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盆地分析(10)克拉通盆地分析
二、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 远离板块边缘的地区 为大陆壳。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分布。 为大陆壳。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分布。 如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伊利诺斯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其中含大型 地(图6-4)。其中含大型 - )。 油田的盆地有伊利诺斯、 油田的盆地有伊利诺斯、威 利斯顿盆地。 利斯顿盆地。
中国大陆构造 经历了多旋回的演 经历了多旋回的演 化。古生代以来, 古生代以来, 主要表现为冈瓦那 大陆的裂解、 大陆的裂解、离散 和亚洲大陆的增生 、造山活动。 造山活动。
中国有三个主要的古地台 中朝地台、 区,即中朝地台、扬子地台 和塔里木地台。中朝地台是 和塔里木地台。 早元古代末固结的克拉通, 早元古代末固结的克拉通, 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则是 晚元古代固结的克拉通。 晚元古代固结的克拉通。 中国大陆与北美、欧洲大 中国大陆与北美、 陆不同, 陆不同,不具有巨型的前寒 武纪克拉通,而是有一些微 武纪克拉通,而是有一些微 小的克拉通块体和其间由许 小的克拉通块体和其间由许 多造山带组合而成的拼贴大 陆或复合大陆, 陆或复合大陆,呈现出复杂 的镶嵌格局。 镶嵌格局。
二、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南美洲有巴拉那、北亚马逊盆地等大型克拉通内盆地, 南美洲有巴拉那、北亚马逊盆地等大型克拉通内盆地,巴拉 有巴拉那 那盆地尚无工业性油气流,北亚马逊盆地有较大型油田。 那盆地尚无工业性油气流,北亚马逊盆地有较大型油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锡尔特 、 伊利兹 、 撒哈拉 、 乍得 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型油田。 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型油田。 欧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含大型油田的盆地有北海、 欧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含大型油田的盆地有北海 、 西北 德盆地; 德盆地; 俄罗斯克拉通内盆地中,西西伯利亚盆地具大型油田, 俄罗斯克拉通内盆地中 , 西西伯利亚盆地具大型油田 , 波 罗的盆地有油田。 罗的盆地有油田。 在澳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鲍恩、坎宁、库珀、 在澳洲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鲍恩 、 坎宁 、 库珀 、 瑟拉特等盆 地有油气田发现。 地有油气田发现。 中国的克拉通内盆地中,塔里木、四川、 中国的克拉通内盆地中 , 塔里木 、 四川 、 鄂尔多斯盆地有大 型油气田发现。 型油气田发现。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图 2 上扬子中奥陶—中志留统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SO2 同样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它的底界为!型 层序界面。庙坡组或十字铺组构成海侵体系域,宝
布的沉积物,厚仅 1—3m 至十余米,厚度变化不大。 凝缩层由观音桥组组成,厚度薄,以含钙质、泥灰岩、
塔组与临湘组则构成了高位体系域。庙坡组或十字 泥晶灰岩和腕足类、三叶虫生物组合为特色。苏文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尹 福 光1)2) 许 效 松2) 万 方2) 陈 明2)
( 1)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 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82)
摘 要:层序地层的主控因素包括全球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气候、物源供给等方面,在不同性质的盆地内它们所
二、沉积相特征及层序地层划分 结合盆地性质及演化阶段,主要以前陆隆起开
始露出水面、提供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的改变,将上 扬子地区从中奥陶统至中志留统划分为 2 个二级层 序、4 个三级层序(图 2)。 # 第一个二级层序组成及特征
第一个二级层序(OS-1)由大湾期至宝塔期的沉 积层组成,其顶底都为!型层序界面。红花园组的 顶部发育有多个从砂屑灰岩到藻纹层白云岩序列, 藻白云岩中鸟眼、帐篷构造常见,是一碳酸盐台地! 型暴露界面,也为第一个二级层序的底界。在临湘 组或同时代的涧草沟组顶部广泛存在一个起伏不平 的古风化剥蚀面和残积物,记录了其间一次较大的 海退(孙 云 铸,1942;卢 衍 豪,1959;盛 莘 夫,1974;李 耀西,1975;朱 兆 玲,1986;冯 洪 真,1993;成 汉 钧, 1993)。在鄂东南崇阳(刘永耀,1984)、湘中桃江(徐 熊飞,1981)、四川广元等地临湘组白云质灰岩之上, 沉积了一套石英砂岩,代表了一次海退沉积,构成了 第一、二 两个二级层序之间的!型界面。此二级层 序(OS-1)由两个三级层序组成。大湾组至牯牛潭组 的沉积物 代 表 第 一 个 三 级 层 序( SO1),十 字 铺 组 至 临湘组代表第二个三级层序(SO2)。SO1 高位体系 与 SO2 组成了第一个二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
大地构造学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 旳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 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旳 沉积层序。槽台说称其为台向斜。
1-中、新生界产油气盆地;2-古生界(或有中上元古界)产油气分布;3-古生界(或有中 上元古界)-新生界产油气盆地
中国旳克拉 通内盆地有 松辽、华北、 四川、鄂尔 多斯、塔里 木盆地等。
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类型图
1-裂谷型盆地,2-弧后被动边沿盆地;3-前陆盆 地(据克拉通基底);4-陆内挤压挠曲盆地;5-山
(8)板块边沿旳俯冲、碰撞作用引起板内应力 场变化产生挤压、伸展和走滑等构造及沉降盆地;
(9)因为构造活化作用,沿老构造再活动;
(10)被动大陆边沿旳蠕动,即中、下地壳塑性 物质向洋逐渐蠕动,造成陆壳变薄。
克拉通 盆地旳 形成与 大陆裂 解有关
克拉通盆地旳形成与大陆裂解有关
克拉通内盆地旳一种形成和演化模式(Klein)和Hsui,1987
板块运动体制中不同阶段伴生不同类型旳盆地:
1)板内初始裂陷阶段,可形成板内裂陷盆地、 板内宽裂陷盆地、板内窄裂陷盆地和克拉通盆 地;
2)大陆裂开后来,板块发生离散运动,洋壳 出现,可形成陆间裂谷、衰退裂谷(拗拉槽)、 新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和被动大陆边沿 (陆阶和陆隆或陆堤)等裂陷盆地;
3)板块(B) 俯冲过程中,可伴生弧内 (裂陷)、弧后(裂陷)盆地、弧间裂 陷盆地等裂陷盆地;海沟、斜坡盆地、 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等压陷盆地;
克拉通盆地特征
克拉通盆地具有地台型构造性质,主要是稳定大陆壳板块区内以均匀沉降为主,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和内陆棚海。
陆壳克拉通内部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活动,因此不发育火山沉积建造类,主要形成稳定型陆源建造和、隐定型内源建造。
建造的物源是古陆风化剥蚀区或由浅水陆表海水中直接或间接沉淀下来的内源沉积物(孟祥化,1990)。
克拉通并不是均质的完整块体,而是具显著非均一性的拼合体,克拉通是在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由大、小岩石圈碎块通过组合、分开、再组合而成的拼合体。
克拉通构造上的非均一性表现在地壳块体间或内部存在一系列构造带(克拉通焊接缝合带、前寒武纪造山带、绿岩带、岩浆弧及前寒武纪裂谷)。
克拉通在岩石学上的非均一性可表现出岩石质量的差异分布导致浮力的不均一和热导率、流变性的差异(张光亚,1995)。
发育在古老克拉通块体上的盆地大体可分为两类:克拉通边缘在拉张分裂时可形成大陆边缘盆地(前渊),在挤压拼合时可形成前陆盆地。
克拉通内部则主要发育相对简单的坳陷型盆地,一般称为克拉通内盆地(张抗,2004)。
克拉通内盆地又称简单克拉通盆地,其性质主要表现在稳定大陆板块区内以均匀、缓慢、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沉积为主,在陆表海沉积的基础上盆地深度加大,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状的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
