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ff71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8.png)
汇报人:xxx
2024-02-22
目录
CONTENCT
• 引言 •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概述 •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临床应用 • 报告解读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报告背景与目的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挑战
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评估血糖控制水平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 要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和控制效果。
发现血糖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医生可以发现患者在血糖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问 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加强动态葡萄糖图谱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动态葡萄糖图谱作为一种先进的血糖监测手段,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以提高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提高医生对动态葡萄糖图谱的解读能力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动态葡萄糖图谱的解读能力和应用水平。
探索动态葡萄糖图谱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研究动态葡萄糖图谱在糖尿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 有效的管理手段。
熟悉动态葡萄糖图谱的生成原理、监测方法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准确解读报告内容。
注重动态血糖监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动态血糖监测能够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解读时应注重整体血糖变化趋势和波动规 律。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解读报告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 断。
对临床应用的建议与展望
100%
指导临床实践
动态葡萄糖图谱的临床解读(完整版)
![动态葡萄糖图谱的临床解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e46fc9f46527d3240ce0c0.png)
动态葡萄糖图谱的临床解读(完整版)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血糖监测设备不断涌现,尤其是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的问世,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重大革新。
但目前不同种类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有各自的查看方式、参数指标及图表报告,临床医师在解读数据时有诸多不便,亟需统一的血糖管理报告。
在诊疗常规不断规范的形势下,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应运而生。
然而,目前关于AGP 及其指标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众说纷纭,本文将复习总结国内外AGP的相关文献,对AGP发展史、重要指标、临床意义及图谱分析方法进行阐述。
一、AGP的发展史及定义AGP由Mazze等[1]于1987年首先提出,此后经不断完善,于2001年开始应用于CGM的数据分析,2013年应用于FGM的数据分析。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和美国内分泌学院的血糖监测共识、2017年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的《CGM国际专家共识》、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的FGM专家共识以及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一致推荐,AGP是血糖监测的标准化报告[2,3,4,5]。
理论上生成AGP至少需要1个完整的24 h血糖监测数据[2],实际上推荐最少采集2周且包含70%~80%以上的可用数据[6],亦或至少10 d 的完整数据[7]。
数据由软件分析,并以图表及指标的形式生成报告。
目前AGP主要包括血糖指标概要(一些标准化的葡萄糖指标)、总葡萄糖图谱、日趋势图以及额外的图表(如不同血糖范围内的时间等)。
AGP可准确直观地反映不同时段葡萄糖的波动、稳定性、暴露水平、高血糖及低血糖等[3,8]。
二、AGP指标介绍AGP中所列举的血糖指标可以反映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两个方面。
评价整体血糖水平的指标主要是平均葡萄糖、中位数葡萄糖和预估糖化血红蛋白(estimated HbA1c,eHbA1c)。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71fa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3.png)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摘要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葡萄糖图谱(AGP)报告已成为临床及研究应用中评估和分析CGM数据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AGP报告进行系统性分析,能够全面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持续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为了临床更好地了解AGP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临床含义,掌握根据AGP报告进行临床决策的方法,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全球范围内已发表的关于CGM和AGP的共识、指南和文献综述进行了系统复习,并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经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内容主要包括AGP报告的定义、AGP报告及CGM核心指标、AGP报告的五步法解读及决策周期、AGP 报告的临床应用等。
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是通过软件对葡萄糖数据分析,并以图表和指标形式生成的报告[1]。
AGP 最初因受限于当时的血糖数据获取技术,只能呈现有限的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数据。
然而,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的问世及不断发展,通过持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并每隔几分钟记录一个数据点生成的AGP报告,“可视化”地展现了CGM获取的大量葡萄糖数据,从而呈现出更全面直观的葡萄糖信息,已成为临床及研究应用中评估和分析CGM数据的重要方法。
国内外多部指南均推荐将AGP报告作为标准化葡萄糖报告。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与SMBG提供血糖“快照”的局限性不同,通过14 d佩戴CGM和AGP报告的回顾式数据分析,可以让医护人员看到更全面的血糖信息,反映高、低血糖变化及血糖波动情况,弥补传统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 1c,HbA 1c)等监测指标的不足,可以协助医患双方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存在的问题,提高糖尿病诊疗的精准性。
PPT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2)精选全文
![PPT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2)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dba6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c.png)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监测重症患 者的血糖是否有用?
