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司母戊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大汶口灰陶 尊上的符号
甲骨文记事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二、甲骨文记事
你能写出下列这些古文字的现代汉字吗?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二、甲骨文记事
抢答一
1、什么是甲骨文?最早是由谁发现的呢?
2、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3、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 1、含义: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 铜器的呢?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发展的过程:
发展 过程
a、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b、发展—— 夏朝 c、繁荣—— 商朝(鼎盛时期) d、丰富—— 西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青铜器——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 的器具, 因颜色青灰,所以叫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篆 D.隶书
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 D )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D )
2、用途: 占卜
一片甲骨惊天下
3、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
4、记载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医药等等
5、影响: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兽骨 龟甲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司母戊鼎制作流程(1)
司母戊鼎制作详细流程——河南鼎都文化有限公司司母戊鼎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jìng )。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
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
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
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
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
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
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
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
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范铸法现在司母戊鼎仿制工艺主要采用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05 青铜器与甲骨文(解析版)
专题05 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讲解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考古学家发现,商朝某些单人墓穴中就埋着200件青铜器。
某些贵族为了仪式的需要而耗费众多的品种不一的青铜器。
如此之多的青铜器,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矿、运输、冶炼矿砂,去制作铸造过程中使用的黏土模型、泥心和铸模,并经营铸造作坊。
这反映了商朝()A.统治者的奢侈B.青铜业发达C.商品经济繁荣D.人口的众多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商朝青铜业发达。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青铜业发达。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中外美术欣赏论文之国之重器—司母戊鼎鉴赏
国之重器—司母戊鼎鉴赏鼎是我中华祖先所创制最早的一种器皿,在发展过程中由食器变成祭祀神器。
千年来,鼎一直被沿用,在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社会含义从而在中华物质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铜鼎,有一个更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自夏商时代,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我中华,自夏商时代起,就把铜鼎视为国家的宝器。
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
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周王而统治天下。
其是所谓"定鼎中原",就是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
把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于最神圣的社会意义。
1946年6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司母戊鼎是青铜鼎的代表之一.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据考证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此鼎铸成时间约为商后期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形制雄伟,气势宏大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司母戊鼎以范料塑模及底范,阴干后即可在其上翻制外范,鼎腹每一面由—块内嵌六块分范的整体范构成,共四块。
六块分范构成鼎腹上、下包括扉棱在内的各一组兽面纹以及两侧的兽面纹,各块分范可分别翻制再嵌入整体范中成复合范。
每一面的鼎腹和鼎足用同—块范形成,采用分范制作纹饰并且整体的铸造连接一气呵成。
司母戊鼎成形技术代表着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中可窥视二三千年前先人高超娴熟的技艺。
司母戊鼎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
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器形厚重,装饰华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此时的饕餮纹已不再是简单的带状布局而是层次分明、富丽繁缛而神秘的新风格,而是占据了器皿较大的空间,向通体满花的方向发展,且向立体多层装饰发展。
司母戊大方鼎鉴赏
司母戊大方鼎鉴赏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自从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之后,质朴的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殷墟文物的价值,于是积极参加了探寻文物的活动。
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
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
吴希增和吴堵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
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
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铭文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刚提了两三米,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
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
到了第三天夜里,吴希增再次召集村民们开始了提鼎。
这次的办法是两根绳子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地往上抬,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共6题;)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1这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铸造于(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图12.实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可以佐证的是()A.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产生B. 商周青铜器水平的发达C.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小明从网上收集到了一些以青铜器为题材的邮票,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 B. C. D.4.《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这反映了()A.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B. 金属乐器的制作技巧C. 铁农具的制造技巧D.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5.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器鸮卣(xiāo yǒu)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西周乐器曹侯酥钟春秋舀水器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6.稀世珍宝四羊方的发现地是()A. 宁乡B. 澧县C. 龙山D. 慈利二、甲骨文记事(共3题;)7.有一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记载了商朝的史事,这种文字是()A. 隶书B. 小篆C. 金文D. 甲骨文8.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9.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A. 澄湖陶罐符号B. 甲骨文C. 利簋金文D. 居延汉简文字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共4题;)10.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司母戊鼎
时间(朝代): 隋朝
人物:李春(工匠)
地位: 世界上最古老的单 孔大石桥
赵州桥
领先之处: 美观大方;设计巧妙
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 作用 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 (影响): 进了一大步。体现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赵州桥:美观大方(艺术性)设计巧妙(科学性) 石拱成弧形像彩虹,与水中倒影相辉映,极具美感。 桥面高度由中间缓缓降低,有利于减轻石拱的受力。 两侧的两个小拱,具有分洪,减少石料,减轻桥身 重量的作用。
防洪,灌溉 绿色,环保 受益至今
时间(朝代):秦朝;明朝
