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

合集下载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长和成熟是个人责任,需要自己努力和付出。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适应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的事实。

2. 个人责任和自我驱动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3. 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的事实,以及个人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的事实,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个人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责任,讲解自我驱动的作用。

3.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制约和影响。

4. 讨论应对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社会环境中适应和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与评价2. 评价:根据学生的文章内容,评价其对成长和责任的理解程度,以及行动计划的可行性。

六、教学拓展1. 邀请成功人士分享经验:邀请一位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人士来校分享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2. 观看相关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一部关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纪录片,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七、教学实践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环境中个人成长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成长和责任方面的进步。

2.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成长。

3、《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案1

3、《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案1
第二部分(9-13):第二句话忠告“要安分守己”,作者针对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赋予了“安分守己”以新的含义。
(三)赏析探究
四个
方面
学校
社会
评价
主体
标准
以教师评价为主体
以成绩优劣为标准
以消费者为评价主体
以市场需求与否为标准
生活
环境
“贤人政治”
“精英政治”
利益交换
“平民政治”
接纳
方式
不要求物资回报
三、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设疑: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2:北大教授在学生毕业之前送了他们哪两句话?
谈话引入
检查预习情况
引领自主学习
加强养成教育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
教师设疑
学生探究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二)行文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3-8):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作者针对毕业生即将面对的问题,首先谈论了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迥然差别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1、通过语言品味,感情朗读,体会演讲稿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调动生活体验,品味意蕴深刻的句子含义
关键:设疑导学——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具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导学探究法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一、谈话引入
一个人,无论读多少年书,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那里,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那里,充满变数,机遇与挑战并存;那里,重能力,凭实力,通常不会也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设计(1)
第一单元共需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

材料补充北大才子卖猪肉成千万富翁——弃公务员卖猪肉,开连锁店成千万富翁北大才子悄悄进入了养猪行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他就是广东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生,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EMBA,曾任职于广州市委办公厅和湛江市经委,先后创办湛江市新光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龙虎豹酒业有限公司、广东天地壹号饮料有限公司、茅台镇老伙记酒业有限公司、广东天地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数亿元。

如果你问陈生认为自己为什么能成功,他一定会告诉你自己只不过是比别人做事的方式更灵活。

“别学我,我那些都是歪门邪道。

”他笑着说。

而这一切,正是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为他带来的最大财富。

“北京大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陈生如是评价自己的母校,陈生觉得,正是那些正式课表上没有的讲座,带给了他许多启发,影响很大。

这里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些和教材不一样的东西。

”陈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地方政府的秘书科当公务员。

照道理,能够担任公职应该是很多人羡慕的事情,然而陈生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下海了。

“怎么说呢,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思维比较活跃,常做不合常理的事情,这在党政机关有点不合时宜。

”多年后谈到这件事,陈生最先给出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

陈生做出了在当时看来有点离经叛道的决定,但是却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阻力。

倒不是说家里人就完全没有意见,而是对于陈生来说,自己下决心去做的事情,不会被外界的因素干扰而改变,这也是他所谓的霸道。

可以说,他决定下海的时候脑子里就不再考虑成败、得失或者旁人的看法了,他认为在一件事开始时不能想太多,因为考虑太多,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做不了。

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

走到今天,他已经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的董事长。

在商海浮浮沉沉这些年,最后能够成功存活,陈生靠的是永远领先别人的想法。

年广九其人1937年出生,安徽人,“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

最新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资料

最新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资料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预习案】一、基础梳理(字、词):1.单音易误读字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2.多音易误读字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二、整体感受文本: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合作探究三:阅读课文2~7段,完成1—5题。

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教案资料

第10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教案资料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预习案】一、基础梳理(字、词):1.单音易误读字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2.多音易误读字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二、整体感受文本: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备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备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备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备课《成长》备课《我很重要》备课《我的母亲》备课《一碗清汤荞麦面》《牛郎织女》备课《药》《祝福》9《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职业教育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9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客观、公正地评价,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握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三、联系社会实际,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地阐述体会、认识和启发。

