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牛顿运动定律

合集下载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图(a)
第三章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16-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 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 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 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 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第三章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6-
七、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 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 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 运动。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0≫m'。 4.一先一后一按: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 后释放小车,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E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DF 段的平均速度,故 =1.39 m/s;
1 1 1
=
③设小车质量为 M,小车受到拉力为 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所以,������ =
������
+ ������ ,则������ -m 图象的斜率为������,故 F=������ ,纵轴截距
为 b= ������ =kM,所以,M=������ 。
第三章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7-
教材原型实验 典例1(2019· 湖南醴陵二中月考)如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 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源,在小 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 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命题点二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且要让小车拖着纸带匀速运动。

2.实验条件:小车的质量M 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

3.操作要领: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按住小车。

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误差。

以小车、小盘和砝码整体为研究对象得mg =(M +m )a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得F =Ma ;求得F =M M +m ·mg =11+m M·mg <mg ,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考向1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2019·广东实验中学月考改编)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中除了需要小车、砝码、托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复写纸、纸带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 .在调节木板倾斜角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托盘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E .用托盘和盘内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和车上砝码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3)某同学以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1M为横坐标,小车的加速度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的a -1M关系图线如图甲所示。

第4讲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第4讲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对小车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小车受重力 G、支持力 FN、拉力 F 和摩擦力 Ff。当小车沿倾角合适的斜面运动 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 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可等效为绳的拉力,A 正确;若斜面倾角过大,小车的重力 沿斜面的分力的大小将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车所受合力将大于绳的拉力, B 错误;砂和桶与小车的加速度相同,对砂和桶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它们的重力要大于绳的拉力,C 错误;当小车的运动趋近于匀速运动时,砂和 桶可近似看成受力平衡,则砂和桶的重力近似等于绳的拉力,D 正确。
第 4 讲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把握经典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图:
2.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 a 与合外力 F 的关系。 3.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 4.作出 a-F 图像和 a-M1 图像,确定 a 与 F、M 的关系。
4.在细绳末端悬挂一个槽码,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在小车上加放
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槽码的质量 m,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并设计表格如下。次数1ຫໍສະໝຸດ 小车加速度 a/(m·s-2)
2 34 56
槽码的质量 m/kg
拉力 F/N
5.保持小车和所放砝码的质量不变,增加悬挂槽码的个数,按步骤 4 做 6 次 实验。
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拉力,需测量托 盘的质量,所以还需要天平。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迹间的距离, 从而得出加速度,所以还需要刻度尺。 (2)a-M1 图像是一条直线,a 与 M 成反比;图像在 a 轴上有截距,这是平衡摩擦 力时木板的倾角过大造成的。 (3)由题图 3 中图线①可知,当 F=0 时,a≠0,即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 加速度,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根据 F=ma 得 a-F 图像的 斜率 k=m1 ,由 a-F 图像得图像斜率 k=2,所以 m=0.5 kg。 答案:(1)天平 刻度尺 (2)反比 过大 (3)① 0.5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高一物理实验课题,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万有引力定律实验、波动实验等。

通过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和原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正文:
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实验中,使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大小和方向,并使用牛顿环测量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符合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表明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物理定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天体运动规律和引力作用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实验中,使用牛顿摆轮和行星计测量天体的周期和运动速度,并使用测力计测量
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

实验结果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表明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物理定律。

三、波动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波动现象和波的传播规律,通过实验验证波动方程。

实验中,使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光的干涉现象,并使用激光笔测量激光束的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符合波动方程的基本原理,表明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物理定律。

拓展:
实验探究是科学方法的核心,通过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和原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实验探究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 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 cm、xBC= 4.65 cm、xCD=5.08 cm、xDE=5.49 cm,xEF=5.91 cm,xFG=
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探究高考命题视角 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 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设计性 等特点。 视角 1 实验器材的改进
替代 气垫导轨― ― → 长木板
视角2 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
小车的加速度可以利用传感器,借助于计算机来处理 视角3 实验方案的改进
m乙 x1 1 2 Ft2 (3)由 x= at 及 F=ma,可得 m= ,故有 = ,即 m 乙= 2 2x m甲 x2 x1 x1 m 甲· ,所以若以乙车的质量 m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该直 x2 x2 线的斜率为 m 甲,即甲车的质量。
答案
(1)反比
(2)平衡摩擦力

