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家庭观念比较与分析
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
![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279f5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8.png)
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
在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不同国家的
家庭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来说。
那么,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哪些区别呢?本文将通过以下的3个方
面来进行说明。
1. 家庭结构的不同
中国家庭的结构往往是多代同堂的,爷爷奶奶、父母、孩子等几代人
一起生活。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相对较为密切,充满着温馨、关爱的
氛围。
而西方家庭的结构通常是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居住。
这种结构下,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更多的独立性,但也有可能因此产生
孤独的问题。
2. 教育方式的差异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通常是注重耐心、严谨、尊重传统和敬老尊师的,排名和成绩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
而西方家庭的教育
方式则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家长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发掘自己的
兴趣和特性,鼓励孩子尝试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外,西方教育
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
3. 家庭价值观的区别
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往往注重团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助,尤其注重子女孝顺的传统观念,认为孝道是家庭观念、文化观念、道德观念的核心。
而西方家庭的价值观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尊重和权利。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更多地体现了平等和协商的精神。
关于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的区别,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如饮食习惯、婚姻和情感观念等。
也许这些区别看起来很大,但是我们都应该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增进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
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
![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9faee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9.png)
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
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在显著地体现出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念。
首先,中国家庭强调父母
对子女的权威和尊重,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和尊重父母的决定。
子
女应当敬重和父母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权威,父母是家庭的绝对权威最高者,尊重祖辈
的传统是家庭生活所需要的。
此外,在中国家庭中,扩大家庭和谐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所
有家庭成员都要争取最大限度地维护家庭和谐,而不是相互之间争吵和冲突。
因此,家庭
成员之间一般不公开表达个人态度和情绪,也不提出个人意见,而是共同努力维护家庭和谐,尊重家庭传统传承。
然而,西方家庭侧重于充分尊重子女的权利,关注和尊重孩子的个人发展,以及让孩
子更有助于他们的未来的意见。
此外,孩子的意见更多地得到认可,因此家庭成员更多地
表达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避免家庭间的沟通不畅。
西方家庭的传统也被广泛地
接受,家庭平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夫妻之间更加平等,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子女教育,
家庭经济管理等问题,相互尊重和理解。
总之,中国和西方家庭文化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家庭强调父母权威和尊重祖辈的传统,而西方家庭更看重个人的发展,支持亲子之间的平等,尊重子女的权利等原则。
虽然家庭
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差异,但家庭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相互支持,经常共享和沟通的社会单元,它是孩子们在社会环境中生活,成长和提高自我认知的重要家园,无论从哪种文化背
景考虑,它都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石。
中国的家庭价值观与西方不同点在哪里?
![中国的家庭价值观与西方不同点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dc4603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d.png)
中国的家庭价值观与西方不同点在哪里?中国和西方的家庭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家庭角色、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等方面体现。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不同之处。
1. 家庭角色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是男尊女卑的,即男性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决策者,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和养育孩子。
这种分工模式在过去的社会中十分普遍,也为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塑造了深刻的影响。
而在西方,家庭角色分工通常是更为平等化的,男女双方都应承担家庭责任,包括经济支持、照顾孩子和家务等。
2. 教育方式在中国,父母通常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更好的未来。
但通常的教育方式是比较严格的,父母会通过强制性、训练式的手段来教育孩子,例如考试成绩好坏对待不同等。
而在西方,教育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尊重个性的发展,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并且注重培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家庭关系在中国,家庭关系通常比较亲密,且常常不限于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长辈与子孙、亲自关系较近的亲戚等。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和分工,尊重长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孝顺和敬老也是受到重视的传统。
而在西方,家庭关系相对亲密度较小,家庭成员之间是更加独立的个体,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家庭的重要目标,而传统的家族关系并不是非常重要。
4. 人际关系在中国,人际关系通常比较重视“面子问题”。
这意味着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通常会尽量维护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形象,而面子是与尊严和地位紧密挂钩的。
在西方,人们通常更注重的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形式上的礼仪和仪式感。
他们对平等、个性尊重和实事求是的意识更强。
5. 社会尊重在中国,由于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尊重的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个国家,中国重视社会稳定和尊重家庭中长辈的地位。
而在西方,他们往往是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民主,尊重个人能力和个性。
因此,西方社会对于家庭的尊重是相应较少的。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854a44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6.png)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以下是20个常见的差异:1. 家庭结构: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因此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家庭;西方家庭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那么重视。
