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资料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资料
三、龙卷(Spout / Tornado) 1、概述 1)定义 ――和强对流云相伴出现的、具有垂直轴的小范围强烈 涡旋,是破坏力很大的小尺度风暴系统。
12
13
2)结构特点 ――有如同“象鼻子”一样的漏斗状云柱自对流云底盘旋而下 ――有时成对出现,一个是气旋式的,另一个是反气旋式的, 气旋式龙卷较为常见。 3)产生条件 ――强的层结不稳定性,因此产生龙卷的雷暴云比别的雷暴云 更高、更强。 4)出现时间 ――主要出现在春、夏季,陆地上以下午到傍晚的机会居 多,海上一般出现在清晨6h前后。 5)发生地区 ――墨西哥湾、地中海和孟加拉湾上空,水龙卷出现最频 繁。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一带,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 以8、9月为最多。美国是龙卷出现最多的国家。
3
一、雷暴(Thunderstorm) 1、概述 1)定义 ――积雨云中发生的激烈放电、雷鸣现象,一般伴有阵 雨,所以常与雷雨通称。 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做雷暴云或雷暴单体,是小尺度天 气系统。多个雷暴单体成群成带地聚集在一起,叫做雷 暴群或雷暴带(又称多单体雷暴)。 普通雷暴――伴有阵雨的雷暴。 强雷暴――伴有暴雨、阵性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 天气的雷暴,也叫“强风暴”。包括飑线、 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 2)活动地区 低纬多于中纬,中纬多于高纬; 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海洋。 3)季节性:夏季出现较多,冬季几乎绝迹。
14
2、一般特征 ――水平范围很小; ――持续时间很短; ――移动路径多为直线,漏斗状云柱的倾斜方向,通常 指示龙卷移动的方向; ――中心气压极低,可低至400hPa以下,甚至达到200hPa。 ――风力大,最大可达100~200m/s,风速自中心向外增 大,在距中心数十米的区域达到最大,再往外,风速 便迅速减小。 ――破坏力巨大。

中小尺度天气学习题集

中小尺度天气学习题集

第一章1.中尺度天气学研究的两类中尺度天气现象各是什么?2.中尺度天气现象的特征?3.简述Orlanski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4.简述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浮力、地转偏向力在大、中、小尺度运动的作用?2.何谓“对流近似”?3.滞弹性近似、包辛内斯克近似及适用条件?4.对于中尺度运动,主要是何种波动起作用?5.惯性重力波形成的机制?6.有基本气流切变时,重力波的不稳定条件?并解其物理意义?7.重力波的动力学性质有哪几点?8.什么是“对称不稳定”?判据?9.非静力平衡条件下干对称不稳定的判据?10.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并举例说明?第三章1.简述强风暴发生的天气学必要条件?2.什么是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3.什么是位势不稳定?4.逆温层和干暖盖的作用是什么?5.普通积云的云外下沉气流与强风暴中尺度环流的下沉运动对对流运动各起什么作用?6.挟卷效应及对对流运动的影响?7.垂直风切变对对流运动的作用?8.何为高空急流、低空急流?9.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对对流天气和强风暴发展有什么作用?10.低空急流的三个作用?高空急流的两个作用?11.第二类条件不稳定?12.简述积云对流潜热对高低空风场的反馈作用?第五章1.根据雷达回波形态,对流风暴可分为哪几类?2.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定义?3.局地对流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4.局地强风暴发生时环境场的重要特征?5.解释:普通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和超级单体雷暴6.超级单体风暴发生的一般天气尺度环境?7.超级单体风暴的上升气流、下沉气流的位置及其作用?8.飑线的定义及天气现象?9.飑线形成的大尺度环境条件?10.中纬度飑线结构的主要特点?11.从形成、气象要素变化以及尺度方面简述飑线与锋面区别?12.龙卷的基本特征?13.龙卷形成的主要机制?14.何谓下击暴流?15.产生下击暴流雷达回波类型?下击暴流一般发生在回波的部位?16.分析比较:普通单体雷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飑线、中尺度对流复合体、龙卷的水平尺度和时间尺度?第九章1.什么叫中尺度分析?2.中尺度分析中常用哪些资料?在分析时要注意哪些方面?3.对中尺度系统的分离主要有哪两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4.在中尺度天气图上常绘制等θe线或等Eδ线。

中尺度 复习资料

中尺度 复习资料

1.背风波: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则可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这种波动成为背风波。

2.多单体雷暴:由一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命期短暂的对流单体组成,是具有统一环流的雷暴系统3.龙卷风暴:产生龙卷的强风暴系统称为龙卷风暴。

