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发展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上海发展现状论文

上海发展现状论文

上海发展现状论文上海发展现状是指上海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现在的状态。

上海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之一。

下面将从经济、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对上海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

首先,上海的经济发展迅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致力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上海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甚至超过了香港,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上海以外资为先导,引进了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国际投资环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逐渐形成了以制造、金融、航运、贸易、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其次,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城市建设是上海近年来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的交通发达,拥有先进的地铁和高速公路系统,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了便利。

此外,上海还大力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的城市,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再次,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上海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上海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综上所述,上海在经济、城市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不过,也应看到上海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人口过多造成的城市压力、环境污染等。

上海需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以后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信在上海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发展与建设意义论文

智慧城市:发展与建设意义论文

智慧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意义【摘要】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智慧城市”在各国不断摸索中诞生。

它的定义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人们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并调控城市各个方面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发展智慧城市的现实意义、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意义,这两个方面谈谈智慧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与福祉。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意义1、引言近年来,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计划。

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众多国家都先后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本年的工作计划。

初步预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将超过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将达到数万亿。

仅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就将达250亿元,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近百万个知识型就业岗位。

而这些人的消费,又可以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工作岗位。

2、智慧城市的界定城市是一个系统,城市中的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等,这些过去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实际上是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

由于科技手段的不足,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隐形地存在。

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互联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

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是由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高度发达演变而来的。

3、发展智慧城市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态。

具体来说,就是城市越来越聪明,比如在成熟的智慧城市中,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以精准的识别区分每一个垃圾,各种垃圾废料经过处理系统循环加工成新的原料,而不是简单的埋掉。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探讨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郑州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正文: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陕西,八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底大的太昊陵。

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夏代到北宋,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河南处于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自古就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一•我爱的郑州我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胜吴广与秦军争夺荥阳粮仓,吴广战死于荥阳;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而后隔鸿沟设汉王城霸王城;刘关张三兄弟在荥阳虎牢关大战吕布;秦王李世民在荥阳大败窦建德降王世充;闯王李自成也在荥阳大海寺集合农民起义......区区荥阳尚且如此,更别提洛阳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了。

建筑文化的论文2021

建筑文化的论文2021

建筑文化的论文202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和工作区域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是集建筑经济、建筑艺术、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文化和建筑设计风格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建筑中的文化摘要:文章叙述了“建筑文化学”这一创新学科概念的提出与探索历程。

讨论了与建筑文化学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对建构“建筑文化学”理论的模式及其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等接纳入了不同的观点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发。

关键词:建筑;文化;探索历程曾听有人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建筑的材料是石头,而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木头?”这使我联想到确实不同地区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莫说中西方,就是在中国,各地区的建筑也是形态各异,如云南大理丽江地区的白族建筑是砖墙瓦顶,墙面粉刷成灰白两色,山墙、檐口加彩色装饰;纳西族建筑的典型是木结构、悬山顶,山墙加上小小的腰檐;青海藏族住的“庄巢”,四面住房连接在一起,外面看方方四堵墙,单坡屋顶坡向院内,雨水全流入自家,既防风又安全。

再如北京的四合院,宁波的“台门”,江苏水乡的沿河民居,广东福建的客家“土楼”更是形态各异……每一种甚至每一个建筑背后好像都有一个秘密。

由于建筑学博大精深,本人水平更有限,所以在这里只能宏观地比较我眼里中西建筑的不同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首先从建筑材料上看,在西方建筑史上,不管是世纪前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还是以后哥特风格的宫殿教堂,乃至再后来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凡尔赛宫,他们的主要材料都是石材,因此有人称之为“石头的史书”。

而中国古代建筑则可称为“木头的史书”,因为从秦始皇的阿房宫直至明清的紫禁城都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架构,而从契丹族的应县木塔到蒙古族的元大都再至满族的沈阳故宫也都是由木材垒积起来的,可见对木材的钟爱不只是汉族的专利而是所有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民族的选择。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小城镇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小城镇建设的意义、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承载压力过大,人口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实现城市功能和人口资源的合理分散,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利共赢。

二、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的互动,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流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面对小城镇建设的挑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吸引投资和人才的流入。

