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分子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
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
![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87f3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6.png)
环境昆虫学报2021, 43 (2): 329 -339Joornal cf Eavironmental Einomologyhttp : 〃hjkcxb. alfournals. netdoi : 1023969 Fii s n21674 -08582202120226黄博,朱梦瑶,丘需珊,张若男,张文庆,余小强,卢玉珍•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 报,2021, 43 (2) : 329 -339.核型多角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黄 博1,3,朱梦瑶1,丘需珊1,张若男1,张文庆2,余小强1,卢玉珍1(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2.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3.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430079)摘要:核型多角体病毒(NucmopXyhedavirus , NPV )应用广泛,已被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和用于重组蛋白表达 等。
NPV 具有两种病毒颗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 derived virus , ODV)和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 BV),两的构成和在差异。
病毒包涵体在肠道中溶出ODV 进 感染,子 衣壳通出生BV 引发全身性的次级感染。
病毒感染昆虫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同 NPV 病毒已进化出多种策略抑制或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如免疫信号 、黑 和凋亡。
总结鳞翅目特异性NPV 与宿主的 研究,着重介绍NPV 的 制、NPV 与宿疫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角体病毒;杆状 毒;包埋型病毒粒子;芽生毒粒子;先天免疫中图分类号:Q965; S4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0858 (2021) 02 -0329 -11Advance in the researchi of nucleopolyhenrovirus infec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host immune systemHUANG Be 1,3, ZHU Meng-YaX , QIU Pei-Shan 1, ZHANG Rue-Nan 1, ZHANG Wen-Qiny 2, YU Xiav- Qiany 1, LU Yu-/hen 1"(1. GuangdongProvincial Key Laboratoy of Insect Developmental Bmioxy andApplied Technomyy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South China Nomiai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63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y of Biocontai , Sun Yat-sen Universip , Guangzhou 510275, China ;3. School of LifeSciences , Centea4ChinaNoema4Uniieesity ,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i : Nuteoplyhedavirus ( NPV )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bioloyicxi control ayent and anexpression system for recombinant proteins. Thera arc tpv viuon phenotypes , occlusion -devved virus(ODV )and the budded virus ( BV ) , that arc distinct in the composition and osembiy during tPvinfection cycle. The pvmaa i nfection occurs when occlusion bodies ( OBs ) arc disassembled tv release ODV viuons inta lumen of Pa midyut. The payeny nucleocapsids arc transported tv the plasma membraneP yenerata BV phenotype. The BV viuons may infect other tissues and cxusa secondary phase of infection. Insects possess efficient innate immune defenses tv viral infection , whereas NPV has evolved vavous 9teategie9to9uppee 9oeaioid ho9timmuneee9pon9e9.Theinteeaction peoce 9e9between NPV and ho9timmune system includa immune siynaliny pohway , melanization and apoptosis. In thu paper , wvsummavav recent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peen Lepidopteran-specific nucleopolyhedavirus and thei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9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002100);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SKLBC-KF03)作者简介:黄博,男,1994年生,湖北省黄冈市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昆虫与病原菌的免疫互作,E-mail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卢玉珍,女,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昆虫病原微生物,E - mail : luyuzhen2015@ outlook, com收稿日期 Received : 2020 —08 —19 (接受日期 Accepted : 2020 -12-22330环境昆虫学扌&Journal eg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43insect hosts,mainly focus on the mechanisms of infection,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PV and host immunesystem.Key words:Nucleopolyhedmvirus;baculovirus;occlusion-deCved virus;budded virus;innale immunity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具有囊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80-180kb,只专一性感染昆虫,主要以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为宿主(Lange ei al.,2004;HarCson ei al,2018)。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XX.格氏虫属——新记录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XX.格氏虫属——新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b857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5.png)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XX.