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风韵教案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0cbb14ccbff121dd3683df.png)
1、(出示图片)腹部是瓷器的主题,绘有十二幅吉祥图案。(课件展示其中几幅图案)
2、同学们想想为什么瓷器上常用吉祥图案进行装饰?
吉祥图案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的。在古瓷纹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是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的。尤其是明清以来,特别流行以寓意谐音的方式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的。
3、举例:●龙凤呈祥、松菊犹存、连中三无、喜上眉梢、四季平安等。
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无数精美的瓷器。其中,有一件瓷器的造型和技术代表了清乾隆时期瓷器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它就是各色釉大瓶(出示图片),我们又称它为“中华瓷王”。你可以大胆猜猜是什么原因?(生答略,釉色、纹饰、图案等)
这件瓷王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我们可以把瓷王简单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
教与学的预设
设计意图
一、欣赏导入
1、我们先一起欣赏一段舞蹈。(课件播放《青花》舞蹈片断。)
2、同学们说说,它主要表现的是什么(青花瓷/瓷器)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瓷器,了解它那优美的风韵。(出示课题)
课的开始,用舞蹈的形式表现瓷器,让学生能从美术学科本身以外的视角去欣赏瓷器,了解它的另一番“风韵”。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此外,中国瓷器上的图案也有与中国书画相结合,别有一番风韵。(出示图片)
从各色釉大瓶切入,先了解我国瓷器上的传统花边纹饰,并引出瓷器上其余三种较为常见的花边纹饰。在一边了解中,一边让学生在平面的纸上动手体验,为后面学生的作业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创作打好基础。
再聚焦大瓶的腹部,引出吉祥图案,并以此发散出一些其它的传统吉祥图案,为创作做好铺垫。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
执教者
朱晶鑫
所在单位
瓷器之美美术教案
![瓷器之美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08bae84868762caaed5f5.png)
瓷器之美美术教案1出示陶瓷的定义。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2教室里摆设的作品,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是陶,哪个是瓷?区分陶与瓷除了同学们用眼睛看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区分方法板书(投影)3讲授区分陶与瓷方法。
出示区分陶与瓷方法对比表格【篇二:瓷器之美美术教案】收藏家高价买走的仅仅是一件瓷器的本身吗?2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我国传统的瓷器文化,一起去感受那优美的瓷器风韵。
出示课题——瓷器风韵学生思考回答新课教学 1、陶瓷概念 2、陶与瓷的区别 3、生活中的瓷器展示陶瓷作品,提问:同学们身边的是什么?什么是陶瓷呢?1出示陶瓷的定义。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2教室里摆设的作品,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是陶,哪个是瓷?区分陶与瓷除了同学们用眼睛看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区分方法板书(投影)3讲授区分陶与瓷方法。
出示区分陶与瓷方法对比表格4提问:大家平时在生活中都接触到了哪些瓷器物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摸、听声音等进行体验。
学生思考回答 4、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4、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制造瓷器的方法都是我们的祖先们经过漫长的制瓷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我国的瓷器发展经过了哪些历程呢?下面一起来学习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投影) 1隋唐五代的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竞相媲美。
2宋五大名窑:各窑瓷器特点及历史故事 3大家当一回鉴赏家:(五大名窑图片与名称的连线) 4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图罐》 5明清彩瓷: 6时尚个性的现代瓷器学生学习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越窑的特点学生观看五大名窑课件图片,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检验学习成果学生思考喜欢哪种。
彩瓷上的吉祥图案。
釉下彩青花瓷展示1青花瓷的制作过程 2出示云纹、龙凤、三羊开泰纹样瓷器图片提问:你知道的传统彩瓷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吉祥图案蕴含的意义。
《瓷器风韵》.ppt
![《瓷器风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e4b305a417866fb94a8e3f.png)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
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
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 武片”。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釉面开大纹片。
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 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 铁足”。
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产生 春秋战国——出现瓷器---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 汉代——出现青瓷---标志瓷器的成熟 隋唐——白瓷---南青北白 宋代——官窑/民窑(五大名窑) 元、明、清——青花瓷、彩瓷---瓷器的高度发展。
汉代的青瓷
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 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 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为含铁不足,色调 便会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釉色斑斓的彩瓷
釉 瓷
次过 ,
烧程 是
成是 指
。用 运
钴用
料钴
在料
瓷进
胎行
上绘
绘画
画装
,饰
然的
后釉
上下
透彩
明瓷
釉器
,。
明清彩瓷
猜 猜 看
2005年7月,在英国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拍到了2.3亿元人民币!创世界记录!
