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推广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b2370f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4.png)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推广在当今社会,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循环经济?又该如何推广它呢?循环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减量化,就是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产生。
比如,在制造业中,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简约适度的消费,避免过度购买和浪费。
再利用,是指延长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周期,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
例如,我们可以将用过的玻璃瓶清洗干净后用来装其他东西,旧衣物经过改造可以变成新的家居饰品。
资源化,则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比如,废纸可以被回收制成新的纸张,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可以变成有机肥料。
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而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
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那么,如何推广循环经济呢?首先,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比如,设立严格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标准,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研发投入,支持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其次,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应当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将循环经济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一些工厂可以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生产环节,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企业之间还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产业共生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以循环经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以循环经济助推生态文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94b2eec524de518964b7d9a.png)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如果继续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由于经济建设的资源环境基础的制约,物质文明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摒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就要实行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要充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资源方面,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环境方面,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让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顺利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恰恰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可以节约资源。循环经济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循环经济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这就从生产和制造环节减少了污染;循环经济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而非不可恢复的垃圾,对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渣、废气、废热、污水等)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减轻了环境压力。
循环经济_个人总结范文
![循环经济_个人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c7b8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c.png)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公民,我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现将个人总结如下:一、认识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
通过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1. 倡导绿色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我尽量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如使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无磷洗衣粉等。
同时,倡导身边的人也加入到绿色消费的行列,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2. 废物分类回收在家中,我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定期将可回收物交至回收点,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关注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积极参与其中。
3. 节约用水用电在家庭生活中,我注重节约用水用电,如使用节水型马桶、淋浴器,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4. 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河流清理等,以实际行动践行循环经济理念。
三、收获与体会1.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参与循环经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2. 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公民,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保护环境的责任,通过循环经济实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 改善生活质量循环经济的实践使我更加关注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总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关注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62f97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0.png)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循环经济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循环经济呢?简单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线性经济中,人们通常是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经过加工和消费后,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这种模式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而循环经济则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使其重新回到经济循环中,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举个例子,在传统的造纸业中,大量的树木被砍伐用于造纸,产生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造纸企业会采用废纸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减少对新木材的需求,同时对废水和废渣进行处理和回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污染物的最小化排放。
那么,循环经济在生活中又该如何实践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在消费方面,我们要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
在购买商品时,选择那些环保、可回收、可降解的产品。
比如,购买衣物时,选择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而不是那些化学合成纤维的衣物,因为天然纤维更容易降解。
购买电子产品时,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回收政策的品牌,以便在产品报废后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比如,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避免长流水;节约用电,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合理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节约用纸,尽量双面打印和书写,减少纸张的消耗。
再者,对于废弃物的处理,我们要做好分类和回收。
将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等,分类投放,以便进行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中的废弃物管理
![循环经济中的废弃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450e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3.png)
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变为可再利用资源 无害化处理:消除废弃物中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技术和手段:采用高效、环保的废弃物处理工艺和设备 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意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废弃物识别与分类技术
智能化信息系统:实时监测、 数据分析、优化运营
有效进行。
创新管理模式: 社会参与可以 推动废弃物管 理模式的创新, 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社会参与, 可以促进相关 产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 经济的发展。
宣传教育:通过 媒体、公益活动 等渠道宣传废弃 物管理的意义和 重要性
环保意识:培养 公众的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消费、 减少废弃物的产 生
法律法规:制定 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废弃物的管 理和处理,加强 执法力度
信息公开:政府 和企业应公开废 弃物管理信息, 接受公众监督和 参与决策
媒体报道:宣传废弃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公众意识 舆论监督:推动政府和企业加强废弃物管理,促进环保行动 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公众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循环利用 公益广告:宣传环保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占用土地资源
污染大气环境
污染水体环境
破坏生态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资源 创造经济价值 提升企业形象
02
分类:按性质、 形态、来源等进 行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收集:定点、定 时、定量收集
资源化利用:将 废弃物转化为资 源进行再利用
无害化处理:对 有害废弃物进行 无害化处理,减 少对环境和人类 的影响
回收再利用技术:对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分类、清洗、破碎等处理,再利用于生产过程中 焚烧发电技术:将废弃物燃烧产生热量,转化为电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减少污染 填埋技术:对不能回收再利用、燃烧发电或生物降解的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
什么是生态循环经济如何推动实施
![什么是生态循环经济如何推动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505e2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c.png)
什么是生态循环经济如何推动实施在当今社会,生态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循环经济呢?简单来说,生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线性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这种模式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短缺。
生态循环经济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和依赖,从而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其次,生态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大量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和大气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而生态循环经济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者,生态循环经济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那么,如何推动生态循环经济的实施呢?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推动生态循环经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例如,出台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制定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投身于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生态循环经济的投入和支持。
