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分别是什么?1、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战略是,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动员和吸引大部分科技力量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技术创新,努力吸收和尽快应用世界上先进的适用技术,加速成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技术改造。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大规模生产的产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为主要方向,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稳定地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科学储备。
2、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部署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重解决工农业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中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在若干我国具有优势的科学技术领域,必须勇于创新,保持发展势头,继续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有所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到2000年我国工业主要领域大体达到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到2020年达到经济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技术水平,在总体上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处理好应用推广与研究开发的关系。
要推广适用、配套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经济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时要切实加强农业科研工作,搞好纵深配置,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要继续实施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丰收”、“燎原”等计划。
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进步。
要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特别要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各产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
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从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转变。
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产业
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产业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产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产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和互联网+等方面探讨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产业。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基础和市场需求,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在未来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涉及到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二、新能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于新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加大了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力度。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政府已经将生物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视,设立了一系列的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未来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将涉及到制药、医疗健康、农业等各个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将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未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涵盖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其次,环境保护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
然而,农村发展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营造更好的乡村发展氛围。
鉴于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发展路径和风险规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发展路径;风险规避引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要真正振兴农村产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又要不断推进农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时,要强化发展路径,强调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实现转型升级1、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分析1.1 明确战略目标明确的战略目标是实施农村战略的主要前提,即实现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现代发展和建设。
此外,从因果关系中,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农村振兴战略稳定实施的重要前提。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农村发展还是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它相对落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改善空间,所以农村振兴的道路很远,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
因此,在实施全国振兴战略的情况下,主要关键是明显的战略目标。
为了奋斗,根据国家人民,团结,克服障碍,充分促进农村发展。
1.2指导整体想法明确总体要求,明确实施思路,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个关键点,即实现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文明,有效,富生命。
这是在一定程度和建立新农村地区的目标,但农村解决战略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要求较高。
其中,该行业繁荣指致乡村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产业的发展;生态居民,除了农村环境清洁,还提到农村地区生态化文明的发展应更加发达;乡镇文明主要是指文化,农村居民应正确理解,对待农村文化;积极参与乡镇的建设;治理是有效的,即政策可以实施并取得重大结果;生活是丰富的,即农民的收入,居民在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上升,实现全面和富裕。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农业发展与成就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每5年制定一中短期发展计划。
可以说,每一个发展计划的实施都使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重大发展。
2001年是中国实施第10个五年发展计划(即"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1、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5.08亿吨,比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
1978年以来;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1978-1999年;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由30.5%上升到75%。
1999年,乡镇企业有2000多万家,从业人员I.3亿人,增加值25000亿元,是1978年的110多倍;实现利润5580亿元,上交税金175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3倍和80多倍。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I/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1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74%;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贫困发生率26%下降到不足3%;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68下降到0.55。
开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新书面——任全国科技系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其是与以色列的9 %相 比 ,相差太大。 0
1万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一线创新创业 , 7
对 发展 现代农 业有 着非 常重要 的实 践
的系统工程 。中央一号文件对上述科 技
所 以迫切 要求 我们着 眼长 远 ,增 加投 但还 需要 更大 规模 、更 深入 的往 前推 价值 ,是城乡统筹 的破解城 乡二元结构 入 ,大力支持农 业科 技。要以有利于农 进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 业产业 的市场价值的实现 、有利于农业 推 动现代 农业 发展 的综合 抓 手 。二是 系 统近年 来对 现代农 业 的实践 和探 索 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提升 、有利于现代农 国家农业 科技 园 区。农 业科 技 园 区和 给予了充分 肯定 。 业的发展等为 目标 ,以创新 为导 向,为 现代 农业 示范 区是发 展现代 农业 的一 农业产业创新服务 。
一
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 产 生 极 其 深 远 的影 响 。全 国科 技 系 统 要
直以来 ,中央对 “ i农”问题 高
干意 见 》。文 件 突 出 了加 快 推 进农 业 科 深刻领会中央一号 艾件精神实质,把握 度重 视。2 1年 ,我 国粮食获得 “ 0 1 八连
r 技创新主题 ,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 理论要 义,指导 _作实践 ,开创农村科 增 ”,农 民增收成效喜人 ,水 利基础 没
略 定 位 和 定性 ,全 面部 署 了农 业科 技 创 技 创 新 创 业 新 局 面 。今 天 ,就 中 央一 号 施 建 设 明显 加 速 ,农 村 农 民 生 活持 续 改 新 的 方 向 与重 点 ,推 f 了一 系 列 含 金量 文件的重点 ,从理论 和实践两个方面与 善,农村社 会安 定祥 和,但农业基础仍 { I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①: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 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 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 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 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 健全完善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界先进行列,促进我 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02