答:建议在转入ICU时常规检测HbA1c水平(2+级,弱推荐)。 HbA1c代表发病前4-12周内的血糖情况。 在危重患者中,HbA1c可用于识别应激诱导的高血糖,HbA1c水平反
映内皮损伤程度和患者预后。除了测量血糖水平外,重症患者转入ICU 时还需检测HbA1c水平,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发病前代谢状态,这对于预 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录
CONTENTS
1
ICU血糖管理中的血糖监测
3
高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2
血糖控制目标及管理
各种疾病重症患者的目标血糖水 平及血糖管理有差异。
4
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一、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
一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其调节葡萄糖代谢的机制与非糖尿病患者不同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重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答: 我们建议将非糖尿病重症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6.1-7.8 mmol/L
在连续胰岛素输注结束后,转为皮下注射区域男 性可以降低反跳性高血糖。 胰岛素使用的过渡方案应个体化和调整,以避免重 症患者的血糖出现较大变化。
胰岛素相关不良事件
胰岛素相关不良事件表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在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临床医生通常会增加使用的胰岛素剂量, 这可能导致低血糖、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其他并发症。
3. 强化胰岛素治疗(IIT)是控制重症患者高血糖的重要治疗 方法,但存在低血糖风险,因此,加强危重患者的血糖管 理十分重要。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监测
病理应激通常会导致危重患者的血糖异常,如高血糖、低 血糖和血糖变异性增加,导致并发症增加和不良结局。因此, 有必要适当监测、管理和控制血糖水平,以预防低血糖相关 不良事件。
了解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了解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疗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e48d2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c.png)
了解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诊疗新指南新指南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微调。
根据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这一分类有助于医生更加精确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
在诊断方面,新指南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HbA1c是一种稳定的血糖测量方法,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指南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指南还强调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测试,以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指南对各类降糖药物的使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指南推荐使用二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
如患者无法耐受或血糖控制不佳,可考虑添加其他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指南还提到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使用,这两种药物可通过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达到降糖效果。
在血糖控制目标方面,新指南提出了更为个体化的建议。
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指南提出了不同的HbA1c和血糖控制目标。
例如,对于大多数非老年患者,HbA1c控制目标为<7%;对于老年患者,HbA1c控制目标可放宽至<8%。
指南还强调了血糖波动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尽量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在并发症预防和管理方面,新指南提出了全面的建议。
指南强调,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足部检查、心脏超声等。
指南还推荐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戒烟、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等,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在糖尿病教育方面,指南强调了患者自我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建议医生为客户提供充足的糖尿病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指南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微调。
糖尿病,这一慢性代谢性疾病,曾让我深感神秘和无解。
《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b5d0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8.png)
对未来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指导临床实践
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血糖管理 建议,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危重 症患者的血糖管理技能,提高救 治成功率。
推动科研发展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临床经 验,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向, 促进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领域的 科研发展。
提升患者教育水平
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血 糖管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 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对于自身血糖管理的认知不足, 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影响了 血糖的控制效果。
医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血糖 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知识 和技能培训。
03 《共识》的主要内容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监测
01
02
03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波动较 大,及时、准确的血糖监 测对于评估病情、指导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各 科室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为危重症患 者提供全面的血糖管理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血糖监测方法
