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凝固原理第2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合集下载

02液态金属的凝固理论基础-第2章 液态金属(合金)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

02液态金属的凝固理论基础-第2章 液态金属(合金)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

二、形核率
形核率: 形核率:是单位体积中、 是单位体积中、单位时间内形成的晶核数目。 单位时间内形成的晶核数目。
− ∆G A I = C exp KT − ∆G ∗ exp KT
I
式中, 式中,ΔGA为扩散激活能 。 →∞,I → 0 ; ΔT→0时,ΔG*→∞, ΔT 增大, 增大,ΔG* 下降, 下降,I 上升。 上升。 对于一般金属, 对于一般金属,温度降到某一程 度,达到临界过冷度( ),形核 达到临界过冷度(ΔT*),形核 率迅速上升。 率迅速上升。 计算及实验均表明: ΔT*~0.2Tm
T K 0< 1
T
*
K
0
C = C
∗ S ∗ L
C 0K 0
K0 的物理意义: 对于K0<1, K0越小, 越小,固相线、 固相线、液相线张开 程度越大, 程度越大,固相成分开始结晶时与终了结晶 时差别越大, 时差别越大,最终凝固组织的成分偏析越严 重。因此, 因此,常将∣ 常将∣1- K0∣称为“偏析系数”。
ERROR: rangecheck OFFENDING COMMAND: string STACK: 66038 33018 32512 33019
第2章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合金) 合金)凝固热力学 和动力学
凝固是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是液态成形技
术的核心问题, 术的核心问题,也是材料研究和新材料开发领域共同 关注的问题。 关注的问题。 严格地说, 严格地说,凝固包括: 凝固包括:
(1)由液体向晶态固体转变(结晶) 结晶) (2)由液体向非晶态固体转变(玻璃化转变) 玻璃化转变)
• 一、非均质形核形核功 • 二、非均质形核形核条件
一、 非均质形核形核功

01 液态金属结构和性质02

01 液态金属结构和性质02

(四) 液态金属的结构
(四) 液态金属的结构
Crystal Matter Na Sc
Structure Type bcc bcc
Tm (K) 370 302
Vm / Vs (%) 2.6 2.6
Sm (J.K-1.mol-1) 7.03 6.95

Fe Al Ag Cu Mg Zn Sn Ga N2 Ar CH
2.粘度的影响因素

粘度(Viscosity)表达式:
U 0 exp 3 k T B K b —— Bolzmann常数; 2kT

U —— 为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τ0 —— 为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金
属约为10-13秒)
δ —— 液体各原子层之间的间距
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粘度提高。
(二)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先引入运动学粘度及雷诺数的概念: 运动学粘度为动力学粘度除以密度,即:

/


运动学粘度ν—— 适用于较大外力作用下的水力学流动, 此时由于外力的作用,液体密度对流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当采用了运动学粘度系数ν之后,ν金和ν水两者近于一致。 例如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时,完全可以按水力学原理 来考虑) 。 动力学粘度η—— 在外力作用非常小的情况下适用,如夹 杂的上浮过程和凝固过程中的补缩等均与动力粘度系数η有 关。

RDF = 4πr 2ρo g(r)
表示在 r 和 r + dr 之间的球壳中原子数的多少。 图1-2 稍高于熔点时液态碱金属(Li、Na、K、Rb、
Cs)的径向分布函数(RDF)
RDF= 4πr2ρog(r), atoms /Å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剖析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剖析

➢ 势垒:在平衡位置两边,势能升高,最大值为Q。
➢ 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 振动的能量取决于温度。
➢ 结合能或激活能的概念
➢ 原子在一个位置的停留时间: A eQ/kt
➢ 原子的相互碰撞、相互传递能量,造成各原子热运动能量 不均等,且相差悬殊,这种能量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所有原子的平均能量决定于温度: EM
判断。 (1)体积和熵值的变化 (2)熔化潜热和气化潜热
2. 直接法 — X射线或中子线分析研究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 液态金属中原子的排列在几个原子的间距范围内,与其
固态的排列方式基本一致,但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空穴的 增多,原子的配位数略有变化,热运动增强。
13
14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
➢ 故液体既有很好的流动性,只要在重力场 的作用下,其外形就行随容器而变化。
16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2.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 杂质原子
量大
种类多
分布不均 存在方式不同
原子间结合力不同,产生的起伏
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
能量起伏
17
➢ “能量起伏” ➢ “结构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
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 ➢ “浓度起伏” ——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
⑤ 原子集团的尺寸、游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 15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 液态金属是由许多“游动的原子集团”所 组成,在集团内可看作是空位等缺陷较多 的固体,其原子排列和结合与原有固体相 似,但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很强。 原子集团间存在空穴。温度越高,原子集 团越小,游动越快。