制定农业科学技术引进政策, 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项目和 设施、装备等来填补我国的空 白及改变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研 制落后的局面,重点应放在能 明显节约土地等限制性资源的 耗费和有利于农业资源环境的 保护等技术项目上。
五、建立现代科技农业的政策体系
制定农业科学技术 人才队伍建设政策, 不断优化农业科技 人才队伍的结构和 素质。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及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第2 条规定:“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 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 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 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本法所称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 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
智慧农业建设的时代方位、突出亮点和问题建议
智慧农业建设的时代方位、242022.02地区之间自由流动,进一步完善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建设智慧农业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在农村的布局与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智慧农业有利于农民获取新技术、新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看,建设智慧农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整个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因此,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
目前,我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07亿,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数仅占全国总农户数的5%,大国小农的基本特征将长期伴随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过程。
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农业现代化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动能还未形成整体合力,“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
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科技支撑和现实途径,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困境,特别是为“大国小农”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开辟独特道路。
智慧农业发展的突出亮点近年来,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开始落地见效,智能化、无人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产品新技术蓬勃兴起。
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
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智能化转变,不断涌现出田间作物墒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监测等方面的智能识别系统和耕种收环节的智能机器人。
特别是自动化采收装备、农业传感器(环境监测、动植物体征监测)、摄像头监控、病虫害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等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过程。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党和政府日联网站平均增长速度,这反映了中国农业信息化进入推广和应用时期。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展望。
一、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农业信息化的起步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将RS、GIS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中,经过“六五”期间的技术、设备引进和人才培训,“七五”、“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和部分应用服务,农业信息技术在作物种植面积调查、监测、作物估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进入90年代初,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和灾害预报、资源环境和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与于动态监测及作物估产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
2.农业信息化的起飞阶段(1994年-2000年)。
1994年农业部首次提出“金农工程”,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业应用信息库和数据库相继成立,各类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先后开发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的局面,使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化始于70年代末遥感技术的引进并应用于农业,随着电子信息、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据CNZZ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农业网站增加了8183家,达到*****家,增长率达到38.0%,远高于全国互---------------------------------------------- 成功,农业信息网络开始建设。
21世纪初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科技政策的战略选择讲解
21世纪初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科技政策的战略选择21世纪初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战略需求、包括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我们不但要关注,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制定相应的对策。
1 21世纪初重大科技领域发展趋势 1.1 信息网络技术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信息技术是当代科技发展最快的技术。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经济发展。
高速度和微型化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
第二代因特网为了加速开发适用于 21世纪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确保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国正在加速建设比现在的因特网快 1000倍的第二代因特网。
主要是开展先进网络技术研究, 建立基于新型网络的试验基地, 进而开发全新网络应用领域。
计划完成后, 将彻底更新遍布全美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实现声音、图像信号的实时传递。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 21世纪电脑的普及,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网络购物和促销将成为生活“必需”。
网络信息技术将深刻地改变 21世纪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带来学习的革命。
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终生教育将成为时尚和谋生手段, 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通信将使教育事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对此,“我们需要一个‘学习社会’来与‘信息社会’ 相匹配。
” 1.2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将发挥 21世纪带头作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或原子水平上揭开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生物技术研究中优先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旨在发现、阐明、改良和控制各种陆地和海洋生物的遗传、生化制品和过程的研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解决农业、环境等问题,以促进新产品的开发等。
医药和健康、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处理方法、海洋生物技术将成为生物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
生命科学研究重点将主要包括: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结构分析、生物医学和脑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次作业答案(1-3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次作业(一、二、三章)1.试对照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当地农业当前的发展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答: 20世纪,世界农业取得辉煌成就,也遗留诸多问题。
21世纪,世界农业如何发展,众说纷纭。
只有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并充分考虑农业自身特点,才能对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做出相对正确的预测。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在21世纪,我市农业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人均占有资源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要充分利用地球的各种资源,养活、养好世界人口,只有改变目前大多数国家存在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走向集约型农业发展的模式,世界农业才有出路。
世界农业走集约化增长的路子,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集约化、生产资源集约化和生产技术密集化等方面。
二、农业生产多元化。
农产品市场的一体化使农产品经营性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增强各自的竞争力,农业经营“多元化”将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农业经营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作物种类多元化、生产模式多样化、生产技术多样化、生产技术多样化、生产目标多元化。
三、农产品经营全球化。
农产品经营全球化成为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之一,农产品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农业跨国公司不断扩展。
