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和发现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任务的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发现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自主选择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构建知识结构。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是先讲解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面积的题目。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与面积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一个任意多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自主探究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践中的发现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

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究事物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而发现式学习正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事先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计算和应用。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和调整想法,并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逐渐发现二次方程的解存在两个根的规律,进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发现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而发现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数学的智慧和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发现式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布鲁纳(J.S.Bruner)认为发现式教学法有四个优点:
1.提升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2.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

3.通过发现能够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

4.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

根据很多心理学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它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而且在课堂上使用太费时间,又难以掌握。

另外还有研讨教学模式、基于前概念的探究教学模式等,因为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导”为核心,通过启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知识结构。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给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学生听完后背诵公式、做题练习,这种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而“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却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导者和解决者,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探究、思考问题的乐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每周复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的数学知识,互相出题、解题,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采取“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体会到、理解到、掌握到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的代数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价变形及其特殊解的方法,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方程解法依据和思路,以增强对知识体系的掌握。

总之,“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纯粹采用“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在具体运用该教学模式时,还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方式。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发现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和获得知识的学习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下面将从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来谈谈发现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引入是发现式学习的关键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有关平行线和垂直线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进行推理和猜测,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问题引入,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组织是发现式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和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合作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共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相互借鉴和学习。

在学生展示和分享环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借此来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发现式学习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到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深化理解。

发现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和教师角色的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引言在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教育者们开始倡导一种更加互动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深刻理解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信息,而更多地是通过实践和思考形成有关知识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发现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运用发现式学习模式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000字】2. 正文2.1 发现式学习的概念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更多是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发现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育,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模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在实际探索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发现式学习是一种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框架限制,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2 发现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发现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教学方式。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深刻变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失去其优势,而教学中的新模式也应运而生,其中“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旨在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通过发现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常会在课堂上给出一些数学知识点并进行讲解,而学生则需要背诵这些概念,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往往是浅层次的,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本质。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这就需要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以及其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在应用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发现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需要背诵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这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接受数学知识。

此外,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数学的美和奥妙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

最后,发现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点,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思考。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更具备创新性和独立性。

五种国外经典课程模式

五种国外经典课程模式

五种国外经典课程模式国外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1)程序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该教学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

(2)“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倡导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

发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树立假设,上升为概念;转化成为新的能力。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卡罗尔和布卢姆创立的。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围绕单元展开的,其基本的程序是: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以便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

(5)暗示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此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

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

暗示教学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

当前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模式有:(1)传递―接受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此后原苏联凯洛夫等人对该模式进行了重新改造。

传入我国后,我国又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与修改,融入了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成为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

(2)自学―辅导式。

该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根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发现式教学法是运用归纳或探究进行学习的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运用归纳或探究进行学习的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运用归纳或探究进行学习的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反,发现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从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优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教学方式。

一、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发现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是通过不断地构建意义和知识来理解和探索世界的。

学生应该被视为有知识构建能力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符号、模型等方式来把新的信息转换成自己已掌握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则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和知觉等方面,认为学习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渐深化的过程。

发现式教学法依托于这些理论,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发现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1.提供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环境发现式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提供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和学习。

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物品或虚拟场景等具体体验,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

例如,教授某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现象来让学生发现规律,例如气体的性质、常见的化学反应、声音的传播等。

在教授数学时,可以使用试验题让学生探究规律或制定公式。

如果在教授摄影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然后通过多次拍照,找到不同物体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而老师则扮演着引导、促进和解答问题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性。

学生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规划一个探究计划,推进研究。

例如,在教学生化学实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物质的性质等,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推进探究求知的过程。

发现式教学法的一个案例

发现式教学法的一个案例

发现式教学法的一个案例发现式教学法:一、定义1. 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者自己探索发现领域知识和智力产物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2. 发现式教学法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素养,促使学习者采用体验式学习的形式从自身的行为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二、特点1. 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发现式教学法侧重于培养学习者的素养,充分肯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赋予学习者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习过程:发现式教学法强调每个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不同,激发学习者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推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习者在发现问题知识过程中所起的冲动作用。

3. 重视学习氛围:发现式教学法建立的一切学习空间必须有足够安全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习者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可以积极发现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

三、应用1. 课堂教学:发现式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用来组织活动、安排研讨、模拟案例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收获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智慧。

2. 竞赛学习:发现式教学法也可以应用在竞赛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发掘团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定义学习的目的和价值,增加学习的乐趣。

3. 研究型课题:发现式教学法也可以让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开展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转化传统课堂课程为自主引导型课题,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有效性。