6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讲解

6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讲解

6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讲解液态金属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处于液态的金属物质。

与固态金属相比,液态金属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晶体固态金属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晶体金属中金属离子排列有序,呈现出长程有序的结构,而液态金属中金属离子呈现无序排列。

这是因为在液态金属中,金属离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随机运动,呈现出短程有序的结构。

液态金属的结构可以用连续性函数理论描述,即假设金属离子周围的电子云呈代表性连续函数的分布。

这种结构在液态金属中使得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液态金属的性质:1.密度较大:液态金属的密度一般比固态金属的密度大,这是由于金属在液态状态下金属离子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所以更加紧密地堆积在一起。

2.熔点低:相比固态金属,液态金属的熔点要低得多。

这是因为在固态金属中,金属离子呈现有序排列,需要克服更大的排斥力才能实现相互组合成具有晶体结构的固体。

而在液态金属中,金属离子无序排列,排斥力较小,因此熔点较低。

3.导电性好: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电子能够在金属离子间自由运动,并且在液态金属中,金属离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电子的运动受到较小的阻碍,所以电子能够更容易地在液态金属中传导电流。

4.热稳定性差:液态金属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因为金属离子在液态金属中处于无序排列状态,容易与外界的氧气分子发生反应,导致金属氧化并丧失其原有性质。

因此,液态金属在高温下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其被氧化。

5.可塑性好:液态金属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这是因为在液态金属中金属离子的无序运动使其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能够容易地适应外界的形变和应力。

6.高的热传导性:液态金属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金属离子之间的无序排列有利于热能的传导,所以液态金属能够迅速地吸收和释放热能。

总结:液态金属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液态金属的结构呈现短程有序,金属离子之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金属凝固原理第2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金属凝固原理第2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有序原子团簇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异。 • “浓度起伏” ——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 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 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 在着成分差异 。
小结: 液体金属的结构是由许多瞬时的、游 动的、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和空隙组 成,原子集团间存在能量起伏、结构起
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
由于凝固收缩形成压 力差而造成的自然对流 均属于层流性质,此时
粘度对层流的影响就会
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
二、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
1.表面张力的实质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3.表面张力在材料成形生产技术中的意义
1.表面张力的实质
(1)表面张力及其产生的原因
液体或固体同空气或真空接触的面叫 表面。表面具有特殊性质,由此产生的现 象——表面现象。 如荷叶上的水珠呈球状,雨水总是以滴 状的形式从天空落下。
伏和浓度起伏。
§2-3 液态金属(合金)的性质
液态合金有各种性质,与材料成形过程 关系特别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性质: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二、液态金属(合金)的表面张力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1. 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2.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1.液态金属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1)粘度的定义及意义
几乎不润湿。相反,同一金属(或合金)液固
之间,由于两者容易结合,界面张力与润湿角 就很小。 通过测定润湿角可比较不同液态金属表面 张力的大小。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熔点 (2)温度 (3)溶质元素
(1)熔点 界面张力的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 故原子间的结合力大的物质,其熔点、 沸点高,则表面张力往往就大。材料成 形过程中常用的几种金属的表面张力与 熔点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系统(液相)能量起伏的含义:
(1)某一瞬时,各微观体积能量不同;
(2)不同瞬时,某一微观体积能量分布不同。
液相能量起伏呈正态分

布。在具高能量的微观区 现
成核,其能量可补偿表面
几 率
能,克服能垒。
能量起伏大小
小结
液态(相)金属结构 结构:长程无序而近程有序,即液态金属由
近程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团构成。原子集团:能
1.1 液态金属的结构
1.1.1 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及衍射特征 1.1.2 由物质熔化过程认识液态金属的结构 1.1.3 液态金属结构的理论模型
液态金属结构 是指在液态金属中原子或离子 的排列或分布的状态。
决定液态金属原子(或离子)分布规律的是原 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能。所有的关于液态金属结 构的模型和理论,都是力图说明其原子排列与 原子间交互作用能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比较严 密的物理和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结构,并用它来 解释液态金属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
金属液态结构的研究方法
直接测定法:即用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等手 段直接测定金属的液态结构,研究液态金属原 子的排列情况;
间接法:即测定对结构敏感的物性,如密度、 黏度和电阻率等,然后根据敏感物性推断金属
液态结构的变化。
1.1.1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及衍射特征
晶体: 平移、对称性特征(长程有序)
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
及黏度随之提高)
若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 金液的黏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黏度,
因为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
表面活性元素 当合金液中存在表面活性元素 (如向Al-Si合金中添加的变质元素Na)时,由 于冷却过程中表面活性元素抑制原子集团的聚集 长大,使金属液黏度降低。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液态金属是具有固态金属的特性,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持液态状态的金属。

