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文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次年冬天,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王国维结束了
“南书房行走”的工作。胡适、顾颉刚等人邀约他出任 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推而不就, 仅任教授;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 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 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时与梁启超、 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 (二)、诗词之亡 • 前面已论述过,王国维对于一文体的衰亡,曾提出一普


遍性的通则,故此处不再赘述。然相对于汉赋、骈文等 文类,诗词之亡除此普遍性的通则外,还有一特殊性的 原因,即”题目的设定”,王氏言: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 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 《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 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 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 自振拔者矣。 诗词之题目本为自然及人生。自古人误以为美刺、投 赠、咏史、怀古之用,题目既误,诗亦自不能佳。后人 才不及古人,见古名大家亦有此等之作,遂遗其独到之 处,而专学此种,不复知诗之本意。于是豪杰之士出, 不得不变其体格。如楚辞,汉之五言诗,唐、五代、北 宋之词,皆是也。故此等文学皆无题。
• 王国维否定《四库提要》以填词易于赋诗
为诠释词兴而诗卑的论点,而赞同陈子龙 ( 卧子 ) 之言。王氏认为”终宋之世无诗”, 乃是因宋诗受理学影响,加以文人不解诗 以”言志”为本质,强以诗言哲理,是以 严羽《沧浪诗话》有”本朝人尚理而病于 意兴”之说。反观宋词,文人以之抒写内 心”欢愉愁苦之致”、发泄澎湃不能抑止 之情,其情意真切,故其艺术价值高。总 而言之,王氏认为宋词成就之所以高于宋 诗,非是因词易于诗,而是因宋人未解诗 之本质,故事倍而功半。
• 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
定出其品格 。”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 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 《蝶恋花》”独倚危楼”一阕,见《六一词》, 亦见《乐章集》。余谓:屯田轻薄子,只能道” 奶奶兰心蕙性”耳。 • 前则乃是王氏借周济、刘熙载之语,说明词人 于词作中所呈现的风格,即代表词人的人品, 是以词格低,人品亦低。后则则是站在与前则 相对的立场,说明若词人个性轻薄,是无法写 出情意真切的词句;即若人品低,则词格亦不 能高。

• 另外,就人格与作品的关系,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 •
• •
还有更明白的说法。其言: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 者。此四子者,茍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 有也。 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 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 此处同样是在说明”真正之大文学”的产生,除了作 者需有文学的”天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 以浇薄的品性而创作出流传千古作品的作者,亦是未曾 闻问的。总而言之,王氏认为,人品与词品乃是息息相 关的,词品的高低──或言词作的价值──是决定于人 品的高低的。
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 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给后人留下了难解之谜。
当时的一些清朝遗老把王国维比作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 《清史稿》还为他立了个“忠义传”。一向苛以誉人的 鲁迅先生认为“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热风 · 不懂的音译》)。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 山。
• 四、词学构成论 • 一、人格决定说 • 自古”文如其人”之说,在中国文学
批评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如金元好问 便曾于其《论诗绝句》中,针对潘岳阿 附贾谧之行径,推论其人性薄,进而以”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否定其作品的价值,此即以作者之品格 决定文学价值的实证。而在此传统影响 之下,王国维论词时,亦有人格决定作 品价值的态度在。如:

• 二、专就诗词而言 • (一)、反驳”词不如诗”之说 • 自词体兴盛以来,宋明文人多视词为”诗余”、
为”小道”,多有”词不如诗”之论。而王氏既 认为文学的发展是进步的,故特针对此点提出反 驳 : 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 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 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 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 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 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 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 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 亦以此也。
• 前则主要在说明诗词首重托喻比兴,强调意蕴
深厚,因此题目是无法含盖其内容的,是以古 代的优秀作品,如《诗经》、”古诗十九首”、 五代北宋词皆无题。因一旦立题便会使诗词失 去其无限丰富的想象与内涵,进而造成诗词的 死亡。后则则言诗词的主题就是 ”自然及人 生”,故无需再标明题目。但后人不解诗之本 意,误以之为阿谀讽刺、咏史怀古的”羔雁之 具”,故豪杰之士不得不”遁而作他体”,故 诗词遂亡。总之,王国维认为诗词纯是抒发其 对自然人生的所观所感,故无需立题。但若强 为之立题,不仅会扼杀诗词的意境,还将直接 造成诗词的衰亡。
• 三、文学流变论

“文学如何发展”自古即为文论家讨 论的重点;或以时代变迁说明古文不如今 文;或自文学成就言说今文不如古文;亦 或有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者。由于各家立 论基础不同,是以说法亦异。针对此点, 王国维提出自己的见解。
• •
一、就整体而言 王国维立于文学史的基础上,纵观文学发展的过 程,提出其对文学发展的看法。其云: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 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 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 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 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 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大体而言,王国维视文学的总体发展是进步的,故 其对”文学后不如前”之说持怀疑态度。然若单就 某一文体而言,其内容、形式每每在文人的大量使 用后,渐自清新而陈滥而衰亡,是以必有始盛终衰 的现象。


