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

合集下载

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二章 [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3)第三章 [研究领域]问题与原因分析:分析[研究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3 第四章 [研究领域]发展对策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3)第五章结论: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3)第二章新零售概述 (3)2.1 新零售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2.2 新零售的核心要素 (4)2.3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对比 (4)第三章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基础 (4)3.1 创新理论概述 (4)3.2 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 (5)3.3 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分析 (5)第四章巴巴新零售案例分析 (6)4.1 巴巴新零售发展历程 (6)4.2 巴巴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特点 (6)4.3 巴巴新零售案例分析 (7)第五章京东新零售案例分析 (7)5.1 京东新零售发展历程 (7)5.2 京东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特点 (8)5.3 京东新零售案例分析 (8)第六章苏宁新零售案例分析 (9)6.1 苏宁新零售发展历程 (9)6.2 苏宁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特点 (9)6.3 苏宁新零售案例分析 (9)第七章腾讯新零售案例分析 (10)7.1 腾讯新零售发展历程 (10)7.2 腾讯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特点 (10)7.3 腾讯新零售案例分析 (11)第八章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因素 (11)8.1 技术驱动 (11)8.2 产业链整合 (12)8.3 用户体验优化 (12)8.4 政策与市场环境 (13)第九章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挑战与风险 (13)9.1 技术风险 (13)9.2 市场竞争风险 (14)9.3 法律法规风险 (14)9.4 企业管理风险 (14)第十章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15)10.1 新零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15)10.2 新零售与物联网的融合 (15)10.3 新零售与大数据的融合 (16)10.4 新零售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 (16)第十一章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建议 (16)11.1 政策环境优化 (16)11.2 支持企业创新 (17)11.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17)11.4 引导绿色消费 (17)第十二章结论与展望 (18)12.1 研究结论 (18)12.2 研究局限 (18)12.3 研究展望 (19)第一章引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应用

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应用

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应用1. 引言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商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运营和价值创造活动的安排和设计。

它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基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2. 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2.1 经济模型理论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理论。

经济模型理论试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揭示和解释经济现象和规律。

在商业领域,经济模型理论可以用来描述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如企业成本结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等。

2.2 价值创造理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即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获得利润。

价值创造理论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差异化、低成本或创新等方式创造价值,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亚马逊通过建立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系统,提供便捷、低价的购物体验,实现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3.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3.1 业务规划和战略决策商业模式是企业业务规划和战略决策的基础。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设计,企业可以识别市场机遇和竞争威胁,制定相应的战略方案。

商业模式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3.2 价值创造和市场营销商业模式是实现价值创造和市场营销的框架。

它定义了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或服务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将价值传递给客户。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定位市场、吸引客户、建立品牌形象,并实现可持续的盈利。

3.3 创新和变革引领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变革引领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加剧,传统商业模式可能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实现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的转型,提供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4. 商业模式的挑战4.1 竞争压力与快速变化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实施需要面对竞争压力和市场变化。

竞争对手可能复制企业的商业模式,并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导致企业失去市场份额。

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商业模式创新探析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针对市场和行业变化,通过重新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创新、增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利用内部资源的优势。

本文将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重要性、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现有商业模式的调整、重新组合或完全创新,以应对市场需求、技术变革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变化,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创新机会的过程。

商业模式包括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提供方式、市场营销策略、盈利模式、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基础框架。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是对企业经营方式和商业逻辑的革新。

1. 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随着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可能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

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融合、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等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零售企业重新找到了竞争优势。

2. 开拓市场和业务领域,实现增长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拓展市场和业务领域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发现新的盈利点和增长机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使得传统行业如出行、住宿、餐饮等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3. 创造竞争优势,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竞争优势,并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提升成本效率和生产力,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创造更高的竞争优势。

1. 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打破传统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则,实现市场的颠覆和重新定义。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其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本文介绍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和电子商务的背景。

然后,通过对几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分析,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以及所带来的益处。

最后,本文总结了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变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2.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2.1 商业模式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商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运营、营销等活动的整合方式。

它包括价值创造、市场定位、利益分配等因素,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2.2 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使企业摆脱传统的竞争方式,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电子商务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新兴技术的挑战。

3. 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案例分析3.1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创新亚马逊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成功得益于其独特而创新的商业模式。

亚马逊通过建立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云计算服务,实现了快速、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还构建了强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不断吸引新用户并提高用户粘度。

3.2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商企业,其商业模式创新为电子商务行业树立了典范。

阿里巴巴提出的零售批发、C2C、B2B、O2O等商业模式,使得电子商务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

阿里巴巴还推出了支付宝和菜鸟网络等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4. 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的影响4.1 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独特的创新方式吸引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

2011年12月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及原则探析文/杨锴摘 要:企业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解释,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和构建商业模式的原则,希望通过本文,充实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原则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76-01财经视点时代华纳前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在2001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商业模式比高科技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商业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在社会环境下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同质化加强,如何能够在商场上胜出,往往归功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但目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式等研究,其理论框架尚未建立起来,有关的商业模式研究都处于探索性阶段。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在互联网尚未应用于商业领域之前,因为以往的理论认为利润=收入—成本,所以传统行业的发展主要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从而提高效益。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在商业领域的发展,企业商业模式趋于动态的发展阶段。

Hamel认为,在变革时代,企业竞争更多的是经营模式的竞争和创新制度的竞争。

[1]中科院乔卫国认为是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

笔者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如何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资源整合能力,发展潜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盈利的目的。

通过创新,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完善企业运营管理。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而且企业更要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创新,使商业模式设计合理而可行,体现顾客价值,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提高企业适应市场能力。

