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一讲新闻的基本理论

第一讲新闻的基本理论

(二)、坚持事实是新闻本源的具体 要求
坚持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承认客观事实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
存在。 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 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同样是被事实所闻的要素 新闻的类别
1、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构成新闻所必需的材料 Who(谁)、What(什么)、When(时
间)、Where(地点)、Why(为什 么)。
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 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 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最早的新闻导语,将 5W浓缩在一个段落里,称为“小结论式导 语”,好处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 新闻事实的全貌,缺点是主次不分,把读 者最感兴趣的或最有意义的部分淹没在冗 长的陈述之中。
第一讲 新闻的基本理论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二、新闻的本源 三、新闻的要素与类别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含义 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的含义
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
新闻在近现代新闻事业中的含 义
1、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
情报 新知识 指新鲜事
2、新闻在近现代新闻事业中的含义
根据事实进行报道:新闻中所报道的 事实必须准确无误。
从总体和内在联系上把握事实,对客 观实际作出真实地反映。
新鲜
“新鲜”的事实要具备两个基本因素:
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 它是人们欲知的事实。
及时
新鲜事实的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所以新闻传播,时效性特别强。 新闻总是及时地报道那些新近发 生的事情。
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 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 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概述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概述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概述一、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

法的正式性又称法的官方性、国家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从形成方式来看,法总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非经法定机关按程序产生的文件,不具法的效力。

从实施方式来看,法总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一般而言,法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但国家强制不可缺少。

从表现形式看,法总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近代以来法的表现形式日益趋于规范化,包括法律文件的格式、名称、术语、结构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

法的正式性表明法与国家权力存在密切联系,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

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首先,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中立性。

这种意志由于形成于与社会相脱离的国家,因而具有统摄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性优势,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一旦获得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立即具有了由公共权力保证的、全体社会成员一体遵循的效力;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由于国家形成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历史时期,因此,它必然反映阶级对立时期的阶级关系。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就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

法的社会性是指法的内容是受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的,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中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讲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讲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论

二、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教材第7页)
宪法 普通法 专门法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新闻业自律规则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1、宪法。 2、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两类。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 5、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7、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 的内容。
课后思考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授予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 有权自己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 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属于下列那种性质的 规范类型?( ) A、任意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2、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 些是不正确的?
A、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虽然不是规 范性法律文件,但可以作为法律渊源。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 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 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011年9月
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1、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完备所必须。 2、增加就业机会。
3、提高法商和职业道德意识。
思考: 以下案例中当事人是否违法? 为什么?
(1)在路上发现一块50克金砖,四顾无人,据为己有。 (2)卡内只有1000元余款,由于ATM机出故障,取1000 元卡里才扣1元,一口气刷走1万元。 (3)用手机群发或网络上传艳照图片200张 。 (4)为看大家的紧张反应,在网站发布“今天晚上23点 30分xx地会有强烈地震发生!”的虚假信息 。 (5) 在北海游玩,花50元购买电警棍以自卫防身。

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课件

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课件
建立新闻传播监管机制 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监管机制,建立跨部门、跨 领域的综合监管体系,确保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 发展。
2023
PART 05
新闻传播法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国际新闻传播法案例
案例一
BBC诽谤案
案例二
纽约时报诉沙特政府诽谤案
案例三
谷歌过滤搜索结果案
各国新闻传播法案例
案例一
中国中央电视台名誉侵权案
02 03
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学习和研究新闻 传播法可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和融 合。
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习和研究新闻传播法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同时, 还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可靠的新闻信息,增 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新闻传播法通过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保障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了新闻侵权、虚假新闻等不 良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传播法通过规范新闻传播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新闻传播法还通过宣 传国家法律法规、重大政策等,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未来发展展望
案例二
美国纽约时报诽谤案
案例三
法国查封色情网站案
新闻传播法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
BBC诽谤案解析
案例二
纽约时报诉沙特政府诽谤案解析
案例三
谷歌过滤搜索结果案解析
2023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新闻传播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保障新闻自由
新闻传播法是保障新闻自由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评论等自由权利,保障了新闻从业人员的 合法权益。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 定义差异:新闻通常被定义为对事实的公正、准确和及时的报道,其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而宣传则有意图地传播特定的观点或信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行为,往往带有劝说性质和某种偏见。

