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人群铁缺乏诊断指标及界值
铁储量 BIS
1990年,Cook等做了14人反复抽血试验,引入铁贮量(body iron store,BIS)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建立了计算公式。 BIS 计算公式: BIS(mg/kg)=-[log(sTfR/SF)- 2.8229]/0.1207 Cook等的BIS代表的意义: BIS>0 : 机体贮存铁的量 BIS= 0 : 铁耗竭 BIS<0 : 机体功能性铁缺乏的量;为重新实现贮铁,需补充的铁量
由于 SF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此在机体感染 或有炎症存在时 SF 会升高,不再正确反映机体 铁状况。 很多调查根据 CRP 的正常与否来判断 SF 值的可 信程度, CRP在炎性反应早期即可快速升高, 炎性 反应控制后即迅速下降。ACT 在炎性反应早期也 可快速升高, 但其高峰持续时间长于CRP; 而AGP 对炎症的反应较CRP 和ACT 慢, 但高峰期持续的 时间均长于前两者。就慢性炎性反应和亚临床感 染而言, AGP 是一个较CRP和ACT 更好的反映感 染时铁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的指标。
主要铁参数在铁缺乏进程中的变化趋势
目前较受关注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 (SF)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 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联用产生的二级指标 (sTfR/logSF log (sTfR /SF) BIS)
铁蛋白检测的影响因素
年龄 炎症 感染 恶性肿瘤
血清铁蛋白的辅助检测指标:CRP/AGP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
sTfR 不受年龄、性别、妊娠、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以及慢性病的影响,生理波动范围和日间测量差 距小,故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并已被广泛纳入 作为评估机体铁状态(功能性铁缺乏)的一项指 标。 sTfR 不受年龄、性别、妊娠、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以及慢性病的影响,生理波动范围和日间测量差 距小,故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并已被广泛纳入 作为评估机体铁状态(功能性铁缺乏)的一项指 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 740
血清铁蛋白测定 740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内铁的储存量和供应情况。
在医学领域中,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铁缺乏性贫血、铁过载等情况。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铁的贮存蛋白,它可以帮助铁离子保持稳定并在需要时释放。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应该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人体内铁的平衡。
而当血清铁蛋白水平异常时,就可能会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在15-150 μg/L之间。
当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疾病等问题。
这时,人体内的铁储备会逐渐耗尽,导致铁缺乏性贫血的发生。
相反,当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铁过载或炎症反应等情况。
铁过载可能会对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特别是对肝脏、心脏和胰腺等重要器官的影响更为严重。
了解血清铁蛋白的测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铁缺乏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症状。
而对于铁过载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方法来降低铁的水平,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血清铁蛋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铁代
谢情况。
通过准确评估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铁相关的问题,保障人体健康。
血清铁蛋白
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
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临床意义: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障碍等。
参考值: M (男)15-20μg/L F(女)12-150μg/L注:因试剂及方法不规范,各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参考值。
血清铁蛋白(SF)测定意义1.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⑵恶性肿瘤;⑶急性感染和炎症;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意义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
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 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4.血小板比容(PCT)意义1. 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2. 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铁缺乏判定标准
铁缺乏判定标准
标题:铁缺乏判定标准
一、前言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缺乏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
因此,准确识别和判断铁缺乏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铁缺乏的主要症状
1.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心慌等。
2.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便秘或腹泻等。
3.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
4. 免疫功能下降:易感冒、感染等。
三、铁缺乏的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主要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
如果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高度提示存在铁缺乏。
2. 铁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血清铁蛋白等。
其中,血清铁蛋白是最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
四、铁缺乏的判定标准
根据上述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铁缺乏的判定。
具体来说:
1. 当患者出现贫血、消化系统症状、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并且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L时,可以初步判定为铁缺乏。
2. 如果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则可确诊为铁缺乏。
五、结语
铁缺乏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只有准确判断铁缺乏,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血清铁蛋白标准
血清铁蛋白标准
血清铁蛋白是去铁蛋白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是铁的贮存形式,它是判断机体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多的有效指标。
一般来说,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如下:
男性参考值为15-200μg/L,女性参考值为12-150μg/L。
若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L,则可诊断为铁缺乏。
如果血清铁蛋白大于100μg/L,则可排除缺铁。
需要注意,血清铁蛋白一天内早晨最高,下午会逐渐下降,所以应该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检查前一天晚八点以后不要进食,检查当天保持空腹状态抽血。
检查前3天-5天不要服铁剂,不要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等;不要进食能和铁络合的食物,如茶等,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血清铁蛋白标准值可能会根据不同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准确信息。
绝对铁缺乏和相对铁缺乏诊断标准
绝对铁缺乏和相对铁缺乏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绝对铁缺乏和相对铁缺乏诊断标准铁缺乏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问题,可以导致贫血和其他健康问题。
铁蛋白的临床应用
铁蛋白的临床应用刘丽辉;曹履先【摘要】@@ 铁蛋白是铁贮存的主要形式,在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关,尤其与造血有关.铁蛋白不仅给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提供铁,并可保护脂质、DNA和蛋白免受铁毒性的侵害.临床上,血清铁蛋白作为体内铁贮存的主要指标,在铁缺乏和铁过载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05【总页数】5页(P437-441)【关键词】贫血,缺铁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Still病,成年型;冠状动脉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铁蛋白类【作者】刘丽辉;曹履先【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91;解放军第三零九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66.11铁蛋白是铁贮存的主要形式,在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关,尤其与造血有关。