液态金属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章将介绍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一、液态金属的结构1.无序结构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通常是无序的,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结构,原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松散。

液态金属的无序结构使其具有高度流动性,可以自由流动而不会形成固定的晶体结构。

2.短程有序结构尽管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是无序的,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程有序结构。

这种短程有序结构表现为原子的局部秩序,通常以团簇形式存在。

这些团簇可以是球形、链状或层状等不同形式。

液态金属的短程有序结构对于其物理性质至关重要。

二、液态金属的性质1.高温熔点大多数液态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通常远高于室温。

这是由于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较强,需要高能量才能破坏金属结构从而转变为液态。

2.高导电性和高热导率液态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热导率,这是由于金属分子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自由移动。

液态金属可以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流,同时能够迅速传递热量。

3.高黏度和流动性由于液态金属的无序结构,原子之间具有较高的黏度,因此液态金属的粘度通常高于液态非金属物质。

与固态金属相比,液态金属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容器。

4.特殊电化学性质液态金属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可以用作电池电解质、催化剂和导电液体等。

具有液态态度的金属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传输离子。

三、液态金属的应用1.熔盐反应器液态金属可以作为熔盐反应器的媒体,用于高温反应、核聚变研究等。

液态金属的高熔点和优良的导热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热传导介质。

2.金属注射成型液态金属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技术制备具有复杂形状的金属制品。

液态金属被注入到模具中,迅速冷却成型,获得高精度的金属制品。

3.金属蒸气压裂液态金属可以通过蒸气压裂技术将固态材料分解成微米或纳米颗粒。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制备和纳米材料的研究领域。

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原理(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原理(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3.1 金属遗传性
广义上说,金属的遗传性理解为在结构上(或在物性 方面),由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向铸造合金的信息 传递。
具体体现在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对合金零件凝固组 织、力学性能以及凝固缺陷的影响。
1.3.1 金属遗传性
1 力学性能的遗传性
金属及合金遗传性在力学性能方面可利用合金“遗传系数” 的概念进行衡量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gr
1
1
2 2n r 00
0
Q
I Nf
2
1sinQrdQ
Q 4 sin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径向分布函数 定义:
物理含义: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偶势
配位数
rm
Z

2

4r
1.3.3 遗传性的影响因素
1.4 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
在液态成型过程中,熔体有较大的过热度时,在浇注前或 浇注时可近似为牛顿流体。但当合金处于凝固过程,开始 析出一定体积分数的固相后,合金即开始具有固相特征, 无流动性。但随着半固态铸造工艺的出现,通过压铸或挤 压装置对半固态浆料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使其具有良好的 充型能力,此时流动的半固态金属已不再遵循牛顿流体的 运动规律,而呈现相应的流变特性。
对成型过程的影响 -毛细现象
假设液体中有一
半径为r的球形气泡
1.2.2 表面张力
1.3 遗传性
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学者Levi通过对Fe-C系合金的 研究发现片状石墨组织与炉料中石墨的尺寸有关,首 次提出了金属遗传性的概念。随后的研究工作表明,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取决于微观 组织和质量,其原始状态对合金熔体及最终产品微观 结构的特殊影响,即称之为“遗传性”。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固态相变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固态相变
(2)化学键: 金属键、其它多种类型的化学 键。
液体状态方程
• 金属熔化后,因体积的膨胀而部分地破坏了原子的规 则排列。

• •
由于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在原子团之间和原子团 内部造成很多“缺位” 正是这种缺位而使液体的体积增大,体积的增大 量应等于某瞬时所有缺位体积总和 。