第六章 商业模式 《创新创业基础》PPT课件

第六章  商业模式  《创新创业基础》PPT课件
2010
商业模式是复杂公司的描述,通过商业模式能够研究公司的结构和各结构要素间的关系, 以及公司如何响应现实世界。 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如何运作,各个部门间的组织关系。 商业模式的概念划分为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基于这三个层面可 以建立一个商业模式的动态分析框架。 从企业投入产出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在其实施过程中使其产出大于投入而获得 利润的系统。
和服务
6.2.2商业模式画布
3.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渠道构造块用来 描绘公司是如何沟通、接 触其客户细分而传递其价 值主张
企业组织可以选择通过 自有渠道、合作伙伴渠道或两者混合来接触客户
渠道类型
直接 自有 渠道 渠道
销售队伍 在线销售
非直
合作伙 伴渠道
接渠 道
自有店铺 合作伙伴店铺
批发商
渠道阶段 1.认知 2.评估 3.购买 4.传递 5.售后
能力、伙伴网络)、财务(成本结构、收入模式、赢利模式)
(2005)
价值主张、价值评定、价值支撑、价值维护
项国鹏(2008)
产品/服务/信息、收入来源、价值链配置、合作网络、客户关系
Lambert ( 2003 )
价值主张、目标市场、内部价值链结构、成本结构与利润来源、价值网络、竞争战略
Chesbrough
收入来源类型
3
订阅收费
销售重复使用
的服务 2 使用收费
通过特定的
服务收费 1 资产销售
销售实体产品
的所有权
租赁收费 4 暂时性排他
使用权的授权
授权收费 5 知识产权
授权使用 经济收费 6
提供中介服务
收取佣金 广告收费 7
提供广告宣传
服务收入

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的影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