其次,应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考虑农民利益,使土地征收过程更加公正合理。

再者,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小城镇的人才储备。

最后,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推行生态环境科技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资金、土地、人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推动小城镇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外国城市建设史-1

外国城市建设史-1

古埃及地图
古埃及相形文字---城市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概况 ★ 古王朝——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 ★ 中王朝——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癿小城、长斱形、砖 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 ★ 中王朝——底比斯城——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 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 ★ 新王朝——阿玛纳城——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癿带形 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癿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 (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
4、建筑群落不景观设计
2、古埃及的城市
★ 简单回顾
古埃及城市布局不兵宗教信仰癿兲系 卡洪城癿主要特点
古埃及城市建设癿主要成就和影响
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西亚文明
历叱沿革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 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兵顿帝 国(公元前4世纪) 信仰宗教 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不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不 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丌设庙宇 成就 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
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城市概况 乌尔城 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癿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 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癿公共中心(税收、署衙、 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 巴比伦城不新巴比伦城 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 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癿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癿小巷、 新巴比伦癿空中花园——东斱贸易中心
5、古希腊的城市
★ 简单回顾:

重庆历史发展议论文

重庆历史发展议论文

重庆历史发展议论文
你知道吗?山高坡陡,城市破旧曾是许多人对重庆的印象,也是你原来的印象吧,而今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重庆城换了新面貌。

城市的快速发展让许多市民目不暇接,一些“老重庆”发出赶不上“潮流”的信息,常常迷失在日新月异的新重庆城中,你一定不相信把!
我告诉你!直辖8年展现出了重庆市的巨大变化。

过去破旧、拥挤的山城变成了靓丽的大都会,一个老工业城市变成了长江上游繁华的商贸中心;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船型的渝中半岛上鳞次栉比的高楼构成了山城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过去遍布山城,乱搭、乱建的违法建筑被一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绿地;20多座桥梁飞架长江、嘉陵江,打破了城市交通瓶颈,让重庆成为国家拥有大型桥梁最多的城市……
但我认为重庆最大的变化并不是上面所说的物质上的变化,而是人们心灵上、思想品质上的变化,自从重庆开始直辖以来,人们从不知道什么叫礼节,礼貌开口就骂,随地吐痰、乱仍垃圾到知识面广,爱干净、讲卫生、知道又帮助别人,团结友爱,无私奉献……我相信,重庆的将来一定是一个更崭新的面貌。

郑州市二七纪念塔赏析

郑州市二七纪念塔赏析

郑州市二七纪念塔赏析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班级:12级城市规划姓名:付凯学号:22121250111成绩:关键词:二七塔大罢工城市徽章引言:郑州二七纪念塔,简称二七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

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

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

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71年,距今仅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

“二七塔”现在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是郑州市商贸经济交通枢纽所在,是郑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与纪念象征,也是郑州市的标志与徽章。

建筑历史背景:上个世纪20年代,从北京到武汉铁路的开通,为铁路必经的郑州市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辛勤劳作在这条铁路线上的铁路工人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

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

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

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

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

“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中国建筑论文15篇

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中国建筑论文15篇

建筑科学与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中国建筑论文15篇【摘要】建筑节能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

只要加快建筑节能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城市市民的节能意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能结出丰硕之果,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节能水平。

【关键词】中国建筑建筑论文中国建筑论文:建筑摄影下的中国建筑文化论文一、建筑摄影学术活动表达专业的建筑文化迄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主编的有代表性的建筑摄影专业著作至少有四册(见表1)。

专业及权威的建筑摄影学术及文化活动也蓬蓬勃勃开展起来(见表2)。

活动使建筑摄影从城市建筑层面上升到为中国传统历史项目“申遗”的高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为中国建筑摄影师的新作为欣喜和自豪。

感受中国建筑摄影师的创作意境与作品的文化气度,《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不单纯是建筑摄影师作品的荟萃,更凝聚了创作感言,其中不乏建筑摄影师以独到的建筑文化视角体会建筑。

读懂建筑师看城市、建筑师看自身的作品,对公众理解建筑大有裨益。

该书触动人们的,不仅仅是作品恰到好处的光影及准确的建筑表征,也在于作品所体现的建筑摄影师的“诗眼”与“画境”。

据查,国内专门出版推介建筑摄影师的书很罕见,因此该书填补的不单是建筑摄影群体的空白,也在于向世界展示了一批有造诣的中国建筑摄影师专业队伍,他们开创了中国建筑传播的影像技艺与美学实践。