2. 家庭观念:中方家庭观念以孝悌为核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西方家庭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3. 子女教育: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期望较高;西方父母则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4. 婚姻观念:中国人认为婚姻是人生大事,需要慎重考虑;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感情和感受。
5. 家庭成员关系: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相互依存度较高;西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相对独立。
6. 家庭角色: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比较权威,子女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加平等。
7. 家庭价值观:中国家庭价值观强调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团结;西方家庭价值观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8. 养老观念:中国人普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希望子女能够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西方人则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9. 家庭财产观念:中国家庭财产观念强调家庭的整体利益,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比较模糊;西方家庭财产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财产权利和独立性。
10. 家庭礼仪:中国家庭礼仪比较繁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礼貌;西方家庭礼仪则相对简单,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舒适。
11. 家庭隐私观念:中国家庭隐私观念相对较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公开;西方家庭隐私观念则比较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12. 家庭生活方式:中国家庭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照顾和支持;西方家庭生活方式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13. 家庭沟通方式:中国家庭沟通方式比较含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西方家庭沟通方式则比较直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多。
14. 家庭消费观念:中国家庭消费观念比较节俭,注重储蓄和理财;西方家庭消费观念则更加注重享受和消费。
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
![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62ea22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1.png)
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差异成为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其中,家庭价值观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
那么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家庭模式的差异在西方社会,家庭模式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自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以平等为原则。
家庭与社会、政治相互独立,不会发生相互依赖关系。
而在中国社会,家庭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群体,家庭成员之间更强调互助和依赖。
家庭与社会、政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种家庭模式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恩爱,子女需要尽孝之责,且父母有权干涉子女的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差异西方社会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强调个人发展,并鼓励个人自主决策。
家庭教育也更多地注重对孩子思想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中国社会,家庭教育更注重基本礼仪和家庭纪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部分基于管教和惩罚。
因此,在中国家庭中,家长更多地干预孩子的决策和生活,有时甚至包括职业选择。
三、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西方社会,男女平等地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男女家庭角色相对松散,没有明显的分工。
相反,在中国社会中,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明显,男性主管外事,女性主管内务。
父亲通常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承担家庭外出工作的责任。
母亲通常负责照顾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教育。
这种传统的家庭分工方式在中国仍然存在,尽管现代中国社会呈现出更多的家庭平等和女性独立的趋势。
总的来说,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而中国社会重视家庭的互助和传统分工方式。
虽然这些差异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似乎不可逾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小。
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
![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9eca2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png)
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价值观中国家庭注重家族观念和传统价值观,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互相扶持。
家庭成员通常会为家庭的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兴趣和利益。
相比之下,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价值观和独立性。
他们倾向于将个人的成就和兴趣放在首位,而家庭的利益则是次要的。
2.家庭角色和责任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常拥有更高的权威和责任。
他们负责决策和指导家庭成员,而孩子们则需要尊重和遵循父母的意愿。
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3.家庭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注重传统教育方式,强调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和培养。
他们认为通过严格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自律能力。
然而,西方家庭更注重自由和个性发展,他们倾向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4.家庭生活重心中国家庭注重家庭生活和社会责任,他们将家庭放在首位,并尽力为家庭创造稳定和和谐的环境。
相比之下,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兴趣和事业上。
5.家庭关系中国家庭注重亲情和血缘关系,他们认为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扶持和帮助。
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矛盾。
然而,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关系和朋友关系,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和朋友来建立和维护关系。
总之,中外家庭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中外家庭观念也在逐渐接近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彼此的长处和优点,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
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有何异同?