铁蛋白不仅给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提供铁,并可保护脂质、DNA 和蛋白免受铁毒性的侵害。
临床上,血清铁蛋白作为体内铁贮存的主要指标,在铁缺乏和铁过载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铁蛋白缺乏主要与缺铁性贫血有关,最近发现,血清铁蛋白增高与冠心病、肿瘤、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退行性疾病、噬血综合征等有关。
我们就铁蛋白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铁蛋白的结构铁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含铁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组织中。
铁蛋白是机体细胞内的铁贮存蛋白,具有独特的圆形结构,由球形蛋白质外壳和铁核心两部分构成。
铁核心的铁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其核心的铁原子含量不等,一般为2 500~3 000个,最多可达4 500个。
外壳由24个蛋白质亚单位即去铁铁蛋白组成,折叠形成中空的球形结构,内含许多空隙,由外向内通向铁核心,成为铁原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根据在聚丙烯酰胺电泳上的结果可知,铁蛋白是由两种亚基按不同比例组成,一种是重亚基(H),由182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1 000,另一种是轻亚基(L),由17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8 500。
人群铁缺乏诊断指标及界值
人群铁缺乏诊断指标及界值铁是人体中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缺乏铁会引起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人群中的铁缺乏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人群铁缺乏诊断的指标及界值。
1.血清铁血清铁是诊断铁缺乏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参考值范围为50-150μg/dL。
当血清铁浓度低于50μg/dL时,表明可能存在铁缺乏状况。
2.血清铁结合力血清铁结合力是全血清铁结合能力,是诊断铁缺乏性贫血的指标之一、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结合力参考值范围为300-360μg/dL。
当血清铁结合力值低于300μg/dL时,可能存在铁缺乏状况。
3.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是指在血清中转运铁负责运输的蛋白质。
一般来说,当体内铁储存减少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会增加。
目前有研究认为,血清转铁蛋白受体与铁缺乏有关,但具体的界值尚需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4.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铁储存的指标之一,也是铁缺乏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蛋白参考值范围为12-150 ng/mL。
当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12 ng/mL时,可能存在铁缺乏状况。
5.红细胞相关指标铁缺乏性贫血是铁缺乏的常见病症之一,因此血液中红细胞相关指标也可以用于诊断铁缺乏。
常用的红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
当这些指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存在铁缺乏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及其参考范围适用于一般成年人,不同人群会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有不同的铁缺乏诊断指标和界值。
因此,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综合判断。
血清铁蛋白
仁记说体检(三十九)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简称铁蛋白,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
肝脏含铁蛋白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
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血清铁蛋白测定意义1.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血清铁蛋白是测定是诊断隐性缺铁性贫血最好、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若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
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如果血清铁蛋白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铁。
2.与肿瘤的关系一般认为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以肝癌为最高,其次到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
3.与肝肾疾病关系一般急性肝炎急性期、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血清铁蛋白显著增高,且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含量越高。
尿毒症患者血清铁蛋白2/3以上病例大于250ng/ml,尿毒症引起的贫血大多不是缺铁所致,而是肾受损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大大降低,从而影响造血机能以及铁利用障碍。
4.与肺结核的关系测定肺结核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可以诊断肺结核的病情轻重,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辅助诊断。
5.与心脏病的关系当血液中的血清铁蛋白浓度超负荷时,心脏病的发病率会增加3倍以上,其原因主要是过剩的血清铁蛋白促进游离自由基的形成,而游离自由基会损害动脉壁细胞,从而损伤心肌。
故成年人应避免盲目补铁。
正常值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新生儿:25-200μg/L需要检测的人1.口唇苍白者2.肝区隐痛或间歇性的钝痛或胀痛,上腹胀痛者等。
3.长期食欲不振,上腹闷涨和乏力,B超检查出现轻度肝肿大者。
4.出现四肢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易疲劳等症状者。
5.大量失血、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者。
特别提醒血清铁蛋白需要抽血检查,要求空腹12小时以上。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妊娠合并贫血对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均会造成近期和远期影响,对母体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对胎儿和新生儿可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患病率为19. 1%,妊娠早、中、晚期IDA 患病率分别为9.6%、19.8% 和33.8%。
当母体铁储存耗尽时,胎儿铁储存也随之减少。
补铁可增加母体铁储存。
本指南用于指导妊娠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 和IDA 的诊治。
本指南的循证证据等级评价及推荐建议说明:(1) 证据等级Ⅰ:证据来白至少1 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Ⅱ-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Ⅱ-3:证据来自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干预措施效果的差异;Ⅲ: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委员会报告等的专家意见。
(2) 推荐建议A:证据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B:证据较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C:现有的证据间不一致;D:有一定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E:有相当证据建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F:没有足够的证据。
一、妊娠期铁缺乏和IDA 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浓度<110g/L 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根据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 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 g/L) 和极重度贫血(<40g/L)。
目前,铁缺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20 μg/L 诊断铁缺乏。
IDA 根据储存铁的水平分为3期:(1) 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及Hb正常。
绝经后铁蛋白标准
绝经后铁蛋白标准
绝经后女性的铁蛋白标准与绝经前女性有所不同,因为绝经后女性的的铁需求量和体内铁的储存会有所变化。
铁蛋白是一种储存铁的蛋白质,它在体内铁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铁蛋白水平的正常范围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铁储备情况。
对于绝经后女性,铁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通常如下:
正常范围:12-150微克/升(mcg/L)。
这个范围是根据一般的实验室检测标准来的,但请注意,不同实验室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数值应以实际检测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为准。