对此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在《中国建筑摄影师档案》序言中指出:“这是介绍中国职业建筑摄影师的一本合集。

建筑摄影除了宣传、记录、艺术等方面的功能观念外,还有很大的商品属性及市场需求,人们认为一幅好的图片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无论多么丰富的语言都难以描述的……建筑摄影师除了技术、器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外,在以城市和建筑为对象时,需要更多的专业之外人文知识和内涵,需要长期的体味和阅读。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论文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应用——以法国巴黎为例摘要: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背景:政治背景、技术背景、思想文化背景、社会下的现状问题。

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奥斯曼的巴黎规划、带形城市、城市形态学说、田园城市等。

法国几次重大规划:奥斯曼的巴黎规划、拿破仑三世期间第三次规划、60年代至90年代规划、现代的规划调整等。

解析巴黎的交通系统。

关键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应用法国巴黎1.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背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一词到20世纪初才出现。

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1政治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英国革命。

但1789年的法国革命较之于英国革命影响更大,它导致更大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体现在国家内部政体等方面的全面颠覆。

1.2技术背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指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

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

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

工业革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也重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把人口越来越多的引向城市。

1.3思想文化背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其直接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对现代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启蒙运动及其所推动的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基础理论;二是自由与平等精神推进了对于城市整体问题的思考。

1.4西方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状况城市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开始出现,城市的状况下降,主要问题有:1.城市人口急剧增长;2.城市环境与卫生恶化;3.城市结构与布局失调;4.城市开发土地与使用失措;5.城市阻塞严重,交通失控;6.城市品质与美学失态。

开封城市历史演变、布局特点、规划思想

开封城市历史演变、布局特点、规划思想

中国城市规划史论文班级:城市规划0802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开封城市历史演变———布局特点和规划思想关键词:北宋都城、汴京、城市规划、开封、发展演变摘要:开封位于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中游豫东平原的南岸,又名汴梁,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七朝故都”由此而来。

她在历史上有过启封、大梁、浚仪、东京、汴京、祥符等名称。

北宋东京城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着非凡创造力和顽强生命力的开封,在经历了一段历史的繁华梦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走向落寞。

现如今,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浪潮下,开始苏醒。

正文:开封附近是我国古代文化最先发展的地区之一。

开封由魏朝发展以来,在北宋时期达到历史顶峰,成为名盛一时的城市。

然而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古都开封终于走完了自己城市发展史中最令人神往的路程。

由开封在历史上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开封进行分析。

萌芽时期(北宋以前)据正史记载,开封城出现在春秋郑庄公时代(前743——701年)。

战国时代,七雄逐鹿中原。

地处关中的秦国逐渐强大,六国莫不懔然。

为避强秦压迫,原在山西安邑建都的魏国,于公元前364年迁都大梁,并筑大梁城。

从此给了开封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开封也从此成为一国之都。

这在开封的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攻魏,决河水以淹大梁。

三月城破,魏亡,大梁毁坏殆尽,一代名城付之流水。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封子刘武为梁孝王,先都开封,后迁商丘。

南北朝时,开封先后改称梁州、汴州,由县治改为州治,沉寂了数百年的开封重又发展起来,成为北魏对南朝作战的水运交通线上的八大仓库之一。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中段就是沟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城市发展规划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以古代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规划、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规划为时间轴,探讨城市发展规划史。

古代城市规划史:古代文明是城市规划的起源地之一、古代城市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交通和防御。

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规划有序的城市。

他们采用了严格的几何形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宗教场所、居住区和贸易区。

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颐和园和长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中世纪城市规划史:中世纪时期,城市规划的重点由防御转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是根据城市市场和城堡的位置建立的。

城市的主要街道是竖直于城市市场的,并且从城堡延伸出来,以便于国王和贵族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些城市通常由高墙和城堡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安全。

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史: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划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城市规划法案被引入,包括《都市改造法》和《新建筑法》。

