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与印刷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纸张制作技术和印刷术而闻名于世。

纸张的制作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纸张制作和印刷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纸张制作纸张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

在西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为纸张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造纸术的诞生使纸张的生产得以大规模发展。

在造纸术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不断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

中国古代纸张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

首先,选取纤维丰富的植物材料,如树木的树皮和竹子的茎等,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

然后,将这些植物材料经过浸泡、煮沸和漂白等步骤,使其转化成纤维状的物质。

接下来,将纤维物质从水中取出,均匀地铺在细竹篾上,并加以压制和晾晒,使其形成纸张的原始形态。

最后,经过平整和修剪等工艺,纸张得以制成。

中国古代的纸张质量非常优秀。

它具有较高的质度、柔韧度和耐久性,使得纸张成为中国文化传播和保存的重要媒介。

二、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

它的发明为书籍的大规模印刷和传播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

南宋时期,他发明了可移动铜活字印刷术。

这一印刷技术的诞生,使得印刷工艺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可移动铜活字的使用,使得印刷工匠们能够迅速、灵活地印刷出各种文字和图案,丰富了印刷品的内容。

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的印刷和传播大为便利。

中国古代人们广泛使用木刻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印制出大量的书籍和文献。

这些印刷品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也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三、纸张与印刷术的影响纸张和印刷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纸张的出现使书写和记录变得更加方便和便捷。

传统的竹简和丝绸等材料相比,纸张更轻便易用,方便携带和保存。

这使得知识和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其次,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的大规模印制和传播。

通过印刷术,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被制作出来,满足了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纸张与印刷(连载·完)

纸张与印刷(连载·完)
区 时 受 到 胶 印 油 墨 黏 性 张 力 作 用 于 纸 面 的 拉 力 。 这
种黏 性 张 力 有 利于 控 制 网点 扩 大 。但 是 ,过 大 的黏 性 张 力 不 但 可 能 导 致 纸 张 掉 毛 ,也 可 能 导 致 纸 张 撕 裂 分 层 甚 至 断 裂 。 此 外 , 印 刷 过 程 中 转 移 到 纸 面 的 水 性 润 版 液 也 可 能 导 致 湿 强 度 较 低 的 纸 张 抗 张 强 度 降 低 并 在 后 续 色 序 印 刷 时 断 裂 。 这 也 说 明 了 在 印 刷 过 程 中 减 少 润 版 液 用 量 和 降 低 油 墨 黏 性 张 力 也 可 以 降低 纸 卷 断 纸 率 。
2 )定 量 、 定 量 偏 差 和 低 定 量 新 闻 纸 最 近 几 年 北 美 和 欧 洲 的 许 多 报 纸 已 经 成 功 采 用 了 4 g/m 的 低 定 量 新 闻 纸 。 日 本 和 欧 洲 一 些 报 纸 5 甚 至 使 用 4 ~ 3 /1 的 超 低 定 量 新 闻 纸 。 随 着 纸 张 04g T I
Wr o l 术讲 座 d技
20 0 .1 1 0
( 连 纸 张 与 印刷 载 ・完 )
云 南 省 造 纸 学会 孙 鹤 章
( 上期 ) 接
最 先 进 的 无 轴 数 控 胶 印 机 )也 已 经 取 代 了 凸 版 印 刷
243 .. 信 息 时 代 彩 报 印 刷 对 新 闻 纸 性 能 的 需 求
了 满 足 这 一 要 求 , 日本 新 闻 纸 一 般 经 过 轻 度 表 面 淀 粉 施 胶 处 理 。 在 印 刷 过 程 中 纸 幅 不 但 在 纸 机 运 行 方
向 受 到 了 引 纸 张 力 的 作 用 ,还 在 压 印 区 受 到 了 油 墨

纸张与印刷(连载五)

纸张与印刷(连载五)

④ 光 学 性 能 ⑤ 化 学 性 能 ⑧ 印 刷 性 能 ⑦ 电 气 性
能 。 其 中 与 印 刷 有 关 的 主 要 性 能 指 标 是 :∽ 外 观 质
物 理 性 能 :主 要 包 括 定 量 、 厚 度 、 紧 度 、 透 气
● ’辜- 粤●’ ● ’ ’辜 -’ 墨● '晕■ 晕● ● ●’ ● ’ ’
方 法 。 一
( 完待 续 ) 未 责任编 辑 :张跃梅

能 产 生 重 影 ,但 要 排 除 问题 必 须 先查 找 具 体 原 因。

般 是 根 据 重 影 特 征 ,采 用 分 层 分 类 法 , 首 先 初 步
判 定 重 影 属 于 哪 一 类 型 ,再 根 据 类 型 逐 个 查 找 原 因 。 由印刷 机 引 起 的重 影 ,一般 有一 定 程 度 的 相似
面 设 计 有 关 , 与 操 作 规 范 及 操 作 者 的 经 验 有 很 大 关

还 要检查 纸 带张 力是 否有 问题 。
由 印 刷 材 料 引 起 的 重 影 是 最 复 杂 的 。 而 且 重 影

般 没 有 规 律 ,只 能 根 据 经 验 ,逐 项 排 除 。
总 之 ,操 作 者 应 该 根 据 所 使 用 的 机 器 的 具 体 情
和 规 律 。 印 刷 机 弓1 的 问 题 , 应 该 通 过 仔 细 调 试 、 起
日常 保养 、 维 护和 定 期 维 修 ,经 常检 查 重 点 部 位 ,
保 证 其 在 良好 的 状 态 下 工 作 来 解 决 。
界技 术讲 座
20 10 .7
度 、伸 缩 性 、 吸 收 性 和 柔 软 性 等 。 机 械 性 能 :又 称 强 度 性 能 , 主 要 包 括 抗 张 强 度 、 耐 破 度 、 耐 折 度 、 环 压 强 度 、戳 穿 强 度 等 。 光 学 性 能 :是 指 白度 ( 度 ) 色 泽 、 光 泽 度 、 亮 、 透 明度 和 不 透 明度 等 。 化 学 性 能 :包括 纸 张 的化 学 组成 、灰 分 含 量 、 各 种 化 学添 加 物 的 含 量 、酸 碱 性 和 耐 久 性 等 。 印 刷 性 能 : 是 指 纸 张 适 应 印 刷 的 各 种 性 能 , 主 要 以 纸 张 的 印 刷 性 能 来 表 征 。 纸 张 的 印 刷 适 应 性 主 要取 决 于 其平 滑 度 、施胶 度 、 可压 缩 性 、 吸 油 度 、