设ν0为形成一个“缺位”时体积,数值上等于逃 逸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体积;N‘为“缺位”的总数, 则金属在熔化后的体积增量 为:
2、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分析
液态金属的衍射结构参数 偶分布函数 g(r) 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 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 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 = 0)距离为 r 位置的原子数密度 ρ(r) 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粒子数 N/体积V体系)的相对偏差。 ρ(r) = ρo g (r)
• 这证明了液体具有“疏松性”,而这种疏松性质只有用缺位理 论来解释。
• 根据液体状态方程式,当压力p→∝时,则V=V0。 • 这是因为去除了“缺位”,增加不在增加了。
§2.1 固液相变物理机制
一、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冷却曲线: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测定方法:热分析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金属结晶温度: 开始结晶温度Tn,理论结晶温度Tm(两相平衡), 平台 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Tm-Tn
k-Boltzmann常数。
• 如果缺位的尺寸大小一样,则为形成缺位所需的能量
相等。而U‘本身则取决于对液态金属所施加的压力:
U U 0 pv0
U0-在没有外界压力时,为形成缺位所需的能量; p -外界施加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W S

E S
(不考虑摩擦力)
2
J / m
于是得到表面张力的另一个意义是:表面张力可
以看作是液膜上单位面积的能量。
(3)表面张力与润湿角
润湿θ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
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存在下列关系:
SG LS LG cos SG LS cos LG
·液态金属中,原子间结合力仍很强,平均原子间
距增加不大。
·液态金属结构为“近程有序”,即由10几个至几 ·原子集团的热运动很强,能量起伏大,原子集团 是瞬时的,游动的。
百个原子形成的集团所组成,在每一个原子集团 内原子排列是有序的。
·原子集团之间的距离较大,存在“空穴”,“空
穴”中可能有游离原子、杂质原子,也可能由裂 纹或气泡构成。“空穴”也是瞬时的,游动的。
· 热量变化
由表2-1可知,金属的熔化潜热只占汽化潜热的 很小部分(<7.0%),说明其结构接近固态。
2.直接研究方法: 通过液态金属X射线衍 射分析来直接研究金属 的液态结构。
以700℃液态铝的X射线 衍射结构分析为例 (见图2-1);
X射线所得到液态和:
伏和浓度起伏。
§2-3 液态金属(合金)的性质
液态合金有各种性质,与材料成形过程 关系特别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性质: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二、液态金属(合金)的表面张力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1. 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2.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1.液态金属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1)粘度的定义及意义
体);
• 具有自由表面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 • 液体可压缩性很低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
三、液体的基本性质
• 物理性质:密度、粘度、电导率、热导率和扩散系数等; • 物理化学性质:等压热容、等容热容、熔化和气化潜热、 表面张力等; • 热力学性质:蒸汽压、热膨胀与凝固收缩及其它
金属液体粘度较大, 而水几乎没有粘度。
的凝固中,夹杂物和气泡难以上浮排除,易形成夹杂或气孔。
金属的连续性。而夹杂物和气泡的上浮速度与液体的
粘度成反比(流体力学的斯托克斯公式)。
粘度对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的影响:
在薄壁铸件的铸造过程中,流动管道直径 较小,雷诺数值小,流动性质属于层流。此时, 为降低液体的粘度应适当提高过热度或者加入表
面活性物质等。
§2-2 液态金属的结构
一、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 二、目前研究液态金属结构的方法
三、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
一、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
– 晶体:平移、对称性特征(长程有序)
—— 原子以一定方式周期排列在三维空间的晶 格结点上,同时原子以某种模式在平衡位置上 作热振动
– 气体: 完全无序为特征
—— 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律运动
(2)温度 大多数金属和合金,如Al、Mg、Zn等, 其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温度 升高而使液体质点间的结合力减弱所至。但 对于铸铁、铜及其合金则相反,即温度升高 表面张力反而增加,其原因尚不清楚。
(3)溶质元素
溶质元素对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分二大类: 一类是使 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元素,即d 0 , dC (C—为溶质浓度),这类溶质对该金属而言,称为液态 金属的表面活性元素,而且具有正吸附作用,即溶质表 面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 另一类是使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增加的溶质, 即 d 0,对该金属而言,称为液态金属的表面非活
若溶质与溶剂在液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金 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因 为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 表面活性元素(如向Al-Si合金中添加的变质元素 Na)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 粘度提高。