4.温带飑线:为—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的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其中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为破坏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5.对流复合体(MCC):指由若干对流单体或孤立对流系统及其衍生的层状云系所组成的对流系统,其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具有幅度很广的谱。

最简单的是二维的线状对流系统,最大而复杂的是一种具有近于圆形团状结构的MCC这两种系统位于对流复合体波谱的两端。

6. 对称不稳定:在流体静力、地砖平衡且具有水平切变的情况下,浮力和旋转会共同起作用,这两种效应会导致一种新的浮力惯性不稳定,即对称不稳定,对称不稳定是中尺度雨带与雨团形成的主要不稳定机制。

7.条件性不稳定:对干空气是静力稳定的,而对饱和湿空气静力不稳定的情况。

8.对流性不稳定:不论气层原先的层结性如何,在其被抬升达到饱和后,如果是不稳定的则称对流性不稳定。

9.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大尺度流场通过摩擦边界层的抽吸作用,为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须的水汽辐合与上升运动,反过来积云对流释放凝结潜热又成为驱动大尺度扰动所需要的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和大尺度流场通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通过不同尺度运动的相互作用使对流和大尺度流场不稳定增长的物理机制称为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

10. 超级单体风暴:直径达20~40km 以上,生命期达数小时以上,即比普通的成熟单体雷暴更巨大、更持久、天气更猛烈的单体强雷暴系统。

它具有近于稳定的、高度有组织的内部环流,并且连续地向前传播可达数百公里。

11. .暖输送带:在槽前辐合区的边界上通常可以看到一支狭长的云带。

中尺度气象学第六章复习题资料

中尺度气象学第六章复习题资料

1、在中纬度锋面气旋系统中往常包括哪几种尺度的降水区,它们各有什么特色?2、什么是暖输送带?他们一般拥有哪些特色?答:低纬度低空对流界限层的暖空气在其渐渐向北、向上运转,升入到对流层中、高层时在槽前辐合区的界限上形成一支狭长的云带,这支狭长的气流拥有朝极地方向和向上输送大批热量及水汽和动量的作用,称为暖输送带。

拥有下述特色:(1)地点一般处在冷锋前头,而后上涨到地面暖锋上边。

西界限清楚,东界限不太清楚。

(2)暖输送带常常与一条低空急流相对应。

(3)暖输送带往常有几千米长,是一种天气尺度系统。

3、什么是冷输送带?答:发源于气旋东北部的高压的外头,是一支起到把北方冷空气向南方输送作用的反气旋式的低空急流气流。

4、在锢囚颠簸气旋中有哪几条基本的大尺度云系和主要的气流路径? P159图 6.3答:暖输送带云系:来自暖区界限层的气流沿冷锋上涨,到达对流层上层产生高云云系。

冷输送带云系:相关于行进中的气旋朝西运动,正利处在地面暖锋前面、暖输送带的下方,在地面暖锋邻近冷输送带边缘上的低层空气因为摩擦辐合而上涨,而后持续朝西运转,并渐渐上涨抵达对流层中层暖区极点邻近的地方形成云带。

5、暖输送带有哪两种基本模型,请说出它们的特征差异。

答:朝后斜升模型:抬升时作逆时针地转向,活动范围主要在冷锋附近朝前斜升模型:抬升时作顺时针地转向,活动范围主要在暖锋锋区邻近6、如何看出图 6.5所表现的是一种朝后斜升局势,而图 6.6 所表现的是一种朝前斜升局势?答:7、锋面邻近的中尺度雨带有哪些类型?什么是U 型、L 型、D 型雨带?答:可分为三类: U 型、 L 型、 D 型U型:出此刻对流层中上层的浅层对流(暖锋雨带、冷锋雨带、锋前冷涌雨带)L 型:出此刻对流层低层的浅层对流(暖区毛毛雨带(横向和纵向)、窄冷锋雨带)D型:直展深层的对流(锋后雨带、暖区雨带)8、暖锋雨带的云物理成因是如何的?答:暖锋上的浅层对流云中冰质点不停长成和落出,它们落进在对流云下边的层状云中,经过齐集而生长,并促进层状云滴冻结,造成较大的冰质点浓度,进而惹起该地域较强的降水。

中小尺度复习

中小尺度复习

中小尺度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由对流单体侧向排列而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一般称为带状对流系统。

结构:飑线作为一个中尺度系统,应包括对流区和非对流(层状云)区两部分。

对流区包含强烈的、垂直延伸的强回波核,而层状区域由一些降水构成均匀(不是绝对均匀)纹理。

概念:为—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的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其中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为破坏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飑线的一般特征○!发生地点:出现在中纬度的某些大陆地区以及主要的热带大陆和热带海洋地区。