如果铁蛋白水平低于12微克/升,可能表明存在铁缺乏,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如果铁蛋白水平高于150微克/升,可能表明铁储备过多,这可能与某些疾病状态或其他因素有关。
在绝经后,女性可能会因为月经停止而减少铁的丢失,但由于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的不同,铁蛋白水平会有所变化。
因此,绝经后女性应该注意均衡饮食,确保足够的铁摄入,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铁蛋白水平的检测。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血清铁蛋白检测与常见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清铁蛋白检测与常见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摘要】铁蛋白(Ferritn)是人体含铁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
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检测主要应用于铁缺乏和铁过载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
进一步研究发现铁蛋白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对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过程起重要作用[1],我们就铁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铁蛋白;相关性检测;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371-021.铁蛋白与血液相关性疾病:1.1 血清铁蛋白用于铁缺贬的评估和诊断虽然骨髓铁染色是诊断铁缺贬的金标准,但由于骨髓取材困难,创伤性大,持续性监测难度大,所以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估铁贮存情况最常用的指标,血清铁蛋<12μg/L可诊断为铁缺贬,<25μg/L为临界值,如果合并感染,细胞存在氧化应激和细胞调亡[2],铁缺贬判断可以提高到<40μg/L。
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的鉴别诊断还要联合转铁蛋白授体(sTfR)检测。
1.2 血清铁蛋白检测常用于铁过载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常见疾病有(1)噬血综合征,一般血清铁蛋白可高达1000μg/L以上。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该病铁增高是由于患者病态的血红蛋白合成紊乱,雪上加霜的是,这些患者常常要输血治疗,加重了铁过载情况。
(3)遗传性铁色病,除了血清铁蛋白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45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常用的放血疗法,放血频率以监测血清铁蛋白<50μg/L为参考。
2.血清铁蛋白与慢性炎症,慢性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2.1 成人Still病,成人Still病是一种系统性感染性疾病,89%患者有血清铁蛋白的增高,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用于鉴别成人Still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3]。
2.2 帕金森病,对帕金森病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进行尸检发现其脑中的黑质带铁水平明显增高,这可能与芬顿反应、氧化应激促进铁蛋白表达增进有关[4]。
2.3 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排在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达,冠心病近几年也成了我国首位死亡因素。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精)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
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nbsp;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参考值:新生儿:25~200μg/L(25-200.ng/ml) 6个月—15岁:7~140μg/L(7--140ng/ml) 成年男子:15~200μg/L(15--200ng/ml) 成年女子:12--150μg/L(12--150ng/ml) 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2.病理性升高: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血色病);多次输血的病人。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12小时。
检查时,取静脉血。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
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
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
血清铁蛋白升高。
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的研究进展杨梦溪㊀王敏㊀刘将㊀梁燕㊀任景怡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心衰中心(杨梦溪㊁刘将㊁梁燕㊁任景怡),血液科(王敏)通信作者:任景怡,电子信箱:renjingyi1213@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6.012㊀㊀ʌ摘要ɔ㊀铁缺乏是心力衰竭(心衰)常见且重要的共病㊂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心衰患者铁缺乏,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并恶化预后㊂多项研究证实,静脉铁剂可改善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的症状和运动耐量㊂目前,临床实践中对心衰患者铁缺乏的漏诊及治疗不足现象十分普遍㊂本文就心衰合并铁缺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ʌ关键词ɔ㊀心力衰竭;㊀铁缺乏;㊀贫血;㊀铁剂治疗基金项目: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业务费专项(2022-NHLHCRF-LX-02-0102㊁2022-NHLHCRF-YXHZ-01);北京市研究型病房建设临床研究项目(2022-YJXBF-03-03);中日友好医院 菁英计划 人才培育工程(ZRJY2021-BJ01)Research progress in heart failure with iron deficiency㊀Yang Mengxi,Wang Min,Liu Jiang,LiangYan,Ren JingyiHeart Failure Center,Department of Cardiology,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Yang MX,Liu J,Liang Y,Ren JY);Department of Hematology,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 100029,China(Wang M)Corresponding author:Ren Jingyi,Email:renjingyi1213@ʌAbstractɔ㊀Iron deficiency is a common and important comorbidity in heart failure(HF).Multipl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iron deficiency in HF patients,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irquality of life and worsening prognosis.Sever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intravenous iron supplementationcan improve symptoms and exercise tolerance in HF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Currently,underdiagnosisand inadequate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in HF patients are widespread in clinical practice.This article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iron deficiency in HF patients.ʌKey wordsɔ㊀Heart failure;㊀Iron deficiency;㊀Anemia;㊀Iron repletionFund program:National High Level Hospital Clinical Research Funding(2022-NHLHCRF-LX-02-0102,2022-NHLHCRF-YXHZ-01);Beijing Research Ward Construction Program(2022-YJXBF-03-03);Elite Medical Professionals Project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ZRJY2021-BJ01)㊀㊀心力衰竭(简称 心衰 )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㊂铁是人体最重要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心衰患者常常合并铁缺乏,并可进一步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造成缺铁性贫血,两者均为心衰的常见共病[1]㊂在慢性心衰患者中,47%~68%的患者存在铁缺乏[3];而在急性心衰患者中,铁缺乏的比例甚至可高达83%,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中铁缺乏约为54%和56%[4]㊂还有研究发现,铁缺乏是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合并贫血的独立预测因素[5]㊂铁缺乏不仅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6],而且是导致全因死亡和再入院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7]㊂然而,在目前临床诊疗中,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漏诊和治疗不足的现象极为普遍,尤其在不伴有贫血的单纯铁缺乏患者中更为常见㊂因此,本文就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㊂1㊀心衰合并铁缺乏的病因根据实验室检测的铁参数 