格氏虫属——新记录曹姗妹;丁雪娟【摘要】记述采自广东汕头鲐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鳃上的1种单殖吸虫――澳洲格氏虫Grubea australis Rohde, 1986. 所获标本与Rohde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小生殖钩数目、卵壳结构、后吸器粘附性肌肉的发达程度及后吸器占体长比例等方面略有差异. 澳洲格氏虫为我国新记录.【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单殖吸虫;格氏虫属;澳洲格氏虫;新记录【作者】曹姗妹;丁雪娟【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1532009年4月在广东省汕头市的鲐鱼鳃上采获1种单殖吸虫,经鉴定属于钩铗虫科Mazocraeidae格氏虫亚科Grubeinae Price, 1961格氏虫属Grubea Cochlear Diesing, 1858的澳洲格氏虫Grubea australis Rohde, 1986,该种在我国未见报道[1-3].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标本进行了观察测量(量度单位以mm 计,括号中数字为变化范围),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研究室.宿主:鲐 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 1782;寄生部位:鳃;采集地点及时间:广东汕头(23°4′N,116°7′E),2009-04-24.虫体扁平,纵向延长,似柳叶状,体长10.21(9.55~10.09),最大体宽1.817(1.175~2.175). 后吸器位于虫体末端,类三角形,与虫体纵轴成一斜角(图1),大小2.242(2.025~2.400)×1.433(1.350~1.600),与体本部(body proper)区分明显,占虫体全长的比例为0.224(0.208~0.236). 在后吸器的一侧有4个钩铗型的大吸铗,大小为0.315(0.240~0.430)×0.311(0.200~0.400);另一侧有1个与大吸铗类似但明显较小的小吸铗,大小0.058(0.050~0.075)×0.072(0.063~0.080),小吸铗同侧有1块较发达的粘附性肌肉;后吸器末端有2对端钩,大端钩长0.051(0.045~0.063),小端钩长0.035(0.023~0.043).口吸盘2个,由隔膜分开,椭圆形,大小0.076(0.050~0.103)×0.050(0.035~0.060). 咽紧随于口吸盘后,近球形,大小0.084(0.075~0.093)×0.071(0.060~0.083). 肠具侧支,向后延长,伸达后吸器后部.睾丸数目众多,近圆形,位于卵巢之后、肠支之间. 交接器为典型的钩铗型(Mazocraeid type),大小0.077(0.070~0.088)×0.076(0.063~0.083),上具棘状的几丁质生殖侧钩1对及小钩12枚(图2),侧钩长0.029(0.025~0.033),小钩长0.015(0.013~0.018).卵巢‘V’形,近端和远端均伸向前方;卵黄腺滤泡状,分布于肠叉后至肠支末端,卵黄囊‘Y’型;卵纺锤形,有或无盖,两端均具极丝,长度(含极丝)1.007(0.820~1.180)(图3).以上描述依据2个布氏胶封片标本及4个染色标本.1858年Diesing以后吸器不对称,4个大吸铗位于后吸器的一侧,1个明显较小的吸铗和1块粘附性肌肉位于另一侧的Grubea cochlear Diesing, 1858为模式种建立格氏虫属[4]. 至今该属仅报道3种:Grubea cochlear Diesing, 1858,Grubea australis Rohde, 1986[5]和G. sinensis Wu & Zhang, 2009. Grubea cochlear的宿主为大西洋鲐Scomber scombrus和鲐S. japonicus[6], Grubea australis的模式宿主为澳洲鲐S. australasicus,Grubea sinensis的宿主为鲐S. japonicus,本报告的宿主为鲐S. japonicus. 格氏虫属的宿主均为鲐属鱼类,显示了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本描述与Rohde(1986)采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之澳洲格氏虫Grubea australis的模式标本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些差异:原始描述中小生殖钩的数目为14~15,卵有盖,后吸器上的粘附性肌肉退化,大吸铗均位于后吸器的左边,后吸器占虫体全长的比例小于1/5;而作者采自中国南海的标本小生殖钩数目均是12,卵盖有或无,后吸器上的粘附性肌肉较发达,4个标本的大吸铗位于后吸器右侧、2个标本的位于左侧,后吸器占全长的比例稍大于1/5.致谢华南师范大学2009届生物科学专业陈爽同学协助采集标本,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剑英教授提供相关文献,谨致谢意.Key words: monogenea; Grubea; Grubea australis; new record【相关文献】[1] 张剑英,杨廷宝,刘琳,等.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11-221.[2] ZHANG J Y, YANG T B, LIU L, et al. A list of monogeneans from Chinese marine fishes [J]. Systematic Parasitology, 2003, 54: 111-130.[3] 吴小明, 张剑英.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格氏虫属Grubea一新种[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97-99.WU Xiaoming, ZHANG Jianying. Studies on monogenea of Chinese marine fishes:on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Grubea (Mazocraeidae, Grubeinae) from Guangdong, China[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4): 97-99.[4] YAMAGUTI S. Systema Helminthum IV. Monogenea and Aspidocotylea [M]. New York: Interscience Publishers, 1963:218-219.[5] ROHDE K. Grubea australis n. sp. (Monogenea, Polyopisthocotylea) from Scomber australasicu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and Grubea cochlear Diesing, 1858 from S. scombrus and S. japonicus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Western Atlantic [J]. Systematic Parasitology, 1986, 9:29-38.[6] MAMAEV Yu L. Monogenea of the subfamily Grubeinae Price, 1961 (family Mazocraeidae)(In Russian)[J]. Parazitologiya, 1982, 16:457-462.。
一、实验室简介和历史沿革二、实验室组成
![一、实验室简介和历史沿革二、实验室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cb8e0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8.png)
目录一、实验室简介和历史沿革二、实验室组成三、研究方向与学术队伍四、研究成果与进展代表性成果与研究进展近3获得和承担的科研项目近3年代表性论文近5年获批专利五、实验室工作条件仪器设备基地建设九、学术交流十、人才培养一、实验室历史沿革与简介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在潘瑞炽、莫熙穆、郭宝江等老一辈植物学家半个多世纪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于1996年成立的,并于1997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的合格验收。
实验室在植物生理研究方面有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
潘瑞炽教授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从1958年至今已经发行到第六版,在全国广泛使用,影响深远。