地点: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明长城:东鸭绿江--西嘉峪关 秦长城:蒙恬; 抵御匈奴 人物: 明长城:戚继光; 抵御蒙古
秦长城
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万众 地位: 一心的象征 领先 之处: 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是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 作用 的纽带 影响: 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 生命线。
辨析题:
书生王朗生活在唐朝的泉州,他走了一段路,在
余杭乘船沿大运河北上,经过江南河,邗沟,通 济渠,永济渠到达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错误: 他经过永济渠到达京城。 理由: 唐朝的京城是长安,他无需经过永济渠。 他乘船沿大运河需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理由:
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采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公正的
火药武器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
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 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 D.元末明初
时间(朝代): 北宋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地点: 人物: 地位: 战国 司南 领先之处: 人工磁化技术 有利于宋代的海上贸易; 作用 (影响):为近代欧洲新航路的开 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罗盘针(指南针)
司母戊鼎
过着牛马不如的 生活,命运十分悲 惨……
世 界 之 最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 大青铜器——司母戊鼎!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 器的国家——中国!
炊蒸器
青铜盥洗器皿
容酒器
nao
饪食器
随堂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 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 A、元谋人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 A、奴隶主 B、奴隶 C、平民 D、 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 贵 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 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 D、这些人是罪犯
想象一下,古时那些独一无二的青铜鼎 是什么人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青铜:铜、锡、铅的合金,因为
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
作生产工具、武器以及生活用具 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 “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 间。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出现时间: 发展: 鼎盛: 鼎盛时期青铜文明的特点:
鼎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 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 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 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 身份等级。
一言九鼎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 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九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 献青铜,铸造九鼎,[1] 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 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 于夏王朝都城。
知道着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造字特点 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随堂训练
1.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
D 是( )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
A 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 特点。
2.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
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 括的能力。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现时 间
用途
功能
青 距今 主要 由食 铜 5000- 用于 器等 器 4000 饮食、 发展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这周体社现会了森西严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的三等足级鼎制立度。、 大名鼎鼎、鼎力相助、钟鸣鼎食
1.1米
重832.84千克,是
1.33米
世界现存最大最重的 青铜器。
司母戊鼎
四 羊 方 尊
青铜器中的精品
蕉叶形纹理 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 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模的外面的花纹 去掉就成为内范
趁热将青铜溶液 倒进模和范中间 的空隙中
根据以上三组材料,归纳总结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特点一:规模大
食器
特点二:品种多
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1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和最主要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几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
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学生读课文引言。
2。
教师出示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图片,由学生介绍其特点[三足双耳,腹略鼓,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
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等。
教师点明: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变成烧香的工具[看搜集到的香炉]。
最早的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它是怎样制造的?让我们一起去解开那神秘的一页。
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教师出示问题组,布置学生阅读“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一目,点明青铜是一种铜锡铅合金,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青铜器?可讨论、合作回答。
――教师板书2、什么叫青铜时代?讨论、合作回答。
―教师板书,稍着归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3、如果我们现在要按照商周时期的工艺来做青铜器,应该怎样做?课堂讨论回答。
4、展示人教版图片“制造青铜器”,说明商周时期大型青铜器的生产情况。
(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一目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种类,并按一定标准加以归类。
(三)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一目的内容。
学生思考问题: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青铜器的造型表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器型各式各样,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青铜器司母戊鼎
03
司母戊鼎的工艺与特点
铸造工艺
01
02
03
青铜冶炼
司母戊鼎采用高纯度的青 铜铸造,表明当时青铜冶 炼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分铸技术
鼎身和鼎足分别铸造,然 后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 组合在一起,展现了高超 的铸造工艺。
刻字和铭记
鼎内壁有铭文,表明其铸 造的目的和用途,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字发 展水平。
展。
05
结论
总结主题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 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 值。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和装饰艺术体现 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观 念,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司母戊鼎的出土揭示了商代晚期社会 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 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司母戊鼎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对于弘 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 要意义84千克
价值: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历史背景
商代晚期
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这一 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
文化背景
司母戊鼎体现了商代晚期社会的 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 等方面的特点,是研究商代历史 的重要实物资料。
02
司母戊鼎的发现与挖掘
发现地点与过程
展望未来
进一步研究司母戊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深入挖掘 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青铜器进行研究,揭示其制作工艺 和材料来源等方面的信息,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让更多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司母戊鼎等珍贵文物展示给世 界,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明的瑰宝。
