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中国经济专题共26页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课堂PPT)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个人故事 • 贫困的大量消除
• 给世界提供便宜的产品 •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力量 • 中国成为增量的大国
– 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7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否可以继续维 持高增长率?
• 对于中国而言:
– 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 每年需要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各新创800万个新岗位 – 为了补偿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
–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维持高速的增长即便他们社 会、经济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
– 为什么社会主义有优越性,但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 义经济却崩溃了?
– 要使中国增长持续下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
21
• 中国学者的世纪
– 外国主流经济学界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一再错误的预测,说明中国 的改革发展的许多现象不能用现有的主流理论来解释
– 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中国将会迎来经济学 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的来临。
• 中国企业家的舞台
– 有波动、有风险才有更大的机会 – 《财富》500强中大公司的分布与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在世界经济中
• 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后 的100年人均 GDP的年平 均增长率为 1% 左右,20 世纪以来为2%左右
• 成功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高达 8%:
– 四小龙的例14
中国可以维持多久的高速增长?
• 中国可以再维持二、三十 年的平均9% 的增长率。 是否过于乐观?
11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的方式:
– 产品创新-新的不同的产品 – 流程创新-新的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 技术创新的机制:
– 研发 – 技术引进
12
发展阶段与创新的方式与机制
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能走向繁荣——读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文史博 览( 理论 )
2 0 1 3年 3月
C u l t u r e A n d Hi s t o r y V i s i o n ( T h e o y) r
Ma r . 2 0 1 3
每一个发展 中国家都 能走 向繁荣
读林毅夫《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谷亚光
北京 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 院教授 、 名誉 院长林毅夫在担任世
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 首席经济学家 四年期间写 了几本书 , 包括
谷牧青
理解 , 同时还提 出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对于任何 关注世界选 择。” 2 0 0 1 年诺 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 者乔治 ・ 阿克尔 洛夫评价道 , “ 在 这部 著作
目了然 。
笔者有幸 已经读 完了《 新结构 经济学 : 反 思经济发展与政
策 的理论框架 》 、 《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两本书 , 这里重点谈谈《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这本 书。 《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 共分十章 , 分别是 : 新
济学理论 的阐释 、 概念表述又有对如何实施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的方 法传授与具体操作步骤 指引。细细读之 , 简直是一本发展
中 国家实现 由传 统结 构经济学指导而受挫转 向以 比较优势为 基础实现后发优势 、 跨越发展 的成功学教科书。 美 国芝加 哥大学教授 、 1 9 9 3年诺 贝尔经 济学奖 获得者 罗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读书笔记ppt课件
9
微观经营层次自主权的增加,自由处理的产品完整和版ppt留课件 利增加,必然要 求在资源配置的宏观政策环境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但又由于政府的 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改变,保护在赶超战略下产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目标没有根本改变,所以为推行这种战略所制定的低利率、低汇 率、低能源、原材料价格、低工资等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严重滞后 于微观经营机制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在这个宏观政策环境约束下 的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必然是采取一种双轨制的形式:在资源配置 机制上形成了产品和要素的两种价格、两种市场并存;在微观经营 体制上则形成了面对上级主管部门和面对市场的双重行为;在衔接 资源配置制度和微观经营机制的管理体制上也形成了“管死一块、 放活一块”的双重职能。在低利率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一放松信贷 管理,企业就出现投资冲动,而且企业争取资金不完全靠效益竞争, 而是靠寻租,它们与旧体制的一些因素相结合,就产生了以通货膨 胀、瓶颈制约和腐败为特征的经济周期或“活乱循环”。在宏观政 策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付这种经济周期的办法就是采用 旧的治理手段,进而导致传统经济体制复归。“一收就死”食醋安 通经济体制复归的必然结果;效率与速度的要求便又被突出出来, 于是再一次被放开。
为什么改革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而 改革之后得到迅速发展。
为什么中国改革的某些方面进展迟缓,甚至在 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中国的改革发展势头能否持续。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前苏联
和东欧的改革却步履艰难。
6
完整版ppt课件
为什么在改革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缓 慢,而改革之后得到迅速发展?
