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学设计(全)
第一课 认识Excel教学设计
![第一课 认识Excel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5accf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0.png)
第一课我的好朋友(Excel)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让学生掌握如何填充有规则的数据6.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填充有规则的数据。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室。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如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图1-1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
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1.启动Excel教师介绍:Excel和Word 一样,是Microsoft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2.认识Excel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 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3.几个概念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
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学生听教师叙述。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完成启动Excel的操作。
学生观察Excel窗口,回答问题。
学生听教师介绍,认识Excel窗口。
《Excel中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方案
![《Excel中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9799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2.png)
《Excel中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Excel表格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Excel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管理数据,更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因此,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
本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并掌握数据的计算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工作或生活中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理解Excel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如平均值、总和、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等。
2、掌握Excel中数据计算的基本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MEDIAN等。
3、能够应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模式1、讲授模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Excel的计算方法和函数,让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Excel数据计算的基本操作。
2、实践模式: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Excel 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使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3、合作模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内容1、Excel常用的计算方法(1)平均数: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在Excel中可以使用AVERAGE函数进行计算。
(2)总和: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和。
在Excel中可以使用SUM函数进行计算。
(3)最大值:用于查找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
在Excel中可以使用MAX函数进行查找。
(4)最小值:用于查找一组数据中的最小值。
在Excel中可以使用MIN函数进行查找。
(5)中位数:用于查找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在Excel中可以使用MEDIAN函数进行查找。
2、Excel计算函数的应用(1)SUM函数SUM函数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总和,语法为:=SUM(number1,[number2],…),其中number1,[number2],…表示要进行计算的数据。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875396312b3169a551a41f.png)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学会格式化表格。
过程与方法:感受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二)课题分析本节课是《学业水平考试》中重点的内容。
利用学生生活中实例,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点:SUM、AVERAGE、MAX、MIN、函数的使用难点:单元格地址的重要性(三)教学策略分析1 学情分析学生对EXCEL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数据填充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具有格式化电子表格的能力。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尝试点拨的引导;知识反馈的调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要善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EXCEL知识。
(四)教学准备共64台计算机,全部联网,多媒体演示软件。
(五)设计思路1 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学校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对于班级成绩需要进一步统计处理,如何处理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全体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2 讲授新课(1)认识函数三、板书EXCEL函数的使用常见函数SUM、AVERAE、MAX、MIN、COUNTIF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教学时,首先利用期中考试成绩汇总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环境,讲清要求之后请学生去认识函数。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包含所学的内容。
通过教室广播的功能,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表格设计师”的同学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Excel2016工作窗口》教学设计
![《Excel2016工作窗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af0a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a.png)
Excel2016工作窗口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 Excel2016 的工作窗口的各个部分,并能够正确使用 Excel 的基本功能。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 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组成部分 - 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基本功能3.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 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组成部分(10分钟)1.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标题栏:位于窗口的顶部,用于显示文档的名称。
2.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提供了各种功能选项。
3.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工具栏:位于菜单栏的下方,包括常用的快捷工具按钮。
