔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③
而在欧洲,城市记忆更是保护得非常好。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你能真切感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不经意间,一个指示牌,一座雕塑,一块小石碑,都在提醒着你,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哪位名人何时在此住过,干过什么。甚至是一个小镇,也许只有几千人,他们也有值得记颂的人与事。也许这些人与事根本无法影响整个国家的历史,但当地的居民也仍会像珍宝一样的守护它,保护这些建筑,为小镇名人立像,立碑,并骄傲地告诉每一个来到这个小镇的人。
正因为如此,城市才不只是水泥丛林,由于有了丰满的记忆,它才越发亲切。
而目前中国的多数城市却正面临着城市“失忆”的危险。城市化的扩张以及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我们轻易就将承载城市记忆的符号给抹去了。而成都也同样面临着“失忆”的危险。
二、成都的城市记忆现状
1、有价值的老建筑正被拆毁
早在2001年,成都就公布了22处挂牌保护的优秀近现代建筑。这22处建筑大多分布在大学、公园、教堂里,真正的民居不多。但其中也有红星路二段90号民居,三倒拐街62号四合院,四圣祠西街36号附3号、4号、5号,和平街11号民居等等。但是,在这些明文确定为挂牌保护的近现代建筑中,有些却被拆掉了。
推土机前,老宅子轰然倒下。据著名成都民俗学家冯水木先生的统计,1990年以来被拆毁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有价值的老房子包括:
东珠市街李家花园,巴金名著《家》、《憩园》中的典型环境,2003年拆毁。
头福街川军将领刘存厚公馆,2003年拆除。
青龙街西汉文学家杨雄的洗墨池,2003年拆毁。
岳府街44号四川保路同志会旧址,拆除。
文庙前街清末著名指画画家聋道人“三迟楼”,2003年拆除。
柿子巷著名骨科专家杜自明四合院,现为柿子园茶馆,面目全非。
大科甲巷65号慈善会正心堂,始建于1860年,1982年列为成都市文保单位,“迁”至金堂。
古卧龙桥街川北会馆,1981年列为成都市文保单位,2002年拆毁。
四圣祠北街四圣祠医院大楼,满清末年建筑,1995年拆毁。
红星路二段90号朱财神旧宅,极富建筑特色,2003年扩街拆除。
东大街成都府城隍庙,2003年拆除。
三倒拐街62号四合院,2001年成都市政府列入挂牌保护建筑,后因扩街拆除。
前卫街杨遇春旧宅,拆除。
北大街有著名火神庙一座,为原北大街派出所所在地,拆除。
古佛寺街朱自清旧居,拆毁。
兴业里有民国四合院建筑与街道相连,拆除。
……⑤
2、有历史价值的街道、地名被湮没
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资料显示,成都的历史街区只占主城区的2.8%。在旧城改造中,许多有历史、有故事的街道逐渐湮没。
一种情况是,在旧城改造中,一些老街完全消失。
第二种情况是,老街虽然还在,但已面目全非。如“交子街”,其得名于宋代,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就产生于成都“交子街”。这里在当时就是世界的“华尔街”。而如今“交子街”已变名为“均隆街”,且完全是现代建筑,已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的辉煌。
第三种情况是,老街老名虽在,但历史已被人淡忘。如静居寺,其得名是因为这里的一段历史故事。元末明初大文豪、元史作者宋濂曾受明太祖朱元璋借以大杀功臣的胡惟庸党案的株连而远贬茂州,死在夔门。后因当时镇守成都的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对宋濂仰慕之情而迁葬成都。而如今,有多少人知道这条街道的故事,恐怕即便是当地的住户也无几人能晓。
事实上,在成都,这样情况很多,像“红照壁”背后的老皇城故事、“驷马桥”背后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佳话、“五块石”代表的古蜀巨石崇拜的传说、“点将台”里关于诸葛武侯点将练兵的典故、“老南门大桥(万里桥)”刘备送诸葛亮“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的经典……,成都的城市记忆在街道、地名里比比皆是。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多少外地游客感受到了呢?
3、对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不够
名人既是一项珍贵城市记忆,也是一块巨大的文化资源。要说,成都目前名人资源用的最好的,一是武侯祠,一是杜甫草堂。但这还远远不够,自古文人多入蜀,历史上,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吴道子、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苏东坡、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都曾旅居成都,并留下了多少不朽佳句。在近代,巴金、郭沫若、李勋人、艾芜等文学大家也出自成都,或在成都生活了很久时间。抗战时期,更有大批文化名人、各界精英迁往成都。而这还只是文化艺术界的,其它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各界名人,更是举不胜举,因此,若要说成都的名人资源是异常非富的。
但目前,这些资源均存在重视不够,保护不够的情况。像巴金故居,原东珠市街李家花园,巴金名著《家》、《憩园》中的典型环境,2003年被拆毁。虽然后来在百花潭公园模仿重建了一个“慧园”,但由于脱离了原址的地理环境,已无多大历史价值了。如果,当时不拆毁,而是整旧如旧,立上石碑,在主要路段树立指示牌,提示游客巴金故居所在地就在前面,那么成都的小街中又多了一项文化遗产与城市记忆。成都的历史又被多保留了一分。
三、我们怎么办?
1、专人专事专项负责。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起迅速成立“抢救保护城市记忆”小组,并下拨专项经费,专门开展此项工作。
2、以照片、文字、影像等手段,实际调研、摸底、梳理出《成都市城市记忆名录大全》,全面掌握成都的城市记忆以及城市符号的现状情况。
3、按照《成都市城市记忆名录大全》的重要级别,立即着手开展抢救与保护、重现工作。
对现存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进行清理、抢救、保护、修缮,并进一步整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其建筑外订上刻有兴建年代、建筑背景介绍的重点保护铭牌。在其所在街道,以石碑、铭牌、指示牌的形式对其进行介绍宣传。其中,具有参观价值的,如祠堂街原《新华日报》办事处,为民国建筑,周恩来抗战期间曾下榻此处,还可对外开放,接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