纸张与印刷(连载三)

纸张与印刷(连载三)
械 浆 纸 ( w F )几 - 包 括 所 有 办 公 用 纸 和 用 于 一 般 U y -
明信 片卡 纸 、钞 票纸 、 火车 票 纸板 、票证 纸 、封 面
纸板 、封套 纸板 等。
② 涂 布 印 刷 纸 及 纸 板 有 :涂 布 印 刷 纸 一 般 可 以 分 为 普 通 涂 布 纸 和 特 殊 涂 布 纸 两 大 类 。 普 通 涂 布 纸
书 写 纸
5—O 58
练 习 本 、 日 记 本 、 表 格 和 账 簿 等
性 、 尘 埃 及 施 胶 度 等
轻 型纸
5 —1 0 0 2
图 书 、 期 刊 、 典 籍 、 画 册 、 传 记 和 课 本 等
松 厚 度 、 不 透 明 度 、 表 面 强 度 等
挺 度 、 带 静 电 情 况 、 平 整 性 、 表 面 强
2 14 .. 印刷 书 写 纸 的 发 展 趋 势
商 业 印 刷 的 胶 版 印 刷 纸 :不 含 机 械 浆 涂 布 纸 ( WF) C
是 质 量 最 高 的 印 刷 纸 , 主 要 用 于 印 制 公 司 年 报 和 高 端 产 品 目 录 、 杂 志 等 。 在 中 国 , 印 刷 书 写 纸 只 分 为
重 要 支 柱 和 新 的 增 长 点 , 由 此 也 对 印 刷 书 写 纸 和 文 化用 纸有新 的需求 。 国 际 上 一般 将 印刷 书 写纸 根 据 纤 维原 料 差 异 、 涂 布 与 未涂 布 分 为 未 涂 料 不 含 机 械 浆 纸 ( UW F ) 未 、 涂 布 机 械 浆 纸 ( W ) 不 含 机 械 浆 涂 布 纸 ( W F) UG 、 C 和 含 机 械 浆 纸 (C GW )四 个 基 本 品 种 未 涂 布 机 械 浆纸 ( UGW ) 机 械 浆 涂 布 纸 ( GW )分 别 以 S 纸 、 C C 和 L C纸 为 代 表 ,主 要 用 作 印 刷 纸 ;未 涂 布 不 含 机 W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纸张与印刷术是两项极其重要的发明。

纸张的发明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方便和广泛,而印刷术的出现则极大地提升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纸张与印刷术进行探索和介绍。

一、纸张纸张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在中国古代,纸张的制作方法经历了多次改进和演变。

最早的纸张采用了竹片和麻丝等植物纤维进行制作,经过脱胶、捣烂、过滤等步骤,最终得到了质地柔韧、易于书写的纸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完善,纸张的制作原料由植物纤维逐渐转向以木材为主。

在纸张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采用了水力搅拌、筛选、压平等技术,确保了纸张的韧性和光滑度。

而后,纸张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推进,加入了樟脑、云母等物质,使纸张更加耐久和防水。

纸张的问世对于文字的书写和保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较于以前的竹简和丝绸,纸张不仅便于携带和保存,而且价格相对较低,使得阅读和书写成为更多人的权利和享受。

在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中,纸张作为载体的使用也变得普遍,促进了知识和思想的交流与传播。

二、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文字的复制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古代中国最早的印刷术是木版印刷术,其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木版印刷术中,工匠们将文字和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然后涂上墨水,再将纸张覆盖在木板上,用力压实,最终得到印刷品。

木版印刷术的问世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快捷和规范化。

文字和图案的雕刻可以被重复使用,降低了制作书籍的成本和时间。

此外,木版印刷术还促进了书籍的标准化,使得同一本书的内容和版式保持一致,从而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术也经历了新的发展和改进。

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印刷更加高效和灵活。

活字印刷术将文字和图案刻在小小的铅字上,工匠们使用这些铅字按顺序排列,墨印纸张,最终得到印刷品。

活字的使用可以随意组合,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书籍的需求。

纸张与印刷的关系

纸张与印刷的关系

纸张与印刷的关系一、印刷(Printing)代表所有从一块印版在印刷机上复制很多张的过程。

印刷工业乃是纸品的最大的集中消费者。

为提供适合印刷的纸品,制造者必须了解及重视印刷者对纸张的要求。

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必须重视—“运转性”(run ability)及“适印性”(printability)。

1、运转性(run ability)纸幅在印刷机上的运转性可以认为是一切性质的结合,运转不良会导致断纸、停车或降低印刷机的车速,对印刷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影响。

纸张的运转性表现为强度、均匀性、无纸病及纸卷或纸张的良好机械条件。

不良的运转性在印刷机上表现为断纸或松弛张力,导致起皱和套印不准。

对于新闻纸,含水量较高时,其运转性会得到改良。

2、适印性(printability)适印性也可以称为印刷品质,乃是纸张对印纹准确复制的影响。

纸张性质:白度、吸墨性、水分不透明度、颜色、光泽度、平滑度、透气度及上胶度对印刷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不同的印刷方式,对纸张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铜版纸因其平滑度、白度和光泽度等物性都比未涂布纸好,故而印刷后会显示出良好的外观。

二、商业印刷有四个主要方法,分类如下:1、活版印刷(Letter press)以凸起的表面进行转印,又叫凸版法(Relief),大量活版式印刷都是使用轮转印刷机的,包括报纸杂志以及广告传单的印刷,此类印刷对纸张的平滑度、托墨性、强度有较高的要求,不允许有纸张的断裂、起皱或导致印刷机停机的其他问题发生,同时纸张不允许存在掉毛、掉粉、起泡,不能带有可溶性物质和有摩擦物质。