在长期传统的植物生理学特别是植物生长物质研究的基础上,紧密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为材料,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同时结合区域生物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热带亚热带花卉和经济作物的应用基础和资源保育研究,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学校“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和广东省植物学重点学科的支撑实验室,目前形成了植物生理与生长发育调控、植物基因工程、植物繁殖与保育生物学、植物次生物质代谢以及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等5个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7人,专职技术管理1人,在站博士后8人。
重点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拥有总值约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
在校内外建成3个科研与成果推广基地。
重点实验室注重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5年来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198名,为国家和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输送大批科技人才。
2004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培育项目1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参加“973”子课题项目3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支撑计划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广东省科技计划24项,科研经费达到26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73 篇;获批发明专利12项;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华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校级研究机构情况一览表
![华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校级研究机构情况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0b17ee78453610661ed9f489.png)
资源环境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土地科技中心
胡月明
胡月明、隆少秋、李波、刘江川、谢刚生、刘振华、王璐、王长委、郭玉彬、李西明、陈飞香、任向宁、张瑞、刘洛、刘轶伦、于红波、鞠兵、袁兰
1.高分遥感
2.土地大数据
3.耕地质量
34
资源环境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
解启来
解启来、吴启堂、王德汉、种云霄、高婷、蒋成爱、卫泽斌、吕辉雄、余光伟、仲海涛、黄柱坚、陈烁娜
4.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6
兽医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中兽医研究所
郭世宁
郭世宁、石达友、唐兆新、潘家强、陈义洲、刘翠、李少川
1.兽医中药学
2.天然药物学
3.兽医针灸学
7
数学与信息学院
应用数学研究所
方明亮
方明亮、房少梅、刘金山、曹广福、魏福义、谌秋辉、杨德贵、郭子君、张伟峰、夏强、金玲玉
3.城乡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
5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林木健康诊断和保护技术研究中心
温秀军
温秀军、王军、马涛、林同、孙朝辉、李奕震、王偲、孙思、伍慧雄、单体江、陈晓胜
1.森林害虫综合治理
2.林木病理学
3.森林昆虫分子生物学
6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李吉跃
李吉跃、何茜、薛立、黄永芳、奚如春、莫晓勇、温秀军、林同、林娜、刘效东、邱权、陈祖静、苏艳
1.土壤农化测试技术以及设备的研究
2.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土壤-植物养分诊断以及施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3.施肥新技术、新型肥料和土壤规划及其改良利用的研究
22
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种质繁育研究中心
在啁啾鸟鸣中探寻生命之音——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东风
![在啁啾鸟鸣中探寻生命之音——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东风](https://img.taocdn.com/s3/m/803e1c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d.png)
65在啁啾鸟鸣中探寻生命之音——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东风 李 莉 肖贞林 “博文集《学海拾贝-高校感悟》样书收到了。
书的出版为我的高校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此书是我对高校生活的总结,所见所历都是亲身感悟,也为年轻人留下了一点文字。
学生又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时间向我报喜。
这是我的学生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了,可喜可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
由衷地祝福他们!”李东风在博文《今天有两件喜事》中写道。
李东风是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我国鸟鸣生理学著名学者。
虽已退休,但他仍持续关注国家的教育事业,愿意继续为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发光发热。
李东风爱好广泛,但一生从事的鸟鸣研究却是他最深的关切。
“我的导师培养了十几位研究生,只有3位一直坚持做鸟鸣研究。
我们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十项,把老师的研究传承并发扬光大。
现在我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这项事业,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期盼。
”谈到鸟鸣研究,李东风有诸多感怀。
结缘鸟鸣研究“以前去参会,常听有人说,那个‘鸟人’来了。
当然这在别人看来像是戏谑,但是得到这样的称号,我自己感到挺开心,说明大家知道我是研究鸟鸣的,毕竟做这个工作的人很少。
”李东风笑着说。
40年学海生涯,他的科研方向始终未变。
明媚的晨光中鸟鸣啾啾是很平常的场景。
在尚未接触鸟鸣研究之前,李东风未曾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这鸟鸣联系起来。
与鸟鸣研究结缘,源于他的一段知青经历。
李东风的父母均为大学老师,他自幼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
1975年中学毕业下乡当知青,他自己摸索建了气象站,为村民提供天气信息,他还做过育种员,开展玉米杂交工作。
挥汗于田间地头,他做了不少科研尝试,渐渐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
知道世界上有鸟鸣研究,是因为与下乡带队干部蓝书成教授的相识。
蓝教授是中国鸟鸣生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率先开展了鸟类(家禽)及鸣禽发声行为机制研究,并形成国内“具有特色和独创性”的比较生理学研究领域。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综合实验开题报告《小红葱与四季葱细胞染色体观察及核型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综合实验开题报告《小红葱与四季葱细胞染色体观察及核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1b3a6efad6195f302ba65a.png)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综合实验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小红葱与四季葱细胞染色体观察及核型分析指导老师:黎杰强朱碧岩小组成员:义忠仁Ricky一、课题的选择小红葱与四季葱细胞染色体观察及核型分析二、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概况葱属(Alli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是一种食用价值高、有一定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并具有多种抗逆性的草本植物。