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的影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第50卷,第3期,2023年6月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S c i -T e c h U n i v e r s i t y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3851(s ).2023.03.002收稿日期:2023-01-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21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Y J A 630019);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一般项目(L Y 22G 020003);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 202250378);浙江省教育厅省级教改项目(K C S Z 20220201)作者简介:张 晶(1998 ),女,新疆阿克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新管理方面的研究㊂通信作者:王奇珍,E -m a i l :js 7207@126.c o m 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的影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张 晶1,王奇珍2(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浙江绍兴312369) 摘 要:基于商业模式创新㊁制度合法性和网络嵌入等相关理论,考察了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合法性双元的影响,并检验了商业网络嵌入和政治网络嵌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㊂运用188份新创企业调研数据加以验证,研究发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具有促进作用,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产生消极影响;商业/政治网络嵌入均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产生U 型调节作用,但仅商业网络嵌入在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之间发挥倒U 型调节效应㊂研究结论对我国新创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与提升组织合法性具有启示作用㊂关键词:合法性双元;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网络嵌入;新创企业中图分类号:F 27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851(2023)06-0265-11T h e i m p a c t o f s t a r t -u p s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n l e g i t i m a c yd u a l i t y :M o de r a t i n g ro l e o f n e t w o r k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Z H A N G J i n g 1,W A N G Q i z h e n 2(1.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Z h e j i a n g S c i -T e c h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n gz h o u 310018,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I n s t i t u t e ),K e y i C o l l e ge ,Z h e j i a n g S c i -T e c h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o x i n g 31236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r a w i n g o n t h e t h e o r i e s r e g a r d i n g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l e g i t i m a c y an d n e t w o r k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w e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i n n o v a t i o n (B M I )o n l e g i t i m a c y d u a l i t ya s w e l l a s t h e m o d e r a t i o n o f c o m m e r c i a l n e t w o r k e mb e d d e d n e s s a n d p o l i t ic a l n e t w o r k e m b ed de d n e s s ,a n d u s e188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o f s t a r t -u p s t o t e s t h y p o t h e s e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e f f i c i e n c y -o r i e n t e d B M I h a s p o s i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l e g i t i m a c y d u a l i t y ,w h i l e n o v e l t y -o r i e n t e d B M I h a s 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l e g i t i m a c yd u a l i t y .B o t h c o m me r c i a l n e t w o r k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n e t w o r k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h a v e U -s h a p e d m o d e r a t i n g ef f e c t s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n o v e l t y -o r i e n t e d B M I a n d l eg i t i m a c y d u a l i t y .O n l yc o m m e r c i a l n e t w o r k e m b ed de d n e s s p l a y s a n i n v e r t e d U -s h a p e d m o d e r a t i n g ef f e c t b e t w e e n e f f i c i e n c y -o r i e n t e d B M I a n d l eg i t i m a c y d u a l i t y .Th e s e fi n d i n g s h a v e e n l i g h t e n e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t a r t -u ps t o c o n d u c t B M I a n d e n h a n c e l e g i t i m a c y d u a l i t y.K e y wo r d s :l e g i t i m a c y d u a l i t y ;e f f i c i e n c y -o r i e n t e d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i n n o v a t i o n ;n o v e l t y -o r i e n t e d b u s i n e s s m o d e l i n n o v a t i o n ;n e t w o r k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s t a r t -u p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数字经济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新创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㊁用户㊁产品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采取商业模式创新以避开在位企业的竞争㊂虽然部分新创企业借助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如腾讯㊁小米等),并成为行业领导者,但大部分新创企业仍因面临创新活动不被认可㊁资源受限等新进入缺陷,而遭受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的困境㊂实践中,新创企业嵌入在特定社会情境或制度环境中,其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会面临突出的内外部合法性问题[1]㊂一方面,商业模式创新会引入新的商业逻辑打破既有游戏规则,这个过程可能会动摇组织与制度环境期望的一致性[2];另一方面,新创企业内部未形成稳定的文化规范㊁外部缺乏被信任的经营历史,新创弱性导致其商业模式创新容易引起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抵制[3]㊂在整合利益相关方的情境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既需要得到股东㊁管理层和员工等内部相关方支持,同时也需要获得政府㊁行业及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㊂基于此,如何构建合法性双元成为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㊂梳理相关文献可知,目前关于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关系的研究聚焦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基于制度观,强调以创新策略满足合法性诉求㊂如彭正银等[4]认为,滴滴出行依托 嵌入制度-顺从制度-构建制度 逐步实现了商业模式合法化;而H a r g a d o n 等[5]以 爱迪生电灯系统取代既有煤气工业制度 为例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㊂二是基于制度演化观,突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合法性的作用㊂如P r e s s 等[6]通过案例研究发现,获取合法性能够保证商业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㊂虽然上述研究阐述了企业 为何构建合法性 以及 如何构建合法性 等重要议题,但至少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有待澄清:首先,新创企业不是成熟企业的微缩版,它不仅受到外部合法性的约束,同时还会受到内部合法性的质疑,且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合法性之间也存在矛盾和演化关系㊂而探讨合法性的来源以及制度变革动因的相关研究,仅凭借象征性的行动来显示对外部要求的遵守[7],忽略了内部合法性条件,无法解释推动合法性变革的创新者 能动性 ㊂其次,虽然现有研究考虑了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的协同,但是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如何被参与方持续接受和认可等核心问题尚无定论㊂按照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合法性提供了治理的权利,制度只有在能够满足当下的治理需要时才具有合法性约束[8]㊂与静态概念下的商业模式合法化不同,商业模式创新在设计与演进过程中更关注相关利益方的动态诉求[9]㊂最后,创业是一项嵌入在社会情景中的复杂活动,根据网络嵌入理论,基于联系和合作所形成的稳定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情境资源与信息,为企业构建合法性提供有利的行动环境[10]㊂然而,以往文献仅重视网络嵌入性对组织合法性的直接作用[11],忽视了其对合法性的情境作用㊂网络嵌入作为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合法性关系的边界条件,不仅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12],而且其影响作用存在 阈值效应 ,即网络嵌入过度会降低组织捕获信息的敏锐度,导致组织合法性水平降低[13]㊂因此,本研究结合商业模式创新㊁制度合法性等理论,探讨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的影响,以及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通过188份有效样本展开实证分析,以期丰富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㊁合法性双元和网络嵌入等方面的研究,并为新创企业管理者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合法性双元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发㊂一㊁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一)理论基础1.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是组织用来产生客户价值与得到企业价值的模型[14],而商业模式创新旨在围绕利益相关者所构造的交易系统进行变革,是缺乏资源和能力优势的新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手段[8],更关注新商业模式在设计与演进中的动态过程[9]㊂目前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围绕交易成本和制度基础两个理论视角展开,前者强调商业模式创新的交易属性,关注特定经济情境下企业对交易机制的选择与治理[15];后者则重视商业模式创新的制度属性,关注制度条件对企业战略的塑造作用[16-17]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跨界竞争的盛行,从生态系统视角理解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的理论前沿,如S a e b i 等[18]强调商业模式创新是以价值实现方式㊁组织运营模式和获利方式等环节的改变推动企业层面的整体创新㊂可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能够改变行业的竞争性质,还能够颠覆既有的结构性规则,使企业同时获得交易竞争优势和制度重构优势[19]㊂故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观,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界定为,新创企业在与其利益相关方形成的交易网络中开展的重组或优化其网络结构㊁交易内容以及交易方式等系列的活动㊂由于新662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5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满意的产出,面临全新的市场需求或未知的竞争环境,其创新结果依赖于合作成员间关系的稳定性[20],对新交易方式和内容的追寻有可能在短期内对受众满意度造成不利影响㊂因此,本研究借鉴Z o t t等[21]的研究,将商业模式创新划分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前者强调生成新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内容,后者则旨在降低交易成本㊁提升交易效率㊂2.合法性双元合法性是企业在特定社会系统内被利益相关群体所接受和认可的程度[17]㊂以往研究致力于归纳外部环境压力下企业合法性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研究基于战略视角,探讨企业如何以及怎样采取行动获取合法的问题[22-23],另一类研究则基于制度视角,总结企业遵循社会规范㊁行为准则和与外部环境同构的过程[8]㊂然而随着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内部复杂性加剧,凭借单一合法性部分企业难以实现发展,研究者开始提倡合法性双元的构建㊂K o s t o v a[24]率先提出了 合法性双元 的概念,以回答海外子公司如何避免被东道国现有政策扼杀的问题㊂郑小勇等[25]也认为整合不同合法性可以发挥互补效应,进而响应不同认知群体之间的评价冲突㊂但上述研究大多从跨国公司㊁商业集团等这类结构分离的组织探讨合法性双元,对于同一企业不同合法性受众的整合逻辑和作用机制仍缺乏细致的考察㊂创业研究领域提出新创企业合法性来源主要包含对企业做出评价的内部受众和外部受众[26]㊂其中以员工㊁股东等为代表的内部受众认知与组织文化及日常运作相一致的程度代表新创企业内部合法性,而外部合法性则表示政府㊁行业等外部受众对组织决策系统的承认和支持程度[3,27]㊂由于新创企业初始资源能力匮乏,其在构建合法性时存在两种选择:要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够满足员工㊁投资者等期许的内部合法性构建方面,要么通过模仿现有运营方式以符合行业规范㊁相关政策要求来提升外部合法性㊂内部合法性获取和外部合法性提升是新创企业难以同时实现且存在潜在冲突的两种活动,需要企业去权衡和协调,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㊂这符合双元性问题的基本特征[28],因此,本研究将 双元 概念引入新创企业合法性中,并将合法性双元定义为组织既强调内外部合法性的差异性又关注内外部合法性并存所采取的创新行为,以期进一步丰富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之间的关系研究㊂3.