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居易诗作看其音乐实践活动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摘要】《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音乐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
本文从节奏与韵律、曲调与旋律、音色与表现方式、编曲与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琵琶行》进行分析,揭示了白居易在诗意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
文章探讨了这首诗歌作品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琵琶行》的音乐性和诗意的结合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创作意图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同时也能够拓展读者对此诗歌作品的欣赏视野。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音乐分析、节奏、韵律、曲调、旋律、音色、表现方式、编曲、演奏技巧、情感表达、音乐性、诗意、影响、结合。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情感真挚而著称。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悲愁心境,表达了对逆境中坚韧不拔的追求与坚持。
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了解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以及该诗作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文人雅士们的创作活动极为活跃,白居易正是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在政治生涯中屡受挫折,被贬谪到岭南地区,这种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政治理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写下了《琵琶行》,展现了他对生活坎坷遭遇的感受与独特见解。
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诗意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珍贵遗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作品概述白居易的《琵琶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最具有音乐性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琵琶为主题,描绘了一个流浪艺人弹唱琵琶的形象,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作品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的音色、演奏技巧以及表现方式,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音乐的魅力。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首名篇,以婉约清丽、丝丝入扣的细腻描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通过对这三首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对人生、自然、情感的独特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摹声至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藏的深刻意义,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三首诗歌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引导学生探讨诗歌创作的主题和手法,从而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1.2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的背景故事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本教学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对古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拓展学生的文学艺术视野;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自觉性。
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
2. 正文2.1 摹声至文《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描写了唐玄宗李隆基追悼杨贵妃的故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唐代文学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来引入琵琶行的主题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朗诵:让学生分组朗诵琵琶行,培养他们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诗歌赏析:分析琵琶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4.诗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和爱情等主题。
诗乐结合,寓学于乐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跨学科教学摭探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April 20212021年4月第18卷第04期Vol.18No.04读与写杂志诗乐结合,寓学于乐———古诗词教学与音乐跨学科教学摭探蔡晓君(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广东东莞523320)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在诗词教学中,采用“‘诗’‘乐’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诗词课堂与音乐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寓学于乐的诗词学习课堂。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音乐;跨学科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4-0015-01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在诗词教学中,我们不能依旧局限在传统“记忆、背诵、默写、翻译”的教学模式,应该积极尝试在诗词课堂中引入不同的教学形式,更新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在诗词课堂中,采用“‘诗’‘乐’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诗词课堂与音乐结合起来,语文诗词教学与音乐跨界,诗词与音乐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寓学于乐的诗词学习课堂。
1诗乐本为一家我们知道,诗词为言志而咏,因抒情而歌,《毛诗序·关雎篇》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中国诗歌起源西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录的305篇诗歌均为配乐的诗词,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汉魏南北朝乐府也是可配乐演唱的歌辞,宋代诗词与音乐发展到鼎盛时期,出现如李清照、柳永等词作传唱度极高的诗人,“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元散曲以歌唱形式仍活跃在不少地方戏剧舞台上。
而近年来,随着央视《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的热播,诗歌吟唱重新走入大众视角,深受喜爱。