2、石印术(Lithograph)以平的表面传印,又称平版法(Planographic)。

大多数平版法是由印版传印印刷图文到一支橡皮滚筒,再转印到承印物上,故此种印刷方式也可以称为转印(Offset),俗称柯式印刷。

因为平板印刷使用的油墨相当粘,当纸张从橡皮布上剥离时,对纸张表面有很大的拉扯力而产生剥皮力(Picking force),故用于此种方法印刷的纸张必须清洁、无纸毛,而且表面强度要强,同时此印刷方式易破坏涂布纸的涂布层,对纸张表面的平滑度要求不高,较粗糙的纸张也能印出很好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在中国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两项技术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书法、文学和教育,也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纸张的发明与传播纸张的发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之一,它取代了古代石刻和竹简等不便携的书写材料。

据史书记载,纸张最早出现于汉朝时期,由宫廷贵族使用。

然而,直到公元105年,纸张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并逐渐普及到民间。

纸张的发明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文化方面,纸张的普及使得文人士大夫们更容易书写和传播他们的作品。

这也促进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繁荣。

其次,纸张的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纸张的广泛使用也对科技和商业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纸张的发明和传播也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纸张制造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中东和欧洲地区,对其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当时,西方世界还在使用动物皮革和莎草纸进行书写,直到8世纪,中国的纸张才传至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因此,可以说,纸张的发明和传播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二、印刷术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技术是木活字印刷术,也称为木版印刷术。

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唐朝,广泛应用于宋朝。

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古代的出版和文化传播方式。

在此之前,书籍的复制和传播主要是通过手工抄写,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质量。

而木版印刷术使得书籍的生产速度大幅提升,成本也大大降低,从而使得阅读成为更为普及的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技术在中国不断发展和改进。

如元朝的活字印刷术、明朝的木质活字印刷术等,都进一步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对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它推动了书籍和知识的广泛流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印刷术还使得文学作品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成为了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化瑰宝。

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印刷质量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纸张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纸张不仅影响着印刷品的外观和质感,还对印刷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产品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选择纸张性能以获得更好的印刷质量。

在印刷过程中,纸张的白度、匀度、平滑度等性能参数至关重要。

白度是指纸张表面的白色程度,高白度的纸张能够更好地呈现印刷色彩,提高印刷质量。

匀度是指纸张纤维分布的均匀程度,匀度高的纸张有助于油墨的均匀传递,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

平滑度则是指纸张表面的光滑程度,高平滑度的纸张能够减少油墨的浪费,提高印刷效率。

纸张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纸张厚度、密度、油墨吸收性等。

纸张厚度是指纸张的重量和厚度,过薄或过厚的纸张都会影响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密度是指纸张纤维的紧密程度,密度过小会导致纸张松散,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油墨吸收性是指纸张表面能够吸收油墨的多少,吸收性过低会导致油墨无法均匀渗透,影响印刷效果。

根据印刷质量和要求,正确选择纸张性能至关重要。

要选择符合印刷品特点的纸张类型,如铜版纸、胶版纸、艺术纸等。

要纸张的白度、匀度、平滑度等性能参数,选择性能参数符合要求的纸张。

还要根据印刷品的数量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纸张克重和厚度,以确保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正确选择纸张性能是提高印刷质量的关键。

在选择纸张时,需要综合考虑纸张性能参数和印刷品特点,以及印刷过程的要求。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纸张性能和印刷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性能环保型纸张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印刷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纸张制造商和印刷企业需要密切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印刷品的需求。

印刷适性与印刷品质是纸张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印刷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纸张印刷适性与印刷品质的相关性,以期为印刷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纸张发明与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纸张发明与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纸张发明与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无疑是重要的里程碑式事件。

而中国作为纸张发明的起源地,以及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对世界的文化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纸张的发明纸张作为书写载体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记录的发展和传播。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代时期,中国最早的造纸法被发明出来。

通过将植物纤维浸泡、研磨,然后经过过滤、压制、烘干等工序,最终制成纸张。

纸张的发明代替了石刻、竹简等原始的书写方式,无疑是革命性的进步。

它既轻便易携带,又易于书写和保存。

相比之下,石刻和竹简不仅体积庞大,而且保存不便,使用时也相对不方便。

纸张的发明填补了这一空白,不仅大大提高了文字记录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后来的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中国在纸张发明之后,又以其独特的传统技艺,发展出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宋代金刚经学者毕昇。

他将文字刻在小小的金属字块上,经过拼组之后,进行印刷,以此解决了以往木板印刷术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这一发明被后来的欧洲学者称为"中国印刷革命"。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虽然早在宋代就有了,但在宋代时,尚未出现大范围的商业印刷。

直到元代以后,活字印刷术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

木活字的制作工艺和印制技术逐渐成熟,并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在中国活字印刷术发展的同时,欧洲也正在进行印刷术的研究。

在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腾堡发明了可移动的铅字,从而成为了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开山祖师。

古腾堡的发明,标志着欧洲印刷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并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纸张和印刷术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传入世界后,对全球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

诸如佛经的印刷、科学书籍的翻译,以及学术期刊的出版等,成为知识和思想交流的媒介。

中国古代的纸张发明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发明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发明与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纸张发明和印刷术是两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

纸张的发明使中国文明得以迅速发展,而印刷术的出现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纸张的发明纸张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人们常使用竹简、木简等来记录文字,但这些材料在书写、储存和传播方面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到了东汉时期,纸张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难题。

纸张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经过加工后形成纸张。

纸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古代书写方式,更为后来的造纸工艺打下了基础。

二、纸张的影响纸张的发明不仅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还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在纸张问世之前,文字主要依赖口传和木刻来传播,这使得传播范围和速度都受到了限制。

而有了纸张,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书写和传播文字,使得知识更容易被记录和传承。

这为古代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三、印刷术的发展纸张的发明为印刷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主要包括木版印刷、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等。

其中,木版印刷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它通过雕刻文字和图案于木板上,再涂上墨汁,最后用纸张压印而成。

这种方式对于大规模印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长篇书籍的印刷。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术使用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的可移动活字,组合成横排文字,然后印刷在纸张上。

