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理念的十个重大转变
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政策
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政策1. 介绍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的背景和目的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的制定是为了推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提高勘探开发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能源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国都加大了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投入。
然而,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成为了当务之急。
2. 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目前,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是在资源评价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储量和资源分布情况;其次是在地质预测方面,通过地震数据处理、岩石力学模型等技术可以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在油井管理和优化方面,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 智能化应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为了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来引导和支持。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加大科研投入,支持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发与应用。
其次,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智能化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为企业提供实地测试、培训等支持服务。
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投入,并给予相应的财税优惠。
4. 智能化应用对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制定并实施智能化应用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资源评价方面,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评估准确性,并减少资源浪费;其次,在地质预测方面,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准确判断油气储层,提高勘探成功率;此外,在油井管理和优化方面,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
5. 智能化应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制定智能化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算法不够成熟、数据安全性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加强数据保护等措施;其次是人才挑战,智能化应用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
关于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随想
郭玉忠
川庆 石油物探 公司 山地 分公 司
Hale Waihona Puke 维普资讯 关于 国 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实施 “ 走 出去’ ’战略 的随想
摘要 :我国石油 天然气勘探开发实施对外合作2 多年来 ,成绩斐然 ,但 困难和 阻力也越 来越 大。我们 有必要清醒认识 当前世 界油气资源勘探 O
开 发市 场 发 展 的 主 要 趋 势 ,方 能在 国 际市 场 竞 争 中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关键词 :资源勘探 国际竞争 管理机制 战略
自20 年 以来 ,国际油 价 飙升 ,一 直处 气储 量超 过世 界剩 余 可采 储量 的三 分之一 , 单体 竞争 向战略 联盟 转变 ;市场 重 心 由传统 02 在 高位 震荡 。过 去在 低油价 时 代签 订的 石油 储 采 比还 有扩 大之 势 。而上 个 世纪 世界石 油 市场 向以 中国为代表 的新兴市场转 变 。 为 了化 解 因石 油资 源 国有化 带 来的 负面 合同 ,在 高油价 形 势下使 跨 国石油 公 司获 得 市场 老 的 “ 七姐 妹” :标 准石 油 ( 埃克 森的 了高额 利润 。 财富 》杂 志公 布2 0 年 世界 前 身 )、美孚 、雪 佛 龙 、德士 古 、海湾 、壳 影响 ,提 高储 量接替 能 力 ,跨 国石 油公 司改 05 前十 大石油 公 司的 名单 中 ,前 六名 竞没 有一 牌和 英国BP ,经过 多次 重组合 并之后 , 已改 变 了以往那 种 “ 大” 姿态 ,在选 择项 目时 老 家是 国家 石油 公司 。资 源国 不满这 种现 状 , 变成 为埃克 森美 孚、雪佛 龙德士 古 、BP 阿莫 不再 总是 挑肥 拣瘦 ,而 是发挥 自己的技 术优 从维 护本 国和本 民 族的利 益 出发 , 出台新政 科和 英荷 壳 牌公 司 。这几 家特 大型 跨 国石油 势和 管理 经验 ,瞄准油 气资 源潜 力大 、作业 策 ,修 改原 来合 同 中不利 于 资源 国的 条款 , 公 司 ,总 体经 营 实力 仍然 很强 ,但 在控 制世 条件 差的地 区作为 主攻 对象 。在 油砂 、特稠 目的 是要 分享高 油价 带 来的好 处 。石油 资源 界 石油天 然 气的 储量 和产 量方 面 ,则今 非昔 油 、油页 岩等 领域 ,深 水 、超 深水 作业 区 , 在 重 新 配 置 的 过 程 中 , 已经 不 只是 一 种 商 比 了。其 油 气年 产量 如今 仅 占世界 总 产量 的 极地 永冻 带 等偏远 地 区投资 油气勘 探 开发 。 0 品 ,而是越 来越 政 治化 ,变 成 了一种 战略物 1 %,而 控制 的 储量 仅 为世 界剩 余 可采 储量 尽量 与资 源 国的 国家石 油 公司搞 好合 作伙伴 %。 关 系。 资 ,甚 至变成 了一 种 “ 武器 ” ,从而 引发 了 的3 新一轮 石油资源 国有化的浪 潮。 “ 得资 源者 得 天下 ” 。 由于 国家石 油 公 国 际石 油公 司开 始从 油 田的 经营者 ,转 这次 国有 化浪 潮始 于 俄 罗斯 ,扩 于南 美 司 控制 了 大部分 油 气资源 ,在 国际竞 争 中 , 而成 为油 田勘 探开 发作 业 的承包 商 ,为资源 洲 ,牵动 中 亚 ,影 响非 洲 ,包括 中 东各产 油 由被动 转 为主动 。过 去在 合作 项 目中,往 往 国对 外合 作项 目提 供各 类技 术服 务 。现在评 国在 内 ,几 乎 所 有 资 源 国都 在 提 高 准 入 门 是 最大 的 投资 者充 当作业 者 ,执 行过 程 中绝 价 国际 石油 公 司市场价 值 的主要 依据 是拥 有 槛 、限 制投 资范 围 、增 加附 带 条件 ,加 大 了 大 多数 情 况下是 作 业者 说 了算 ,规 章 制度 由 多少资 源 、资源 接替率 如 何 。今 后评价 国际 对本 国 石油 天然 气资源 的控 制 力度 。在 国有 他 们制 定 ,资源 国 一方 至 多只能起 到 监督 执 石 油公 司的 市场价 值 很可能 将是 其为 资源 国 化浪 潮 的推 动下 ,各 个 国家石 油公 司迅 速崛 行 的作 用 。现 在 ,采用 什 么方式 合作 ,资 源 提 供 服 务 的能 力如 何 , 创造 价 值 的 能 力 如 起 ,转 而成 为世 界油 气资 源勘 探开 发市场 的 国政府 往 往通 过 国家石 油 公司颁 布法 令和 决 何 。 值 得注 意的 是 ,无 论是 国家 石油 公 司 , 中坚力 量 。2 0 年底 美 国 石 油情 报周 刊》 定 。 国家 石油 公 司从规 则 的接受 者变 成 了政 06 公布 ,全世 界综 合排 名最 大的5 家石油 公司 策的 制定 者 。世界 石油 天然 气 市场 的格局 和 还 是跨 国石 油 公司 ,都在 根据 世界 油气勘 探 0 开 发 市场 的变化 ,探 讨新 的投 资方式 大致 中 ,国家控 股 比例 超过 5 %的有2 家 ,其 中 国际合作 的内 涵发生 了重 大变化 。 0 4 与 国 家 石 油 公 司 蒸 蒸 1上 的境 遇 相 比 体现 在三 个方面 :一 是从 单一 的资 源开 发投 3 有 1家是 国家 10 控 股的 国家公 司。全 球前 7 0% 1 家最大 的石油公 司中 ,国家 公司 占了7 较 ,国 际石 油公 司则 面临 许 多新的 挑战 :经 资 向多渠 道一 体化 经营转 变 ;二是 从单 纯的 0 家。 国家石 油 公 司崛起 的主 要标 志 是控 制资 营地 位 降低 ,投资 效益 减 少 ,项 目选择 空 间 劳务输 出向全 方位技 术服 务转 变 ;三是 从单 源。英 国 金融 时报 》将 世界 前2 家大 石油 变 小 ,国际竞 争环 境 、公 司生 存条 件与 过去 独承 担作 业者 任务 向优势 互 补型 的联合 作业 5 公司 所拥 有的 储量和 产 量做 了分析 ,这 2 家 大 不相 同 。昔 1那 种 由 国际石 油 公司一 统 天 方式转 变。 5 3 开发 新技 术 ,抢 占未 来 市场 竞 争的 制高 大石 油公 司包 含 了当今 世界 主要 的国 家石 油 下 的合 作方 式不 复存 在 ,代之 而起 的是 要在 公 司和 国际石 油公 司 。对比 的结 果是 国家 石 服 从资 源国 政策管 理 ,遵 守资 源 国法律 规 定 点 ,正成 为 当前 国际石 油天 然气勘 探开 发市 油 公司所 占有 的油 气储 量和 产量 大大 高于 国 的 前提 下 ,经过 反 复谈 判 、协 商 、做 出利 益 场 发展的 一个 重 要趋势 。 人类在 一定时 期 内 际 石 油 公 司 。 国 家 石 油 公 司 拥 有 石 油 储 量 让 步后 ,才 能 争取到 资源 国提 供 的机 会 。为 使 用什 么能源 ,取决 于当时 能够 达到 的科学 9 9 亿 桶 ,是 国际石油 公司4 6L 39 4 { 桶的2 倍 ; 了适应 这一 新 的形 势 ,国际石 油 公司 只能 充 技术 水平 。石 油 天然 气仍然 是 当下全球 经 济 l 国家石 油公司年 油产量 1 4L ,是国际石 油 分 发 挥 各 自的 比 较 优 势 , 调 整 发 展 战 略 , 改 发 展最 为依赖 的 主要能 源 。当前 面临 的挑 战 4 {, 桶 公 司4 亿桶 的3 ;天然气储量 ,国家 石油公 变竞争 策略 ,力求保 住 自己原来 在 国际合 作 是 如何 对有 限的 石油 天然 气资 源进行 充分 开 5 倍 发 和合 理利 用 。谁掌 握 了先进 的技 术 ,谁 就 司拥 有3 8 . 万亿立 方英 尺 ,是 国际石 油公 舞 台上的 主角地位 ,但 已经很 难 。 10 6 司l 5 6 亿 立方 英 尺的 1 倍 ;天 然 气年 产 8 .万 7 以英国石油公司 ( BP) 、美 国埃 克 森 掌握 了资源开 发 利用 的主 动权 。 向地 质 条件 量 ,国家石 油公 司也 占优 势 ,年 产达 N3 . 美孚 、英荷 壳 牌 、法 国道达 尔 、雪佛 龙 、埃 复 杂 的地 区进军 ,到 深海 寻找 油 气 ,都需 要 81 万 亿立 方英 尺 ,是国 际石 油公 司l .7 亿立 尼 、巴斯 夫等 为代 表的 大型 跨 国石 油公 司 , 技 术 。能 否找到 大油 田,能否 建成 高 产井 , 5 7Y 方英 尺的2 多。 倍 正 审 时 度 势 ,调 整 布 局 ,培 育 新 的 竞 争 优 前 提是能 否摸清地质规 律 、掌 握核心技术 。 从 2 0 年 油价 逐 步上 涨以 来 ,国 际石 油 02 英 国 金融 时报 在做 了大 量 资料 分析 势 。其基 本思 路是 :将 公 司业 务结 构 由多元 和 经济 指标 测算 之后 ,评 出 了世界 石油 市场 化 、分散 化 向归核 化 、集 中化 转变 ,壮 大优 公 司和 国 家 石 油 公 司 都十 分 重 视 新 技 术开 0 新的 “ 七姐 妹 ”。她 们是 :沙特 阿美 公司 、 势产 业 ,培 育主打 产 品 ;国际 投资 以合 作勘 发 。埃克 森美 孚在 全球各 地建 立起 2 个大 型 50 俄 罗斯 天然 气工 业股 份 公 司、 中国石 油天 然 探 开发 油气 资源 为主 向以 并购 优 良资产 、增 研究 中心 ,有 l 0 多 名博 士专 门从事 科学 技 气集 团公司 、伊 朗 国家石 油 公司 、委 内瑞 拉 资扩 股 为主 转变 ;资 金管 理从 高度 重视 成本 术研 究工 作 ,每个 大 型中心 还 配置 了若干 小 国家石油 公 司 、巴西 国家 石 油公 司和 马来西 管 理 向高度 重视 控制 风险 投资 转变 ,更 �
油气行业的新技术与趋势
油气行业的新技术与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全球油气行业也不断面临新挑战。
为了应对新的能源革命,油气行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发展新技术,使其更高效、清洁和可持续。
本文将探讨当前油气行业的新技术与趋势。
一、气体化技术的发展气体化技术是目前油气行业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下降,气体化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气体化技术可以将天然气转换为液体燃料,从而更容易储存和运输。
这种转化液化天然气(LNG)的技术有助于消除管道传输中的障碍,因为它可以通过船只来运输天然气。
二、高精度根据床与水力压裂技术现代油气勘探的核心是通过高精度测量技术,查找并掌握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藏的准确位置。
传统的地震和钻探技术经常可以为公司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其中往往包含误差较大的估算和重要的遗漏情况。
而高精度测量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地下资源,是油气行业中的一种新技术。
与此同时,水力压裂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开采技术。
这种技术用水和化学物质将石油或天然气从岩层中释放出来。
在压力的作用下,石油或天然气将进入钻井管,最终被带到地面。
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增加采集石油和天然气的可能。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技术,未来将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油气开采技术外,清洁能源技术也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取代传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生物质能源等。
使用这些清洁能源将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油气行业中的一大趋势。
数字化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管控和管理油气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帮助决策者预测市场趋势。
数字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石油勘探的发展历程
石油勘探开发发展历程一.石油是神马一个半世纪以来,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
石油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血液,被人们称作黑色的金子。
石油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刻都离不了它们。
石油勘探就是一个寻找油气田的过程。
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有: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地质资料,评价含油气远景的地质法;物探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地震勘探是最主要的方法。
以及直接取得最可靠的地质资料的钻探法。
外国人们有意识的钻探石油则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事。
从找油的理论和手段来看,近代世界石油勘探工作经历了几个十分明显的阶段。
在19世纪50年代,勘探的依据是油气苗,人们相信油气苗是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显示。
因此,井位主要选择在接近油苗和先期钻探成功井的附近。
不久人们注意到油气聚集明显地沿着一条带状的趋势线分布,同时还发现油气充填在某些类型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之中。
据此美国地质学家怀特于1861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背斜聚集学说。
该学说认为:石油和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比重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
因此,背斜褶皱的顶部被公认为是勘探油气的最佳对象。
在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等地的石油勘探中首次利用油田地质技术绘制了构造等高线图,从而确定出了褶皱顶部的位置,找到了一些油田。
如落基山区盐溪穹隆上的第一口见油井的井位就是根据构造等高线图来拟定的。
尽管利用地质学的方法可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
但当时由于浅层待发现的油田很多,以致几乎不需要任何勘探方法,只要靠近地表油苗打井就能发现油田。
因此,人们还没有自觉地利用地质学的原理勘探石油。
1920~1930年发生了第一次石油技术革命。
在这之前石油工业处于近代工业的初始阶段,从这时开始进人了石油工业大发展时期。
石油地质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是由地面地质转入地下,由仅仅根据油气苗、山沟河谷的露头确定井位发展到在背斜构造理论指导下找油,由所谓“前地质时期”进入背斜理论时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石油集团在中国境内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拥有13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企业、16个大型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19个石油销售企业和一大批石油石化科研院所和石油施工作业、技术服务、机械制造企业,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等地区拥有近30个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是中国石油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储运、销售等主营业务。
该公司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拥有其90%的股权。
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今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建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石油专业化生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气田和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全套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十一五”时期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展望时间:2007-02-14 来源:中国不锈钢网“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油气勘探开发简介
油气勘探开发简介油气勘探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地下可燃性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的过程。
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勘探开发的目的是找出新的油气田,将其开发为可采控制的储量,并最终进行生产。
油气勘探开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勘探目标确定、勘探区域选取、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试和评价、油气田开发、生产和加工。
首先,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确定勘探目标非常重要。
勘探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原理,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油气资源。
勘探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其次,勘探区域的选取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
勘探区域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评估勘探区域的潜力和风险来确定最佳的勘探区域。
接下来,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等,以确定可能存在油气资源的地质层位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则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物理场,如地震震源信息、地电阻率、地重等来探测油气田的存在和分布。
钻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钻探井眼,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信息,进一步了解油气储层的性质和属性,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以评估油气资源的可开发程度。
测试和评价阶段主要通过钻井后的测试和产品回收来评估油气储层的规模、产能和特征,确定是否具备经济开发的价值。
最后,油气田开发、生产和加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最后阶段。
通过使用合适的采油技术和设备,将油气储层内的油气资源提取出来,并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满足能源需求。