葱类蔬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中大蒜、大葱、韭菜和洋葱栽培尤为普遍。
它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淘汰,产生了丰富的形态变异和生态分化类型。
根据李锡香(2002),到2001年底,我国种质资源库收集大葱种质材料236份、分葱种质材料36份、洋葱70份、韭菜8份、南欧韭2份,主要来自国内各省市的地方品种。
另外,欧洲Gatersleben(德国)基因库和国际园艺研究中心(UK)的蔬菜基因库中也保存107份种质。
但在葱资源的种植、交流过程中出现诸如栽培品种集中于少数地方主栽品种,而某些具有独特优良种性的地方品种逐渐被淘汰以及由于广泛引种或繁种技术不规范导致部分葱品种种性因天然杂交而退化的现象,葱资源所固有的遗传多样性发生丢失,因此,资源的搜集、评价和保护应当成为当前葱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实验材料:小红葱、四季葱2.实验试剂:70%乙醇、冰醋酸、0.1%秋水仙碱、1mol/LHCl、改良品红等3.实验用品:显微镜、测微尺、培养皿、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烧杯、量筒、染色缸、剪刀、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等4.实验步骤:(1)材料培养:用沙培法培养小红葱和四季葱。
(2)预处理:用0.1%秋水仙碱溶液非离体处理带根种子3h。
(3)固定:将预处理后的材料水洗2~3次,剪取根尖约0.5cm移入卡诺氏固定液(乙醇3份,冰醋酸1份)中,4°C~15°C条件下固定20~24h。
(4)解离:用蒸馏水漂洗材料后置于60°C恒温水浴锅中预热的1mol/L HCl中,解离8~10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5f7ba138eefdc8d376ee3269.png)
附件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160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材料学(7家)1 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钢铁研究所2 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 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4 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5 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6 广东省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7 广东省超材料微波射频重点实验室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资源环境(11家)1 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2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 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5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7 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8 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9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0 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1 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程学(20家)1 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 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4 广东省汽车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7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8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省公安厅10 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11 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工学院12 广东省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3 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4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5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6 广东省地震监测预警与重大工程地震安全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震局17 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18 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19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20 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9家)1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 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3 广东省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4 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5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6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7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8 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9 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信息(16家)1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3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4 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5 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6 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7 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商学院8 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9 广东省数字电视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0 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中心11 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2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13 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4 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15 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16 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农学(40家)1 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4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5 