• f 为流动阻力系数:
dvx F ( x) / s dy 根据流体力学:当雷诺数Re>2300时为紊流,Re<2300时为层流 圆形管道: D D D-水力学半径 η Re υ-液体的临界速度 v ρ
温度T而下降(见下图);
a) 液态 Ni 图2-4
b) 液态 Co 液体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图中各曲线分别为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
b.合金组元(成分)的影响:
M-H(Moelwyn-Hughes)模型:
1 2 H m ( X 11 X 2 2 ) RT
1 ——纯溶剂的粘度; 2——溶质的粘度;
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
由于凝固收缩形成压 力差而造成的自然对流 均属于层流性质,此时
粘度对层流的影响就会
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
二、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
1.表面张力的实质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3.表面张力在材料成形生产技术中的意义
1.表面张力的实质
(1)表面张力及其产生的原因
液体或固体同空气或真空接触的面叫 表面。表面具有特殊性质,由此产生的现 象——表面现象。 如荷叶上的水珠呈球状,雨水总是以滴 状的形式从天空落下。
几乎不润湿。相反,同一金属(或合金)液固
之间,由于两者容易结合,界面张力与润湿角 就很小。 通过测定润湿角可比较不同液态金属表面 张力的大小。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熔点 (2)温度 (3)溶质元素
(1)熔点 界面张力的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 故原子间的结合力大的物质,其熔点、 沸点高,则表面张力往往就大。材料成 形过程中常用的几种金属的表面张力与 熔点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
小相等的张力。
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所造成。 由于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原子受内部的作用力较大,而朝 着气体的方向受力较小,这种受力不均引起表面原子的 势能比内部原子的势能高。因此,物体倾向于减小其表
面积而产生表面张力。
(2)表面张力的意义 取一小块表面薄膜(见右图),
(2)影响粘度的因素
(1)粘度的定义及意义
粘度——液体在层流运动状态下,各液层间存在阻碍液 体流动的内摩擦阻力, 该内摩擦阻力称为粘度。 由牛顿液体粘滞定律,得两液层间的摩擦力F (x ) :
d x F ( x) s dy d x 式中: — 两液层间的 dy
z
2
1
x
相对移动速度 —与液体性质有关 的系数 s —两液层间的接触
·原子集团的平均尺寸和游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其平均 尺寸越小,游动速度越快。 图2-2为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1200 ℃
1400 ℃
1550 ℃
1700 ℃
图2-2 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三、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
• “能量起伏” ——各个原子集团的动能不同
• “结构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
X1、X2 分别为纯溶剂和溶质的在溶液中的mole分数,
R为气体常数,Hm 为两组元的混合热。
若混合热H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 液的粘度上升(Hm为负值表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混合热Hm为正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 液的粘度下降(Hm为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Fe-C合金中随C含量的增加,粘度下降。 Al-Si合金中随Si含量的增加,粘度下降。它们均 在共晶成分时粘度最低。 液态合金中形成的夹杂物,均使粘度上升。如钢 中的MnS、Al2O3、SiO2等。
用下,流速和流量越小,可能造成充不满铸型。
(2)粘度对成形件质量的影响
• 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 • 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 • 影响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 • 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
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
在铸造合金熔炼及焊接过程中,这些冶金化学反应均是
a.温度的影响
由富林克尔粘度表达式:
2k BT U 0 exp k BT
3
K B —— Boltzmann常数;
U —— 为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τ0 —— 为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
金属约为10-13秒)
δ —— 液体各原子层之间的间距 由上式看出:
式中,σSG为固—气界面张力; σLS为液—固界 面张力; σLG为液—气界面张力 θ<90°,此时液体能够润湿固体;θ =0°称绝对 润湿;θ>90°,此时液体不能润湿固体;θ =180°称 绝对不润湿。润湿角是可以测定的。
例如:水银与玻璃间及金属液与SiO2间,由于 两者难以结合,所以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很大,
第二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2-1 液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液体的分类
· 原子液体(如液态金属、液化惰性气体) · 分子液体(如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液体) · 离子液体(如各种简单的及复杂的熔盐)
二、 液体的表观特征
• 具有流动性 (液体最显著的性质);
• 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状 (类似于 气体,不同于固体); • 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表明液体的原子或分 子之间的结合力没有固体中强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
在金属液与熔渣的界面进行的,金属液中的杂质元素及熔渣
中反应物要不断地向界面扩散,同时界面上的反应产物也需
离开界面向熔渣内扩散。这些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反应速度
和可进行到何种程度)受到反应物及生成物在金属液和熔渣 中的扩散速度的影响,金属液和熔渣的动力学粘度η低则有 利于扩散的进行,从而有利于脱去金属中的杂质元素。
粘度 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这 可以理解为,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
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
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成反比)。实际 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
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增大, 随之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