网络嵌入面对数字化背景下动态且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生存的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行为㊂网络嵌入表征为企业基于已有合作和交往而逐渐形成的稳定联系,它决定了企业所获得资源的差异,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与企业合法性获得[12]㊂近年来,网络嵌入不仅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充分重视,而且成为分析企业获取合法性路径并制定战略常用的方法㊂网络嵌入理论认为,外部网络中的差异化资源对企业的创新行为㊁过程和结果至关重要[14]㊂由于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充分反映了行为主体在网络中的现状,所以网络嵌入的 关系 结构 研究范式备受关注[29],尽管此类研究弥补了传统资源观只见 微观 不见 宏观 的缺点,却依然忽视了网络嵌入中不同经济行为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差异㊂因此,本研究参照田宇等[30]研究,将新创企业的网络嵌入分为商业网络嵌入与政治网络嵌入,其中商业网络嵌入是基于组织与客户㊁合作伙伴㊁投资者以及竞争对手等主体建立的稳定关系,而政治网络嵌入则是指组织与政府部门㊁金融机构㊁行业协会等所构成的关系网络[16]㊂以Y a n 等[31]为代表的学者强调组织间关系的黏性,较强的网络嵌入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资源,降低组织创新风险,还能促进合作达成共识,提升组织声誉㊂但网络嵌入也可能存在一定弊端,如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抑制企业发展㊂新创企业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员,在利用商业模式创新获取合法性双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嵌入社会网络特征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进一步探索网络嵌入的情境作用㊂(二)研究假设1.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对现有交易制度和价值理念进行革新和破坏,是以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为基础开展的颠覆式创新活动[32]㊂虽然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够打破竞争格局实现后发赶超,但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对组织合法性双元存在消极影响[33]㊂首先,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会引发内部合法性质疑,新事物被理解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1],在以员工为代表的内部受众未从原有经营范式中跳脱出来之前,新交易内容是不被认可与接受㊂其次,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会招致外部合法性冲击,行业规范通常由在位主导企业的文化㊁惯例所决定[15],新创企业因缺乏持续的资源流和被信任的经营历史762第3期张晶等: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的影响 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等前提条件,其创新行为难免会遭受政府㊁行业等外部受众的制约㊂最后,从新交易理念提出到新交易方式实施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资源[34],对于原本资源匮乏的新创企业而言,缺乏可用于游说㊁认证以及赠予等实质性或象征性行动的冗余资源,由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合法性双元缺失的问题无法得到修复和弥补㊂综上,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不利于推动新创企业合法性双元㊂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具有负向影响㊂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对现有的交易体系和交易流程进行拓展和整合,是以多样的合作关系和适度的创新资源为基础的维持性创新活动[18]㊂虽然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均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但由于行动逻辑的根源性存在差异,对新创企业合法性双元的影响程度不同㊂相比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更注重追求制度环境的稳定状态㊂首先,根据H a r g a d o n等[5]的稳健设计(r o b u s t d e s i g n)理念,维持性创新既能吸引受众注意,又能使受众对企业感到放心,有效地平衡了受众的熟悉性与新颖性之间的需求矛盾㊂尽管维持性创新仅停留在显性需求层面,但其容易被员工㊁股东等受众理解和接受[19]㊂其次,效率型商业模式的创新源泉建立在模仿合法企业之上,并对现有行业或市场中运作模式缺陷和不足进行精心设计[7]㊂这意味着,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降低了受众因感到陌生而产生排斥心理的概率,而且满足了市场对低成本㊁高效率交易体系的期望,有利于增加企业利益相关者对其经营可行性的信任㊂最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注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能够识别出满足受众期许的关键信息和资源[14],有效避免了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信息过载且难以快速识别出有效信息的问题,从而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提升合法性双元认可与支持㊂总之,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既能够符合内部受众认知且满足外部受众期许,又能够提取有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新风险,促进合法性双元的构建㊂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有正向影响㊂2.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新创企业所嵌入的商业网络,通常由组织与客户㊁合作伙伴㊁投资者以及竞争对手等其他商业主体的关系所构成[35]㊂商业网络嵌入性能够为组织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市场信息和稀缺资源,在新创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构建双元合法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30],但是过度嵌入会让组织产生资源依赖导致商业模式刚性,从而增加受众对组织质疑和攻击的风险㊂第一,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更关注 如何摆脱现存的行业壁垒打破竞争格局 而非 如何构建合法性的问题 ,会引发合法性质疑,从而降低组织合法性双元水平[36]㊂在适度的商业网络嵌入下,组织与业务合作伙伴等商业网络嵌入主体建立的稳定联系,不仅给新创企业提供稀缺的市场资源,而且能够让组织关注到不同受众的诉求和期许[29],在保障创新行为持续进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内外部合法性水平㊂而在过度的商业网络嵌入下,组织长期依赖商业网络嵌入所提供的市场导向性资源,随着组织惯性增大且市场适应性降低[37],汲取市场关键信息和受众需求期望的能力被抑制,导致创新风险增加,合法性双元认可程度下降㊂第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重视对内外部受众显性需求的满足,加强受众对企业决策系统的理解,获取内外部合法性认可与支持,提高合法性双元水平[31]㊂在低水平的商业网络嵌入下,新创企业的创新变动性和市场不确定性较低,此时组织面临较低的外部合法性制约和较稳定的内部资源输入,会更愿意为符合受众期许的低成本而高效率交易体系投入努力[11],从而提升合法性双元㊂与之相对,在高水平的商业网络嵌入下,组织创新意识淡化,迭代创新和资源吸收能力僵化[13],增加了企业获取市场资源的难度以及创新决策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得到内外部受众支持的可能性,不利于合法性双元的构建㊂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a:商业网络嵌入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的关系有U形调节作用㊂H3b:商业网络嵌入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的关系有倒U形调节作用㊂新创企业所嵌入的政治网络,通常由组织与政府部门㊁法律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权利机构之间的关系所组成[35]㊂在创业实践中,新创企业通常会因商誉不足受到质疑,而政治网络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其所蕴含的异质性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社会认可,从而有效提升组织合法性水平[11]㊂也有学者指出,若企业在初创时就是借助政治网络嵌入优势开展相关业务,那么在后续的发展中很容易丧失创新意识,而创新障碍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合法性地位消失或者被取代[10,12]㊂具体而言,第一,新颖型商业模862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5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式创新很难快速被组织内外部受众所理解,不利于构建新创企业合法性双元[33]㊂在适度政治网络嵌入下,新创企业一方面借助与行业协会㊁政府部门等机构建立的信任,提升外部受众对自身创新行为的认同度,获取外部合法性[13],另一方面通过政治网络嵌入获得政策支持㊁税收优惠以及机构背书等异质性资源,有效克服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障碍[16],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用于文化建立㊁员工培训等以提升内部受众认知一致性,从而改善企业合法性双元㊂相反,在政治网络过度嵌入下,新创企业虽然可以通过 政策红利 撰取收益获得阶段性成长,但组织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行为受到约束[38]㊂由于长期依赖政府信息容易导致组织认知锁定,企业所汲取的信息呈现同质化,不利于企业预测复杂动荡的市场行情,而需求变化一般发生在政策出台之前[39]㊂这意味着,受过度政治网络嵌入的调控,新创企业的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让内部受众费解,而且滞后于外部受众的期望,进而加剧合法性双元质疑㊂第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加强对复杂信息的整合与资源的重组,促进内外部受众认可与支持,提高合法性双元水平[19]㊂适度的政治网络嵌入促进了新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让企业更快速㊁更准确的汲取关键资源,达到降低交易成本㊁提升交易效率目标,从而有助于合法性双元的提升㊂相反,过度的政治网络嵌入,会让企业对现有的交易模式过度依赖并产生创新惰性[31],一旦与企业建立稳定联系的主政官员发生更替,企业将难以短期内与政府部门构建新的稳定关系,从而不利于合法性双元的提升㊂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 4a :政治网络嵌入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的关系有U 形调节作用㊂H 4b :政治网络嵌入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双元的关系有倒U 形调节作用㊂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㊂图1 理论模型二㊁研究设计(一)数据收集本研究选择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样本数据,借鉴郭海等[13]的研究,随机调研创建8年以内的长三角地区(浙江㊁上海㊁江苏等地)新创企业,2022年6月至9月共发放问卷550份(每家企业1份),累计回收255份(回收率46.36%)㊂剔除未填完㊁规律性强等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73.72%)㊂对企业规模(S i z e )㊁企业年龄(A ge )㊁企业性质(N a t u r e )㊁研发投入(R &D )和所属行业(I n d u s t r y )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三种途径回收的问卷无显著差异,因此数据可以合并使用㊂为了避免调查结果存在的回答者偏差,本研究将样本企业与未参与调查企业进行对比,发现企业特征变量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㊂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㊂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N =188)项目类别数量/个占比/%项目类别数量/个占比/%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不足1年10.531~3年3116.494~5年11862.776~8年3820.21少于50人168.5151~100人6836.17101~500人6835.64501~1000人2412.771000人以上136.91国有企业2613.83民营/私营企业12465.96外资/合资企业3116.49其他企业73.72企业所属行业研发投入制造业4322.87建筑业2714.36批发与零售业147.45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84.26住宿与餐饮业73.72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产业4825.5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57.98教育业94.79文化㊁体育和娱乐业73.72其他行业105.32少于2%6836.172%~3%7238.30大于3%4825.53962第3期张 晶等: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合法性双元的影响 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二)变量测量本研究所涉及变量的测量均来自成熟量表,采用L i k e r t 5分量表打分,1 完全不同意 ,5完全同意 ,各个变量的具体测量题项见表2㊂表2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变量题项因子载荷A V E C R外部合法性(E L )内部合法性(I L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N B M I )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E B M I )商业网络嵌入(C N E )政治网络嵌入(P N E )公司经营运作获得国家相关法律的批准0.815公司经营行为赢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0.788公司经营运作得到行业标准协会的认可0.802公司发生的活动被社会大众所熟悉0.812媒体较多地关注公司,并常给予公司正面报道0.809员工会自豪地告诉别人他们是您公司的成员0.733供应商希望能与贵公司做生意0.779顾客高度评价贵公司的产品0.779竞争者对您公司很尊重0.809投资者愿意与公司接洽0.816新的方式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合作伙伴0.749公司用新的交易方式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0.750公司善于与合作伙伴用全新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0.741公司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交易量0.724新合作方式能使公司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0.797公司致力于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0.809公司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信息沟通来降低各种成本0.761公司能及时了解产品㊁服务以及合作伙伴的信息0.772公司一直在降低沟通成本,减少交易流程,提升效率0.750公司尽可能把企业的现有资源多用途使用0.790公司与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0.815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0.804公司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0.818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0.808公司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系非常密切0.697公司与监管部门的关系非常密切0.780公司与行业协会的关系非常密切0.779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关系非常密切0.7480.5750.8710.5350.8510.5150.8810.5410.8540.5010.8300.5820.838a )合法性双元㊂参考S i n g h 等[27]㊁杜运周等[33]研究,根据合法性受众的来源,用 公司经营获得国家相关法律批准 等5个指标测量外部合法性(E L ),以 员工会自豪地告诉别人他属于贵公司 等5题项评估内部合法性(I L ),并借鉴郑小勇等[25]对合法性双元的处理,先对内外部合法性分别进行中心化处理,随后将二者相乘,最终得到合法性双元㊂b )商业模式创新㊂以Z o t t 等[21]所开发的经典量表为基础,综合考虑新创企业在现有市场上的经营特征,采用 新的方式能够为公司带来新合作伙伴 等5题项测量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N B M I ),和 公司致力于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等5题项测量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E B M I )㊂c )网络嵌入㊂参考S h e n g 等[39]的研究,用公司与业务伙伴㊁顾客㊁竞争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密切程度来测量商业网络嵌入(C N E ),以公司与政府部门㊁监管部门㊁行业协会以及金融机构的关系来测量政治网络嵌入(P N E )㊂d)控制变量,考虑到企业基本特征可能会对其创新行为和战略决策产生影响,本研究还对企业年龄㊁规模㊁性质㊁所属行业以及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进行控制㊂(三)信度和效度检验合法性双元㊁商业模式创新及网络嵌入性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其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分别为0.839㊁0.879和0.818㊂从表2中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可知,合法性的10个题项提取出2个因子,载荷范围为0.802~0.816;商业模式创新的10个题项提取出2个因子,载荷范围为0.724~0.809;网络嵌入性的8个题项提取出2个因子,载072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 第50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

