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各项数学能力当中重要的一项,时代在进步,教学意识在进步,估算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估算教学呢?
一、创设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种估算的意识,他们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在通过我们教学当中,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这种估算的意义,去发展学生这种估算的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去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经验。

比如,一年级有585人,二年级有348人。

估计这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有的说:“500加300等于800,85加48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多一点”;有的说:“585少于600,348少于35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少”;有的说:“这个数比500+300大,比600+400小”,这些估算方法都是对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又如上体育课时,走在跑道时,估计一下跑道的长度;上学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一个苹果大概有多少克;
上超市购物需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适时地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和唤起学生估算意识的有利措施。

二、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心理障碍
现行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

但是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有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

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渗透“误差”概念。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出示一堆糖果,有62颗。

先叫学生去估一估有多少颗,生1:100颗。

生2:30颗。

生3:80颗。

……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是在乱猜、在矇,答案与结果相差甚远。

我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颗糖果,再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这一堆糖果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生1:70颗。

生2:50颗。

生3:65颗。

……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靠近了准确结果。

最后,我组织学生准确地数出糖果的颗数,再与推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跟准确结果比较靠近的学生。

活动中,学生先掌握10颗糖果的正确表象,再去估计一堆糖果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算能力。

通过这样一次推算经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估计经验,另一方面渗透了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

事先估计再和实际的数量比较,有助于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并渗透了“误差”概念。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估算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学习估算做好心理准备和打好认知基础。

三、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

如何根据条件来估算,如何提取主要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计等等,这些技能的形成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感悟内化,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

如估算99+203,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

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

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1)凑整估算。

(2)根据口诀估算。

(3)根据位数估算。

(4)根据尾数估算。

(5)根据经验估算。

(6)根据规律估算。

(二)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
由于每个学生独特的生理遗传、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
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1)四则运算估算基本方法
如估算98×82约是多少?方法先根据四舍五入法得98≈100,82≈80然后估算98×82≈100×80=8000,事实上与98×82=8036很接近。

再如69×67/68○69÷67/68,乘法算式中乘数小于1,积小于被乘数,除法算式中,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数,把69
作为标准,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出69×67/68 < 69÷67/68。

(2)应用题计算的估算方法
如一个敬老院有老爷爷18人,平均年龄78岁,有老奶奶22人,平均年龄82岁,这个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岁?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估算到这个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在78—82岁之间,这就避免了(82+78)÷(18+22)=4(岁)的错误结论。

再如,解答“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40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完成?”方法:先估算出甲乙合作的天数在15(30÷2)天到20(40÷2)天之间,这样自己解答后的答案是否正确就确定了。

(三)关注结果,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
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仅
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

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评价估算的结果。

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是不一样的,估算结果是不唯一的,重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而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一定越好。

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一比谁估的最准”,“谁最能干,估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显然是片面的。

二是重视评价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就是
好的方法。

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三是注意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实际情况,应给予有计划性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