4.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工作表标签栏:位于窗口的底部,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表。
5.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工作区:位于工作表标签栏的上方,用于显示工作表的内容。
步骤二:介绍 Excel2016 工作窗口的基本功能(20分钟)1.启动 Excel2016:在桌面上双击 Excel2016 图标即可启动程序。
2.创建新的工作簿: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新建”,然后选择“工作簿”来创建一个新的 Excel 工作簿。
3.打开已有的工作簿: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打开”,然后选择要打开的工作簿文件。
4.保存工作簿: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保存”来保存当前的工作簿。
5.插入和编辑数据:在工作区中,可以直接输入数据,并使用各种函数和公式进行计算和编辑。
6.格式化数据:通过选中需要格式化的数据并在菜单栏中选择“格式”来格式化数据的样式、字体、对齐方式等。
7.进行数据筛选和排序:在菜单栏中选择“数据”->“排序和筛选”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序。
8.创建图表:通过选中需要创建图表的数据并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图表”来创建各种类型的图表。
9.打印工作簿: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打印”来打印当前的工作簿。
Excel教案
![Excel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90da2fd0a79563c1e72a1.png)
《Excel电子表格初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Excel的启动与关闭。
2、熟悉Excel界面的组成。
3、掌握Excel单元格的操作。
4、初步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能力目标1、能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情意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1、Excel界面的组成。
2、如何快捷地在Excel中,根据相关的条件对行、列进行相关的操作。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已知的条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练结合教学教具1、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一组成绩数据。
3、多媒体演示课件。
课前准备1、检查计算机教室学生用机的软硬件是否正常。
2、准备好多媒体课件、成绩数据表。
教学分析Excel是微软公司出口的电子表格软件。
由于其操作的简单、易学等特点,此软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
我们运用此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既可以减轻我们的计算工作时间,也可以提高办公效率。
本节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打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本节课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感受此软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设计了以某班一次考试的成绩统计作为本课的主轴线,通过手工计算总分的比赛导入本课;以添加同学姓名、修改同学成绩为支任务学习单元格的操作;运用公式计算总分成绩、拖动填充柄使用等几个分轴线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设计时考虑同学基础不一,故课前准备了此班大部分同学的数据,留一至二名同学作为新增内容,让学生输入与修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起始1、根据机房情况对学生调整。
2、最后一次检查机房安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发成绩数据表。
布置竞赛任务(计算同学总分)。
4、宣布竞赛结果,提出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问题,导入新课。
1、开启计算机。
2、小组内合作,参加比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学习使用Excel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学习使用Excel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d725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4.png)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学习使用Excel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创建、编辑和保存Excel表格的基础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和应用Excel,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2)掌握创建、编辑和保存Excel表格的基础技能。
2. 教学难点:(1)掌握Excel表格中的基本数据输入和格式设置;(2)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Excel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2. 教师通过示范和展示,向学生展示Excel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Step 2:学习Excel的基本功能1.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Excel软件,并通过演示向学生介绍主要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跟随操作步骤,学习Excel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Step 3:创建和编辑Excel表格1. 教师示范如何创建一个新的Excel表格,并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如输入数据、修改字体样式和颜色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践操作,完成指定的练习任务。
Step 4:保存并分享Excel表格1. 教师讲解保存Excel表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保存方式。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保存并分享自己创建的Excel表格。
Step 5:应用Excel公式和函数1. 教师介绍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常见的公式和函数。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例,尝试编写并应用Excel公式和函数,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 电脑及投影设备2. Excel软件3. 教学课件和实例表格4. 相关练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五、教学评价与总结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excel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excel数据分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01604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6.png)
excel数据分析教学设计Excel 数据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 Excel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 Excel 中数据输入、整理和清洗的方法。
3、教会学生运用 Excel 中的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4、培养学生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5、提升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Excel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技巧,包括数据筛选、排序、去重等操作。
(2)常用函数(如 SUM、AVERAGE、VLOOKUP 等)的使用方法。
(3)数据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的创建和编辑。
2、难点(1)复杂函数的嵌套使用和参数设置。
(2)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和分析方法。