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

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正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的创新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内部独特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将自身的资源有效整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旨在为制造业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找到转型升级的路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技术革命的快速推进,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制造业以生产为中心,注重产品的制造和加工,随着市场的日益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单纯的产品制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应运而生,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将业务重心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提供综合性服务转变,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这种转变不仅涉及到产品本身,更包括了与产品相关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维护等一系列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的背景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动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功能和性能,更包括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售后服务等。

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技术进步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制造企业能够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这些技术也能够帮助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也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创新理论基础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怎么写

2024年创新理论基础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怎么写

2024年创新理论基础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怎么写引言2024年是一个创新与发展迅猛的时代,创新理论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2024年的创新理论基础,并介绍撰写创新理论心得体会总结报告的方法与要点。

1. 理解创新理论基础在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2024年的创新理论基础。

创新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理论:关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社会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优化,通过重新定义产品、服务、渠道等商业要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创新理论:关注组织结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推动组织变革和提升企业绩效。

•社会创新理论: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方式改善社会福利和生活环境。

2. 总结创新实践经验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的关键在于总结创新实践经验。

以下是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的步骤与要点:步骤1:准备在撰写报告之前,你需要收集相关的创新实践案例和经验,包括个人参与或亲身经历的创新项目,以及其他人员的创新实践案例。