推荐使用床旁快速血糖仪 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注意 定期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 准确性。
血糖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控制 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监 测频率。
血糖控制目标与策略
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推荐将血糖 控制在80-180mg/dL(4.410.0mmol/L)的范围内。
血糖控制策略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血糖监测技术的改进
新型降糖药物的应用
如何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实 时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随着新型降糖药物的不断涌现,如何合理 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 果和安全性。
2019版:《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解读(全文)
![2019版:《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解读(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21078377232f60dccca11e.png)
2019版:《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解读(全文)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其中持续葡萄糖监测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普及。
其可反映血糖平均水平、血糖波动及高低血糖持续时间等多个参数,能全面分析患者全体血糖变化情况。
在这些参数中,近年来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越来越受到关注。
早在2017年,糖尿病先进技术及治疗(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ATTD)大会在《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中就推荐TIR用于临床试验作为血糖控制的关键指标之一[1]。
TIR虽然是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为规范临床上TIR的应用,2019年2月,ATTD大会就TIR的临床应用召开专家研讨会,对TIR测定方法、技术要求、不同患者目标设定展开研讨,并形成共识文件《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已于2019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Diabetes Care上[2]。
一、TIR的定义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可分为狭义及广义的TIR。
通常所说的TIR为狭义的TIR,指的是24 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 mmol/L,或为3.9~7.8 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
而广义的TIR可以指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低值、高值)的时间,临床中亦应对广义的TIR进行定量分析。
在2017年《CGM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中推荐的14个CGM核心参数中[1],除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3.9~10.0 mmol/L)时间外,还推荐分别计算葡萄糖>10.0 mmol/L、>13.9 mmol/L的时间及葡萄糖<3.9 mmol/L、<3.0 mmol/L的时间。
糖尿病ada标准和who标准
![糖尿病ada标准和who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ead22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8.png)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着研究进展和技术更新会有所调整,下面概述的是截至我记忆截止日期(2024年3月4日) 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和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要点: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2024年最新版):
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多饮、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并且满足
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o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NGSP认证实验室,使用标准化方法检测)。
o空腹血糖(FPG)≥7.0mmol/L(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
o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使用75克无水葡萄糖负荷试验)。
o随机血糖(任意时间)≥11.1mmol/L。
诊断通常需要在两个不同时间点获得两项异常测试结果,但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糖尿病症状且有一项血糖值达到上述阈值,则无需等待第二次检测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最后一次修订时间未明,但以前的标准可参考):
1.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且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可诊断糖尿病:
o空腹血糖(FPG)≥7.0mmol/L(至少禁食8小时)。
o随机血糖(任意时间)≥11.1mmol/L。
o 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
请注意,实际情况中,医疗专业人员可能会依据最新的指南或当地的临床实践来诊断糖尿病,因此建议就医时咨询当地医疗机构获取最准确的诊断标准。
由于医学指南时常更新,建议查阅最新的官方资料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f527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3.png)
动态血糖监测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动态血糖监测(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是一种通过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与传统的血糖测量方法相比,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血糖数据,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以及管理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一种称为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测量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记录下这些数据以供分析。
CGMS 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一个植入于皮下的传感器,用于测量组织液的葡萄糖浓度;2)一个接收器,用于接收由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并显示和存储这些数据;3)一个计算机软件,用于分析记录的数据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CGMS中的传感器通过一个针头插入皮下组织,将葡萄糖传感器置于患者的皮肤下,其通过测量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估算血糖水平。
