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6上4古诗两首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6上4古诗两首 教案

4、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

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二、教学目标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教学重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初读,了解大意1.正确朗读诗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①读中体会(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②师生讨论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喜欲狂三、细读,品诗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2.学生自由体会3.学生自由表达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六年级语文上册 4 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4 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4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的体裁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了解。

3.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品析重点词语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3.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两课时1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诗意: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突然传到剑外,刚听到这个喜讯,“我”泪如泉涌,洒满衣裳。

4诗意:回头看看共经患难的妻子和孩子,他们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③这一句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喜悦的心诗意:在白天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好和家人一起返回故乡。

1知识点详解☜2①这一联直接叙写喜讯,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

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外急于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喜讯。

诗人通过写自己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出他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心情。

3❶卷,此处读juǎn。

4②“漫卷”诗书对于一个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

这样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

“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喜讯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

5③“放歌、纵酒”对于饱受战争磨难的忧郁的诗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这两个词的运用,使诗人内心的狂喜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

6④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路,“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

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诗意:立刻就乘船从巴峡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故乡洛阳。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4古诗两首:示儿|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4古诗两首:示儿|苏教版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诗句大意。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二、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因祖国不能统一的悲愤之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在那苟延残喘的宋朝,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病床前,断断续续的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的遗嘱内容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测,教师评价是否正确。

)临终时,他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炽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人起敬的老人——陆游,来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对于这首诗很多同学都很熟悉,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

当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被金人占领,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始终没有实现。

只能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3、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示儿〉这首诗是在陆游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现在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地压卷之作。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2、指名朗读。

3、齐读。

(三)学习这首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明白诗意、体会诗情、想象意境、感情朗读、背诵诗文)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课后的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结合课后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篇1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⑴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⑵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4(教案)古诗两首 (2)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4(教案)古诗两首 (2)

4 古诗两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教学重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二、教师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四、理解诗意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古诗两首【教材分析】这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选取了两首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诗作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它的创作背景始于安史之乱。

据传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的喜讯,欣喜若狂。

于是,诗人一改一贯秉承的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诗。

该诗用“剑外忽传收蓟北”开端,直写喜讯。

蓟北作为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它标志着叛军的崩盘,而破碎的山河即将统一。

这对于诗人这种漂泊多年急于结束流亡生活返回故乡的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了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一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渴望。

全诗均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学情分析】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

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单元这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学生之前可能已经背过、读过,所以在讲解时分两个课时,主要从重点词句的理解入手,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浓烈的爱国之情。

另外,既然两首表达爱国之情的诗放在一起,所以就有必要让学生对比两首诗的异同,从而体会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和写作的个性。

【教学目标】1.了解创作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传递出的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这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教学重点: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

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

学生互相纠正字音。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

“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

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漫卷”,胡乱卷起。

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作业: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 4古诗两首 公开课教案

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  4古诗两首  公开课教案

教育集团智慧课堂四年级语文教案备课时间:2018.9.3 主备教师:课时编号: 04 上课时间:复备教师:课题: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领悟作者的心情。

4.了解诗之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具和学具准备:PPT教学过程:学生预习并展示教师点拨复备栏第一课时展示单元一:借助工具书认读识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生字、词。

展示单元二:简介作者,了解“生平第一快诗”。

展示单元三: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好诗句的停顿。

展示单元四: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如“妻子、漫卷、放歌、青春、纵”等。

展示单元五:通过朗读,体会“喜”。

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诗人是怎样表达“喜”的心情的?展示单元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展示单元一:明确《示儿》一诗的朝代和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展示单元二:1. 用“/”标出本诗的停顿,再读一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诗。

展示单元三:在诗句中标出不理解的重点词语,并通过工具书解决。

展示单元四: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展示单元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展示单元六:导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被后人称为“诗圣”。

你知道他的哪些诗呢?展示单元一:“范”与“巫”,指导写对字的笔顺。

展示单元二:这首诗为什么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展示单元三:指导朗读,做好诗句的停顿展示单元四:过借助工具书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展示单元五:全诗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喜?展示单元六: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这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展示单元一:《示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苏教版
2.家长要积极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1.让学生进行古诗默写,检验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设计创作练习,如仿写、改写古诗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师简要概括两首古诗的主要知识点,如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首古诗的深层意境和文化背景,尤其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如平仄、对仗、意象等,并能运用到创作中。
3.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古诗。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故事,引入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从两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运用课堂所学的分析方法,撰写一篇古诗鉴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仿写一首以《江南春》或《登高》为灵感的现代诗,要求运用古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4.收集与两首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进行整理归纳,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分享,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
-推荐与两首古诗相关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展知识面。
-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古诗的鉴赏短文、创作一首以古诗为灵感的现代诗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反馈评价,促进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2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2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寓意,分析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意象等,并能举例说明。
4.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学会运用古诗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古诗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内容准确。
3.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诗的意境。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代入诗人的角色,体验诗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等易混淆的部分。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分析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意象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之能够独立分析、评价古诗的文学价值。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学会用古诗传递美好情感。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进入六年级上册阶段,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尚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案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小记解读《古诗两首》一、解读本单元编写意图。

《古诗两首》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安排了《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

围绕着“心中有祖国”这一主题,讲述了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誓死不忘祖国的感人事迹,那深切的爱国之情让人动容,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教材。

《古诗两首》分别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陆游的《示儿》,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一)解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是作者流落到四川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当他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这一喜讯时,大喜若狂,不能自抑,在极度兴奋中,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中,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细细品来,“忽传”表明捷报来得太突然,“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须用很多笔墨,而诗人巧妙地用“涕泪满衣裳”这五个字就形象地把诗人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内心逼真表现出来。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此时不需要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大家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弹指一挥间,诗人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生动地再现了诗人的归心似箭。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4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两首》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两首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两首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XXX“生平第一快诗”。

XXX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XXX兵败自杀,部将XXX、XXX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XXX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XXX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不异的。

但两首诗还应让学生认识打听不同的表达体式格局:《示儿》是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故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故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研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XXX。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4.把握古诗“抓重点文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

【研究重难点】重点:弄懂XXX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XXX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难点:指导学生在叙述诗句意思时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惯调换词语顺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
4、古诗两首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ຫໍສະໝຸດ 时教学准备课前查阅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唐代着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着名的一首诗。
简介作者王昌龄
二、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三、自习古诗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范读课文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四、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三、自习古诗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范读课文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四、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课题
4、古诗两首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唐代着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着名的一首诗。
简介作者王昌龄
二、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
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五、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六、朗读、体会
感情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作业布置
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出塞Biblioteka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联想言志)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