四、案例案例一:九年级生物课程中,教师利用发现式教学法,将植物的营养来源这一话题作为一个整体课题,首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友好探索,体验学习;然后给出必要指导,如:列出植物营养来源有哪些,分别为什么如此,开展某种植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

案例二:小学英语课程中,教师本学期使用发现式教学法指导学习者学习单词,他首先让学生探索出一个单词的它所有相关的意思,例如:椅子里有坐什么;接着会问学生有哪些应用场景,会唠叨什么含义;最后学生需要举出自己的例子,并在课堂上展示让其他同学体验发现的过程。

发现式教学模型

发现式教学模型

发现式教学模型
发现式教学模型
发现式教学模型是一种重视学习者自主探索和体验,注重学习者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开放性与创造性,以及学习的综合性,以发现和体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实践知识。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变得独立和具有创造性,避免形式化的教学和仅仅讲解,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帮助学习者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探索和发现认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激发主动学习的情感,使学习者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发现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设置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或题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信息的探索性活动开始;
2. 学习活动: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或题目,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索,搜集信息,从而理解问题和知识;
3. 成果总结:学生针对问题做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探索性活动作出评价,完成学习活动。

发现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培养学习者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习者能够探索和发现,获得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发现精神。

同时,它也鼓励学习者参与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学习者
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来理解一下“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

发现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发现式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和参与者。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发现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比如利用故事、实验、观察等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形的特点,总结规律,从而深入理解几何知识;在学习代数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式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发现式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发现式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因为发现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规律。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发散思维,学生可以更广泛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发现式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发现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抽象概念和公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是重复讲解概念和解题方法,缺少互动和动手实践。

而发现式学习则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方式,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几何图形,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性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发现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强调记忆和机械运算,缺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发现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代数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发现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辨和讨论的学科,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解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发现式学习则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习统计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卷调查,并与同学合作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发现式教学的教学实践(3篇)

发现式教学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发现式教学实践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发现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某小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式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发现式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的确立发现式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课程标准;②贴近学生实际;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以小学语文为例,教师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授《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狐狸为何能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如,在教授《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如,在教授《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分数进行加减运算,然后分享解题过程。

(4)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等。

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4. 教学评价发现式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成果和情感态度。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评价:(1)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2)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如:探究报告、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意识等。

三、发现式教学实践成效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发现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布鲁纳“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布鲁纳“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即把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特有的研究方法纳入教材内容,并围绕学习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实验等,教师充当指导角色,学生作为学习主人去探索和发现,师生协作,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

”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

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缺少的。

布鲁纳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及实施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创造性,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发展认知能力,增强智慧潜力。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主权和实际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发挥创造性。

然而我们的教学多是传授型(或曰灌输型)的,教师处于此地位而非指导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非主人角色,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发现、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发挥。

相比之下,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

2、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不仅具有认知效果,而且有情感效果。

学生在独立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因为新知是自己“发现”的,这种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

但是,必须有教师的积极、正确地指导。

指导有认知效果,更有情感效果。

只要师生情感交融,并以兴趣为切入口,以激发学习动机为目的,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新知,学生学习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愉快学习”、“自主学习”等,目的也是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潜在动机,发挥创造性,与“发现学习”有共同之处,还需在教改实践中更加完善。

3、让学生学会发现与探究方法。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是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获得新知,并探究和发现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不仅使知识迁移,而且使学习态度广泛地迁移。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发现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问题引导、探索与发现和知识应用。

问题引导是发现式学习的关键。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直接给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只需要机械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而在发现式学习中,老师应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在教授三角函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三角函数有什么性质?它们与角度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探索与发现是发现式学习的核心环节。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数据和分析问题来发现数学规律和结论。

在教授平方根的概念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正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然后让学生观察数据并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否与边长有关?”。

通过实际探索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发现正方形对角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的平方根。

这样的发现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应用是发现式学习的目的之一。

学生通过发现和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但常常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授比例的概念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在1小时内能吃完2个苹果,那么他10小时能吃几个苹果?”学生需要通过发现比例的概念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动”,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发现者、
思考者、创造者和解决者,教师则是引导者、辅助者和组织者。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
习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意愿。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充满挑战和启示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
和技能,进行分析、推理和尝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例如,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各自的发现和想法,帮助彼此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从
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再次,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促进数学知识的多
元化表现和关联性的建立。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学软件等现
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和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数学实践经验。

最后,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加强学生对学习成果的
认识和反思。

例如,在学生完成发现式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达到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的目的。