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钻井工程学、石油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它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时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中国油气发展的趋势
中国油气发展的趋势
1. 资源多元化:中国正在努力开发其非常规油气资源。
非常规油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和油砂,这些资源可能成为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2. 增加供给: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增加油气供给,包括国内开发和进口。
国内油气生产的增长有望加速,特别是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开发。
同时,中国正在扩大与其他油气供应国家的合作,增加油气进口数量。
3. 智能化:中国计划投资大量资金开发智能化技术,以提高油气生产和运输的效率。
这将包括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等,以提高油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运输的效率。
4. 低碳化:中国政府正在推进能源转型,逐步转向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特别是在城市和工业用途上,正在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油气能源。
5. 可持续性: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可持续性发展,这将促进油气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可持续性方面,中国正在推广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鼓励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并加大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为中国油气铸就底气——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胡素云
封面人物Cover Characters为中国油气铸就底气——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胡素云 户 万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赶来中国“找石油”。
数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复杂的地质环境面前一无所获,并反手给中国扣上了一个“贫油国”的帽子。
直到1956年,李四光等人以地质认识为指导,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其规模之大震惊世界。
其后,经历一代代地质人不懈努力,中国从松辽、渤海湾、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等盆地以及南海海域等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贫油国”的帽子摘下来了,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最大限度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是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表达了对“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的忧虑。
油气勘探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一口井打下去之前,很难说一定就能成功找到油气。
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30多年的总地质师胡素云,对油气勘探已经比较熟悉。
在他看来,要在一个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必须解决三大科学问题:有没有油气?有多少油气?到哪里去找?这也是胡素云经年累月力求通过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去客观回答的科学问题。
他们的工作,更像油气勘探的先头军。
按胡素云的说法:“油气资源评价其实质是对评价对象含油气性的预测,是将已获得的各种地质信息联系起来,经过加工处理,最终转化为评价地区油气资源在空间的位置和数量的分布。
因此,科学客观的资源评价结果能够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成功率,这样我们的价值就发挥出来了。
”从定性到定量,做好油气勘探先头军胡素云介绍说,我国的油气资源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肤浅到深入的认识过程。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性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遗憾的是,我国早期的油气资源评价,关注的是有没有油气、有多少油气,且评价方法以成因法为主。
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
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摘要:在受到北美成功勘探和开采页岩石油的严重影响后,我们开始认识到勘探和开采页岩石油对我们能源的战略重要性。
以2010年至2012年在四川盆地发现的长宁—魏源—富宁页岩的大气场为代表,中国油气勘探开始了第三次历史性的飞跃——非常规油气勘探。
在此之前,中国的油气勘探也经历了陆地油气勘探和海上油气勘探之间的两个重大转变,第三个转变是从传统的油气领域转向非常规的油气领域。
关键词: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展望引言随着全球常规能源消费的增加,对清洁和有效的非传统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页岩石油作为新能源进入历史舞台,具有稳定分布、厚度和广泛分布的特点,成为世界各地研究的热点。
迄今为止,美国页岩石油革命取得了显着成果: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已经成功地开发了商用页岩石油,预计今后将成为重要的能源联系。
鉴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很高,资源相对有限,有效开发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页岩油气,是缓解能源短缺和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一、页岩油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在美国页岩油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油页岩的形成条件、储存形式、沉积机制、资源潜力和有利于开发油页岩的地区,并认识到油页岩与油页岩之间的差异页岩油气评价系统一般分为可用页岩油,包括烃源岩的开发环境、有机物类型、有机物丰度(TOC)、有机物成熟度(ro)、烃源岩的沉陷深度等。
-是吗页岩油量,包括页岩相、孔隙类型、基质和夹层孔隙率;(a)可运输页岩的油量,包括渗透率、原油密度、油气比、压力系数等-是吗技术上可获得的页岩油量,包括结构背景、脆弱程度指数、脆弱矿物含量等。
关于资源潜力研究,页岩石油研究仍处于区域估计阶段。
关于有利区,研究人员根据page岩层的深度、厚度、TOC和热变化选择了有利区。
因此,充分利用页岩油气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页岩油气开发的有利参数和条件以及选择盆地页岩油气甜点区,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1.有利生油深坳(凹)陷控制了油气的形成和 分布
2.面临生油深坳(凹)陷的同生二级构造带是 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有利生油区基本控制了油气的区域形成和分布。
6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7
(三)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 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 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 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 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 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油气田规模序列数学模型法:根据自然现象的概率分布特 征来估算资源量。
储、产量分析法:一种利用累计发现量与累计生产量之间 的关系,求得最终累计发现量的方法。
28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四)油气藏或圈闭规模概率分布规律法
--解释评价区资源量的结构,评价油气藏个数、最大油气 藏、某级别的油气藏个数;校正由其它方法给出的资源总量。
勘探初期发现的油气藏一般比最后阶段发现的油气藏要大。 应用该方法应具有边界条件: ①给定最小工业油气藏或最小油气圈闭; ②评价区的油气资源总量; ③已发现的油气藏要达15~20个以上; ④最大工业油气藏。
29
三、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
(五)特尔菲法与专家系统
主要采用概率曲线法,将评价区进行有效划分,进而统计有 关各项资料,分别根据不同专家的认识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平衡 所有专家的认识,给出对某个盆地或区域的可靠的资源量。
•井筒技术 3.录井技术
——多参数、大信息量,现场快速、实时,为识别和及时 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性质、选择试油层段、进行烃源岩的 评价、储层评价、产能预测等提供依据。
创新理念思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理念思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者:王铁林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12期摘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辽河油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理念和思路人手,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从“内部为主”向“内外结合”的转变;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从“生产商”向“经营商”的转变。
关键词:理念;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企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辽河油田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不论从历史贡献、现有基础、社会影响、发展前景看均处于中国石油集团所属成员企业的前列,理应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率先取得突破。