改革以前中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 于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改 革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 在于改革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 是中国所具有的资源比较优势能够发 挥出来。
林毅夫 中国经济专题共28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从当下预判未来
2021.0486READING/ 书斋本期荐书:《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融如何推动增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前景等,都做了深度解读,让企业、政府、个人,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未来趋势。
精彩摘录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摩擦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两个倍增”目标,中国在2010—2020年间经济需要保持每年7.2%的增速。
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4%,2020年的增速需要达到5.3%。
经济增长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一种方式是靠技术的创新,每个劳动力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另一种方式是内容简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在哪些方面发力?作者认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
这个判断的背后,是作者对当下中国面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的认知。
中国如何继续后发优势?新工业革命中国又应当如何参与并引领?如何理解双循环和新发展格局?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疫情突发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林毅夫教授从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落脚,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启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金《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从当下预判未来本书对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关键问题的深度阐释,让企业、机构、个人看到更清晰未来。
扫一扫,分享本文作者简介:林毅夫,知名经济学家,新结构经济学倡导人和领头人,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2021.0487书斋 /READING靠产业升级,用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取代附加值低的产业。
这一机制同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可以用从发达国家购买包含有更好技术的设备或专利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方式的风险成本小得多,速度也快得多。
最新当代中国经济研究生PPT课件
12.03.2024
19
单位产出能耗的国际比较(2)
(单位:千克油当量/美元)
国家
1980年
1990年
2001年
韩国
0.48
0.24
0.27
马来西亚
0.26
0.30
0.35
泰国
0.29
0.25
0.39
巴西
0.42
0.17
0.23
中国
1.04
1.24
0.49
12.03.2024
20
人均GDP与我国相近国家能耗
2000年 0.012 0.016 0.020 0.009 0.014 0.028 0.115
2002年 0.010 0.018 0.017 0.008 0.011 0.024 0.147
12.03.2024
22
单位产值钢耗的国际比较(2) (单位:千克/美元)
国际和地区
巴西 墨西哥 埃及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
❖ 邹东涛 主编,《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8年
❖ [英]安格斯·麦迪森 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 林毅夫 著,《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700-1820 1820-1952 1952-1978 1978-2003
0.00 -0.10 2.33 -0.03 0.13 1.66 0.13 0.95 6.69 0.14 1.05 3.63 0.72 1.61 2.24 0.10 1.11 3.55 0.07 0.93 2.62
林毅夫:中国经济后发优势巨大
林毅夫:中国经济后发优势巨大作者:王子约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14期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危机后,世界经济并没实现多数经济学家所预期的复苏。
继《新结构经济学》就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发展政策提供一个反思的框架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另一本专著《从西潮到东风》中,又系统地对世界经济危机根源作了深入分析。
近日,在普遍唱衰中国经济背景下,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从2008年起还有20年左右高速增长潜力。
而未来改革发展之路在哪里?林毅夫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不断增长记者:您这几年一直倡导新结构经济学,对发达国家走出衰退有何系统性建议?林毅夫:发达国家出现危机后,需实行降低工资和福利、淘汰没竞争力的产业、减少政府赤字和金融机构去杠杆等结构改革,经济才能恢复动力和正常增长。
但结构改革是收缩性的,至少在短期内会减少投资和消费,降低经济增速,提高失业率。
而危机国家本身失业率已很高,急速推行这些结构改革难免会触发社会和政治动乱。
记者:对过去一段时期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而言,下一阶段新的发展动力何在?新结构经济学对这个议题有什么主张?林毅夫:外需相对疲软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当然要转向内需。
内需包括投资与消费。
前段时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转向消费拉动的增长方式。
但从新结构经济学框架出发,我不主张这种政策。
消费当然很重要,但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不断增长,否则就得举债。
发达国家危机很多正是过度消费造成的。
而增加消费是逻辑链条的终端结果,这个链条的起点则是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完善上的高效投资。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这些有效投资空间非常大。
此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财政状况较好,民间储蓄高,外汇储备多。
利用好这些条件的话,我国维持在7.5%左右中高速增长轨道没有问题。
记者: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奇迹式增长获得普遍关注,但近期唱衰中国的声音再次浮现,您怎么看?林毅夫: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部分观点认为是中国体制机制的内在原因造成的,而改革体制机制又很难,因此认为增长不可持续。
林毅夫—北大2016春中国经济专题课程—第三讲ppt课件
即前一次抽取的最高的生产力水平)负相关。 • 科学知识存量的增加、可用材料材质的改进和高天
赋的人数的增加将会增加发现更好技术的概率。
中国经济专题
6
林的假说
•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具有优势是因为它的巨大的人口数 量。8到12世纪的技术发明的加速是因为人口南移,从 生产活动从旱作区移向稻作区,其效果等于是可用物 资改变。但是在发明曲线不移动的情形下,随着技术 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明可能曲线的面积越来越小,技 术变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低。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向英国购买枪支、大 炮和战舰
18
制度改革运动
•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
– 黄浦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兵的故事
• 宪政改革运动:
– 君主立宪制运动:戊戌变法 – 总统制: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
五四运动和现代化
• 中华民国和军阀混战,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屈辱 • 1919年五四运动
– 科学和民主
• 理解这些努力是理解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史的 关键所在。
• 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的挑战,马林诺夫斯基对 文化三因子的定义是理解中国现代政治运动的 演进的很好模式。
– 器物
– 制度、组织
– 价值、伦理
17
1840年鸦片战争
• 对统治精英的极大冲击 • 天朝上国的情结
– 认为在文化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上都具有 优越性
• 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欧洲更有优势因为
– 实验方法开始被采用
– 后来用科学来突破发明的瓶颈。
• 上述两点所以可能是在第16世纪先有了科学革命,否 则也就不会有第18世纪的工业革命。
中国经济学家 林毅夫
林毅夫<P> 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P> <P>个人简历:</P><P> 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
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BR> 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