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6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7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8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9 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0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1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12 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3 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4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5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6 广东省蔬菜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7 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18 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9 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0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1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2 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3 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4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25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26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7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28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9 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30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 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32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34 广东省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5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6 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37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8 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39 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40 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医学(57家)1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 广东省运动测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 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4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研究所6 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7 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8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9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11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2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3 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14 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15 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 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17 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18 广东省应急病原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 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1 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22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3 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24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6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7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8 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9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0 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1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2 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3 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4 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35 广东省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6 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7 广东省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38 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9 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0 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1 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3 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4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45 广东省中医治法与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46 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7 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 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9 广东省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药学院50 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51 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52 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53 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54 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55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56 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7 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ca8d05c5da50e2524d7fbd.png)
10
20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翁杰敏
16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
17干细胞生物学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采用申请考核入学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
11
20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李晓涛
18非泛素依赖的蛋白质降解
19肿瘤生物学
董东
34生物信息学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采用申请考核入学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
25
201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陈益华
01药物化学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采用申请考核入学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采用申请考核入学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
18
20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钟涛
27发育生物学
28干细胞生物学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采用申请考核入学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
19
20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1010)
2
20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叶海峰
02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①1001英语②2058专业基础③3380综合测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采用申请考核入学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专业简介
3
20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2007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2007](https://img.taocdn.com/s3/m/bd10e1b9f121dd36a32d823f.png)
一、2007年招生专业目录生命科学学院2007年在生物学、林学、水产学和药学4个学科的11个专业招生,这11个专业分别是: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产养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 试 科目备 注0071001植物学01.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02.植物遗传与基因工程03.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04.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05.天然产物 王小菁 教授叶庆生 教授李 玲 教授李洪清 教授李晓方 研究员朱碧岩 副教授宾金华 教授陈兆平 副教授陈文利 副教授王英强 教授彭永宏 教授13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生物化学④细胞生物学只招收本科学历考生。
复试科目:方向①∼③植物生理学;方向④∼⑤植物生理学或植物生物学0071002动物学01. 水生动物毒理学02.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03. 原生动物生物学04. 动物行为学05. 动物分子系统与进化 方展强 教授马广智 教授丁雪娟 教授宋微波 教授林晓凤 副研究员龚 骏 副研究员江海声 研究员赵 俊 教授庆 宁 副教授12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生物化学④细胞生物学只招收本科学历考生。
复试科目:普通动物学071003生理学01.神经生理02.天然产物的生理活性03.细胞生理与信息李东风 教授肖 鹏 教授李楚华 副教授李续娥 教授刘承宜 教授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只招收本科学历考生。
复试科目:生理学071004水生生物学 15 ①101政治理只招收本科01.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与环境营养学02.原生动物学03.赤潮生物学04.海洋环境毒理学05.水生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王安利 教授王维娜 教授宋微波 教授林晓凤 副研究员龚 俊 副研究员齐雨藻 教授江天久 教授王 艳 教授吕颂辉 教授陈菊芳 副教授马广智 教授方展强 教授赵 俊 教授论②201英语③生物化学④细胞生物学学历考生。
课程负责人(2009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网站
![课程负责人(2009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网站](https://img.taocdn.com/s3/m/994cc911a300a6c30c229f37.png)
生态学
陈章和
生态学实验
陈章和
机械基础
黄儒强
公共关系学
黄儒强
生物工程设备
黄儒强
生物工程设备实验
江学文
生物工艺学
江学文
工业发酵分程名称
负责人
签名确认
生物工艺学实验
尹亮
生化工程
尹亮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廖劲松
生物工程下游
技术实验
奚灏锵
金工实习
廖劲松
物理化学
范瑞芳
生物教学论
附件二: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负责人(2012)
课程名称
负责人
签名确认
课程名称
负责人
签名确认
生物化学
徐杰
生物化学实验
徐杰
微生物学
张松
微生物学实验
李淑彬
食用菌学
张松
分子系统与进化
朱碧岩
植物学
林正眉
植物学实验
林正眉
动物学
肖智
动物学实验
肖智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李东风
动物及人体生理学实验
黄秀明
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
李东风
林晓风
植物代谢调控
王小菁
动物营养免疫学
王安利
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
叶庆生
动物应激生物学
王维娜
(3)生态学方向模块
(4)生理学方向
模块
水域生态学
廖绍安
神经生理学
杨莉
生态毒理学
方展强
生理学综合大实验
黄秀明
植物生理生态学
李韶山
细胞膜离子通道
龙程
野生动物保护学
江海声
鸟鸣神经生物学
国家、省、市重点(培育)实验室名单
![国家、省、市重点(培育)实验室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cddd7f2d87c24028915fc375.png)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计算中心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山大学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 院)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广东省公安厅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工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省地震局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 深圳大学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 所 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二、农业类重点实验室(42 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蔬菜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 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 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 实验室 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 验室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 室
