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牛顿运动定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车Ⅱ
控 置制 装
砝码盘 和砝码
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装置
M m
2.实验器材 天平、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①使绳拉力等于车的合力 平衡摩擦力 3.实验准备: ②使砂和砂桶重力等于绳拉力 M》m 控制变量法 4.实验科学方法:
练习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备 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 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 带和复写纸;F.导线、细线 G.小车; H.砂和小桶;I.带滑轮长木板.其中多余 CD 的器材是 (填代号). 低压交流电源 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
mg- μ(M+m0-m)g=(m0+M)a
a (1 ) g M m0 g
CF=14.55cm
③ 在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该同学以片码m的质量为横轴,以 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图线。 理论和实验均已证明,在滑动的条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数关 系,即可以写成:a=km+c(式中的k和c为常数)的形式。 那么, (1 ) g -μg 本实验中的常数具体表达式k =_______,c =________; mm 结合本实验图线得出的滑块与 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 μ=0.3 (g可以取10m/s2)
例2.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 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 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 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 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砝码和盘 B.实验中,砝码和盘的总质量应该比小车的质量要大或差不多 C.实验中,通过测出两个小车运动的位移关系,确定两个小车 的加速度关系 D.实验中,通过测出两个小车运动的时间关系,确定两个小车 的加速度关系 小车Ⅰ 细线 滑轮
v/(m﹒s-1)
1.0 0.8 0.6 0.4 0.2 0 0.1 0.2 0.3 +
怪异点, 舍!
t/s
图5
0.4
0.5
③ 最终该同学所得小车运动的a-F图线如图6所示, 从图中我们看出图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根据图 线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本实验中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 成正比 a/(m﹒s-2) B.小车的加速度 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g 0.4 C.可以确定小车的 质量约为0.50kg D.实验中配重的质量 0.2 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演示实验
二、学生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a与F关系
2.实验原理:x=at2/2
3.科学方法:控制变量
4.数据处理:
(09海一)例1.图6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3乙 是其俯视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 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通过细线用夹子固定, 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实验中可以 通过在小盘中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B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与小车质量相等 B.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通过比较位移来得知加速度大小与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 C.在两小盘内及两小车内分别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D.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图1
考察实验操作!!
例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 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 A 说法错误的是【 C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 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从天平测出装砂小桶和砂 的质量m及小车质量时,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m<<M)。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垫木 配重
① 在步骤d中,该同学是采用v-t图象来求加速度的。 图4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 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依次为B、C、D,相邻计数点 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 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 速度为 0.44 m/s;
例1.有关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平衡运动系统的摩擦力时,应把装砂的小桶通过 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C. 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 小车。
0 0.1 0.2
F/N 0.3
(10海零摸)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①该同学从打出的纸带上比较清晰的点迹起,每5个点迹取一个计 数点(即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都有4个未画出的点迹),标出了A、 B、C、D四个计数点,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12甲所示。已知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0s,则实验中该小车的加速度 1.8 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选用质量不同的A、B小车分别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 小于 出了图12乙所示的两条a-F图线,根据图线可知A车的质量____B 车的质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电源插头 纸带 打点计时器 a/ ms-2 小车
A车
砝码盘
图11
B车
A
B 3.53 5.33
甲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13
D
cm 乙
F/N
(10宣一摸)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M为滑块,m和m′是质量可调的 片码,细绳和滑轮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实验过程中,该同 学在片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 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 可以求出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① 在实验器材方面,该同学选择了打点计时器、每片质量为 150g的片码总共10片、滑块、木板、滑轮各一个、细线若干。 除此以外根据本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你认为除了该同学已 选择的仪器以外,在下列备选仪器中还需要( B D )填写字 母代号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学生用直流电源 D.学生用交 流电源
考察实验原理及操作!!