(3)甲车
【变式训练】 3.如图7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2
1 C. t
1 D. 2 t
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
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 mm+5×0.05 mm=2.25 mm;(2)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 差,选项A正确;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且保持拉线方向与 木板平面平行,此时拉力等于合力,选项B、C正确;拉力是直
①在两个小桶中装入适量细沙,并使两桶质量 (含沙子)相同; ②两车紧靠架子左边的挡板,在乙车上放一个砝码,同时释 放两车,当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

3-5-实验探究: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5-实验探究: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01
实验基础梳理
目录
CONTENTS
02
实验热点突破 热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03
实验热点突破 热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
04
@《创新设计》
备选训练
1
目录
实验基础梳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
打点计时器
M

m

可重复点击播 放!
2
@《创新设计》
目录
实验基础梳理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
的倒数,可知图线的斜率变大。
答案 (1)见解析图 (2)轨道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 (3)变大
24
@《创新设计》
目录
备选训练
3.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小车总质量用M表示(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 固连的滑轮),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
19
@《创新设计》
目录
备选训练
(3)下列哪些措施能够减小本实验的误差________。 A.实验中必须保证m2≪m1 B.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C.细线在桌面上的部分应与长木板平行 D.图中A、B之间的距离x尽量小些
解析 (1)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v2 =2ax。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操作要领
(1)平衡:必须平衡摩擦力(改变小车或重物质量,无需重 新平衡摩擦力) (2)质量: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若使用力传感 器,或以小车与重物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需满足此要求) (3)要测量的物理量 ①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 ②小车受到的拉力(约等于小盘与砝码的重力) ③小车的加速度 (4)其他:细绳与长木板平行;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 置释放;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物理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与应用

物理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与应用

物理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与应用物理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其准确性,并且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领域。

本文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方法和一些实际应用。

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可以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准备一个水平放置的光滑桌面,并将一个小球放在桌面上。

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小球将保持静止。

然后,用手指轻轻推动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发现,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小球将会以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式滑行。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牛顿的第一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实验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的第二定律表明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可以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平衡车,将一块质量较大的物体绑在车上。

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所施加的拉力。

然后,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观察平衡车的加速度。

通过测量拉力和平衡车的加速度,可以绘制出拉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可以发现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三:牛顿第三定律实验牛顿的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可以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准备两个相同质量的弹簧。

将一个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另一个弹簧悬挂在固定弹簧下方。

然后,推动悬挂的弹簧,观察两个弹簧的反作用力。

实验结果显示,当推动悬挂的弹簧时,两个弹簧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验证了牛顿的第三定律。

应用一:车辆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在车辆运动方面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汽车设计中,根据第一定律,通过改变引擎输出的力和车辆的质量,可以调整车辆的加速性能。

根据第二定律,可以计算汽车行驶时所需的力和能源消耗。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章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章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
可能原因。
误差分析
讨论实验误差的来源,如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等,并评估其对结果的 影响。
假设检验
通过统计方法检验实验数据是否符 合某种假设或理论模型。
实验结论
结论陈述
根据数据分析和讨论的结果,得 出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结论

结论解释
解释实验结论与理论预测或先前 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或差异,并探
讨可能的原因。
02
实验器材与步骤ຫໍສະໝຸດ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 • 光电计时器 • 滑块 • 砝码 • 天平 • 坐标纸 • 铅笔
实验步骤
01
02
03
1. 准备实验器材 2. 测量滑块质量 3. 安装砝码
04 4. 进行实验
05 5. 改变实验条件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 面上,并接通电源,使导 轨处于工作状态。将光电 计时器安装在导轨的一端 ,并调整其位置,使其能 够准确地测量滑块通过的 时间。
通过改变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或物体的 质量,测量物体的加速度,从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概述
01
02
03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 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
培养实验能力
提高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实验能力 ,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知识点回顾与梳理
牛顿运动定律
深入理解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其在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
运动学公式
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理解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

