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病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二、证治
(一)肝郁化热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二)
奔豚汤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 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 夜一服。
【提要】
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释义】 藏血—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腹痛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主讲:朱永强
概述
奔豚气病是指病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犹如小猪奔突之状,以“发作欲死,复还止” 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
奔豚,即贲豚,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篇。《难经·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 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主证:气从少腹起,上冲胸咽 特点:发作欲死,复还止。 病机:感受惊恐,气机逆乱。 误汗伤阳,停饮上逆。 治法:降逆平冲,或养血疏肝, 或助阳散寒,健脾利水。
桂枝—温通心阳以平冲逆之气
大枣、甘草—培土制水
甘澜水—也称劳水,水性咸,而重劳之,则甘而轻; 李时珍认为甘澜水“甘,平”,所以甘澜水不助肾寒 之气,而有补脾胃之功。
【方歌】《金匮方歌括》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临床应用】
本条所讲“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症状, 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官能症、癔病、更 年期综合症等。同时本方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等。
(三)阳虚饮动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 枣汤主之。(四)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 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 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二一)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汤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二一)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汤如果是精神病,没有奔豚,没有心动悸得厉害,或者脐下悸或者是脐上悸,悸动得很厉害,我们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如果有奔豚,我们就要从另一个处方来做加减。
在临床上看得很多,尤其是一些妈妈,由于妈妈关心小孩子,孩子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妈妈受到惊吓,心动悸一个礼拜都没有好,这就是奔豚的现象。
病有奔豚,有吐脓,这个就是桔梗甘草汤,桔梗甘草汤是肺里面有脓疡,化脓的时候除脓用的方。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这个还真是这样。
病人会告诉你,有一股气从肚脐往上直接往上冲到心脏,让心动悸得非常的厉害。
这个时候,如果让病人去医院检查的话,西医会告诉你没事,没有病。
但是,病人就是感觉不舒服啊,因为不舒服才去医院,西医医生经过机器检查又说没有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这个病人是没事找事吗?是神经病吗?不是的,确实是有问题,只是西医对奔豚病是没有办法而已,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奔豚病。
气会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发作的时候难过得要死,有的时候又正常。
我们要记得,如果真正是病态,是持续的痛。
比如说心脏痛,痛一下,过去就没有了,有时候是因为孩子的原因气到了,气得心脏痛,这种痛一下就没有了,这不是病。
真正有心脏病的痛,那个痛是持续的痛。
或者是固定的每天到时候就发病,这就是真心病。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这个处方就是大肠的浊气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面,才会有往来寒热的现象。
一般往来寒热出现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少阳证。
《伤寒论》里面一讲到往来寒的时候,如果兼有恶心,就是小柴胡汤。
如果往来寒热,没有恶心,那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个处方里面就是甘李根白皮,这个李根白皮现在药房里没有卖,中药用到皮,大部分都是在少阳里面,所以,就不要用甘李根白皮,用柴胡就可以。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病机
热:肝郁化热
寒:心肾阳虚
—
病 机 关 键
冲 气 上 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二十九分。
奔豚气病的发生与肝、肾、心、冲脉关系密切
冲脉起于于胞胞中中,,下下出出会会阴阴,,并并在在 此分分为为三三支支:: Ø一支支沿沿腹腹腔腔前前壁壁,,挟挟脐脐上上行行,,与 与足少足阴少肾阴经肾相经并相,并散,布散于布胸于中胸,中 ,再再向向上上行行,,经经咽咽喉喉,,环环绕绕口口唇唇 ; ØØ一一支支沿沿腹腹腔腔后后壁壁,,上行上于行脊于柱脊内柱 ;内; ØØ一一支支出出会会阴阴,,分分别别沿沿股股内内侧侧下下行 行到足到大足趾大间趾(间与(足与厥足阴厥肝阴经肝走经向走一 向致一)。致)。
金匮要略讲义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二十九分。
概述
一、概念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发作时自
觉有气从下向上冲逆,痛苦异常,气复还则 如常人。
二、与奔豚气病相关的西医疾病
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冠心病,血管 痉挛综合症,腹壁肌肉痉挛,肠道积气痉挛 ,原发性高动力性综合征,等等。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二十九分。
豚痛奔
汤,豚
主往气
之来上
。寒冲
二
热 ,
胸 ,
奔腹
()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二十九分。
【提要】
论述肝郁气逆奔豚的证治
【解析】
1.主症
肝气郁结
经脉不畅
腹痛
气郁化火
影响少阳
枢机不利
冲气上逆
往来寒热
气上冲胸
2.病机 肝气郁结,化火上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二十九分。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课件

3.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 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 要
论述了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 之水气,欲作奔豚的证治。
讲 解
1.病因病 机: 下焦素有水饮(阳虚) 下焦水饮乘虚有上逆之势过汗伤及心阳 2.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3.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4.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第1条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 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提 要
本条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