2024版年度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花非花》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花非花》•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歌词解析与意境描绘•旋律分析与演唱技巧•伴奏编配与演奏方法•歌曲欣赏与拓展延伸•课堂互动与练习设计01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花非花》创作背景灵感来源创作历程作曲家在深入研读白居易诗作后,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将诗意转化为流动的音符,从而创作出这首富有东方韵味的艺术歌曲。
作者简介:生平及主要作品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时代背景与音乐风格时代背景音乐风格02歌词解析与意境描绘歌词内容逐句分析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第二句“夜半来,天明去”第三句“来如春梦几多时”第四句“去似朝云无觅处”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意境描绘情感表达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歌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艺术特色歌词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同时,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与歌词相得益彰,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动人心弦。
03旋律分析与演唱技巧旋律线条流畅,以级进为主,伴有小跳,给人以优美、抒情之感。
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采用了多种节奏型,如附点、切分等,增强了旋律的表现力。
歌曲结构方整,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的长度相等,形成了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旋律线条与节奏特点音域跨度及音准把握音域跨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的音域范围。
歌曲中出现了多个高音,需要注意音准的把握,可通过模唱、听辨等方法进行练习。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和气息的控制,避免出现破音、漏气等现象。
演唱技巧指导0102030404伴奏编配与演奏方法伴奏类型选择及编配原则伴奏类型选择编配原则触键方式力度控制踏板运用030201演奏方法指导与演唱者配合注意事项节奏把握与演唱者保持一致的节奏感,注意歌曲速度的变化和调整,确保伴奏与演唱协调统一。
音量平衡根据演唱者的音量和音色特点,调整伴奏的音量和音色,避免出现“喧宾夺主”或“伴奏无声”的情况。
情感表达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与演唱者共同营造出相应的音乐氛围,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最新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忆江南》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戴于吾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为词谱写而成。
歌曲曲调优美,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规整。
从第二乐句开始直到结束句,运用了二声部合唱的方式,和声手法较为简单,使歌曲更有表现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忆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
二、新授教学1、教师示范表演唱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
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小学音乐_歌曲《忆江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忆江南》教案一、师生问好二、导入:观看《忆江南》朗诵视频:【视频导入】利用【百度视频】之“古代名篇——忆江南”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美的诗歌朗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2、简介作者:师:你知道这首词吗?它的作者是谁?(生回答)师:你们真棒!白居易的家住在北方,他一生在很多的地方做官,但是他觉得最美、最好的地方还是江南,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回到陕西洛阳写了三首《忆江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首《忆江南》,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起来慢慢欣赏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三、诵词:(出示“歌词图片”)1、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直接朗诵)2、师生共同朗诵。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白居易的这首词,感受一下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唱曲:1、聆听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现在,这首词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教师在同学中间有感情地清唱,让学生更清晰地聆听歌曲)2、聆听歌曲范唱。
师:这首歌美吗?我们再来细细地欣赏一次(播放“范唱音乐”)。
3、轻声哼唱歌曲。
(出示歌谱图片)师:真好听!让我们试试一起跟着音乐,看着歌词轻声地哼唱一遍吧。
4、教学歌曲重点:(1)教唱“江南好”,注意一开始就是高音,要准备好,练唱三遍。
(2)教唱“风景就曾谙”,先跟老师唱一遍,(课件圈出“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字,它有一个圆滑线,一个字有很多的音一起连起来唱,叫做“一字多音”,跟老师唱一唱。
我们再把这句连起来唱一唱。
(3)教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接下去的两句非常的优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的节奏完全一样,唱的时候要注意附点音符。
教唱“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师:最后两句再来跟着老师唱一唱,我们还要注意这个“能”字(圈出来),它也是一字多音,要唱的圆滑,连贯。
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4)跟琴完整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5)教唱结束句。
师:歌曲在反复一遍之后有一个结束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注意,最后一个“南”字要唱满五拍。
初中语文白居易琵琶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初中语文白居易琵琶行教学反思与总结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教学难点和问题。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对这次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琵琶行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领略白居易的才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表面能看到的琵琶技艺转移到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上。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结构和主题,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选择地引用了《琵琶行》的相关背景知识,如白居易的生平、唐朝社会背景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们对于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