物理实验技术中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方法引言: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理论,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正确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验中的适用性,对于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技术中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一、万有引力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是牛顿力学中的一项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测量地球上自由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并由此得到物体自身质量,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过程如下:1. 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一个垂直刻度尺,用来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

2. 用一个轻质且可自由下落的物体,如一个小球,通过滑轨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并记录下落时间。

3. 根据自由下落的时间和高度,计算出物体的竖直方向的加速度。

4.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ma,将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代入,得到物体所受的合力。

5. 考虑到该实验中只有重力作用在物体上,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结合物体质量和合力,可以求解出万有引力常数 G。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二、线性运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通过线性运动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性。

实验过程如下:1. 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受力小车,保证其能够无阻力地滑动。

2. 在小车上放置一个小物体,如一个金属块。

3. 施加一个力作用在小车上,让其以恒定速度运动。

4. 记录小车的速度和施加的力的大小。

5.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公式 F=ma,将所施加的力和物体质量代入,求解得到加速度。

6. 如果所施加的力和测得的加速度相等,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是恒定的,即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在物体恒定速度运动中的适用性。

三、平面运动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装置,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和砂的质量m 和m'记录下来。

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总重力(M'+m')g ,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

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必修1 第三章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1  第三章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知识梳理
要点核心突破
热点分类聚焦
随堂巩固演练
上页
下页
要点核心突破
4.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 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5.作图像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 匀分布在所作直线的两侧. 6.为提高测量精度: (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 (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时间为 T=0.1 s.
要点核心突破
热点分类聚焦
随堂巩固演练
上页
下页
要点核心突破
误差分析 1.测量误差 质量的测量误差,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 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系统误差 用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拉力要小于小盘和 砝码的重力),存在系统误差.
第三章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知识梳理
第三章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知识梳理
要点核心突破
热点分类聚焦
随堂巩固演练
上页
下页
热点分类聚焦
解析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3)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 为 7 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 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 cm、xBC=4.65 cm、xCD=5.08 cm、xDE=5.49 cm、xEF=5.91 cm,xFG=6.34 cm.已知打 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 Hz, 则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牛顿运动定律与摩擦力的实验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与摩擦力的实验探究

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接触面的不平整或相互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分类: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
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的不平整或相互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的不平整或相互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器材
PART 03
滑块、斜面、挡板、砝码等实验装置
滑块:用于模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挡板:用于控制滑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砝码:用于增加滑块的重量,改变其运动状态
斜面:用于模拟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
测量仪器和工具
测量仪器:包括弹簧秤、刻度尺、秒表等
工具:包括木板、滑块、绳子等
实验材料:包括小球、木板、滑块等
实验环境:包括光滑平面、粗糙平面等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器材:牛顿运动定律实验装置、摩擦力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摩擦力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摩擦力等数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摩擦力的存在
实验步骤
PART 04
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整
研究展望:探索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航空航天、生物力学等领域
THANK YOU
汇报人:XX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操作失误等
误差分析:对各种误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主要误差来源
改进措施:针对遇到的问题和误差,提出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建议
实验总结与展望
PART 06
实验收获和体会
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和摩擦力的正确性,增强了我们对科学规律的信心。

物理现象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

物理现象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

物理现象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2、实验设备与材料:列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3、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流程4、数据记录与处理:说明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5、误差分析:分析可能导致实验误差的因素6、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点1、引言本协议旨在详细阐述对物理现象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牛顿运动定律简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并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设备与材料31 轨道小车32 砝码33 打点计时器34 纸带35 细绳36 滑轮37 天平38 刻度尺4、实验步骤41 实验准备将轨道小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轨道平行。

安装打点计时器,并连接电源。

42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让小车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在轨道上滑行,观察其运动状态是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431 在小车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通过细绳跨过滑轮连接重物,改变拉力的大小。

432 启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得到纸带。

433 测量纸带各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434 分析加速度与拉力、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44 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将两辆相同的小车放在轨道上,中间用弹簧连接。