从目前情况看,辽河油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又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一、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从“内部为主”向“内外结合”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在发展理念上取得突破。
长期以来,辽河油田的发展主要在盆地内部油气资源和内部市场保护上做文章。
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辽河盆地内部的油气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而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性的内部市场保护也是靠不住的。
因此,未来辽河油田的发展,必须跳出辽河思考辽河,跳出辽河发展辽河,着重树立以下两大理念。
1.牢固树立“借助外力、凝聚内力”的理念。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辽河油田因资源对中国石油集团以及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也给辽河油田留下了许多历史包袱,尽管企业一直在竭尽全力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但仅靠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借助外力”、“凝聚内力”,共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借助外力一方面是抢抓机遇,另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
当前,关键是把握好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围绕中国石油集团“打造绿色的中石油”总体部署和“气化辽宁”的有利机遇,按照“主管道覆盖城市、各市县、各乡镇”三个层次,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管理和整体优势,全力推进天然气业务发展,实现供销快速增长,成为企业新的经济支柱;凝聚内力是充分发挥外力推动作用的必要条件,其关键在于大力弘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油气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其勘探与开发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油气资源也日益稀缺,勘探开发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
本文将介绍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一、油气勘探技术的现状1、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还是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生成震源,将震波传播到地下,由地下地质岩石反射、折射、干涉产生的信息来探测油气资源。
这种技术准确、可靠、接受度高,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技术。
但是,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的缺陷也越来越显著,如高成本、低效率、对地下信息解释的主观性大等。
2、基于人工智能的勘探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油气勘探技术也应运而生。
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油气勘探技术备受瞩目。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法,通过自动数据处理,实现勘探成本的降低、勘探效率的提高、勘探的定量化和自动化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有望发展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
3、新型勘探技术在传统地震勘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新型油气勘探技术逐渐兴起。
比如,微地震勘探技术,它是利用监测地下微小震动信号的技术来推断地下的岩石应力状态,从而获得油气地质结构信息。
还有,地下水位勘探技术,利用水平面上油气井下的水位高低变化来推断地下油气的赋存状况,可以克服传统地震勘探技术解释疑难地层面临的难题。
二、油气开发技术的现状1、传统油气采收技术油气勘探之后,必须进行采收,传统的油气采收技术主要是油井钻探开采。
主要步骤是通过油井抽取油气,并进行加工、运输、贮存等流程。
当前,油气采收的效率和安全性已相对成熟和稳定,但是,油价下跌以及油气资源的消耗使这种方式逐渐不受欢迎。
2、新型油气开发技术目前,新型的油气采收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比如,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技术,它们可以通过水力压裂等技术将岩石解离出的油气进行采集。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采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采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
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采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
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
“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鸦片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
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
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疆独山子开凿油井。
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
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
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
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疆独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心中的“胜利”——胜利油田文化解读
愿景 目标 , 得到了广大 员工的支 持。
2 0 年l月1 日, 0 9 0 8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
2 1 6 中 0 1- 外企业文 1 化 3
S 警
作能力、 质量信誉, 攻坚 克难 , 战无不 胜, 打出了胜 利人 的威风 , 赢得了 “ 胜 利铁军”的美名。 铁军敢打攻坚仗, 敢 啃硬 骨头, 不管是在黄 沙漫漫的黄土 高坡、 千里冰封的雪域高原, 还是在渺 无人烟 的戈壁沙滩 、 波涛汹涌的茫茫
油田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
设,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管理, 传 递激 情, 分解 任务, 落实责任。 田充 油
分利用内部 报刊、 电视、 网站等媒体鼓
劲增力, 并举办企 业文化培训班, 不断 提高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 引导员工以 “ 等不起” 的紧迫感 ,“ 慢不得”的危 机感 ,“ 坐不住 ” 的责任感 , 优质高效 地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提 升 品牌 形 象 , 持 企 业 “ 保 胜
文化融入经营管理, 大配套 技术 , 连续 1年获得2 项国家 解读之四: 1 0 科 技进 步奖 。 胜利油 田每 一次大的发 特色模式彰显威力
展, 都与重大 的地质理论 和关键 技术 的突破 息息相 关。 当前油 田增 储稳 在 随着油田开发与心田开发的齐头并 进, 胜利油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凸显优 势, 油田上 亘 入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在长期的经营管理 过程 中, 胜利
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 实践积累,
胜利文化 已经深入人心, 果丰硕。 成 2 0 年8 胜利油田被中国企 业联合 0 5 月,
12 中外企业文化 201 6 1・
会授予 “ 国企 业文化示范 基地 ” 全 称
家, 聚心和家 , 聚智兴家” 形成了 “ , 以
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及路线
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及路线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指在勘探过程中兼顾开发工作,实现勘探和开发的无缝衔接和协同工作。
其目的是最大化地利用勘探信息和数据,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并在勘探成功后能够迅速开展开发工作,实现油气资源的快速产出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路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集成与共享:将勘探和开发相关的数据收集、整合、存储和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数据平台,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信息共享,促进勘探和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
2. 多学科协作:建立跨学科、跨岗位的协作机制,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藏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有机结合,共同解决勘探和开发中的难题。
3. 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提高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速决策过程和工作进程。
4. 风险管理与评估:通过风险管理和评估,科学判断勘探和开发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合理配置资源和投入,降低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5. 持续优化与完善:不断进行勘探和开发的评估和优化,完善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和工作流程,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效
益。