温带地区的飑线常发生在春夏之交的过渡季节,有的出现在冷锋前或气旋波的暖区,有的在冷锋后的冷区里,还有在冷暖锋上或切变线(辐合线)附近生成的。

并大致与锋面相平行。

○2尺度:长约几百千米,宽度约50~100km。

飑线由若干“飑段”组成。

每个飑段包含若干大而孤立的相互分离的风暴。

○3时间尺度: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4飑线的地面要素场的结构:飑线由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成,每个单体成熟期都有地面冷丘及水平外流和阵风锋;小冷丘和阵风锋结合起来形成小尺度雷暴高压和阵风锋。

阵风锋又称为飑锋:处在雷暴高压边缘。

具有很强的温度梯度、气压梯度和风速和风向水平切变,它也叫气压涌升线或跳跃线。

○5过境特征:由于飑锋附近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梯度很大的地带,因此当飑锋过境时,气象要素将发生急剧的变化。

通常表现为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风向突变、风速剧增以及强烈降水等。

飑线前低压:飑锋前方一般有中尺度低压。

它的形成可能与飑线前方高层的补偿下沉气流引起的绝热增温有关。

尾流低压:雷暴高压后方的中尺度低压,它的形成与雷暴高压后部的尾流效应相联系。

飑中系统:包括飑线、飑线前低压、雷暴高压以及尾流低压统称为飑中系统。

※飑中系统的全部系统一般只在成熟阶段才同时出现。

不同阶段系统的强度和结构是不同的。

两类比较常见飑线:1、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以及具有由前向后和由后向前两支入流的飑线发生在风垂直切变相对小的环境中的飑线飑线的前方有一支由前向后的入流迎着飑锋上升,到高层分裂成向前和向后的两支气流,其后部中层则另有一支由后向前的入流。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1章+中尺度数值模拟-绪论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1章+中尺度数值模拟-绪论
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 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中尺度数值模拟—第一章
α中尺度 β中尺度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 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γ中尺度
1.1中尺度天气及重要性
乳山个例 12小时 时段强降 水预报图
中尺度数值模拟—第一章
北京
山东 半岛
南京
基于15km粗网格数值模式
“今天下午,本市局部 地区有时有雷阵雨”
设置专门的中尺度观测网 。如美国在1966年就设置了中尺度观测 网,高空站距28km,每隔1.5h或3h施放一次探空仪,地面站距20-30km。 日本、瑞典、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建立了试验监测网。
我国也分别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四个地区 建立起中尺度监测网,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自动地面站。
CISP (英国,2007)
TOMACS (日本,2010-2013)
1.1中尺度天气及重要性
中尺度数值模拟—第一章
美国国家天气局强天气预报研究计划(WoF)
观测雷达回波
观测
高分辨率(1km)实时试验预报
预报
1.1中尺度天气及重要性
三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展计划“973”项目
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形成 机制和预测理论研究
需要定时、定点、定量
1.1中尺度天气及重要性
研究方法
中尺度数值模拟—第一章
新的探测工具的使用和加密观测 野外观测实验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模式的发展及应用 动力学研究
1.1中尺度天气及重要性
中尺度数值模拟—第一章
新的探测工具的使用和加密观测:
雷达、卫星、新型飞机、大气风廓线仪 ,另外也利用声雷达、激 光雷达、微波辐射仪、灵敏微压计、天电观测等 。
中尺度数值模拟—第一章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z
26
END
27
10
1. 早期的经验分类
天气系统——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 空间尺度分别为:106m、105m和104m 时间尺度对应为:105s、104s和103s
11
2. 依据物理本质对天气系统进行分类
(动力学分类方法)
• Emanuel(1983)依据无量纲数罗斯贝数Ro和拉格朗日
时间尺度T的尺度分类,其中 Ro 2 fT
在西风切变环境中典型涡 管与对流单体相互作用的 示意图
(a) 初始阶段:此时涡管在上 升气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对涡偶
(b) 分裂阶段:此时分裂的上 升气流使得涡管向下倾斜, 形 成下沉气流,出现两对涡偶。
其中左上角图示为环境风分布、 柱状箭头表示风暴相对气流的 方向,粗实线代表涡线,环状 箭头表示旋转,阴影箭头表示 促使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发展 的外力,垂直方向上的虚线区 为降水区。
1) 空间尺度范围广,生命周期跨度大; 2) 气象要素梯度大; 3) 散度、涡度与垂直速度; 4) 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 5) 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 6) 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16
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空间尺度范围广,生命周期跨度大 按照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
平尺度在2km~2000km之间,时间尺度为几十分钟 至几天之间。
着重要作用。
23
§1.4 中尺度运动方程组
du 1 p fv
dt x

