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经典句子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https://img.taocdn.com/s3/m/f6ca23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0.png)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四书五经中的名言警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8、“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4、“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1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1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
(完整word版)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完整word版)四书五经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2f007bdaf01dc281e43af060.png)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教,止于信。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格物致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有未穷,知有不尽。
《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为物格。
此为知之至矣。
诚意: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齐家: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贱恶而辟/畏敬而辟/哀矜而辟/敖惰而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治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平天下: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民散,财散则民聚。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四书五经句经典
![四书五经句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f36b93846137ee06eff918a3.png)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27c9664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1.png)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1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e02528b5cc22bcd127ff0c0c.png)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ec5828fc8e9951e79b8927b0.png)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xx《xx》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xx: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xx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名言,句句经典!
![“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名言,句句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dfec2a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1.png)
“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名言,句句经典!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111句
![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111句](https://img.taocdn.com/s3/m/6ee5cde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2.png)
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111句做工作的人统治,做工作的人统治;治理他人者吃他人。
治理他人者吃他人。
~~这样风格的短句你感兴趣吗?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111句”,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2、风雨同舟,尽孝之义。
3、消除人间之恶,正人心之方。
4、巧言令色,足恃之而已。
5、孝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6、孝顺祖先,缅怀先人之恩。
7、谦虚是尊重他人,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貌。
8、《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9、大孝是尊敬父母、体恤他们的心情。
10、学富五车,不如心存高远。
11、知足者常乐,谦虚者常进。
12、君子之治,静而易进。
1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14、谦虚者必定有高尚的品格。
15、德者本也,非外之谓也。
16、慈悲是仁的根本;羞耻的心,公义的结局。
逆来顺受的心,结束了仪式;明辨是非的心是智慧的终结。
人有四体,他的身子也有四体。
1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离,龙年有序,朋友有信。
18、尊敬父母,是为人之常情。
19、孝敬父母,是为养生之道。
20、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21、孝顺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是彼此关爱的表现。
22、谦让有礼,才能得人心。
23、贪夫徇财,明主器之。
24、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不事君尽节,人以为孤也。
25、孝敬父母,是孝道之根本。
26、出自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公冶长》注引程子语。
27、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28、孝道为人之本,爱心为世之源。
29、孝顺父母,是培养个人品德的必修课。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https://img.taocdn.com/s3/m/86cbe082804d2b160a4ec0c4.png)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3、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书五经名句摘抄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21、道不同,不相为谋。
2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君子周急不继富。
26、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2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2、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34、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9a4481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8.png)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篇》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佚名《论语十则》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篇》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季氏篇》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10.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1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12.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1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篇》1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18.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20.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第二十章》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篇》2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2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2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26.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四书五经优秀语句200句
![四书五经优秀语句2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96a8df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5.png)
四书五经优秀语句200句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 君子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5. 君子上达而不骄,下达而不怍。
6. 是非之心也,恶恶乎其不信也。
7. 事之无不可成者,能者也。
8.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12. 君子之学也,以礼为本。
1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 巧言令色,鲜矣仁。
1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6.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 君子追求德行,小人追求名利。
21. 君子无常心,小人无恒志。
2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 君子立志,以致天下之民。
25. 君子之道,贵以德行,而贱以言辞。
26. 君子之学,以道为师。
2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8.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2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0. 君子追求德行,小人追求名利。
3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 君子无常心,小人无恒志。
3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5. 君子立志,以致天下之民。
36. 君子之道,贵以德行,而贱以言辞。
37. 君子之学,以道为师。
3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40.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1. 君子追求德行,小人追求名利。
4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6. 君子立志,以致天下之民。
47. 君子之道,贵以德行,而贱以言辞。
48. 君子之学,以道为师。
4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0.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3a8ee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d.png)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道⾏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得通则可以长久。
2 天下同归⽽殊途,⼀致⽽百虑。
译⽂:天下⼈要归同⼀个地⽅,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个⽬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3 善不积,不⾜以成名;恶不积,不⾜以灭⾝。
译⽂:不积累善⾏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达不到灭⾝。
4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5 居上位⽽不骄,在下位⽽不忧。
译⽂: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6 君⼦藏器于⾝,待时⽽动,何不利之有?译⽂:君⼦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
⽽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7 ⼤⼈者,与天地合其德,与⽇⽉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神合其吉凶。
先天⽽天弗违,后天⽽奉天时。
译⽂:对于“⾮常⼈”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的吉凶。
在天意之前⾏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事,就顺应天理。
8 多⾏不义,必⾃毙。
译⽂: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我灭亡。
9 度德⽽处之,量⼒⽽⾏之。
译⽂:忖度德⾏如何,以便决定⾃⼰怎样处理事情;估量⾃⼰的⼒量⼤⼩,从⽽决定该怎样⾏动。
10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也。
译⽂:节俭是⼀切美德中最⼤的德,奢侈是⼀切恶⾏中最⼤的恶。
11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颊和⽛床⾻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12 ⼈谁⽆过,过⽽能改,善莫⼤焉。
哪个⼈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的好事。
13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举荐⼈才,不要把有道德的⼈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
14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患。
译⽂: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5 末⼤必折,尾⼤不掉。
译⽂:树梢⼤于树⼲,树就要折断;尾巴⼤了就⼀定不能摇摆灵活。
16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四书五经 金句
![四书五经 金句](https://img.taocdn.com/s3/m/aff4ba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a.png)
四书五经金句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你看啊,就像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去帮助他人,追求那个最完美的境地呀!比如说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也积极参与公益,带动身边人一起进步,这不就是在实践这句话嘛!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哎呀,这不是在告诉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嘛!就好比你和朋友交往,难道不应该时常想想自己够不够真诚?当你做错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哪里没做好呢!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多形象啊!就像我们学习了新技能,不断去练习实践,那得多开心呀!比如说你学会了做饭,经常做给家人吃,看到他们开心,你不也会特别高兴嘛!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哇哦,想想看,身边的人都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呢!比如在工作中,同事有做得好的地方,你就可以学习呀,有做得不好的,你就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多有意义啊!