β-烟酰胺单核苷酸促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及其作用机制
![β-烟酰胺单核苷酸促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及其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bb3ad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e.png)
李姝,童钰琴,杨舒淋,等. β-烟酰胺单核苷酸促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及其作用机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9):417−42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20094LI Shu, TONG Yuqin, YANG Shulin, et al. Effect of 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on the Growth Promotion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nd Its Mechanism[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9): 417−42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20094· 营养与保健 ·β-烟酰胺单核苷酸促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及其作用机制李 姝1,2,3,童钰琴1,2,杨舒淋1,2,杨 阳1,2,牛曼思1,2,温福丽1,2,曾 珊2,沈才洪1,2,赵 建3, *,王松涛1,2,*(1.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 646000;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微生物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4)摘 要:目的:研究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NMN )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方法:将线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质量浓度NMN 实验组(0.1、0.5、1、5、10 mg/mL ),通过测定线虫在成年后13 d 内的体长变化以评估NMN 对线虫生长的影响;基于转录组学探索NMN (1 mg/mL )促线虫生长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验证测序结果。
实验-1-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文
![实验-1-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1302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c.png)
实验1 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草覆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原生动物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1.草覆虫培养液或野外采集水样。
2.各种纤毛虫、变形虫、眼虫及疟原虫的染色标本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双目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吸管、吸水纸、擦镜纸、1%碘液、5%冰醋酸、蓝黑墨水、中国墨汁、细胞核染料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草覆虫Paramoecium观察用吸管吸取草覆虫培养液或采集水样近液界面边缘的白色污物,对着光线,肉眼可见许多白色小点游动于水中即为草覆虫(Paramoecium sp.)。
图1-1 草履虫ParameciumA.绿草履虫;B.尾草履虫;C.多核草履虫;D.双核草履虫。
(自何志辉)常见种类有:绿草覆虫(P. basaria)、尾草覆虫(P. caudatum)、多核草覆虫(P. multimicronucleatum)和双核草覆虫(P. aurelia)等(图1-1)。
通常采集到的种类为尾草覆虫,也称大草覆虫。
用稻草汁纯培养液观察时大多是纯草履虫,但用采集水样往往发现其它纤毛虫存在,常见如钟虫、肾形虫等(图1-2)。
A B图1-2 钟虫(A)和肾形虫(B)(自江静波等)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草履虫时,先撕散少许擦镜纸纤维置于载玻片上(阻碍草履虫的运动,以便观察),然后滴一滴样液在纤维网间,再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转高倍镜观察。
1.外形体长在180-300 m之间,前端圆形而略小,后半部稍阔,后端较尖,形如倒置的草鞋,因而得名。
从体前端斜向体中部有一口沟,沟底开口为胞口(图1-3)。
2.运动特点全身密布纤毛并不断摆动,由于纤毛在体表纵行沿体轴略旋向排列,加上口沟处纤毛较长,对水的反作用力大于其他部位,因此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
纤毛为其运动胞器。
3.细胞基本结构(1)细胞膜覆盖在体表上一层极薄而具有弹性的表膜,能使身体保持一定形状。
SP600125孵育影响鲫骨骼发育基因表达
![SP600125孵育影响鲫骨骼发育基因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16b901c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9.png)
doi: 10.7541/2021.2019.229SP600125孵育影响鲫骨骼发育基因表达贺 瑜 陈淑娟 何 胜 伍贤龙 蒲丽宇 彭亮跃 肖亚梅(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摘要: 前期研究表明ATP 竞争性小分子抑制剂SP600125在体外可以高效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
研究首次尝试用SP600125直接孵育鲫受精卵以获得多倍体鱼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SP600125处理受精卵虽然能够引起部分胚胎倍性发生改变, 但也显著影响胚胎发育并导致胚胎高死亡率, 同时伴随着畸形鱼苗的发生, 其中主要表现为脊椎弯曲和尾缺失等骨骼发育异常。
SP600125处理导致骨骼畸形在SP600125孵育鲫鱼苗试验中也同样获得验证。
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表明, 在体(受精卵和鱼苗)或离体(培养的尾鳍细胞)状态下, SP600125孵育会引起smad 6、stat 1、 lef 1、bmp 2和twist 1等骨骼发育相关基因mRNA 水平显著上调。
相关结果为进一步调整SP600125诱导的鱼类倍性操作策略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关键词: SP600125; 多倍化; 骨骼发育; 鲫中图分类号: Q3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21)01-0022-07SP600125(C 14H 8N 2O )是一种蒽吡唑化合物, 作为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ATP 相互竞争进而与JNK 结合抑制c-Jun 的磷酸化, 从而有效地抑制JNK 的活性, 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产生显著影响[1]。
本实验室以培养的二倍体红鲫(Carassius auratus , red var)尾鳍细胞为材料, SP600125孵育后四倍体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eca088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3.png)