运动方程:
dv 1 p fu
dt y
dw 1 p g
dt z
Hale Waihona Puke 忽略湍流扩散的 大气动力学和热 力学基本方程组
• 连续方程: d ( u v w) 0

中尺度气象学 第六章复习题资料

中尺度气象学 第六章复习题资料

1、在中纬度锋面气旋系统中通常包含哪几种尺度的降水区,它们各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暖输送带?他们一般具有哪些特征?答:低纬度低空对流边界层的暖空气在其逐渐向北、向上运行,升入到对流层中、高层时在槽前辐合区的边界上形成一支狭长的云带,这支狭长的气流具有朝极地方向和朝上输送大量热量及水汽和动量的作用,称为暖输送带。

具有下述特征:(1)位置一般处在冷锋前头,然后上升到地面暖锋上面。

西边界清楚,东边界不太清楚。

(2)暖输送带经常与一条低空急流相对应。

(3)暖输送带通常有几千米长,是一种天气尺度系统。

3、什么是冷输送带?答:起源于气旋东北部的高压的外围,是一支起到把北方冷空气向南方输送作用的反气旋式的低空急流气流。

4、在锢囚波动气旋中有哪几条基本的大尺度云系和主要的气流路径?P159图6.3答:暖输送带云系:来自暖区边界层的气流沿冷锋上升,来到对流层上层产生高云云系。

冷输送带云系:相对于前进中的气旋朝西运动,正好处在地面暖锋前面、暖输送带的下方,在地面暖锋附近冷输送带边沿上的低层空气由于摩擦辐合而上升,然后继续朝西运行,并逐渐上升到达对流层中层暖区顶点附近的地方形成云带。

5、暖输送带有哪两种基本模型,请说出它们的特性差别。

答:朝后斜升模型:抬升时作逆时针地转向,活动范围主要在冷锋附近朝前斜升模型:抬升时作顺时针地转向,活动范围主要在暖锋锋区附近6、怎样看出图6.5所表现的是一种朝后斜升形势,而图6.6所表现的是一种朝前斜升形势?答:7、锋面附近的中尺度雨带有哪些类别?什么是U型、L型、D型雨带?答:可分为三类:U型、L型、D型U型: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的浅层对流(暖锋雨带、冷锋雨带、锋前冷涌雨带)L型:出现在对流层低层的浅层对流(暖区小雨带(横向和纵向)、窄冷锋雨带)D型:直展深层的对流(锋后雨带、暖区雨带)8、暖锋雨带的云物理成因是怎样的?答:暖锋上的浅层对流云中冰质点不断长成和落出,它们落进在对流云下面的层状云中,通过聚集而生长,并促进层状云滴冻结,造成较大的冰质点浓度,从而引起该地区较强的降水。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三章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三章
➢ 重力波又可分为移动性和静止性的,山脉背风面 出现的地形波,是一种静止性重力波它可向上伸 展到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移动性重力波通 过时,会造成地面气压和风场的扰动。
➢ 不同的重力波对天气的影响不同。许多天气分析 表明,一些大振幅的次天气尺度或中尺度的重力 波(或重力惯性波)与对流天气的发生有密切的关 系。
典型的对流层中尺度 重力波包括大振幅的 不规则型和振幅较小 的较规则型。
重力波产生的天气条件
➢逆温层或稳定层存在
➢明显的风速垂直切变
➢Ri<0.5( 有时Ri<0.25) ,Ri越小 重力波振幅越大。
N2 ( u )2
Ri; N2
g
0
z
z
l 2 0 z
Ri<0.25
8-10km 高空锋区、风垂直切变局地最 大值、理查森数最小值
第三章 自由大气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
§3.1 自由大气的重力波 §3.2 重力波的发生发展 §3.3 锋和急流系统 §3.4 锋-急流附近的次级环流
本章要求
掌握:重力波的观测特征 熟悉:重力波的天气背景 理解:重力波的发生发展 了解:重力波的结构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初步了解:锋和急流系统及次级环流
dz
z
0
dw g [ (z) (z)] dt
得:dw dt
g
[0
0
d
dz
z]
g d z dz
2、高空急流附近的重力波的发生发展
Vg 中尺度重力波发生时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Uccelini and Koch 1987)
中尺度重力波发生时的天气学概念模型:在地面上的波 动活动区上游有一低压系统(有时为一地面倒槽);从 低压中有明显的锋面伸展到波动活动区的南方或东南方; 波动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低层有逆温层存在的区域,而在 对流层高层,波动都发生在高空急流的出口区,且主要 在急流轴的右侧,即反气旋切变一侧;活动区位于 300hPa槽脊间转折轴与下游的高度脊脊线之间。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一章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一章
天气动力学: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相互渗透交叉
中尺度气象学
水平尺度: 10-1000km
绪论
中尺度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内 容和学习该课程的意义
lightning
hails
2003年7月8日安徽龙卷
7月8日23时20分至23时30分, 安徽省无为县两个乡镇、六个 行政村、十个自然村遭遇强对 流天气,两个乡镇在整个过程 中共死亡16人,共有166人受 伤。
1、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Penn State Uni./NCAR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美国大气科学研究 中心) MM2-MM4(90年代早期,静力平衡模式)-MM5 (90年代后期,非静力平衡模式)
2、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 式
主要研究对象
1、由大气内部过程综合作用为主衍生的系 统:
中低压、中气旋、雷暴群、对流风暴、MCC
2、由地形中不均匀的下垫面引起强迫作用 导致的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下坡 风等
主要内容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 地形性中尺度环流 自由大气中的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锋面气旋及台风附近的中尺度雨带 影响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因子
NEXRAD View of the Moore, Oklahoma Tornado on 3 May 1999 (Reflectivity)
意义2: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 报的理论基础。(长期 >10天,中期3-10天, 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 意义3: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 (大尺度背景场 依存条件)
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八章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课件 第八章

