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解读(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 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 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 创业能力。
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上一页
下一页
8、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 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 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 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 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 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 生的教学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
13、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和 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 教育教学特色。加大专业技能课程比重,专业技 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 分之二。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 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 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 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 书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上一页
下一页
1、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 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 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 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9、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实习期 间,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学校要与企 业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 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 的关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 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 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上一页
下一页
18、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 质量。建立健全教材编写、选用与审定机制,加强精 品课程和教材开发,教育部将组织评选1000门精品课 程和2000种左右精品教材。充分发挥全国中等职业教 育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教材课堂准入制 度。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教材统一由国家规 划并组织编写 ,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实行国家与地方 (区域)规划相结合。部分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重 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积 极开发实训课程与实际操作指导教材。大力推动仿真、 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积极组织各类选 修课程的开发。
上一页
下一页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 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 紧迫的任务。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
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9、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 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 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要加强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训 基地。集中力量建设好紧缺人才培养 专业实训基地,努力推进资源共建共 享。
上一页 下一页
20、加强领导,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工作顺利进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 领导,强化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大并 优先保证教学投入。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 核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业绩 的重要指标。要重视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 作,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学改革工作中 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来自百度文库
4、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切实转变教学 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 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 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 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 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 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坚持育人为本,把 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上一页
下一页
5、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遵循中等 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切实加强对 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大力加强德 育工作队伍建设。
上一页
下一页
6、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进行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突出以诚 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 敬业的优良品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职业 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思 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学科,渗透 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
上一页
下一页
16、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 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 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 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 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
上一页
下一页
八、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建
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上一页
下一页
17、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 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素 质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积极开 展新课程改革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强化教 师对现代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与个性 需要,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回到开始
上一页
下一页
11、完善专业设置管理,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 务机制,制订和实行专业设置标准,完善专业 设置管理,及时更新专业目录,引导和规范专 业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示范专业点 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 专业点。确定一批精品专业点、特色专业点, 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15、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 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积极推行 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 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 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实行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顶岗实习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扩大 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考核、 转专业、转校、毕业和培训证书发放等方面的自 主权,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
上一页
下一页
7、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是学校 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 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 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认 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确保德育 课课时,使用国家规划教材
上一页
下一页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
上一页
下一页
14、加强创业教育。要在职业生涯教 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 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 践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 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要加 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配备,提高 创业教育水平。
上一页
下一页
七、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积 极进行制度创新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
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12、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 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 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 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 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 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公 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 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 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号文件,2008年12月26日印发)---的解读
共八个方面,二十条。
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 想和观念 三、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 习 五、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七、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八、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上一页
下一页
五、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推 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上一页
下一页
10、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要面向就 业市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建立符合 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 应的专业结构。要进一步拓展“职业院校制造 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相关专业领域,扩大工程的覆盖面,适应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 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要,开发相关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