推动一辆小车,观察另一辆小车的运动情况,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5、数据记录与处理51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包括实验次数、小车质量、拉力大小、加速度、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等。

52 对纸带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53 绘制加速度与拉力、质量的关系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出相关系数。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实验及实验创新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实验及实验创新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实验及实验创新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通过实验验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及实验创新方法。

一、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定律。

1. 空气减阻实验将一个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快速推动小球,观察小球受到的阻力和滑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小球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1. 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块木板,将一定质量的物体放在木板上,然后用手迅速推动木板,观察物体受到的加速度和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然后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测力计的弹簧上,记录下测力计示数。

然后增加物体的质量,再次记录示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可以得到测力计示数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1. 棒球与篮球的碰撞实验将一个篮球和一个棒球放在桌面上,用手迅速推动篮球,使其撞击到静止的棒球,观察两个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篮球和棒球之间产生的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摆球实验将一根线固定在天花板上,线底部悬挂一个小球,然后用手使小球偏离平衡位置,并将其释放。

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小球在释放后来回摆动,并继续保持平衡位置,这是由于小球与线之间产生的力和反作用力。

实验创新方法:除了上述经典的实验,我们还可以创新一些实验方法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 创新测力仪器可以使用压敏电阻、弯曲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来制作测力仪器,用于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2. 利用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使用高速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来记录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一、引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牛顿运动定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我们设计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深入理解质点受力与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一维直线运动轨迹装置进行实验的方法;2.掌握通过数据处理绘制合适途程图像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加深对质点受力与加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一维直线运动轨迹装置;2.滑块;3.弹簧秤;4.计时器;5.起始位置标记物。

四、实验步骤1.将滑块装到一维直线运动轨迹上,并将起始位置标记物放置在滑块初始位置处。

2.确保滑块无摩擦地沿着轨道运动。

3.通过实验装置的刻度标定确定滑块的位置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4.调整弹簧秤,将其固定在滑块上,并记录下秤示数。

5.针对不同力加在滑块上,重复步骤3和步骤4,记录下对应的位置与时间关系以及弹簧秤示数。

6.根据数据绘制途程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位置与时间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滑块的速度。

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ma,结合实验中施加在滑块上的力和由弹簧秤测得的质量,计算出滑块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产生的加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受力条件下得到的加速度与牛顿第二定律公式预测得到的加速度是否相等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绘制了不同受力条件下滑块的途程图像,并计算了对应的加速度。

通过比较实际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和理论预测的加速度,我们发现二者非常接近,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在本实验中的成立。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二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维直线运动中,质点受力与产生的加速度之间遵循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八、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需小心谨慎,防止意外发生;2.实验设备要保持干净整洁,并检查是否正常工作;3.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并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4.注意安全措施,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报告

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报告

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三个基本原理:质量对物体的惯性、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影响、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物体2.力计3.平衡器4.加速度计5.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物体放置在平衡器上,并记录物体的质量。

2.在物体上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并利用力计测量施加的力的大小。

3.记录施加力后物体的加速度,利用加速度计进行测量。

4.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施加力(N)物体质量(kg)加速度(m/s^2)1 0.5 22 0.5 43 0.5 6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1.第一个牛顿定律的验证:当不施加力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当没有施加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符合第一个定律。

2.第二个牛顿定律的验证: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实验中,当施加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增大,而物体的质量不变。

符合第二个定律。

3.第三个牛顿定律的验证:物体对施加力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力。

在实验中,当施加力时,物体对施加力产生一个反向的力。

符合第三个定律。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三个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揭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提供了基础。

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质量对物体的惯性产生影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影响,并且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力计、平衡器和加速度计等实验器材,通过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以及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我们成功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原理。

这些结果对我们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非常重要,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

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

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作为经典力学的基石,影响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这三个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从而使人们能够预测和解释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本文将围绕牛顿运动定律展开,探讨实验验证的重要性和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水平光滑的桌面,并在上面放置一个小球。

当我们用手指轻轻推动球一段距离后,球将开始匀速滑行,直到摩擦力使其停下。

这个实验结果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预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小的推车,上面放置一个重物。