练习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 实验中,当小车 质量m不变时,a-F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车的质量 m=0.71kg ( ) 练习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研究对象 是 小车 ;(1)如图3为小车质量不变实验所得a—F图 像,从图像上可以看到直线不过原点,其原因 是 未平衡摩擦力 ,由图可知,小车质量为 3 / 3kg.(2) 研究作用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间关系时,不作a一 m图线,而用a—1/m图线,其原因是( ) a/ms-2 a/ms-2 a-m为曲
a
a
a
A
F
a
B
F
C
F
D
1/M
例4.(10西一模)某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验证规律: “物体质量一定,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a.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配重,接通电源, 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c.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配重的质量m,再重复步 骤b; d.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e.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配重受的重力mg(作 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作出a-F图象。
4.23 2.28
1.41
0
图2
F/N
1 2 3
0
600 图3
F/N
线。无 法确定 二者定 量关系
练习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研究小车 的加速度和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始终满足 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 到的图像应是图中的【 D 】 a a
a
A
1/M
a
B
1/M
B
3
C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4
15
4
cm
4.50cm
图4
8.40cm
13.30cm
② 其余各点的速度都标在了v-t坐标系中,如图5所 示。t=0.10s时,打点计时器恰好打B点。请你将①中 所得结果标在图5所示的坐标系中,并作出小车运动 的v-t图线;利用图线求出小车此次运动的加速度a 1.0 = _________m/s2;
② 以下是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由实验得来的一 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0点开始,该同学每数5个点 做为一个计数点,它们分别为:A、B、C、D、E、 F等,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 根据这条纸带,求出这次实验时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0.81
OC=7.26cm
C
1/M
D
1/M
练习5.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 没有始终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图中的 【 D 】
a a
a
A
F a
B
F
C
F
D
F
练习6.a,b,c,d四位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分别得出如图示的a,b,c,d四个图线,其中图a,b,c是a-F 图线,图d是a-1/M图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a和b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m B.c和d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m C.a同学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同学长木板角度太大 D.a、b、c三同学中,c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控 置制 装
砝码盘 和砝码
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装置
M m
2.实验器材 天平、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①使绳拉力等于车的合力 平衡摩擦力 3.实验准备: ②使砂和砂桶重力等于绳拉力 M》m 控制变量法 4.实验科学方法:
练习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备 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 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 带和复写纸;F.导线、细线 G.小车; H.砂和小桶;I.带滑轮长木板.其中多余 CD 的器材是 (填代号). 低压交流电源 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
mg- μ(M+m0-m)g=(m0+M)a
a (1 ) g M m0 g
CF=14.55cm
③ 在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该同学以片码m的质量为横轴,以 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图线。 理论和实验均已证明,在滑动的条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数关 系,即可以写成:a=km+c(式中的k和c为常数)的形式。 那么, (1 ) g -μg 本实验中的常数具体表达式k =_______,c =________; mm 结合本实验图线得出的滑块与 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 μ=0.3 (g可以取10m/s2)
例2.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 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 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 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 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砝码和盘 B.实验中,砝码和盘的总质量应该比小车的质量要大或差不多 C.实验中,通过测出两个小车运动的位移关系,确定两个小车 的加速度关系 D.实验中,通过测出两个小车运动的时间关系,确定两个小车 的加速度关系 小车Ⅰ 细线 滑轮
v/(m﹒s-1)
1.0 0.8 0.6 0.4 0.2 0 0.1 0.2 0.3 +
怪异点, 舍!
t/s
图5
0.4
0.5
③ 最终该同学所得小车运动的a-F图线如图6所示, 从图中我们看出图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根据图 线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本实验中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 成正比 a/(m﹒s-2) B.小车的加速度 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g 0.4 C.可以确定小车的 质量约为0.50kg D.实验中配重的质量 0.2 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演示实验
二、学生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a与F关系
2.实验原理:x=at2/2
3.科学方法:控制变量
4.数据处理:
(09海一)例1.图6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3乙 是其俯视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 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通过细线用夹子固定, 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实验中可以 通过在小盘中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B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与小车质量相等 B.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通过比较位移来得知加速度大小与力大小之 间的关系 C.在两小盘内及两小车内分别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D.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图1
考察实验操作!!