- 目的与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告知和教育,提供能够促进公众了解和讨论的信息。

相反,宣传的目的通常是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支持特定的事业、产品或个人。

二、中外新闻中的宣传表现-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新闻的理解各异。

例如,在一些国家,新闻机构可能与政府联系紧密,而在其他国家,新闻机构可能更独立。

- 政治影响:政治环境对新闻与宣传的界限产生影响。

在一些环境下,政府可能通过法律、规制或资金控制影响媒体。

- 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报道,可以实际看到新闻与宣传间的差异,如战争报道、政治选举等。

三、新闻≠舆论- 概念区分:新闻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报道,而舆论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 角色差异:记者应提供客观报道,而非个人观点。

他们的职责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引导舆论。

- 责任与影响:媒体在塑造舆论方面具有重大责任。

报道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四、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历史背景:早期新闻形式,如新闻信、传单等,旨在传递新鲜事物和重大事件。

- 发展演变: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开始迅速传播,新闻业逐渐形成。

五、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文化解释:在中文中,“新”常常与更新、改进相联系。

新闻报道除了传递信息外,也被赋予了社会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 历史影响: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强调传媒的教育作用,影响了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定义概述: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理论意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事实性,为新闻的学术讨论和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概念扩展:现代汉语中“新闻”不仅指报道,也涵盖了广播、电视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介内容。

01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01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7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8
三、新闻传播法制
1、 新闻传播法制: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 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 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 的总和。
2、 新闻传播法制的类型: (1)以立法形式制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
新闻传播法概论
1
一、新闻传播法规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 定的以“新闻法”为名称的专门性的法律。 广义:指现有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 动的法律文件条款。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 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 分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传 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
21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 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 行为。
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 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 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
(2)有关新闻传播法衍 生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 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 动的专门法律?即:要不要 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闻法》?
3
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 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 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1.宪法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不仅规定了国家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根本问题,还为各种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来源。 对新闻事业所 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 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n 相对稳定性。它是规范化的社会形式,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状况,具有相对稳定和长期有效的特点。
n 阶级性。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制度化、法律化,是统治阶级的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社会制度的法律化。
PPT文档演模板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 说
B、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n 首先,法是成熟、稳定的政策。
n 某一政策出台,最初不会采用法的形式,一般要在这一政策趋于成熟后,才会采 用法的形式。而采用法的形式的政策,则比采用其他形式的政策,具有更大的稳 定性,比较固定。
n 其次,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政策。
n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 规范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 说
§1-1 法的基本概念
(2)法制与法治
D、法治理念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普遍认同西方法治理念,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 也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思想。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宪法修正案》 第十三条规定: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 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5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1-1 法的基本概念
•(1)法是什么? •(2)法制与法治 •(3)法与政策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1-1 法的基本概念
(1)法是什么?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课件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课件

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进 行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 权、监督权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对新闻传 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规范 。
专门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对新 闻传播活动中的版权、广告等方面进 行规范。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 础知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 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原则 • 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 • 新闻传播法规的实践应用 • 新闻传播法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新闻传播法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广泛性和 制裁性的特点。
总结词
新闻传播法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法规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详细描述
在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法规,但有关言论、 出版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影响。随 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业的兴起,各国开始制定专门 的新闻传播法规,以规范新闻传播行为。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各 国纷纷加强相关立法,以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未来,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将继续 发展和完善。
02 新闻传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的核心原则
新闻真实性原则
总结词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歪曲事实、误导受众。
详细描述
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基于事实,准确反映事件真相, 不得有任何歪曲、夸大或隐瞒。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核实新闻来源,确保报 道的真实性。