这种印刷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使得大规模的书籍印刷成为可能。

四、印刷术的影响印刷术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使得大量的文化作品得以保存和传承。

在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的抄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很难大规模地保存和传播。

有了印刷术之后,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便捷,大量的文化作品得以制作和流传。

这使得经典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印刷术的出现也为信息传播和商业交流提供了便利。

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普及使得书信和公告等信息的传递更迅速和方便。

古代中国的纸张与印刷术

古代中国的纸张与印刷术

古代中国的纸张与印刷术在古代中国,纸张和印刷术是两项重要的发明,对于中国的文明发展和书写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纸张的起源与发展、印刷术的兴起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纸张的起源与发展纸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汉朝。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的是竹简、木牍等材料进行书写。

然而,这些材料存在繁重、昂贵和易损坏的问题,不利于大规模的书写和传阅。

因此,中国古代学者积极探索新的书写材料。

在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研究后,纸张最终诞生了。

最早的纸张是由植物纤维经过加工和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经历了“泡、捣、晒”三个主要步骤。

这种纸张相对轻盈,易于书写,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很快就取代了竹简、木牍等材料,成为主流的书写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唐代是中国纸张制作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纸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质量水平,并开始进一步推动了书写和文化的繁荣。

二、印刷术的兴起与影响除了纸张,印刷术的发明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唐代。

活字印刷术之前,中国使用的是木版印刷术。

这种印刷术通过将文字雕刻在木板上,再涂上墨汁进行复制,一次只能印刷一整页的内容,速度较慢且成本较高。

然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活字印刷术通过将单个汉字雕刻在小块木块上,然后组合起来进行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效率。

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同时也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容易和精确。

印刷术的兴起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大大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由于印刷术的出现,书籍变得相对廉价,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复制和传播。

这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书写和学问,为中国的文化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印刷术也为科学技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通过印刷术,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可以迅速传播到各地,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的纸张与印刷术中国是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这两个发明对于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推动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的纸张产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早期的纸张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而成。

这种纸张在中国各地广泛使用,不仅用于书写和绘画,还被用来制作各种文物和艺术品。

在公元8世纪,中国的纸张开始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地区,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媒介之一。

纸张的发明让传统的竹简、木板和布帛等材料逐渐被取代。

纸张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得纸张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传播知识的首选媒介。

纸张的问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印刷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期,这一发明包括了活字印刷和木刻印刷两种形式。

活字印刷是通过模具制作活字,然后组合成字词和句子,再用油墨涂抹在纸张上进行印刷。

木刻印刷是将文字和图案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油墨印在纸张上。

这两种印刷方式的出现,使得出版业和印刷业的发展得以加速。

活字印刷的发明,被认为是文化和技术的一次革命。

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抄写,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效率,使得大量的书籍和其他印刷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

这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科学的繁荣。

唐代的印刷术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印刷规模和质量都十分惊人。

唐朝的印刷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制度,有专门的印刷厂、技术人员和印刷出版的组织。

这些发展为后来的印刷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对于全球的文化和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纸张和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地区后,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艺术和文化的繁荣。

同时,印刷术的发明也为科学、艺术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全球的文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纸张与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纸张和印刷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对中国古代的书写和传播起到推动作用,也成为东方文明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纸张和印刷术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一、纸张的发展与应用纸张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纸张出现在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当时纸张是由植物纤维经过浸泡、蒸煮、延展等工序制成的。

这种纸张呈黄褐色,质地较粗糙,常被用于包装、记录等简单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成为一门独立的技术。

在东晋时期,发明家蔡伦改进了纸张的制作方法,加入了麻丝、树皮等新材料,使纸张更加坚韧耐用。

此后,纸张开始广泛应用于文书、书籍、绘画等领域。

同时,纸张的使用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纸张的出现使得文字的书写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为古代文人士子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古代书法、绘画的发展离不开纸张的支持,纸上作画以及纸质书法作品成为中国艺术宝库的一部分。

二、印刷术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技术之一,对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印刷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那时印刷术被称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的原理是将文字、图案等信息刻在木板上,然后涂上墨汁,再用纸张或丝绸等材料压印在上面。

这种印刷方式简单且易于传播,被广泛应用于唐朝的官方文献、经书、诗集等出版物的制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术逐渐发展成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指将每个字符单独制成铅字,然后通过组合排印成篇。

这一技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质量。

明朝时期,印刷术达到了巅峰。

这时,工艺精湛的金属活字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印刷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著作如《四库全书》、《大明正德经》等得以较快地传播,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造纸与印刷作业指导书