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不是在说领导或者家长嘛!要是他们自己做得正,不用下令大家也会跟着做呀,如果自己都做不好,那下命令也没人听呀!就像一个老师自己都不爱学习,怎么能让学生好好学习呢!
6.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就好像做事情要找到一个平衡,不能太极端啦!比如说与人相处,不能太好说话,也不能太强硬,要找到中间那个合适的度,这样关系才能长久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四书五经里的这些金句,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我们应该好好去领悟和践行,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15篇【必备】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15篇【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3cb1db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5.png)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四书五经经典名句15篇【必备】四书五经经典名句1《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
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2《孟子》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
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9e199b048d7c1c709a1455e.png)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四书五经精华100句
![四书五经精华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7946132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7.png)
四书五经精华100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四书五经的句子
![四书五经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49daba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b.png)
四书五经的句子
1. 四书五经那可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啊!就像一座挖不完的宝藏,你不想去探索一番吗?比如说《论语》,孔子的教诲在里面闪闪发光呢!
2. 四书五经对我们的影响那可太大了呀!这不就像黑夜里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吗?像《大学》里的修身之道,多值得我们去践行呀!
3. 你说四书五经是不是很神奇呀?简直就是智慧的源泉嘛!想想《孟子》中那些精彩的辩论,多有意思啊!
4. 四书五经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难道不比那些时髦的东西更有魅力吗?就拿《诗经》来说,那优美的诗句多让人陶醉啊!
5. 四书五经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好好了解的吗?这就好比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呀!《中庸》里的平衡之道,多值得琢磨呀!
6. 四书五经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啊!不就像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吗?看看《尚书》里的历史记载,多震撼呀!
7. 你可别小瞧了四书五经哟!那可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呀!就像《礼记》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多重要啊!
8. 四书五经真的是太了不起啦!难道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吗?想想《周易》的深奥,多让人想去探究啊!
9. 四书五经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可大啦!这和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有啥区别?《春秋》里的故事,不就是生动的教材嘛!
10. 四书五经是不是超级有吸引力呀?简直就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嘛!《孝经》里的孝道,多应该传承下去呀!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
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
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一章)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第三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第三章)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三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第十二章)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第十四章)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第十六章)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第十六章)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第十七章)◆《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
原来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诲表面的重要论著。
中庸便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个性。
从人性来讲,便是人性的来源根基,人的基础智慧个性。
实质上用当代笔墨表述便是"临界点",这便是难以控制的"中庸之道"。
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个性,从临界点向上便是道;向下便是非道。
向上便是善;向下便是恶。
名言名句: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第一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
(第六章)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
(第六章)博学之,讯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二十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一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高足及其再传高足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实了孔子及其高足言行,召集显露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维、德行见解及教诲原则等。
风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便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高足,有孔子的再传高足,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高足为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年龄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阴历仲春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本日孔林地址地)。
名言名句: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贫而无谄,高贵无骄。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
(学而)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不患无位,患因而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不迁怒,不二过。
《雍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僻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温柔敦厚,然后君子。
(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述而)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今朝也?(子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行言而与之言,走嘴。
知者不失人,亦不走嘴。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道差别,不相为谋。
(卫灵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爱,友便佞,损矣。
(季氏)盛德不逾闲,小德进出可也。
(子张)君子不伤脾胃,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子张》◆《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邹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境陵夷,从鲁国搬家邹国。
孟子三岁失怙,孟母艰巨地将他扶养成人,孟母管制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是后代母教之模范。
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是中国古代宏大的思维家,教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高足协同编写而成,记实了孟子的语言、政治主张和政治动作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普通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弟子),承继并发扬了孔子的思维,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携带徒弟游说列国。
但不被其时列国所接纳,退隐与高足一起著书。
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用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议"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此后直到清末,"四书"一贯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的文章说理流通,气概气派充裕并善于论辩。
孟子在人性题目上提议性善论。
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名言名句: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及。
是诚不及也。
为父老折枝,语人曰:我不及。
是不为也,非不及也。
(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梁惠王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折也,力不赡(充裕)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丑上)怜悯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推诿之心,礼之端也;好坏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滕文公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尔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离娄上)大人者,不失其小儿百姓之心也。
(离娄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而动心忍性(使心里震动,牢固个性),曾(增)益其所不及。
(告子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伟人之门者难为言。
(用心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用心下)◆《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史籍文件和局部追述古代古迹著作的汇编,它留存了商周格外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自后儒家增加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风行的笔墨隶书书写,称《今文尚书》。
再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掘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小批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如今风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便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此中虞、夏及商代局部文献是据据说而写成,不尽可靠。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纪录;"谟"是记君臣谋划的;"训"是臣开发君主的话;"诰"是鼓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号召。
另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
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
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此中的《禹贡》,饰辞夏禹治水的记实,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式样纷歧,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尚书》一贯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王孙公子及士医生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史籍上很有影响。
名言名句: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平民。
平民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尚书.尧典》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尚书·太甲中》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尚书·盘庚上》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
《尚书.周官》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民惟国脉,本固邦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行向迩,其犹可毁灭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足视远惟明,听德惟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