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答惑”让学生主动提问落地生根共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疑答惑”让学生主动提问落地生根时下,在我们的小语课堂中,老师往往希望学生跟着既定的课堂节奏走,学生即便心中有疑惑,也难以找到机会发言,或者由于性格、习惯、怯于权威、不善表达、怕笑话多方面原因,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机会很少。如果学生拥有主动发问的机会,思维会得到解放,也有利于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是“学生主体”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小学语文课程,应该立足于课堂和学科本质,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
1 分层提问,以点及面
学生学习差异客观上总是存在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都可能存在疑问,都能提出问题。如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在字词意思方面存在疑问,学习水平居中的学生可能在某个句子的理解上比较模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会对篇章的建构方面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说一个学生是一个点,那么学生提问往往能代表处于他那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解决这一层次学生普遍的疑问,从一个侧面实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在聆听问题和他人看法之后进行探究交流,使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对教师而言,也能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阶段性学情更加明了,有利于进一步组织教学。
2 精心安排,把握时机,调控节奏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水平,把“释疑答惑”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呈现出来。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权威(老师和作者)心理上的恐惧,让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阅读、思考、表达实现从“会”到“善于”的转化,搭建一定意义上师生对等交流的平台,锻炼其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课文有着整体的感知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基础。所以“释疑答惑”环节最好呈现在学生初读课文并跟进生字词学习之后。这样学生完成了字词学习,对课文的大意、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已有着浅意识的理解。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快速浏览(篇幅短小可选择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提出疑问。
需要留意的是,这个环节耗时不要过多,以免影响教学节奏。平常我设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五个问题,时长拟定在六分钟内。
3 引导提问,规范格式,形成固定环节
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对“从哪些方面提问”很疑惑,需要教师简单引导。如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可从“字词学习”“词句理解”“语感”“整体结构”“句段逻辑关系”“对作者的质疑”以及“个人感受”等方面提问,并简单举例。鉴于学习层次有区别,我提出这样的语言格式供学生参考:
“第XX页第X段有这样一个词语(句子),我不清楚(理解)”――其他学生根据页码和段落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就作者的表达方式穷根就底地发
问。
“?@样理解的,不知对不对”――让学生既大胆质疑,又不轻易否定他人的论断。
回答问题的形式,可以“生生互答”,鉴于环节设定时间有限,以老师正面回答为主。以下是教学片段: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进行生字词教学后,又到了我设定的“释疑答惑”环节:
学生1:“莞尔一笑”是什么意思?
学生2:我不理解“应接不暇”这个词语。
学生3:我觉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这个句子不好读。
学生4:“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两个短语的先后顺序可有讲究?凭语感我认为应该把“我为人人”放在前面。
学生5:我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我仿佛回到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意思,但我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句子。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提问,学生1和2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字词理解”的,学生3提出的问题是句子层面的,学生4、5是在对句子有一定感受和体会基础上提出了问题。
4 及时处理,准确评价,提升语文素养
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可能(刚学会提问或者语文素养不高)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情况,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语句进行梳理,整理出学生要问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生互答,语句也需要做简单整理,以期达到规
范准确表达的效果,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实践中发现,学生有的问题可能会直接指向我们教学的重点段落,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问题相机切入接下来的教学。如果学生的问题出现在重点语句上,必须要肯定孩子对篇章的理解和思考。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但是不宜当堂回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个从感知到了解到熟悉到掌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在后面的课时中逐步实现),那可以告诉孩子在后面老师的讲评中会重点讲这个(些)问题,并让学生做上符号。
我们要对流畅的语言和有价值的思考给予肯定的同时,也需要留意问题的宽泛尺度的拿捏。如角度刁钻、为“出风头”而提出的无效问题,在呵护学生发言热情的情况下,一笔带过(让学生课后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比明了根据课文内容衍生出来的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当然,这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除了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外,要在教学准备上下足功夫,要认真钻研教材,详实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提问尽可能地有所预设,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