陆壳内部克拉通盆地不发育断裂活动,也没有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稳定型的内源沉积和陆源沉积以及与板块边缘无关的沉积矿产(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物主要是碳酸盐岩,并含少量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海绿石质石英砂岩等,克拉通内盆地陆源碎屑沉积主要由单一而稳定的石英砂岩、高岭石粘土岩和石英质砾岩组成(张立平,1994)。
克拉通内盆地沉积韵律性明显,旋回层序发育。
陆内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主要为稳定型的陆源沉积,其中海绿石沉积和风暴沉积是其主要的稳定沉积建造的鉴定标志。
扬子板块及四川盆地演化特征
扬子板块及四川盆地演化特征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是中国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
下面将从地质构造演化、岩石组成和地貌景观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扬子板块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板块之一,主要由印度洋和太平洋两个大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交汇寄生而成。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扬子板块经历了多次大陆碰撞和变形,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扬子地块的隆起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扬子地块是中国东部特有的一个地质区域,其西部和北部临近华北地块和青藏地块,东面濒临东海,南面与华南地块相接。
扬子地块具有广阔的盆地和丘陵,地势平坦,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
在地质构造上,扬子地块被各种断裂和逆冲断裂切割,形成了丰富的断层和褶皱构造。
其中最重要的断裂是金沙江-怒江断裂带和成都-重庆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在构造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调节作用。
四川盆地是扬子板块内的一个大型盆地,也是中国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形成于中生代,经历了长时间的沉积和抬升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结构和丰富多样的地质岩层。
四川盆地的地壳运动主要受到东亚大陆板块东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带,包括龙门山断裂带、巴东新太古代断裂带、大邑—都江堰古隆起等。
岩石组成是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扬子板块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麻粒岩、英安岩等构成,是中国东部最丰富的岩石类型之一、四川盆地主要由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火山岩、凹凸山岩和砂岩等构成,其中火山岩是盆地最主要的岩石。
地貌景观是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的另一大特征。
扬子板块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等。
其中最著名的地貌景观是三峡大坝和峨眉山景区。
四川盆地地貌类型相对单一,以盆地为主,分布着大量的丘陵和低山。
其中最著名的地貌景观是九寨沟和黄龙景区。
综上所述,扬子板块和四川盆地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
地质构造演化主要表现为扬子地块的隆起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形成了丰富的断裂和褶皱构造。
克拉通盆地
Klein等(1987)指出大型克拉通内 盆地似是在超级大陆裂解时开始的 ,具有同时性。 据此, Klein 提出了一种克拉通盆地 形成的模式: 熔融花岗岩上拱造成岩石圈拉伸(621a); 然后发生张裂,由断层控制产生沉降 (图6-21b); 最后由于花岗岩体变冷,张裂带发生 缓慢热沉降,形成碟形盆地(图 621c)。
岩建造、含煤-铝土-铁质岩建造、红层建造、陆相火山—
碎屑岩建造等。
2、沉积环境:常以大面积的浅海—滨海沉积为主,可有一 部分海陆交互相。
汇报提纲
克拉通盆地的定义和分类 克拉通盆地的构造特征 克拉通盆地的沉积特征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 克拉通盆地实例分析
克拉通盆地的沉降原因
(1)岩石圈热拱起-侵蚀变薄-冷却沉降; (2)与岩石圈底部产生热柱有关的张裂作用; (3)因负荷作用(构造的、水和沉积的)而发生挠曲;由于先期张裂或扭张, 使岩石圈变薄; (4)由于火山活动使深处岩浆损耗,岩浆囊空虚,重力塌陷成盆; (5)由于岩浆侵入活动,造成岩石圈上拱或下弯; (6)由于致密物质的贯入,如超基性岩脉底碎或变冷的火成岩,在重力均衡调 整下发生沉降。 (7)由于在重力和热变质作用下发生相变,使密度增大,体积缩小,产生沉降 。 (8)板块边缘的俯冲、碰撞作用引起板内应力场变化产生挤压、伸展和走滑等 构造及沉降盆地; (9)由于构造活化作用,沿老构造再活动; (10)被动大陆边缘的蠕动,即中、下地壳塑性物质向洋逐渐蠕动,造成陆壳变 薄。
石炭纪末,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最终碰撞拼贴,塔里木板块成为欧亚 大陆的一部分,古天山褶皱带形成。
克拉通盆地实例
(4)二叠纪:塔里木盆地中央 为一个克拉通内裂谷盆地,沉 积了褐色岩屑砂岩、泥岩,下 部夹两层玄武岩、凝灰岩,厚 度数百米至3600m。此外还有大 规模基性岩墙群侵入,属大陆 裂谷玄武岩和火成岩组成。塔 西南克拉通坳陷内为潮坪与河 流三角洲相砂泥岩夹生物碎屑 灰岩,厚330--1800m。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不同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含油气性不同
裂谷拉张型> 拼接缝合型 褶皱造山型> 稳定结晶型
>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4、克拉通盆地的不整合
A、伴随造山带变形作用隆升剥蚀的结果,不整合面上下变 形作用、变质作用、研究作用存在巨大差异;
不 整 B、常见与洋盆、陆坡与陆隆的地层中,与海底侵蚀有关, 合 可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等深流、温盐海流、浊流及海底相对于 类 溶跃面的变化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形成; 型
1、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多样,有圆 形、椭圆形、不规则 形等。 长宽比为1:1或者2:1, 面积可大可小。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剖面形态 一般为碟盘
状,显示了盆 地的不对称和 基底的不平整 性。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沉积特征
A 沉积环境 沉积相:大面积的滨浅海为主
海陆交互相 横向上变化不明显 沉积中心与盆地的沉降中心基本一致
区际不整合是克拉通范围的,即从克拉通内部至克拉通陆架沉积 棱柱体,并不局限于克拉通的某些部分。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几何变量
A、构造不一致性 大多数克拉通不整合可能为平行不整合。实际上,所有区域范围的不
整合若追至相当距离也表现出角度不一致性。一些克拉通不整合(尤其是 在快速的、断层伴生的克拉通隆升期形成的)表现为构造角度不整合。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3、新生代强烈的改造
A 古近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东部-盆岭构造 B 古近纪末到新近纪初-喜马拉雅褶皱带-裂谷系
反转和改造 C 新近纪到第四纪
➢中东部隆起剥蚀 ➢西北部克拉通 ➢西藏隆起为高原
块体间复活山系 块体为沉降坳陷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刘树根1 孙玮1 钟勇2 邓宾1 宋金民1 冉波1 罗志立1 韩克猷3 LIUShuGen1,SUNWei1,ZHONGYong2,DENGBin1,SONGJinMin1,RANBo1,LUOZhiLi1andHANKeYou3
摘 要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 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23031309)和国家“973”项目(2012CB214805)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刘树根,男,1964年生,博士生导师,石油地质学专业,Email:lsg@cdut.edu.cn