为什么瓷器的魅力这么大?
比较欣赏
比较欣赏
色彩
洁白无暇 纯洁 单色美
鲜艳 丰富 斑斓 有活力的 多彩美
比较欣赏
比较欣赏
造型
简单 朴素 大方
造型奇特 形状多样 变化多端
比较欣赏
比较欣赏
图案
简洁 明快 简单就是 美
丰富 生动 变化多端
初步欣赏
瓷器风韵
![瓷器风韵](https://img.taocdn.com/s3/m/94fc68aa284ac850ad024243.png)
《瓷器风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陶瓷,了解它的历史及成就。
2、提高欣赏水平,从多角度分析认识中国瓷器,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瓷器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发明,它历史悠久文明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艺术特点、瓷器文化,体验瓷器造型之美、釉色之美、图案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瓷器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瓷器的优良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重点:中国瓷器宋五大名窑各自的特点及艺术特色。
难点:由于本课涉及到瓷器种类多,样式丰富,那么如何教会学生欣赏瓷器——美在哪里?就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彩色笔、铅画笔、陶器、瓷器、卡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设计1、出示英语:China “C”大写(中国)出示英语:china “c”小写(瓷器)问题:两者一样嘛?有何区别,各代表什么意思?学生答………2、教师讲解中国瓷的故事3、出示课题:《瓷之韵》二、教授新课1、问题1 先有“陶器”还是先有“瓷器”展开讨论?学生答……教师小结:陶器的历史早,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陶器是与1977年发现的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文化同时期的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遗址,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性出土陶器。
所以先有陶后有瓷。
2、问题2 陶器与瓷器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答……教师小结:展示实物陶器与瓷器,让学生通过摸、敲等方式感受陶与瓷的区别。
3、中国瓷器发展路程:a、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原始瓷器”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分析印纹豆(商朝)师问:你喜欢嘛?美在哪里?生答……师小结……..b、制瓷技术的成熟——汉代青瓷(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
)分析越窑青釉绳索纹罐艺术特点(东汉)c、南青北白——隋唐五代的瓷器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贸易空前繁荣,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第10课瓷器风韵
![第10课瓷器风韵](https://img.taocdn.com/s3/m/bca59cc2cfc789eb162dc888.png)
色彩的不同,体现出的不同的风格。
纹饰的特点是什么?
青花瓷是以图案纹样取胜的一类瓷器。不同的图案赋予相映的寓意。
出示相对的元青花瓷图片
与之前瓷器相比,有何不同?
(造型、色彩、纹样)
明清国宝级瓷器图片欣赏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欣赏
(五)学生回忆:瓷器有哪些特点、造型、装饰?给你印象最深刻地是什么?这些瓷器有什么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欣赏课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相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
准备
学生:纸、笔
教师:PPT、碗、陶罐、瓷器瓶
教
学
4.宋代——五大名窑。多色釉。分别出示代表瓷器图片。
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
5.元——青花瓷。
欣赏在2005年于7月12日佳士得拍卖行拍出1568.8万英镑天价的《鬼谷下山》。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
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
设
计
学案
导案
备注
(一)导:一幅西方古典静物绘画,请同学观察里面的瓷器叫什么?
青花器
(二)陶瓷鉴别
师:老师这里有陶器也有瓷器给大家看看,区分陶和瓷,同学们能想办法帮我鉴别么?