第一章 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重庆某报正式道歉 范冰冰经纪人表示事件已结束 昨获悉:重庆某报已在其报纸上和国内一 著 名网站刊登了致范冰冰的道歉信。 记者昨日在网上看到,重庆某报刊登的那封 致歉信放在该报文化版比较显著的位臵,致歉信 中说:‚本报刊载的《一知名电影人披露———范 姓女演员涉‚黄‛成星》一文中,未经核实,对 相关信息处理不当,作出不属实的报道,给范冰 冰造成不良影响和身心伤害及名誉损害,并对社 会公众造成误导。为此,特向范冰冰及读者致以 诚挚的歉意。‛ 就重庆某报刊登致歉信的消息,范冰冰经纪 人施曼说:‚事情自有公论,这个事儿到现在为 止就结束了。‛记者李姝
11月10日当天,广州一位愤怒的女性打长途电话到东方 大厦,告诉素不相识、尚不知情的于明。于明一口气读完 梁文,十分委屈、愤怒, 《祸起女人乎》发表之际,东方大厦内外挤满了全国各 地到大连的球迷。梁文传播的球队惨败的“秘密”不胫而 走,有个别球迷甚至要冲进酒店向于明“讨还血债”。从 那一刻起,于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便被完全打乱了。 作为副总经理,她已不能在办公室里停留片刻,那此起彼 伏的电话铃声使她胆战心惊,头痛欲裂,她只能在东方大 厦内四处“打游击”办公。于明寝食难安,心情压抑,一 度被控制的甲亢病症也开始复发并加重,一下子变了入形, 满脸通红、浮肿,嘴角溃烂。 1997年12月1日,于明在讨不到说法的情况下,向大连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广州日报》及作者梁清 侵权,要求对方赔偿名誉和经济损失费54.9万元。(《祸》 文共计549个字) 思考: 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3)社会效益原则 案例分析:《鄂东晚报》新闻敲诈调 查.doc 思考与讨论: 1、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谈谈《鄂东晚报》 新闻敲诈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2、如何理解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3、为什么新闻事业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 则? 4、媒体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关系? 5、如何遏制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腐 败现象?

第一讲:新闻传播法概述-7-6

第一讲:新闻传播法概述-7-6

生活或者某一方面社会生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各国的普通法总是本国新闻传播法的重要渊源。 德国《基本法》:规定有关新闻媒介的权利“受普通
法限制”。
新闻传播活动同样受普通法约束
新闻传播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
禁止淫秽不雅内容等。
英国《公务秘密法》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 有保密的条款
案例之一:
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的报道
【点评】
记者言之凿凿——采访对象亲眼目睹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官员——报道严重失实
第三方网友——是假新闻,被吃的不是中国人
究竟谁对谁错?谁来定夺?
新闻学的一个基本理论: 新闻报道永远是一个寻求权威信源认定事实的过程。
官方对事实的认定可以消除道听途说的信息混沌状态。
解说二: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概念
是调整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
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解说二: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 ——包括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 规定。如: 宪法 民法商法 刑法
解说二: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概念
中国电影或者电影市场起到多少决定性的作用。”
【真相】
2009年2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张玉洪指出: 这是一条“拷贝”五年前旧闻的假新闻。
双胞胎?
证据1:童刚局长最近并没有对电影分级接受过任何采访。 证据2:此报道与《江南时报》2004年2月24日相关报道主要内 容完全一致。
【点评】
媒体市场竞争激烈,有些记者过分追逐社会热点以吸引读者眼 球,一旦热点不足竟不惜弄虚作假,这种蓄意炒作的方式,不仅 违背了媒体的基本职业操守,也给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损害。岂 不知,媒体的公信力就是媒体的生命线。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优秀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优秀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讲)
§1 第一讲: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理论
§1-1 第一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1-2 第二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1-3 第三节 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
的关系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的概念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例如,香港 的《诽谤条例》等。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7.法律解释 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作出;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检查 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解释由国 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等根据行政机关作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8.国际条约与协定 国际条约和协定属国 际法,对签约国具有约束力。凡我国参 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其中有关新闻事 业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也属于我国 新闻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列。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三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
1,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界定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1)关于新闻自由原则 (2)关于新闻工作者的权利。 (3)关于新闻单位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4)关于新闻活动与公民和法人各种权利之 间的关系。
(四)新闻出版法规的法律渊源
(1)何谓法律渊源? (2)我国现行新闻出版法的法律渊源。
宪法 法律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条款 行政法规
重点 难点 新闻法律关系 新闻法渊源
(二)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所谓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
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直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客体 内容
(三)新闻法律关系
(1)新闻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第一,它是符合新闻法律规范的要求,并受新闻法律规范调 节的社会关系。 第二,它所调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必须是在新闻活动中发生 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第一讲 导论
一、开设新闻出版法课程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要求新闻传播事业 依法办事 (二)新闻立法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政治 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已初步具备实行新闻法制的 基础 (四)新闻单位必须依法办事
(五)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了大量的新 闻官司
1、1949—1980 行政手段 2、1980—1987 《刑法》 3、1987—— 《民法通则》 “新闻侵权的四次浪潮”
(六)加强新闻法学研究有助于新闻法 制的健康发展

