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新课改的改革理念
1、新课改不是对原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生以后终身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技能受it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单一按原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方法,学习的技能很快就会落后,更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什么影响。
2、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不是忽视技能、技术的培养,而是培养学生达到某一相同目的多元化技术。例如:一段程序用vb编制而成,至少要让学生知道除了vb之外,还有很多的软件都能完成,编辑文档同样有多种方法可以完成。
3、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很多的的内容了解就行了,为以后的学习及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个人信息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力。
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的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上,知识应该由三部分组
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对学科的认识
⑴新兴性
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中学生在将来要碰到的,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⑵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程脱胎于计算机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它除了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⑶基础性
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成为其他学科所引用,也就是说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性越来越凸显。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基础属性将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文化,它不仅影响
到每个人和每个家庭,而且影响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所以在信息时代,人人都应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⑷工具性
掌握好这一工具,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⑸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技术领域内容的信息技术其性质就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早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已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实践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并籍此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⑹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这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相适应;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才能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⑺层次性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探索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文字录入部分时,就组织一次“文字录入竞赛”,最好每个班级的冠军再进行一次比赛,使大家有一种竞争感,荣誉感,效果不错,使学生充分得到了锻炼。在讲幻灯片制作时,通过课件展示一部分以往学生做过的比较好的作品,学生露出惊讶、赞叹、跃跃欲试的表情,想做,想动也就自然而然了。接着,在学生们的注视下,我就有计划地展开课堂内容的学习,不仅如此,我还对讲课时的难点、重点做了许多课件,帮助同学们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无论课程内容怎样,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老师。首先,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工夫,比如,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做一些有趣的小课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小游戏或者选购一些如”开天辟
地”,”打字精灵”等cai辅助教学软件等,在课堂上便演示便讲解,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2、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例如,在《因特网中信息的下载》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搜索“胡同文化”原文,以word文档方式保存,接着给出图片下载、课件下载、网页下载、歌曲下载等任务,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获得成功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再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3、创造条件,鼓励应用
即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服务。如用excel帮助管理班级财务,寝室室徽的制作、班报的排版与编辑,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学生都可以用所学技能,来为其提供各种帮助,而这种实际需求又会激发学生更好地学生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