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温庭筠 全诗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 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a4853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0.png)
《商山早行》温庭筠全诗赏析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品赏析《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
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
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
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
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
“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
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0119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f.png)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商山早行》诗词赏析1唐朝: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商山早行与长安晚秋解析课件
![商山早行与长安晚秋解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6405e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9.png)
❖ 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和 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 2.体会《商山早行》的“目前之景”和 “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乡情。
❖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2024/7/16
1
长安晚秋
研讨
2024/7/16
2
大家先来读一读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
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
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此情
此景让人黯然伤神,而顿生思乡之情。它的妙处
在20于24/7它/16 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5
问题讨论三:
颈联写俯视。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 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 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2024/7/16
10
问题讨论一: 根据你的预习,试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两方
面谈谈你对首联的理解。
参考理解:首联的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 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 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 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 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 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 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首联主要 表20达24/7/1了6 诗人羁旅途中无限的愁思和悲苦。 11
问:“紫菊”、“红莲”这两个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 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 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 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 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 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 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
商山早行(温庭筠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7721a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71.png)
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标签写景、初中古诗、思乡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优质课件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897e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b.png)
阅读《唐诗三百首》,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艺 术魅力。
推荐阅读《中国文学史》、《唐诗鉴赏辞典》等书籍, 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商山早行中,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回忆,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
商山早行中,诗人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和感慨, 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艺术特色鉴赏
细腻的描写
商山早行中,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 展现得淋漓尽致。
独特的意象
商山早行中,诗人运用独特的意象,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长安晚秋的作者风格
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的眷恋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
远。
02
商山早行的作者风格
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语言清
新、意境高远。
03
比较
两位诗人的风格不同,长安晚秋的作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商山早行
的作者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两首诗词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诗人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表 现出秋天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丰富的意象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落叶、 寒蝉等,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凄
凉。
独特的语言风格
诗人的语言风格独特,运用平实、 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秋天的意境
和情感。
03
商山早行赏析
诗词内容解读
诗词背景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通过对商山早行的 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商山早行》解析
对诗歌的起承转合、用典、 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对比鉴赏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42eb1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d.png)
《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羁旅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羁旅诗)](https://img.taocdn.com/s3/m/640c6bc2fab069dc5022019f.png)
要求:读出“目前之景”和“言外 之意”,体会其中“羁旅乡情”。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以下列诗歌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一:
了解羁旅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
孟浩然《宿建德江》 张 继《枫桥夜泊》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 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 用? 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怎样 的情怀?
5
6
7
8
9
10
品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
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
11
一读全诗
要求:熟悉内容,弄通大意。
二读全诗
要求:读出诗中是如何写“早” 的?
宦游在外 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征人思乡
23
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二:
简析羁旅诗中常见的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24
以下列诗句(词语)或意象为例,探究羁旅诗的特点三:
诗人在羁旅诗中一般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生情 感时生情
大雁南飞、倦鸟回巢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 春悲秋;日暮思归
• 2.体会《商山早行》的“目前之 景”和“言外之意”和表现的羁旅 乡情。
•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 4.积累名句,试背全诗。
3
研读
长安晚秋
赵嘏
诵读
对照注释,弄清大意
4
问题讨论
商山早行的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bc590b7375a417866f8fb4.png)
商山早行的阅读答案【篇一:2012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专题六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 选读)一、语段阅读(一)阅读《长安晚秋》一诗,完成1~2题。
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描写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荷花,一朵朵红衣尽脱,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赋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于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那往日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仅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面对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傲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田园的决心。
进一步反映出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2.“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典,表示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典,“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二)阅读《商山早行》,完成3~4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这首诗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早行之早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客行悲故乡”。
《商山早行》原文注释及简析
![《商山早行》原文注释及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fe87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8.png)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注词释义】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古诗今译】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名句赏析】——人迹板桥霜。
这是一幅早行图。
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紧接着诗人将镜头转向两种植物,一方面暗示出季节,同时也点明商山的风物特征。
面对眼前独特的山景,诗人不禁想起夜里梦到故乡的情景,那儿没有这些绿叶白花的树木,却是野鸭、鸿雁栖满了堤岸曲折的池塘。
这段对梦境的回味,不仅贴合商山早行的具体情境,也照应了开头的“客行悲故乡”,将诗人的羁愁旅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演示文稿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9c70434b852458fb770b56af.png)
• 赵嘏出生于望门大族,年轻时四处游历。 曾为越州(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元稹 幕宾。后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宾。此间, 多次进京应试,均未及第。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会昌二年进士及第。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唐宣宗读赵嘏 诗作,认为他借古讽今,不愿委以重任。 大中七年,赵嘏任渭南尉,故有赵渭南之 称,不久病逝于任所。擅长七言律诗,清 圆熟练,颇多佳句。
• 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中 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 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请作具体说明。
画面 • 、 眼前异乡 景
相关语句
意境
情感
艺术手法
梦中故乡 景
画面 • 、 眼前异乡 景
相关语句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凫雁满回塘
•
杜牧极为赞赏“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一 句,人们也称赵嘏为“赵倚楼”,说说这 一句有怎样的情味? • 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秋雾拂晓,残星几点,群雁南飞,寥廓静 寂之中,突然一声长笛飘飞而来,笛声悠 扬,情催意动。幽怨的乐曲,寂寥的冷秋, 仕途的失意,离乡的羁旅,揪人愁肠,撕 心裂肺,感人至深。
• 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 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渲意味的典型意象, 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 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 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 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写作背景
• 温庭筠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 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 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 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 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 忘 “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 “杜陵梦”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sk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sk](https://img.taocdn.com/s3/m/43fa85745acfa1c7aa00ccc5.png)
赵嘏gǔ ,字承祐,楚 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 人. 入仕为渭南尉。存诗 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 绝最多且较出色。与杜牧 友善,杜牧极赞赏他“长笛 一声人倚楼”人称 “赵倚 楼”.
