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涟水县东胡集中心小学尚海红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时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1、发挥想象,激活创新。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

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

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

3、改变学法,促于创新。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的

发展,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词】:激发激活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以中国几千年所沉积的最优秀的文化作为载体,以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前提的。而教育又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略谈几点:

一.设疑启思,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学习《七律长征》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红军在春天渡金沙江?而在冬天飞夺泸定桥呢?”显然这个学生对长征的知识了解不多。针对这个学生提出的疑问,我没有急于让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而是讲述了《巧渡金沙江》的有趣故事,播放《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这是在理解、讨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能够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成。有的说:战士们太高兴了感觉那些“云崖”也与自己同乐呢;有的说:红军战士没有花费一枪一弹,没有流血牺牲就渡过金沙江,就觉的“云崖”这位老兄帮了大忙,看到、想到“云崖”,就感觉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接着,又有人说: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哪里是桥,只是高高的悬挂在奔腾咆哮的河水之上的铁索。一般人不要说是从上面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粟,并不是什么春天与冬天,而是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些见解中,有的刚提出就遭到同学的反驳,有的也受到同学的赞同,在这里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说的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找出原因,在这样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里,学生

情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才拓展了学生是思维空间。

再如教学五下《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原。”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动学生质疑:现在要杀他的坐骑,彭德怀为什么会那么平静?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创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没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爱心、微笑、激励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宽松的教学坏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是这样的:先精心准备一些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

师给你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5能力也被激发了。

三.启发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的工具。”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许多问题:同学们,如果狐狸吃到了葡萄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它攀上了葡萄架,吃到了,谁知它太贪,吃得太饱,一不小心摔下地,把来不及消化的葡萄又吐出来……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新意识的火花。于是教师紧接着设疑:“狐狸第二次没有吃到葡萄,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呢?”学生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认为狐狸实在太狡猾,恶有恶报;有的认为这是它自己不小心,自找的。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得更准确,也更深入:这说明我们不能做一个狡猾的人,应该学做真人。不能做一个贪婪的人,应该做一个适可而止的人。同时遇事要冷静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时实践创造的天地。

四.改变学法,促于创新

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往成功的天桥。随着创新教育的逐步深入,改变原有的固步自封的教法与学法势在必得。实行开放式教学,结合学生发散思维,发展学生个体素质,是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展,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永葆本来就有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敢于挑战的气概,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使学生按照创造思维的规律去进行创造思维的实践。这两方面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没有了这些,创新思维也就没有了适合生存的土壤,良好愿望的实现就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学《狐狸与葡萄》一课时,我完全改变以前的教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1)仔细观看文中插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成熟的葡萄挂满架子,狐狸馋的直流口水,急不可耐。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狐狸看到成熟的葡萄想吃,吃不到却说是酸的。(2)狐狸想吃,为什么又走了?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领悟到狐狸用尽了办法,却无计可施。(3)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把你在课文中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各抒己见。如此层层深入地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不但使学生学懂了课文,而且还在活泼地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