例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 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 A 说法错误的是【 C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 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从天平测出装砂小桶和砂 的质量m及小车质量时,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m<<M)。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垫木 配重
① 在步骤d中,该同学是采用v-t图象来求加速度的。 图4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 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依次为B、C、D,相邻计数点 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 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 速度为 0.44 m/s;
例1.有关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平衡运动系统的摩擦力时,应把装砂的小桶通过 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C. 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 小车。
0 0.1 0.2
F/N 0.3
(10海零摸)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①该同学从打出的纸带上比较清晰的点迹起,每5个点迹取一个计 数点(即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都有4个未画出的点迹),标出了A、 B、C、D四个计数点,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12甲所示。已知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0s,则实验中该小车的加速度 1.8 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选用质量不同的A、B小车分别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 小于 出了图12乙所示的两条a-F图线,根据图线可知A车的质量____B 车的质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电源插头 纸带 打点计时器 a/ ms-2 小车
A车
砝码盘
图11
B车
A
B 3.53 5.33
甲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13
D
cm 乙
F/N
(10宣一摸)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M为滑块,m和m′是质量可调的 片码,细绳和滑轮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实验过程中,该同 学在片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 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 可以求出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① 在实验器材方面,该同学选择了打点计时器、每片质量为 150g的片码总共10片、滑块、木板、滑轮各一个、细线若干。 除此以外根据本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你认为除了该同学已 选择的仪器以外,在下列备选仪器中还需要( B D )填写字 母代号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学生用直流电源 D.学生用交 流电源
考察实验原理及操作!!
练习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 实验中,当小车 质量m不变时,a-F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车的质量 m=0.71kg ( ) 练习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研究对象 是 小车 ;(1)如图3为小车质量不变实验所得a—F图 像,从图像上可以看到直线不过原点,其原因 是 未平衡摩擦力 ,由图可知,小车质量为 3 / 3kg.(2) 研究作用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间关系时,不作a一 m图线,而用a—1/m图线,其原因是( ) a/ms-2 a/ms-2 a-m为曲
a
a
a
A
F
a
B
F
C
F
D
1/M
例4.(10西一模)某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验证规律: “物体质量一定,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a.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配重,接通电源, 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c.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配重的质量m,再重复步 骤b; d.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e.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配重受的重力mg(作 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作出a-F图象。
4.23 2.28
1.41
0
图2
F/N
1 2 3
0
600 图3
F/N
线。无 法确定 二者定 量关系
练习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研究小车 的加速度和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始终满足 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 到的图像应是图中的【 D 】 a a
a
A
1/M
a
B
1/M
B
3
C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4
15
4
cm
4.50cm
图4
8.40cm
13.30cm
② 其余各点的速度都标在了v-t坐标系中,如图5所 示。t=0.10s时,打点计时器恰好打B点。请你将①中 所得结果标在图5所示的坐标系中,并作出小车运动 的v-t图线;利用图线求出小车此次运动的加速度a 1.0 = _________m/s2;
② 以下是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由实验得来的一 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0点开始,该同学每数5个点 做为一个计数点,它们分别为:A、B、C、D、E、 F等,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 根据这条纸带,求出这次实验时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0.81
OC=7.26cm
C
1/M
D
1/M
练习5.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 没有始终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图中的 【 D 】
a a
a
A
F a
B
F
C
F
D
F
练习6.a,b,c,d四位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分别得出如图示的a,b,c,d四个图线,其中图a,b,c是a-F 图线,图d是a-1/M图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a和b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m B.c和d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m C.a同学木板的倾角太小,而b同学长木板角度太大 D.a、b、c三同学中,c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