教学难点:本文的难点在于学习、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思考,体会一位师长的良苦用心。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提问1.本文属于什么文体?(演讲稿)提问2.本文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两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

)提问3:这是在怎样的场合里提出来的?(毕业典礼)提问4:本文的结构。

(两部分)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1. 阅读第一部分,讨论分析学校和社会有何不同。

(表格呈现)(1)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不一样;(2)生活环境不一样;(3)接纳方式不一样;(4)生活的表现不一样。

观点明确,事例确凿。

对比论证、引证法、例证法。

2. 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作者提出的要安分守己的含义。

(1)作者说的安分守己,并非让人不思进取,放弃追求。

(2)是提醒学生在为理想而奋斗时,不仅要有对成功的渴望,更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3)要克服年轻人特有的浮躁和自傲,正确地界定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安分——遵守规则,做好本职工作;守己——坚守信念,为理想而努力。

摆事实、讲道理。

三、把握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1. 针对性强:北大学生2. 观点鲜明:两句话3. 条理性:思路清晰4. 语言通俗:口语化5. 情感性:情感丰富融入个人经验,社会实际于其中,实话实话,针对性强,与听众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语言朴实无华,道理中肯实在。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预习案】一、基础梳理(字、词):1.单音易误读字迥( 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 ) 深闺( guī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2.多音易误读字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二、整体感受文本: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10_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10_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4)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 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 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 (首先说明成功与幸福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次,是告戒 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现理想、追求成功 的过程中,对成功的定位不要盲目,不要期望过高,要淡泊名利, 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这样才能从容坦然面对平凡而琐细 的生活。)
拓展延伸
聆听了苏教授的谆谆告 诫,你收获最大的是哪一点? 作为职高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 努力呢?
职高生应该怎么做
送给大家两句话: 坦然面对琐细而繁重的学习生活,把握现在; 在走进职场之前做好初步的规划,准确定位。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 不在乎 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 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忚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忚在动 跟着希忚在动
(社会重能力,凭实力,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 它需要才子,更重能人。)
(2)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 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 年轻时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 (大学生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后,一旦理想与现实碰撞,失败与 成功相伴,平凡、琐细的现实生活与“学院中想象的生活”大相径 庭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会表现出茫然、无助、 无奈、失望、消沉,甚至绝望。 )

10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10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疏通字词,介绍作者,讲析课文内容,体味演讲稿四要素;2.了解讲道理、摆事实、引用、例证等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析、答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介绍•苏力(朱苏力),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

后再度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

其后,他赴美留学。

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

三、介绍相关知识(一)什么是演讲演讲就是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

(二)演讲的要素①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视角是演讲的灵魂,好的视角会带来好的观点,演讲的技巧再高,没有好的观点和思想深度都只会显得苍白。

而好的切入点能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听众的兴趣,令听众很容易进入演讲者设计的语境。

②适当的激情一是要调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爆发出感染力;二是要带动听众的情绪,使听众主动进入与演讲者的同向思维,从而达到演讲的效果。

但是激情要运用得当,必须与演讲的内容适配,过度的激情反而起到负面效果。

(三)演示的技巧①肢体语言。

手势:以自然为佳,最好就是日常的习惯性手势,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设计,改掉一些不良的手势习惯。

手势宁少不多,不要让人感到生硬。

指向听众或自己时不要用手指,而要用手掌。

常用手势:双手或单手有力地指向对方或自己;用力握拳;曲起手指敲击桌面以加强语气;用力挥一下手;自然连续地转动手腕;双手平摊、耸肩;用手指表达数字;伸大拇指表示极度肯定和赞赏;摆V字造型表达胜利的信心或快乐;轻摆手指表示否定或轻蔑;用手指轻敲太阳穴表示思考;等等。

站姿:挺直、舒展、自然,不要左右摇摆。

在想向听众表达一种传递信息欲望时,应适度前倾;在表达一种神圣感或渲染某种深远的情绪,希望将听众共同带往一种情绪境地时,可采用微仰头、仰望苍穹等姿态,(如共同哀悼、共同展望等)。