四、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将使未来世界农业的特征,使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着提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
信息化作为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快传统农业信息化改造,发展农业科技、商贸信息市场,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农业数据库,充分发挥农业数据库作用,信息技术为未来农业科技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2.试析确立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章第二节)答: 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物质基础薄弱,地区差异悬殊,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因此,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人均耕地面积的1/2,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处于110位之后。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
”所以,我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更是大势所趋。
1.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理论基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1)现代农业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后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有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要使农业发展,必须将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0。
农业现代化,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手段管理农业,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民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品种的良种化,生产资料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生产组织的区域化、社会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条件的水利化、园林化,经营管理的企业化、科学化3。
(2)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是生产活动,同时是一种经济活动,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处于基础地位,政府和企业都应当在不同的农业技术领域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终效果是创新的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及应用,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加快农业进步并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一,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创造性。
创造性既表现在其应用的农业科技是首次成功使用的新技术,或者是通过改进现有农业中的某些技术,从而得到更加完善的并且具有更加明显效果的技术。
又表现在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创造性地把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技术形态的转化。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重点分析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重点分析农业朝着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农民就业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
因此,近年来,在现代化技术助力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是农业产业化的探索阶段;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为第二阶段,是农业产业化的成长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为第三阶段,是农业产业化的创新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已进入创新提高阶段,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松散的利益联系到紧密的利益联系,从单一龙头企业到龙头企业集群。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38.6万个,辐射带动农户1.26亿,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3380元。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重点首先,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的产值比重为3-4:1,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中国为0.8:1.研发能力低,产品更新慢,附加值不高。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农产品市场,具有极强的创新和开发能力。
二是合理分配利益,保护农民利益。
由于利益关联机制不完善,为了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一些企业和农户仍在没有二次返利的情况下逐个购销,农户没有获得加工和流通的利益。
一些龙头企业虽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但在生产经营上与专业合作社还没有联系。
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依赖于专业合作社,仍然是从农民手中购买的,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原材料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1.1 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
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入WTO 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
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
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
在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赖于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专题一一.形势的概念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3。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
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政者,正也;策者,谋也.”(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区别:1。
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2。
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3。
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联系1。
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一.十七大召开时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二.对党章的修改1。
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2。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
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4.提出“信息化";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评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5.05.06•【文号】•【施行日期】1995.05.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5月6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
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
我国积极、全面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科技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科技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转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机制正在形成。
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已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全党、全国人民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
很多地方和部门实施了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科技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
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初步具备了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科技实力,为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在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利因素;多数企业还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旧体制下形成的科技系统结构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的状况依然存在;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还未形成,投入过低的状况尚未改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环境问 题。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发展生态农业,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 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施用。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 态环境。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型农业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恢复 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05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与政策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农业资 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制定和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任