通过以上路线,勘探开发一体化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油气资源,提高能源的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首次油气资源评价始末
中国首次油气资源评价始末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3年第9期“油气资源评价这个东西,历史经验和外国的事实告诉我们,是早搞早主动,晚搞就会越来越被动。
”口述 | 胡见义(工程院院士、原石油勘探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 | 本刊记者武魏楠1981年,原先的石油工业部组织首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一个大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突然发现,我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增长非常快。
到了1979年,我们国家国内的石油产量上升到了1亿吨。
这1亿吨石油产量主要依靠两个地区:一个是大庆,一个是渤海湾的五个油田。
随着经济的增长,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
我们国家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增长的速度是否能够匹配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增长的油气需求?因为我们经过测算,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油气需求量就要增加半个百分点。
这个比例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很高的。
而我们又处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状态下,未来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工业和人民需求上有一个非常长的快速增长时期。
那么,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是不是能够解决或者是缓解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比较困难。
一个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我们跟国外的交流和贸易都基本是没有的,长期的封闭使得我们对外交流和贸易各方面的经验和人才也都十分缺乏;再有一个就是进口原油对外汇的需求量会很大,这一点现在已经得到证明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就要求我们石油工业到了一个必须摸一下我们自己家底的时候。
而且,这种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也一直是一个空白。
副部长的提议建国之前,我们国家石油工业太过薄弱,进行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的条件不足。
1949年建国之后,石油工业勘探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在哪里有一些发现,我们就到哪里做勘探工作,没有一开始就做全国系统的工作。
再一个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缺石油,还能出口一些石油,因此中央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也并不是很高。
在1981年之前,在苏联的帮助下,我们在新疆克拉玛依做过一些资源评价方面的工作,然后再青海有了发现之后,工作队伍又转移到了青海。
用钻井方法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用钻井方法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苏义脑;黄洪春;高文凯【摘要】介绍新时期油气钻井工程定位、特征、发展趋势及正在经历的3个转变;分析用工程技术提高单井产量与采收率的4种途径:增大井底压差、减小油气流动阻力、增大井眼与油层接触长度和保护油气层;论述利用钻井新技术提高单井产量的可行性.结合保护油气层、特殊工艺井钻井等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情况,阐述应用油气钻井新技术提高单井产量与采收率的效果、优势与前景;指出提高单井产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规划,应该大力发展相关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装备.【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4)005【总页数】8页(P27-34)【关键词】钻井;提高产量;提高采收率;保护油气层;特殊工艺井【作者】苏义脑;黄洪春;高文凯【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3油气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油气资源需求旺盛,石油供求缺口加大.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生产原油1.89×108t,净进口原油已高达1.99×108t,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国际警戒线达51.29%.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消费大国,资源供给面临空前的压力,已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为解决中国油气资源安全供给问题,除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加快探明储量的开发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外,提高单井油气产量和采收率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截至2008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7×108t,如果采收率再提高1%,则相当于可采储量增加了2.87×108t.近30a来,国外油气钻井工程的作用与技术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见到了很好效果.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当今钻井工程技术定位、发展趋势和方向,充分发挥它在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钻井工程是石油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钻井为代表的工程技术和勘探、开发共同构成支撑石油工业上游业务的三大支柱.钻井工程的功能是构建从地下储层到地面的油气通道和采集地层信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和高技术(四高)是当代油气钻井工程的特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钻井的“高技术”特征,即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特点愈加明显[1].纵观当今世界钻井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向“更深、更快、更经济、更清洁、更安全和更聪明(六更)”的方向发展.更深是指在现有基础上向更深地层更深水下寻找和开采油气;更快就是提高钻井速度;更经济就是降低“吨油”钻井成本;更清洁就是注重环保和保护储层;更安全就是注重钻井作业安全特别是人身安全;更聪明就是不断追求创新,通过各种智能化技术、新型钻井方式和新井型的变革来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果,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钻井工程和技术正在经历“三个转变”,或曰“三个扩展”,即钻井的功能由构建一条传统意义上的油气通道向提高勘探成功率和开发采收率及油气产量转变(扩展);钻井技术也由单一解决工程自身问题向解决“增储上产”问题转变(扩展),如水平井、分支井、欠平衡钻井、地质导向钻井、储层保护钻井液等技术即为其例;我国的钻井科研逐步从学习和跟踪国外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扩展),以充分保证钻井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勘探、开发的“下位”技术,钻井的目的是为“上位”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服务和技术保证,勘探、开发需要钻什么样的井,钻井工作者就要钻成这样的井,而且要保证钻好这样的井.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与采收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贯穿于地质、钻井、开发、采油等作业的全过程中.总的来说需要做到“摸清情况,优化设计,优质施工”.摸清情况就是需要在前期地质及勘探过程中,把准油气产层层位,精确描述各项油藏参数,为后续挖潜增效提供基础和依据;优化设计即在钻井和采油过程中优选适当的工艺技术手段,通过保护油气储层、增加井底压差、减小油气运移阻力、增大井眼与油气层接触长度,以实现油井的产量最大化;优质施工即在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的优质、高效、安全与可靠实现.油气田开发工作者致力于减小油气运移阻力方面的研究来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发展了压裂、酸化、热力采油技术等,以及用注聚合物驱和化学驱来减小运移阻力和增大驱油波及体积;还有一系列技术着眼于增加井底压力,如水驱、气驱、排水降压等,在经济合理、最大限度的开采石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在探索其他一些新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近些年来,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井眼轨迹测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水平井、分支井及大位移井等特殊工艺钻井技术的规模应用,将井的功能由原来的“构建地面与井下的油气通道”扩展为大幅度提高井筒在储层中有效进尺与增大油藏直接连通能力;新型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欠平衡钻井(包括气体钻井、泡沫钻井和充气钻井液钻井等)技术迅速发展,将钻井液的功能由携岩与保持井下安全拓展到保护储层与提高单井产量领域;智能完井、连续管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油、气生产方式,其在优化油井生产效率及挖潜增效方面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国内外油气开发的历史与近些年的成功经验证明,钻井新技术已成为大幅度提高单井原油产量与采收率、降低石油开发成本的有效途径.钻井是首先接触油气层的工艺环节,改变油气藏原始状况和物性参数,因而直接影响到油气井的产量、寿命、增产措施的效果和开发效益.因此,钻井过程中保护油气层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经典油气井产能公式,当油气井完钻,油层条件、油井条件及生产方式确定后,地层渗透率是影响单井产量与采收率的最主要因素.保护油气层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护地层的渗透率.