朗读诗歌 整体理解诗歌内容
长安晚秋
• • • •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秋空)。
首联:仰观。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 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 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 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 了基调。
• 颈联:写俯察。 • 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 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 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 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 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使人不禁会生出红 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 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 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重点诗句赏析(二)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 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 “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 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重点诗句赏析(三)
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 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 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 充。
再见
重点诗句赏析(一)
我们知道的思乡诗词曲里也有运用这种技法的句 子,请写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 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 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 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 流浪人的心里。
长安晚秋与商山早行两首
![长安晚秋与商山早行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73904206c5da50e2524d7fdb.png)
诗歌内容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美女靖 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 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 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 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 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 样儿羁留他乡。
《商山早行》——解题
商山
早行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客行悲故乡”中“悲”换成“思”好不好,为 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不好。悲不止有“思”之意,还有 “悲伤”的意思,诗人悲“生不逢时,仕 途多舛,前途未卜”。因思故乡而悲, “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 点明了题旨。
长安晚秋
赵嘏
大 唐 长 安
作者小传: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 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 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 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 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 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 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 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 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 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 句。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 半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 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 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 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 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 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 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 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 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这一联 是赵嘏的名句,杜牧对此赞叹不 已,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
高考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复习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考语文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复习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bdfab30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8.png)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走近作者 (1)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 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 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
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 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 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
⑩杜陵:_地__名__,__在__今__陕__西_西__安__东__南__,__古__为__杜__伯__国_,_ _秦__置__杜__县__,__汉__宣__帝__筑_陵__于__东__原__上__,__因__名__杜__陵_。__据____
_考__,__温__庭__筠_幼__时__随__家__客__游__江__淮__,__后_定__居__与__鄠__县__(_现__在__ _陕_西__户__县__)_郊__野__,_靠__近__杜__陵__,__所__以__他__自__称_为__杜__陵__游__客__。_ _那__么__这__句__诗_里__的__“__杜__陵__梦__”__当__是__相_思__之__梦__。____
_曾__于__唐__宣__宗__大___中__末__年__离__开__长__安__,__经__过___这__里__。__
⑧枳花明驿墙:_部__分__版__本__为__“__枳__花__照__驿__墙__”__。__明__: _使__…__…__明__艳__。__这__句__意__为__:__枳__花__鲜__艳__地__开__放__在__驿__站__ ___墙__边__。_____ ⑨征铎:___远__行__马__车__所__挂__的__铃__。___
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 《旧唐书·文苑传》认为“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温诗“笔径较独酣捷”。 而陆时雍《诗镜总论》则说:“李商隐丽色闲情, 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 絮飘扬,莫知指适。”《四库全书总目》更谓“庭 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 人之旨”。李商隐诗在讽喻和寄情深婉方面,超 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 于温诗。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0f9b71bd64783e08122b00.png)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
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
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汇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宋]周弼等《碛砂唐诗》:“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62b1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9.png)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
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
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汇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宋]周弼等《碛砂唐诗》:“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daff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2.png)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作品原文:商山⑴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
词语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安晚秋
诗人介绍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
官渭南尉。
与杜牧友善,杜牧即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有《渭南诗集》。
【译文】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由调悠扬婉转。
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
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
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
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
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巩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
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