传感器通常会测量血糖水平的时间范围为几天到几周,这取决于具体的监测系统。
接收器是CGMS的显示和存储单元,它收集和显示传感器提供的血糖数据,并记录这些数据以供进一步分析。
接收器通常通过蓝牙等无线技术与传感器进行通信,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软件中。
计算机软件则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血糖水平的曲线变化生成相应的报告。
这些报告可以为医生或糖尿病患者提供有关血糖控制的详细信息,以供临床应用。
动态血糖监测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提供更准确的血糖数据,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管理中,血糖的准确控制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动态血糖监测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地监测血糖的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
此外,动态血糖监测还可以帮助在特定情况下监测血糖的变化。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b4e7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6.png)
AGP适用于需要频繁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及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个体。特别是 对于那些血糖控制不佳、有低血糖风险或需要精细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AGP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AGP的操作流程包括传感器佩戴、数据收集、图谱生成和解读等步骤。首先,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 下佩戴传感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然பைடு நூலகம்,通过CGM设备收集血糖数据,并生成AGP图谱。最后, 医生根据图谱进行解读,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危象等急 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筛查与管理
定期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 网膜病变等,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治疗。
3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05
专家共识解读:监测与评估篇
监测指标及意义
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拓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临 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提高临床应用水平的建议
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制定和完善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相关标准和规 范,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解读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
加强临床培训和推广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动态 葡萄糖图谱报告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患 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多学科协作管理
建议建立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包括 内分泌科、营养科、心血管科等相关 专业人员,共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 面、专业的随访管理服务。
06
挑战与展望
目前面临的挑战
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2019CGM临床靶标数据解释:TIR共识国际建议(完整版)
![2019CGM临床靶标数据解释:TIR共识国际建议(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9bc4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4.png)
2019CGM临床靶标数据解释:TIR共识国际建议(完整版)2019CGM临床靶标数据解释:TIR共识国际建议(完整版)传感器精度的提高、更大的便利性和易用性,以及不断扩大的报销范围,使得连续血糖监测(CGM)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
然而,CGM技术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仍然相对较低。
这可能部分是由于糖尿病团队和糖尿病患者都缺乏明确且一致的血糖目标。
虽然在三篇独立的同行评审文章中已经建立了使用关键CGM指标的统一推荐,但是尚未有糖尿病专业组织的正式采用,并能且这些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实际应用的指导仍然缺乏。
2019年2月,糖尿病的先进技术和治疗(ATTD)大会成立一个由医生、研究人员,以及糖尿病患者组成的国际小组,均为CGM 技术专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总结了ATTD 共识对各种糖尿病人群中CGM数据利用和报告的相关方面的建议。
内容1简介2A1C以外的指标需求3CGM指标的标准化4(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s)5指标的临床有效性6CGM数据展示的标准化7结论1.简介连续葡萄糖监测(CGM)包括:实时血糖监测(rtCGM)间歇扫描血糖监测(isCGM)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传感器精度的提高、更方便和易用性的提高以及报销范围的扩大,CGM的应用迅速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输送方式,糖尿病患者使用CGM都有显著的临床获益。
在许多国家,CGM获益和效用现已被国家和国际医疗组织认可,适用于:需要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和/或有低血糖风险患者(16–21)。
然而,尽管CGM应用有增加,但是在常规临床实践中,CGM数据的成功利用仍然相对较低。
这可能部分是由于糖尿病团队和糖尿病患者缺乏明确且共识的血糖目标。
时间表:2012年,赫尔姆斯利慈善信托基金(Helmsley Charitable Trust)赞助了第一个专家小组,以推荐CGM指标标准化和CGM报告可视化。
接下来是一系列CGM共识声明,细化了CGM的核心指标,但结论从未一致。
美国糖尿病协会2024版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解读
![美国糖尿病协会2024版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4c04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9.png)
美国糖尿病协会2024版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解读
董晓颖;尹经霞;余丽;蒲丹岚;廖涌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24(40)4
【摘要】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制定的先行者,自1989年以来该诊疗标准坚持每年更新,现已成为指导医务工作者制定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的重要指南之一。
