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生态学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斑块及斑块动态: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生态交错带: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会产生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

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粒度: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

景观要素: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叫作景观单元。如马尾松林、栓皮栎林、樟树林等,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农田等。

景观动态变化: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边緣种:指的是在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网络:是景观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它包括由廊道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廊道网络,以及由同质性和异质性景观斑块通过廊道的空间联系形成的斑块网络。

简答题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

答: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模型分析法和景观模拟模型分析法。

斑块类型及特点

答:干扰斑块: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存斑块:与干扰斑块类似,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消失较快

环境资源斑块: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引进斑块分为:①种植斑块:人维护、存留时间长。

②聚居地: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

廊道作用

答: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作用:具有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的双重作用。

具体表现在:

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

保护:长城、围墙、林带等

物种栖息地: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

观赏: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

基质的主要特征

答:基质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特征:

1 面积大,一般采用相对面积作为定义基质的第一条标准: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相对面积是指本底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相对面积大小决定本底对整个景观的控制程度。

2 连通性高,连通性是指单位面积景观被分割的块数,是确认基质的第二个标准。决定本底中物种迁移受其它景观要素的影响程度。间接影响本底对景观的控制程度。

3 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

景观变化主要作用力

答:1 人力,比如:采伐、造林、灌溉等

2自然力:包括物理力(比如:地震、洪水、台风)和生物力(比如:病害、虫害)

3力按照作用的强度分为四级:极度、强度、中度和弱度。依次可以产生景观替代、建立新平衡、恢复和波动四种结果。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答: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则目标 2景观生态调查 3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4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景观功能区划分 7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简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属性差异

答: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

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列举景观格局分析的基本步骤

答: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野外考察测量、遥感影像处理)景观数字化

选用适当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