然后,用一根弹簧吊住推车,并将其与墙面相连。

当我们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推动推车时,记录下推车的加速度和所受力的大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推车的质量成反比,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

最后,我们来讨论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验证。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将两个相同质量的弹簧挂在一个支架上,同时将两个弹簧上方分别连接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然后,用手拉动其中一个小球,观察另一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一个小球向左运动时,另一个小球向右运动,两者的加速度和反向力大小相等,这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预测。

通过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些实验不仅使我们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科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我们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提供了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验证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设计更复杂、更精确的实验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采取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复写纸,托盘天平,米尺.四、实验步骤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小盘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0.2.安装器材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无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块的位置,直至小车在不挂小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4.测量加速度(1)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2)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表(一)表(二)1.计算加速度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逐差法计算各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2.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图象找关系: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牵引力F,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F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便证明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再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1M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六、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系统误差以小车、小盘和砝码整体为研究对象得mg=(M+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得F=Ma,求得F=MM+m·mg=11+mM·mg<mg.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对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因此,满足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就是为了减小因实验原理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均与实验规范操作一致(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等),小车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3.质量的测量、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不等、纸带上各点距离的测量、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引起误差.七、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纸带匀速运动.平衡了摩擦力后,不论实验中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条件每条纸带都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3.一先一后一按住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按住小车.4.作图作图时,两坐标轴的比例要适当,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基础自测】1.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砝码和盘的总重力,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M≫m的条件.(3)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Δx =x DG-x AD=1.80 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5.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m/s2.解析:(1)根据所给的a­F图象可知,当F=0时,小车已经有了加速度a0,所以肯定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偏大造成的.(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小车,有F=Ma,对砝码和盘,有mg-F=ma,解得F=MmgM+m<mg,只有当M≫m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才近似等于mg,从而减小误差.(3)由题图读出x AD=2.10 cm,x DG=3.90 cm,所以Δx=x DG-x AD=1.80 cm,根据Δx=aΔt2,解得a=5.0 m/s2.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沙子质量)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记为M.(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小车的盒子中取出一些沙子,装入沙桶中,测量并记录沙桶的总重力mg(g为重力加速度),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线,图线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为1M+m (选填“1M+m”或“1M”);本次实验中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m;理由是mg是系统的合外力.(2)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和桶内沙子的总质量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沙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次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轴,应该以1M+m (选填“1M+m”或“1M”)为横轴.解析:(1)实验过程中小车的总质量与沙桶的总质量均是变量,但二者组成的系统总质量不变,所以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才能研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a­F图象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线的斜率表示研究对象质量的倒数,即1M+m;mg作为系统的合外力不需要满足M≫m.(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即保证桶及桶内的沙子总质量不变,研究对象仍然是小车和沙桶组成的系统.用作图法进行数据处理时应作出a­1M+m图象,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D(填选项前的字母).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b)中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小于m乙,μ甲大于μ乙.(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在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选项A正确.木块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细线拉力和摩擦力,要使细线拉力等于木块所受的合力,需要使木板倾斜,木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摩擦力,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应该去掉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选项B错误.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木块,选项C错误.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选项D正确.(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3)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则a=Fm-μg.对比图象可得,m甲小于m乙,μ甲大于μ乙.突破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例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kg.【尝试解题】(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故选项A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选项B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故选项D错误.(2)根据逐差法得a=x6+x5+x4-x3-x2-x19T2≈0.34 m/s2.(3)由图线①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所以图线①是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根据F=ma得a­F图象的斜率k=1m,由a­F图象得图象斜率k=2,所以m=0.5 kg.【答案】(1)BC(2)0.34(3)①0.5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用此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长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B.