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心理素质与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性格分析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情感智商》 《强者的诞生》 《自卑与超越》
《心灵地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中国和平出版社
《初见面的人际关系》 世茂出版社
《激发心理潜力》
时事出版社
《表现自我》
《自信的技巧》
同济大学出版社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 湖北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与你》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与你》 北京出版社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割断脐做大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冲突与自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种子与大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心理学的故事》
海南出版社
等等 6
绪 论—心 理 健 康
教学目的:
相互认识 建立关系
学习并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过去经历 *家庭要求 *人格缺陷 *完美主义 *全能主义 *失败挫折
13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
1、智力正常 2、情绪乐观并能自控 3、意志健全 4、反应适度 5、自我意识明确 6、人际关系和谐 7、适应社会生活
14
卡甫曰.卡洛斯提出:
1、接纳自己 2、认识自己 3、自信和自控 4、对现实有清晰的认识 5、勇敢而具有弹性 6、爱人 7、爱生活 8、平衡与节制 9、具有生命和生活的目标
3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心理健康
1
自我认知
2
人格塑造
2
情绪调节
2
人际沟通
2
恋爱与性
1
事业发展
1
精彩分享
1
4
三、课程作业与评核
(一)对课程积极参与并贡献 (70%)
课堂形式:讲课、讨论、作业练习、情景剧、游戏、 个案学习等。
课堂报告:学生分组就课题内容选择一项,在课堂上 作学习发言。发言需举例和结合个案, 可派发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带领全班同学 讨论学习。
15
心理健康等级 1、一般常态者 2、轻度失调者 3、严重病态者
16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不能等同;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
3、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随着人的 成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这种理想
尺度为人们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指明了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合理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适应社会环境; 6、人格品质完全统一;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1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 2、脑损伤的影响 3、生理疾病或缺陷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 1、亲子关系与家庭气氛 2、生活压力与环境变迁 3、人际交往关系 三、心理因素 1、人格特点 2、乐观心态 3、自觉控制感
(1)到课情况;(2)参与情况; (3)作业情况
◎ 休息:登记名册
◎ 注意事项 ☉ 学习的理念、态度、方法 学习开放、投入参与、 学习聆听、尊重、问题讨论 多读参考书,改变不合理观念, 达致人格完整,开发潜力、创造力 (孙正义:开放、创造性、公正、自由、技术) ☉纪律 保密 问题处理 8
心理健康标准(特点)
方向。
17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 、知觉 、记忆、思维 等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情操 意志过程——人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过程
中的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8
心理素质:
是指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 意志活动和个性方面比较稳定的品质。 心理素质不是一种遗传素质,而是在脑 和神经系统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个 人同环境与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 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品质。
(1997) (1987) (1986)
派克
(1997)
齐腾勇
(1987)
多湖辉
(1986)
安东尼
海保博之 (1999)
曼纽斯
江光荣
(1999)
朱莉娅
(2000)
朱莉娅
(2000)
John
(1999)
Howard
(1999)
佩塞施基安 (1990)
佩塞施基安 (1990)
墨顿.哼特 (1999)
《现代心理学》 《自爱的艺术》
课堂作业
“找朋友”热身游戏
“头脑风暴”游戏活动—“心理健康” 所想到的
发放资料----“心理健康标准”
学生意见并贡献
教学安排
◎认 识
☉老师自我介绍 欢迎词 祝福词
☉同学相互认识 “找朋友”热身游戏(名信片)
建立六人小组,小组交流认识
☉全班分享——介绍你认识的新朋友
7
◎ 明确课程目的、内容、考评等 (发放资料) ☉讨论课程安排 ☉分组报告事项 ☉作业评核:成绩自己给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大会指出: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己
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9
50年代马斯洛等提出十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个人素质成长与反思 (30%)
在本课程中,学生需经常对自身素质和怎树立自我 形象作出探索、反思和评价,并整理成一篇文章: 个人成长反思
字 数:1000字以上(不包括参考书目)
文章请用格子稿纸或打字稿。
5
四、参考书目
张春新 尼娜
(1994) (1999)
妮蒂娅
(1996)
戈尔曼 詹姆斯 阿得勒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训练
新年快乐 悦纳自我 活出真我 实现自我
2
《心理素质与训练》课程安排
一、课程目的:
1、协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识别情绪、处理
情绪、学习有效的人际沟通,树立正确恋爱观,促进学业 和事业发展; 3、协助学生对课程内容作出积极研讨和个人反思,探索个人 成长的途径和素质提高的方法,增强自信,完善人格, 发掘潜力,建立健康自我形象,使生命充满活力、创造力, 更精彩丰盛。 4. 协助学生学习观察、认识、尊重人的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 以发挥其内在动力、内在潜力及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