![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有何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7e5b272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0.png)
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有何异同?2022-09-04 08:23标准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心在于“道”。
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的世界架构为天、地、人“三才”,同属“一个世界”。
主张“道不远人”,“道”要从“身边”寻求,首先是从夫妻、父子家庭关系开始。
《周易》有云:“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道端正,天下方能安定。
孔门庭训等是家风传承的典范,家风决定个人命运,影响家族兴旺。
西方家庭注重知识培养,重心是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培育,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注重成长及爱的教育,父母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赞赏及鼓励,通过与子女交流关注子女心理需求。
作者:陈晓霞中国人遵循“从利他中实现利己”的价值取向。
家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亲情血缘为最坚实的社会纽带。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孝”文化。
家庭成员责任重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
西方社会尊重个体自由、权利与尊严,重视爱欲、圣爱和友爱,主张家庭以个体为本位,遵循“利己就是利他”的价值取向。
西方更加注重个体的理性,注重自身的价值。
个人是家庭及社会的主人,个人利益往往是主导因素,而家庭则是次要的。
中国家庭属于父子文化,《易经·家人卦》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成员恪守其位、各尽其责。
男女之间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并遵循家庭伦理,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夫和妻柔,各自舍弃部分自主权力,实现和谐统一。
西方家庭以夫妻为中心,注重夫妻关系及男女自然之情,以夫妻间主观感受作为婚姻目的,结婚是为了行使两性间的幸福权利,婚姻家庭真正成为私人问题不允许外在权力干涉。
主张个体的自由权利高于婚姻家庭,夫妻各自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中西家庭均以实现幸福为直接目的,确保家庭细胞形态健康,维护成员生存发展。
中西家庭作为最小的伦理单位,在培养“个体”之间的关联、责任与关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上有何异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上有何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3c47ce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6.png)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上有何异同?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而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是家庭的两个重要方面。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依次列举几个相关的异同点。
一、家庭观念的差异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尊重老人中国人尊重老人的传统文化,使得在相对看重年轻人的国家中,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更高。
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注重个人主义,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占据着较低的地位。
2. 子女独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子女应该对父母恭敬顺从,为家庭添福添寿,而其他国家则更加注重子女的独立性,家庭观念相对较淡。
在欧美国家,孩子在18岁左右会考虑自立,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3. 家庭责任在一些欧美国家,对社会、国家和环境的责任感往往比家庭责任重。
相反,中国的家庭观念较强,家人之间的互助、相互扶持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所以当家庭中有人需要帮助时,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协助。
二、家庭结构的千差万别除了家庭观念的特点之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结构也有极大的差异:1. 家庭类型中国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核心家庭即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其他亲属在其中居住的较少;而在欧美等国家,家庭结构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核心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补充家庭等多样类型。
2. 婚龄在一些欧美国家,由于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婚龄相对较大,比如北欧国家,很多人在30岁左右才考虑婚姻。
而在中国,婚龄相对较小,22-28岁是结婚的黄金年龄。
3. 家庭收入中国的家庭收入模式更倾向于带薪制,即通过劳动所得经济收入来维持家庭,而一些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股票、基金、地产等资产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来源。
总结起来,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上有着许多的差异和特点,但在这些差异中,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希望大家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幸福和美好。
比较中外家庭观念差异作文
![比较中外家庭观念差异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ace36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8.png)
比较中外家庭观念差异作文家庭观念,这个东西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人们心中最深处的情感之门。
不过,这把钥匙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看看这些差异到底是好是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说说中国的家庭观念。
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人们认为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
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和睦、亲情至上。
在家里,大人们总是关心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家人的关爱。
中国家庭观念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过分强调家庭责任,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压力很大。
但是,总的来说,中国家庭观念还是很好的,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亲情、感恩付出。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西方的家庭观念。
在西方国家,家庭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在西方家庭里,父母往往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西方家庭观念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有时候会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但是,总的来说,西方家庭观念还是很好的,它让我们懂得了独立思考、勇敢追求。
那么,中西方家庭观念到底哪个更好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一个好一个坏,关键是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在中国家庭观念中,我们可以学到亲情至上、孝顺父母;而在西方家庭观念中,我们可以学到独立思考、勇敢追求。
只有将这两种观念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家庭观念的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传统。