目前国内外钻井保护油气层技术主要集中在新型钻完井液和钻井工艺上.(1)新型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油气钻探过程中,钻井液完井液等入井流体始终与井内流体和地层接触,对储层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有利于发现并保护油气层,有利于取全取准资料和及时正确评价储层.因此,保护油气层首先要合理选择和设计钻井液完井液体系,确保处理剂与储层岩石和储层流体配伍,无毒且能生物降解,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近年来,国外钻井液和完井液技术发展较快,普遍着眼于钻井液和完井液技术的统一,出现了一批新型钻完井液.典型代表是油基类钻井液技术迅速发展和系列配套,应用比例接近50%,很好地保护了油气层和减少复杂事故,已成为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委内瑞拉等中南美洲国家)指定必须采用的钻井液.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见图1).(2)欠平衡钻井技术.造成油气层损害的另一主要因素是井内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欠平衡钻井是指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允许地层流体流入井眼、循环出并在地面得到有效控制的一种钻井方式.包括低密度钻井液欠平衡钻井、泡沫钻井、气体钻井、雾化钻井、充气钻井液钻井、淡水或卤水钻井液钻井及泥浆帽钻井等.由于减少了压差,阻止了滤液和固相进入储层,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和保护中、低压油藏,以获取比常规过压钻井高得多的经济效益.另外,欠平衡钻井还可以克服液柱的压持效应,提高破岩效率,解放钻速,缩短建井周期,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浸泡时间,降低污染,提高产量.这些优点使得该技术在北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和加拿大的欠平衡钻井数已经占其总钻井数目的1/3或更多.近年来,国内欠平衡/气体钻井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完钻290口(见图2),占年钻井总数的1%.欠平衡/气体钻井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储层保护、油气发现水平和单井产量.如2005年6月,在吐哈盆地典型“三低”储层进行了多口井氮气钻井,使该地区首次获得了高产油流,其中红台2-15井同比红台204井改造前油气当量提高了3.62倍.胜利油田滨南地区滨425—平1井采用充氮气欠平衡钻井,裸眼完井投产后,初期日产原油28t(是邻井直井的4~5倍),日产天然气1 300m3.我国从“七五”、“八五”连续开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钻井技术的攻关以来,已形成了水平井、定向丛式井、分支井和大位移井等一系列特殊工艺井钻井及配套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井下控制工程领域不断取得进展与地质导向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井眼轨迹在油层中朝着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方向任意延伸.在油藏地质条件不是很确定的条件下,这些钻井技术能够充分保证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与采油工程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互补和统一,实现了“少井多产”的目标.(1)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平井是指井眼轨迹达到水平后(或井斜角大于86°),井眼继续延伸一定长度的定向井.其突出特点是井眼穿过油层的长度长,有效连接地下各个不同油藏或不同流体单元,最大限度增大了油井和油藏的接触程度,以及增大油藏直接连通能力的通道,所以油井的单井产量高.水平井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井眼轨迹有效控制和导向钻井.水平井是目前油气开采中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普遍应用的钻井新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规模应用[2],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越来越低,特别适用于裂缝性油藏、底水、气顶油藏或低渗油气藏实现高效开发[3].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美国和加拿大年钻水平井数分别占总井数12%和20%(见图3).通过水平井的应用,使美国石油可采储量增加了13.7×108t.目前美国水平井钻井成本已降至直井的1.5~2倍,甚至有的水平井成本只是直井的1.2倍,而产量是直井的3~8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国内陆上水平井应用规模、领域、水平和效果近年来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累计年钻水平井1 000口以上(见图4),提高新井单井产量3~5倍,取得了“三提”(提高了新井单井平均日产量、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三降”(降低了开发钻井数、降低了土地占用总量、降低了开发操作成本)的显著效果;同时,规模应用也有力地促进了水平井技术的快速进步.但总的来看,国内水平井应用规模还不算高,占年钻井总数5.3%(见图3),比例是美国的1/2.钻井技术的进步促成了水平井与其他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特别是“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水平井+气体钻井”等技术集成的推广应用,使单井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如四川广安002-H1水平井采用井下套管阀实施全过程欠平衡钻水平井,水平段钻遇储层1 663m,储层钻遇率82.7%,直接投产,单井产量是邻近直井压裂的5倍.四川广安002-H8水平井采用氮气钻水平井(见图5),用EM-MWD测量轨迹,气体钻水平段长438.8m,直接投产,单井产量是邻近直井压裂的10倍.伴随水平井、分段压裂等钻完井关键技术的突破,长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始规模应用,并为页岩气高效、经济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美国FortWorth盆地Barnett页岩气2000年钻井井数为937口,以直井压裂为主;2008年钻井1 863口,水平井占56%,日产量也从2000年的22.65×104m3提高到2008年的45.3×104m3.“2 000m长水平井+多段压裂完井”技术极大提高了美国页岩气开发产量与采收率.2000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为122×108m3,2007年美国页岩气总产量接近500 ×108m3,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8%以上;2009年五大页岩气生产盆地年产天然气已达900×108m3(超过中国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并处于强势发展中(见图6).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资源量达30×1012m3,开发前景广阔,但页岩气藏渗透率非常低(0.01~0.000 01)×10-3μm2,要实现经济、高效开发需要钻井核心技术的突破.(2)分支井钻井技术.分支井是国外用来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的又一利器.据美国统计,分支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到2008年底,全球共钻各种类型分支井8 750口,其中美国5 400多口,加拿大2 300余口,已经实现了系列化和标准化.所谓分支井是在单一井眼里钻出若干个支井,并且回接到单个主井筒的钻井技术,其效果相当于在井下开发了加密井,实现一个井眼中获得最大总水平位移,增加了单井泄油面积,提高了综合效益.除了具有水平井的常规优势外,还可钻遇多个不同空间位置的产层,特别适用于低渗透油层、重油油藏、多层薄油层、裂缝性油层、复杂断块油藏的高效开采,而施工综合成本低于单个水平井(见图7).根据分支井的数量、方向及与主井眼的连接方式,分支井通常种类:迭加式双或三水平分支井、反向双分支井、二维双水平分支井、二维三水平分支井、二维位移(offset)四分支水平井、二维反向四水平分支井、迭加/定向三分支水平井、辐射状四分支井、辐射状三分支井、迭加辐射状四分支井等.随着技术进步,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多分支井类型:鱼叉型、鱼骨型、树根型、混合型.依据功能和完井连接的复杂性,分支井技术级别划分为TAML(Technology Advancementof Multilaterals)标准1~6s级.目前,分支井技术已朝着MRC(最大储层有效进尺)钻井、ERC(极大触及储层井)钻井新技术方向发展[4].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是指在水平段侧钻出2个或2个以上分支井眼的水平井,是高效开发油气藏的理想井型,能够让即便采用了水平井开发也仍处于经济边缘的油田开发产生经济效益.如美国Austin Chalk地区和欧洲北海地区,用多分支水平井开发,其“吨油成本”达到了最低.Austin Chalk地区的直井∶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的吨油成本比为1.0∶0.48∶0.39,欧洲北海地区为1.0∶0.77∶0.56.该技术进一步减少开发井数量,即减少了开发井钻井进尺,大幅提高单井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国内分支井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分支井完井技术已达到国际TAML4级,并向5级迈进,实现了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如1998年9月,南海西部公司钻成我国海洋第一口多底井(Wll-4-A11B,11C),产量是斜井单井的3倍.2002年,渤海SZ36-1油田钻成水平四分支井SZ36-1-CF1,开井生产后初产能为79m3/d,是邻井的3倍.我国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日趋成熟,配套技术能力逐渐增强.如中国石油集团发明了DF-1型和膨胀管定位分支井系统,并进行了规模化应用.近4年来共完钻各型分支井100余口(见图8),开发效益成倍提高.辽河油田静52-H1Z井实现水平段内钻进20个鱼骨分支,水平段累计进尺4 334m,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辽河边台潜山采用分支水平井整体开发,共部署实施分支水平井7口,其中边台3-H3Z在第一分支井眼、第二分支井眼中分别完成了6个鱼骨分支和5个鱼骨分支,油层内总进尺4 370m,是国内目前结构最复杂的分支水平井(见图9),该井日产油是相邻直井的15倍.在中国长北区块低孔、低渗气田,Shell公司利用国际上先进的分支水平井经验,采用单支水平段长2 000 m的多分支水平井,实现了低效气田的高效开发.目前已投产12口双分支水平井,其中有9口井的日产量超过100×104m3/d,整体生产情况比原设计超出30%.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已成为我国低产煤层气经济开发的主体技术.