本文所称的“四川”是指四川盆地现今中生界残留范围,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是指大扬子海相克拉通盆地的西部 残留部分。现今四川盆地作为典型的多阶段陆内盆地(叠合 盆地)(PIP盆 地 )(JohnsonandRitts,2012),显 生 宙 以 来 经 历了晚震旦世中三叠世克拉通外围多幕强拉张强挤压、克 拉通内多幕弱拉 张弱 挤 压 体 制 下 的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台 地,晚 三叠世晚白垩世强 挤 压 体 制 下 的 复 合 前 陆 盆 地,和 新 生 代 以来强隆升作用的褶皱隆升改造三大演化阶段(Johnsonand Ritts,2012;郭正吾等,1996;刘树根等,2011),同时由于盆 内隆坳格局的动态变化导致显生宙多种盆地原型空间上相 互叠合、配置,且沉积中心动态变化,纵向上继承迁移动态叠 加演化(廖曦等,1999;Wang,1996;李晓清等,2001;Meng etal,2005;姚根顺等,2006;何登发等,2011),如:早古生 代拉张槽(即 绵 阳长 宁 拉 张 槽 )与 碳 酸 盐 台 盆 (刘 树 根 等, 2013;钟勇等,2013)、加里东古隆起 (即乐山龙女寺古隆 起)与克 拉 通 坳 陷 (隆 间 坳 陷 )(宋 文 海,1987;徐 世 琦 等, 2002;刘树根等,2008;孙玮,2008)、晚古生代拉张槽(即开 江梁平拉张槽等)与碳酸盐台盆(王一刚等,1998,2006;马 永生等,2006)、印支期古隆起(即泸州开江古隆起)与克拉 通坳陷(隆间坳陷)(张廷山等,2008;梁东星等,2015)等。
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参考文献
[1] 黄福喜,陈洪德,王茂显,等.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J],2008,28(2):46-52.(CSCD,科技核心)。
[2] 丘东洲,谢渊,李晓清,黄福喜.亚洲特提斯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聚集地质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41-51.(CSCD,科技核心)。
2.2 海西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运动后,中上扬子陆块以相对稳定的整体进入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成为东特提斯洋中的一部分。海西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从泥盆纪到晚石炭世,中上扬子整体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即南北边缘扩展裂陷和断陷、中部隆起的格局,其中上扬子地为继承性隆起陆块,并成为向西供给的稳定物源区,早二叠世,海水才将本区的大部分地区完全覆盖。②地层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沉积性质、类型和相变特色,并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的变化特征。③纵向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早期(D1)以滨岸-浅海陆棚碎屑岩沉积和灰、砂泥混积陆棚沉积,以及潮坪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中期(D2-C2)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孤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潮坪-陆棚-深水盆地沉积为特征;晚期(P1-P2)以灰岩、泥灰岩、硅质页岩等为特征的台盆相间、陆棚-次深海盆地的沉积格局。④海西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为,克拉通主体隆升、边缘裂陷沉积,即中部高边缘低,海水由边缘向克拉通内部渐进侵入,沉积体系受深大断裂、海平面变化与古地貌等因素控制。
1.3 海西-印支时期(D-T2)
为板内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汇聚-拉张与汇聚造山-拉张两个大地构造阶段,其中汇聚-拉张阶段,发生大陆裂谷作用,形成南盘江盆地、湘桂赣裂盆地、勉略小洋盆等,晚期钦防海槽封闭;而汇聚造山-拉张阶段,早期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晚期陆内汇聚开始,全区由海变陆。海西-印支期,在广西运动形成的构造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构造运动有紫云运动、云南运动(川鄂运动)、黔桂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等。其中,①广西运动(志留纪末)对整个中上扬子区后期的发展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体隆升相对稳定、边缘裂陷相对活动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②早海西期(D-C),扬子地台大部持续隆升为陆,台缘(龙门山前地区)急剧裂陷,接受巨厚的稳定型—过渡型沉积。发生
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_印支期_泥盆_省略_叠世_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_陈洪德
1000-0569/2011/027(08)-2281-98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泥盆纪-中三叠世)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陈洪德1,2张成弓1,2黄福喜1,3侯明才1,2CHEN HongDe1,2,ZHANG ChengGong1,2,HUANG FuXi1,3and HOU MingCai1,2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2.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3.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2011-01-05收稿,2011-06-28改回.Chen HD,Zhang CG,Huang FX and Hou MC.2011.Filling process and evolutionary model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Middle-Upper Yangtze craton in Hercynian-Indosinian(Devonian-Middle Triassic).Acta Petrologica Sinica,27(8):2281-2298Abstract Guided by the idea of“tectonic-controlled basin,basin-controlled sedimentary facies,sedimentary facies-controlled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and the principle of“process-response”,namely that the basin is formed by crust-mantle coupling,plate activation and tectonic movement,and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the facies zone association is formed by the sedimentary and filling processes of basin,while the configuration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different orders,the superimposed pattern of system tract and the space-time association of facies zon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 of basin.On the basis of man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result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cratonic basin made by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it is thought that further study 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equence configuration and the filling process of sedimentary and so on are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the researched area.Therefore,relied on the sedimentary response records of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of sedimentary sequence,the superimposed pattern of system tract and facies zone association,the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 of basin can be effectively revealed by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law of these records.Specific technical route is that the tectonic-sequence(second-order