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景观图的判读(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题重现
[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 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 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4. 该区域
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图6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1)抓信息,提取地理特征,将地理现象与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对照
例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图示区域:
A
① 距海较远 ② 比较荒凉 ③ 气候干旱 ④ 位于美国西部 ⑤ 位于澳大利亚
A.②③
B.③④
C.②⑤
D.①②⑤
(2)讲联系,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信息与地理要素或地理原理的逻辑联系
10.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甲
乙
D.①③④
丙
丁
图5 黄河小浪底水库放水排沙
图6 放水排沙时小浪底大坝下游沿途含沙量变化
12.读图5、图6,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清排浊、放水输沙的影响有
则说是一亿两千万年前与所在大陆一起浮出水面的
深海沉积物……。
(1)根据提供信息,指出这块巨石所在的大陆, 并简要说明图示路牌的作用。(6分)
澳大利亚大陆(2分)提示过路司机小心 袋鼠会突然穿过公路(4分)
艾尔斯巨石
图6-2
图6-3
图6
(2)有学者就该大陆巨大岩石的形成,图示(图6-3)了其过程。若此图示是成立的,请 依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对a、b、c、d图示内容加以解释说明。(14分)
• 图9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
答20-21题。① ②③④⑤
9.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⑤
•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④和⑤
图1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 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百度文库
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 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
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 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4分) 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 脉的“阴阳脸”现象。(4分)
A.大坝下泥沙淤积增加
B.黄河三角洲面积缩小
C.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图 1 0 是 飞 机 航 拍 的 某 地 土 地 利 用 图 , 圆 圈 内 为 农 田 , 图 11 是 该 地 气 候 资 料 图。读图回答41-42题。
摄氏度/毫米
80
(小时)
12
70
10 60
月平均气温
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4. 该区域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原题重现
[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 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 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0
8
40 6 月降雨量
30
20
4 每月的
日平均 10
2 日照时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0
图10
13. 该地气候类型属于 A. 热带沙漠气候
图11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式气候
14.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 灌溉设施 B. 人口密度 C. 土壤肥力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D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A.气温
B.降水
地理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1、高考命题趋势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地理景观图逐渐成为呈现地理信息的又一 形式的载体,以地理景观图为切人点来考查学生地理观察或观赏 能力、信息的提取能力、地理空间的想象能力、地理描述或说明 事物特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评价能力的考题呈不断增多 的趋势。
原题重现
[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 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 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C.光照
D.土壤
2018江苏卷
2019海南卷
高考模拟
在某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现
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观。在通往该地的路旁,
竖立着特殊意义的路牌。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图6-1
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未破解其确凿的出处来源,
有的说是数亿年前从太空上坠落下来的流星石,其
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有的
(1)抓信息,提取地理特征,将地理现象与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对照 (2018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终年积雪区(3700米以上) 高山草甸
云杉林(1400-2700米)
草原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D. 河流分布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某胡萝卜出口基地一些土层较薄、地势低湿的地段,农民采用起 垄栽培(如图l所示),增产效果显著。完成15~16题。
15.垄上栽培的优势主要是 ①增大空气湿度 ②利于农田排灌 ③改善透光条件 ④增加土层厚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为了测量农田面积,当地农民拿着电子 仪器围绕农田转了一圈就得到面积数据。 该电子仪 器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IS C.GIS和GPS D.RS和GPS
下图是一名游客于12月5日当地时间早 上7点左右,在纽约拍摄的被称为“曼哈 顿悬日”的奇景。此时太阳在地平线上, 且阳光贯穿整条街道。更令人称奇的是, 这时在曼哈顿岛上所有与此街道平行的街 道均出现此奇观。据此回答17—18题。 17.图中所示街道的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 18.12月6日至12月22日期间,若不考虑 天气因素,在当地日出时, 对图示街道两侧建筑物的甲窗和乙窗受阳 光照射情况的判断,正 确的是 A.甲窗受光照,乙窗不受光照 B.乙窗受光照,甲窗不受光照 C.两窗皆受光照 D.两窗皆不受光照
4.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保证通航顺畅
B.降低施工成本 C.减轻台风影响D.缓和海潮冲击
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 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图6为 我国北方某河流 入海口1989年和2009 年的卫星影象。该河 口区河流主流曾于 1996年人工改道。读 图回答7-8题。
图3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 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 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 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 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据此 完成3-4题。
3.该大桥位于
A.湖北 B.江西 C.安徽 D.江苏
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3题详解】 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 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 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 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 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思考:读黄土高原上的梯田景观 图时,可依次获得哪些信息?
梯田的背景是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由于黄土 松散,如果直接开垦为 农田,使水土流失加重, 土地肥力下降,还会导 致泥沙在河流中下游地 区大量堆积,水患严重; 兴修梯田是保水的有效 措施,是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重要成果,是改 变黄土高原地区贫困面 貌的有效途径……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4题详解】 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
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 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 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 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2、地理景观图的分类
(1)根据地理要素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
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地质现象 等)、天气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示意图或照 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
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田和农业景观图 (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等)、工厂和工业景观图(采矿、生产车间 等)、交通景观、人种外貌景观图(不同人种的图片)、民族风情景观 图(民族特色图片)、建筑景观图(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回答1-2题。
1.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2.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3)求过程(演变):注重地理过程性分析(利用现有景观推知过去)
以下分别是什么地貌?成因?代表性地区?
(3)求过程,求演变:注重地理过程性分析(利用现有景观推知过 去发生)
思考:肯尼亚动物大迁移?
(2017全国卷Ⅰ)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 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 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 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2)有学者就该大陆巨大岩石的形成,图示(图6-3)了其过程。若此图示是成立的,请 依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对a、b、c、d图示内容加以解释说明。(14分)
a在岩石形成的初期,岩层和其上下的结构都是水平状态。(2分) b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褶皱(褶曲)和断裂。(2分) c背斜凸出部分风化严重,并且被地质活动破坏(侵蚀)、搬运。(4分) d坚硬的岩层风化速度慢,留下凸出于地面的断头,而周围的结构在地质作用下成为水平的地面。 (6分)
(2)根据景观图获得的技术手段,可分为摄影图、 素描图、扫描图、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等。
(3)根据景观图所反映地理要素的多少,有综合性 地理景观图和专题性地理景观图。
3、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抓信息,提取地理特征,将地理现象与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对照
利用地理 景观图可 以区域空 间定位
西经 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