中级7《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新版本)

中级7《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新版本)
对比的好处,就是使被对比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效果, 使之或清者更清、浊者更浊;或是者更是、非者更非;或美者 更美、丑者更丑;或善者更善、恶者更恶等。而集中的对比, 将会使这样的对照效果更加显明,更加清晰,更加突出。本文 的集中对比主要也就集中在一点“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而一 旦作为在学生中有着相当信任度与认同感的师长将这些“不一 样”和盘托出,真实道来,相信能对这些社会认识与理想“缺 钙的宝贝”起到醍醐灌顶的清醒作用。 (四)有主有次,详略亦得当。
误解和失意。
作业 课本 P98 预习作业 第一、二大题
1 分钟
板书 设计 两句话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要安分守己
第9页
学校
对个人的要求
不讲“期货”,讲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货”,它把 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做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 有经验。 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
比较 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你就 结果 得给我拿出来,你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
最后,还专门就大学文科生的生活与社会生活作比较。(第 8 自 然段)
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百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拥有豪
华轿车的副总裁,两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在将来的事业中,
课堂 小结
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 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要正确地看待,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 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要保
4 分钟
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
第8页
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提示: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是平等的,刚毕业、没经验都
不是借口,如果失去一次机会,可能就永远失去了机会,有什 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都必须拿出来,变成实打 实的东西。

(完整)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及答案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学习目标】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能够自主理解体会作者的演讲内容及其良苦用心。

3.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成功,做好迎接各种考验的心理准备.【学习重点难点】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深刻理解文中两句大实话,为走进职场奠定基础.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学习方法】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苏力(朱苏力),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等。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演讲词。

演讲词的基本要求有四点:(1)演讲要内容正确、观点鲜明、平易近人、亲切感人(2)演讲要材料充实、论据确凿、论证严密、逻辑性强(3)演讲语言要通俗明白、生动流畅,声音要清晰明亮(4)演讲感情要真挚朴实,体态要自然得体(三)预习课文1。

字音迥.然( ) 潜.力( ) 诉讼.( )膨胀.( ) 琐.细()禁.止( )宪.章( ) 琐.细()谦逊.( )2。

词语解释楚材晋用:。

格格不入: 。

安分.守己(fèn):。

(四)文学常识《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中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句。

二、自主学习案(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本文是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级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词.在这篇演讲词里,作者面向学生的未来,提出了两点忠告,实际上也是师长对于学生的担心:一是担心即将就业的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二是担心学子们能否去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

为此,作者详尽地分析了社会现实和学校生活的迥然差别,精辟地阐述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目的是使他们做好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引言在当今社会,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对社会的要求过高,认为社会有义务等待他们成长和成熟。

本文将通过语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没有等待的义务,提高学生面对挑战和逆境的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社会没有等待他们成长和成熟的义务。

•帮助学生了解挑战和逆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和积极心态。

1.社会不等待的现象:通过课件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一些具体的例子,如成功的创业者、优秀的运动员或艺术家等,他们都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

2.成长需要面对的挑战:通过讲述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与挑战的关系。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交流彼此的经验和解决办法。

3.激励学生面对困难: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成功人士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和坚韧精神。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激励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

4.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分组活动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和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不等待的现象,并让他们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2.讨论型教学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成功人士的角色,通过模拟不同场景和情境,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