sequence)that indicate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basin is considered as the basis,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third-order sequence)that indicates the filling framework of basin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unit.Meanwhile,the sequence configuration,superimposed modes(above fourth-order sequence)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acies belt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 of Middle-Upper Yangtze cratonic basin in Hercynian-Indosinian period,analyzed the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its difference in typical basin and established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model in stages.It is found by the study that both 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craton in Hercynian-indosinian period and Caledonian period(see Huang et al.,2011)are similarly composed of two sedimentary system tracts including intracraton and craton-margin and undergo two evolutionary phases composed of the extension phase of craton-margin and the phase changing from extension to compression,whi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the different basin types and obvious evolutionary differentiation.Generally,the sedimentary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basin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s in different periods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and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each factor varies with time and place.Consequently,the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filling process of tectonic-sequence ar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which are composed of synsedimentary*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9901)和四川省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建设基金项目(SZD0408)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陈洪德,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chd@cdut.edu.cnfault,palaeogeographic pattern,palaeohigh,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of carbonate,the change of relative sea level,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basement,tectonic movement and so on.Additionally,all these controlling factors can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by influencing some aspects of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 of sequence including the boundary condition,palaeogeographic background,sedimentary environment,provenance property,sequence configuration and superimposed pattern,which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sequence.Basically,the sedimentary model of each phase has distinguishable filling background,sedimentary formation type,distribution law of facies zone,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Especially,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craton in hercynian-indosinia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ramework of uplift-depression in introplatform and platform-basin in platform edge,in which the high energy environment of introplatform and platform edge provide a good materi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s,such as the reef-beach,and the low energy environment of introplatform and interplatform basin for the high efficiency seal rocks and the better source rocks.Key words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Craton;Hercynian-indosinian;Sedimentary sequence;Filling process;Sedimentary model摘要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与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时空组合与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密切相关。
克拉通盆地
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地有北亚马逊等,仅北亚马逊有较大型 油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有锡尔特、乍得、刚果、阿尔及利亚、 等盆地,其中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乍得等盆地具大型和较 大型油田。 欧洲的克拉通内盆地有北海、巴黎、西北德、锡雷特、威 瑟克斯等盆地,其中含大型油田的盆地有北海、西北德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2003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主 讲 人: 胡 望 水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03年11月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克拉通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克拉通的构造环境
2003
一、基本概念:
按照传统认识,克拉通(craton)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 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 到变形的部分。 板块构造概念中的克拉通主要是指可以近似作为刚性块 体的大陆板块部分,是稳定的大陆块体。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 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 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克拉通盆地(craton basin)。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2、北海盆地 北海盆地的前二叠纪基底由多个部分组成。