2023年12月11日Diabetes Care期刊官网上重磅发布了《糖尿病诊疗标准-2024》,内容涵盖广,旨在指导相关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研究人员、医疗及政府机构等更好地做好糖尿病诊疗工作。
该文择其重要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总页数】7页(P541-547)
【作者】董晓颖;尹经霞;余丽;蒲丹岚;廖涌
【作者单位】武警重庆总队医院内分泌科;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防治——解析201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
2.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执行纲要解读
3.《2022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妊娠糖尿病要点解读
4.《美国糖尿病学会2019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更新与解读
5.2019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更新要点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7d55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b.png)
《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糖尿病的诊疗行为,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为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对《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进行解读。
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为高血糖水平。
高血糖水平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二、糖尿病的分类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超重或肥胖人群。
3、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高血糖,多见于孕妇。
4、特殊类型糖尿病:由于某些特殊因素所导致的糖尿病,如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切除等。
三、诊断方法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血糖水平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2、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 mmol/L(200 mg/dL)。
3、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
若以上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且出现糖尿病临床症状(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四、治疗方法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以降低血糖水平。
2、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等,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3、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e012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3.png)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CGM设备,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结 果可比性差。需要推动行业标准化,统一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标准。
质量控制问题
CGM设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设备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销售前的审批和注册、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校准和质控等。
。
AGP报告内容
AGP报告通常包括血糖均值、血 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低血 糖和高血糖事件等指标,以及直
观的血糖波动图谱。
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应用现状
目前,AGP报告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尤其 在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
发展趋势
随着CGM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AGP报告将在更多领域得 到应用,如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糖尿病前期干预等。同时, 基于AGP数据的智能化血糖管理系统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方向。
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帮助 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03
监测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
动态葡萄糖图谱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医生可以根据监测结果
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目的
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AGP报告的临床应用,提高血糖管理水平,促进糖尿病 患者的健康管理。
动态葡萄糖图谱概述
AGP定义
AGP是一种通过连续血糖监测(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技术获得的 24小时动态血糖图谱,可反映患
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a37dd80bceb19e8b8f6baed.png)
117●指南导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6期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周健,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 200233)美国内分泌学会成立于1916年,是内分泌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协会。
该协会旨在增强大众和内分泌科医师对该领域疾病的认识,维护专科医师在科学研究开展及政府健康政策制定中的利益。
今年,为了帮助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临床应用的最佳人群,美国内分泌学会联合糖尿病技术协会及欧洲内分泌学会制定了《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1],这对我们CGM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现就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 CGM技术应用人群概述1.1 重症及手术患者中实时CGM技术的应用 基于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局限性,暂不推荐在重症监护室(ICU)或手术室中单纯采用实时CGM技术进行血糖监测。
主要原因在于ICU患者是否应采用强化血糖控制这一手段目前尚存质疑,且由于药物因素干扰及重症患者外周组织低灌注等多重影响因素的作用,床旁血糖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尚未达成共识。