教学评价1.文章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社会没有等待的义务的文章。

评价学生的文笔和思辨能力。

2.分组讨论:对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讨论,并进行小组成果的评价。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能力目标
用引导点拨法,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情感目标
学习本文,领悟和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教学用具
教材、教案、扩音器、多媒体
教学方法
点拨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策略
课题引入——内容讲解——思考讨论——分组练习——归纳总结
科目
语文
教师
课题
《社会没有义务等你成长和成熟》
课时
80分钟
设计理念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次演讲,着重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相同;要安分守己。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作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稿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环节5、体会情感
教授或许已经经历或目睹了很多诸如此类的职场现象,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少走弯路。所以他在毕业晚会上做了这样一次演讲,你能从中听出怎样的情感?(请把握好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读并来分析分析.)
v示例: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v社会则很不同。
v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
事例三、连环杀童血案
v3月23日,福建南平的郑民生杀死8名小学生;
v4月12日,广西合浦一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
v 4月28日,广东雷州陈康炳砍伤16名师生;
v 4月29日,江苏泰兴徐玉元在幼儿园内砍伤32人。
v 4月30日,山东潍坊王永来闯入村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v 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私人幼儿园的凶杀案死亡人数9人,死亡的7名儿童为5男2女,2名成人。犯罪嫌疑人吴焕明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1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word教案1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1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word教案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1【教学目标】1、体味演讲的语言特色。

2、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位叫严永明的人:(幻灯显示)他1983年生,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1991年10月,他8岁,跳级到重点中学;1996年9月,他13岁,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4月,他17岁,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连读;但是,2003年,他20岁时被学校取消硕、博士连读,被迫回家!他为什么被取消硕士、博士连读?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一些片段:1、大学时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人家是否已休息,就“砰、砰”地敲门。

门开了,他一句话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

2、大学时去拜访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见到别人在看报纸,他二话不说,从人家手里拿过报纸就自顾自地看起来。

3、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些老师说: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

第 1 页共9 页《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 [原创2010-06-03 15:32:11]字号:大中小《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稿一、说教材《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职场起点”为主题展开。

这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准职场中人,对职场和职业有充分的认识。

单元教学中强调可以运用“理解与阐释”的方式来阅读文章。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是一篇演讲稿,是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对毕业学生做的一次演讲,着重讲到两句话:社会和学校很不相同;要安分守己。

其中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作为一篇典型的演讲稿,本文集中了演讲稿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观点鲜明、有条理性等特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能、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2.联系实际,领会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

《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说课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引言:评委老师好!我今天所要说的课题是《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这是06年版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职业的思考,即探讨就业前的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

本文是作者苏力在北大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致辞,对于今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一下对这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以语文学科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宰课堂,不但重知识,更要重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并能灵活使用,养成终身学习的人生习惯。

二、学情分析本套教材共三册,这篇文章位于第三册第五单元,在讲述本文时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四个学期了。

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较基础的文化知识,掌握了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对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充满了期待。

同时因为中职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对社会比高中生多一分理解,在他们心里已或多或少的有了对工作的设想,当然这些又都是较肤浅和幼稚的。

所以学习这篇文章既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他们以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形成准确的就业观,进而形成准确的价值观、幸福观。

三、学习目标知识: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阐明哲性、以情感人的演讲特点能力:提升学生准确、流畅表达个人思想的口头表达水平价值观: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社会,准确看待成功,做好迎接各种考验的心理准备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性、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准确、流畅地阐述个人思想的口头表达水平五、教学流程:(一)、导课:假如你明天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你有哪些心理准备?(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那么我们看看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苏力是怎样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说的,会不会对你有所协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
【预习案】
一、基础梳理(字、词):
1.单音易误读字
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
2.多音易误读字
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
二、整体感受文本: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
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
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合作探究三:阅读课文2~7段,完成1—5题。

1.选段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针对什么样的听众提出忠告的?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

2.作者认为社会和学校有哪些不一样?
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接纳方式不一样;生活内容不一样。

3.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4.这是一篇演讲稿,结合演讲语言要求,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活用了典故”楚材晋用”;引用著名诗句,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5.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请你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比喻。

大地像被烤熟了一样,一阵阵热浪席卷而来。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

这句话是从事业的角度谈幸福观。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事业与幸福的关系,认识到事业的成就与幸福并不成正比,只有正视现实,直面挫折,才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幸福感受,充分地享受生活。

【训练案】
一.基础巩固——把简单的做好就叫不简单!
完成《学练同步》上基础巩固题。

二、课外语段阅读:
欣赏美文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3.“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丁又出。

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

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

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4.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三、我的收获:
成功源于勤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