不存在地幔隆 升的地壳伸展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3、中俄罗斯盆地
中俄罗斯盆地发育 于东欧克拉通内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4、塔里木盆地 据贾承造等(1995)的研究,将塔里木盆地演化分为七个 阶段,每一阶段又划分出复合的原型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
2003
含油气盆地分析
文章编号: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
第18卷第4期2003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V ol.18 N o.4A ug.,2003文章编号:1001-8166(2003)04-0561-08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谢方克,蔡忠贤(石油大学盆地与储藏研究中心,北京 昌平 102249)摘 要: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面积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程度差异性也很大。
把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按照其基底不均一特性划分为4种类型:裂谷拉张型(北美密歇根和伊利诺斯盆地)、拼接缝合型(中国塔里木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褶皱造山型(北美威利斯顿盆地)和稳定结晶型(澳洲卡奔塔里亚湾盆地等)。
在对各类盆地深部基底结构和油气富集规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发育在活动构造基底(裂谷、褶皱带、缝合线)上的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远远好于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盆地,各类盆地的油气丰度排序为:裂谷型>褶皱型>拼接型>稳定结晶型,不同类型的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也各有差异。
关 键 词:克拉通盆地;盆地基底;活动构造;油气成藏中图分类号:T E121 文献标识码:A 克拉通盆地富集着大量的油气资源,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勘探程度较低而又富集油气的克拉通盆地,因此,有取舍地选择典型克拉通盆地进行分析研究十分有意义。
1 克拉通盆地的概念及前人分类“克拉通”(c r a t on)指具有厚层大陆地壳的广大地区[1],包括稳定的、变形微弱的地盾和地台;而广义的克拉通盆地包括形成在克拉通周边环境和克拉通内部的盆地。
本文所描述的克拉通盆地是指:位于结晶基底之上的简单克拉通盆地和位于早期形成的夭折裂谷或其它类型盆地之上的复杂的克拉通内盆地(夭折裂谷衰退在前中生代之前,以区别于中生代以来开始形成的裂谷盆地),是克拉通块体上所有长期缓慢的宽广沉积区(图1),与K l e i n[2]盆地分类方案中的板块内部克拉通内盆地相似。
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何登发;管树巍;张水昌;孙衍鹏【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16(51)2【摘要】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沉积盆地是在勉-略洋盆南侧发展起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泥盆纪-中二叠世以稳定沉降为主,向北以碳酸盐岩缓坡与台地向勉略洋盆过渡;中二叠世末期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形成隆坳相间的格局;早一中三叠世构造体制由伸展变为挤压,沉积建造由开阔海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半局限台地、半封闭海湾膏盐湖相以及陆相碎屑岩含煤岩系过渡。
该陆缘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川西、川北前陆盆地,以及晚白垩世至今构造残留盆地的改造。
其中,晚三叠世须三一须六期上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大致沿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分布。
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南的上二叠统烃源岩在早中生代始终处于埋藏增温状态,只是自晚白垩世才进入抬升降温阶段,呈“同代”烃源岩的特征;而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北的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山前冲断地区,上二叠统烃源岩则围绕生烃窗经历了多次增温和降温过程,热演化历史复杂,呈“隔代”烃源岩的特征。
因此,对于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陆缘盆地的勘探,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南比其北侧更有利。
【总页数】25页(P329-353)【作者】何登发;管树巍;张水昌;孙衍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02138, USA 【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618【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北部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勘探2.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扬子地台消亡与上扬子前陆盆地形成的地层学效应3.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4.中国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叠世陆缘裂陷系的形成和演化5.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英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地区构造演化
1 晋宁(雪峰)期(Pt2—Pt3)晋宁(雪峰)期,扬子古板块硬性基底形成中一晚元古代”两弧夹一盆”的模式。
扬子古板块的基底由康滇一川中一鄂西岛弧和江南岛弧,中间夹上元古界板溪群组成的黔桂湘弧间盆地组成。
中国南方中一晚元古代板块构造以沟一弧一盆演化构成的扬子古板块硬性基底,成为中国南方稳定的核心,也成为地壳向东增生的基地。
2 早加里东期(Z1—O)早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发育成克拉通台地和南华小洋盆的开启。
扬子古板块西缘因受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隆升的影响,整个板块显示西高东低台地相的沉积态势,江南隆起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南华小洋盆的过渡区。
南华小洋盆当时,有浊积岩充填,到早加里东期闭合,形成了宽约350km的褶皱区。
向东由华夏一武夷一云开地块组成的元古宙岛弧,成为赣中和赣南震旦系一寒武系浊积岩的物源区;早加里东期卷入郁南运动,形成华南褶皱区的东缘。
这个时期华南板块向东增生扩大,由南华小洋盆、华夏一武夷一云开岛弧、丽水一海丰海沟或断裂组成了又一个沟一弧一盆体系。
3 晚加里东期(S)晚加里东期,南华小洋盆关闭,扬子古板块大隆大坳构造背景形成。
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洋壳沿丽水一海丰海沟发生俯冲,使南华小洋盆关闭,下古生界地层褶皱变质和火成岩体侵入,仅在钦州一防城坳陷保留残余海槽。
晚加里东运动时期作用力向西传递,使扬子古板块变形,形成许多大隆大坳的构造背景,如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和湘鄂西坳陷等。
4 海西期(D-P)海西期,扬子古板块及其周边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中。
经过强烈的加里东褶皱运动后,华南板块地壳处于应力调整状态,从中泥盆世开始发生大范围的拉张运动,扬子古板块北缘出现阿尼玛卿一勉略一大别山小洋盆,西缘出现康定、木里等三联点,南缘出现南盘江裂陷槽。
扬子古板块内部出现攀西裂谷带,并以此为中心有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它代表了地壳演化的一次特殊构造事件,二十年前我们曾命名为”峨眉地裂运动”。
这次运动在中、下扬子区也有反映。
这时的华南褶皱区也发生拉张运动,如在广西、湖南等地出现的许多裂陷槽图。
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的开题报告
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具有广泛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