主症。
讲 解
1. 成 因 :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即 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2.证状: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 后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提 要
论述了汗后阳虚,寒气上逆而发奔豚的证
治。
讲 解
1.病因
病机:
药物发汗+烧针发汗--过汗伤心阳
心阳虚不能制下,阴寒之气上逆凌于心 寒邪从针孔侵入,以致局部血行瘀滞。
(与心肾有关,特点是外寒引动内寒,寒气引动冲 气。) 2.症状: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
当归
甘李根白皮 黄芩 川芎 生姜 半夏
生葛
芍药
甘
提 要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2020/1/6
主症—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1)
肝郁化热—气上冲胸,腹痛,往来
寒热—奔豚汤—和血平肝,和胃
降逆(2)
13
2020/1/6
证治
阳虚寒逆—针处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
冲心—外用艾灸,灸其核上 —温经
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
阳,平冲降逆(3)
阳虚饮动,欲作奔豚—脐下动悸—茯苓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提要】 本条论述因误汗后阳虚寒逆奔豚
的证治。
7 2020/1/6
【分析】
病因病机:
过汗 烧针
伤及心阳,下焦寒水之气上犯 —奔豚气 感寒,寒凝血瘀——核起而赤
主症: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核起而赤。
治法:内外合治
外用灸法——温经散寒。
4.X型题
(1)奔豚汤中所含的治法有:
A.清热 B.养血调肝 C.和胃降逆
D.通阳利水 E.平冲 F.和解少阻
(2)奔豚汤原文所治奔豚气病的症状有:
A.腹痛 B.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C.心烦
D.往来寒热 E.脐下悸 F.气上冲胸
(二)填空题
1.根据<金匮>原文所述,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 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精)

气从少腹冲至心下 针刺局部色红、起硬结。 (当有阳虚表现)
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要
论述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之水气, 欲作奔豚的证治。
病因病机:过汗伤阳,阳虚阴盛,寒邪引动,
下焦水饮有上冲之势。 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
成 因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 即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证状: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后
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 主之。
甘李根白皮 黄芩 生葛 芍药
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姜 半夏
提要
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症状 气上冲胸—冲气上逆
腹痛—肝郁气滞
往来寒热—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当有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欲吐等症。 病因病机: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肝郁 气滞化火,循冲脉上逆。 治法:养血、桑白皮代用) 半夏 生姜-和胃降逆 芍药 甘草—缓急止痛 当归 川芎—养血调肝 葛根 黄芩—清火平肝 杂以葛根者,寓将欲降之,必先升之之理。 若奔豚反复发作,若伤肝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 生姜、半夏、川芎等辛温之品应慎用。
复习思考题
1.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肝气奔豚的病机、主证、治法、
方药是什么?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 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 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09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主之。 饮逆奔豚 饮逆奔豚) 草大枣汤主之。 (饮逆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甘草二两(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 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 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甘澜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内, 甘澜水法: 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 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 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至心, 者,必发奔 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 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误汗奔豚) 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误汗奔豚) 误汗奔豚
桂枝加桂汤方
甘草二两(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 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 服一升。 *贲:前文作‘奔”。 注: 贲 前文作‘
金匮要略选读
温州医学院 中医系 胡臻
奔豚气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方三首
一、成因与主证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 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 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 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 皆从惊恐得之。 止,皆从惊恐得之。
注:
二、辨证论治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 汤主之。 ( 肝气奔豚)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 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 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 日三夜一服。 日三夜一服。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学习要点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学习要点本章节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
掌握奔豚气病的辨证施治;#《金匮要略》##奔豚#【桃花岛陈药师按】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共有四个条文。
【第一条】师曰:病有奔豚①,有吐脓,有惊怖②,有火邪③,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注释】①奔豚:指病名,奔也称为贲,豚也称为豘,音义相同。