毕竟,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们要学会在尊重他人的也要尊重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中西方家庭观念各有优缺点,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人对家庭的价值观与西方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对家庭的价值观与西方观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97e570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d.png)
中国人对家庭的价值观与西方观念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
中国人对家庭的态度和观念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家庭的和谐、团结和亲密,而西方社会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深深影响了人们对家庭的看法和行为。
首先,中国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非常强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中国人相信,个人的幸福和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和成功息息相关。
因此,中国人常常愿意为了家庭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
无论是孝顺父母、照顾兄弟姐妹,还是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中国人都视之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幸福和成功往往被视为比家庭的幸福和成功更重要。
因此,西方人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欲望,而不是为了家庭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其次,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体现在家庭关系的紧密和亲密上。
中国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亲密关系。
在中国家庭中,亲人之间的亲密和和谐是最重要的价值。
中国人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系家庭关系,例如举办聚会、庆祝节日、共进晚餐等。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财富,需要不断地投入和维护。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在西方家庭中,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被视为重要的价值。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能相对疏远,个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得到更多的尊重。
西方人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而不是过多地依赖和依附于家庭。
此外,中国人对家庭的观念还体现在家族的重要性上。
中国人常常把家庭看作是一个延续的整体,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孩子。
家族的传承和延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人注重家族的血缘关系和传统,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家族的传承和延续在西方社会中并不像在中国那样重要。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1372b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c.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家庭中向子女灌输知识、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虽然家庭教育在世界各地都很重要,但是在中西方社会里,家庭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目标不同。
在西方社会,重视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对孩子的自由发展和个性成长有很高的要求。
而在中国社会,父母侧重于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和考取好学校,重视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
同时,中国父母强调家庭的封闭性和亲情的重要性,更多关注孩子的安全。
其次,中西方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父母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尝试各种体验,从而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个性特点。
而在中国社会中,父母更多地采用以教育为目的的规定和制度,通过书本和模仿来建立孩子的习惯和价值观念。
同时,父母也强调尊重长辈和自我约束的教育方式。
最后,中西方家庭教育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家庭教育更多体现个人主义和自由民主的理念,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能力,注重自由的形成,独立性的体现以及个性的展现。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庭教育侧重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和个人情感的培养,重视遵守社会准则和秩序,更强调集体意识和社区意识。
中西方社会家庭教育观念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社会重视个人独立,中国社会重视家庭和亲情。
西方社会更注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中国社会则更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能力提升。
此外,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也导致教育方式和目标的不同。
然而,与此同时,两种社会的家庭教育观念都强调亲子关系和价值观念的传承,这是两种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之间的共同点。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精选合集)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精选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a78415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2.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精选合集)第一篇: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希望有所帮助!(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
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5329d1f227916888486d7f7.png)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之家庭与个人观念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现象包括活动方式、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与此相适应,自然就形成方式文化、物质文化(或称物态文化)与精神文化。
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家庭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旨在浅析中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家庭与个人观念的比较(一)中国人的家庭与个人观念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立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本位,家庭本位注重群体价值和人际和谐,个人价值依赖于社会和他人,把个体看成是社会的一分子,强调个体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相互爱护,以集体利益为重。
(二)西方人的家庭与个人观念西方社会是建立在个人独立、平等和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基础之上的个人本位的社会。
个体本位以个体为本位,强调个体利益高于一切,即使在家庭关系中也是以个体利益为中心,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家庭则是次要的。
个人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个人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自我中心。
二、中西方家庭与个人观念产生差异的原因(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生产最适宜发展,从而渐渐形成重农文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群体本位的沃土;西方文化发源于多山且沿海的地中海地区,因此海上贸易和手工业适宜发展,逐步形成重商文化,而重商主义是个体本位的温床。
