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2019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
![2019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a82a6d4955270722192ef78b.png)
2019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 (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实行商品(货物)和劳务交换的活动。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人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 (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对外贸易额。
以此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计·算时能够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个指针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7.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用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出超;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用正数表示,贸易逆差用负数表示。
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8.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实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06c63043323968011c92f4.png)
20、商品等级指把同一种商品按其品质或规格上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和档次,用数码或文字表示,从而产生品质优劣的若干等级。
三、名词解释
1、到达合同是按D组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
2、装运合同是指按F组和C组成交的合同。
1、国际贸易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加以编纂与解释的国际贸易中的习惯做法,它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有较为明确的固定内容的习惯做法,和一般做法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则,准则和规则。
2、贸易术语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换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7.逆汇指资金的流向与支付工具的传递方向相反。
8.不可撤消信用证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或撤消的信用证。
9.可撤消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对所开出的信用证,不必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随时撤消的信用证。
16、对等样品指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提供买方确认,经确认后的样品,就是对等样品。
17、凭样品成交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足以代表实际货物的样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的交易。
18、复样卖方在向国外客户寄送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以备日后交货或处理争议时核对之用的样品。
4 国际运输货物保险是指被保险人(买方或卖方)向保险人(保险公司)按一定的金额按投保一定的险别,并根据一定的保险费率先交纳保险费;保险人承保后,对于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承保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6a32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f.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名词解释1.国际生产价格:就是生产同一种商品各国的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国际市场价格:是指通过世界范围的竞争而形成的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
3.商品的国际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所衡量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量。
4.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就是在世界的平均技术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耗费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不受垄断及国家力量干预的情况下,由独立经营的买卖双方通过公开自由竞争而形成的基本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状况的价格。
6.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它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特殊关系约束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封闭市场”价格一般包括以下几种:①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②垄断价格;③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④国际商品协议下的协议价格。
7.垄断价格:即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与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有卖方垄断价格和买方垄断价格两种形式。
在两垄断价格下,均可取得垄断超额利润。
垄断价格的上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品的需求量,下限取决于生产费用加国际垄断组织所在国的平均利润。
由于垄断并不排除竞争,故垄断价格也有一个客观规定的界限。
8.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
即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购销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价格。
9.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在现实中的贸易条件的计算通常采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直接进行比较的做法。
10.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
它是用来表示在各种贸易条件或交换比价下,一国愿意为进口一定数量商品而提供的本国商品的数量。
国贸理论与实务shubo名词解释
![国贸理论与实务shubo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128a0b763231126edb11da.png)
1贸易磋商它是指买卖双方就交易条件进行协商,协调双方的经济利益,并取得一致,达成交易. 过程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发盘(要约):凡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有在其发盘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发盘。
《公约》和我国《合同法》采用到达主义:发盘送达受盘人时生效。
撤回指在发盘送达受盘人之前,将其撤回,以阻止其生效。
(发盘未生效)。
撤消指发盘已送达受盘人,即发盘生效之后将发盘取消,使其失去效力。
(发盘生效后)接受(承诺):在法律上称为承诺,是指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
条件:必须由受盘人作出,必须在发盘规定的时效内作出,接受通知的传递方式应符合发盘的要求,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出的交易条件2外贸进出口流程建立业务关系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审证合同履行商检/客检出口仓库报关运输工具制单外汇/出口退税3对等样品(回样):卖方根据买方的样品,加工复制出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经买方确认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4 FAQ (良好平均品质):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大路货(即中等货)。
具体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或某一季度或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平均品质”5以毛作净按照国际惯例如在合同中对重量的计算没有其他的规定则应以净重计量.对价值较低的商品,可以在合同中规定以毛重计量.6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
(散装货:粮食、矿砂等)7运输包装的标志——运输标志(唛头)、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
8 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9 FOB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了交货。
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担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国际贸易作业及答案
![国际贸易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d5c990508763230121254.png)
国际贸易作业及答案国际贸易作业及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所组成。
2. 贸易量:贸易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来表示或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按照实物计量单位进行统计,其优点是可以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对贸易额带来的扭曲影响,更准确地反映实际贸易规模及其变动。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了对外贸易量,故称对外贸易量(QuantumOf Foreign Trade )。
3. 期货贸易:期货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以远期合同交易为雏形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贸易方式。
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按一定规章制度进行的期货合同(Futures Con tract )的买卖。
4. 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交货条件,它是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字母的缩写来说明价格的构成及买卖双方有关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划分,以确定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5. 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无须保证到货。
二、单项选择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B )制定的。
A. 国际法协会B.国际商会C.联合国贸发会D.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 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包括术语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是( D )。