了解这些案例可以帮助你在报告中提供具体而深入的例子,增强你的观点和结论的可信度。

步骤2:总结主题根据你的创新实践经验和所研究的创新理论基础,总结报告的主题。

主题应该清晰明确,能够准确地体现你的观点和结论。

例如,你可以选择“技术创新理论在2024年企业发展中的应用”或“社会创新理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步骤3:撰写报告在撰写报告时,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组织你的内容:3.1 简介介绍你所研究的创新理论基础和主题背景。

说明你的报告目的和结构。

3.2 理论分析根据所选定的创新理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和解读。

阐述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原则和应用案例。

3.3 实践案例列举创新实践案例,探讨这些案例与所研究的创新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和评价来展示实践案例的价值和意义。

3.4 心得体会总结总结你在研究创新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通过重新设计和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它是企业在不断变革的商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源视角、动态能力视角和价值网络视角。

资源视角认为企业的资源是影响其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等。

资源视角强调企业需要积累和整合各种资源,从而创造与商业模式匹配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源的重组和创新,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

例如,亚马逊公司运用其强大的物流网络和电商平台,实现了由线下书店到线上购物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

动态能力视角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企业具备识别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企业具备快速学习和灵活适应的能力。

例如,谷歌不断在引擎业务上进行创新,并通过收购YouTube等公司来拓展其商业模式,不断超越竞争对手。

价值网络视角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在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和合作下形成的。

价值网络包括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等多方面的参与者。

企业需要通过与这些参与者的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从而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与运营商、开发者和零售商的合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推动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创新。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源视角、动态能力视角和价值网络视角。

企业需要通过整合和创新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和灵活适应的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

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学原理(一)

商业模式学原理(一)

商业模式学原理(一)商业模式学原理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的方式与顾客交互,实现盈利的过程。

商业模式包括了企业的核心业务、客户群体、价值主张、盈利模式等方面。

商业模式的分类1.生产型商业模式:企业通过自己的生产力制造商品或服务,如制造业、建筑业等。

2.零售型商业模式: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赚取差价,如超市、旅游代理等。

3.订阅型商业模式:企业提供有偿或免费的定期服务,如报纸、杂志等。

4.广告型商业模式:企业利用广告流量、平台等实现盈利,如Facebook、Google等。

5.中介型商业模式:企业作为中介平台,连接供需双方赚取差价,如淘宝、饿了么等。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1.价值主张:体现企业为顾客带来的价值,推销企业的独特卖点。

2.客户群体: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并针对其需求制定产品或服务。

3.渠道:决定企业与客户进行交互的方式,涵盖整个销售渠道。

4.收入来源:确定企业实现盈利的方式,包括直接销售、许可、广告等多种方式。

5.重点资源:企业核心的基础设施、人员、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

6.合作伙伴:协助企业实现市场销售和产品或服务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伙伴。

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止是盈利的途径,更是解决社会及顾客问题的重要手段。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

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之一,而企业战略则是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的过程。

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如何运营以及取得成果。

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顾客需求、市场情况和企业原有资源等方面,协商制定商业模式设计方案,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商业模式设计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的调整等因素。

总结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确定好商业模式是企业运作的重要决策之一。

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和实施都需要企业充分考虑顾客需求、市场情况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等方方面面,才能实现盈利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已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特点、构建方法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定义和内涵进行阐述,明确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不同类型企业的商业模式特点,包括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型企业等,探讨各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商业模式策略。

本文将探讨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方法。

通过对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总结提炼出有效的商业模式构建策略,包括市场定位、价值主张、关键业务、核心资源、盈利模式、关键合作、客户关系、风险控制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分析企业在面临市场变革时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评估企业商业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不同商业模式对企业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揭示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优化和调整商业模式,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为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二、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它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价值创造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和网络组织理论等。

价值创造理论是商业模式的核心。

它强调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盈利。

这一理论要求企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交易成本理论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为何选择特定的商业模式。

该理论认为,企业选择某种商业模式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等。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选择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商业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1.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数字经济环境下,通过对现有商业模式的调整、优化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数据驱动。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企业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平台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的平台型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建立连接供需双方的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和风险共担,从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个性化。

数字经济使得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跨界融合。

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促使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从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持续创新。

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全球各个经济领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企业商业模式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大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

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企业进行深度的自我革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从宏观经济趋势到微观企业发展,从行业发展前景到市场竞争态势,都为本研究提供了深厚的背景土壤。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在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推动下,企业在现有业务模式基础上进行的全面革新,以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机会。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仅是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而是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方式和价值创造逻辑的重新设计和重塑。

本文将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并通过一些案例来阐述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方法。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源基础理论、市场定位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和整合,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通过重新配置和整合现有资源来创造新的价值。

市场定位理论则着重研究企业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找到独特的竞争定位,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

而知识管理理论则强调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创新来适应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在实践层面,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从市场洞察、价值创造和组织变革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落实。

首先是从市场洞察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深入分析,找出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新的增长机会。

其次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思考,通过重新设计和整合产品、服务、渠道、客户和收益等要素,打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和价值主张。

最后是从组织变革的角度来思考,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调整绩效激励机制、培养员工能力等手段,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落地和持续运营。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上述的理论和实践。

例如,亚马逊通过建立先进的物流和配送网络,实现了在线购物和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同时,亚马逊还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其业务范围和价值创造能力。

另外,中国的共享经济公司滴滴出行通过将出行需求与资源进行有效匹配,实现了出行服务的共享和优化,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共享单车、无人零售等也在不断涌现,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成功要素和方法。

“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电商的创新商业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电商的创新商业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电商的创新商业模式探析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在线购物和移动支付,传统电商模式的传统零售店面销售和线下支付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也为传统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电商可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拓展产品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传统电商必须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传统电商的发展历程传统电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电商开始逐渐形成。

最初的传统电商主要依靠网站和在线商城来进行销售,随着电子支付系统的完善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传统电商逐渐发展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电商逐渐走向成熟,各大电商平台相继涌现,如淘宝、京东、天猫等。

这些平台通过品牌营销、促销活动和物流配送等手段,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电商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端应用等,以提升个性化推荐和快捷购物体验。

传统电商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中逐步壮大,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商业价值观。

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传统电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传统电商面临的困墩1. 品牌认知度不足:传统电商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激烈,很多小型电商平台或者线下实体店的电商存在品牌认知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消费者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的电商平台,从而造成销量下滑。