进一步,我组织了学生进行朗读和朗诵,使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特色。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选取了几段与琵琶有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琵琶在白居易的笔下所表达的情感。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和创作,让他们亲自体验琵琶的美妙与多样性。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学生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反思中,我还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意见,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形象描写,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歌的情感和思考。
此外,我还进行了一些小型测验,以期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琵琶行的掌握和理解。
大部分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成绩,证明了他们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
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面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我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意识到对于新知识的引入需要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
琵琶行教学反思
琵琶行教学反思琵琶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琵琶行教学反思1《琵琶行》用两个课时授完,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以鉴赏音乐描写为突破口,用语言将抽象化为具像,并且从中概括出诗歌的内涵与实质,以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第二课时“学以致用”,通过联语写作,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层次,将对古诗的理解转化为运用,将领悟转化为能力。
从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对问题的解决来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应该高度重视的。
首先,教学设计,选准突破口。
和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样,过去本课多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
我在教授此课时是引导学生感受独特情感,为此,我以音乐描写的鉴赏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写方法及它的不同乐章,以此来带动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其次,解读文本,突出重点。
本诗值得欣赏的内容很多,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时,围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描写是解读这一主旨句的一个侧面,情感认同是另一个侧面,而“探讨研究”的过程,是让学生围绕文本解读,并且探讨此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环境描写,并且探究这环境描写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
所以,短暂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并抓住重点,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话交流,积极互动。
在课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在设计中,我以感悟――鉴赏――创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积极交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融和对话。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师生互动,并将这种互动学习带到课外,正是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当然,正如文中所述,在提高学习对文学作品感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的目标支配下,分析音乐描写的手法及技巧,虽理性解读了诗歌,但毕竟破坏了诗意。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文学短评 眉蹙春山,眼颦秋水
文学短评:眉蹙春山,眼颦秋水(一)名师点拨1.关键能力。
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等作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
它属于文学评论,其任务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和文学现象,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高中生写文学短评,是属于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
(1)锤炼文学品味好的文学评论一定是建立在好的文学品味之上的。
文学品味需要通过细读、精读作品全文来反复锤炼。
阅读时,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注意圈点勾画,标注作品中画龙点睛的词语、句子,认真揣摩、品味这些词句;同时结合作家生平、创作背景、风格印象等外部知识,探求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主旨,做到准确把握作品主题。
一般而言,这个锤炼有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
首先,应该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然后,着重对重要部分仔细阅读,勾画关键词句,反复推敲品味,通过分析研究,把握作品内容、技巧特点,抓住主要特色,初步形成自己观点。
最后,再通读作品,对已有的初步观点进行印证、确认,以获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形成个人的精准判断。
(2)酌定评论视角从读懂作品到形成评论,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选准评论角度。
读懂了作品,一时间头脑里关于作品的信息可能是纷乱的。
到底从哪个角度、选取什么题目来入手写作评论呢?这就需要我们选准角度,巧妙入题。
一般而言,写作者要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个人知识储备和兴趣长处,选择个人把握最准确、理解最深刻、有所研究、有所心得的角度,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学短评。
(3)谋划行文逻辑文学短评不是漫谈、随笔,而是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评论文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因此,写作文学短评应该注意理顺行文逻辑结构。
须知,严密清晰的逻辑与精道恰切的内容是相得益彰的。
通常情况下,文学短评的结构模式就是其行文逻辑的外显形式。
尽管要立足于对文学作品的品味、体悟,但写作确是立足于“评”,这就要有条理、合逻辑。
《琵琶行》情境教学设计 by梁月