A.《海牙规则》B. 《华沙一牛津规则》C.《美国对外贸易定义》D.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3. 《2000通则》中包括的贸易术语有(C )0A. 10 种B. 12 种C. 13 种D. 15 种4. 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C )A.装运港船边B. 装运港船上C. 装运港船舷D.目的港船舷5. 采用FOB条件成交时,卖方欲不负担装船费用,可采用( A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aa9ac13647d27284b73515b.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 (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货物)和劳务交换的活动。
3.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也称一般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人进口,所有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4.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也称特殊贸易体系。
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 (Value of Foreign Trade)。
它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总额等于一国一地区一定时期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6.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对外贸易额。
以此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计·算时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一指针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7.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用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出超;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用正数表示,贸易逆差用负数表示。
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平衡。
8.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fa90a7fc4693daef5ef73d4c.png)
总体贸易体系: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又称一般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体系: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又称特殊贸易体系。
对外贸易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
可划分为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一定时期内各大累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社会分工到达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商品交易所:一种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在制定地点,按照国定的程序和方式,由特定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专业市场。
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处于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的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扶持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公司上层管理者制定。
垄断价格: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确定的价格,有卖方和买方垄断两种形式。
垄断:组织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通过影响供应量(需求量)或直接干预价格的做法对国际市场价格施加影响。
关税: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
进口税: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出口税: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外国时,对出口商征收的关税。
过境税: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或国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财政关税:又称收入关税,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进口附加税: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
有时根据某种目的与需要加征进口关税。
这种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
反补贴税: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施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57c02abcd126fff7050be5.png)
1.贸易条约与协议(Commercial Treaties and Agreement):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这些条约和协议一般都反映了缔约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要求,并为缔约国实现其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服务。
2.双边贸易条约:两个主权国家缔结的贸易条约与协议。
3.多边贸易条约: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共同缔结的贸易条约与协议。
4.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最惠国待遇的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享有的待遇。
换言之,即要求一切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样待遇,不给予歧视待遇。
5.五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也称“欧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
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待遇,立即五条件、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对方。
6.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也称“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是指如果一方给予第三国的优惠是有条件的,则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7.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的经济权利。
如外国产品所应缴纳的国内税捐、利用铁路运输和转口过境的条件、船舶在港口的待遇、商标注册、著作出版权及发明专利的保护等。
但是,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并不是将本国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都包括在内。
例如,沿海航行权、领海捕鱼权、购买农村土地权等,通常都不包括在国民待遇条款范围内。
8.通商航海条约(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又称通商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83170d998fcc22bdd10d8d.png)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2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3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4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5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6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7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国际分工名词解释: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学说介评: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较成本说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61fa9f43cf84b9d528ea7aef.png)
争议: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未能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
索赔:是制造受损害的——方在争议发生后,向违约方提出赔偿的要求,在法律上是指主张权利,在实际业务中,通常是指受害方因对违约方违约而根据合同或法律提出予以补救的主张。
理赔:是指违约方对受害方所提赔偿要求的受理与处理。
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向对方支付约定金额的罚金,也可理解为违约金。
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它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协商:又称友好协商,它是指在发生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纠纷。
调解:是指发生争议后,双方协商不成,则可以请第三者居间调停。
诉讼:即打官司,是指由司法部门按法律程序来解决双方的贸易争端。
仲裁:亦称公断,是指买卖双方按照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签订的协议,自愿把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对外经济贸易中,买卖双方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的协商过程。
施受原则:是在交易谈判的妥协阶段应该使用的原则,是指一方在某些方面作出了妥协让步,相应地在另一方面就应为此获得补偿的原则。
谈判策略:根据谈判战略目标的要求和谈判情况的变化,灵活地贯彻实施谈判战略方案所采取的措施的总和。
横向谈判:指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先为协议勾画出大体框架,达成原则协议后,再逐项确定谈判各方面的具体内容。
纵向谈判:指在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对共同提出的条款逐项磋商,条条讨论,最后达成一个完整的谈判协议。
押汇:又称买单结汇,是指议付行在审单无误的情况下,按信用证条款买人受益人(外贸公司)的汇票和单据,从票面金额中扣除从议付日到估计收到票款之日的利息,将余款按议付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拨交给外贸公司。
自考课程代码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自考课程代码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3b9b96376baf1ffd4fada0.png)
名词解释·1、企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2、国际商务:国际商务是一种以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经济资源的国际转移为主要内容的跨国商务活动。
3、经济环境:是国际商务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国际经营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目标国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
4、国际商务文化:指企业国际化经营所涉及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
5、政治环境: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以及在某个执政党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执政党性质,政治的稳定性及对外投资的态度等。