• 波包是由一个辐合区和一个辐散区组成的, 其波长相当于中尺度风暴的直径。对流股 流在辐合区中发展并向辐散区移动。
8.3 惯性不稳定
一、惯性不稳定及判据 定义:水平面上处于地转平衡的基本气 流受到横向扰动后,扰动位移随时间变 化的趋势。 扰动位移随时间增大,为惯性不稳定 扰动位移随时间减小,为惯性稳定 扰动位移随时间不变,为惯性中性
第八章 大气不稳定和对流
§8.1 大气位势不稳定 §8.2 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 §8.3 惯性不稳定 §8.4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本章要求
掌握:位势不稳定性 熟悉: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 理解: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了解:影响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因子
8.1 大气位势不稳定性与对流的关系
大气稳定性处于某种平衡状态的基本气流,受到扰动 后,扰动增长或减小的趋势称为稳定性 若扰动随时间增长称为不稳定 若扰动随时间减小称为稳定 若扰动不随时间变化称为中性
dz
dt
由于当dw 0时有加速运动,dw 0时减速
dt
dt
而决定加速减速运动的量为 d
dz
因此 d 可作为静力稳定度判据:
dz
0 静力稳定
d
dz
0
0
静力中性 静力不稳定
(6)
二、条件性不稳定(对流不稳定)
条件性不稳定,对干空气是静力稳定的,但对饱和湿空气 是静力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性称为条件性不稳定。
(f u )纬向气流的绝对涡度。对径向切变气流, y
绝对涡度则为f v 。 x
对二维情况 a
f
v x
u y
a 0 惯性稳定 a 0 中性 a 0 惯性不稳定
8.4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对称不稳定(SI)又称浮力惯性不稳定。 在中尺度天气中经常有对称不稳定发展,最 显著的标志是多条带状云系。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中小尺度模拟试题

中小尺度模拟试题

中小尺度数值模拟参考慎入,这是我同学去年的参考题。

而且只有数值模拟部分,至于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就请诸位自求多福吧。

重申,这只是去年的参考题,要是今年考试时一道都中不了,哪天走路上你看见本人可千万不要往过来拍拖鞋。

再次重申,期末考试请认真复习,以下仅供参考。

(我只提供参考题,答案什么的,请诸位从老师的课件里面找吧……虽然那课件有好多都是英文的)一共三十道题,下面开始:1、简述数值模式和数值模拟的科学基础。

2、Richardson数值预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3、Charney数值预报试验成功的原因。

4、现代数值模式、数值模拟发展的主要方面有哪些?5、数值模式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减少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6、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7、什么是数值模式?什么是数值模拟?8、数值模拟的优点。

9、发展中尺度数值模式的难点。

10、简述地形跟随坐标。

11、数值模式的控制方程组与一般意义下的控制方程组有何不同?12、什么是次网格过程?为什么会存在次网格过程?13、气象上常用地图投影有哪些?数值模拟过程中如何确定使用何种地图投影?14、简述数值求解的主要方法及适用范围。