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在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中规模实施多分支水平井,完成16个井组48口羽状分支井(见图10),5~10个分支在煤层中平均穿越4 280m长.目前投产36口井,最高单井日产气量达4.6×104m3,平均单井日产气1.0×104m3,是直井压裂后产气量的6~10倍,建成了2.5×108m3煤层气生产能力.(3)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大位移井是指井眼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之比在2以上的井,主要应用于海上油田和滩海油气田的开发以实现“海油陆探”和“海油陆采”,或开发陆上几个不相连的小断块油气田.旋转导向技术、优质钻井液、减摩降扭技术和漂浮下套管技术的突破,为大位移井成功钻井及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国外已成功钻成数百口大位移井[5],水平位移超过10 000m的井有3口(英国Wytch Farm油田的M11井、M16井、阿根廷Ara油田的CN-1井),其中M16井水平位移最长10 728.4m,水平垂深比达到6.55.英国Wytch Farm油田的大位移井,屡创世界水平位移纪录,经济效益显著,投资降低了50%,即节省了1.5亿美元,使油田提前3a开发.我国南海西江24-3/24-1油田大位移井成功实现了“一台(平台)多采”,其中XJ24-3-A14井创出当时水平位移8 062.7m的世界纪录,XJ24-3-A14/A17井试产期间日产油量达7 000桶.南海东部流花油田B3ERW4大位移井创造了水平位移5 634m、水垂比为4.58(从海底泥线算起为6.13).大港油田庄海8断块距1号人工岛直线距离3~5km,目前已钻成了11口大位移水平井,成功实现了浅滩海地区“海油陆采”(见图11).(4)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通过“测、传、导”的功能,即通过近钻头地质参数与工程参数的测量、井下与地面的双向信息传输和地面控制决策,引导钻头及时发现和准确钻入油气层,并在油气层中保持很高的钻遇率,从而提高发现率和油气井产量,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该技术大大缩小了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的几何靶区,并实现对油层的地质跟踪,可实现1.0m及以下薄油层的有效动用.在薄油层水平井中,它的这一优势愈加突出.如墨西哥湾的某油田,先前使用常规技术所钻8口井的总产量仅为923桶/d;后来,Anadrill公司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在该油田钻成1口高质量的水平井,日产原油达1 793桶,使这一枯竭的油田得以重新复活.中国石油LUHW1833井,油层厚度薄(仅1~2m),构造复杂,采用地质导向实钻水平段长304m,油层钻遇率91.8%,单井产量提高了4倍.中国石油集团研制成功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CGDS-1(China Geosteering Drilling System)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见图12)已实现产业化,目前具备年产10套的能力.至2010年5月,该系统在冀东、辽河、四川和江汉等油田应用累计28口井,取得很好的效果,所钻最薄油层厚度仅为0.66m,大大提高了钻井过程中对地层岩性的认识及施工决策水平,有效解决我国薄油层、非均质储层、边底水油藏等复杂地质和油藏条件下单井产量低和采收率低的问题.(5)超短半径水射流径向钻井技术.超短半径水射流径向钻井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冲蚀地层钻孔,利用高压软管作为送进喷管,能在现有井筒内较容易地钻出多个径向分支井,不需复杂的造斜、轨迹控制等操作,目前广泛研究与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水力深穿透技术和水射流钻径向水平孔技术[6-7].该技术能够以极短曲率半径钻穿套管并向周边地层钻出一段长几十米的水平通道,不仅穿过近井污染带,而且没有传统射孔造成的二次压实带,使油井完善程度提高(见图13).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技术已经由最初的解堵、近井带改造和薄油层、垂直裂缝性油藏等特殊油藏的增产作业技术,逐步发展为具有普遍意义与作用的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国外多家公司正在不断地研究开发径向水平钻孔工具,其中加拿大的PE公司在1984年首先开发出了第一代产品——“喷管”式径向钻孔工具,并在美国和加拿大应用百余口井,一般一趟钻可钻出4~8个径向孔眼,是常规射孔加砂压裂投产井油气产量的2~3倍.近年来,我国许多单位对径向水平钻孔工艺、工具进行了研究探索.国内天津波特耐尔公司经第三方引进WES技术,于2007~2009年作业30多口井,主要用于深度2 000m以内的井.安东石油公司2009年9月,引进RadJet工具,开展了多口井的现场试验.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于2009年完成了水射流钻径向水平孔所需的相对方位定向工具、地面设备及相关井下工具的研究与现场试验,掌握了自牵引喷嘴及马达驱动对套管钻孔等核心技术.(6)“U”型井钻井技术.所谓“U”型井是指从地面相距一定距离钻2口井(1口直井1口水平井或2口水平井),并使2口井在储层内连通的井型.该技术国外主要用于开发稠油和煤层气,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如俄罗斯鞑靼石油有限公司在稠油开采中试验成功“U”型井的蒸汽重力泄油,可突破目前注蒸汽开发条件下稠油油藏SAGD水平井水平段长度限制,克服水平井蒸汽吞吐递减过快的难题,有效补充能量,显著提高了厚层非均质稠油油藏的单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澳大利亚研究的“U”型井钻井新技术在煤层气开发领域获得成功,在煤层中钻长度超过2 000m的水平井,在其末端钻一口对接井连接,用于排水采气,煤层气产量提高了3~8倍.(1)连续管技术.连续管技术已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中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钻井、测井、修井及增产作业等多个领域[8],连续管作业机被誉为“万能作业机”.用连续管钻定向井的费用是常规方法的25%~75%,钻侧钻井成本是常规侧钻的30%~40%.连续管排水采气已成为死井复活的有效措施.用“连续管+欠平衡(气体)钻水平井/分支井”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油田增产和开发难动用储量的主导技术之一.截至2008年底,全世界采用连续管钻井技术完钻的总井数约为11 000口,今后每年应用连续管技术钻井数将达到1 000口左右.目前加拿大应用连续管技术钻井的数量占全世界应用连续管技术钻井总量的85%以上.威德福和斯伦贝谢公司的技术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石油建成了国内首条连续管生产线,也是世界上第三条连续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试制成功了首盘7 600mCT80钢级φ31.8mm×3.18mm连续管,首次下井取得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38连续管作业机”,技术参数和整机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当.(2)智能完井技术.智能完井系统通过在油气井中下入温度、压力、流量等永久式传感器和可调控流量机构及配件,实时监测和分析油井生产状况及油藏信息,控制井下流体的流动,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特别适用于水平井及多分支复杂结构井、高压气井等.智能完井技术从l996年起投入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9-10].2005年全球安装智能井完井系统达130多口井,此后以每年80%的速度增长;2008年底全球已超过1 500口油气井安装或部分安装了智能井系统,平均提高采收率10%左右.目前,国外已经可以测量各油层流体组分,并开始应用微地震传感器及油藏成像与4D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开始逐步向更高层级的智能井技术迈进.国内胜利油田2002年从国外引进了一套直井多层永置式监控系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斯伦贝谢公司2002年成功地设计并实施了TAML第6级分支井的智能完井.智能完井技术将是为未来10~20a油气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进步的技术,也是带动石油科技进步、提高产量、促进相关高新技术发展的引领性系统技术之一. (1)先进的钻井技术能有效增大井底压差、减小油气流动阻力、增大井眼与油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理念的重大转变!(转)中国石油勘探年会,2010年12月7日在成都召开。
会议由赵政璋副总裁主持并做主题报告,周吉平总裁做了重要讲话,邱中健、贾承造院士参加并讲话。
中国石油勘探界25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题是总结2010年勘探工作,部署2011年勘探任务。
可谓是中国石油一年一度上游业务的最重要会议。
众所周知,中国石油顶层战略设计,一是资源战略,二是市场战略,三是国际化战略。
这三大战略作为中国石油顶层战略设计,其智慧和含金量已经得到成长性实践成果的验证,充分说明其顶层战略设计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最大限度的获取地下油气资源,是“资源战略”的本质。
从深层次讲,作为能源公司把获取油气资源做为第一战略,如同解放初期农民获得土地一样同等重要,所以说油气资源是能源公司生存的基础,是重中之重,是“一把手”工程。
为什么提“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本次勘探年会,勘探成果丰厚,连续六年油气储量快速增长,一再刷新储量增长纪录,特别是重大发现的启示、勘探成功案例的启发,勘探经验的介绍,勘探专家的点评,使人们深深感到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的认识、思路、理念、理论、战略、战术和勘探对象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质的飞跃。
如果说这些变化是中国百年来油气勘探厚积薄发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勘探家面对资源现实企足而待的自然结局。
具体讲建筑在窗体顶端的顶层战略设计,是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理念发生了飞跃式的突变,是真正意义上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醍醐灌顶式的挑战和冲击。
概括的总结近年油气勘探的实践和年会上介绍的勘探成功案例,可归纳为“十大转变”。
1、从高峰生烃到全过程生烃的转变(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邱中健院士讲,“生油(气)层”成为勘探开发的可能。
页岩气勘探的实践说明,存在于原生地层中的烃类,可以形成有价值的天然气,而且80%的油气资源存在于原生地层。
油气勘探的常识是“生储盖”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过去认为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即人们说的储层(砂岩、碳酸盐或火山岩)。