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可将铁缺乏分为绝对铁缺乏和相对铁缺乏㊂绝对铁缺乏是指贮存铁含量降低;相对铁缺乏又称功能性铁缺乏,是指体内贮存铁含量正常,但铁利用障碍,不能满足组织利用㊁红细胞生成和其他生理功能的需求,且长期的相对铁缺乏将持续抑制铁的吸收,最终也可引起绝对铁缺乏[8]㊂在心衰患者中绝对铁缺乏和相对铁缺乏均可出现,但导致二者的病因不完全相同㊂1.1㊀心衰合并绝对铁缺乏的病因慢性心衰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均可使患者出现绝对铁㊃265㊃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年12月第28卷第6期㊀Chin J Cardiovasc Med,December2023,Vol.28,No.6缺乏,其原因主要包括铁的摄入不足㊁吸收障碍以及丢失过多[1,9-10]㊂在铁摄入方面,心衰患者常因纳差㊁营养不良引起铁摄入不足,也可因合并肾脏疾病的低蛋白饮食导致铁摄入减少㊂Hughes等[11]研究发现,心衰患者每天的铁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健康者,在严重心衰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Ⅳ级)中更为显著㊂在铁吸收方面,心衰患者常存在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可明显降低铁的吸收㊂此外,心衰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时可诱发消化道溃疡或出血,亦可引起铁丢失过多㊂1.2㊀心衰合并相对铁缺乏的病因心衰系统性炎症状态是引起相对铁缺乏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主要是影响调节铁稳态的重要因子 铁调素(hepcidin)的水平㊂铁调素是肝脏合成并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在机体内铁平衡的维持中起到负反馈调节作用,其在炎症过程铁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㊂铁调素与细胞表面的膜铁转运蛋白结合,促进其内化㊁降解,抑制细胞内的铁转运至循环中,导致储存铁释放减少㊂在炎症状态下,铁调素表达增加,不仅可以抑制十二指肠对铁的吸收,还可抑制肝脏及巨噬细胞内贮存铁的释放,进而减少循环铁并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导致相对铁缺乏㊂2㊀心衰合并铁缺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心衰导致铁缺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全身系统性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等有关㊂心衰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㊁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加,这些促炎因子可引起铁调素水平升高;同时由于心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通常减低,可进一步升高体内铁调素水平,进而导致铁利用障碍[9]㊂升高的铁调素通过与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和脾脏巨噬细胞膜上的铁蛋白结合,使得细胞内向循环释放铁减少与膳食铁吸收障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相对铁缺乏㊂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持续激活,包括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㊂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多,通过氧化应激下调铁调蛋白表达,导致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减少,引起各组织器官铁利用障碍㊂在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下,调控细胞内外铁分布的膜铁转运蛋白及其mRNA表达降低,抑制了细胞内铁的释放[13],导致患者出现铁缺乏㊂心衰本身不仅可诱发铁缺乏,更为重要的是,铁缺乏本身也会损害氧化代谢㊁细胞能量和免疫机制,一旦出现铁缺乏会引起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能量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速心衰进展㊂因此,心衰与铁缺乏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4]㊂3㊀铁缺乏降低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并增加死亡率多项研究表明,铁缺乏与心衰患者运动耐量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独立相关,而与是否合并贫血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无关㊂Martens等[15]研究发现,在慢性心衰患者中,无论LVEF是否降低,铁缺乏均普遍存在且显著降低患者峰值耗氧量,证实合并铁缺乏后心衰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㊂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证实,铁缺乏而非贫血是降低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总的来说,在心衰合并铁缺乏中,以患者为导向的结局包括峰值耗氧量降低,6min步行距离更短,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恶化等[16-17]㊂此外,铁缺乏还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㊂已有观察性研究提示,心衰患者一旦出现铁缺乏,无论其是否存在贫血,死亡率均显著升高㊂但如果铁缺乏同时合并贫血,则患者的预后更差㊂一项评估铁缺乏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发现,在578例HFrEF患者中,47%的患者存在绝对或相对铁缺乏,铁缺乏显著增加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及再入院风险[18]㊂为进一步评估铁缺乏与贫血预测心衰患者预后的能力,一项纳入4个队列研究㊁共1506例慢性心衰患者㊁中位随访1.92年的汇总分析发现,铁缺乏与心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无论是否合并贫血,铁缺乏均是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其预测能力高于贫血㊂值得注意的是,在随访至6个月时,合并铁缺乏的患者死亡率已显著高于不合并铁缺乏的患者(8.7%比3.6%,P<0.001),且该差异在近2年的随访期间持续存在[19]㊂上述研究均提示无论是否合并贫血,铁缺乏是心衰患者预后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㊂4㊀心衰合并铁缺乏的诊断由于体内贮存铁含量无法直接测量,临床上应用铁蛋白和TSAT来间接反映体内铁贮存和利用的情况㊂在一般人群中,铁缺乏的诊断为铁蛋白<30μg/L和TSAT<16%㊂但在心衰患者中,由于存在明显的炎症状态,可导致铁蛋白非特异性升高㊂因此,铁蛋白的诊断阈值应高于一般人群,以提高铁缺乏诊断的特异性㊂依据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㊁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2022年‘美国心力衰竭管理指南“的建议,在慢性心衰中,绝对铁缺乏定义为铁蛋白< 100μg/L,相对铁缺乏定义为铁蛋白100~299μg/L且TSAT<20%[20-22]㊂此外,有研究提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和铁调素也可用于铁缺乏的诊断并且可以协助鉴别绝对或相对铁缺乏㊂sTfR是转铁蛋白受体在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下产生的,与体内转铁蛋白受体正相关,能准确反映转铁蛋白受体数量,因此,sTfR可间接反映体内贮存铁含量㊂铁缺乏时sTfR水平升高且不受炎症㊁感染影响,而且因sTfR主要由骨髓产生,即使在营养不良㊁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中,sTfR仍可升高[23]㊂铁调素水平与储存铁含量密切相关,铁缺乏可抑制肝细胞中铁调素的产生和释放,使循环中铁调素明显降低,反映了储存铁的耗尽;而炎症则可刺激铁调素的产生,在心衰全身炎症状态时,尽管存在铁缺乏,铁调素水平反而升高,提示相对铁缺乏㊂因此铁调素可用于诊断㊁鉴别绝对或相对铁缺乏㊂然而,目前sTfR和铁调素的检测尚无标准化阈值,不同检测手段结果㊃365㊃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年12月第28卷第6期㊀Chin J Cardiovasc Med,December2023,Vol.28,No.6差异较大,临床应用较为困难㊂除检测循环中铁代谢的生物标志物外,骨髓中的铁含量不会受到炎症的影响,是确诊铁缺乏的金标准[24]㊂一项针对37例终末期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研究发现,尽管患者的血清铁㊁铁蛋白均在正常范围,但通过骨髓穿刺进行骨髓铁检测,高达73%的患者骨髓铁含量明显降低,提示骨髓铁检测对存在明显炎症状态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可显著提高铁缺乏诊断的敏感性[25]㊂然而,测定骨髓铁需进行有创的骨髓穿刺操作,因此临床实践中较难广泛开展应用㊂5 