用此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用此装置做“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实验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长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D.用此装置做“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实验时,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本装置中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应是(A)A.交流220 V B.直流220 VC.交流4~6 V D.直流4~6 V(3)在利用此装置做“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实验时,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则此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0.53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用题图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没必要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也没有必要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A 、B 错误;在用题图装置做“探究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实验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长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还应使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才可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盘和盘内砝码的重力,C 、D 正确.(2)题图甲是电火花计时器,需接220 V 交流电源,A 正确.(3)由题图可知,相邻各点间距均匀增大,则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可得打点计时器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 A =0.0210.04m/s ≈0.53 m/s.突破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2 (2016·全国Ⅲ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 =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 (依次取n =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 -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 ,绘制s ­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 的a 值见下表.n =2时的s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4)受的合外力成正比.(5)利用a ­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 m·s -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尝试解题】(3)根据题图乙可知,当t=2.00 s时,位移s=0.78 m,由s=12at2,得加速度a=2st2=0.39 m/s2.(4)描点及图象如图所示.(5)由(4)图象求得斜率k=0.2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0g=(m+Nm0)a,整理得a=m0gm+Nm0n,即k=m0gm+Nm0,代入数据得m=0.44 kg.(6)若保持木板水平,则所挂钩码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即nm0g-μ[m+(N-n)m0]g=(m+Nm0)a,整理得a=(1+μ)m0gm+Nm0n-μg,可见a­n图线仍是直线,但不过原点,且斜率变大,选项B、C正确.【答案】(3)0.39(4)见解析图(5)0.44(6)BC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块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此图象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解析:(1)使平面轨道的右端垫起,让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它受到的摩擦阻力平衡,才能认为在实验中小车受的合外力就是钩码的重力,所以目的是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2)由逐差法可知a=x CE-x AC4T2=(21.60-8.79-8.79)×10-24×0.12m/s2≈1.0 m/s2.(3)在实验中认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就是钩码的重力mg,实际上,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Ma,mg-F′=ma,即F′=MM+m·mg,a=1M+m·mg=1M+mF,所以当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变大时,m必定变大,1M+m必定减小.当M≫m时,a­F图象为直线,当不满足M≫m时,则a­F图象的斜率逐渐变小,选项C正确.突破点三实验改进与创新例3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是该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1)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2)若用游标卡尺测出光电门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3)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v2­m 线性图象(如图所示),从图线得到的结论是:在小车质量一定时,________.(4)某同学作出的v2­m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挂某一质量钩码时加速度仍为零,那么开始实验前他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尝试解题】(1)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当质量一定时,研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合力的关系.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mg-F拉=ma对M:F拉=Ma解得:F拉=mMg m+M当m≪M时,即重物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重物的重力.(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0 mm,游标读数为0.05×7 mm=0.3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10 mm+0.35 mm=10.35 mm=1.035 cm;数字计时器记录小车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位移公式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平均速度代替小车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dΔt.(3)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若是匀加速运动,有:v2=2ax=2mgM x,由题意可知,M、x不变,因v2­m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4)v2­m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挂某一质量的钩码时,加速度仍为零,说明操作过程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足,采取的方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答案】(1)m≪M(2)1.035d Δt(3)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4)C3.如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②调整轻滑轮高度,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出a 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0.950 cm.(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x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12x ⎣⎡⎦⎤()d Δt B 2-()dΔt A 2.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mg -(M +m )a Mg.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解析:(1)由图读出d =0.9 cm +10×0.05 mm =0.950 cm.(2)因为v A =d Δt A ,v B =d Δt B,由2ax =v 2B -v 2A , 可得a =12x ⎣⎡⎦⎤()d Δt B 2-()dΔt A 2. (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T ,则mg -T =m a T -μMg =M a两式联立得μ=mg -(M +m )a Mg. (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属于实验方法上的问题,这样会引起系统误差.。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实验及实验创新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实验及实验创新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实验及实验创新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为了证明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学生需要进行一些实验以检验定律的适用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及实验创新。

一、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继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准备材料: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条,一张桌子,一本书或任何重物,一块平滑的纸片。

实验步骤:1. 将细木条平放在桌子上,并将书放在细木条上方。

2. 用手指将细木条迅速划出,让书保持静止状态。

3. 缓慢将细木条向外推动,使书缓慢滑动到桌子边缘并落地。

4. 重复进行以上操作,将纸片放在书和细木条之间。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未放置纸片时,书会继续滑动并落地,这是因为物体会继续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当在书和细木条之间放置纸片时,书的运动状态受到了外力的影响,因而停止了滑动。