造纸与印刷作业指导书

造纸与印刷作业指导书第1章造纸技术基础 (4)1.1 纸张的原料与制备 (4)1.1.1 原料采集与处理 (4)1.1.2 碱法蒸煮 (4)1.1.3 漂白 (4)1.1.4 打浆 (4)1.2 造纸工艺流程概述 (4)1.2.1 制浆 (4)1.2.2 配浆 (4)1.2.3 造纸 (4)1.2.4 后加工 (5)1.3 纸张的质量要求与检测 (5)1.3.1 物理功能 (5)1.3.2 外观质量 (5)1.3.3 化学功能 (5)1.3.4 检测方法 (5)第2章打浆与辅料处理 (5)2.1 打浆工艺与设备 (5)2.1.1 打浆工艺概述 (5)2.1.2 打浆设备 (5)2.2 添加剂的应用与选择 (6)2.2.1 添加剂的种类 (6)2.2.2 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 (6)2.3 纸浆的漂白与漂白剂 (6)2.3.1 纸浆漂白概述 (6)2.3.2 常用漂白剂 (6)2.3.3 漂白工艺 (6)第3章纸机操作与控制 (6)3.1 纸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6)3.1.1 供浆系统 (7)3.1.2 网部 (7)3.1.3 压榨部 (7)3.1.4 干燥部 (7)3.1.5 施胶部 (7)3.1.6 压光部 (7)3.1.7 卷取部 (7)3.2 纸机操作的要点与技巧 (7)3.2.1 开机前准备 (7)3.2.2 操作要点 (7)3.2.3 停机操作 (8)3.3 纸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8)3.3.2 纸张断裂 (8)3.3.3 纸张表面出现斑点 (8)3.3.4 纸张厚度不均 (8)第4章纸张抄造与整理 (8)4.1 纸张抄造工艺及设备 (8)4.1.1 工艺流程 (8)4.1.2 设备配置 (9)4.2 纸张压榨与干燥 (9)4.2.1 压榨 (9)4.2.2 干燥 (9)4.3 纸张的表面施胶与涂布 (9)4.3.1 表面施胶 (9)4.3.2 涂布 (10)第5章印刷原理与工艺 (10)5.1 印刷基本概念与原理 (10)5.2 印刷工艺流程与分类 (10)5.3 印刷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1)第6章印前制作与图文处理 (11)6.1 印前设计的基本原则 (11)6.1.1 符合印刷要求 (11)6.1.2 简洁明了 (11)6.1.3 统一和谐 (11)6.1.4 结构合理 (11)6.1.5 突出重点 (12)6.2 图文处理软件的使用 (12)6.2.1 Adobe Photoshop (12)6.2.2 Adobe Illustrator (12)6.2.3 Adobe InDesign (12)6.3 印前制作的工艺流程 (12)6.3.1 设计稿制作 (12)6.3.2 校对审核 (12)6.3.3 分色输出 (12)6.3.4 打样确认 (13)6.3.5 印前工艺处理 (13)6.3.6 印刷前准备 (13)第7章印刷机械与设备 (13)7.1 印刷机械的分类与结构 (13)7.1.1 凸版印刷机械 (13)7.1.2 平版印刷机械 (13)7.1.3 孔版印刷机械 (13)7.1.4 数字印刷机械 (13)7.2 印刷设备操作与调试 (13)7.2.1 操作前准备 (13)7.2.3 设备调试 (14)7.3 印刷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14)7.3.1 设备维护 (14)7.3.2 故障排除 (14)第8章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14)8.1 印刷质量标准与评价 (14)8.1.1 印刷质量标准 (14)8.1.2 印刷质量评价 (15)8.2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5)8.2.1 印版制作质量控制 (15)8.2.2 油墨和纸张质量控制 (15)8.2.3 印刷设备调整与维护 (15)8.3 印刷质量检测方法与设备 (16)8.3.1 人工检测 (16)8.3.2 仪器检测 (16)第9章印后加工工艺 (16)9.1 装订工艺与设备 (16)9.1.1 骑马钉装订 (16)9.1.2 胶装装订 (16)9.1.3 精装装订 (16)9.2 表面整饰工艺及设备 (17)9.2.1 上光 (17)9.2.2 烫金 (17)9.2.3 覆膜 (17)9.3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与控制 (17)9.3.1 装订质量要求 (17)9.3.2 表面整饰质量要求 (17)9.3.3 质量控制措施 (17)第10章环保与节能技术在造纸与印刷中的应用 (18)10.1 环保型造纸技术 (18)10.1.1 生物酶制浆技术 (18)10.1.2 无氯漂白技术 (18)10.1.3 碱回收技术 (18)10.2 印刷业的节能与减排 (18)10.2.1 高效印刷设备 (18)10.2.2 节能印刷材料 (18)10.2.3 印刷工艺优化 (18)10.3 废纸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18)10.3.1 废纸分类回收 (19)10.3.2 废纸再生技术 (19)10.3.3 废纸资源化利用 (19)第1章造纸技术基础1.1 纸张的原料与制备纸张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植物纤维,其中以木浆、竹浆、草浆等为主要原料。

常用纸张规格及印刷纸品常识

常用纸张规格及印刷纸品常识

常用纸张规格及印刷纸品常识一.常用纸张及特性:1.淋膜纸: 纸杯专用纸。

2.铜版纸:最常用印刷品纸张,表面光泽好,适合各种色彩效果。

3.哑光铜:常用纸,表面无光泽,适合文字较多或空白较多的印件,视觉柔和。

应避免用大底色,否则失去了无光效果,而且印后不容易干燥。

4.单铜:卡纸类,也称单粉卡,正面质地同铜版纸,适合表现色彩,背面同胶版纸,适合专色或文字。

适合印制包装盒、POP和各种卡片。

5.胶版纸:即书纸,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或专色,,不适合印刷彩色照片,因色彩和层次都跟铜版纸不一样,色彩灰暗,无光泽,除非特别需要追求这种效果。

6.灰卡纸:正面为白色,背面灰色,适合印刷彩盒,啤卡类产品,常用在需要裱坑的较大彩盒上。

7.特种纸:又称艺术纸,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特种纸上印四色图,颜色和层次都要受到影响,最好选用颜色鲜艳、色调明快的图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大底色,一方面失去了特种纸的纹理效果,另一方面也不易干燥。

二.印刷常用规格尺寸:全开纸对开成品4开成品8开成品16K成品32K成品大度889x1194 860x580 420x580 420x285 210x285 210x140 正度787x1092 760x520 370x520 370x260 185x260 185x1301.国际标准A4尺寸为210x297,在设计时除非客户特别要求,尽量设计成大16K即210x285,因为大度纸16K最大为210x285,要开出210x297只能开12K,造成开纸浪费,增加成本。

2. 设计非常规尺寸的印刷品时,一定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和开法,以免造成浪费。

3. 使用特种纸时,一定要考虑到纸张的尺寸和开法,因为特种纸的规格不一,开法不合理就会造成浪费,最好的办法是先与特种纸销售商联系,确认规格。

三.订单的印刷工期有多长?答: 我们为您交货的时间取决于印刷订单的要求情况。

我们的印刷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在3-8个工作日,通常在4个工作日内。

纸张与印刷的联系

纸张与印刷的联系

不同纸张与印刷的联系印刷品的好坏,和被印材有很大的关系,而被印材的好坏,和原纸、涂料及表面处理上都息息相关,因此,选择一个好的纸张作为被印材,同时成分考虑到被印材的注意事项,才是一个节省成本、提高印刷品质的关键。