1.2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CGM技术的使用 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7%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实时CGM技术可辅助患者的HbA1c水平持续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HbA1c大于7%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通讯作者:贾伟平 Email:wpjia@ 如有能力每日使用和操作仪器,也推荐使用实时CGM进行监测。
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不建议在8岁以下儿童中使用该项技术。
对使用该技术的患者需同时提供相关培训,以确保该技术所获得的数据能被有效利用。
在儿科患者中,如出现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餐后高血糖﹑无症状低血糖等问题,或患者需要对糖尿病治疗方案加以调整(如新增胰岛素治疗或由胰岛素转为胰岛素泵治疗者),建议短期间断性使用回顾性CGM技术加以监测。
血糖控制规则
![血糖控制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8f0df949804d2b160b4ec039.png)
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专家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血糖控制规则》导读:血糖控制规则,——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专家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的共识专家组,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规则,协助初级保健医生、内分泌专家、参与非妊娠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管理的其他人,同时识别减少低血糖风险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按照安全性、低血糖风险、功效、易用性、患者依从预期,以A1C监测治疗、自我监测血糖、调整或提前治疗频率(每2至3个月)是至关重要的。
缩略语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专家协会A1C=糖化血红蛋白ACCORD=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行动ACE=美国内分泌协会ADA=美国糖尿病协会ADVANCE=糖尿病和血管疾病行动:百普乐(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和达美康(甲磺吡脲)缓释片对照评价AGIs=α-糖苷酶抑制剂DCCT/EDIC=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糖尿病干预措施和并发症流行病学DPP-4=二肽基肽酶ⅣEASD=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GLP-1=肠促胰岛素类似物-1 LDL=低密度脂蛋白PROACTIVE=大血管事件的前瞻性临床试验RCTs=随机对照试验RECORD=在口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中罗格列酮的心血管事件评价SMBG=自我监测血糖TZDs=噻唑烷二酮类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VADT=退伍军人糖尿病试验简介美国有近2400万糖尿病患者。
每年,130万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30至39岁、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新病例的迅速增加值得特别关注。
2型糖尿病的流行是全球性的,而且反映了与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和久坐生活方式流行的密切关系。
迫切需要一个权威的、实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规则,规则中应仔细考虑目前核准的药物,突出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考虑诸如使用任何特定药物的成本或临床经验年数等次要因素。
在过去的几年,因为几类新药引入,特别是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治疗,如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还因为最近几个大型临床试验——ACCORD、ADVANCE、VADT、PROACTIVE和RECORD的结果,又结合最近报道的DCCT/EDIC、UKPDS和双通道研究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为选择疗法,需要重新评估先前提出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专家共识》解
读(最全版)
AAC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CGM: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动态血糖监测);SMBG: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代谢紊乱及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
由于人体血糖呈连续性变化的特点,常规的点时血糖无法全面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因此实现血糖的连续监测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梦想。
早在1967年Updike和Hicks首次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了连续血糖监测的尝试[1]。
其后,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日益成熟,并完成由试验监测手段到临床监测工具的成功转型,199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台回顾性CGM系统在美国上市使用。
至2010年6月,已有4款具有实时功能的CGM系统在美国上市。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CGM技术可分为回顾性CGM系统和实时CGM系统两种。
为定位不同种类CGM技术的临床角色,指导CGM最佳人群的选择,2010年10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发布关于CGM技术的专家共识[2]。
在我国,CGM技术应用仍以回顾性CGM系统为主。
自2001年获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以来,CGM已逐渐应用
到临床科研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
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立足于我们国内CGM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数据,制定并发布了我国首个《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3]。
和我国制定的指南相比,AACE关于CGM技术的专家共识更着重于实时CGM的介绍,这对我们未来实时CGM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现就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CGM技术分类
AACE指南将两种CGM技术进行了功能定位:专业CGM技术(回顾性CGM系统)和个人CGM技术(实时CGM系统),两种技术定位具体如下。
1.专业CGM技术:
基于回顾性CGM系统的CGM技术,需要患者持续佩戴该仪器3~5 d,监测期间医生及患者均无法查看结果,监测结束经下载后才能获得回顾性的血糖监测结果,临床医生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治疗。
该系统一般由医院购买所有,主要适用于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和(或)无感知低血糖者以及孕妇。