(3)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Excel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数据分析案例,培养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案例,如销售数据的分析、学生成绩的统计等,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提问学生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引出 Excel 数据分析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 分钟)(1)介绍 Excel 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数据输入、单元格格式设置等。
(2)讲解数据整理和清洗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排序、去重等操作,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详细讲解常用函数的用法,如 SUM 用于求和、AVERAGE 用于求平均值、VLOOKUP 用于查找匹配数据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
(4)介绍数据图表的类型和用途,如柱状图用于比较数据大小、折线图用于展示数据趋势、饼图用于显示比例关系等,并演示如何创建和编辑图表。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416d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d.png)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Excel函数的作用和基本语法;2.掌握Excel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Excel函数的基本作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是Excel中的一个特殊功能,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2.函数语法和参数教师详细讲解函数的语法和参数的概念,包括函数名、参数、参数的类型等。
3.常用函数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教师列举并讲解Excel中常用的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COUNT等,并详细介绍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三、案例操作: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跟随操作,灵活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求和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使用SUM函数计算一组数据的总和,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2.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3.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使用MAX和MIN函数找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四、练习和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选择合适的函数计算教师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2.设计一个复杂函数的应用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复杂的函数应用,要求使用多个函数组合计算,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五、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运用Excel函数,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使用在线教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Excel函数的使用水平。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4b75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4.png)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调整行和列等。
2. 让学生学会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包括文本、数字和公式等。
3.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颜色、边框等。
4.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
3. 表格的格式设置。
4. 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格式设置。
2. 教学难点:表格的格式设置,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Excel表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操作:讲解如何插入、删除表格,调整行和列。
3. 数据输入与编辑:讲解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数据,编辑文本、数字和公式。
4. 格式设置:讲解如何设置表格的字体、颜色、边框等。
5. 实际操作练习: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任务完成评价:对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中完成的任务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拓展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详细操作步骤和示例的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练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excel函数》教学设计
![《excel函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4e93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e.png)
《excel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Excel函数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Excel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Excel函数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 Excel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 常用函数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 函数嵌套和参数运用方法;4. 数据分析和计算实例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Excel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Excel函数的了解和应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点呈现: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白板等展示Excel函数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包括常用的数学函数、文本函数、逻辑函数等。
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每个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同时强调函数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3. 示例演示:选取几个常用的Excel函数进行示范演示,例如SUM函数、VLOOKUP函数、IF函数等。
详细讲解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具体应用场景,同时通过示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给出一些实际数据和问题,要求学生运用Excel函数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并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拓展应用: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Excel 函数更深层次的挖掘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练习的结果评价:根据学生的答案和解题过程,评价学生对Excel 函数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给出评分和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 学生个人拓展应用的评价:根据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方法,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识excel》教学设计 【完整版】
![《认识excel》教学设计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7877e1a6c30c2258019e43.png)
《认识excel》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基础第6课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