这些法案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和社区参与。

这些理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芝加哥世博会,当时的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城市美化”和“露天博物馆”的概念,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代城市规划的代表性案例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和新加坡的现代城市规划。

总结:城市发展规划史是人类社会进化的见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不断追求。

从古代的交通和防御,到中世纪的经济繁荣,再到工业时代的工业化发展,以及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建筑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本身便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而建筑文化则是建筑师通过建筑这一媒介来体现特定时期的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文化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文化论文3000字篇1试谈建筑文化【摘要】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民族建筑文化是这种财富的代表之一。

建筑作为一种实体但却表达着文化意义,建筑活动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为谋求生存的活动,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建筑;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层面――指城市、乡村、建筑物、园林、道路等人为的空间环境实体;2精神层面――指通过物质(即空间环境实体)体现出来的建筑理论、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哲学观等。

现代建筑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然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许多方面都受益于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现代绘画讲究变形、讲究表现画家个人的情感,这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就可发现;现代艺术重视抽象的形体美,抽象绘画、抽象雕塑兴盛一时,成为现代艺术的象征,而在中国在晋代文人士大夫就开始了对抽象形体美的重视,中国画中的泼墨山水画、园林中的孤山假石都带有抽象艺术的意味。

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莱特就把前述的《道德经》上的话作为自己建筑设计的座右铭,他的“有机建筑”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而波特曼所倡导的“共享空间”旋转餐厅是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及“步移景异”设计思想的变异。

中国传统空间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间”,由“间”组成“幢”,再由“幢”组合成庭院,“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无论是皇宫、庙宇还是一般的民居,庭院都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中心,也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和延伸。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邻里关系的很好体现,讲究邻里之间的相互交流。

中国传统的“大”建筑不是庞然大物,而是虚实相间的建筑群,设计时既要考虑实的部分也要考虑虚的部分,组合方式十分自由灵活,空间具有很强的流动感和导向性;而西方的传统建筑多是砖石结构的,其建筑内部空间要求越多,建筑的体量也就越大,室内外空间相对独立而缺少联系,建筑形式着重于形体各部分比例的和谐和形式美。

加强城市特色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议论文

加强城市特色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议论文

加强城市特色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议论文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方面,各地都正在努力推进“文化兴市”发展战略。

要让外地人能更好地识别、更加喜爱一座城市,让本地人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主要在于能够通过文化符号来识别,通过文化传承来认知,通过特色文化来吸引。

然而,从当前整体情况看,各地方高校所在的城市大都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对自身文化资源、文化特征、文化特色、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标志等理解不清楚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市容市貌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文化风貌特色不突出,具象化不强,影响力不大,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与品位,城市文化特色与魅力的集体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形成和强化自己应有的城市文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其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是其自身文化特性的反映。

从实践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城市文化特色与魅力的价值和意义。

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附会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是对城市特色的扭曲。

在发展城市文化时,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结合实际。

地方高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文化机构,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应面向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新环境、新问题、新趋势,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而为,勇于担当。

1.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人才集群优势,打下城市特色文化发展基础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人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学者可能带动一个产业,一批学者可能带动一个产业集群”。

高素质的人才集群必然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辐射源和加速器。

语文命题作文《城市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城市建设》议论文作文范文高中初中作文范文参考作文

语文命题作文《城市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城市建设》议论文作文范文高中初中作文范文参考作文

城市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本文将从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协调、可持续城市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气污染:由于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等原因,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垃圾围城: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水资源短缺:城市用水量巨大,但是水资源却存在短缺的情况,导致城市水源供应难题。

二、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关键。

城市发展需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水源管理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环保政策制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治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三、可持续城市建设可持续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协调的重要途径。

可持续城市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节约资源:采取节能、节水、节地等措施,降低城市资源消耗,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和森林覆盖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可持续交通: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可持续交通方式,减少汽车污染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结语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解决。

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化,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地下空间建设的价值、难点及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总结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地下空间建设的规划思路和措施,旨在为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空间、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思路1.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化,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因此,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模式。

地下空间是指地下的空心空间,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例如交通、商业、娱乐等,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研究,探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

2.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分类地下空间是指地下的空心空间,可以分为地下土层空间和地下岩层空间。

地下土层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室、地下车库等,而地下岩层空间则主要指地下矿山、地下河道等。