CGM系统无高低血糖预警、报警功能,但操作简单,一般推荐患者有规则的间歇性使用。
2.个人CGM技术:
基于实时CGM系统的CGM技术,在提供即时血糖信息的同时提供血糖报警、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糖调节,但在决定调整治疗方案前还需应用血糖仪自测血糖以进一步证实。
患者一般个人
购买该系统,并规范使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个人CGM技术的受众者应具有使用实时CGM系统、解读CGM数据、处理高低血糖报警的能力,且糖尿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俱佳。
目前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CGM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可以达到更优质的降糖效果。
二、CGM技术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前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了CGM技术的临床获益(表1)。
成人患者方面,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实时CGM系统,可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同时显著降低HbA1c 水平。
在HbA1c﹤7%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时CGM在不升高HbA1c的同时可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青少年患者中,实时CGM的获益与探头使用频率相关。
在每周探头使用6~7 d的患者中,HbA1c水平明显改善。
在妊娠妇女中使用回顾性CGM系统,可以每日检测出94~390 min的隐匿性高血糖。
在孕期糖尿病妇女中使用回顾性CGM系统,可以更好的控制孕期血糖,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表1
1型糖尿病患者中CGM应用的相关临床试验
三、CGM技术的适应证
AACE分别对实时CGM和回顾性CGM使用的人群分别进行了推荐。
AACE建议实时CGM的适应证:(1)存在以下情况的1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或频发低血糖者;HbA1c不达标,或血糖波动大者;有妊娠计划或正处于妊娠期的患者。
(2)HbA1c <7%,且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患者。
(3)HbA1c值≥7.0%且有能力每天使用该监测仪的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
(4)推荐在2~4周试用期后再决定是否开始正式使用的患者:频繁监测血糖的年轻患者;需依靠家人的幼年儿童(<8岁),尤其当患者存在低血糖时。
AACE建议回顾性CGM的适应证:(1)正在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
(2)存在以下情况的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
夜间低血糖或黎明现象;无症状低血糖;餐后高血糖。
回顾性CGM 技术应有规律的间歇性使用。
美国AACE共识着重强调了实时、回顾性两种不同种类CGM系统的临床定位和对患者的获益。
虽然实时CGM系统将CGM技术又向前推进一步,但回顾性CGM仍有着独特优势和临床适用范围––它操作相对简单,准确性优于前者,可真实反映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因此规范应用亦可为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患者带来益处,同时在科研领域能为我们提供更稳定、受干扰小的血糖信息。
在我国,由于CGM技术应用仍以回顾性CGM系统为主,因此我国的指南仅推荐了回顾性CGM使用的人群。
同时,在美国,1型糖尿病占CGM技术使用者中的绝大多数,因此美国AACE共识主要针对1型糖尿病进行了详细推荐。
而我国使用CGM技术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了很大一部分,且许多的研究数据均聚焦于2型糖尿病,因此我国的指南除1型糖尿病外,对2型糖尿病患者CGM技术的使用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指导临床的规范应用。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建议回顾性CGM的适应证:(1)1型糖尿病患者。
(2)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导下血糖控制仍不佳者,包括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或黎明现象;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者。
(3)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4)对CGM自主意愿强烈的糖尿病患者。
其中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动大、
频发低血糖或无症状低血糖的患者是指南首先推荐进行CGM的人群。
四、CGM技术临床应用中所需的支持
实时CGM需要在患者的规则随访和医师对于监测结果的有效解读的前提下,应用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因此,对于使用实时CGM的患者,培训至关重要。
国外的患者培训通常由CGM系统的生产厂家协助完成,实时CGM系统的安装和初步培训一般需60~90 min。
与实时CGM系统相比,回顾性CGM系统使用过程中患者所需培训较少,安装较简便。
在安装仪器前,须对患者随访时间作预先安排。
CGM系统安装后,须对血糖监测方法及频率、患者日记(饮食、运动、用药等)记录方法进行培训。
在为患者下载数据时,须将血糖数据和生活方式相结合进行分析,给出生活方式或降糖治疗的调整方案。
在国外,多数大型医保项目覆盖1型糖尿病患者的实时CGM系统以及回顾性CGM系统的应用。
具体而言覆盖了数据收集(包括探头安装、患者教育、指尖快速血糖校正及数据下载)和数据分析两部分内容。
五、CGM技术的发展趋势
1.CGM监测结果的数据分析:
CGM使我们可以便捷得到相当多的血糖数据及其衍生的血糖参数,以至于让大家无所适从[10]。
特别是由于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一些学者基于不同的统计思路设
计了许多血糖波动的评估参数,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并难以选择。
因此我们需要应用系统性的方法分析和解读这些血糖数据,并通过研究建立既简单又有临床意义的血糖波动评估参数。
2.临床试验相关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随着有关CGM的大型临床试验相继发表,国内外已对CGM技术的适应证进行了初步阐述,但由于试验随访的时间均较短,仍需能有与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试验相媲美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CGM技术的长期有效性,从而使我们明确CGM技术应用的最大获益人群。
另一方面,CGM技术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初步研究以评价CGM技术使用的投入-产出比,然而仍需成熟的经济学模型和更为细化的卫生经济学结果将帮助医保机构制定医疗资源投入决策,以进一步推动CGM技术的临床应用。
3.CGM系统的发展趋势:
CGM技术的准确性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由于CGM测定的是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其葡萄糖值的绝对数值和变化频率与血糖值存在差异。
而实时CGM系统的出现,对探测器(Sensor)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GM另一发展方向是胰岛素闭环输注这一最终目标进发,因此如何建立CGM算法,针对血糖变化计算生理性的胰岛素输注剂量,将成为近期CGM系统发展的另一热点。
总之,随着CGM技术的发展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完善,未来CGM技术可能不仅仅是SMBG的补充,而将是一种独立于SMBG 之外的另一维的监测手段,并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血糖管理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