加强对生态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和水平;加大对生态循环产业园区和示范项目的建设投入,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实现循环经济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实现循环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79b259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5.png)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简单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不同,线性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资源被大量消耗,废弃物大量产生,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而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动,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循环经济强调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在消费环节,鼓励消费者选择耐用、可回收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循环经济还注重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废弃物不再被简单地视为垃圾,而是被看作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通过回收、分类、加工处理等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产品或原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废弃的塑料可以被加工成再生塑料,用于制造新的塑料制品;废旧金属可以经过回收熔炼,重新制成金属制品。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实现循环经济。
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比如,出台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监管。
企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主体。
企业要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其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废弃物的减排。
同时,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共生网络。
科技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营销名词解释
![绿色营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3aff2d3169a4517723a369.png)
1、市场:产品或服务的现实或潜在的购买集团。
2、循环经济: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化、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 循环经济的含义: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同“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循环经济主要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简称“3R”原则。
循环经济实施途径: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社会层面—大循环;区域层面—中循环;企业层面—小循环。
3、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企业)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要的一种管理过程。
绿色营销是人类环境意识与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2 绿色营销观念:指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营销观念。
4、绿色营销的内容与步骤:答:(1)、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
绿色信息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及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等;接着分析绿色消费所在、需求量大小,为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包括:清洁生产计划、绿色产品开发计划、环保投资计划、绿色教育计划、绿色营销计划等等。
绿色企业形象塑造战略: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制定绿色企业形象。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最新整理)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02a90ad5bbfd0a78567388.png)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aca16c7a168884868762d6b9.png)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30809e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a.png)
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随着全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二、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1.废物分类回收:在许多城市,人们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
通过建立分类垃圾桶,鼓励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以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2.绿色生产: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采用绿色包装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3.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循环经济模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蛙等,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同时,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
2.推广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3.创新商业模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等,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商业活动中。
例如,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鼓励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开展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活动;通过绿色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循环经济领域。
4.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在某些地区或行业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试点示范和经验总结,为其他地区或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生活中的循环经济
![生活中的循环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ef4d275e31b765ce05081481.png)
生活中的循环经济一、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二、循环经济的“3R”原则1.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
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
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3.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
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为什么要推广循环经济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什么是循环经济有何优势
![什么是循环经济有何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1929588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4.png)
什么是循环经济有何优势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循环经济?它又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呢?循环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不同,线性经济往往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大量的资源被消耗,废弃物被随意排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而循环经济则是一个闭环系统,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使得“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产生。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商品购买和浪费。
“再利用”原则则强调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
比如,我们常见的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可充电电池等,都是再利用原则的体现。
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消耗,还降低了废弃物的产生。
“资源化”原则是指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比如,废弃的纸张可以回收制成新的纸张,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循环经济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循环经济有助于节约资源。
我们生活的地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许多重要的资源,如矿产、石油、森林等,都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通过循环经济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和依赖。
例如,通过对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对新矿石的开采,从而保护了自然资源。
其次,循环经济能够降低环境污染。
大量的废弃物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循环经济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减少了废弃物的总量和对环境的危害。
例如,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污水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
EMS专业术语
![EMS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dd505290722192e4536f6d4.png)
环境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基本词汇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什么是循环经济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循环经济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6d50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d.png)
什么是循环经济有什么特点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什么是循环经济?它又具有哪些特点呢?循环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中,资源从开采、加工、使用到废弃,是一个单向的流动过程,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而循环经济则是要打破这种单向的流动,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使得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
循环经济的第一个特点是“减量化”。
这意味着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投入和能源的消耗。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
“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丢弃。
例如,我们常见的玻璃瓶可以回收清洗后再次灌装使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也是再利用的体现。
通过再利用,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资源化”则是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比如,废纸可以被加工成再生纸,废旧塑料可以制成塑料制品的原料,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转化为有机肥料。
资源化不仅减少了垃圾的填埋和焚烧,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循环经济还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它不是某个环节或某个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协同参与。
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再到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监管,都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循环经济注重技术创新。
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https://img.taocdn.com/s3/m/83f35e6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4.png)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实现这一战略部署,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