务 •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与措施 •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对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滥采乱伐森林 等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
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 工作,提高各级政府、相关部门 和农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帮助 他们更好地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鼓励和支持媒体开展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关注度。
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问题及建议进入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
世界农业科技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在新的高度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
生物、计算机、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交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科学交叉点和生长点,拓宽了农业科技领域,大大推动科技农业的发展。
所谓科技农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农业科技产业化,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使农业科技不断向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渗透,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新的农业科技产业。
科技农业通过加强科技运用,促使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管理过程现代化、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因子关系协调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
一、北京发展科技农业的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科技农业作为北京打造都市农业“高精尖”板块、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北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北京首都功能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科技农业是北京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农业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无疑是提高现代农业效率的最根本动力。
随着世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3.0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科技农业是重要表现形式。
论述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如何继续谱写
一、我国农业的现状和问题我国目前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原始的小农小本耕作经营,高成本、低效率,与其它行业相比, 我国农业这个支柱性产业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其它行业的身后, 而同时它又严重制约了其它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成为阻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国农民平均文化程度不足小学毕业; 农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
低于联合国规定的生存保障线; 农民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相对很低,客观地堵住了他们非农业收入; 大部分农民仅仅停留在温饱水平( 只有极少数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如江浙广等少数地区的农民才过上富裕生活) 。
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相辅相成, 形成恶性循环, 整个农业生产无序又疏于管理, 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很低,农业产业基础非常薄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的落后程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大批民工涌入城市, 又给城市增添了重负。
入世后, 农产品价格普遍有所降低, 在一段时期内, 农民的生活水平、境况会更坏, 农业的发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和重挫。
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情况, 所有关心中国发展的人士都会考虑, 中国未来的农业应该如何发展。
二、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在阐述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出路时, 我们首先应对世界范围内农业的特征与趋势有所了解, 以使我国的农业更快地与国际农业接轨。
从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 21 世纪农业发展可能出现的特征与趋势将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农业生产科学化、知识化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 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 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由于“绿色革命”而大大提高了本国的粮食产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 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将广泛地用于动植物良种培育、动植物快速繁殖和动植物保护等。
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用于作物品种资源研究、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和保护、以及农业管理等; 遥感技术用于土壤调查、作物估产、灾害监测、森林调查、土地利用等; 核技术用于动植物保护、农产品保存和食品保鲜、作物育种和栽培以及环境保护等; 微电子技术用于农业机械, 使其完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酶技术用于饲料工业等等。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与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监测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
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的PMI 值是()。
A.10%B.30%C.50%D.100%【答案】 C2、下列不属于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战略内容的是()。
A.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B.发挥本国企业国际制度优势C.提升跨国经营能力D.深化产业国际合作【答案】 B3、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体现(),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A.战略性、协调性、综合性和约束性B.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C.战略性、协调性、综合性和基础性D.协调性、综合性、基础性、开放性和约束性【答案】 B4、按照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不得在境内从事()业务。
A.股票B.承销政府债券C.代理买卖外汇D.发行金融债券【答案】 A5、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一般由企业按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备案。
A.建设主管部门B.工商管理部门C.投资主管部门D.土地管理部门【答案】 C6、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高于(),表示制造业总体处于扩张状态。
A.20%B.30%C.40%D.50%【答案】 D7、在规划目标中,()是直接反映发展最终成效的指标,是规划希望达到的目标的量化。
A.最终指标B.过程指标C.具体指标D.总体指标【答案】 A8、《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左右。
A.10%B.15%C.20%D.25%【答案】 B9、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A.35%B.42%C.56%D.60%【答案】 D10、城市维护建设税釆用差别比例税制,县城的纳税比例为()。
A.1%B.3%C.5%D.7%【答案】 C11、下列有关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我国农业基础研究的重点与方向针对未来3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的需求及我国的基础研究能力,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开展工作,其重点是:1、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的研究,使我国在水稻、油菜、小麦、大豆等作物杂交优势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杂交玉米、棉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提高粮食作物单产中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2、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为大幅度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新途径。
3、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及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
重点在水稻、小麦、大豆中发掘新基因,开展基因的标记、克隆、转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4、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
从分子-细胞-器官-个体-群体不同层次上对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抗逆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为大幅度提高农作产量与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5、水稻生殖发育重要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获得较为完整的水稻生殖发育及禾谷类作物中利用遗传操作的方法,为有效的改善作物生产能力和品质发挥直接的效应。
6、畜禽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开展畜禽功能性基因组(猪)及重要经济性状(肉、蛋、奶)基因定位研究、畜禽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畜禽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全面提高畜禽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7、重大畜禽疫病原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