《琵琶行》教学情境设计———在情境中品味诗歌高超的音乐描写技巧梁月一、情境创设意图1、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歌,制作诗人名片,使学生在学习鉴赏诗歌时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有初步的探究,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本诗的认知氛围,激发学生鉴赏学习诗歌的兴趣。
2、本诗第二部分中,诗人运用多种写作技巧以声喻声,以声感声,以无声衬有声并妙用双声叠韵词,使抽象的音乐跃然纸上,获得很高的审美效果,然而对于音乐修养和情感经历尚浅的高中学生来讲是不容易体会的,所以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这种音乐描写手法,进入诗人所营造的音乐时空中。
3、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本次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要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诗歌描写音乐的独特手法,还要学习这种高超的写作手法。
二、情境素材(一)情境信息素材1、学生所搜集到的白居易诗歌,并让学生展示各自的诗人名片。
2、诗人生平简介及其诗歌特点、艺术主张①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②诗歌主张“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③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3、说明写作背景: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忆江南》教学设计与反思
《忆江南》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忆江南》教学设计与反思《忆江南》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5篇)《忆江南》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念奴娇过洞庭优秀教案《念奴娇过洞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民歌。
本文将以《念奴娇过洞庭》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特点以及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及其特点。
2.理解和感受《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情画意。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及其特点。
2.《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文分析。
3.欣赏《念奴娇过洞庭》的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洞庭湖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
2.给学生展示《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歌原文,并提问:“你们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二、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及其特点(20分钟)1.通过课件或课外阅读,向学生介绍《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包括白居易的生平以及该诗的创作时间和原因。
2.向学生介绍《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歌特点,如格律、韵律和用词手法等。
三、《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文分析(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并让学生找出与洞庭湖有关的意象和描写。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梳理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欣赏《念奴娇过洞庭》的音乐表演(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念奴娇过洞庭》音乐表演,如古筝演奏、男声朗诵或交响乐演奏等。
2.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并与诗歌原文进行对比。
3.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版本,并表达自己欣赏的理由。
五、综合训练(20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绘画、书法等),将《念奴娇过洞庭》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再现。
2.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互相点评,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
六、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念奴娇过洞庭》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琵琶行教师中心教案
琵琶行教师中心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引导学生欣赏琵琶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感受琵琶的音乐魅力引导学生朗读《琵琶行》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1.3 教学活动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闭眼感受琵琶的音乐魅力引导学生分享对琵琶音乐的感受和联想教师讲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学生朗读《琵琶行》全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意象和意境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意象和意境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歌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包括台词和动作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角色并进行分组学生准备角色扮演,教师给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诗歌《琵琶行》的情节和人物,创作一个故事情节学生用文字表达故事情节,注重描写和对话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故事情节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解析、角色扮演和创意写作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第六章:诗歌背景扩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社会意义6.2 教学内容介绍唐代社会的音乐文化及琵琶在当时的地位分析《琵琶行》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6.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展示唐代音乐文化学生小组讨论《琵琶行》中的人物和社会背景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社会意义第七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琵琶行》的韵律特点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7.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江月、枫叶等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教师总结并讲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第八章:比较学习8.