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BR> 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P><P>国内外兼职: <BR>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2001- <BR>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2000- <BR>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1999-<BR>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BR>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BR>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BR>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
<BR>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BR>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BR>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1-<BR>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 <BR>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规划审议会常务理事会成员,2000-<BR>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2000; <BR> 中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届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BR> 1999-<BR>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2000- <BR>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郭金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
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
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
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
“这边风景独好”——林毅夫谈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未来发展
大家都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在此,我阐述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对于国际经济形势,我比较悲观。
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国际经济很可能会危机四伏。
国际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很可能会像日本自1991年以来一样,陷入比较长期的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一个时期。
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欧债危机,学界普遍的看法是那些主权债务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他们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任何短期的金融稳定方案只能是赎买时间,就像吃止痛药一样,仅能见效一时,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问题都会再卷土重来。
所谓结构性改革就要减少社会支出、减少政府赤字和债务、金融去杠杆。
但是我们知道,这些结构性改革的共性,基本上都是减少需求、减少资金供给,这会使失业率上升,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其他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金融经济危机,过去在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是整个现代宏观经济学主流框架,会建议这些国家在进行结构改革时,同时通过货币贬值增加本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由外需拉动来补偿内需不足,为结构改革创造空间。
但是目前发生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如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货币。
所以这些国家没有降低汇率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选项。
当然欧元区整体可以进行贬值,以提高欧元区整体的出口竞争力。
可是目前面临的现实条件是,不仅欧元区存在当前这种结构性问题,美国、日本也存在类似问题。
而且,目前不仅欧元区失业率高企,美国失业率也始终居高不下,日本失业率相对于欧洲和美国确实低一点,但是相对日本自身长期的历史水平又高出许多。
欧元区跟美国、日本都属于发达国家,他们的产品是相互竞争的。
如果欧元区用贬值的方式增加出口,美国、日本就要减少出口,失业率就会增加,他们的经济会无法承受。
因此,如果欧元区真的用贬值的方式增加出口,很可能会导致美国和日本也同样用贬值的方式来对冲欧元贬值的影响,出现竞争性贬值,最终达不到实际效果。
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
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作者:林毅夫来源:《中印对话》2019年第03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条件较为近似。
与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相比,来自中国的理论能够比较好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繁荣富足的目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不懈探索,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努力建设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底到现在,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70年经济奇迹在计劃经济时期,中国所参考的经验主要是“苏联模式”,其目的是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这种发展方式虽然可以让一个发展中国家迅速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体系,但对经济发展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从中国的情形来看,在计划经济制度下,虽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但工业效率低下,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并不明显。
1978年底,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中国的转型并没有遵循当时国际上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先推行了渐进的双轨制改革,同时设立经济特区,创造局部有利条件来克服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瓶颈限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流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认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须实施“休克疗法”,一次性到位才能成功。
此外,其还有一个观点:像中国推行的那种渐进双轨转型,同时由市场和政府进行配置资源是最糟糕的制度安排,结果是经济效率会比原来的计划经济还差、问题还多。
然而,40年过去,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发展的奇迹。
林毅夫 中国经济专题
三农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农问题
农村真穷
农民真苦
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真危险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增产不增收←1.农产品收入弹性 低;2.农产品价格弹性低。即:当收入增加时,对农产品 的需求增加不多;但当供给增加时,农产品的价格会下降 很多,即所谓的“谷贱伤农”。
三农问题及解决办法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数量减少的直接结果就是转移掉的农民会立即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需求者,农产品供给 减少,但是市场需求提高,价格就会跟着上涨,留守农业的农民就能从价格上涨中获得收入增 加的好处。 农民转移到城市后,土地还留在农村,所以没有转移的农民就可以在农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 单个农场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量,从而进一步增加收入。 在人口总量和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下,对农产品的需求会继续增加。 农民工在城市里开拓视野,接触到新的知识与技术,就有可能把一些有用的信息与外部资源带 回农村,促进家乡的农业发展。 统一市场和地区差距的解决 针对农产品的特性,唯一能够长期保证农民收入得到改善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民数量。就中国现 有情况来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如果两个不同的地区进行自由贸易,在没有交易成本,交通运输成本和 耗损成本理想的状况下,依靠产品贸易可以使各种要素的价格趋向均衡。 为了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必须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市场,消除对各种要素价格的扭曲,让各地 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当下中国与起飞的日本
中国和日本主要发展指标的比较
China Life Expectancy (years) Infant Mortality Rate (per thousand) Primary Sector as a Share of GDP (%) Engle’s Coefficient in Urban Areas (%) Per Capita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kwh) Female 72 (1998) 31 (1999) 15.9 (2000) 39.2 (2000) 1071 (2000) Male 68 Female 72.9 (1965) 30.7 (1960) 16.7 (1959) 38.8 (1960) 1236 (1960) Japan Male 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