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实践也证实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即在油气生成的原点找油气,不能不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对传统找油找油气理念和理论的挑战。
2、从局部(圈闭)勘探评估到大面积评估的转变。
油气勘探的第一道程序,是对油气勘探对象进行评估。
过去勘探的对象一般集中对局部圈闭进行评估,评估的基本依据,看是否存在“生储盖”的条件,假若存在就可进行油气勘探,反之亦然。
近年中国油气勘探实践告诉我们,有些已发现并开发的致密(低渗透)天然气气藏,并没有明显自然边界,更没有什么“圈闭构造”可言,最多是岩性“致密带”阻隔,用邱中健院士的话讲“岩性油气藏一般是有边界的,如果找不到边界,就可能是深盆气,而不是岩性油气藏。
”目前,虽然对此类油气藏形成的机理还说不清,但毕竟是事实,而且存在丰富的天然气。
我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吐哈等盆地均有这类油气储层和油气资源存在。
3、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到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的转变。
过去,传统的经典勘探理论是寻找构造油气藏(人们常说的常规油气藏),这种油气藏是“纯粹”的“构造圈闭”,找到“圈闭构造”,就等于找到了油气。
后来,找油理论出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从寻找构造油气藏,发展到寻找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此类油气藏通常称之为“隐蔽性”致密油气藏或低渗透油气藏,其特点是“岩性圈闭”或“滞留带”阻隔,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现在,找油理论又出现了认识上新的飞跃,即寻找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此类油气藏一般“无圈闭”或“圈闭不明显”(邹才能教授观点),也属于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目前,热门话题是“致密砂岩气开发突破”、“页岩气革命”,就是指的此类油气资源。
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着丰富的致密砂岩气,南方海相碳酸盐地层也有着丰富的页岩气,特别是川、滇、黔地区可能是最有利于分布页岩气的地区。
最近川南中国石油钻探的一口页岩气探井初始日产量就超过10000立方米。
4、从寻找高、中品位油气资源到低品位油气资源的转变。
如果说90年代中期,中国的油气勘探专家是以寻找高、中品位油气资源为首选目标的话,那么90年代后期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开发实践的成功,中国油气勘探进入了一个人们没办法改变的全新时期,即在寻找高、中品位油气资源的同时,开始大规模寻找低品位油气资源的新时期。
这是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虽然人们没有大书特书这个变化的意义,但是,目前中国找到的石油资源大约70%多、天然气资源大约90%多是低品位油气资源。
这一事实从根本上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但毕竟是中国油气资源目前勘探的实际。
而且这一现象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而言都是一种大趋势。
现在全世界在勘探开发低品位油气资源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
5、从高点找油气到下洼(凹)、下坡找油气的转变。
传统的勘探理论和做法,寻找油气资源,首先是找到油气存在的高点,找到高点(加上生储盖条件的具备)就等于找到油气资源。
一般的讲肯定这种找油认识是正确的,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但是,“下洼(凹)找油”、“斜坡找油”的认识和理论,改变了传统的“高点找油”的理论和认识,一些“富油洼(凹)陷”、“富含油斜坡”、“盆地低部位”,既有高优质的石油(储层)资源(如渤海湾盆地等),也有低品位石油资源(如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或伊陕斜坡等),而且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贾承造院士说“以往高点找油的认识是有误区的,因为油气的分布,不一定全在高点,我国大量油气勘探实践说明,沉积盆地底部位可以找到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一勘探理念的变化,大大拓展了人们的工作视野”。
一般来讲,谁都想在高点找到优质油气资源,但是,高点是有限的,也是相对的,高点之外也是寻找油气资源的新天地。
6、从寻找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转变。
按邹才能教授话讲,常规油气资源只占油气总资源的20%,而非常规油气资源占油气总资源的80%,大多数非常规油气资源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和发现。
所谓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是指致密砂岩气、油砂矿、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无机气等。
美国先是开发常规油气资源,产量达到一定高度下降后,又开始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近年来,美国的油气产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主要贡献者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资源的突破,而且一举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不但确保了美国天然气全球霸主地位,而且确保了美国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美国人用了近30年时间,锲而不舍、连续不间断的技术攻关,终成为这一领域的巨无霸、盟主和规则制定者。
中国可以把两步并成一步走,缩短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距离,同时总结推广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总结推广安塞油田、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的经验,以解决中国能源紧缺问题,不失为是一条途径。
7、从开发优质储量到改造低品位储量的转变。
最早发现和开发的油气资源几乎都是优质储量,其特点是易开发,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
而现在勘探开发的油气资源几乎都是低品位储量,开发难度大,效益差,过去往往是开发的“禁区”。
近年来,随着勘探思想的解放、认识的进步和低品位储层改造技术的突破,低品位油气资源对油气总产量的贡献越来越大。
2008年,中国低品位(低渗透)石油产量已达到7000万吨,2010年低品位天然气的产量可能达到300亿立方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低品位石油资源(储量)的大规模开发,主要得益于认识的转变和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中国石油“10项重大开发试验”,不仅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而且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低品位储量改造的关键技术和开发管理模式(如安塞低渗透油田和苏里格低渗透气田开发),使油气资源开发的“接力棒”,迅速由优质储量向低品位储量传递。
8、煤层气勘探开发由800米到1400米的转变。
800m以浅是世界上对煤层气开发的常规认识,800m以深是世界煤层气开发的“禁区”,主要是因为埋深超过800m以后,煤层物性变差、开发成本变高、难以达到经济产量等。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认识的深化,美国已成功的探索了1000M左右的煤层气开发的技术实践。
我国煤层埋藏较深,800m以浅煤层气正在进行规模有效开发,8 00m以深煤层气开发正在进行持续攻关,1000m、1200m深度煤层产气开发在山西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有些井煤层气产量已达到经济产量,最近在1400m以深煤层气井也已经出气。
所以说800m以深的煤层气“开发禁区"已经被打破,1400m深度煤层气勘探开发也见到了好的苗头,假以时日煤层气深层开发可能也指日可待。
值得称颂的是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9、从中、浅海洋到深海寻找油气资源的转变。
世界范围内,中浅海(300m以浅)油气勘探开发已经相当普遍,深海(500-1500m)、超深海(1500m以上)油气资源开发已经取得成功。
目前国外深海钻探的最大水深为3095m(2004年底),已开发海上油气田的最大水深为2438m(2009年),海洋管道铺设的最大水深为2202m,目前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正在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主要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最初到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后,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历了20m、50m、100 m水深的发展历程,范围由最初的渤海(平均水深18m)扩大到东海、南海。
目前我国深水钻探的最大深度已达505m,已开发海上油气田的最大水深为333m(流花气田),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正在由中浅海向深海发展。
中国将在未来10年斥巨资开发我国领海区域油气资源,其中主要攻关对象就是300m以上的深海。
中国已在西沙、南沙群岛海域注册登记了勘探区块的矿权,加入到寻找并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行列中。
全球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最热门的地区是巴西海域、墨西哥湾海域、西非尼日利亚海域、澳大利亚西北海域和南中国海域,均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海域。
10、从常规地带到极端地带寻找油气资源的转变。
过去,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常规地带,如平原、山地、浅海、高原、沙漠边缘等,地面自然条件较好,处在人类主要活动的范围内。
然而,近年来,油气资源寻找范围,已扩展到地球的极端地带,即沼泽区、(北)极地、深海、冻土地带、原始森林、沙漠深处等。
这些都是人迹罕至的区域,也是未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美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已经着手在极端地带的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壳牌石油公司已经在北极阿拉斯加北部近海开始钻探,我国已在塔里木沙漠中心腹地建成了塔中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