纸张是印前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印刷成品的极大范围。

比如说,纸张能否顺利地高质量地用于印刷,取决于纸张的印刷适性。

印刷对纸张的要求是:纸张的色调尽可能地达到同一质地的色泽纯度,纸张的尘埃度不得超过允许的范围,具有最小的透光率,并有保证正常印刷时的机械强度,纸张的厚度、紧度、结构特性等要在同一印刷批量中保持相同,纸边应为直角且斜度误差不能超过±3mm。

同样,纸张的平滑度直接决定着印刷品的印刷品质。

平滑度高的纸张在压印时,能较好地与版面进行接触,使印版上的油墨层能够均匀地转移到纸面上,平滑度低的纸张,会因为印刷时表面的不平整,造成压印时版面与纸张的表面接触不均匀,使油墨层的转移到纸面上进呈现不均匀的现象。

还有纸张对油墨的吸收,主要取决于纸张的纤维间的紧密程度(空隙的大小)。

当纸张纤维间的空隙小时,因帚化纤维过少,使纤维毛细管的作用受到影响,造成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降低;如果纸张纤维间的空隙过大,会因吸收连接料过多而造成油墨颜料一并被吸收,使印刷品出现透印的现象。

而纸张的表面强度决定着纸张在印刷时其表面的耐磨性、抗掉粉、抗起毛等有决定性的影响。

纸张的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含水量过多,纸张的强度会降低,在外力的作用下,纸张纤维会被拉出,使塑性变形增强,使印迹的干燥速度受到影响。

下面分析一下不同纸张在具体印刷中的注意事项!在铜版纸的印刷中要分单面光和双面光,从涂料性质上又分酪素涂料。

所以在印刷中要注意很多问题:1、对每一批种的铜版纸,投入使用之前,应对纸的平滑度、酸碱度、吸收性、干燥性、伸缩性以及表面结合强度等一系列涉及印刷适性问题,进行测试分析,尔后根据纸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如调整油墨的粘度、流动性、燥性及防粘措施等;2、要把好垫版技术和印刷压力调试关,确保印刷墨层均匀和光亮。

纸张性质与印刷关系

纸张性质与印刷关系

检测方法
近似印刷压力条件下测量,数据更能反映 实际印刷状态 遵从ISO8791-4检测标准 粗糙度测试仪
三、纸张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粗糙度对印刷的主要影响 粗糙度对印刷的主要影响
漏白点 粗糙 度高 着墨不均 高线数印刷困难 漏白点 主要针对凹版印刷 印刷精度(线数)越高,要求纸张表面粗糙度越小。
三、纸张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看纸张面感
比厚度
厚度高对不透明度、可压缩性、挺度等 均有正面影响。
比挺度
挺度高,手感挺括、印刷运转性好
一、如何简单判别纸张优劣
方法:将不同品牌纸张叠成一叠,然后以扇 形打开,比较纸色差异。 注意:1.纸样厚度应尽量叠至不透明为止; 2.变换纸样次序,平行比较。
一、比纸色
一、如何简单判别纸张优劣
方法:将纸样托起,迎光观察温馨提 示:根据需要调整观察角度和距离。
印刷光泽低 光泽 度低
印 后 光 泽
亚铜 双铜
视觉效果差
光泽不均
印后色泽不均
纸张光泽增大
亚铜印后光泽通常低于双铜 纸张或印品光泽度是衡量其品质的关键。
三、纸张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6、不透明度
通过检测单张纸样背衬黑体时反射率和背衬相同纸纸层时反射率的 比率来表示。 (单位:%)
检测方法
数值越高,纸张不透明程度越高 纸张1检测标准
三、纸张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检测方法
1、撕纸法 2、纸条弯曲法 3、湿水卷曲法 4、仪器检测法 5、合格证标识

纸张纵向

纸张纵向

纸张纵向
三、纸张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丝向对印刷的主要影响 丝向对印刷的主要影响
套印不准 纸张横向进机相 对于纵向进机 收纸不齐 拖梢卷曲

中国的古代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的古代纸张与印刷术

中国的古代纸张与印刷术中国是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这两项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纸张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及其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古代纸张的起源与演变纸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而中国古代是纸张的发源地。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制作并使用纸张。

古代中国的纸张材料主要是由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成的。

最早使用的纸张材料是以茅草、树皮和麻类纤维为主要原料,经过磨浆、漂白等加工工艺制成。

这类纸张质地较粗糙,称为“麻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逐渐改进了纸张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发展出了更加优质的纸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汉代的“皮纸”和唐代的“柳纸”。

汉代的皮纸是将动物皮革进行漂白、平整后制成的,它的质地较为柔软,适合书写。

而唐代的柳纸则是以柳树皮为原料制作而成,这种纸张质地坚韧,透明度较高,书写效果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的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纸张的广泛使用也促进了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及其影响印刷术是人类文化史上另一个重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早的印刷术被认为是雕版印刷术,其核心技术是将文字、图案等内容刻于木版上,然后涂以墨水,最后将纸张覆盖在木版上用力压制,从而将内容印刷到纸张上。

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最早使用印刷术的是佛教寺庙,用于印制经典经卷,方便传播佛法。

随后,印刷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与纸张的发展相互促进。

印刷术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出版和流通变得更加容易,也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它将文字一个个独立的字形制作成铜质或木质的活字,然后通过排版、印刷的方式制作书籍。

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纸张特性与印刷质量的关系

纸张特性与印刷质量的关系

张作为印刷的主要原材料,对产品印刷质量有着很大的联动关系。

不同种类、批次生产的纸张,它们性能也不尽相同。

另外,产品结构、特点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对纸张特性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所以,正确认识和了解纸张的特性,对 准确把握好印刷工艺适性,减少或避免印刷弊病发生,保证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

一、纸张吸墨性与印刷质量的关系所谓纸张吸墨性,就是指纸张吸收油墨的能力。

纸张吸墨性强,纸面墨层就容易干燥;反之,吸墨 性弱,印刷墨层干燥速度就慢,就容易发生印迹过底弊病。

我们知道,油墨的转移是依靠压力和纸张纤维交织间隙所组成的毛细作用完成的。

即当纸张受压后,交织纤维间隙压缩,而当印刷压力消失之后,被压迫的纸张表面由于纤维弹性的作用便恢复原状,并同时吸附油墨,这就是印刷 墨层形成的过程。

那么,由于各种纸张纤维组织的松紧不一,它们的吸墨性也就不同了。

吸墨性好的纸张其所需的印刷压力轻,摩擦系数少,印刷的耐压率也就高。

要是纸张过于松弛的话,其纤维间隙就显得大,那么,当油墨粘度较大时便容易发生拉脱纸毛的印刷弊病;反之,当油墨粘性较小时,则容易使连结料迅速渗透而引起透印现象,对此应通过调整油墨粘性,来适应纸张的印刷适性。