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治疗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治疗目前虽无有效的手段,但此类患者如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㊂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口服和静脉铁剂,目前已有6项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完成了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应用铁剂治疗有效性的评估(表1)㊂5.1㊀口服铁剂口服铁剂应用方便,然而由于生物利用度不高,且常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不佳㊂评估口服铁剂能否改善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IRONOUT-HF(口服补铁对心衰患者峰值耗氧量的影响)试验[26]发现,随机给予225例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多糖铁复合物或安慰剂治疗16周,尽管口服铁剂增加了心衰患者的血清铁水平,但并不能改善其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与心衰患者中高铁调素水平抑制铁的吸收有关㊂一项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共590例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口服铁剂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对全因死亡风险无影响[27]㊂但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尽管口服铁剂不能改善心衰患者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但可降低心衰再入院及全因死亡风险[28]㊂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口服铁剂用于治疗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㊂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评估口服铁剂在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㊂5.2㊀静脉铁剂5.2.1㊀静脉铁剂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㊀静脉铁剂生物利用度高,是目前唯一证实在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中有效的补铁方式㊂最为常用的静脉铁剂为羧基麦芽糖铁(ferric carboxymaltose,FCM)和异麦芽糖酐铁(iron isomaltoside,IIM),以及蔗糖铁㊁右旋糖酐铁㊁葡萄糖酸铁和纳米氧化铁㊂尽管静脉铁剂在输注过程中存在过敏的风险,但在医院进行皮试后罕见过敏性休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㊂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荟萃分析均提示,应用静脉铁剂可改善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的运动耐量㊁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㊂最早评估FCM能否改善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症状的FAIR-HF(在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中评估FCM的作用)试验[29]共纳入459例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随机给予FCM或安慰剂治疗24周,发现无论是否存在贫血,与安慰剂组相比,FCM组患者自我评估㊁6min步行试验㊁NYHA 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皮肤异常(1.3%)㊁神经系统紊乱(1%)㊁血管疾病(1%)和胃肠道反应(0.7%)等,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㊂随后为了评估更长时间静脉应用FCM对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的获益与安全性,CONFIRM-HF(FCM在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中的效果)试验[30]纳入了304例慢性HFrEF 合并铁缺乏患者,随机给予FCM或安慰剂治疗1年,结果证实心衰合并铁缺乏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经过长期FCM治疗,可持续改善其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风险㊂且与安慰剂相比,长期静脉应用FCM并不增加呼吸系统㊁神经系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㊂由于生活质量㊁6min步行试验等指标存在患者主观影响偏倚,需进一步通过客观指标来明确静脉补铁对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的获益㊂EFFECT-HF(FCM对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试验[31]则纳入172例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随机给予FCM或安慰剂治疗24周,通过峰值耗氧量变化这一客观评估运动耐量的指标,再次证实了FCM可提高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的运动能力㊂因此,对于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通过补充静脉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且未增加不良事件㊂5.2.2㊀静脉铁剂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㊀既往研究表明,应用静脉铁剂在短期内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耐力带来益处㊂为了进一步明确静脉铁剂对HFrEF合并铁缺乏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近期公布的IRONMAN研究[32],共纳入1137例HFrEF合并铁缺乏患者,根据患者体重和血红蛋白给予不同剂量IIM或安慰剂,中位随访2.7年㊂结果显示,IIM组主要终点事件(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㊂但通过预先设定的敏感性分析发现,IIM组主要终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P= 0.047)㊂IRONMAN研究为心衰患者静脉使用IIM提供了重要数据,进一步表明对于HFrEF合并铁缺乏的患者静脉应用IIM与较低的心衰再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㊂除上述针对慢性心衰患者的静脉铁剂研究外,新近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上的AFFIRM-AHF(FCM对急性心衰合并铁缺乏的住院患者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试验[33]探讨了应用静脉铁剂对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㊂该研究共纳入1110例急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在出院前㊁出院后6周㊁12周及24周,根据患者体重和血红蛋白给予不同剂量静脉注射FCM或安慰剂,随访52周㊂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静脉FCM治疗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复合终点)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RR=0.79,95%CI:0.62~1.01,P=0.059)㊂一项荟萃分析探讨了静脉铁剂对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预后的影响,共纳入839例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约90%的患者来自FAIR-HF和CONFIRM-HF研究,其主要发现是, FCM治疗降低心血管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RR=0.59, 95%CI:0.40~0.88,P=0.009),降低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㊃465㊃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年12月第28卷第6期㊀Chin J Cardiovasc Med,December2023,Vol.28,No.6表1㊀补铁治疗临床试验总结临床研究(注册号)试验设计试验组/对照组(例)主要纳入标准补铁方式随访时间试验结果不良反应I R O N O U T -H F ㊀(N C T 02188784)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111/114N Y H A Ⅱ~Ⅳ级,L V E F ɤ40%,㊀9g /d l ɤH b ɤ13.5g /d l ,铁蛋白<100μg /L 或铁蛋白在100~299μg /L 且T S A T <20%口服多糖铁复合物150m g ,2次/d16周p V O 2基本不变,6M W T 距离及㊀K C C Q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恶心㊁呕吐㊁黑便F A I R -H F ㊀(N C T 00520780)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304/155N Y H A Ⅱ级且L V E F ɤ40%或㊀N Y H A Ⅲ级且L V E F ɤ45%,9g /d l ɤH b ɤ13.5g /d l ,铁蛋白<100μg /L 或铁蛋白在100~299μg /L 且T S A T <20%分为纠正期和维持期㊂在纠正期,每周给予患者F C M 200m g ,直至患者铁缺乏纠正;随后在维持期,每4周给予患者F C M 200m g ,直至24周研究结束24周P G A 改善及N Y H A 级别改善㊀(P <0.001),6M W T 距离增加(P <0.001),K C C Q 评分改善(P <0.001)注射部位疼痛/皮肤异常㊁神经系统紊乱㊁血管疾病㊁胃肠道反应㊁感染C O N F I R M -H F㊀(N C T 01453608)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150/151N Y H A Ⅱ~Ⅲ级,L V E F ɤ45%,㊀铁蛋白<100μg /L 或铁蛋白在100~299μg /L 且T S A T<20%分为纠正期和维持期㊂在纠正期,依据H b 水平(<10g /d l ㊁10~14g /d l 或>14g /d l )㊁体重(<70k g 或ȡ70k g ),分别在第0周和第6周给予F C M 500或1000m g ;在维持期,第12㊁24和36周时进行检测,若有铁缺乏,则给予F C M 500m g /次52周6M W T 距离增加(P =0.002),㊀N Y H A 级别改善(P <0.001)㊁P G A 改善(P =0.001)及Q o L 改善(P <0.05)注射部位疼痛/皮肤异常㊁神经系统紊乱㊁胃肠道反应㊁血管疾病E F F E C T -H F㊀(N C T 01394562)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86/86N Y H A Ⅱ~Ⅲ级,L V E F ɤ45%,㊀N T -p r o B N P >400p g /m l ,铁蛋白<100μg /L 或铁蛋白在100~299μg /L 且T S A T <20%,p V O 210~20m l ㊃k g -1㊃m i n -1第0周依据H b (<14g /d l 或ȡ14g /d l )和第6周根据体重(<70k g 或>70k g )及H b 水平(<14g /d l 或ȡ14g /d l )分别给予F C M 500或1000m g ;第12周时,若患者存在铁缺乏,予F C M 500m