6、政治风险:指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不利变化而对从事国际商务的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7、关税: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国家税收。
8、出口信贷:出口国银行为了鼓励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以优惠利率的形式向本国的出口企业,国外的进口企业或国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一种政策性贷款。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产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10、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出口厂商出口商品时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1、财政关税:财政关税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
12、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13、外汇倾销:是指以降低本国货币汇率的方法来扩大商品的出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99f5d8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e.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3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4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
5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6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7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8不可申诉补贴:指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
9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30催证:在出口合同中,买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开立信用证,这是卖方履约的前提,但在实际业务中,有时国外进口商在遇到市场发生变化或资金发生短缺的情况中,往往会拖延开证,对此,我们应催促对方迅速办理开证手续必要时,也可请我驻外机构或有关银行协助代为保证。
31商业发票:是卖方开立的载有货物名称,数量价格等内容的清单,作为买卖双方交接货物和结算货款的主要单证,也是进出口报关完税必不可少的单证之一。
32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由我主的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给对方处置,我方按约定收取工缴费作为报酬。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c49b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c.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一、国际贸易理论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经济要素的交换活动。
它是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的产物,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文化交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3)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本国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3.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贸易措施。
主要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
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签订的协议和成立的组织。
主要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EU)等。
二、国际贸易实务1. 国际贸易流程2. 国际贸易合同国际贸易合同是指买卖双方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主要包括买卖合同、运输合同、保险合同、支付合同等。
3. 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是指买卖双方为实现货款支付而采取的方式。
主要包括信用证(L/C)、托收、汇款等。
4.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运输是指将货物从卖方所在地运往买方所在地的过程。
主要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
国际贸易保险是指为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失而购买的保险。
5. 国际贸易报关与检验检疫国际贸易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在进出境时,向海关申报并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
国际贸易检验检疫是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二版)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二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6d17a1f242336c1fb95e12.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3.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4.转口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所谓劳动分工,就是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与独立化。
劳动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共有的现象。
6.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或领域,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使用的价格。
这种价格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B5.A6.A7.D8.D9.D 10.B 11.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A 19.A 20.B 21.B三、多项选择题1.AC2.ABC3.BC4.BC5.ABCDE6.ABC7.ABCD8.ACD9.ABDE 10 .ABCD四、简答题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是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2.国际贸易涉及的范围广泛,性质也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划分,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2)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c1c70d43b307e87101f696e8.png)
1、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既包括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某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国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依据货物的移动方向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将国外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货物运输过程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则对此批货物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第三国来说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依据是否有第三者参与来划分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称为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称为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里,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依据进出口的标准不同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贸易可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
依据商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有形贸易也称为货物贸易,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进行的实物商品的交易。
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9类是其他。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所进行的所有非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笔记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15e242f242336c1eb95e6b.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下划线标记为重点中的重点!1名词解释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2名词解释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2、比较成本说(课本18-21,全部看)3、要素禀赋理论(课本22-27,全部看)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
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理论。
3计算:贸易条件课本44-46,四个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4选择重商主义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润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而国内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所增益,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口,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保证金银进口。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9f42ba0975f46527d3e164.png)
第一章:导论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与服务交换得活动,从一个国家得角度来瞧,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瞧这种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就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得总与,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得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得依赖程度P46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得地位、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就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 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瞧,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09、10,P42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就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得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得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得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得贸易活动P43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她P45(多选考点。