二、新闻法律关系
(一)法律的含义及其特征
(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
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的特征
第一,从法的对象来看,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 第二,从法的内容来看,法是关于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第三,从法的产生和实施来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记者权利
2005 年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新闻采编 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 知》 2008 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 通知》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 ~ 2010)》《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2 ~ 2015)》 2005、2009 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2012年,《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3年,《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
第二节 言论、出版自由
表达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表达自由是 一个复合的多层次概念,目前最权威的表述是前面引 述过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 应当注意,表达自由的内容不仅包括表达的权利 ,而且包括知悉的权利。这是因为了解情况是表达意 见的前提,一个闭目塞听的人是谈不上有什么意见可 以表达的,表达自由对于他就没有什么意义。另外, 表达必须以他人为接受对象,自言自语、面对旷野的 呼唤都没有意义,保障表达自由必须保障他人接受表 达内容的权利。
2.自然权利说 自由应该是每个人的自然权利。
3.功利主义的观点 政府对公众舆沦的审查是对独裁的听之任之 ,与被统治者的最大限度幸福原则是不相容 的。 边沁:新闻自由可与专制分庭抗礼,即“对 少数统治者的行为的制止”。
4.追求真理 通过在公众中进行无束缚的讨论来获得真理 的思想。 密尔《论自由》(1859)
第二节

言论自由
表达自由(最广义言论自由)结构图
狭义: 言论自由 中义:出版自由 新闻自由 创作自由 学术自由

新闻理论十讲(详细版)

新闻理论十讲(详细版)

新闻理论十讲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1.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2.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所以宣传行为的中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它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者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任务就完成了。

3. 宣传分为两类:A.政治宣传: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而观点相左者,则会回避或地址这种宣传。

B.商业宣传:需要某些商品的人会积极响应,但这样的人不太多,多数人因为与某个商品的宣传没有关系,很少会主动接受这种宣传。

4.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说呢?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5.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B.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C.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D.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E.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F.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二.新闻≠舆论1. 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在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这是,这种意见可能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果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二,可以说这种舆论已经掌控了全局。

2. 舆论和新闻的关系:A.新闻可以反应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应了舆论,这是新闻和舆论的一个关系。

B.理论上可以说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新闻传播法和其他行为规范
一、新闻传播法与共产党的政策 一致性
在经济基础、体现的意志、根本任务和思想 理论基础等方面是一致的。
区别
制定的组织不同; 实施的方式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二、新闻传播法与共产党的纪律



制定者、制定程序不同 强制手段不同 适用范围不同
2、联系

内容上相互吸收。 职能上相互补充。 实践上相互促进。


作业
1997年4月,新闻出版署在《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 201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立法工作,加强依法 管 理,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到2010年新闻出版法制建设要 建立以《出版法》、《新闻法》和《著作权法》为主体及 与其配套的新闻法规体系。” 2002年11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接受 《财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制定新闻法的条件不 成熟,目前还不会制定《新闻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新闻法出台问题的 看法。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2.运用掌握的法理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3 . 说理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答案 1、 C 3、A 2、A B C 4、C 5、A
二、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法 法源 法系 新闻职业道德
三、问答题
1、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具有哪些渊源? 2、为什么说我国虽然还没有制定《新闻法》, 但是新闻传播活动仍然有法可依? 3、我国新闻传播法在哪些方面已经相当完备? 在哪些方面尚不完备? 4、在我国,有了新闻法,是法大,还是党大? 5、“从与新闻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其新闻职业道 德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法中有德,另一方面是 德中有法”,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6、简要分析新闻道德与新闻纪律的关系。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及其相关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的定义