然而,研究其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和演化模式,对于深入理解该区域的沉积构造演化、地质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选取该领域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完善地质学理论的研究,并对于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层序充填过程,研究该区域的演化模式,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沉积历史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岩心分析等方法,收集盆地内不同时期的地层信息和沉积填充记录,分析层序发育、层位关系、岩性组合和古地理环境,揭示沉积充填过程和演化模式。
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地质理论,探讨沉积历史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
四、研究内容1. 选取研究区域,搜集地质、地球物理和岩心分析等相关数据;2. 建立地层时代划分,并进行层序划分和对比;3. 揭示层序发育、岩性组合和古地理环境,分析沉积充填过程和演化模式;4. 探讨沉积历史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说明影响因素。
五、预期成果1. 对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层序充填过程、演化模式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地质历史和资源潜力;2. 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3. 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进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研究难点1. 盆地沉积层序的划分和对比研究;2. 古地理环境的识别和解释;3. 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归纳。
七、论文框架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地质特征2.1 地质背景2.2 沉积填充历史2.3 油气地质特征3. 盆地沉积层序的划分和对比研究3.1 层序划分方法3.2 时间和空间对比4. 盆地演化模式的探讨4.1 层序发育及类型4.2 岩性组合研究4.3 古地理环境解译5. 沉积历史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5.1 沉积历史5.2 油气资源分布规律6. 影响因素分析6.1 沉积环境6.2 古地理构造6.3 沁积物来源7. 结论7.1 研究成果7.2 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四川盆地纵向结构及原型盆地叠合特征
四川盆地纵向结构及原型盆地叠合特征李洪奎;李忠权;龙伟;万双双;丁啸;王适择;王圻仲【摘要】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的四川盆地在前震旦纪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对其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动力学性质、盆地类型存在争议;而理清不同时期盆地类型及其叠合特征对于上扬子克拉通盖层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利用穿过盆地的北西-南东向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结合钻井、野外地质、区域地质资料,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进行剖析,识别出5个区域不整合面,划分出5个盖层构造层,认为在纵向上形成了海相克拉通裂陷盆地(Z-S)、海相克拉通拗陷盆地(P1 l-T2l)、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T3x1-T3x3)、陆相拗陷盆地(T3x4-J)、前陆盆地(K-Q)等原型盆地的有序叠合.【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6)003【总页数】11页(P257-267)【关键词】四川盆地;原型盆地;叠合盆地;构造层【作者】李洪奎;李忠权;龙伟;万双双;丁啸;王适择;王圻仲【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TE121.3盆地随地史发展呈阶段性而有世代地演化[1],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相继发育过不同类型的盆地,它们之间往往以不整合相分隔,形成了在剖面上具有不同结构、平面上具有多方位叠加复合的多期原型盆地的有序叠置[1],这类盆地往往被称之为叠合盆地[2-4]。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张立平;王东坡
【期刊名称】《世界地质》
【年(卷),期】1994(013)003
【摘要】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张立平,王东坡(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克拉通盆地分为简单克拉通盆地和复合克拉通盆地。
简单克拉通盆地是指位于大陆板块内部、其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岩、第一个构造不整合面以上的盆地,即第一个构造层的盆地。
其典型的实例为北美...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张立平;王东坡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J],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
2.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克拉通内裂陷作用背景下的盐亭—潼南海槽沉积充填特征 [J], 李秋芬;苗顺德;王铜山;江青春;汪泽成;李军;谢芬;殷积锋;谷志东
3.华北克拉通南部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早白垩世沉积、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性质 [J], 旷红伟;穆朋飞;顾兴明;柳永清;彭晓波;杨飞;陈铭培;岑超;彭楠;李家华;王晓光
4.弧后盆地的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J], 匡立春;王东坡
5.西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沉积地质学和动力沉积学研究:西秦岭中带泥盆纪小型克拉通盆地的沉积特征及盆地格局 [J], 杜远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子克拉通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及其对海相油气勘探的指导
扬子克拉通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及其对海相油气勘探的指导吴根耀;梁兴;马力【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1【摘要】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时空发育特征的研究,是"盆""山"耦合理论从指导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发展为指导油气勘探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前寒武纪、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4大构造阶段,重点剖析了上扬子北部地区(四川盆地)各阶段的构造线方向及其形成机制(与造山带发育的耦合演化),提出川东地区近期海相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最主要经验是认识到同海相沉积期的新生构造被燕山期的新生构造高角度横跨形成了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与川东地区作比较,还分析了上扬子南部和中扬子地区各阶段的构造演化,提出前者与川东的最大不同是盆地发育与八布-Phu Ngu洋(不是秦岭-大别洋)的演化耦合,且叠加了巨地幔作用的热隆升造山的影响;后者独特的基底构造对建造和改造长期有明显的制约.据上述分析探讨了上扬子南部和中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认为黔西的贵阳-安顺一线以北(黔北盆地)尽管晚古生代及以后各期新生构造的方向与四川盆地不同,但仍是有望获得海相油气勘探突破的地区.【总页数】12页(P1-11,18)【作者】吴根耀;梁兴;马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杭州,31001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盆""山"耦合理论指导油气勘探的一个切入点 [J], 吴根耀;马力;里群;梁兴;陈方鸿;梁江平;朱德丰;杨建国2.塔里木克拉通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及其对海相油气勘探的指导 [J], 吴根耀;杨海军;王步清;李曰俊;郑多明;赵岩;刘亚雷3.