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
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
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三、学情分析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单元格及单元格名称、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五、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启发式。
六、学法指导:
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游戏教学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对于不会的同学,采用学生互帮解决问题。
七、学习用具: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八、学习流程:
板书:认识EXCEL
输入单元格行号+列号
单击双击行号1、2、3………….
修改列号A、B、C。
(完整版)Excel教学设计(全)
![(完整版)Excel教学设计(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9001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8.png)
根据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课时,确保教学进度和效果 。
进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包括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 法等,以便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进度和要求。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 整进度计划,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03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提问互动策略设计
功能和操作技巧。
下一阶段改进方向和目标
针对学员反馈,适当调整课程难 度和进度,确保学员能够跟上教
学节奏。
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和高级功能的 教学内容,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
。
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和互动,及时 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
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持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
随时关注Excel软件的更新和变化,及 时将最新的功能和技巧融入到课程中 。
权重分配
根据考试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如操作题占比 60%,理论题占比40%等。
成绩分析和提升建议
成绩分析
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平 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以便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提升建议
针对成绩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如加强基础知 识的学习、提高操作熟练度、培养问 题解决能力等。
包括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础概念,以及菜单栏、工具栏、公式栏等功能区域的作 用和使用方法。
数据输入与格式设置
讲解如何在Excel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数字、日期等,并介绍常用的格式设 置方法,如字体、颜色、对齐方式等。
公式与函数应用
详细讲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包括运算符的优先级、单元格引用方式、常 用函数的功能和使用场景等。
excel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excel第一节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c1a31f964bcf84b9d57b96.png)
1、新建工作簿
2、新建工0分钟)
【步骤三】学生自行观察工作界面、菜单及各工具按钮(时间:5分钟)
【步骤四】演示案例一、案例二(时间:10分钟)
【步骤五】能力拓展(时间:30分钟)
学生自行完成案例一、案例二
【步骤六】总结(时间:5分钟)
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务实、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1.制作表格
2.设计表格
案例1《商贸物流系教师通讯录》
案例2《会计高职体育成绩一览表》
案例3
重点
难点
及
解决方法
重点:工作表的建立
1.单元格设置
2.工作表美化
难点:表格的设置,公式设置
解决方法
参考资料
二、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EXCEL工作簿的建立演示(时间:10分钟)
一、教学总计划
本次课标题:excel基础知识回顾(一)
授课班级
上课
时间
周月日第节
上课
地点
周月日第节
教
学
目
的
1.了解excel基本功能
2.学会工作表的操作
3.能建立工作表能完成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基本操作
教学
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能够了解EXCEL的工作界面,并进行灵活运用
掌握EXCEL的发展及工作界面各按钮的作用
excel教学设计
![excel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ba2e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4.png)
Excel教学设计引言:Exce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能够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将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
本文将围绕着Excel教学设计展开,介绍如何设计一堂高质量、有趣且有效的Excel教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Excel教学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是: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Excel的基本功能,如数据输入、格式设置、公式计算等。
2. 学生能够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Excel展示数据和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可视化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合理选择。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设置不同的内容,例如:1. Excel基本操作:介绍Excel的界面布局、数据输入、格式设置、公式计算等基本操作。
通过课堂示范和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Excel的熟悉程度。
2. 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介绍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制作功能,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例如,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汇总和制作图表,让学生熟悉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3. 数据展示和报表设计:介绍Excel的数据展示功能,如数据透视表、条件格式、数据透视图等。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利用Excel展示数据和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可视化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示范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引导学生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 任务驱动法:通过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利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53d2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4.png)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 Excel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 Excel 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