你们是怎么区别的呢?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浙教版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36ca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2.png)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浙教版本文档为8开纸、记号笔、筒管(教师)课件、彩绘筒管作品、陶罐、瓷瓶、作品展示柜等教与学的预设设计意图一、欣赏导入1、我们先一起欣赏一段舞蹈。
(课件播放青花舞蹈片断。
)2、同学们说说,它主要表现的是什么(青花瓷/瓷器)3、今天,我们亡起走进中国瓷器,了解它那优美的风韵。
(出示课题)课的开始,用舞蹈的形式表现瓷器,让学生能从美术学科本身以外的视角去欣赏瓷器,了解它的另一番“风韵”。
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受陶与瓷的/、同,了解各类瓷器的特点,初步感受瓷器的纹饰。
1、简单区别陶与瓷。
老师带来两件作品(即陶罐、瓷瓶),请同学们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再来摸一摸,有什么不向(教师从而引出高温“釉”。
板书“釉”,说明釉是一种覆盖在器物表面从陶与瓷的区别中引出高温“釉”,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在了解各类瓷器的特点中,从单色釉瓷的青的玻璃质薄层)2、瓷器从釉色上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色釉瓷,另一类是彩绘瓷。
(课件出示)青瓷。
首先来看这一组瓷器,它们所呈现出的釉色是青色,叫做青瓷。
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它虽没有绘制花纹,但釉色晶莹剔透,常用类似冰玉来形容,有些青瓷的釉色,是青中泛黄。
白瓷。
再来看这组,它们的釉色与青瓷一样单一,胎釉洁白如雪,表面也没有明显的纹饰。
但是它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为彩绘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
我想同学们对这些瓷器应该不会陌生。
平时看到的比较多。
它叫什么同学们看青花瓷与青瓷、白瓷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哪里最漂亮一一(花纹、图案等)。
青花瓷是用了不同题材的图案,并添加了一些线条点缀,使得它更加美观。
它是由单色釉向多色釉发展的,洁白的瓷体上绘上蓝色纹饰,给人感觉清新素雅,充满生机。
彩瓷。
(出示图片)漂亮吗为什么(引出纹饰、图案)这类瓷顾名思义叫“彩瓷”(点击课件)它最大的不同就是色彩丰富,纹饰众多。
3、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些漂亮的纹饰,是怎样画上去的去看一下(播放画坯视频)。
瓷器风韵教案03
![瓷器风韵教案03](https://img.taocdn.com/s3/m/e98bb75b33687e21af45a9e5.png)
《瓷器风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的基本知识,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
2、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瓷器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如何体验中国瓷器的造型美、图案美与色彩美,综合运用知识,学会多角度欣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陶器实物、瓷器实物、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浙美版第15册美术《瓷器风韵》说课设计
![浙美版第15册美术《瓷器风韵》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1c73c3f90f76c661371afc.png)
浙美版第15册美术《瓷器风韵》说课设计评委老师、大家好!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第15册实验教材的第6单元艺术瑰宝、第一课《瓷器风韵》。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对本单元另一个课题《流光溢彩》欣赏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瓷器风韵》一课,主要要介绍中国瓷器发展史,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不仅年代跨度大,使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艺术特点、瓷器文化,而且还要考虑到器形、花纹、釉色和烧制过程清晰等,要把这些问题理清,需要在课堂上花上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思考再三,本人大胆的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傲游网络这个世界最大的瓷器博物馆、图使馆,然后以学生完成规定的搜索任务、进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瓷器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瓷器的优良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新兴的、动手制作的课程普遍感兴趣,然,本课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虽然极具代表性但不一定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易造成学生学习时枯燥乏味,不易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如果运用学校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相联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而,变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汲取,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贴近初中学生实际需求。
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能较好的运用搜索引擎。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历史与艺术的特色,我把传统的三个教学目标整合而成学会用利用网络辅助学习、学会对陶瓷器的认知、学会欣赏、评价陶瓷器艺术四个目标来阐述。
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历史、艺术的感叹乃至热爱。
四、割据以上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重点:掌握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欣赏课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西方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联系好学校信息中心,安排上机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协调网络中心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本六、教学手段讲授法、网络辅助、参观法,目的在于运用现有教学条件,增大信息量,学生能学到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其兴趣也更为浓厚。
《瓷器风韵》教案
![《瓷器风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f2fc2b14e852458fb5746.png)
《瓷器风韵》教案教学时间: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与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重、难点:重点:掌握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欣赏课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交流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陶瓷资料及文学作品、绘画工具(教师代为准备陶瓷的图片)(教师)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以及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出示“china”一词,请学生翻译教师小结: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