g24周p V O 2基本维持不变(P =0.02),㊀血清铁蛋白和T S A T 水平升高(P <0.05)A F F I R M -A H F㊀(N C T 02937454)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535/524急性心衰,L V E F ɤ45%,铁蛋白<100μg /L 或铁蛋白在100~299μg /L 且T S A T <20%急性心衰稳定后,依据H b (<14g /d l 或ȡ14g /d l )予F C M 500或1000m g ;出院后第6周根据体重(<70k g 或>70k g )和H b 水平(<10g /d l ㊁10~14g /d l或>14g /d l )给予F C M 500~1000m g ;在第12周和(或)第24周,若患者铁缺乏持续存在,继续予F C M500m g 52周因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复合终点无改善(P =0.059),因心衰再入院的风险降低(P =0.013)I R O N M A N㊀(N C T 02642562)前瞻性㊁多中心㊁随机㊁开放标签㊁盲法终点569/568年龄ȡ18岁㊁有症状的心衰患者,过去24个月内L V E F ɤ45%,且合并铁缺乏(血清铁蛋白<100μg /L ,或T S A T<20%)体重<50k g ,无论H b 如何,静脉注射铁剂20m g /k g ;体重50~70k g ,如果H b ȡ10g /d l ,则静脉注射铁剂1000m g ,如果H b <10g /d l ,则为20m g /k g ;体重ȡ70k g ,静脉注射铁剂20m g /k g ,其中H b ȡ10g /d l 者,最多可至1500m g ,H b <10g /d l 者,最多可至2000m g ㊂第1次随访为第4周,以后每4个月随访1次㊂如果铁蛋白<100μg /L 或T S A T <25%,则在第4周㊁第4个月和之后的每4个月重新给药㊂对照组为常规治疗2.7年I I M 组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 =0.070);通过预先指定的敏感性分析,I I M 组主要终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P =0.047)㊀㊀注:N Y H A :纽约心脏病协会;L V E F :左心室射血分数;H b :血红蛋白;T S A T :转铁蛋白饱和度;p V O 2:峰值耗氧量;6M W T :6m i n 步行试验;K C C Q :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F C M :羧基麦芽糖铁;P G A :患者总体评估;Q o L :生活质量;N T -p r o B N P :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I I M :异麦芽糖酐铁㊃565㊃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年12月第28卷第6期㊀Chin J Cardiovasc Med,December 2023,Vol.28,No.6亡风险(RR=0.53,95%CI:0.33~0.86,P=0.011),降低心血管再入院和全因死亡风险(RR=0.60,95%CI:0.41~0.88, P=0.009),且静脉铁剂与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无关[34]㊂另一项网状荟萃分析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5205例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发现使用静脉铁剂可减少心衰再入院(RR= 0.52,95%CI:0.37~0.73,P<0.001),改善生活质量及活动耐力,但未降低全因死亡率[28]㊂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临床试验,涉及3373例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其中静脉铁剂组1759例㊂结果显示,静脉铁剂降低了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RR=0.75,95%CI:0.61~0.93,P< 0.01),也减少了首次心衰再入院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OR=0.72,95%CI:0.53~0.99,P=0.04),而对心血管死亡(OR=0.86,95%CI:0.70~1.05,P=0.14)和全因死亡率(OR=0.93,95%CI:0.78~1.12,P=0.47)的影响尚无定论[35]㊂尽管已有的针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应用静脉铁剂的有效性,但仍需要更多静脉铁剂对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硬终点改善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2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FAIR-HF2(NCT03036462)㊁HEART-FID(NCT03037931)]均计划纳入超过1000例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患者,评估应用静脉铁剂对其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的影响㊂此外,对于HFpEF,静脉铁剂是否同样有效仍不清楚,正在进行的2项大规模临床研究,FAIR-HFpEF (NCT03074591)和IRONMET-HFpEF(NCT04945707),将对此类患者给出更为明确的指导㊂因此,结合现有关于静脉铁剂在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中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来看,静脉铁剂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未增加不良事件㊂5.3㊀静脉铁剂引起的铁超载尽管指南推荐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应用静脉铁剂,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需注意铁超载问题㊂生理情况下,机体可通过抑制膳食铁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防止铁超载㊂然而,应用静脉铁剂可越过胃肠道抑制铁吸收这一保护机制引起铁超载,使体内铁元素成为非转铁蛋白结合铁,其中一部分为不稳定的血清铁或细胞铁,可催化氧自由基的形成,破坏线粒体㊁脂质㊁蛋白质和核酸;活性氧的形成还将加重心衰和心肌疾病及增加菌血症的风险[36]㊂因此,在应用静脉铁剂纠正心衰患者铁缺乏时,需定期监测患者各项铁参数水平,当患者TSAT水平超过70%~85%时应警惕铁超载㊂5.4㊀指南推荐及静脉铁剂治疗方案基于上述临床循证证据,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认为静脉补充铁剂有助于改善HFrEF合并铁缺乏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Ⅱb,B)㊂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1]建议对所有心衰患者定期筛查全血细胞计数㊁血清铁蛋白浓度和TSAT,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铁缺乏(Ⅰ,C),对于LVEF<45%且铁缺乏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应静脉补充FCM,以缓解心衰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Ⅱa,A)㊂对于近期因心衰住院㊁LVEF<50%且铁缺乏的患者,应考虑静脉补充FCM,以降低心衰住院的风险(Ⅱa,B)㊂2022年‘美国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2]认为对于伴或不伴贫血的HFrEF合并铁缺乏患者,应用静脉铁剂可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Ⅱa,B),口服铁剂的证据尚不确定㊂尽管国内外指南推荐了静脉铁剂应用于心衰患者的治疗,但指南中并未明确给出标准的治疗方案㊂在已完成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FAIR-HF㊁CONFIRM-HF㊁EFFECT-HF㊁AFFIRM-AHF和IRONMAN)中,由于随访时间不同,应用静脉铁剂次数不同,补铁方案亦不尽相同,但通常可分为纠正期和维持期,最常选用的静脉铁剂为FCM㊂常根据Ganzoni 公式计算铁缺乏量,即铁缺乏量(mg)=体重(kg)ˑ(15-实际血红蛋白浓度)(g/dl)ˑ2.4+500㊂在纠正期,主要依据体重(<70kg或ȡ70kg)及血红蛋白水平(<14g/dl或ȡ14g/dl),分别在第0周和第6周给予FCM500mg或1000mg;在维持期,从第12周起,每隔12周评估有无铁缺乏直至研究结束,若存在铁缺乏则给予FCM500mg/次㊂在静脉铁剂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铁代谢参数的变化,警惕铁超载,同时也应监测肝肾功能,警惕不良反应㊂6 展望综上所述,临床中心衰患者合并铁缺乏十分常见,显著影响患者预后㊂迄今为止,静脉铁剂是治疗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心衰症状㊁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亦得到国内外指南的共同推荐,准确评估并及时治疗心衰患者的铁缺乏尤为重要㊂然而,目前在心衰合并铁缺乏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上仍面临较多挑战,包括静脉铁剂对终末期心衰和HFpEF患者的获益尚不清楚;对血红蛋白> 15g/dl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在更长随访时间(>1年)内重复使用静脉铁剂的剂量仍有待研究㊂此外,现有研究尚未评估应用静脉铁剂后进行生物标志物监测的频率,且现有结果仍不足以评估应用静脉铁剂是否能够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㊂未来仍需更多证据对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患者给予更为个体化的指导,要积极研发新型治疗靶点(如铁调素)的相关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㊂利益冲突:无参㊀考㊀文㊀献[1]von Haehling S,Ebner N,Evertz R,et al.Iron Deficiency inHeart Failure:An Overview[J].JACC Heart Fail,2019,7(1):36-46.DOI:10.1016/j.jchf.2018.07.015.[2]Virani SS,Alonso A,Aparicio HJ,et al.Heart Disease andStroke Statistics-2021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21,143(8):e254-e743.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950.[3]Masini G,Graham FJ,Pellicori P,et al.Criteria for Iron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Am CollCardiol,2022,79(4):341-351.DOI:10.1016/j.jacc.2021.11.039.[4]Beale A,Carballo D,Stirnemann J,et al.Iron Deficiency in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J Clin Med,2019,8(10):1569.DOI:10.3390/jcm8101569.[5]王震,苏康康,杨晓月,等.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6):525-530.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6.004.㊀Wang Z,Su KK,Yang XY,et al.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an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f different ejection fractions[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2,27(6):525-530.DOI:㊃665㊃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年12月第28卷第6期㊀Chin J Cardiovasc Med,December2023,Vol.28,No.6。