综上所述,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质疑,传统教育的缺点愈发凸显:教育似乎让学生变得单纯、缺乏创新、对知识缺乏掌握、学习兴趣不大,甚至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和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发现式学习”是指一种以学生自己发现和创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发现规律等方式来进行主动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不再把数学视为枯燥无味的“死书”。

首先,发现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主讲知识点,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出现片面的认识,并且不易掌握。

而以“发现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

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快地获得知识,而且还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灵活。

其次,发现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素质之一,然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在实际中慢慢培养的。

发现式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这种在思维层面上的训练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学生在进行“发现式学习”过程中需要理性判断、不断尝试、完成预测,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从数学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示。

最后,发现式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手把手地教学,重点描述知识点,会让学生变得枯燥和乏味。

而“发现式学习”是一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更有兴趣和热情。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概述“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与发现为主线,通过安排一定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主动发现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到了知识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评估者的角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参与思考和实践,通过自主的学习探究,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和学习方法,从而形成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广受认可,被推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增强学生参与性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采用“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实验等方法,来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 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在座位上听讲。

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不高。

而“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探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猜想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要注意的问题尽管“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下的学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

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会学习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可喜景象,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教法实践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及尝试。

然而综观近年来课改的成果,导学互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而这个问题,正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从而切实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这是深化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
在教学中,预习这一环节可谓是举足轻重。

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坚持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预习的目的:一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能力独立扫除学习“障碍”,尝试性的解决一些浅易问题,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抓住预习重点。

在学案设计的前面均有“学习重点”和“考点梳理”的内容,它们是学案学习的重点和关键,是学生预习学案的“指路明灯”。

现在是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因此在学案考点梳理中把重要的考点呈现出来,在“学习重点”中提示学生本节的重点,这样便于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分清主次。

(二)结合学案的考点反复阅读课文形成体系。

在政治的一轮复习中许多学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种放羊式的学习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收到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每个学案下发后,我都强调学生要结合学案的考点梳理阅读对应的课文,以更全面系统的把握系统的结构体系,避免只背学案考点,忽视教材的系统的完整性。

(三)运用圈点批注。

教师应指导学生圈点的范围和统一的圈点符号。

一般来说,所圈内容是含义(待理解),与学习要求有关的重点原理(待分
析记忆),疑难问题(待质疑)。

为了避免混淆不清,查找方便,教师可花一些时间在班上讲解圈点符号的用法,使圈点规范化。

经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就能对新课有一个整体把握,听课时也就不会茫然无措。

当然,课前预习也要掌握好预习的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当学生还不会预习的时候,最好在课内用三、五分钟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要领,然后逐步将预习放到课外。

2.预习题的数量要考虑学生学情的特点,难易适中 3.预习的范围应包括;复习相关旧知;了解新课基本大意和内容;找出疑难和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只有做好了课前预习,才能强化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强化自我进取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这也是预习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二.指导学生科学地听课。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课上既有本课的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共性问题的探究,课上我把重点的原理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圈画下来,便于学生记忆,课上更有一些答题技巧方法的领悟,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0分钟,我们必须教学生做“会学”的人。

我重点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做好;一是做好课堂笔记,二是积极参与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

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弥补听课的不足,为日后复习提供清楚的提示线索,而不是教师的“讲话录音”。

因此,课堂笔记可以在学案上补充,添加,可以自己归纳。

课堂笔记要记的是:教师讲课纲目;讲课重点、精华,如总结性、提示性、评议性话语,结论的推导过程,教师的补充内容;听课时发现的问题。

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可自创“语言”;还要注意“留白”,便于随时补充;要“图文并茂”,有助于一目了然;要简洁浓缩,课后要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简言之,听课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则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及课前预习情感体验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刚开始这种学习方式,只是一些同学参与,甚至一些好转牛角尖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争执,延误时间。

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加强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

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

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指导学生课后巩固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尝试回忆:看书前独立回想老师上课的内容,反问自己:今天主要讲了几个问题,哪些懂了,哪些不懂。

及时检查当天听课效果,增强记忆,提高看书、整理笔记的针对性。

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思维能力;作业可帮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预习,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因此,我们对学生作业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做作业一定要自己做,“实践出真知”;做时要仔细审题,“看得难,分得清,联得起”;要认真解题,“准确、规范、迅速”;要细心查题,“查步骤、查运用、查结果”。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坚持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坚持教师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坚持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重视学法指导,实行学生自学,不只教学生学会,更教会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以求达到“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