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明之光——瓷器篇(板书课题)(二)瓷器鉴赏师:请欣赏这几件瓷器,说说它们存在哪些区别。
学生代表近距离探究瓷器实物,给出答案。
预设:(釉色、图案、造型、材料、烧制工艺等)可能会涉及釉的知识。
师:中国古代瓷器有的因釉色美妙打动人;有的因造型奇特吸引人;有的因纹样美丽、画面精美而让人深深迷恋,让我们在久远的历史的长河中回味这水、火、土的幻化,体味瓷器的独特风韵。
(三)瓷器史话(1)教师请学生(一个小组一个问题)简单介绍瓷器的产生与成熟过程。
A夏商至战国的原始瓷——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
()B汉代——青瓷的成熟。
(2)隋唐、五代——南青北白。
(3)宋代——五大名窑。
多色釉。
引导学生说说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有什么特制之处。
(4)元——青花、釉里红。
釉下彩。
(5)明清——彩瓷。
釉上彩。
了解瓷器的装饰工艺;瓷器与中国书画关系。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ac8b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6.png)
初中美术瓷器风韵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初中美术瓷器风韵一、教学目标:1.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法;3.培养学生对瓷器的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法;3.培养学生对瓷器的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瓷器,并讲解瓷器的历史和地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瓷器制作工艺和技法的讲解(3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介绍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常用的技法,如胎:土胎和石胎;瓷胎:釉上彩、青花、烧刀青等。
并解释每种工艺和技法的特点和用途。
3.瓷器鉴赏与分析(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件优秀的瓷器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每件作品的造型、装饰和色彩运用,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喜欢的瓷器作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瓷器创作实践(4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瓷器创作实践。
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瓷器作品作为创作参考,进行设计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陶土和工具给学生,指导他们如何进行造型和装饰。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进行创作,如绘画、贴花等。
教师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30分钟)每组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和教师解释创作灵感和技法选择的原因。
其他同学和教师则对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议和肯定。
四、教学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瓷器艺术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瓷器艺术。
五、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研究不同地区的瓷器风格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2.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瓷器博物馆或瓷器厂,了解实际的瓷器制作过程和工艺;3.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其中一种瓷器制作工艺或技法,进行专题研究和报告。
中国瓷器教案
![中国瓷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25c9a6e53a580216fcfe65.png)
中国瓷器教案【篇一:瓷器教案】瓷器滕州三中林军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提问:什么是陶器?陶器有些什么特征?展示陶器、瓷器实例提问:这些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学生讨论、辨别,寻找答案。
教师提示、总结。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质地不同;(4)有釉不同;2. 瓷器的发展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完成由原始瓷器发展为瓷器的飞跃,能烧制标准的青釉瓷器,并能烧制出黑釉瓷。
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瓷器取代漆器、铜器等,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的生活器具。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有“汝、官、哥、均、定”五大名窑,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珐琅彩和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瓷器风韵课件 (一)
![瓷器风韵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9f92499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0.png)
瓷器风韵课件 (一)瓷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聪慧、创造精神和艺术才华。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瓷器的文化魅力和美学价值,瓷器风韵课件应运而生。
本文就介绍一下瓷器风韵课件的特点、内容和意义。
瓷器风韵课件的特点1. 交互性瓷器风韵课件是一种与学生互动的学习工具,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瓷器图片、文字以及视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随时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和交互操作。
学生可以自由切换视图,了解瓷器的各个细节,并通过课后测试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
2. 生动性瓷器风韵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瓷器的历史、特点、分类和制作工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瓷器的优美和独特之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 互动性瓷器风韵课件采用了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主动探究,通过各种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瓷器文化。
瓷器风韵课件内容1. 瓷器分类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器物功能,瓷器可以分为青瓷、白瓷、粉彩瓷、景德镇瓷、外销瓷等多个类别,瓷器风韵课件对这些不同的瓷器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2. 瓷器制作工艺瓷器的制作工艺包括了制瓷粘土的制备、制模捏胎、倒胎、修整等方面的技能和工艺。
瓷器风韵课件通过具体案例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瓷器制作的过程和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3. 瓷器文化瓷器风韵课件不仅展示了瓷器的文化魅力,还探究了瓷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例如瓷器的重要功能和价值、瓷器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等等。