《2024年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缺铁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范文
《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缺铁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肿瘤相关性贫血(Tumor-associated anemia,TAA)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缺铁性贫血是TAA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缺铁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对于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缺铁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血常规、血清铁等指标,将患者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和非缺铁性贫血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缺铁相关指标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意义。
三、研究结果1. 基本情况与临床特征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肿瘤患者,其中缺铁性贫血组45例,非缺铁性贫血组5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缺铁性贫血组患者普遍存在乏力、头晕等症状,且与病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
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血清铁等指标,发现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等指标均明显低于非缺铁性贫血组。
同时,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等缺铁相关指标在缺铁性贫血组中显著降低。
此外,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指标也提示患者存在铁缺乏。
3. 缺铁相关指标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关系本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与缺铁相关指标密切相关。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缺铁相关指标逐渐降低,提示缺铁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同时,及时补充铁剂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存在明显的缺铁现象,且缺铁与患者的病情进展、贫血症状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关注肿瘤患者的缺铁状况,及时进行血常规、血清铁等相关指标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同时,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和病情程度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和生活质量。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排除其他潜在的贫血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床苍白等贫血表现。
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表现。
在女性患者中,月经失血过多也是常见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儿童和青少年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5ug/L。
3. 血清铁浓度,低于10.7umol/L。
4. 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6%。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80fL。
6. 血清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
7.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于15%。
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可以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但并非绝对诊断标准。
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例如,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疾病。
胃肠镜检查可以排除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
妇科检查可以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贫血。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有典型的贫血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征,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但在诊断时仍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五、治疗。
一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补充铁剂,以纠正体内铁的缺乏。
同时,也需要找出造成铁缺乏的原因,如消化道出血、月经失血过多等,并加以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摘要铁缺乏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之一,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较严重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
铁缺乏的发生发展有序地经历储存铁减少期(IDS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三个阶段,在前两期机体虽然己经缺铁,但Hb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被称为隐性缺铁期或亚临床缺铁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己大幅下降,预防和控制铁缺乏工作的重心应及时转移为早期发现隐性缺铁个体和人群,以防止铁负平衡发展进入缺铁性贫血期。
血清铁蛋白(SF)检测是目前可发现早期铁缺乏的唯一简易手段,在机体尚未出现功能性缺铁和贫血时,其水平已开始下降,是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都相对较高的铁生化指标。
近三十年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SF判断铁缺乏的闽值问题,推荐的判断临界值各不相同,我国也缺乏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课题围绕SF作为铁缺乏的判断指标及最适临界值开展了系列研究。
1.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目的对SF判断铁缺乏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
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探讨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的国内外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组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各组数据进行加权定量综合,计算各组综合诊断效能参数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Meta回归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剔除样本量<<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敏感度分析。
