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学习目标细化解读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5、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篇课文是报告文学,属于科学文艺作品。
“感受”能力主要是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以及语言特点和风格。
“理解”能力主要是指“理解字词,把握文意,概括要点,“理解主要内容”、“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欣赏”能力主要是指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说明性语言的表达特点;通过综合和比较,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
“评价”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分析,对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眼光作出自己的评价。
学生这四种阅读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起来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反复阅读训练逐步得到提高的。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能力训练项目。
对一篇课文而言,要着重突出一两项能力训练重点就可以了。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
依据二:单元学习目标
1、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篇幅都比较长,要加强默读方法,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读出文章关键信息,读出作者感情倾向。
2、在默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思路,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结合的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的能力和探究性阅读能力。
5、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要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短期行为必将造成公害,毁坏自己的家园。
依据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核心内容及《教师教学用书》中的
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明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
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大声疾呼,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解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历史教训的总结,亦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从而让学生树立环保主题和忧患意识。
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可以以罗布泊的今昔对比、消亡的原因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本文语言形象、准确。
作品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引用大量的数据使语言更准确直观,另外直接抒情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撼人心灵的力量。
所以品味语言是本文的一个核心。
依据四:学生认知能力及认知水平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联系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分析八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认知水平。
①默读有一定速度,有70%的学生能达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要求。
②在“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方面,有80%的学生具有这种能力。
③“叙述”和“描写”是七年级学习的重点,“说明”和“抒情”是八年级学习的重点。
应该有60%的学生基本能够辨析,并能够初步了解其作用。
④本篇课文是报告文学,属于科学文艺作品。
所以,课标中“阅读科技作品”所提出的要求是教学目标的重点。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
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
这一要求,有70%的学生能够达到。
“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生活实际作出自己的评价;”有50%的学生能够达到。
“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有40%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达到。
⑤“了解常用的写作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有50%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能够达到。
(2)基于认知水平的能力要求
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科技作品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对科学文艺作品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领悟和感受。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要注意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而且要注意探究内容,感受作品,从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要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短期行为必将造成公害,毁坏自己的家园。
(二)学习目标表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文本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特制订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
2、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结合的表达方式。
3、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其中2、3项为重难点)
二、评价任务与设计
(一)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2、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二)评价任务与设计
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提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阅读的精读评价“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这就从“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提出了阅读评价的任务,既是“建议”,也是“要求”。
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本课的评价任务与设计如下:
1、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评价设计: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
(课后第三、四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图片)由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导入,板书课题。
2、抓住“消逝”、“仙湖”这两个重点词语解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了解目标,明确任务。
(出示目标,生读后明确任务)
(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板书:今日罗布泊沙漠、神秘)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板书:过去罗布泊绿洲、仙湖)
3、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板书:改道四盲)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板书:青海湖月牙泉)
(带着这两个问题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句子)
5、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检测学生达标情况,落实目标1)
(四)细读理解,品味科学文艺作品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请同学们到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1、真实性的语句:
(1)<汉书.西城传>根据史书记载具体数字。
(提示:读这些叙述性的语句语气应平和)
(2)“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引导: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
2、直抒胸臆的句子: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引导: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引导: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引导: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
3、生动修辞的句子:
(1)拟人:“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引导: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
(2)排比:“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引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
(检测学生达标情况,落实目标2)
(四)口语的训练,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要求用概括的语言扼要说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
2、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我们发出"救救仙湖"的呐喊声,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让罗布泊的悲剧不再重演!
假如你是一位研究罗布泊的科学家,请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整理后发布给同学,看看谁说的措施可以实行又有建议价值。
(先
小组讨论,造发言,教师及时点评。
)
点评围绕: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措施,一旦有人违反应严罚严惩。
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觉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
学生应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可能会提及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师应给予适当反驳,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条件,消耗人力、财力过多,植树造林所需水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应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
(检测学生达标情况,落实目标3)
(五)布置作业: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检测评价学生的迁移能力)
(六)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今日罗布泊沙漠神秘对
过去罗布泊绿洲仙湖比
原因改道四盲
青海湖月牙泉(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