07、01,0710,08、10,)ﻫ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得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ﻫ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就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得比重、狭义得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就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特点就是什么?P50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得主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759f7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d.png)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他们都是国际的商品交换活动,不过就其涵盖的范围而言,任何一国的对外贸易都远远不及国际贸易,它只是后者这个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着其中较小的份额。
国际贸易的作用: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利润水平。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商品按移动方向可划分为出U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按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按国境与关境可划分为:总贸易、专门贸易。
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可分为: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
补偿贸易:指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厂商进口机器、设备、技术以及某些原料,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偿还的一种贸易方式。
国际货物贸易额:理论上是世界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总. 贸易术语的国际观念1)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变化:1、调整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2、调整了D组贸易术语;3、取消了“船舷”概念;4、补充了连环贸易的责任义务划分;5、扩展了贸易术语的使用范围。
保险金额计算公式:按CIF进口时,保险金额=CIF或CIP价x(l+投保加成率)按CFR进口时,保险金额+CFR x(l+特约保险费率)按FOB进I I时,保险金额=FOB x (1+平均运费率+特约保险费率)贸易条件: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个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重商主义发展阶段:早期:货币差额论绝对顺差(货币政策)晚期:贸易差额论保证顺差(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工业)绝对优势理论:指在两国都能上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两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重叠需求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生产者主要根据本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来生产产品,产品首先向国内市场供应,然后再向国际市场供应.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两国之间的可贸易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就越密切.总之,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重叠需求的产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越密切。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ae81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1.png)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第一篇: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国际贸易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它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绝对配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一旦达到这个最高数额就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一种进口国限制进口货物数量的措施。
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数量制定一数量限制,对于凡在某一限额内进口的货物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或免税,但关税配额对于超过限额后所进口的货物则适用较高或一般的税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相互承担义务,货物买卖同时都享有权利,一方所承担的义务正是另一方所享有的权利。
在合同中,卖方的基本义务是交出货物的所有权,买方的基本义务是支付货款,这是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特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照《1980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合同的内容:又称合同条款,是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客观依据。
接受:就是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以声明或行动向对方表示同意的行为。
交易磋商:指买卖双方以买卖某种商品为目的而通过一定程序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洽商并最后达成协议的全过程。
逾期接受:又称迟到的接受,是指受盘人未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接受,如发盘没有规定时限,未在合理时限内接受。
按各国法律,一般认为逾期接受不是有效的接受,而只能视做一个新的发盘。
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INCOTERMS:是国际商会(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制定的“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的缩写形式。
中文称作“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通则”。
最早的“通则”是国际商会于1936年为统一世界各国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后来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对通则进行了多次修订。
最新的通则是于2000年1月1日生效的《2000通则》。
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按合同规定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FOB:是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缩写,意为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它是《2000通则》的13个术语之一,是一个常用术语。
它指卖方将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后,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就算完成交货义务。
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差价:是指同一种商品由于交易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价格上的差异。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影响商品差价的主要因素是所使用的贸易术语的不同,此外还包括质量与档次、运输距离、交货地点和条件、季节性需求、成交数量、支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佣金(Commission):是代理人或经纪人为委托人进行交易而收取的报酬。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往往表现为出口商付给销售代理人、进口商付给购买代理人的酬金。
根据在合同中佣金的不同规定方法,佣金分为“明佣”和“暗佣”两种。
折扣(Discount、Allowance):是卖方给予买方的价格减让。
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优惠。
根据在合同中折扣的不同规定方法,折扣分为“明扣”和“暗扣”两种。
标的物:是指用于换取对价的货物。
商品的品质: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样品:通常是指从一批商品中抽取出来的或由生产、使用部门加工、设计出来的,足以反映和代表整批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
FAQ:(Fair Average Quality)是指“良好平均品质”,一般是指中等货。
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二是指某一季度或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平均品质。
公量: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有些商品,如棉花、羊毛、生丝等有比较强的吸湿性,所含
的水份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较大,其重量也就很不稳定。
为了准确计算这些商品的重量,国际上采取除去所含的实际水份,加上标准水份以求得重量的做法,所得重量即为公量。
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为了避免因实际交货不足或超过合同规定而引起的法律责任,方便合同的履行,对于一些数量难以严格限定的商品,通常是在合同中规定交货数量允许有一定范围的机动幅度,这种条款一般称为溢短装条款。
条形码:由一组带有数字的黑白、粗细间隔不等的平行条文所组成,它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为计算机输人资料的特殊的代码语言。
中性包装:是指既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和厂商,也不标明商标或牌号的包装,也就是说,在出口商品包装的内外,都没有原产地和出口厂商的标记。
唛头:又称运输标志,它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1)目的地的名称或代号;(2)收、发货人的代号;(3)件号、批号。
此外,有的还包括原产地、合同号、许可证号和体积与重量等内容。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对卖方所交付的货物或拟予交付合同规定的货物进行品质、数量和包装等方面的检验。
离岸品质离岸重量:指出口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前,以双方约定的商检机构验货后出具的品质、重量(数量)和包装等检验证明,作为决定商品品质和重量的最后依据。
以毛作净:是指按毛重计算重量以作为计价的基础,而包装重量与价值不再另计。
这种计算重量的方式一般用于价值较低的农产品或其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