(二)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家为核心的伦理文化对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形成有重大影响,自古以来的完备的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族意识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使得家庭的凝聚力和荣辱观大大增强,同时,个人必须依附、服从于家族,家族内部主从分明,尊卑有序。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03a6446767f5acfa1c7cd30.png)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
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
中国人比较注重“养儿防老”,但这句话在西方意义并不大。
西方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三代同堂极为少见。
当代中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三口之家”愈来愈多,但三代同堂仍大量存在。
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
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
学生勤工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
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
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
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西方年轻人认为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
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
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
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
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
同时,中国人的传统关系是互补性的,即通常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的原因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51bcd3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8.png)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的原因1介绍在国际社会,中西家庭观的差异备受讨论。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角色、家庭结构、家庭情感、家庭传统等方面。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逐一介绍中西家庭观的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家庭角色中西家庭角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角色、父母角色和子女角色上。
在西方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意识被普遍接受,因此对于家庭角色的分工也往往比较灵活。
丈夫和妻子通常都要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并且在家庭中负担比较均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扮演家庭的经济支柱和领导者,女人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这种传统思想在现代中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挑战。
3家庭结构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上。
在西方文化中,核心家庭(夫妻和子女)是最基本的家庭单位。
夫妻独立生活、单独承担家务和育儿责任被普遍接受,即所谓的“小家庭文化”。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扩展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是最基本的家庭单位。
子女成年后仍与父母同住、共同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
4家庭情感中西家庭情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爱的表达方式和家庭关系上。
在西方文化中,爱的表达方式比较开放,亲密的身体接触和直接的口头表达被认为是情感亲密的表现。
同时,在西方文化中,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和随意,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更注重沟通和互动。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通常是默默无闻的,通过一些细节和小事表达。
此外,中华文化注重“孝道”,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爱”关系上。
5家庭传统中西家庭传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上。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传统较少,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创新。
同时,大部分西方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或者天主教等宗教,这些宗教信仰强调的都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是社会文化的中心,被文化或传统价值所约束。
此外,中华文化注重节庆和风俗习惯,这些传统都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中西方家庭观念对比
![中西方家庭观念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7f5151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6.png)
4
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中国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在中国家庭中,亲子关系被视为密切而不可分割的。父母通常对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有更多 的控制权,而子女则被期望遵守父母的意愿和期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 成绩,同时也强调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教育
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西方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相比之下,西方家庭的亲子关系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父母与子女之间更倾向于建立平等 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权威关系。西方的教育方式也更加注重个体独立和平等,鼓励子女 自主选择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的教育。此外,西方家庭教育也注 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
总结
中西方家庭观念存 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家庭观念注重 家庭和睦、家族团 结和亲情关系,强 调尊重长辈、关心 晚辈、关爱亲朋好 友;而西方家庭观 念更注重个人独立 和自主选择,强调 个人成就、自我实 现和个人幸福
这些差异在家庭 角色与责任、婚 姻与家庭关系以 及亲子关系与教 育方式等方面也 有所体现
了解和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家庭观 念有助于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
-
感谢倾听Leabharlann XXXXXX学院20XX级
中西方家庭观念对比
汇报人:某某某
目录
-
1 家庭价值观 2 家庭角色与责任 3 婚姻与家庭关系 4 亲子关系与教育方式 5 总结
中西方家庭观念对比
家庭观念是指人们对家庭 生活、家庭关系和家庭角
色的看法和态度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家庭 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家庭观念 进行对比的几个方面
2
家庭角色与责任
家庭角色与责任
中西家庭的比较
![中西家庭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13c562583c4bb4cf7ecd1ac.png)
4、家长的权力与义务
家长在家庭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并且一般都是终身的。 家长掌握子女的教育权和择业权。 家长拥有对子女婚姻决定权。中国传 统婚姻关系的缔结方式不是自由恋爱, 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家长握有对家庭财物的支配权,不经 家长许可,子孙不得擅自动用家中财 物。 家长拥有对子女的惩罚权。 “君叫臣 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