同时,它还进一步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瓷器文化和传统艺术思想的特点和内涵。
瓷器风韵课件意义通过瓷器风韵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瓷器文化的重要性,感受到瓷器文化的美学价值和学术深度,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同时,瓷器风韵课件的开发与推广,也有助于促进瓷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美术评课讲稿
![美术评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2fc351a6edb6f1aff001fd3.png)
林海燕老师执教的《瓷器风韵》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首先,林老师从备课、教具的准备来看,准备的相当充分,每个环节安排得有条不絮,丝丝相扣,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林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中随机应变能力强。
导入时,用一段青花瓷的演奏视频做导入,这里的兴趣导入,勾起了学生的兴趣。
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欣赏课,让人耳目一新。
一、开放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林老师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初中美术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并符合时代和联系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林老师带来了一个碗并让学生敲击用碗和青花瓷器的声音对比,再用课件展示了用青花瓷器的演奏场景,这样就准确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在活动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起,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二,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大多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三,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林老师的这节欣赏课摆脱了一般欣赏课的教法—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对于一节欣赏课来说是非常难的,并且在这节课中安排了欣赏课中甚少的技能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带动了课堂的气氛。
也使我们教师感受到了欣赏课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完美搭配。
实现了美术课中的创新,达到了新课程标准里的精神。
三,认真的教学态度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
浙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瓷器风韵》2套教学设计
![浙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瓷器风韵》2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4b0f4a783e0912a2162a95.png)
方案1第6课瓷器风韵教材分析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艺术特点、瓷器文化,体验中国瓷器的釉色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和认识。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瓷器的生产、发展、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瓷器与陶器的区别,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难点:欣赏课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讲解、比较、欣赏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陶瓷资料(教师)陶瓷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提问)A、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B、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课件(贯耳瓶)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
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瓷器风韵详案
![瓷器风韵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7f8c669eae009591bec78.png)
瓷器风韵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与认识。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瓷器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掌握瓷器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及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花瓶)你知道这个花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陶瓷)对,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浏览一下陶瓷世界,好吗?(音乐展示陶器与瓷器的图片)(2)问题:A、这些器皿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出示陶器瓷器)B、对,里面有陶器也有瓷器,你能从中挑出瓷器吗?(2位同学上交答案并比较不同的地方)C、这2位同学的意见有些不同,你们的选择是什么呢?D、看来同学对陶器瓷器分辨不是很清楚,那么我们来学习如何区分陶器与瓷器(3)学习陶器与瓷器的区别1、同学们翻开课本32页看一看,找出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是什么?2、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陶与瓷的区别在哪里?(1)陶与瓷在原料、烧制温度、釉质不同(学生边说,边贴板书,并解释表现特征----)A、陶与瓷原料不同(教师敲击,学生辨别)B、烧制温度不同(窑烧制温度不同。
出示图片)C、釉质不同(学生上来摸,说感觉)【板书】:陶与瓷的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釉质的不同(2)对,这就是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现在你们会辨别瓷器与陶器了吗?请大家拿起你们刚才的答案,把它重新修改一下。
(3)大家把自己的结论重新修改了,现在,让我们公布正确答案。
(把陶器瓷器图片分门别类)二、讲授新课1、如何欣赏瓷器(1)刚刚我们了解了瓷器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瓷器的用途越来越广,不断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你知道家里有哪些瓷器制品吗?(学生回答)(2)好,老师这里也有一组生活中的瓷器,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生活中的瓷器,音乐伴奏)(3)这些只是生活用品而已,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瓷器工艺品(播放图片),(4)你们觉得哪个瓷器漂亮呢?为什么?(4位同学回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修改补充并板书)【板书】:如何欣赏瓷器1、造型2、纹饰3、胎釉(5)师小结:我们欣赏瓷器,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请大家把欣赏瓷器的方法齐读一遍三、学生创作师引:对,这就是瓷器风韵(指板书)1、瓷器丰富多彩,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兴趣设计一个富有个性的花瓶呢?2、如果给你们一个花瓶,你们准备怎么样装饰这个花瓶呢?(图片投影,请3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归纳并板书)【板书】:瓷器装饰纹饰1、山水2、花鸟3、人物4、书法5、吉祥图案3、下面我们以青花瓷为例,学习怎么样装饰花瓶(出示青花瓷图片)4、欣赏完了这组图片,我们也来自己动手设计,你们在下面画,老师在上画,等一下,我们一起来展示作品,好吗?5、学生动手设计瓷器纹饰,老师创作指导,并且在台上作画)6、学生展示作品,同学分组互评(2个,这幅画画的怎么样,你最欣赏什么,不足的是什么?教师点评作品的优缺点)7、教师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评价8、教师评价瓷器师:刚才同学评价不错,但还不够完整,怎样才能全面评价瓷器呢?请看这个定窑白瓷花瓶,花瓶西脖大肚,形式庄重大方。