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晚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是研究商代历史和艺术的 重要实物资料。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谈谈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杨云我国的青铜时代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我们的祖先为祖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寻找石料制造石制工具和农具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自然铜石,叫做红铜,也称纯铜。
红铜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因而它容易被人们重视和利用。
但红铜质地软,开始人们用这些天然铜铸成小型工具或装饰品之类。
在锻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金属的特点与性能,为青铜器的创制发明提供了经验。
后来,人们又发现可以从孔雀石中冶炼出铜,经过长期实践,又掌握了在冶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锡以降低铜的熔点,增加铜的硬度,从而炼出了青铜。
①青铜就是铜锡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
狭义地说,则青铜工艺和青铜制品所涉及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
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我国古代青铜的冶炼铸造始于何时,目前很难作出判断,不过在古史传说故事中的黄帝和蚩尤作战时,蚩尤就是用铜作兵器,使黄帝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
蚩尤是否使用铜作兵器,虽属传说,但它在一定意义上为研究青铜器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文字资料。
在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方面,时代最早的青铜器,是1957年甘肃马家窑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
它的发现说明了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就有了青铜制品②。
其后,青铜器还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年代相当于夏朝的遗址中发现,在那里出土了制作原始的青铜小刀、爵、锥、铃等。
这些青铜器,多是仿照同时期的石、骨、蚌、陶器制成的,其胎质很薄,铸造的比较粗糙,带有一定的原始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说明: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品 可以被任意的杀死或活埋。奴隶
的地位和猪狗一样。
编辑版ppt
12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 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 很对。这是祖国历史 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编辑版ppt
1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器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 青铜器出现 夏朝: 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 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西周: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2、著名的青铜器有: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3、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编辑版ppt
2
1.1米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 1.1米,重832.84千克,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 器。当时,铸造这样一 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 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 1.33米 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 的规模了。
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4. (2010·安徽)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 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5. (2010·山东潍坊)《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 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这说明了什么?
司母戊鼎
特点一:生产规模大
编辑版ppt
3
觥
觚
盥水器
编辑版ppt
酒 器
爵
乐 器
铜 镜
4
食器
鼎
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习题 含答案
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__________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__________,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__________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_________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________丰富,__________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__________、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知识点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__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__________甲骨。
2.甲骨文记载的__________十分丰富。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________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_开始。
知识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指事、__________、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铜器。
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遗址出土了铜镜( )A.良渚文化 B.齐家文化C.半坡 D.河姆渡2.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礼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司母戊鼎
•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 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 腹、四足中空,处鼎身四面是无纹饰的长 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 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 顶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 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 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 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 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 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该是商王室 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级 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 的代表作。
•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 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后 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 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 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 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 (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司母戊鼎用 陶范铸造,铸型由腹范、顶范、芯和底座以及浇口范组成。 鼎腹的纹饰有可能使用了分范。鼎耳后铸,附于鼎的口沿 之上。耳的内侧孔洞是固定鼎耳泥芯的部位。也有人认为 鼎耳先于鼎体铸造,然后嵌入铸型内和鼎体铸接。
•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 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 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是迄今为止 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 乡人私自发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而不宜 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 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以后, 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艺术特色
司母戊鼎的纹饰研究
司母戊鼎的纹饰研究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重要文物,出土于湖南省的长沙境内。
它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认为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物之一、司母戊鼎的纹饰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其独特的图案和寓意使其成为一部分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母戊鼎属于青铜漆器,直径31厘米,高23.6厘米,是一件双耳炊具。
鼎的外形庄重典雅,线条流畅,纹饰丰富多样,包括动物纹、凤纹、云纹等。
纹饰的设计精致独特,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和独特审美观。
司母戊鼎的纹饰主要包括两组动物面纹和饰带纹。
