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认识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认识大洲
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所以,不同的教材版本,出现不同的学习区域。中图版地理教材在“认识大洲”这部分的内容中,只选取了“亚洲”一个区域来学习。虽然各种版本的教材选学不同的大洲,但是,它们都涵盖了认识“大洲”的所有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具体的“大洲”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在学习亚洲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这样,学生通过“区域要素”的学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例如,学生以“亚洲的地理位置”为案例,达到“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一课程目标后,当学生以后独立学习非洲或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时,会知道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说明它的位置特征,并且知道可以“运用地图”来获取相关信息。在这里“亚洲”的具体的区域知识是学生用来说明、理解、掌握某个地理原理、规律或关系的“实例”。
所以,在“亚洲”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并会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韶关市第十中学刘燕群
【背景分析】
“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认识大洲的第一节。第5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的内容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第一部分是自然概况,包括亚洲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学生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
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范围和地理分区。
(2)了解亚洲在地形、河湖、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湖、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特点的方法。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对亚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加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
(3)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复习]:
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
经纬度位置
一、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相互位置
二、自然环境
地势高低
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
气候类型及分布
2、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及成因
主要的河湖名称、特点及分布
3、河流和湖泊利用与治理
分析水文特征的一般方法
4、资源主要资源及分布
利用与保护
三、人文环境
1、农业与工业
2、城市
3、交通
4、人口、地区文化
说明:上述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在七年级“中国地理区域”中已讲过,现在将此结构再复习一遍(3分钟内完成),并强调分析方法基本一致。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景观图片,包括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干旱的阿拉伯沙漠、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浩瀚的东海、经济发达的日本、石油王国沙特、内陆山国尼泊尔……通过这组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亚洲是一个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发展差异大的地理区域。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