• 文学者,游戏之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
余,于是发而为游戏。婉娈之儿,有父母以衣食之,以 卵翼之,无所谓争存之事也。其势力无所发泄,于是作 种种之游戏。逮争存之事亟年而游戏之道息矣。唯精神 上之势力独优,而又不必以生事为急者,然后终身得保 其游戏之性质。而成人以后,又不能以小儿之游戏为满 足,于是对其自己之感情及所观察之事物而摹写之、咏 叹之,以发泄所储之势力。故民族文化之发达,非发达 一定之程度,则不能有文字,而个人之汲汲于争存者, 决无文学之资格也。 此段即在说明:相对于儿童”无所用心”的游戏,文 学作品即为成人的”游戏”。因文学创作是摆脱利害关 系后的艺术创造,是剩余势力的发泄,是无关于生存竞 争的。同时,文学亦是只有在人民无需烦恼饱暖生存问 题后,才有可能存在的”游戏”。
• 王国维为我国近代学术成就甚高的学者。其治学
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文学、美学、戏曲、史学、 甲骨、金石等各方面,且在各方面均取得相当高 的成就。而在文学评论方面,王国维亦是将西方 哲学、美学理论引入中国文学批评,并促使中国 的文学观念与批评方式朝新方向推展的第一人,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便是这样一部融合中 西理论的词学批评代表作。是以研究《人间词话》 中的词学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王国维如何将 西方文化与中国的词学批评作整合与会通。
• 此外,王氏在《文学小言》中亦提到: • 余谓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
然。何则? …… 若哲学家而以政治及社会之兴 味为兴味,而不顾真理之如何,则又决非真正 之哲学家。此欧洲中世哲学之以辨护宗教为务 者,所以蒙极大之污辱,而叔本华所以痛斥德 意志大学之哲学者也。文学亦然,餔餟的文学, 决非真正的文学也。 • 更是明白的指出,一旦文学可作为利禄之用, 文学就不再是真正的文学,而只是餔餟的文学。 总而言之,王国维乃是主张”为文学而文学” 的纯文学观,强调创作者的主体自由及无目的 性。
百度文库
• 二、文字 • (一)、情景交融 • 历来词话于讨论词作时,常将词句分为” 情语”和”景语”;王世贞有之 ,李渔有 之 ,王国维亦有之,王氏云: •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 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 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 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 感情的。(《文学小言》) •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二、纯文学观 • 就文学的性质而言,王国维主张文学
应当是”纯文学”的,不应当掺杂任 何的利害关系,而一旦文学作品成为 交际应酬的”羔雁之具”,便会失去 其真情实感,失去其文学价值,且此 实为文学之所以兴衰的一关键主因。 是以王国维说:
• 诗之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

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 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 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 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王氏更进一步指出,词人于创作作品之时,切忌以”政 治家之眼”那种处处考虑现实得失、利害关系的视角为 之,而应以”诗人之眼”从艺术的角度通古今而观,进 而感之、写之。至于”感事”、”怀古”等仅为抒发个 人成败得失之作,其价值实与阿谀奉承的”寿词”相类, 当为词家所禁。换言之,王氏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乃 是与其实用性成反比的;文学作品的实用价值越高,其 艺术价值则越低。
• 一、前言 •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祯,字静安,
又字伯隅,号礼堂,晚年又号观堂、永观,浙江 海宁县人。为我国近代学术成就甚高的学者。王 氏治学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学、美学、戏曲、 史学、甲骨、金石等各方面,均取得相当的、具 有开创性的成就,不少论述至今仍被学者奉为圭 臬。至于在文学评论方面,王国维则是将西方哲 学、美学理论引入中国文学批评的第一人,使中 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得以和西方理论共振共荡, 并促使中国的文学观念与批评方式朝新方向推展, 而王氏的《人间词话》便是这样一部融合中西理 论的词学批评专著。
• 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古文字学、
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 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 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 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 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 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 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 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 1923年春,当时溥仪小朝廷要选海内硕学 之士,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 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五品)。
• 二、王国维的文学观
“文学观”是批评者评价文学作 品时所抱持的基本态度,而此种态度 将左右批评者的批评标准。是以,在 讨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前,有 必要先了解王氏是站在什么样的立足 点上评断词作的。而透过王氏《人间 词话》的内容来看,可归结出其文学 观有二:
• 一、文学游戏说
就文学的起源而言,王国维因受西方美学 理论 的影响,主张文学起源于游戏之说。其 言: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 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 亦不可缺一也。 王氏认为外在的一切事物, 均为诗人精神游戏──文学创作──的材料; 且在游戏的态度上,必需兼具”诙谐”与”严 重”,不可草率为之。除此之外,针对文学源 于游戏一说,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有更详 尽的论述: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
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 誉的著名学者。 1903 年起,任通州、苏 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 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 • 1907 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 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 《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 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 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 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至老,王国维 也没有剪掉作为时代象征的辫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