这个外力来自于摩擦力,阻止了书的运动,这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需要外力作用。

准备材料:一张桌子,一些选定重量的物品,一条弹簧。

1. 将弹簧固定在桌子上,并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品。

2. 测量和记录弹簧的伸长程度和物品的质量。

3. 更换不同的物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

4. 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伸长程度与物品质量的图表,计算出每个物品的加速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加速度与施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品的质量成反比。

即a∝F/m。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每一个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可进行如下实验:准备材料:两个手掌,一架弹弓,弹珠。

1. 将弹珠放在弹弓上,拉开弹簧,用手指扣动弹珠,使其飞出。

2. 在飞行中的弹珠前方伸出一只手掌,使弹珠撞在手掌上并停止运动。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 答案:(1)0.16(0.15也算对) (2)见图10
❖ 图10 ❖ (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 高分通道
❖ (1)审题要细心,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故T=0.1 s,而不是0.02 s.
❖ (2)描点要细心,不可用折线连接各点.
❖ (3)以小车为研究对象研究a-F关系时, 为减小系统误差,要求满足m≪M的条件, 故很容易认为本题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就是未满足m≪M,从而失分.由题述实 验操作过程可知,在实验中是以小车、砝 码和砝码盘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不存 在上述系统误差,而表格中只把砝码的重 力作为系统所受合外力,显然是不妥的 .
❖ 8.保持砂和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
放砝码(也需记录好),重复上面的实验步
骤,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
速度a,横坐标表示质量的倒数