瓷器之美 -完整版教学设计
![瓷器之美 -完整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d8161d941ea76e59fa0403.png)
《瓷器风韵》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瓷器风韵》属于欣赏与评述领域,新课程要求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和高度成就有所了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体验中国瓷器的釉色美、装饰美与造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并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
教学设计依据的原理:1、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要创设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3、新课程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学习。
本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讨论,创设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瓷器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瓷器工艺史,瓷器涉及的专业名词,同时涉及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身边的陶瓷及相关的陶瓷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耳熟能详的歌曲《青花瓷》,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瓷器风韵。
(师:这首歌你们知道吗?生:知道。
那你们对这种瓷器有多少了解呢?生:略。
还知道哪些瓷器呢?生:略。
看来大家还不是很了解,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瓷器风韵》这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表学科美术授课年级初中班级
教师姓名董婷滋
章节名称《瓷器风韵》计划
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欣赏·造型的学习领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1.了解瓷器的种类,2.了解瓷器的发展阶段及特点,3.区别陶与瓷的不同点。
4.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讲解。
第一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瓷器的种类与历史,感受瓷器带来的美感以及陶和瓷的区别。
本课重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判断能力,学习多元文化,拓展视眼。
也为下一课《流光溢彩》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习者分析
由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美术知识和主动思考问题能力方面体现出普遍性的缺乏,因此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时会遇到表述不清,甚至不愿表述或胡乱表述。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不同瓷器的样式,了解并能说出瓷器的种类,并了解各个时期的不同种类瓷器的特点以及陶与瓷的主要区别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判断能力,学习多元文化,拓展视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瓷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欣赏
能力与热爱和继承发扬祖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情操。
增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学习重点:了解瓷器发展时期的特点功能,区分陶和瓷。
解决措施:
1、从学生认知入手,借助有效资源,教师给予一定的讲解和提示,引导学生深入观察。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学习难点:掌握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解决措施:通过作品的展示有效得帮助学生理解,在这过程中,老师给予讲授。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
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提问中
国英文名字
“china”的
来源?
2分钟
教师讲解
china是瓷器
的意思。
学生聆听
让学生了解瓷器
是中国的重要发
明,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风格闻
名于世界。
瓷器
的重要性。
提问:生活
中有哪些常
见的瓷器,它们的用途?5分钟展示相关图片回顾生活细节
使学生近一步了
解熟悉瓷器,为接
下来的环节做铺
垫。
重点讲解讲解朝代历
史发展中瓷
器的特点;
(联系时代
特征)
15分钟
板书:瓷器发
展重要的几个
阶段朝代;陶
与瓷各自的特
征;ppt展示
各个时代作品
聆听,,体会
让学生深入了解
瓷器的特点和发
展的过程。
区分陶与瓷3分钟
实物对比,让
学生体会。
思考,回答
区分陶与瓷的不
同形态特征。
理解“开片”
“釉上彩”
“釉下彩”
“斗彩”的
独特风格,
韵味。
5分钟
讲授和展示图
片
观察体会
通过理解名词的
含义,让学生能
更容易理解瓷器
的特点
集体讨论了解明清瓷
器与之前的
瓷器在釉色
上有什么变
化?(主要
能陈述彩色
釉瓷和单色
釉瓷的特
点)
5分钟
播放图片,并
给予提示
观察,思考,讨
论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观
察,善于思考的
能力
从各个方面
评析《各色
釉》大瓶
6分钟
展示图片,提
出问题,给予
提示词
欣赏,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对瓷器
的欣赏方法,及
独立思考的能
力。
教师点评总结归纳学
生的陈述
2分钟板书聆听
培养学生全面系
统地整理知识。
总结总结:对本
节课的重难
点进行回
顾。
2分钟
展示ppt,补
充板书
回忆,整理知识巩固本课的知识
课堂教学流程图课件展示陶瓷图片
学生轮流触摸和敲击陶瓷
教师:通过比较,两者之间
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总结两者的区别
回顾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
课件瓷器的区别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说明瓷器发展的重
要阶段
板书中国历史朝代
讲解各朝代的瓷器
代表以及特点
情景导入:教师提问:china这个
词的由来意义?
课外探究:明清瓷器与之前的瓷器在釉色上有什么不同
课件 名词解释和图片解释
学生小组 讨论回答问题
课件 展示图片
教师点评并总结
本课小结
解释有
关瓷器的名词 课件
播放各朝代的陶瓷和特点
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知识含量大,而我对陶瓷方面的知识薄弱,课外去吸收过来的知识无法消化掉,导致我的课知识内容过多,主次难分,而学生接受起来也很吃力,所以在一个欣赏课时的知识结构安排上我还要多斟酌,不能盲目安排,要适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拣选。
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