广义(又称“领域法”):“调整新闻传播活 动中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 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 范总称”。 狭义:专指以“新闻法”、“出版法”、“广 播电视法”等命名的单行法规。
二、与新闻传播法相关的概念
(一)相关概念
课后思考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授予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 有权自己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 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属于下列那种性质的 规范类型?( ) A、任意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2、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 些是不正确的?
A、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虽然不是规 范性法律文件,但可以作为法律渊源。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 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 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 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3、下列哪些国家或地区属于大陆法 系( )
A、 中国、德国 C、 美国、法国 B、台湾、香港 D、英国、美国
4、中国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的是(
A B C D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纪念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011年9月
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1、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完备所必须。 2、增加就业机会。
3、提高法商和职业道德意识。
思考: 以下案例中当事人是否违法? 为什么?
(1)在路上发现一块50克金砖,四顾无人,据为己有。 (2)卡内只有1000元余款,由于ATM机出故障,取1000 元卡里才扣1元,一口气刷走1万元。 (3)用手机群发或网络上传艳照图片200张 。 (4)为看大家的紧张反应,在网站发布“今天晚上23点 30分xx地会有强烈地震发生!”的虚假信息 。 (5) 在北海游玩,花50元购买电警棍以自卫防身。
媒体法、传媒法、
传播法
大众传媒法
第二节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一、法源的概念

法系
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凡属于同一历史 传统的法就构成一个法系,因此法系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 法的总称。 现代世界的法律有两大体系,一是海洋法系,又称 “英美法系”;一是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 什么是法源(教材第2页第二段) 即法源,也就是法的表现形式。作为专门术语,特指 法的效力来源,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 式。
二、 怎样学好这门课程?
1、立足教材,阅读相关书籍


参阅书目 黄瑚主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陈绚著《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中国传媒 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方法
案例分析法 法律查错法 文献检索法
第一讲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论
)
5、《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 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 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业,“无论什么情况下,( )不能变; ( )不能变;( )不能变;( )不 能变。” A、党和人民喉舌性质;党管媒体;党管 干部;正确的舆论导向。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社会主 义方向;为人民服务。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 革开放方针;广大人民生活的提高。
讨论
有了新闻法,是法大,还是党大?
三、新闻传播法与新闻职业道德
1、区别


产生时间不一样。 从凭借的力量看, 新闻传播法依靠国家的强制力 来实现;新闻职业道德则主要诉诸社会舆论和个 人觉悟。 新闻职业道德只有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新 闻法规有明文规定的具体条文和具体守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6条要 求。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分为7类共44条。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分为6类共35条。
传媒法:又称媒介法或大众传播法。指享有立法
权的国家机关,为协调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 中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而制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传播法:传播法就是指国家调整传播关系,确 定传播权利义务,解决信息不对称及相关问题的 法律规范。
(二)新闻传播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大众传播法、媒介法、
新闻法、新闻传播法
二、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教材第7页)
宪法 普通法 专门法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新闻业自律规则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1、宪法。 2、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两类。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 5、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7、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 的内容。
思考
指出以下不同位阶法律规范名称的错误。
1、2002年7月21日《新闻午报》刊登了题为 “给风景一道屏障”的报道,称“一个专项保护长 城的法律———《长城法》,经过北京市政府的 讨论、论证,将正式出台。这是我国首次由地方政 府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专项世界文化遗产。”
2、《文汇报》2004年4月3日在头版报道“上 海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称“上海在环城绿 化、轨道交通兴建不久,就出台了《上海市环城 绿带管理办法》、《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及时制订相关行政法规 和规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