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361c83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c.png)
什么是循环经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在如今这个资源日益紧张、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时代,循环经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循环经济呢?简单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的理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过去,我们所遵循的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大量的资源被开采和消耗,产生的废弃物则被随意丢弃,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而循环经济则打破了这种线性模式,构建了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使得资源能够在这个系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循环。
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资源角度来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重要的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等都在逐渐减少。
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很快就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
而循环经济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可以大大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
从环境角度来看,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已经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空气、水、土壤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
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从经济角度来看,循环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循环经济还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废弃物回收处理、再生资源加工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实践循环经济呢?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就会发现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
首先,在消费方面,我们可以遵循“减量化”原则。
这意味着在购买商品时,要尽量选择简约、环保的产品,避免过度包装和不必要的消费。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4818ffdbe1e650e53ea9944.png)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术语、名词一、环境管理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e5038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c.png)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性、外部性、公共地悲剧、产权与市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创新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资源的稀缺性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高效、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
循环经济正是这样一种方式,它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这种经济模式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其次,循环经济的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市场影响。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生产者往往只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收益,忽视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行为导致了环境的外部成本,而循环经济通过将废弃物纳入经济循环,使生产者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从而消除了外部性。
再次,循环经济的公共地悲剧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公共地悲剧是指当许多人都拥有同一块公有土地时,过度放牧、过度狩猎等问题就会发生,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
循环经济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各个生产者,从而避免了公共地悲剧的发生。
此外,循环经济的产权与市场也是其经济学基础之一。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往往是分离的,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循环经济强调产权的明晰和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使生产者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循环经济的经济周期理论也是其经济学基础之一。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周期往往是基于投资和消费的波动而产生的。
而循环经济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成本,从而避免短视的经济行为导致的经济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线性过程,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生态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是“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园林形式。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涵盖“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观光”等不同概念,具体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观光产业。
1我国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
1发展势头足,游人量逐年上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地区注重旅游观光农业的开发且内容日趋完善。
目前观光农业遍布大江南北,覆盖了平原、山区、草原等各种类型地区,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农林牧副渔等各种农业的业态。
经过近年的发展,包括农产品种类、农产品质量、旅游项目、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在内的观光园建设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发展当地农业、带动农村经济的重要渠道。
城市居民作为农业观光园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体闲体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城市周边的农业观光园作为体闲活动的目的地,意在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精神愿望。
2开发深度不够经营模式单一
目前,有的农业观光园是在传统农田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对观光农业的资源缺乏深层次、多渠道的开发。
其经营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政府为主导的集体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到收获季节回收鲜食果品。
在旅游时期,观光园与附近的度假村、宾馆联合经营,先是旅游团带游客到观光园参观、采摘农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然后到度假村就餐、住宿[2]。
其二是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单元式”小规模分散经营,这种经营大多利用自己的果园,自主开发,分散经营,开发规模小,季节性强,服务功能单一,吸引的也往往是小批量、近距离、短时间的观光游客[[3]。
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体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
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欠佳
目前,在农业观光园开发、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农业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某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但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生态保护理念,造成开发的盲目性,给周边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另外,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其生态效益,部分地区存在有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大兴土木建设、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等问题。
2农业观光园发展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观光园是建立在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和协调基础之上的,失去了这种协调,农业观光园就失去了依托,失去了吸引力。
其中,生态效益是基础、是前提,如果生态效益得不到保证,迟早要影响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中心、是手段,在生态效益良好的基础上,经济效益越强越好。
经济发展
的同时也能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日。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开发者、管理者和当地的农业生产者不能仅顾眼前的短暂利益,抛弃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应以生态效益为主要建设目标,积极开发与之协调的经营项目,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1生态效益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蓝本,多种投资方式为依托,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在农村土地原有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集观光、生产为一体的人类第二自然。
农业观光园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发挥洁、净、美、绿的特色,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治城市环境污染,以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防止城市过度扩张。
2.2经济效益
农业观光园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方面拓宽了农村经济开发的新思路,使农村经济由单一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
另一方面,经济效益较高的名优瓜果、蔬菜、花卉和经济动物等都成为景观构成的基础元素,降低了单纯地进行绿化建设的高投入;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旅游开发、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特色餐饮等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由于农业观光园具有优质的环境,公众在游览的过程中获得独特体验,建设者也从中获得了维持园区健康运行的资金。
发展对策
1.解决好徒弟流转及处理好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
4.构建生态观光农业产业体系
5.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6.加强组织领导
7.科学编制规划
8.强化政策扶持
9.加大宣传示范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仅包含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是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体,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科普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系统,也是以旅游观光、经营管理、销售与购买、物质和精神服务为主的社会经济系统。
因此,观光生态农业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体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
该示范区通过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樱桃种植为例,北宅街道36个社区目前都有樱桃种植,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400-500亩增加到2200多亩,年产值从10年前的十几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900万元。
通过种植果木,开辟观光果园,北宅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居住、出行等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但由于北宅生态区内地形复杂,每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村落间农民节会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交通发达的村落依靠节会增加了收入,但是处于海拔高、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村落游人罕至经济落后。
另外大多数农民的农业纯收入还并非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尤其是纯农户等弱势群体生活贫困,增收较难。
总体而言经济效益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