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结合地下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结构稳定和环境安全。

3.地下空间建设的价值地下空间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提供交通拥堵缓解、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地下空间建设的难点地下空间建设面临着诸多难点,主要包括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地下岩层的稳定性、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可靠。

5.地下空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降低城市土地的压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地下空间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运输排放和交通拥堵;最后,地下空间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收益和文化价值。

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

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

毕业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得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民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工民建筑工程施工各环节中,并得到了相应的更新与完善,我国工民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正逐步迈向科学化、节能化、智能化。

[关键词]:城市化钢结构材料环保[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of our coun try economy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du strial and civil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ushered in a new per iod of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a variety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 ng construction in each link,and obtained the corresponding update an d improvement,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industry construction te chnology of our country is gradually towards a scientific,energy-saving,intelligent[Keywords]:urbanization;Steel structure ;Material envir onmental protection1.引言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但最主要的是建筑,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关键字】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浅议生态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

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1 前言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型城市的向往,人们一直在追求探索着理想的生活住区。

在中国,无论是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经验积累的风水理论和技术,还是古代圣哲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都映射着古代城市建设中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当早期传统聚落的生态化意识觉醒,人类对与环境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及世界资源能源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作为面向未来城市新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提出,它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

生态学家O.Yanits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人的健康和环境质量同时受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资源良性循环。

“生态城市”与普通的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根底而存在,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概念麦克哈根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外城市广场设计
焦蕾,200827501037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城市广场并不仅是一个城市建筑的象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城市广场的概念是随着近代都市规划的开展,由西方引入的。

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城市广场的设计受前苏联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城市对城市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城市建设的热潮更是令人瞩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深受西方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影响。

本文试图以比较的眼光,从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各自的设计特点,以指出我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未来发展的应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广场;发展;设计比较;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中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道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各方面的压力,而且似的城市中的休闲娱乐空间日渐减少。

所以,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形势下,探索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对比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等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2 中西方城市广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1)西方的城市广场发展
在欧洲人眼中,“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

因此自2000多年前,真正意义的城市广场在古希腊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人们进行交流、观赏娱乐、休憩活动的重要场所。

后经过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最后到17世纪的古典主义城市广场,西方城市广场设计不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2)我国的城市广场发展
西方人将城市广场视为城市的中心,而在我国古代时期,宫城为城市的中心,《考工记》有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种严谨的、封闭的的宫城为中心的古代城市空间组织使得我国古代早期民众很少有公共活动空间。

最早的是寺观园林前的空间为公共活动场所,到后来集市的出现增添了民众的公共活动空间,再到后来,街道相交的地方,稍稍扩展形成封闭的广场空间,这种广场面积不大,数量也很少,但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地段,地位很重要。

其特点是很少有人为的、统一的规划观念影响。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提上城市建设议事日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自此才开始在中国各个城市空间中纷纷亮相。

并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渐渐形成了一股“广场热”的设计浪潮。

(3)中外城市广场在演变上的差异
使用目的的差异
与欧洲相比,中国传统城市广场在功能类型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欧洲传统城
市广场的演变中,祭祀、宗教等功能逐渐减弱,庆典和商业功能逐渐增强,广场不
再仅仅是城市的政治活动中心,而且也一直是公民公共活动中心;而我国的传统城
市广场大都有较强政治性,有的甚至有限制活动时间及类型的制度,所以我国的传
统城市广场就不是像西方那样数量多,作用大。

∙广场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的差异
西方的早期城市广场都是与街道教堂以及其他公共建筑巧妙结合的,在城市总图中
既主次分明和又分布比较均匀,从而被誉为“城市的客厅”。

一直到巴洛克时期,
城市广场才成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构成要素。

而我国传统的城市广场虽然数量较
少,但大多与政治因素有关,而后才越来越发展出了公共性为主的城市活动广场。

∙广场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与西方称传统城市广场在演变进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可以从两地的社会、文化传统方面找到原因,首先,中国传统社会是专制集权的,人们集会、言论的自
由受到压制,不能自由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事务。

而同时期的西方城市中形成了
独立的市民阶层,建立了基于理性至上的政治和司法自由,其市民意识较强,对公
共集会等活动场所空间有较大需求。

其次是我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思想,导致商业
不够发达,影响了城市广场的发展。

