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

一、企业环境责任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新潮流。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三个方面: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中环境责任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环境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19 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UN

Global Compact)”,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的社会责任中,就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首要责任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企业生存之本。有人认为企业承担环境的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而从长远角度看,企业环境的社会责任是与其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并且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可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分析这一问题。

企业因为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而赢得竞争优势,有远见的国际知名大企业对此非常重视。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也越来越重视企业运作对经济以外的环境和社会方面造成的影响。金融市场需要了解有关企业在环境与社会方面的信息。部分国家推行相关法令,要求企业申报环境绩效及其他非金融性绩效,如挪威及瑞典政府立法规范其企业环境年报信息。美国的国家环境表现跟踪计划(Nation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rack

Program,TEPT)也规定成员企业有关环境绩效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

Reporting lnitiative,GRI)为基础,每年都必须向美国环保局及公众提交一份

年度环境绩效报告。日本的《环境报告书准则》是环境省于2001年2月23日发布的。该准则还加了“环境报告书制作指导”的副标题。该准则的发布,促进了环境报告书的公开并加强了其可比性。

环境报告书要通过环境绩效评估展现企业环境管理的业绩。环境绩效评估可在考虑环境因素下,增加对企业内部活动、产品与服务的了解;可评估出企业运作带来的成本与利益;在显示企业的环境绩效外,亦可达到资源的有效分配及作为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外部利害相关者沟通的基础。因此,环境绩效评估系统可以通过企业经营者、投资人与政府等相关利益团体的不同角度,以系统和整体的方法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架构。

二、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

所谓“环境绩效评估”就是利用适当的指标,将组织(企业、公司、工厂等)环保的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的过程。这是组织内部从收集、测量、分析、评估、报告,兼顾对内与对外,展现对环境管理所做努力程度的一项必要程序。

环境绩效评估最大的好处就是了解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凭借定性与定量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提供给组织内部管理者及外部利害关系人相关的环境信息。由于指标的适当选取,无论管理者或利害关系人是否具备专业的环境知识,都可利用生态效益值的变化,了解组织和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态效益并不是某段时间的片面信息,而是全面性的。其中必须考虑整个生产流程,并且生态效益评估的结果要能够反映组织所做的努力和产品生态效益的持续改进,展现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成果。

过去,我国企业界对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议题均显得较为保守与被动,这归因于层出不穷的环境抗争事件,或企业技术与商业机密之考虑所致。企业愈不愿公开其环境信息,社会大众对企业在环境管理的了解程度愈不足,企业所遭受到的抗拒压力将愈大,会使得冲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虽然我国通过14001验证的企业数量相当可观,但是企业界普遍对于环境绩效评估工作仍不熟悉,也无法具体展现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后所达到的成效。因此,制定一

套公认的环境绩效评估制度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肩负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环境绩效评估的具体方法有:

(一)WBCSD生态效益指标架构

生态效益(Eco-efficiency)是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于1992年里约地球高峰会议中所提出的概念。WBCSD对生态效益的定义为“生态效益的获得,是在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求并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天然资源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生态效益是一种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概念,在描述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兼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资源的使用。

WBCSD依据上述定义,提出鉴定生态效益的七大要素: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原料使用量,减少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的扩散,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使可更新的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永续使用。延长产品的耐久性,加强每单位产品和服务的服务效能。

生态效益的概念主张将生态、环保方面的信息,转化为财务数字,对企业界及金融界而言才有具体的意义,因此WBCSD发展并制定生态效益指标以量化企业在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信息,即将生态效益看作一种“产出”除以“投入”的比率。“产出”所指的是企业、部门或整体经济活动产品与服务的总值;“投入”则指企业、部门或整体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总和。生态效益的评定量,决定于投入与产出双方面的鉴定指标。

为了使生态效益指标架构更具有弹性,可应用到更多不同的行业类别,且尽量将指标协调一致以便于比较,WBCSD发展各行业可通用的“核心指标”(Core Indicators)(或称通用指标-Generally applicable indicators)与配合企业类别特殊性的“辅助指标”(企业特定指标-Business specific indicators)两类指标。区分成两类并不表示核心指标较辅助指标重要,而是取决于企业特殊价值和企业的环境观点。

WBCSD将生态效益指标架构分为三个层次:类别(Category)——在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