二、中西方家庭 的比较
1、家庭观念的比较
家庭成员——家庭的主体 家业,包括家产、世传的 专长、技能——家庭生活 的物质基础
家庭
家风,主要体现在家庭伦 理规范、生活方式上—— 家庭的精神文化方面
1、“家庭”的组成
在中国人看来,家庭是以血统关系为基
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 共同生活内,特别强调婚姻和血缘关系。
西方人面临的冷酷现实与
中国人所处的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的温情脉脉的世 界形成强烈的对比。
任何家庭成员的个体社会
交往活动必须服从家庭整 体利益。国家、社会也确
定家庭社会交往的整体性。
社区情感……在现代早
期的欧洲也许是最强大 的社会力量。
(五)中西方家庭本质
本质的差别是: 中国家庭充斥着家庭主
义;
西方家庭充满了个人主
义。
家庭主义——个人被
家庭组织融化,家庭成 员对自己所属的家庭有 强烈的归属感,所有家 庭成员致力于实现家庭 的目标。
5、男尊女卑与
反动的贞节观
《礼记· 郊特牲》曰:
“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 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贞节观作为男权社会的产物,
实质上是男性用以剥夺女性 爱情与婚姻权利、对妇女进 行单方面性禁锢的一种“武 器”,是倾斜的不平等的男 女两重道德观。对于历代妇 女来说,贞节观念就是一条 套在她们脖子上的锁链—— 守节或殉烈 。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53adaf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f.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前言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在家庭中对于子女教育的态度、观点、方法等方面的信念和意识形态。
各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原因和影响。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表现值观取向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其价值观取向的不同。
中方家庭教育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注重家庭和谐、传统文化传承、学业成就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而西方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自主、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
在中方家庭教育中,家长多数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而在西方家庭教育中,人们关注孩子的个人成长,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和独立性发展,希望培养一个有高效率、高自我管理、高自由度的孩子。
教育方式中西方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式家庭教育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基于规则的教育方法;而西方家庭教育鼓励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方式。
在中式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告诉孩子们正确答案和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记忆、应试和掌握知识点;而在西式家庭教育中,父母习惯让孩子自己思考、独立决策、玩游戏、用想象力、探索未知领域。
家庭角色分工中西方家庭教育对于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式家庭教育中,男性通常扮演着家庭经济支柱和严厉的子女管教者,女性则负责家庭的日常管理和子女的教育;而在西式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扮演互助合作和参与子女教育中角色的角色。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原因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原因也有多种,以下是较为普遍的几点。
历史文化背景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受到了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集体主义、家族观念和对家庭地位的尊敬;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自我实现和独立自主。
社会经济体制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会深刻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
中国农村家庭通常有多个孩子,因此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交友情况;而在西方城市中,由于各种社会资源的均等分配,人们的关注点则更多地放在了个人能力和发展上。
家庭价值观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家庭价值观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相似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37a596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0.png)
家庭价值观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在家庭价值观这个大的范畴下,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些差异与相似之处,并说明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些差异和相似之处的重要性。
1. 家庭结构与价值观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东方文化中,家庭结构多以集体为基础,注重家族和亲属关系。
家族观念较重,家族制度的传承与延续十分重要。
与之相比,西方文化中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家庭结构较为松散,个人的选择和追求更受到尊重。
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庭都是人们生活的核心,都追求着家庭温暖和幸福。
2. 教育观念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在东方文化中,教育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强调孝道和忠诚。
家长和祖辈在子女教育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更加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家长们更倾向于让孩子成为独立而自主的个体。
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庭都希望能够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东方文化中,传统价值观仍然深深根植于家庭中。
重视家族的传承和尊重长辈的观念在东方家庭中非常常见。
而在西方文化中,随着现代价值观的兴起,更多的家庭追求着个体的幸福和成就。
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庭都在面临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家庭关系的质量和稳定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价值观塑造的影响与意义家庭是价值观最初形成和塑造的地方。
东西方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都在塑造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的,所以家庭的价值观对于个体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尊重与理解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支持、诚实和公正等等都是在家庭中被重视和培养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东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尽管各自有不同的家庭结构、教育观念和传统价值观,但家庭在人们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较中外家庭观念差异作文
![比较中外家庭观念差异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595d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a.png)
比较中外家庭观念差异作文哇,今天咱们要聊聊中外家庭观念的差异哦!这真是一个超级好玩的话题,像是在玩“大冒险”一样!咱们来看看,中外的家庭到底有什么不同吧?首先,咱们来看看中国的家庭观念。
中国的家庭可是超级重视团结的哦!在中国,家是一个大大的温暖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咱们这些小家伙们,大家都住在一起,像一个大大的大家庭一样。