2. 用户体验不佳:部分传统电商在网站设计、产品展示、用户交互等方面存在短板,用户体验不佳,导致用户流失率较高。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精选、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精选、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商业模式创新来自企业界的实践,其理论基础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对企业整体系统的基本认识,其包含的要素内容涵盖极其广泛。

鉴于此,学者们一致采取了综合的观点,用战略、创业、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融会使用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

Amit和Zott(2001)[56]则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尽管如此也是用多种理论来进行综合解释。

“没有单一的理论能够充分解释企业的价值创造潜力”。

他们利用虚拟市场、价值链分析、熊彼特创新、企业资源观、战略网络、交易成本等理论对价值创造的来源与作用进行了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常基于企业战略及相关理论的核心思想,比如价值链、战略定位等;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创立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因此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能力和资源;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导致优异价值创造性的独特组合,对初创企业的经济性作用明显,因此符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有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也是创业者将商业创意在实践中实施的过程,因此,也可把创业过程理论模型作为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来源较多,这是由于商业模式要描述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诸多方面,要阐明企业各部分间的独特组合,其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充满复杂性的概念。

所以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常根据自身组成要素而定,偏重于企业内部结构和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重视价值链分析、资源观、系统论等理论,而涉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则可从价值网络、定位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来解释。

在此试着用几种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论分析工具,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其演进机理进行全面的理论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本土企业有效地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1.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商业模式定义和理论

商业模式定义和理论

商业模式定义和理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其商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和组织安排的总体设计。

商业模式包括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活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方式以及利润分配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企业经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

企业通过将资源组合起来,并通过各种经营活动进行整合和转化,最终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这些产品或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能够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价值创造是商业模式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

商业模式的要素包括价值主张、市场定位、利润模式、资源配置和组织设计等。

价值主张是指企业如何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创造价值。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通过选择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来确定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利润模式是指企业如何通过价格定价、成本控制、市场份额等方式获得经济利益。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来支持其商业活动。

组织设计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决策流程等,以保证商业模式的顺利实施。

商业模式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和变种。

根据价值链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商业模式分为供应链模式、生产链模式、分销链模式等。

根据主导资源的不同,可以将商业模式分为物质资源模型、人力资源模型、知识资源模型等。

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商业模式分为直接销售模式、许可模式、加盟模式等。

在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推动企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

创新商业模式可以包括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市场定位、创新利润模式、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组织设计等方面。

总之,商业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为实现其商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和组织安排的总体设计。

它是企业经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创新是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和优化商业模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何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如何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如何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企业不得不通过创新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具体操作步骤、尝试的前景收益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商业模式创新在近十年逐渐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而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在产品外围、流程等方面创造新价值,从而使得企业的运营方式、管理方式、市场定位等都得到提升。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革新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让企业的成长实现向红利、蓝海、差异化或数字化等角度的转变。

基于这个理论基础,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1.创造需求,改变现状2.针对性的经营,更好的把握市场3.市场差异化管理,牢牢占据市场高点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操作步骤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更积极的思考方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中涵盖着品牌、供应链、产品、服务、营销以及客户等。

基于此,以下是实践中比较行之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操作步骤:1.研究市场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之前,必须要对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而这一过程包含对行业的了解、市场变化的追踪、市场需求的分析等方面,以及对客户行为模式、消费者的习惯等方面进行研究。

2.定位企业的目标企业要深入思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制定好商业模式的创新目标。

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从客户的需求入手,形成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3.完善营销体系严格来说,每一家企业都需要考虑如何以优秀的营销策略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

而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企业就需要更精准的营销,更自然的品牌散布。

4.合理计算企业的收益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企业需要从以往的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进行数据支撑。

不仅需要周全考虑,更需着眼于长期战略规划。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景收益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竞争力及成长空间,并促进了商品市场的整体升级。

创新商业模式的机理与实现路径

创新商业模式的机理与实现路径

创新商业模式的机理与实现路径李长云(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已成为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归纳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知识流”这一变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价值流、知识流进行了重新归类。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内生引致因素,揭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给出了基于学习机制、基于“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交叉互动机制、基于知识管理机制三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为企业选择适宜的商业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流;学习机制;知识管理中图分类号:F4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2)04-0167-10Innovations of Business Model Caused b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LI Chang -yun(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focus that entrepreneurs and scholars are concernel with.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reclassified in lo-gistics stream ,cash stream ,business stream ,information stream ,value stream and knowledge stream based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dynamic pattern and static pattern ,by introducing knowledge stream.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seen as endogenous caus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model design ,reveals the function mechanism caused b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ee innov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they are based on learn-ing mechanism ,cross linkage among “information stream -knowledge stream -value stream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result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enterprises.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stream ;learning mechanism ;knowledge management收稿日期:2011-11-16修回日期:2012-03-1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攻关软科学项目(G811D204);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52031)作者简介:李长云(1966-),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IT 战略。

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DOI :10.16675/14-1065/f.2019.11.007商业模式创新探析□贾明明摘要: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

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1-001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十九大报告提及“创新”一词达50多次,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商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在政策利好、科技进步、需求升级等多种因素驱动下,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开启,各种富有创意的探索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鉴于社会各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强烈关注,有必要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相应研究,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商业模式创新。

1商业模式概念许多研究者将商业模式与4个问题联系起来:公司为谁提供价值;公司能够给客户提供什么;公司怎样进行创造;公司财务运营。

Timmers (1998)认为,商业模式是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包括对各种业务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对各种业务参与者的潜在利益的描述以及对收入来源的描述[1]。

Amit 和Zott (2001)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交易的内容、结构和治理,旨在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2]。

Chesbrough 和Rosenbloom (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造了将技术潜力与经济价值实现联系起来的启发式逻辑。

Morris 等人(2005)将商业模式定义为风险战略、体系结构和经济学领域中一组相互关联的决策变量如何被处理以在已定义市场中创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简明表示。

Wirtz 等人(2016)将商业模式表述为公司相关活动的简化和聚合,商业模式描述了市场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如何通过公司的增值组件生成的,除了价值创造的架构外,还考虑了战略以及客户和市场的组成部分,以实现产生和确保竞争优势的最高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商业模式创新来自企业界的实践,其理论基础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对企业整体系统的基本认识,其包含的要素内容涵盖极其广泛。

鉴于此,学者们一致采取了综合的观点,用战略、创业、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融会使用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