继承性构造和新生构造并存发育的时空规律——兼论新生构造的油气勘探意义[J], 吴根耀;马力;梁兴;梁江平;朱德丰;杨建国4.鄂尔多斯断块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J], 吴根耀;梁兴;陈方鸿5.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吴根耀;梁兴;叶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美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南美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欧阳兆灼【摘要】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foreign references,the reasonable evolutionary stages of South American plate have been put forward. It can be seen that all of the cratonic blocks have been previously involved in the assemblage and breakup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Altlantica,the Mesoproterozoic to Neoproterozoic Rodinia and the Neoproterozoic to Phanerozoic West Gondwana continents. Cratonic basin's evolution is related to assemblage and cracking of supercontinents. Late Precambrian Gondwana was formed during the Brasiliano/Pan African orogenic cycle. Subsequently,producing eopaleozoic first intracratonic basin subsidence. Cratonic inter-regionl discontinutiy associated with Caledonian orogeny and Hercynian orogeny is chronal. Regional convergence and extention allowed a pervasive intrusion of diabase sill and dyke,eruption of lava during Pangea supercontinent.%通过对外文资料的调研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较为合理的南美板块形成演化阶段,南美地台所有克拉通地块都参与了超级大陆的拼合和裂解,包括古元古代大西洋超级大陆,中元古代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新元古代-显生宙西冈瓦纳超级大陆.对南美克拉通盆地形成、演化和沉积特征研究发现,南美克拉通盆地的演化与超级大陆的拼合裂解密切相关.前寒武纪晚期,巴西-泛非构造运动形成了冈瓦纳超级大陆,随后南美克拉通盆地发生了古生代的初次沉降,古生代期间克拉通盆地地层不整合具有同时代性,表明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有关,潘基亚大陆聚合和裂解期,背斜发育,辉绿岩床和岩脉侵位,熔岩广泛喷发.【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z1【总页数】4页(P370-373)【关键词】南美地台;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作者】欧阳兆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P56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政策、编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加强国际能源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基础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等.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J],2008,28(2):46-52.(CSCD,科技核心)。
[2] 丘东洲,谢渊,李晓清,黄福喜.亚洲特提斯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聚集地质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41-51.(CSCD,科技核心)。
1.3 海西-印支时期(D-T2)
为板内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汇聚-拉张与汇聚造山-拉张两个大地构造阶段,其中汇聚-拉张阶段,发生大陆裂谷作用,形成南盘江盆地、湘桂赣裂盆地、勉略小洋盆等,晚期钦防海槽封闭;而汇聚造山-拉张阶段,早期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晚期陆内汇聚开始,全区由海变陆。海西-印支期,在广西运动形成的构造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构造运动有紫云运动、云南运动(川鄂运动)、黔桂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等。其中,①广西运动(志留纪末)对整个中上扬子区后期的发展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体隆升相对稳定、边缘裂陷相对活动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②早海西期(D-C),扬子地台大部持续隆升为陆,台缘(龙门山前地区)急剧裂陷,接受巨厚的稳定型—过渡型沉积。发生
1.2 加里东时期
为板块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拉张裂陷阶段和汇聚拼合阶段,对应裂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阶段和扬子克拉通上形成大隆大坳、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主要有桐湾运动、兴凯运动、郁南运动和都匀运动(北流运动)等,其中,①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对扬子西部影响较大,造成四川盆地西部发生隆升,并形成了乐山-龙女寺、龙门山、汉南-大巴山、雪峰和黔中的古隆起的雏形;②早寒武世末期的兴凯运动对扬子地区影响不大,表现为隆升性质;③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同样影响不显著,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局部不整合;④奥陶纪末期的都匀运动相对较强烈,活动性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乐山-龙女寺隆升较早且强烈,汉南和大巴山隆起继承性发育,随后雪峰隆起和黔中隆起大幅隆升,从而由西高东低演变成为东南缘隆升的格局。⑤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在前期的构造格局背景下,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全区主体隆升,成为统一的华南隆起。总之,加里东期的构造特征受古亚洲洋和原特提斯洋各分支俯冲、中国各陆块第一次经扩张后集合与碰撞作用的影响,而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响应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弧后扩张带;南缘响应于古华南洋向北俯冲消减,湘桂以挠曲盆地形式与扬子大陆边缘呈超覆关系。整体隆升的华南隆起向周缘提供物源,沉积格局为主体隆升、内部裂陷分异、边缘拉张海侵扩展,相带为台盆相间与沿陆/隆滨岸-台地展布特征( 图16a) 。沉积建造规律为活动期碎屑岩发育,构造平静期以碳酸盐岩为主,平面岩性分异大,沿古隆起呈带状分布。沉积模式受区域隆升背景、地区构造运动、局部构造特征、大断裂以及海平面变化控制。
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摘要: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的构造演化,以揭示盆地的沉积过程和沉积充填物的特征。克拉通盆地,看似简单(长期较稳定、结构简单),实则复杂(成因机制复杂、演化历史长等)。按照“构造控盆”思路分析上扬子地区克拉通演化阶段中区域构造特征。
[3] 黄福喜,陈洪德,唐静,等.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3):56-61.(CSCD,科技核心)。
[4] 陈洪德,黄福喜,徐胜林,等.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C].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34-42.(国际会议论文)。