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深入理解《琵琶行》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8.2 教学内容选取其他描写琵琶的诗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各篇诗文的异同,总结《琵琶行》的独特之处8.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比较学习的资料,如其他琵琶诗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异同并总结学生分享比较学习的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第九章:诗歌创作实践9.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9.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首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学生用文字表达诗歌,注重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供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和学习第十章:课程反馈与总结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10.2 教学内容学生填写课程反馈表,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10.3 教学活动学生提交课程反馈表,教师收集和整理反馈意见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后续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课程导入中的“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闭眼感受琵琶的音乐魅力”;二、第二章诗文解析中的“分析《琵琶行》的意象和意境”;三、第三章角色扮演中的“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歌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四、第四章创意写作中的“学生根据诗歌《琵琶行》的情节和人物,创作一个故事情节”;五、第六章诗歌背景扩展中的“介绍唐代社会的音乐文化及琵琶在当时的地位”;六、第七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中的“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七、第八章比较学习中的“选取其他描写琵琶的诗文进行比较”;八、第九章诗歌创作实践中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首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
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白居易诗歌、文集所折射出的音乐美学思想
进行 了有力的批判 。白居 易曾 自比陶潜 ,追求一种恬淡 、 怡然 的情趣 。 从他 的诗歌 文集中不难发现 ,道家音乐关学思想也深 刻影响 了他的审 美趣味 ,使他 的音 乐美学思想 当中呈现 出儒 、道、佛 三者融合 的意味 。 关键词 :正始之音 郑卫之 声 礼 乐 美学思想
时的高超技艺 , 继而又 从听众 中一位方士 赏乐后 的反应来侧
面 描 写 时人 对 五 弦 弹 的喜 爱 和 痴 迷 程 度 , 这 些 描 写 都 不 是 但
白居 易 是 唐 代 继 杜 甫 之 后 又 一 位 伟 大 的现 实 主义 诗人 。
他一生爱好音乐 ,能弹琴 ,善鉴赏音乐更擅长用诗文描绘音 乐 。自居易有 自编 的 《 白氏长庆集 》传世,收录诗文计三千 七百余篇 , 中论及音乐 的大约有三十余篇 ,从中可 以管窥 其 其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中国古代文人大 多“ 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 ,在这方面 ,白居易是一个典 型;中国古代
・
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 ,融融曳曳召元气 ,听之不觉
心平和 。人情 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 。更从赵璧艺成
来 ,二 十 五 弦 不 如 五 。
这 首诗先 从正面 来描写琵 琶演奏 家赵璧在 演奏五 弦弹
1 5・ 】
2 1年第六期 《 02 音乐创作 》
之今 古 也 。何 以考 之 ?若 君 政 骄 而 荒 ,人 心 动 而 怨 ,则 虽 舍 《 原 磬 》与 《 国乐 》真 是 一 对 矛 盾 的观 点 ,颇 有 意趣 。 华 骠
音乐忆江南教学反思(必备4篇)
音乐忆江南教学反思(必备4篇)音乐忆江南教学反思(1)《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与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
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
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平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江南》教学反思1__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一处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可以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诗句语言的精炼,就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如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情景表演等,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鱼儿的快乐,我请几个孩子,分别扮演“田田”的莲叶,位于“(中)间”“东”“西”“南”“北”方向,再请几个孩子体验鱼儿嬉戏时的愉快心情。
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孩子们又正确地掌握了“东西南北中”几个方向。
《江南》教学反思2《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
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由于在开学初就让孩子们背诵了这首古诗,所以读准字音的时间就可以省去不少。
不忍放弃这美轮美奂的《江南》,所以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调整为诵读。
课后反思整堂课,有三处较为出彩的设计,对学生诵读、理解古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乐,入情入境。
“同学们,能背过《江南》吗?”“能——”“那你们想看看《江南》吗?”“想——”伴着优美的古典乐曲,一叶小舟驶入眼帘,秀美少女浅笑盈盈,乘舟徐徐穿过满池无边翠绿的莲叶,仔细采撷半睡的粉莲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似乎被这美景惊呆了。
抓住这个时机,我播放了配乐的范读,短短几句小诗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声地跟着诵读起来。
整个课堂似乎顷刻间移到了莲池边。
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琵琶行》总结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诗人多次写到自己被琵琶女的弹奏深深感染, 请找出并体会作者到底从琵琶女的弹奏中感 悟到了什么。
一闻琵琶:“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 不发,”加重离情; 二闻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 月白。”加重悲情; 三闻琵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 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加重谪情。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作技巧总结