有时候,连三代人都在一个屋檐下哦,真的是热闹极了!在中国,孝顺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先给爷爷奶奶问好,帮着做家务,妈妈总是说:“小明,快去给爷爷奶奶捶捶背,他们都老了,要多照顾他们哦!”那外国家庭呢?外国的家庭观念可就不一样啦!在美国或者欧洲,很多家庭喜欢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比如说,小红的家就像一个小小的公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小红有她自己的小天地,爸爸妈妈也有他们的房间。
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有点像是个人的“超级小堡垒”!小红的爸爸有时候会说:“小红,今天你想去你的房间做什么都可以,我们等会儿再一起吃晚餐。
”在中国,家庭活动通常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比如说一家人去公园玩,或者一起吃饭,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笑声不断,感觉就像是一场热闹的派对!而在很多外国家庭中,大家的活动可能比较分开一点,比如说,爸爸去打高尔夫球,妈妈去参加瑜伽课,小红则可能去上她的绘画班,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但也会在一起吃饭时聊聊各自的经历,保持联系。
说到教育,哇,这真是个大话题呢!在中国,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关心,像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是拿着一堆练习题,叮嘱他说:“小明,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个好大学哦!”可是,在一些外国家庭,家长可能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小红的爸爸妈妈更关心的是小红是不是喜欢她的绘画课,是否在课堂上开心。
还有,咱们来说说家务吧。
在中国的家庭,小明可能要帮忙打扫卫生,或者帮忙做饭,家务活都是大家一起分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家庭观念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冲突沟通与理解
文章摘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并造成
误解与敌对。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文化冲突,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去评判其他文化现象,更不能带有种族偏见。
多加沟通并理解其他文化是解决这种文化冲突的最佳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冲突与误解,如中西家庭观念上的不同。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自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而美国人则不同,子女一到成年,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便不再理会,更休想赡养父母或是几代同堂了。
案例: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已成年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
老外却不同。
曾有一位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每次都买上千块的东西。
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买东西。
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老板忍不住发话了,“老太太真挑剔,什么都看不上。
”在楼下,老太太挑中三个总价值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以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手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
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能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
”难怪美国人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
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点孝心,付一点小钱。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天差地别。
在中国人眼中,美国人的做法是十分不孝的,而在美国人看来,自己的做法十分平常,没有什么不妥,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为父母付钱,甚至还要赡养父母。
造成这种互相不理解的原因有许多,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会引起文化上的冲突。
本案例中,中国人与美国人对家庭的观念截然不同,就是文化上的冲突。
中西启蒙教育认知不同。
中国人受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崇尚统一,强调伦理之上,群体至上,尊老尚古,尤其强调尊老爱幼以及恪守孝道,这些都被视为中华传统美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作为儿女,养育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职责,任何人都无法推卸这个责任。
从古至今,中国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楷模,他们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对父母以及家庭的观念,甚至连刚入学的孩子都被教育要孝敬父母。
802而在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一直受自由主义思想与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影响,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影响他们的处事原则与判断,所以他们在成年后便独立起来,与父母没有太多联系,各自生活。
美国是个十分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因此案例中的美国人不会为母亲付钱,母亲的钱不够可以不买,他没有责任付钱,而他的这种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西方的个人本位与中方的家族本位不同。
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是在神学背景上产生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个人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略,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
这种个人本位的思想影响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对孩子也非常尊重,进孩子房间首先要问:“我能进来吗?”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奋斗为荣,乐于谈论个人一得之见。
因此,案例中的美国人不会因为没有为母亲付钱而感到羞愧,而母亲自然也不会认为这有何不妥。
而中国以家族为本位,家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
强调“父母在,不远游”。
家庭中有长幼关系,夫妻关系,要各安其分,各尽义务即“尽伦”!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
这种思想使得家族成员间的关系比西方要亲密的多,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不分彼此。
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说。
所以在中国儿女会争相孝敬父母,逢年过节一定要团聚。
为父母买东西付钱是理所应当,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西方人眼中争相付钱的现象是无法理解的,但在中国人看来恰恰是“孝”的表现,也突出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1300
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还有文化产生的背景差异,行为规范的各不相同,价值取向的不同和语用迁移造成的影响等。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并造成误解与敌对。
这就需要我们不能思维定势,用自己的感情与认知判断其他文化的对与错。
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与理解其他文化,否则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各种类型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文化冲突,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去评判其他文化现象,更不能带有种族偏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或沟通的情况,我们应及时请教他人或是做出解释,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多加沟通并理解其他文化是解决这种文化冲突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