15、什么是差分方程的一致性、收敛性和稳定性?16、什么是差分方程的非线性计算不稳定?产生原因是什么?17、如何消除差分方程的非线性不稳定?18、差分方法对方程的解有何影响?19、何谓混淆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0、为何能量只会有短波上发生虚假的自反馈?21、数值模拟中,模拟区域和格距大小的设置有哪些要求?22、为何会交错网格?为什么垂直方向要拉伸网格?23、为什么观测资料不能直接作为模式的初始场而需要进行初始化处理?24、大气边界层的特点、结构、主要过程有哪些?25、简述湍流和对流的区别。

26、什么是积云参数化?27、数值模拟中,双向嵌套和单向嵌套有何区别?28、使用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的具体步骤是怎么样的?(我吐下槽:这个现在还有谁不会么?WPS里的三个*.exe,加上WRFV3里的两个*.exe,实际上一共就五步)29、WRF模式每个运行步骤的作用是什么?(啥也不说了,同上……)30、WRF模式如何设置水平网格和垂直分层?。

中小尺度天气学

中小尺度天气学

第一章1. (选填)简述Orlanski分类法对屮尺度的分类?Meso: a中尺度200—2000km ; 3 中尺度20—200km ; 丫屮尺度2—20km2. (选简)简述屮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按时空细分)①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②气象要素梯度大。

③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④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第二章1 什么是〃对流近似” ?只有与重力联系的项屮保留了密度扰动,而在气压梯度力项屮,则略去了密度扰动的影响,这样的近似称为对流近似。

2 什么是“对称不稳定” ?判断用气块法所谓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是对流稳定的和水平方向上是惯性稳定的情况下,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大气现象。

第三章1 (★反复记忆)简述强风暴发生的天气学必要条件?①位势不稳定层结,并常有逆温层存在②低层有水汽辐合③有不稳定的释放的机制④强的风垂直切变⑤低空急流⑥中空干冷空气等。

2 (★)什么是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①条件不稳定:丫m<Y <Y d,对于未饱和大气是静力稳定的,而对饱和湿空气来说是静力不稳定,这种大气层结称为“条件不稳定”层结。

适用于气块②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天气一般发生在条件性不稳定层结的情况下,但有时在上干下湿的条件性稳定层结下,如果有较大的抬升运动,特别是发生整层大气得到抬升时,原先的条件性稳定层结变成不稳定的了,这种不稳定层结称为对流性不稳定。

适用于气层3 逆温层和干暖盖的作用是什么?在强对流爆发前,屮低层常常有逆温层和稳定层,它相当于一个阻挡层,暂时把低空湿层与对流层上部的干层分开,阻碍了对流的发展,这样使风暴发展所需要的高静力能量得以积累,当大气低层出现阻挡层时,一般称为干暖盖。

具有稳定层结的干暖盖抑制对流的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另一方面它对于大气低层不稳定能量又有储存和积累作用。

4 普通积云的云外下沉气流与强风暴屮尺度环流的下沉运动对对流运动各起什么作用?①普通积云对流的云外下沉运动的出现,使对流运动的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Char1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即水平尺度为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时间尺度由几小时到十几小时。

2、尺度分类的动力学标准可利用罗斯贝数(Lf U R 00=惯性力/柯氏力) 和弗劳德数()/(/2ρρ∆=gL U F r 惯性力/浮3、简述Orlanski 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Meso :α中尺度200~2000km ;β中尺度20~200km ;γ中尺度2~20km 。

4、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①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②气象要素梯度大 ③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④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5、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1)大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相对重要,浮力可以略去;(2)积云对流运动中,浮力相对重要,地转偏向力可以忽略;(3)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需要考虑。

Char3 自由大气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1、重力波定义:重力波是因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而产生的惯性振荡的传播,属于横波(质点扰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分类:(1)重力外波——由外部条件作用下存在的重力波;(2)重力内波——当外部条件被限制时,存在于流体内部的重力波 ;(3)惯性重力内波——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可产生重力波的系统:暖平流导致气体膨胀使质点位移产生重力波;锋面抬升、大气中的辐合辐散场、背风波、风速的垂直切变、高低空急流的质量调整等3、重力波产生的天气条件:①稳定层(或逆温层) ②具有明显的风速垂直风切变 ③通常而言,Ri<0.5,Ri 越小重力波振幅越大4、重力波的作用①可触发对流 ②可引起晴空湍流(CAT)③高低空能量传输 ④不同尺度之间能量交换5、重力波的特点①气压场与涡度场同位相,高压中心与气旋涡度中心重合,反气旋涡度中心与低压中心重合; ②涡度与散度中心位相差π/2,气压场与散度场也相差π/2;③垂直运动与散度同位相(上升运动区→辐合区,下沉运动区→辐散区)④上升运动区一般为降水区。