• 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 •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 3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色彩浓厚。 • 5结构严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运行。
后,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感叹?
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
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 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 遭贬谪,都有由盛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 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 生活。
感的因和序在
情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事 概 况
。
交 代
时 间
文 前 面 ,
定 下
说 明
、地
作 者
琵琶行课后反思
琵琶行课后反思阅读范文范本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写作触角,提高我们的文学眼光。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总结的写作规范,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参考。
琵琶行教学反思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背诵本段。
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一)教学要点:1.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2.鉴赏高超的音乐描写。
(二)过程设计:一.导语设计。
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学生沉醉其中)。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那么哪位同学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呢?(学生们各抒已见,有的说轻快、流畅;有的说悲伤、忧郁;有的说激扬动听等等,很多同学觉得难以表达出来)。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
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白居易是怎样描写乐曲的。
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出示多媒体投影:内容为白居易简介,新乐府运动,“行”体介绍及创作背景介绍(略)。
二.整体感知,纠正字音,学生朗读全诗。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叙事结构,鉴赏整齐兼变化的结构美。
1.《琵琶行》以人物为线索,形成明暗对称又交织汇聚的双线结构,这种结构既严谨缜密,又错落有致,显现出对称的整齐美,交织汇聚的变化美,明线是琵琶女的人生遭遇,暗线是诗人的感受,两线重点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句子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诗文如下的结构(多媒体展示),即板书设计(附在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白居易诗作看其音乐实践活动从白居易诗作看其音乐实践活动白居易不仅是唐朝的大诗人,也是唐朝诗人中音乐素养最高者。
引言长期以来,白居易作为唐代重要的诗人和文学家已为今人熟知。
但事实上,白居易一生痴爱音乐。
不仅撰写了以《琵琶行》《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大量涉及音乐、舞蹈的诗作,还写过《议礼乐》《沿革礼乐》《复乐古器古曲》这样体现其音乐思想的理论文章,充分显示出他深厚的艺术感悟和相当专业的音乐修养。
同时,白氏本人的音乐造诣,亦见诸其丰富的音乐实践。
总体上看,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国音乐史理论著述大多都对白居易演奏乐器和歌唱的爱好有所介绍,其作为唐代重要的文人琴家亦为大家公认。
例如: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的第五编(隋、唐、五代)中谈到:“白居易自己能弹古琴,爱听古琴、琵琶、阮咸、筝、鬻篥等乐器的演奏。
爱听歌唱,又爱听《霓裳羽衣》《高调凉州》《绿腰》《水调》《何满子》《都子歌》等乐曲。
”,蔡仲德先生在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中介绍白居易“酷好音乐,能弹琴,嵇康、陶潜一样终身与琴为伴”。
陈应时、陈聆群先生主编《中国音乐简史》也提到白居易“能弹奏古琴,爱听乐器演奏、唱歌,爱听大曲的表演”。
另外。
在孙继南与周柱铨先生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关也维先生编著《唐代音乐史》、刘再生先生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以及秦序先生《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组合——多层面的白居易音乐美学观及其变化发展》等著作或论文中对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也均有所涉及。
但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见。
大部分学者对白氏音乐实践活动的研究大多限于使用简略、概括性的文字加以介绍。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白居易的音乐诗作。
对其弹琴、弹筝及歌唱三方面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并探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出的一些倾向。
一、从白居易的诗作看其音乐实践活动(一)弹琴白居易喜爱并擅长弹琴。
琴在他生命中像是一位友好伴侣。
他自言“本性好丝桐,坐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好听琴》):甚至连出游时都是“身兼妻子都三口。
鹤与琴书共一船”(《自喜》)。
他还曾将琴、酒、诗喻作“北窗三友”,说“三友甚相熟。
无日不相随”(《北窗三友》)。
元和三年(808,37岁)白居易写作了《松斋自题》:非老亦非少。
年过三纪余。
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
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
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
况此松斋下,一琴数蛈书。
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
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
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
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
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坦言自己在而立之年升任谏官,俸禄充足,不必担忧养家糊口。
平日里有诗书琴酒为伴,聊以自娱。
他首次对自己弹琴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言语间毫不掩饰自己当时心宽体舒、安乐知足的思想状态。
弹琴已成为白居易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自我娱乐活动。
尽管白居易在诗中没有流露出自己对政治的热衷,但这种安然自若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仕途的升迁。
是年四月二十八日,白居易拜授左拾遗,依前充翰林学士。
他自称“职为学士,官是拾遗”。
摆在这位新进谏官面前的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大好机会,他对前途充满信心。
长庆二年(822,51岁)白居易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结束了多年的贬谪生活。
初到杭州的白居易“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郡亭》),在忙于政务之外。