动物面纹的形象生动逼真,展示了古代人民对动物的崇拜和尊重。
其中一组动物面纹有一只龙头,两只眼睛圆而凸起,威风凛凛。
另一组动物面纹则有两只鸟头和两只兽头,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些动物面纹被赋予了神秘而宏伟的形象,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崇高信仰和美学观念。
饰带纹是司母戊鼎纹饰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由带状物组成,以交叉排列并环绕在鼎身上。
这些饰带纹以简单的几何形式为基础,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列和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其中一条饰带纹属于连续纹带,纹饰葱翠生动,纹饰之间相互映衬,形成了和谐而平衡的效果。
另一条饰带纹则采用了分段的形式,形成了一种节奏明快的效果。
这些纹饰的设计严谨而精致,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几何图案的独特观念和艺术表现力。
司母戊鼎的纹饰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对纹饰的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学者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古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结论。
首先,司母戊鼎的纹饰设计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动物的崇拜和尊敬。
动物纹作为古代艺术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追求。
其次,司母戊鼎的纹饰设计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几何图案的独特认知和艺术表现力。
几何图案的运用以及颜色和材质的选择,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司母戊鼎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瑰宝,也是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包含答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预习笔记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________文化出土了铜镜。
用途:_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二、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
甲骨文已经具备________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大小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时间:1899年。
发现者:王懿荣。
规模:至今出土已有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司母戊鼎》课件
包括鼎、簋、觚等不同形制的器物,各具 特色和用途。
司母戊鼎的制作
1 制作工艺
司母戊鼎采用了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包括模制、浇注、修磨等多个步骤。
2 艺术品位和实用价值
司母戊鼎的造型设计精美,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备实用功能。
司母戊鼎的图案和寓意
1 外观特点
司母戊鼎的整体造型庄重大气,富有力量感,展现出古代中国文明的繁荣。
2 饰花纹
司母戊鼎上的装饰纹样丰富多样,寓意丰富,代表了古人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司母戊鼎的价值
1 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值
2 收藏价值
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反映了 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 征。
司母戊鼎作为稀有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收 藏价值,并且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和热潮。
结论
1 对青铜器制作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司母戊鼎的精湛工艺和独特设计对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历史地位和价值
司母戊鼎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青铜器司母戊鼎
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重要代表之一。本课件将介绍司母戊鼎 的概述、制作工艺、图案寓意以及其在古代青铜器制作和文化发展上的重要 地位。
司母戊鼎简介
1 史学界评价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器中制作精美、形制独特的典范,被誉为"青铜之王"。
古代青铜器
1 历史背景
2 种类
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 数千年的历史。
《青铜器司母戊鼎》课件
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
通过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认 识司母戊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母 戊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得到
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 ,得到了专业化的保护和保养。
数字化保护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司母戊鼎进 行高精度复制,既可以保护原品 不被过度使用,也可以让更多人 了解和欣赏到这一国宝级文物。
科学研究
02
司母戊鼎的造型与工艺
器形与结构
器形特点
司母戊鼎呈长方形,口沿宽阔,腹部内敛,四足粗壮。整体造型厚重大气,给 人以沉稳之感。
结构分析
该鼎由主体、足、耳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采用榫卯结构连接,使得整个鼎 结构稳固,同时也增加了其艺术美感。
纹饰与图案
纹饰种类
司母戊鼎的表面饰有多种纹饰,包括饕餮纹、夔龙纹、云雷 纹等,这些纹饰均采用浮雕技艺,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青铜器司母戊鼎》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司母戊鼎简介 • 司母戊鼎的造型与工艺 • 司母戊鼎的科学研究 • 司母戊鼎的流传与保护 • 司母戊鼎与中华文化
01
司母戊鼎简介
发现与出土
发现时间:1939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出土情况:在农田中被发现,鼎足与器身分离,后经修复还原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推动历史研究
司母戊鼎的出土为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深入了解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VS
增强民族自豪感
司母戊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展示了古 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我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成就;
1
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
2
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3
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联合国五十华诞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 日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 ——世纪宝鼎。
4、成就: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用途较广泛。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 特点有哪些呢?
动脑筋: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1米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 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 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 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说明了什么?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1.33米
司母戊鼎
特点一:规模大
食器
兵器
特点二:品种多
农具
盥(guàn)水器
酒 器
乐 器
铜 特点三:用途广 镜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四
羊
方
尊
羊的前腿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四、工艺精美
二、甲骨文记事
1.名称来历 :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世纪宝鼎”是具有商周青铜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 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高2.1米,象征即将到来的21世纪;口 径1.5米,重1.5吨。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 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禁(底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2米见方, 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华夏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 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4.发现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
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谢谢!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 器的呢?
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 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1、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2、发展:
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
3、盛行: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 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 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