6、锋与锋生锋:通常指具有强大水平温度梯度和较大静力稳定性以及较大气旋性涡度的狭长地带。

长度约为1000 km ,宽度约为100 km 。

锋长度属于α中尺度系统的范围。

锋生函数:θωp p p pV t F ∇∂∂+∇•+∂∂=)( 7、中尺度高空急流急流:一条强而窄的准水平的气流带。

低空急流:出现在对流层下部700 hPa 左右的急流。

高空急流:一般指对流层上部的急流。

具体强度标准:一般是规定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30 m/s ,风速水平切变量级为每100 km 为5m/s ,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千米5~10 m/s 。

8、高低空急流的作用低空急流的作用:①通过低层暖湿平流的输送产生位势不稳定层结;②在急流最大风速中心的前方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和质量辐合或强上升运动,这对强对流活动的连续发展是有利的;③在急流轴的左前方是正切变涡度区,有利于对流活动发展。

高空急流的作用:幅散①抽气作用,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加强。

②通风作用,有利于对流云的维持和发展9、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对对流天气和强风暴发展有什么作用?强风暴发展:在有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高空急流出口区的耦合常常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和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低层低空急流造成暖湿空气输送,高空急流则造成干冷空气平流,从而加强了大气潜在不稳定。

而且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上升支将触发潜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对流天气:低空急流轴线左前方是正切变涡度区,因此垂直于急流轴线的次级环流是左侧为上升运动、右侧为下沉运动,当高空急流出口区与入口区形成的次级热力环流与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形成不同方式的耦合时,对流天气的影响不一样。

暴雨常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

在高空急流的右后方易产生强降水,其原因与强的非地转辐散有关。

Char4中尺度孤立对流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泛指水平尺度为10-2000 km左右、具有旺盛对流运动的天气系统。

①孤立对流系统:普通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超级单体风暴、龙卷风暴以及小飑线;②带状对流系统:飑线、锋面中尺度雨带和台风附近的中尺度雨带;③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1、定义孤立对流系统——指以个别单体雷暴、小雷暴单体群以及某些简单的飑线等形式存在的范围相对较小的对流系统。

2、普通单体雷暴:通常将一个强上升区(垂直速度>=10m/s,水平范围十至数十千米,垂直伸展几乎达到整个对流层)称为一个对流单体。

伴有强烈放电现象的对流系统称为雷暴;只有一个对流单体构成的雷暴系统叫做单体雷暴,亦即普通单体雷暴。

单体雷暴的发展经历塔状积云、成熟、消散三个阶段。

雷暴系统一般随最低5-8km高度的环境平均风移动。

伴随有阵风、阵雨、小雹等强天气现象,时间一般比较短暂。

3、多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是由一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命期短暂的对流单体组成,是具有统一环流的雷暴系统。

通常在风暴移动方向上辐合最强,从而促使沿阵风锋附近新的上升气流发展。

然后每个新生对流单体又经历其自身的发展过程。

多单体风暴中的单体呈现有组织的状态,这与新单体仅出现在一定的方向上有关,否则,便会呈现无组织的形态。

在多单体风暴中,个别单体的传播可能有三种不同方式:①向平均风左侧传播;②向平均风右侧传播;③随环境风移动。

4、超级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是指直径达20~40km以上,生命期达数小时以上,即比普通的成熟单体雷暴更巨大、更持久、天气更猛烈的单体强雷暴系统。

它具有近于稳定的、高度有组织的内部环流。

并且连续地向前传播可达数百公里。

(1)龙卷风暴产生龙卷的强风暴系统称为龙卷风暴,它的风暴云十分高大并有明显的旋转性,通常是一种超级单体风暴。

龙卷:强旋转、长而细的气柱,其平均直经约为100m,是一种和强烈对流云相伴出现的具有垂直轴的小范围强烈涡旋。

当有龙卷时,总有一条漏斗状云柱从对流云云底盘旋而下。

(2)下击暴流对流风暴发展成熟时,会产生很强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便形成风速达17.9m/s(~8级)以上的灾害性大风。

将这种局地强烈下沉外流的气流称为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的雷达回波通常显示为钩状回波和弓状回波。

飑锋前为上升气流,飑锋后为下沉气流。

Char5 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1、定义与分类带状对流系统指由对流单体侧向排列而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常见的带状对流系统有飑线(温带飑线、热带飑线)、锋面中尺度雨带和台风附近的中尺度雨带等类型。

2、飑线飑线为一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由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破坏力的严重灾害性天气。