也同样选择琴乐作为聊以自娱的方式。
对于白居易而言,琴声即是心声,弹琴能聊以自娱,抒发性情,“耳根听得清初畅”(《琴酒》)_亦能修身养性,“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好听琴》)。
从白居易所写的弹琴诗可知。
他最喜爱并最擅长的琴曲是《秋思》,甚至将这首琴曲作为自己晚年退居洛阳期间,每日早起或晚坐必做的功课:小亭门向月斜开,满地凉风满地苔。
此院好弹《秋思》处,终须一夜抱琴来。
(《杨家南亭》)小亭中何有?素琴对黄卷。
蕊珠讽数篇,《秋思》弹一遍。
从容朝课毕,方与客相见。
(《朝课》)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
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冬日早起闲咏》)这首《秋思》澹然清远,“调清声直韵疏迟”(《弹2》),每每在晨起独坐时,或在寻山望水问,抑或在夜窗幽独处,信意弹起。
都让白居易感到身心静好,忘却烦愁。
白居易一日与挚友刘禹锡相聚,小饮过后,他便调弄琴弦,弹了这首《秋思》: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
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 这样的相聚,总是让白居易感到“心适而忘心”(《舟中李山人访宿》)。
所以,但凡友人来访,他常会备酒弹琴。
他的诗作《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夜招晦叔》、《舟中李山人访宿》等都对这种弹琴活动有所记述。
这种琴酒相酬的活动实际在唐代文人生活中是寻常事。
唐代科举制度下,文官都是读书人。
在这种酬唱场合,官员的身份被淡化,文人的身份则变得突出。
文人们高谈阔论,抒发己见,琴酒相酬,娱人之外兼以自娱。
白居易经常以琴会友,并不拘泥于追求弹琴的技艺,而是想要借此抒怀寄情,酬谢知音。
(二)弹筝据目前笔者所见的文献资料显示,白居易曾有过弹筝的活动。
大和六年(832,61岁)白居易于洛阳任河南尹期间写作《夜招晦叔3》一诗,就对自己弹筝进行了描述:庭草留霜池结冰,黄昏钟绝冻云凝。
碧毡帐上正飘雪,红火炉前初炷灯。
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植二三升。
为君更奏湘神曲,夜就侬来能不能?为了欢迎友人,白居易备下好酒,还调弄筝弦弹奏《湘神曲》。
在这个雪夜,弹筝成为了白居易另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
次年(833,62岁),白居易进行了《筝》的创作: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璨,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寥寥数语,就将义甲和筝柱的材质、筝的音色及筝曲节奏、速度和情绪的变化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同时表现出演奏者技艺之精湛,可见白居易对筝有很高的熟知程度。
倘若白居易不懂弹筝,是无法写出如此生动而简练的诗句的。
但白居易并没有停留在直观欣赏的阶段,他曾嗔怪钟子期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只能听到山和水,因为他认为丰富多变的音乐带给欣赏者的绝对不会是简单的图画,反之,它们能在欣赏者心中被物化成各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这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描绘,都是白居易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并经过进一步想象形成的画面。
其次,白居易并没有直接评论弹筝女的演奏技艺,但“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表明白居易通过她的演奏觉察到了隐伏在乐曲之中的悲伤和哀愁,相对于精湛的技艺,白居易更加注重是情感的表达。
再者,“倚丽精神定。
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正契合了白居易对“无声胜有声”意境的追求。
此处,音乐的休止是暂时的,但正是在这短暂的停顿之中。
才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有声”难以表现的“忧愁”、“暗恨”和“深情”。
开成元年(836,65岁),白居易还向好友牛僧孺。
求觅一面秦筝,牛僧孺觅得秦筝之后赠与白居易。
白居易为表答谢,还先后赋诗两首寄予牛僧孺:楚匠饶巧思,泰筝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
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秦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远讯惊魔物,深情寄酒钱。
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
(诗人自注:思黯远寄筝来。
先寄诗云:但愁封寄去。
魔物或惊禅。
仍与酒资同至。
)楚醴来尊里,秦声送耳边。
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白居易在诗句中不仅提到了筝的材质和色泽,还明确指出好筝出自楚匠之手,可见他是个古筝工艺的行家。
一方面。
得到好筝的白居易兴奋异常,甚至将筝比作“魔物”,将弹筝者比作“魔女”。
期待与友人一起诗酒相娱;另一方面,白居易早年对佛教持否定态度,认为“其区区西方之教,与天子抗衡;臣恐乖古先唯一无二之化也。
然则根本枝叶,王教备焉。
何必使人去此取彼……虽臻其极则同归,或能助于王化;然于异名则殊俗,足以贰乎人心。
”。
而此时的白居易已步入晚年,对佛教不再有揶揄之词,声称:“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但愁封寄去。
魔物或惊禅”,其心理上对禅宗是有意接纳的。
(三)歌唱除了弹琴和弹筝,歌唱也是白居易的一项重要音乐实践活动。
在他的诗歌中,对他在不同场合进行的歌唱活动有较详细的描述。
有时是在与友人饮酒相聚时,以歌助兴,“兴来吟咏从成癖,饮后酣歌少放狂”(《座中戏呈诸少年》)、“醉后歌尤异。
狂来舞不难”(《与诸客空腹饮》);有时是在出游时,以歌抒情,“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看采菱》);或是在愁苦烦闷中,以歌消愁,“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赖有销忧治闷药,君家浓酎我狂歌”(《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除此之外,在与挚友相见时。
以歌唱和,则是更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白居易与刘禹锡之间就有两首著名的唱和诗。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55岁),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返回洛阳,时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结束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亦奉旨归洛。
两位故人意外在扬州相逢,兴奋之余又感慨万千。
一次酒席上。
白居易借着酒兴把箸击盘即兴而歌: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员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遭遇远贬,一直谪居朗州、播州、和州等地。
白居易盛赞刘禹锡为“国手”,对这段长达二十三年的坎坷经历表示了愤懑与同情。
刘禹锡听罢白居易的歌唱随即也即兴作了一首唱和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在诗中宽慰自己和白居易,用豁达之心面对世事,并对白居易的歌唱表示酬谢。
两人推心置腹,真挚坦诚,足见友情之深厚。
诗中“与君歌”和“听君歌”,可以看出两人之间曾进行了歌唱的活动。
而这种唱和活动是唐代文人间为了交流而普遍使用的形式。
二、白居易音乐实践活动的三种倾向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出“自娱”、“慕贤”和“修身”三种倾向。
形成这三种倾向的原因固然与其本人生活经历及兴趣爱好密切相关,而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的文化传统在其中亦发挥了重要影响。
(一)自娱白居易的`音乐实践活动首先表现出自娱的倾向。
白居易爱乐,曾自况离不开琴、酒和书。
白居易亲身参与弹琴、弹筝和歌唱的活动,不带任何功利性。
是纯粹自由不受束缚的。
一方面这些活动本身可以带给他无穷乐趣,如“厨香炊黍调和酒,窗暖安弦拂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