最后由于长期的内向型政治文化熏陶,人们习
惯与外界隔断,深居浅出,大多只经营自己的宅院,而很少关心属于公共活动的城
市广场。

3 西方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分析
总体上西方传统城市广场表现的是一种英雄主义式的、讲求构图和视觉美感的审美取
向。

而现代城市广场。

,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广场设计受到非理性精神和新社会价值观的
冲击,其具体表现为:
3.1后现代语汇渗入城市广场设计
当各种非理性思潮纷纷在西方世界登场之后,后现代以多元的、边缘性、不确定性、悖论性、差异性为标志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性、整体性、中心性、确定向。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后现代游戏般的语汇消解了传统广场设计的英雄式主题,而代之以一种“叙事性”,在城市中创造了一个感情世界。

3.2 城市广场是展现现代艺术的舞台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生活和文化的容器,不可避免卷入各种现代艺术潮流的漩涡中。

美国景观设计集团SWA设计的美国萨斯州的欧文市的威廉广场,则是将雕塑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籍尺度比例的转型与自然材料的配合,介入城市广场,彼此产生对立、呼应、协调的关系,从而将艺术的感染力拓展到城市的空间中。

威廉广场的主题就是一组奔腾跳跃的比实物还大的野马雕像,他们以对角线的形式横穿整个广场空间。

设计者用雕像的材质个色彩来表现美国西部特有的草原风光。

3.3 城市广场设计多样化及小型化潮流
有调查显示,广场的火力来源与多样化的活动,而多样化的活动是以功能多样化为基础的。

多样化带来了对空间的划分,以满足不同人却的使用需求,因此活动空间的小型化是多样化的逻辑必然。

西方的很多国家如美国的把波士顿广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广场、德国柏林文化广场等,在设计中也表达出了对多样化的追求,这进一步表明现代城市广场的多样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和趋势。

3.4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古老的斯堪的纳维亚谚语“人往人处走”精辟地表达出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同时随着西方现代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的发展,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超越了传统广场设计的重视美学构图、视觉装饰的法则,成为核心设计元素。

是设计由传统的“空间——人的感受”的作用方式转向“人的行为——场所”的双向作用过程。

3.5城市广场设计从二维走向三位甚至四维空间
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由传统的表现二维平面构图走向了竖向和水平交织的三维空间效果。

如哈林设计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

纽约时代广场通过不同的水平标高,传造出三维的空间效果。

4 我国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
以西方城市广场设计为参考系,我国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特点是起步慢而发展快。

最初的城市广场概念是在20世纪初殖民地城市或租界的规划图中。

真正意义的城市广场设计是从2世纪80年代中期,而建设高潮则是20世纪最后十年。

由于这种快速发展,不可避使城市广场建设出现一些失误并产生负面影响。

4.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系统性规划,没有组织到城市网络中,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广场,与居民区缺少有机联系,难以形成吸引力。

相反,那些靠近居民区的小型城市广场,甚至街头袖珍广场,往往是生机勃勃,人头攒动。

②广场尺度过大,功能单一,确定、少多样化和活力,设计手法雷同,缺少文化内涵,没有特色。

③广场缺乏人的关怀,没有认识到空间的主体是人,缺乏对人行为和心理的研究。

④城市广场设计依然停留在一种二维的、过于重视平面构图的设计思维中。

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尺度过大,为有利用西方古典轴线才能有效控制和组织巨大的广场空间。

4.2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现代城市广场设计
在梳理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的不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成功的案例。

他们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现实,逐渐走上发展道路。

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渐渐创造除了日趋丰富和多样化的城市广场空间,如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广场的几次改造;注重场所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广场设计探索;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思路等等。

5 结语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我们迎来了一场城市广场的建设热浪,对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广场的建设在模仿西方设计手法的同时,应多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以人为本,以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为前提,而不是单纯的业绩或者表面功夫,把城市广场的真正魅力呈现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参考文献
1路军闫阳李孟波孙晓璐.中外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差异的分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1期
2陈晓彤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比较 1003-739x(2002)06-0060-03 3山东建筑出版社现代城市的广场规划设计分析
4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王柯夏健杨海新城市广场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