彩印产品要求印刷墨层亮度好,一般都是采用纸质结构紧密、吸墨性较小的纸张,印刷墨层具有较高的光泽度。

二、纸张含水量和PH 值与印刷质量的关系纸的水分含量是以纸中含水的重量与纸的重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情况来说,印刷用纸的含水量应控制在7±1%之间,且纸中心与四边含水量误差不大于1%为宜。

假如,纸张含水量过大时,纸中纤维、填料与胶料之间的结合就容易降低,由此将影响纸张的表面强度,导致印刷后出现脱粉、掉纸毛不良情况发生,从而降低纸边的硬度和挺度,使输纸时也容易产生 定位不稳而造成套印失准。

如果,纸张含水量过低的话,纸张弹性也就差,印刷网点时印迹就容易扩大,也就是说网点扩大率大。

此外,在印刷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静电现象和吸湿变形,使产品套印不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张与印刷品质量关系钱斌斌编著内容摘要纸张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都为人类的进步贡献着巨大的作用。

作为传播文字图片等人类文明的载体,纸张直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纸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记录在其上的信息的质量。

因此,深入分析纸张的结构特性对了解纸张在印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必要。

本书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分析纸张的各个方面的性能来分析其各个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以此来对现代印刷提供一些参考信息,从而印出更好的作品。

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纸张的组成第一节纤维素第二节木素第三章纸张的物理性能第一节定量、厚度、紧度与印刷质量第二节平滑度和可压缩性与印刷质量第三节吸墨性与印刷质量第四章纸张的力学和化学性质第一节机械强度和表面强度第二节白度、光泽度、吸湿、酸碱性纸张与印刷品质量的关系——前言纸张作为印刷的主要原材料,对产品印刷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和影响。

不同种类、批次生产的纸张,它们的性能不尽相同;另外,产品结构、特点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对纸张性能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所以,正确认识和了解纸张的若干性能,对准确把握好印刷工艺适性,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纸作为印刷的主要原材料,它的性能如何,决定印刷墨色的质量。

只有性能好的纸张,才能获得较好的印品呈色效果。

所以,正确认识纸张性能与印品呈色的关系,根据印刷产品、工艺条件特点,合理选择纸张进行印刷,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纸张作为包装印刷最常用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质对印刷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正确认识和掌握纸张的性质,根据产品的特点,合理使用纸张对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常规的印刷,必须具备有原稿(original)、印版、承印物、印刷油墨(printing ink)、印刷机械(printing machinery)五大要素,才能进行印刷。

其中承印物又称承印材料,是指可以承载油墨或粘附性色料,呈现图文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又多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张为主要的承印材料。

由上面可以知道,要想了解纸张在印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必须首先了解其必要的结构特征和一些基本特性。

纸张的性质与印刷品质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纸张的外观、定量、厚度等;2、各项强度性质3、白度、光泽等光学性质4、纸张的含水量、pH值等化学性质5、受力变形的流变性质一纸张的组成纸张是纤维间通过氢键互相缔和的随机取向的层次网络。

形成网络的条件包括:①纤维间不加任何粘和剂能相互粘接②纤维能形成随机取向的层次网络在自然界中,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只有纤维素纤维(cellulose fiber),而纤维素纤维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植物纤维中的主要组份第一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组份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第二类:苯酚类物质----主要组分是木素。

占原料化学组分的10%-35%第三类:萜稀类----主要组分是松节油,松香酸等,针叶木中约占5%(草类及阔叶木中含量很低)其它组分----脂肪酸、醇类、蛋白质、无机物等植物纤维中的主要组份:在纤维原料的化学组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为主要组分,也是成品纸张的主要组分。

它们的结构及性质对纸张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很有必要了解这三种组分的结构和一般性质。

1.纤维素(cellulose)①纤维素的结构式n: 葡萄糖基的数目,称为聚合度,植物纤维的种类不同,聚合度n的数值可以从几百至几千甚至一万以上。

②纤维素在化学结构上的特点1.纤维素是β-D-葡萄糖通过脱水相互以β-1,4甙键联接而成的多糖高分子2.每个纤维素的基本单元上有三个醇羟基,以发生脂化、醚化、氧化、接枝共聚等化学反应。

3.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吸水、润涨等。

4.纤维素的大分子存在潜在还原5.甙键易发生水解,在H+或OH-存在下,更容易断裂,使纤维素大分子降解。

③纤维素分子间氢键缔和示意图纸张的强度基础:1.分子间氢键缔和2.纤维间机械交织2.木素(lignin)木素是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大分子。

它由苯丙烷结构单元组成,苯基上可以连有甲氧基、羟基等,主要的三种结构单元是愈疮木基、紫丁香基、对羟苯基①木素的性质:化学结构极不稳定,易发生氧化。

不吸水,不润涨,对纸张的强度没有贡献。

含量高反而会阻碍纤维素分子间交织。

②对纸张性能的影响;使纸张耐久性差,易变黄,变脆3.纤维细胞的微细结构根据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到的微纤维制作的模型:由于微纤维在纤维细胞壁中的不同排列,构成纤维细胞的层次结构M:胞间层,80%以上为木素,不合纤维素P(Primary cell wall)初生壁,70%木素,少量纤维素S(Secondory cell wall)次生壁,纤维取向无规则,次生壁很厚,又分为S1、S2、S3二纸张的基本物理性质①纸张的质量指标外观质量:肉眼可见的外观纸病;(尘埃、孔洞、针眼、皱纹、网印、云彩花)基本物理性质:定量、厚度、紧度、平滑度、吸收性等;力学性质:抗张强度、耐折度、撕裂度、“Z”向强度、表面、强度光学性质:白度、光泽度、不透明度;化学性质:含水量、酸碱性、吸湿变形和调湿处理②纸张的性能与印刷品质量印刷适性(Pringtability)印刷运行适性:为保证印刷生产的顺利进行,纸张所应具备的性能。