2.2 海西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运动后,中上扬子陆块以相对稳定的整体进入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成为东特提斯洋中的一部分。海西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从泥盆纪到晚石炭世,中上扬子整体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即南北边缘扩展裂陷和断陷、中部隆起的格局,其中上扬子地为继承性隆起陆块,并成为向西供给的稳定物源区,早二叠世,海水才将本区的大部分地区完全覆盖。②地层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沉积性质、类型和相变特色,并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的变化特征。③纵向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早期(D1)以滨岸-浅海陆棚碎屑岩沉积和灰、砂泥混积陆棚沉积,以及潮坪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中期(D2-C2)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孤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潮坪-陆棚-深水盆地沉积为特征;晚期(P1-P2)以灰岩、泥灰岩、硅质页岩等为特征的台盆相间、陆棚-次深海盆地的沉积格局。④海西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为,克拉通主体隆升、边缘裂陷沉积,即中部高边缘低,海水由边缘向克拉通内部渐进侵入,沉积体系受深大断裂、海平面变化与古地貌等因素控制。
2. 各构造运动阶段的主要构造-层序古地理特征及其沉积规律简述如下:
2.1 加里东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加里东阶段的地层特点,以都匀运动为界,区分为两个次级阶段,以奥陶系红花园组顶界面为界,区分出次级阶段间的岩性过渡时期。早阶段(Z-O1)的岩石组成特征是碳酸盐岩为主,深色泥质岩为次,间互成层;过渡时期(O2-O3)的特征是碳酸盐、细碎屑岩混积;晚阶段(S)的特征是以碎屑岩为主。②纵向沉积模式演化特点是:潮坪、泻湖-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斜坡型(Z-O1)→陆棚-缓坡型(O2-O3)→缓坡-混积陆棚-陆棚-碎屑滨岸型(S)。③寒武纪、奥陶纪的物源区以北西缘为主,主要来自康滇、汶茂以及汉南隆起等,都匀运动后,为多物源供给,雪峰隆起、南缘及西北缘都成为物源区。④台地边缘主要向南东方向迁移,台地范围扩大。⑤加里东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在都匀运动前为西高东低的平缓台地,后期,东、南缘隆起,略具盆地雏形。
在该时期的紫云运动(泥盆纪末),在川鄂地区活动明显,造成石炭纪与泥盆记的间断不整合或超覆;云南运动(川鄂运动)在早石炭世末期造成晚石炭世与早石炭世的间断不整合,形成武当隆起;而石炭纪末期的黔桂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间断不整合。③东吴运动(P2末期):二叠纪中、早期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发育碳酸盐大缓坡,晚期强烈拉伸,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古特提斯洋打开,峨眉热地幔柱隆升,卧龙攀西裂谷晚二叠世早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溢活动,形成晚二叠世与中二叠世的侵蚀间断,华南隆升成剥蚀区。④早印支期(T1-T2):松潘—甘孜海槽弧后拉伸、沉陷、发育欠补偿活动型沉积,台缘滩岛环列,台内为上扬子蒸发海稳定型沉积。总之,海西-印支期,扬子陆块的构造特征受古特提斯洋扩张与收缩封闭作用的影响,即,①石炭纪在扬子南北缘扩张形成两个东西向分支洋盆——勉略洋和钦防海槽的影响;②晚二叠世北缘的勉略洋向华北俯冲,南面的粤海洋由东向西、向南俯冲,而古特提斯洋由西、南向北俯冲消减的影响;③中三叠世,继承了前期的构造背景,整体表现为俯冲碰撞作用,华南周边形成前陆盆地和前渊盆地,陆内有雪峰山、大巴山和江南造山带以及相应的前陆隆起区。即受北缘的勉略洋向北与华北碰撞,南面的粤海洋湘南俯冲,西缘的甘孜-理塘小洋盆由东向西俯冲作用影响。
2.3 印支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东吴运动后,华南进入印支构造阶段,华南陆块东南缘普遍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活动而产生的挤压作用,造成盆地性质的改变,其中,包括右江前陆(弧后)盆地的出现等。印支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中上扬子地区,东吴运动后,深水区继续扩大,而且在早三叠世,沿郴州—萍乡—绍兴一线,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贯穿全区的深海浊积盆地,随着印支运动的加强,到中三叠世末,发生褶皱隆起,致使盆地最终消失,并开始新的构造演化阶段。②物质聚集与沉积体系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征,南部右江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裂陷型盆地,盆地内生物灰岩沉积的孤立台地发育,由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演化转变为盆包台沉积格局;西缘龙门山为开阔台地-潮坪沉积,南段含陆源碎屑沉积,在康定-西昌一线以西发育峨眉山玄武岩;北缘南秦岭西段为开阔台地,中-东段为深水盆地,南部发育深水硅质岩沉积;上扬子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为主,川滇古陆东缘陆源碎屑发育;中扬子地区为含生物屑灰岩沉积为主的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③古地理面貌,东吴运动后之后,印支期古地理格局以西高东低为特征,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西缘的江南-雪峰隆起再次隆升,沉积格局由西高东低转变为西低东高。④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a-晚二叠世早期,受东吴运动影响,即中上扬子西缘康定-西昌一线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区内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b-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为河流沼泽-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礁滩-深水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主要特点为开阔台地广泛分布,台缘礁滩为区内海相领域重要储集层;c-早三叠世中晚期-中三叠世,为滨岸河流-混积潮坪-局限台地(蒸发盐湖、浅滩)-开阔台地-混积盆地沉积模式,该时期以局限台地为主,蒸发盐湖广发发育,盐湖周边形成的浅滩(藻滩)为重要储层,浅滩分布受海平面下降控制具有规律性迁移(嘉陵江期浅滩具有由西向东迁移、层位上移的规律,雷口坡浅滩具有随盐湖和台地边缘迁移控制),盐湖区发育的膏盐岩为优质盖层。值得指出的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仍处于印支运动阶段,且从诺利期早期(小塘子沉积期)-诺利期中期-晚期(须三段沉积期)沉积充填有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
1.4 晚印支期(T3)
属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古特提斯洋封闭:北部华南与华北碰撞聚合为一体,南部华南与三江地区为统一的浅海域,西部松潘甘孜海槽、龙门山台缘坳陷回返,构造反转、造山成盆,川西 T3x 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进入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发育的新阶段。
上述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多类型盆地叠合、多旋回沉积充填和多期成藏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上扬子;克拉通;沉积;构造运动
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新元古代末的晋宁运动形成扬子地台基底,使扬子陆块自南华纪开始进入了板块运动机制的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其演化发展与中国大陆再造过程中特提斯洋的扩张、收缩演化阶段,以及相邻陆块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扬子陆块从早古生代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在原特提斯-特提斯洋中由南向北旋转性漂移过程中与相邻陆块(华夏陆块、华北陆块、印支陆块等)在不同时期差异性作用的发展演化史。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的晚印支运动造成古特提斯洋封闭、海水退出、构造反转以及前陆造山,从而结束了扬子克拉通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进入了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的新一轮盆地演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