掌握 Excel 中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格式设置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
能够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图表制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体验到 Excel 在数据处理中的便捷和高效,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Excel 中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格式设置。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图表制作。
2、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
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进行准确的图表制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 Excel 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 Excel 的各项功能。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Excel 的高级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课件。
3、相关的练习素材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用Excel 制作的精美表格,如学生成绩表、销售数据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的表格,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表格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2、认识 Excel 界面(5 分钟)打开 Excel 软件,向学生介绍 Excel 的操作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工作表标签、单元格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打开 Excel,熟悉界面的各个部分。
3、数据输入与编辑(10 分钟)演示如何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类型的数据。
《Excel图表的创建和修改》教学设计
![《Excel图表的创建和修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44a2a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Excel图表的创建和修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Excel图表的创建和修改》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节,是EXCEL学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关于数据图表的创建、修改和使用。
图表功能是EXCEL中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讲练结合、注重实践的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完成后,我将布置一个调查项目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强化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又综合训练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自主完成项目的设立、调查表的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交流展示等任务,实现学以致用,自主探究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学生已完成了word和网上搜索资源的课程学习,并掌握了EXCEL的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
七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数学课中统计学的学习,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局限于表格式的统计结果,对直观的图形还不是很熟悉,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能力也不足,需要教师进行训练与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在Excel中插入图表的操作方法;理解工作表中的数据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收集、统计、加工和分析的过程体验,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进行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方法,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身边事物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表创建的四步骤;图表参数的修改。
2.教学难点:图表源数据的选择;图表类型的合理选择。
五、教学方法:情景创建、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讲解、头脑风暴六、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带有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室进行讲授。
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查询资料、自主学习。
本节课中电子白板作用:1.利用交互功能,教师可直接在白板前进行演示操作,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2.实现演练同步,每个活动均有一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布置任务,指导练习;广播软件作用:1.控制学生电脑,把握教学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认识Excel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了解Excel的启动、退出熟悉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掌握Excel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区分工作表和工作簿,了解工具菜单自定义与选项命令教学重点: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关系,制定义Excel窗口界面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各种工具制定义Excel窗口界面教学方法:教授、演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在前面学习了排版、编辑文件考试试卷等文件操作,我们使用的是word 软件。
如果我们要想对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那我们要使用的就是Excel软件了。
Excel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兼容性好;使用方便;也具有网络功能。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Excel [板书]三、讲授新课1.Excel的启动提问:Word软件是怎样启动的?引出excel的启动。
三种方法:1)“开始”→“程序”→“Microsoft Excel”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3)右击“桌面”空白处→“新建”→Excel工作表2.Excel的窗口1).比较Execl窗口与Word窗口的异同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水平滚动栏”→“状态栏”→...”→“工作区”→“工作表标签“垂直滚动栏”2)工作区:全选按钮;行号;列标;单元格;水平分割框(右上角);垂直分割框(右下角)。
(介绍Excel的工作表)3.Ex cel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可略)方法:1)右击键菜单栏或工具栏,选快捷菜单显示或隐藏的工具栏名称。
2)“视图”→“工具栏”→常用、格式、绘图。
适宜:Word/Excel等大部分编辑软件。
说明:本命令属于开关命令(单击就打开、再单击就隐藏)4.菜单栏与工具栏的移动(可略)方法:鼠标指向菜单栏的双线处,拖动菜单栏到指定位置。
(注意:虚线框在指定位置出现时才可松开鼠标键。
)适宜:带有工具栏和菜单栏的软件。
5.新建工作簿[板书]方法:1)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第一个按钮(新建按钮)2)“文件”→“新建”→“工作簿”→确定(注:Word中是新建文档,PowerPoint中是新建演示文稿)6.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工作簿是计算和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每个工作簿中最多容纳255个工作表。
工作表是存储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表格。
他由65536行和256列所组成。
(活动工作表是指在工作簿中正在操作的工作表,即当前工作表)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一个工作簿有多个工作表。