为下世纪研究开发防检技术和基因工程产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政策,提高动物防疫技术整体水平、丰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8、森林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研究森林植被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机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与土壤环境影响机制、森林植被下垫面与大气水热耦合机制、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协同变化的调控机理,为我国国土保安和生态环境安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9、土地资源演变规律可持续利用机制研究。
揭示中国土地资源的形成过程、演变机理和地域分布规律,预测中国未来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空间格局。
寻求中国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十大方向一是农业生物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开发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生物技术产品,并形成一大批农业高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是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高新化将成为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海洋、航空航天、核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将取得重大突破,农业技术高新化。
三是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集成、组装并大面积推广,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是农业科技产业化将形成一大批农业现代企业和企业集团。
五是农业科技将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治理、保护开展工作。
六是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等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工业化、农村小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将是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由中小型向大中型发展,普遍应用复合型化肥,研制高效低毒微量的新型农药,研制开发多功能的农用塑料。
七是工厂化农业将成为高效农业的主体。
研究开发低成本、高功能、高效益的设施农业技术及其设备,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及其相应的设备、设施,促进农业的工厂化。
八是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节水农业技术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彻底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
九是发展持续农业技术,逐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节水、节肥、节饲、节地、节能等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重点,加速保护国土资源、防止污染、改变生态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开发。
特别要抓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环境污染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十是农业基础研究将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主要农业生物基因图谱研究,基因标记、定位、克隆技术,生物光合作用研究,生物杂种优势机理与应用、生物固氮,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有可能取得明显的进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八个不同农业区的发展重点(1)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玉米、大豆商品粮食基地和糖料生产基地。
要加强国家玉米工程中心、大豆工程中心建设,把该区建设成为玉米、大豆生产、加工示范区和现代技术辐射源。
(2)华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棉、油、菜产区和肉、奶生产基地。
要优先研究开发克服种植业旱、涝、盐、碱、薄(土壤肥力低)等障碍因素的技术与技术体系。
建设好小麦、玉米工程中心、分中心,建立现代化示范区与试验区。
(3)华东地区农业集约化水平高,非农产业发达。
要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加速农村小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工业化建设。
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
(4)华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稻谷,油菜生产区。
要把该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果商品基地、畜牧业基地和亚热带优质水果基地。
开发应用杂交水稻、旱稻、旱育稀植、优质油菜、化学调控等技术。
改良柑橘、茶叶、蚕桑等水果及蔬菜品种。
(5)华南地区是我国稻谷和甘蔗的集中产区,要把该区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畜牧业、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发展冬季农业,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发展名、优、特柑橘、香蕉、荔枝、龙眼、橡胶、茶叶保鲜、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的技术。
(6)西南地区是我国人口与耕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发展多熟种植、立体农业技术。
(7)西北地区大力开发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优质棉基地、甜菜基地、瓜果基地、牛羊基地、杂粮基地。
(8)青藏地区转变传统重牧轻粮、重畜轻草、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
控制畜禽数量,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发展高原现代农畜牧业。
未来十年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594份专家问卷预测共提出了300多个项目,选择排在前面的100项技术作为重点技术。
100个项目重点技术研究与开发,不仅能取得一批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空白的农业科技成果,而且能够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切实解决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最紧迫的技术问题。
如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的综合技术,提高农田灌溉利用率10个百分点。
可节水400亿立方米以上;农产品深加工增值技术将形成农产品产业群,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加值的潜力可达3000多亿元,将成为我国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农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将使我国一熟地区粮食、饲料作物每公顷产量达到1.5万公斤,二熟地区达2.25万公斤,三熟地区达2.7万-3.0万公斤。
这项技术的应用,具有“种好0.67亿人口的潜力”;超级稻育种2003年前后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增产幅度在20%以上;采用常规技术与同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方法,加速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每5年育成100个良品种,使我国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研究与应用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杂交大豆、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农业技术以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为重点,开发节水、节肥、节地、节能、节饲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开发农业环保产业。
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可节肥1000万吨。
多熟种植技术将能提高复种指数10%,相当于增加0.13亿公顷播种面积。
农业生物技术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抗虫棉花、耐贮西红柿、转基因猪、转基因鱼等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将逐步应用于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研究与开发将取得重大突破。
未来15年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十个领域594份专家问卷对农业科技优先领域进行了排序,得票数最高的10个优先领域依次是:种植业(571)、畜牧业(560)、农业高新技术(557)、农产品加工(542)、渔业(522)、林业(506)、持续农业技术(503)、农用工业(495)、国土资源开发(462)、农业水利(96)。
优先领域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种植业、畜牧业仍然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领域;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排位比“九五”期间明显前移;国土资源开发与农业水利建设方面的技术,由于农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我国主要农业科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多大?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15年,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在15-20年以上。
杂交水稻、多熟种植、植物单倍体育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生物技术的少数领域,我国均处在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但多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10-15年的差距。
农业产前领域,农业机械、农机具的研究开发与制造技术,农机具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只相当于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落后近20年。
新型化学肥料、新型农药的创制与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10-15年;在优异种质的贮存、筛选、创新、利用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落后10年;在种子产业化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25-30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则至少相差15年以上;农田灌溉技术、设备、基础等领域方面,大约落后世界先进水平20-25年;农业主要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落后10-15年;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相差约20年的时间;畜、禽、草种质资源创新只相当先进国家70年代末的水平。
在配合饲料种类、质量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研制上,落后于国外大约10-15年;畜禽病毒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以及诊断试剂商品化,差距约为10-15年;兽医基因工程疫苗方面,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差距约为15-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