豚是小猪,也说是江豚。
奔豚也称奔豚气,是形容症状如豚之奔窜故名之。
②惊怖:指惊悸的一种病症,详见第十六节。
③火邪:这里指误用烧针、艾灸、火薰等法所引起的病变。
【第二条】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第三条】发汗后,烧针①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释】①烧针:指中医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
【第四条】发汗后,脐下悸①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注释】①脐下悸:指肚脐以下有跳动的感觉。
奔豚的鉴别【学习要点】第一条:本条指出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
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第二条:本条指出肝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的证治。
肝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的证治奔豚汤的方解第三条:本条指出汗后阳虚,寒气上冲而发奔豚的证治。
寒气上冲而发奔豚的证治。
汗后阳虚的病因病机第四条:本条指出汗后阳虚,水气上冲,欲作奔豚的证治。
奔豚气病脉症治第八

病案2:患者,男,65岁,退休教师,2+月前因发 热、头痛、腮肿到我院治疗,西医按腮腺炎治疗 一周后痊愈。1周后因突发头痛,因多次治疗1月 余,仍无效果,由此求诊中医。刻诊:右侧头痛 半右耳痛,右耳上下拘急不舒,时发时止,头痛 呈胀痛,痉挛痛,牵扯痛,自觉有一股灼热气, 从右侧牙缝往头上蹿,心烦,时腹微痛,喜深吸 气,头颅CT,TCD颈椎片未见异常,BP140/90mmHg, 舌苔黄,脉弦滑。
中医五版《金匮要略讲义》教参解释为脘腹部 ;六版《金 匮要略选读》教材解释为少腹部
腹痛:肝气郁滞不畅,横逆犯胃,出现肝胃不和,腹痛。
往来寒热: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悬解》中也提到 “肝胆同气,肝气上冲,肝木不
得下行,经气郁迫,故往来寒热”
奔豚汤所治疗的“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三 症为奔豚气病中最常见者,其表现有上逆、横逆、 外逆。 • 肝之火气上逆则有“冲胸”之症; • 肝之气火横逆犯胃则有突发肝气犯胃“腹痛”发 作; • 肝之气火外逆,则由里达表,出现少阳症候寒热 往来。
临床表现:伴有胸闷心烦,呕恶,口苦,咽干,平 素性情多疑善怒,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从临床上来看,这种奔豚气病不仅能单独发病,且常与其 他疾病合并出现。如妇女原本有月经先后无定期,因情志 抑郁,诱发奔豚,自觉有气从少腹循两胁上冲,引起呕吐、 胸脘嘈杂难受。
治法:养血调肝 泄热降逆 平降冲逆 本方被后世称为仲景治疗热性奔豚气病的主方。 方剂:奔豚汤 甘草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 君: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与当归、芍药同用,泄中有 补,敛中有收以宜肝气条达。(《长沙药解》上也有记载说李根白皮“入足 厥阴肝经,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臣:生姜 半夏——降胃气,泻肝实脾,肝脾同治。 佐:白芍 当归 川芎 ——养血调肝。(养血入肝不用地黄因其有滋腻之 嫌)。 葛根——升脾阳。(性凉清热且生津不腻,且葛根能鼓舞胃气而达肺出表是 以将余邪外达而解). 奔豚汤用根白皮, 黄芩——清肝胆之热。 归芎芍齐调肝血。 使:甘草——缓急止痛。 生姜半夏能降逆, 芩葛清热草缓急。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汤证是因惊恐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气逆上冲所致。冲脉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痛;又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气病必具之症。治宜清热降逆,调肝和血。方用奔豚汤。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热,平冲降逆,专治奔豚气病。黄芩、葛根清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证治 (一) 肝气奔豚 第2条: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
【解析】 气上冲胸 肝气内郁 腹痛 气机阻滞,血行不畅 循冲脉上冲至胸
往来寒热——肝郁化热,少阳之气不和
【病机】肝郁血滞化热,气逆上冲, 少阳之气不和 【治法】调肝和血,清热降逆 【处方】奔豚汤
【配伍】 甘李根白皮——清热降气,治奔豚之专药 黄芩、葛根——清解肝胆郁热 当归、川芎——柔肝理血 白芍 缓急止痛 甘草 降逆和胃 半夏
全 篇 小 结
惊恐 病因 发汗、烧针过汗
主症——从少腹起,上冲咽喉,痛苦异 常,复如常人
【证治】 症状——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肝郁化热 治疗——奔豚汤——调肝和血, 清热降逆
阳 虚 寒 逆
症状——针处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冲心
外治:灸其核上各一状—— 温散寒邪 治疗 : ——温 冲 散寒
【解析】 ⑴病因病机: ①皆从惊发得之 情 志 刺 激 皆从惊恐得之 突然惊恐,惊则伤 心,恐则伤肾,肾气
气
误 汗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
误汗伤心 针处被寒(3条) 阳,肾中水 寒之气循 冲脉上冲 发汗后, (4条)
⑵症状: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 ⑶临床特征: ①呈发作性,时间不固定 ②发作时病势急重,反应剧烈 (胸闷、气急、危困欲死)) ③自觉有气从少腹循冲脉上冲 心下,胸部、后,烧针另其汗,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 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 桂枝加桂汤主之。
【解析】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 病因 处感寒,局部肿赤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 过汗伤阳,复因针
病机:汗后阳虚,肾中水寒之气上冲 症状: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治法】 外治——灸其核上各一状—— 温散 寒邪 内治: 桂枝加桂汤 桂枝汤——调和阴阳 加桂枝——平冲降逆
(三)饮逆奔豚 第四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解析】 病因:发汗后——伤心阳 病机:下焦素有水饮,复因汗后伤阳, 阳虚不能制下,寒饮欲上冲逆。 症状:脐下悸,欲作奔豚——水气欲 向上攻冲 治法:通阳利水,平冲降逆
【处方】苓桂甘枣汤 【配伍】 茯苓——利水 通阳化气 桂枝 平冲降逆 甘草、大枣——培土制水 化气行水
症状——脐下动悸,小便不利 阳虚饮动 治疗——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通阳利水,平冲降逆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奔豚气病病机与冲脉有关? 2.“发汗后”为什么可以引起奔豚气病? 3.对奔豚气病“皆从惊恐得之”应如何理 解? 4 . 试述奔豚汤证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 与方药。 5.桂枝加桂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治 有何异同?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概念】 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中冲胸 咽,其状痛苦异常,平息后诸 证悉除,复如常人的发作性疾 病。 【释名】因其气攻冲,如豚之奔状, 故曰奔豚。
一
原文分析
(一)成因与主症 第1条: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 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 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皆从惊恐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