印刷质量适性: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的性能。

纸张的基本物理性质(1)定量、厚度、紧度定量(Basic weight)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单位“g/m2”定量的测量:条件:使纸样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达到平衡T: 23℃±1℃RH%:55% ±5%将纸样裁成10×10 cm;(或25×25cm)使用感量为0.lg天平称重W(定量)=G(重量)/A(面积)厚度(thickness):纸或纸板正反两面的垂直距离“mm”厚度的测量:使用厚度测量仪。

仪器调零,当测量仪抬起时,将纸样置于测量头下,测量头落下时,根据厚度会自动指示出纸张或纸板的厚度定量、厚度及。

其均匀性对印刷的影响:1、相同纸张,厚度增加,定量增加,不透明度及硬挺度增加。

2、相同纸张,定量不变时,厚度越厚(提高松厚度或减少压光程度),其不透明度和挺挺度提高,但纸张的平滑度降低。

3、涂布纸与非涂布纸在相同定量下,涂布纸比较薄,但由于涂布层的作用,有时不透明度反而比较高。

4、定量、厚度的均匀性比其绝对值更重要,特别是纸张横向最容易出现定量和厚度的非均匀分布。

一但出现这种情况,会使卷筒纸两边松紧不一,印刷时在轮转机上受力不均,绷紧的一端往往先断裂造成断头,因此要求纸张的定量、厚度在纸张横面分布均匀一致。

5、另外,纸张厚度的均匀性还直接影响印刷压力的调节,从而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同时纸张厚度均匀性差,还会导致书瘠的薄厚不一致等,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紧度(Density )一般讲,定量越高,纸张越厚,但也有的纸张定量高却厚度低。

这是由于纸张紧度高所造成的。

紧度:单位体积纸张的重量(g/cm3)表观紧度不能直接测量,是通过定量和厚度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两边松紧不一,印刷时在轮转机上受力不均,绷紧的一端往往先断裂造成断头,因此要求纸张的定量、厚度在纸张横面分布均匀一致。

紧度对纸张性能的影响1、对强度的影响:纸张紧度太低,强度不够,不适合印刷。

紧度太高,也不适合印刷,韧性降低,容易断裂,2、对不透明度的影响:紧度越高,纸张的不透明度越低。

3、对吸墨性的影响:紧度太低,过于疏松,不适合印刷;紧度太高,影响油墨的渗透干燥,容易造成背面蹭脏。

(2)纸张的平滑度(Smoothness)和可压缩性(Compressible)纸张具有比较高的平滑度和相应的(表面)可压缩性是获得满意的印刷质量的必要条件表观平滑度自由状态下纸张的平滑度称为表观平滑度,表观平滑度与纸张的光泽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取决于纸张外观的纹理结构.印刷平滑度印刷压力作用下纸张的平滑度为印刷平滑度.印刷平滑度是表观平滑度与表面可压缩性的综合表现. 表面可压缩性(Suefase Compressible)材料受到压缩时体积减少,则称该材料具有可压缩性.与表面有关的体积受到压力作用而减少时,该材料具有表面可压缩性.当压力作用于该材料表面时,可压缩性表面粗糙度会减少.表面可压缩性可以度量随压力增加,纸张表面粗糙度降低或平滑度增加的程度.粗糙度(R)与压力(P)间的函数关系:R=f(P)表面可压缩性定义:K =K值是压力的函数,k值大小反映了随压力的增加,表面粗糙度R值减少的快慢程度。

一定压力下,表面可压缩性系数k值大的纸张比k值小的纸张具有更高的印刷平滑度。

如何真实评价纸张的微观特性?纸张表面存在着各种不同情况的凸凹不平,当使用不同精度、不同测量条件的仪器测量时,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印刷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纸张表面的凸凹状况可以分为微观上的凸凹不平(较小的凸峰或凹谷)和宏观上的凸凹不平(花纹纸、涂布白板纸等)。

影响油墨需要量;影响印刷品的密度影响纸张着墨的均匀性:实地;网点影响印刷品的光泽度不同印刷方式对承印材料的要求不同平滑度的两面差(3)吸墨性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对油墨的接受性(Acceptability)和对油墨的吸收性(Absorbality )纸面的油墨接受性是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表现:表面被油墨润湿的能力。

表面吸收一定油墨组分的能力。

表面固定和保留均匀墨膜的能力。

油墨接受性主要是指发生在压印瞬间不到1秒时间内的现象,与印刷压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而油墨吸收性则描述油墨与纸张接触到油墨完全固化在纸面的一个较长时间,它与纸张毛细孔大小有关,与油墨某些组分的渗透有关。

可以根据特定的工艺条件,利用公式分别计算出纸面对于油墨加压渗透和自由渗透的深度。

纸张吸墨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光泽度(由于自由渗透的影响)纸张不透明度(由于自由渗透的影响)干燥性(透印、粉化)实地密度三纸张的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1)纸张的机械强度抗张强度:在标准规定的实验条件下,一定宽度的纸样,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N/ m )或(Kg/m)通常习惯用绝对抗张力(Kg)或裂断长(m) 表示。

抗张强度的高低对印刷过程的影响:抗张强度对于印刷纸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速轮转印刷机的印刷用纸,因为纸张在整个印刷中均处在张紧状态,纸的纵向受到一定的拉力作用,如果纸张的抗张强度低于纸在运动时的拉力,在印刷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纸张断裂现象。

为保证印刷的顺利进行,对印刷纸的抗张强度均有一定的要求。

影响纸张抗张强度的因素:1、原料:棉韧的长纤维比短纤维制造出的纸张具有更高的抗张强度。

棉纤维>木材纤维>草类纤维2、工艺:化学木浆>磨木浆:硫酸盐法制浆>亚硫酸盐制浆;3、纸张的方向性:纵向>横向4、湿度的影响:湿度升高,纸张的抗张强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