过境时天气现象: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风向突变、风速剧增、强烈降水3、飑线的地面要素场结构小冷丘和阵风锋结合起来形成小尺度雷暴高压和阵风锋,阵风锋又称为飑锋:处在雷暴高压边缘。

具有很强的温度梯度、气压梯度和风速和风向水平切变,它也叫气压涌升线或跳跃线。

飑线前低压:一般指飑锋前方的中尺度低压。

其形成与飑线前方高层的补偿下沉气流引起的绝热增温可能有关系。

尾流低压:雷暴高压后方的中尺度低压,该低压的形成与雷暴高压后部的尾流效应相联系。

飑中系统:指飑锋(飑线)、飑线前低压、雷暴高压、尾流低压。

一般在成熟阶段才同时出现。

4、飑线触发机制(PPT26页)对称不稳定——指大气在重力稳定和惯性稳定的情况下大气倾斜上升运动时所表现的不稳定性。

该不稳定可使斜升气流加速,触发对流。

什么是“对流近似”?只有与重力联系的项中保留了密度扰动,而在气压梯度力项中,则略去了密度扰动的影响,这样的近似称为对流近似。

5、热带飑线热带飑线是由排列成带的成熟积雨云(对流区)和层状云组成的。

在对流云带前方不断有新对流云生成,而在对流云带后方,老的对流云消亡,形成宽阔的尾随层状云区。

飑线前方低层有高温、高湿空气流入飑线对流云区,云顶可高达16~17km。

尾随层状云区前范围可达200km以上。

与中纬度飑线的区别为:不存在引导层;最强对流回波出现在对流层的下层。

6、从形成、气象要素变化以及尺度方面简述飑线与锋面的区别?相同:都是冷暖空气的分界面区别:①锋面是不同气团的分界面,而飑线则是在同一气团中形成和传播的;②从天气要素变化的激烈程度来看,飑线比锋面更为剧烈;③飑线是中尺度系统,其长度一般只有二三百千米,生命期约十几小时,而锋面是大尺度系统,其长度可达千余千米,生命期可达数天。

Char6 锋面气旋及台风附近的中尺度雨带1、暖输送带(WCB)定义:在槽前辐合区的边界上通常可以看到一支狭长的云带。

这是由来自低纬度低空对流边界层的暖空气在其逐渐向北、向上运行,升入到对流层中、高层时所形成的。

由于这支狭窄的气流具有朝极地方向和朝上输送大量热量以及水汽和动量的作用,所以称为“暖输送带”。

特征:1)它的位置一般处在冷锋前头,然后上升到地面暖锋上面。

西边界清楚,东边界不太清楚;2)暖输送带经常与一条低空急流相对应;3)暖输送带通常几千千米长,属于一种天气尺度系统。

2、冷输送带(CCB)它起源于气旋东北部的高压的外围,是一支反气旋式的低空气流,其作用是将把北方冷空气气向南方输送。

3、锋面附近的中尺度雨带中尺度雨带粗略可分为三类:U型、L型和D型。

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的浅层对流称为U型,出现在对流层低层的浅层对流称为L型,贯穿整个对流层的深厚对流称为D型。

其中U型可细分为暖锋雨带、锋前冷涌雨带和冷锋雨带;L型可细分为窄的冷锋雨带和暖区小雨带(横向和纵向雨带);D型可细分为暖区雨带和锋后雨带。

4、地形雨的降水机制(三类)(1)宽尺度的上坡降水。

地形性的强迫上升运动导致凝结和降水。

(2)越过小山时降水增强。

从先前存在的云中下落的降水物,再由局地性地形上升所形成的低层碎云内冲刷的结果,在越过小山时降水出现增强。

(3)由于日射引起上坡加热造成上坡风,从而造成山峰上的对流云。

5、台风中的中尺度雨带台风是一种近圆形和具有暖心结构的热带气旋性涡旋。

卫星和雷达探测表明,在台风中心有一个晴空区,叫做台风眼。

台风眼的四周包围着一个深厚对流云环,称为台风眼壁。

在台风眼壁外边为螺旋式中尺度雨带,它发生在台风气旋式环流内部,所以也称为内雨带。

在台风环流以外的地区也有中尺度雨带,称为外雨带或台风前飑线。

Char7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1、特征一种α中尺度对流系统,它是由很多较小的对流系统组合起来的,突出特征是有一个范围很广、持续很久、近于圆形的砧状云罩。

物理特征:MCC 是一种生命期长达6h 以上,水平尺度大至上千千米的近圆形的巨大云团。

它的内部红外温度很低,表明它的云塔很高,经常可达十余千米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