结果从745篇文献中筛选出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纳入文献按SF临界值12-20g,g几、25,30}g几、36-60}g几分为三组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后发现,SF临界值12-20},g1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低[0.767,95%CI (0.705, 0.821)],但汇总特异度最高[0.959,95%CI (0.934, 0.976)] } 25,30E.}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877,95%CI (0.799, 0.933)]汇总特异度为0.944,95%CI(0.888, 0.977) 30-60}..},g/L组的汇总灵敏度[0.836,95%CI(0.797, 0.870)]和特异度[0.876,95%CI(0.846, 0.901)]都较低,综合诊断效能指标诊断L匕值L匕属25,30}g/L组最高【101.42, 95%CI(36.137, 284.64)],其S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497士0.039), Q*指数也最接近1(0.8901士0.052) o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SF检测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贫血。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25}g/L,如使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60}g/L;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30}g/L,如使用ELISA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SO}g/L,如采用化学发光法,推荐的SFI}界值为36}g/L。
分别剔除样本量小于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后,各项诊断效能参数仍以SF25,30}g/L组为最适,与剔除前结论一致。
结论初步认为采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水平为30}g/L o2.血清铁蛋白小于3如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目的对第一部分Meta分析的结论SF小于30}g/L判断铁缺乏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
方法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刘一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Hb)水一平、静脉血SF, C反应蛋白(CRP)和sTfR (sTfR)水平,计算sTfR /logSF和机体铁储量(BIS。
分别以SF小于30}g/L和WHO推荐界值SF小于15}g/L为标准分析铁缺乏发生率。
比较SF<30}g/L组和SF?30}g/L组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别计算IDS, IDE和IDA的儿童铁缺乏检出率及隐性缺铁占总缺铁的比率。
分别分析SF<30}g几与sTfR/logSF>1.5, log sTfR:SF>2.55和BIS<6 mg/kg的判断一致性并计算Kappa系数。
结果514名学龄儿童血清铁蛋白的平均水平为5 8.4士30.1}g/L,其中男生为61.732.1 }g/L,女生为54.9土27.5 }g/L } SF的95%CI为14.1-133.8}g/L。
以SF<30},g几和SF<15g/L为判定标准,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4.6%和2.7%。
受检学生的Hb , sTflZ , sTfR /logSF和BIS水平在SF<30}g/L组和SF>_30}g/L两组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受检学生的各期检出率分别为IDS:0.4% , IDE:13.8% , IDA:0.4%,隐性缺铁个体占总人数的14.2%,占缺铁总人数的97.3%o SF<30}..}g/L一与sTfR/logSF>1.5, logsTfR:SF>2.55和BIS<6mg/kg的Kappa系数分别为0.033, 0.208和0.810。
结论初步认为以SF<30},g/L作为学龄儿童铁缺乏的判断界值是合理的。
3.血清铁蛋白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目的探讨并建立SF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
方法招募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郊区贫血高危人群(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老人)进行贫血筛检,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贫血研究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并测定静脉血SF, CRP和sTfR水平,通过铁营养包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剂补充,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Hb. SF.和sTfR水平的评估和膳食评估,以研究对象在干预3个月内对铁剂补充的正向应答(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大于lOg几)为金标准,将受试者区分为缺铁和非缺铁患者,采用ROC曲线法分别建立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老人三个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
结果共招募74名贫血学生(男36人,女38人)、38名贫血育龄妇女、78名贫血老年人(男40人,女38人)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贫血学生的膳食铁平均摄入量为11.1士5.8mg/d,育龄妇女为9.9}S.Smg/d,老年男性为11.5士6.2mg/d,老年女性为9.05.9 mg/d。
干预前3个月营养包铁剂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男生6.2mg/d,女生6.9mg/d,育龄妇女7.3 mg/d,老年男性7.Smg/d,老年女性7.2mg/d o SF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结果显示,以贫血男生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65 },g/L,女生为60},叭,男女生合并分析,最适判断界值为60}叭;以贫血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40}叭;以贫血男性老人为研究对象时最适判断界值为80},g/L,贫血女性老人为60}g/L。
结论针对贫血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推荐临界值为:儿童青少年:60}.叭;育龄妇女:40}g/L;老年女性:60},叭;老年男性:80},叭。
本课题采用系统综述、Meta分析、横断面调查和人群干预研究三种手段围绕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进行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讨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验证了该临界值的判断价值,探索并提出了特殊人群的判断标准,为我国建立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提供了循证依据,为我国探寻准确可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评估指标提供可能性和突破口,同时为我国人群铁缺乏控制和改善效果的监测评估提供了可能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铁缺乏;血清铁蛋白;判断临界值;Meta分析;ROC研究思路和方案1研究思路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横断面调查和人群干预研究围绕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开展以下内容的系列研究:(1)收集关于SF、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系统收集以骨髓铁染色结果为金标准,探讨SF判定铁缺乏最适临界值的国内外研究文献,采用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定量综合,比较不同判断界值下SF判定铁缺乏的准确性,以提出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并通过Meta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F临界值综合判断性能的可能因素。
(2)为评估以上部分提出的推荐临界值在我国铁缺乏状况评估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其铁生化指标,比较以该界值与SF其他判断界值分别统计得到的铁缺乏发生率的不同,比较以该界值进行分组的不同组别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析该临界值与其他标准判断铁缺乏的一致性,对该临界值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
(3)基于第一部分中Meta回归的分析结论以及贫血人群的特殊性,以学龄儿童、育龄妇女、老年人为目标人群,筛选其贫血个体,对贫血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剂干预研究,以研究对象在干预3个月内对铁剂补充的正向应答(Hb水平上升大于l Og/L)为金标准,将贫血研究对象区分为缺铁和非缺铁患者,采用诊断试验ROC曲线法分别建立3个贫血人群SF判断铁缺乏的最适临界值。
第一部分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1引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铁蛋白只能在一些疾病状态下检测出来,没有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健康人体血清中微量铁蛋白的定量检测,1972年,英国学者Addison改进了放射免疫法的灵敏度,首次报告了正常人血清中的铁蛋白水平[[2s]。
美国于1974年最早开展了建立SF正常值范围的大规模研究[[16],该研究选择机体储存铁充足的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SF95%置信区间为12-302,叭,由此认为SF水平低于12}叭是机体铁缺乏的临界值,从此,该诊断界值被广泛采用。
在此之后一些研究在探讨SF与骨髓铁之间关系的同时研究了表征铁缺乏或铁储备减少的临界值,这些研究推荐的临界值于15-27 },叭不等[[26-29]。
进入80, 90年代,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评价方法建立后,研究者开始利用该法比较SF与其他传统指标用于判断ID的准确性并试图寻找最适判断界值[13, 30-32],由于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评价需要兼顾灵敏度和特异度,此时提出的判断界值与70, 80年代相比有小幅度上升。
而随着人们意识到放射性元素的生物性危害,沿用多年的SF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逐渐被新的方法所替代,如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建立适用于其他检测方法的判断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