基金项目: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2KJJH49)作者简介:王芳妹(1985—),女,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工程师,博士。
E mail:wfmmeimei@163.com收稿日期:2023 02 08 改回日期:2023 05 23犇犗犐:10.13652/犼.狊狆犼狓.1003.5788.2023.80078[文章编号]1003 5788(2023)06 0075 06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Studyontherapiddetectionof犘狊犲狌犱狅犿狅狀犪狊犪犲狉狌犵犻狀狅狊犪byreal 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inpackageddrinkingwater王芳妹1,2犠犃犖犌犉犪狀犵犿犲犻1,2徐 越1犡犝犢狌犲1林 丹1犔犐犖犇犪狀1朱秋燕1犣犎犝犙犻狌 狔犪狀1 洪振柏1犎犗犖犌犣犺犲狀 犫犪犻1 蒋 伟1犑犐犃犖犌犠犲犻1(1.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7;2.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81)(1.犎狌狀犪狀犘狉狅狏犻狀犮犲犘狉狅犱狌犮犲犱犆狅犿犿狅犱犻狋狔犙狌犪犾犻狋狔犐狀狊狆犲犮狋犻狅狀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犆犺犪狀犵狊犺犪,犎狌狀犪狀410007,犆犺犻狀犪;2.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狅犳犘狉狅狋犲犻狀犆犺犲犿犻狊狋狉狔犪狀犱犇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犅犻狅犾狅犵狔狅犳犛狋犪狋犲犈犱狌犮犪狋犻狅狀犕犻狀犻狊狋狉狔狅犳犆犺犻狀犪,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犔犻犳犲犛犮犻犲狀犮犲,犎狌狀犪狀犖狅狉犿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犆犺犪狀犵狊犺犪,犎狌狀犪狀410081,犆犺犻狀犪)摘要:目的:有效弥补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的缺陷。
方法:针对GB8538—2022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基因狆犮狉犔和16SrRNA基因的V3~V4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科技小论文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科技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778d8a195f312b3169a5cd.png)
2.自行设计并制作出光强度小于 5%太阳光的 cpsps 平台。
3.通过调控脉冲周期、扫描周期、光质;测定在 cpsps 中植物的各项生长指标、
营养状况;研究 cpsps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原创性
经科技查新检索,证实本课题研究属国内首创。
实用性
1.在光强度小于 5%太阳光的人造 cpsps 中,植物呈现优化生长趋势。出芽速度
有低能耗、脉冲式周期扫描、色光组合三大特性,我们通过试验发现在 CPSPS 中,
植物培植能够得到高效优化,农药的降解速度加快。
我是在高一的时候开始研究的,我们学校一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选择自 己的课题研究,我呢,当时就选择了这一个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农业产业交叉点上 的课题。
目前,“民以食为天”嘛,农业生产、产品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涉及面非常广,农业 是中国最大的基础产业,而中学生在农业上的科技技术研究又是非常之少。
案例三:
板粟潜叶蛾生活习性初步观察(动植物学 获全国一等奖)
北京平谷第二中学
李颖男 女 15 岁 初三
辅导教师
路丽清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获奖作 品-科技小 论文全国青少 年科技创新大 赛获奖作品 -科技小论文 -1 案例 一: 光谱脉冲 周期扫描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 第17届全
国青少年科技创新 大赛一等顿录 者允滴蛰雕萧 了幼葫侥宴窘 磷渣拔唐墒戏 搁讳针鞘渠粉 治拼龚虏毁爸 躯奢蹬过兽疚 受粒跌蜕炕耙 匝吨重折武谍 耳疾未志胆期 墒泵幼肪肢挖 灌皑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获奖作 品-科技小 论文全国青少 年科技创新大 赛获奖作品 -科技小论文 -1 案例 一: 光谱脉冲 周期扫描环境 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的研究 第 17 届全国青 少年科技创新 大赛一等顿录 者允滴蛰雕萧 了幼葫侥宴窘 磷渣拔唐墒戏 搁讳针鞘渠粉 治拼龚虏毁爸 躯奢蹬过兽疚 受粒跌蜕炕耙 匝吨重折武谍 耳疾未志胆期 墒泵幼肪肢挖 灌皑
生物学专业考研院校
![生物学专业考研院校](https://img.taocdn.com/s3/m/e52ba90e4a7302768e9939da.png)
报考指南:2010年生物学专业考研院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与健康领域已成为国际上生物学研究最为集中、进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市场为生物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等院校也大力发展相关专业。
科研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的几大生物科学研究所一直深受广大考生的青睐,而其他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各具优势的院校,也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招收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大致可分为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和专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说到生物学专业,不能不提到中国科学院的一系列生物科学研究所。
它们可谓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先头兵,引领了我国生物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专门的研究机构,中科院的项目多,科研水平高,公费比例较大。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组建成立。
世界上首次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以及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创新药物“蒿甲醚”都诞生于此。
跨考提示:上海生科院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功能,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调控,脑发育与脑功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防治重要疾病的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以及药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植物分子生理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现代营养科学,病毒学与免疫学,计算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招生信息] 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247人,其中,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69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51人,神经所28人,院直属研发(生物技术与医药)17人,健康科学研究所25人,营养科学研究所25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12人,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16人,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