工作表只能插入,不能新建;而工作簿只能新建,不能插入(可考虑与PowerPower 的演示文稿和幻灯片的概念结合)。
在一工作表中,用来显示工作表名称的就是工作表标签。
7.工作簿的保存及退出保存方法:1)“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2)点击常用工具栏保存按钮→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退出方法:1)“文件”→退出2)点击窗口“X”(关闭按钮)即可8.打开工作簿方法:1)“文件”→“打开”→选择路径及文件2)点击常用工具栏打开按钮→选择文件名→点击打开四、练习1.增加或减少工具栏的显示,最后还原[板书]2.新建工作簿命名为自己的并保存[板书]3.打开原保存的文件[板书]演示讲评:部分学生五、小结课题:数据的输入与单元格的操作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掌握单元格中数据的修改与删除,学会单元格的移动与复制及单元格的选定与编辑教学重点:单元格的移动与复制,多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教学难点:单元格的移动与复制,多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新建工作簿,是否还有人做了其它的操作啦?(让学生回答,可向数据输入方面引导,说明本课所学容)。
三、讲授新课1.活动单元格方法:鼠标单击任何单元格,则该单元格即为活动单元格。
(每个单元格容纳32000个字符)2.工作表中输入数据方法:双击单元格→键入数据。
用箭头←、↑、→、↓或回车、TAB来结束输入。
改正数据的错误:按Backspace键删除光标左侧的字符。
按Delete键删除光标右侧的字符。
(Excel的编辑工具栏修改数据更为方便)3.作表数据的修改和删除1)单元格中的修改:双击单元格,用←、↑、→、↓和Del等编辑键对数据进行修改(其它方法)。
2)若删除单元格容,按Delete键即可(其它方法)。
4.鼠标指针类型及作用(可略)常规鼠标指针(选择命令或选定对象);带阴影十字指针(选择单元格或区域);黑十字指针(后面;I型指针(输入数据);双向箭头(改变行号或列号的大小);双头斜箭头(改变图、表的大小)。
5.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方法:1)将鼠标指针沿着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从一个角单元拖到另一个角单元后再释放,即这个矩形被选定为一个区域。
2)单击要选定的行号或列号,即可选定整行或整列。
3)单击左上角的全选按钮,即可选定所有单元格。
6.单元格数据的移动与复制1)数据移动方法:(1)选定→编辑→剪切→编辑→-粘贴(2)选定→(鼠标指针变成一个箭头)拖动→目标位置放开2)数据复制方法:(1)选定→-编辑→复制→编辑→-粘贴(2)选定→(鼠标变成一个十字箭头)拖动→目标位置放开7.多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方法:单击原工作表标签→选定单元格→复制/剪切→单击目标工作表标签→单击目标单元格→粘贴8.数据的类型(提问)输入的数据中数字与字符的不同?Excel是一个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软件,所以数据的类型就十分关键。
1)设置单元格数据类型方法:右键单击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标签一般我们使用的是常规类型,只有特殊的数据才需要改变单元格类型。
2)常见的数据类型常规、数值、时间、日期、百分比举例说明时间和日期类型四、练习输入下列五、小结熟悉并掌握本节课知识点课题:Excel工作表的编辑与美化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掌握Excel中工作表增、删重命名,工作表单元格的行列编辑,文字的润色,行高、列宽的改变,对齐方式的设定,学会单元格的合并,了解Excel中的自动套用格式。
教学重点:Excel中工作表增、删重命名,工作表单元格的行列编辑,文字的润色,行高、列宽的改变,对齐方式设定,单元格的合并教学难点:单元格的合并、拆分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Excel工作表的输入,虽然现有的工作表能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却不够美观。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Excel工作表的编辑美化的相关操作。
三、讲授新课1.工作表增、删重命名(提问)Excel的工作簿中可有几个工作表?工作表的个数是可以改变的。
1)增加工作表(尝试由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自己完成)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插入”(其它方法)2)删除(由学生完成,并总结方法步骤)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删除”2)重命名(由学生完成,并总结方法步骤)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重命名”2.工作表行、列插入删除1)插入方法:“右键单击行标或列标”→“插入”2)删除方法:“右键单击行标或列标”→“删除”3.单元格的插入删除1)插入方法:“右键单击单元格”→“插入”注意:有四种插入方式,演示整个插入过程2)删除方法:“右键单击单元格”→“删除”注意:四种删除方式演示4.删除单元格与清除单元格容的区别(搞清楚两种删除的操作对象及不同的结果)注:可由一种删除插入的方法引申其余的操作方法。
5.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以具体表格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一学生成绩表:提问:注意上一成绩表的标题是否美观?不美观,原因是标题偏于一旁的单元格中,由于单元格的限制,表格标题无法移至中间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单元格的合并操作。
合并操作的步骤:选定需合并的单元格→点击工具栏的按钮(合并居中按钮)6.文字润色文字润色主要指对字体、字号、颜色和背景色的加工。
(已学习过Word的学生)自己自学为主(未学习过Word的学生)逐步讲解重点在字体与字号设置步骤:字体改变(工具栏选择一种合适的字体)字号改变(工具栏选择合适的字号)颜色改变(工具栏)背景色改变(工具栏)(可选择讲解)7.行高、列宽的改变Excel中单元格是可以改变行高、列宽的。
步骤:行高改变(将鼠标移至行号间隔处,当鼠标指针变成“”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列宽改变(将鼠标移至列标间隔处,当鼠标指针变成“”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自定义行高、列宽值行高和列宽的大小可以通过给定具体的数值来调整。
步骤:行高改变选定某一行→单击“格式”→“行”→“行高”→输入相应的值(列宽改变方法类同)8.对齐与显示方式改变了行高、列宽后,单元格中的文字居于左(右)下方(不美观),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对齐方式的改变:三种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
步骤:选定某一单元格→单击工具栏对齐按钮对于竖直方向上的对齐步骤:右键单击选定某一单元格.→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标签→“垂直对齐”→居中四、练习将练习表格按要求美化:1.在表格行首插入一行,键入标题“学生成绩表”2.删除其余两工作表,并将当前工作表命名为“学生成绩”3.将表格标题单元格合并4.将表格标题文字设为黑体字号20,其它文字设为宋体字号145.将不合格的学科成绩以红色显示6.表格的行高设为30,列宽设为107.表格中文字设定居于表格中间8.将表格背景色设为淡蓝色五、小结课题:Excel中的公式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计算机数学运算符的表示方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常规的Excel数据计算,了解Excel中的几种常用函数教学重点: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计算机数学运算符的表示方式教学难点:公式输入的格式,Excel中的函数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中工作表的美化,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Excel中数据计算的方法中公式计算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1.输入公式Excel是一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软件,实现统计与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计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Excel中公式的输入。
步骤:(以求和为例,计算‘王小红’的总成绩)1)选定需存放总成绩的单元格(演示中指定一个单元格)2)输入公式3)回车确定2.输入公式的格式格式1:<=>[<单元格应用><运算符>,<单元格应用><运算符>……]例:计算王小红的总成绩,在G3单元格输入“=C3+D3+E3+F3”注意格式中“=”;单元格的引用要正确(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格式2:<=>[<函数表达式>]例:计算王小红的总成绩,在G3单元格输入“=SUM(C3:F2)”(Excel中函数的使用及函数参数的格式)当然也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利用公式将数据累加得到结果,但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缺陷?(从属单元格的概念)3.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4.利用公式计算有简明的优点,但对于单元格过多的情况在处理上较繁琐,Excel提供了函数输入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