Amit和Zott(2001)[56]则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尽管如此也是用多种理论来进行综合解释。

“没有单一的理论能够充分解释企业的价值创造潜力”。

他们利用虚拟市场、价值链分析、熊彼特创新、企业资源观、战略网络、交易成本等理论对价值创造的来源与作用进行了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常基于企业战略及相关理论的核心思想,比如价值链、战略定位等;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创立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因此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能力和资源;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导致优异价值创造性的独特组合,对初创企业的经济性作用明显,因此符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有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也是创业者将商业创意在实践中实施的过程,因此,也可把创业过程理论模型作为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来源较多,这是由于商业模式要描述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诸多方面,要阐明企业各部分间的独特组合,其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充满复杂性的概念。

所以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常根据自身组成要素而定,偏重于企业内部结构和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重视价值链分析、资源观、系统论等理论,而涉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则可从价值网络、定位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来解释。

在此试着用几种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论分析工具,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其演进机理进行全面的理论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本土企业有效地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1.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57]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

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在价值链分析中,基本价值链可以用来表明如何为一个特别的企业建立一个反映它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的价值链。

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出,每一个过程都有与之对应的价值链。

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有赖于单个价值链的运作,更取决于企业整个价值系统的运作。

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价值链各不相同。

一个企业的价值链以及价值链中所涉及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实际上企业进行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新渠道、新营销和组织结构的创新,这正是价值链创新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说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部分内容。

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得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如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价值链分拆;价值链延展与分拆相结合;或者不延长或缩短企业价值链,而是只针对基础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创新。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对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价值链的理论视角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界定,即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企业被界定在某一产业内)前提下,可以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视为企业价值链的一个函数,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及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企业超额利润的有效的制度安排的集合。

实质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的有效整合。

[58]2.资源基础论资源基础论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资源有:⑴企业家把握机会的能力。

奥地利学派企业家理论的代表学者柯兹纳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也深刻地说明了商业模式创新租金的形成。

在柯兹纳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个人品质——“机敏”的化身,他们注意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利润机会,并且通过对利润机会的敏感,重新界定了整个经济中的手段与目标的框架。

在企业环境中,信息的不对称创造了机会,而企业家就是在机会出现的瞬间就抓住它。

企业家对机会的分辨能力,也反映了企业家对于不确定的容忍程度和风险偏好,它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第一步。

⑵企业的学习能力企业学习能力是反映企业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企业学习的研究由于侧重点不同,对其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观点是Yeung(1999)等学者从新思想的产生和应用方面对企业学习能力进行界定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学习能力包括具有影响力的新思想的产生能力、新思想的应用能力和学习障碍三个组成部分,即企业学习能力=新思想的产生能力×新思想的应用能力-学习障碍。

由于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每一个员工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加总,而是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

⑶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资源是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包括专利、商标、品牌、声誉、顾客基数以及员工。

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元,而且是一个有管理觉得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

伯格·维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t)提出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模式,认为企业能否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强调要素市场而不是产品市场形成了决定企业是否成功的环境。

商业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在竞争对手忽视或难于模仿的资源或能力上,而不是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行业选择上,正是基于资源论观点的体现。

商业模式的创新使企业获得配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由此决定了其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率的可能。

这是由企业或企业家在有缺陷的或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的开发战略性资产的能力决定的,戴尔的直销模式的典型的证明。

创新的方式整合资源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一种类型.对于资源以创新的方式整合能获得更低的成本或更好的差异化,而且资源的新组合涉及组织内部大量积累性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都具有公司专属的特征(如隐性知识)。

通过资源的新组合,把输入的同质性资源转化为异质性输出,从而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从资源理论的角度,由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的租金要持久,还必须具有限制事后竞争的机制,即公司在建立起领先地位之后,随之要做的就是强制限制竞争,这样才能使得上述异质性的条件可能得以持久。

资源理论对限制事后竞争的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在。

导致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资源和能力具有社会复杂性的特点,信息的不对称,资产内部相关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优势等特征使得商业模式创新所配套的资源和能力“难以模仿”。

另外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资源和能力的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难以交易也使得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资源由于以下原因具有不完全要素流动的特征。

综上所述,第一,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异质性特征(企业家对机会的把握能力、创造性的认知模式、创新地获取和整合资源、组织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回报;第二, 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由于存在对手的模仿障碍,即创新租金不会被竞争耗散掉;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是难以交易的;第四,竞争的事前限制,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性往往构成对竞争的事前限制,使创新租金不会被成本抵消。

所以从资源基础论来看由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

3.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单个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因为商业模式本身以看作是由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一个系统流程。

正如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一个互动的机制。

具体表现在,企业既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分享利益;既包括产品及服务,信息和资金流,又包括对不同参与者的角色描述及利益分配。

[59]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描述和反映企业运营的工具,具有系统性。

商业模式关注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对企业自身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定位、选择客户、获取和利用各种必要资源、进入市场等。

而且构成企业运营的各方面、各层次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逻辑关系。

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仅仅就某一环节进行改良的企业改革。

在创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基于系统的观点,对商业模式的关键环节做出成功创新后,还要对整体商业模式进行审视,并以系统功效最大的原则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从系统论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乃至企业与环境之间都用系统的思想来分析。

最典型的是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商业生态系统是美国战略专家詹姆斯·弗·穆尔(James F. Moore)于1993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的新生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新观念,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60]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投资商、政府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

James F.Moore于1996年出版了《竞争的消亡》一书[61],利用生态学原理初步建立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高科技案例公司成长过程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处于同一商业系统中的相互依存的“商业物种”的共同进化现象,以及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阐明了新时代商业竞争的竞合法则,描述了商业生成系统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领导策略。

商业生态系统认为,现代公司在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其长期发展已经不是单个公司所能够左右与控制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现代公司的发展壮大是与其相关公司、供应商、顾客、社会组织、公众以及自然环境等共同成长的。

在过去,公司主要精力花在与直接竞争者有关的市场竞争中,近年来,公司则强调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很多情况下直接与竞争者共同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制大型复杂产品、共同开发新市场、互相利用对方核心资源等。

穆尔站在企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

商业生态系统在作者理论中的组成部分是非常丰富的,他建议高层经理人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系统内的公司通过竞争可以将毫不相关的贡献者联系起来,创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