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
在一条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
反比.
❖ 四、数据处理
❖ 1.把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填在下表中:
❖ 由以上数据画出它的a—F关系图象如图2 所示.
❖ (3)物体的质量M为多少?产生加速度的力 为多大?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 据的能力.
❖ (1)建立坐标系,确定标度,描点画出, 得出a-F图象和a- 图象分别如图4甲、 乙所示.
图4
❖ 答案:(1)见解析图 (2)正比 反比 (3)0.50Kg
❖ 4.02N
❖ 【例2】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打点计 时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之间 的关系实验中,不改变拉力,只改变物体 的质量,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 其中第3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 该组已打出了纸带,如图5所示(长度单位: cm),图中各点为每打5个点选出的计数 点(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车Ⅱ
控 置制 装
砝码盘 和砝码
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装置
M m
2.实验器材 天平、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①使绳拉力等于车的合力 平衡摩擦力 3.实验准备: ②使砂和砂桶重力等于绳拉力 M》m 控制变量法 4.实验科学方法:
练习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备 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 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 带和复写纸;F.导线、细线 G.小车; H.砂和小桶;I.带滑轮长木板.其中多余 CD 的器材是 (填代号). 低压交流电源 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
考察实验原理及操作!!
练习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 实验中,当小车 质量m不变时,a-F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车的质量 m=0.71kg ( ) 练习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研究对象 是 小车 ;(1)如图3为小车质量不变实验所得a—F图 像,从图像上可以看到直线不过原点,其原因 是 未平衡摩擦力 ,由图可知,小车质量为 3 / 3kg.(2) 研究作用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间关系时,不作a一 m图线,而用a—1/m图线,其原因是( ) a/ms-2 a/ms-2 a-m为曲
mg- μ(M+m0-m)g=(m0+M)a
a (1 ) g M m0 g
② 以下是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由实验得来的一 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0点开始,该同学每数5个点 做为一个计数点,它们分别为:A、B、C、D、E、 F等,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 根据这条纸带,求出这次实验时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0.81
OC=7.26cm
例1.有关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平衡运动系统的摩擦力时,应把装砂的小桶通过 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C. 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 小车。
v/(m﹒s-1)
1.0 0.8 0.6 0.4 0.2 0 0.1 0.2 0.3 +
怪异点, 舍!
t/s
图5
0.4
0.5
③ 最终该同学所得小车运动的a-F图线如图6所示, 从图中我们看出图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根据图 线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本实验中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 成正比 a/(m﹒s-2) B.小车的加速度 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g 0.4 C.可以确定小车的 质量约为0.50kg D.实验中配重的质量 0.2 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演示实验
二、学生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a与F关系
2.实验原理:x=at2/2
3.科学方法:控制变量
4.数据处理:
(09海一)例1.图6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3乙 是其俯视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 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通过细线用夹子固定, 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实验中可以 通过在小盘中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B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与小车质量相等 B.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通过比较位移来得知加速度大小与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 C.在两小盘内及两小车内分别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D.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垫木 配重
① 在步骤d中,该同学是采用v-t图象来求加速度的。 图4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 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依次为B、C、D,相邻计数点 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 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 速度为 0.44 m/s;
0 0.1 0.2
F/N 0.3
(10海零摸)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①该同学从打出的纸带上比较清晰的点迹起,每5个点迹取一个计 数点(即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都有4个未画出的点迹),标出了A、 B、C、D四个计数点,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12甲所示。已知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0s,则实验中该小车的加速度 1.8 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选用质量不同的A、B小车分别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 小于 出了图12乙所示的两条a-F图线,根据图线可知A车的质量____B 车的质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电源插头 纸带 打点计时器 a/ ms-2 小车
C
1/M
D
1/M
练习5.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 没有始终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图中的 【 D 】
a a
a
A
F a
B
F
C
F
D
F
练习6.a,b,c,d四位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分别得出如图示的a,b,c,d四个图线,其中图a,b,c是a-F 图线,图d是a-1/M图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a和b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m B.c和d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m C.a同学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同学长木板角度太大 D.a、b、c三同学中,c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例2.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 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 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 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 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砝码和盘 B.实验中,砝码和盘的总质量应该比小车的质量要大或差不多 C.实验中,通过测出两个小车运动的位移关系,确定两个小车 的加速度关系 D.实验中,通过测出两个小车运动的时间关系,确定两个小车 的加速度关系 小车Ⅰ 细线 滑轮
B
3
C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4
15
4
cm
4.50cm
图4
8.40cm
13坐标系中,如图5所 示。t=0.10s时,打点计时器恰好打B点。请你将①中 所得结果标在图5所示的坐标系中,并作出小车运动 的v-t图线;利用图线求出小车此次运动的加速度a 1.0 = _________m/s2;
图1
考察实验操作!!
例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 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 A 说法错误的是【 C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 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从天平测出装砂小桶和砂 的质量m及小车质量时,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m<<M)。
a
a
a
A
F
a
B
F
C
F
D
1/M
例4.(10西一模)某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验证规律: “物体质量一定,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a.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配重,接通电源, 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c.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配重的质量m,再重复步 骤b; d.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e.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配重受的重力mg(作 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作出a-F图象。
A车
砝码盘
图11
B车
A
B 3.53 5.33

C
7.13
D
cm 乙
F/N
(10宣一摸)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M为滑块,m和m′是质量可调的 片码,细绳和滑轮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实验过程中,该同 学在片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 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 可以求出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① 在实验器材方面,该同学选择了打点计时器、每片质量为 150g的片码总共10片、滑块、木板、滑轮各一个、细线若干。 除此以外根据本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你认为除了该同学已 选择的仪器以外,在下列备选仪器中还需要( B D )填写字 母代号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学生用直流电源 D.学生用交 流电源
4.23 2.28
1.41
0
图2
F/N
1 2 3
0
600 图3
F/N
线。无 法确定 二者定 量关系
练习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研究小车 的加速度和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始终满足 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 到的图像应是图中的【 D 】 a a
a
A
1/M
a
B
1/M
CF=14.55cm
③ 在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该同学以片码m的质量为横轴,以 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图线。 理论和实验均已证明,在滑动的条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数关 系,即可以写成:a=km+c(式中的k和c为常数)的形式。 那么, (1 ) g -μg 本实验中的常数具体表达式k =_______,c =________; mm 结合本实验图线得出的滑块与 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 μ=0.3 (g可以取10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