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吗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葱版)1.等成本线:P114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2.需求:P16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投入的边际产品×厂商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产品的价格.4.生产者剩余:P160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5.机会成本:P128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帕累托最优状态:P252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7.消费者剩余:P65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P258指在技术一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可能最大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9.无差异曲线:P66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10.基尼系数:P240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 G= A/(A+B)显然,0≤G≤111.价格歧视:P181在有些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12.边际产量:P59 P105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其计算公式是: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13.需求的价格弹性:P29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探讨

!"#$%:&’%(")*+*!",$&#$%价格理论与实践!""#年颁布实施的《价格法》把价格歧视列入不正当价格行为加以禁止。
作为规范价格活动的基本立法,《价格法》对“价格歧视”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法律制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对价格歧视行为的规制和查处。
为此,本文从社会福利角度透析价格歧视行为,探讨规制价格歧视行为的可操作性标准,避免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的的立法会在事实上使消费者福利受到损害,为我国制定反价格歧视的法律法规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一、价格歧视原理简析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包括服务)的提供者向不同客户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时,使同等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在价格上处于不平等交易待遇,即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价格,从而损害一部分客户经济利益的行为。
这里,客户是广义的,它包括终端消费者和经营性消费者(相对于上游经营者的下游经营者就是经营性消费者);提供者既指相对于下游经营者的上游经营者又指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经营者。
我国《价格法》禁止“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它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据此,可以理解为条例中的经营者实质是指经营性消费者。
实行价格歧视主要目的是侵占消费者剩余并将它转化为经营者利润(又称生产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保留价格由于商品效用评价不同而大不相同。
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同时获得保留价格较高和较低顾客的消费者剩余,就必须对前者制定较高价格,而对后者制定较低价格。
这就是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
根据歧视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级价格歧视。
实施价格歧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经营者具有垄断性的支配价格的实力;经营者有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到对商品有不同需求弹性的不同顾客群的能力;充分信息和不能套利,只有在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差别信息情况下,才能进行价格歧视;同时,以较低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无法把商品转卖给他人。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研究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价格歧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价格歧视,指的是在同一市场中,对不同消费者或群体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
价格歧视的出现有时会引发争议,因为它可能被认为是一种不公正的做法。
然而,从市场效率的角度来看,价格歧视也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
首先,价格歧视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市场中,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和支付能力。
通过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价格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市场效率。
其次,价格歧视可以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在不同的价格策略下,消费者会对不同的产品产生不同的需求。
通过对不同消费者采用差异化定价,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产品。
这使得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
此外,价格歧视还可以通过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福利水平。
通过对不同消费者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企业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使得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提高其满意度和福利水平,从而增加市场效率。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对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和不平等感。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加剧市场垄断和寡头垄断的程度。
一些企业可能通过价格歧视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并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限制竞争,降低市场效率。
针对价格歧视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和监管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首先,建立健全的反垄断和竞争政策,限制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为。
其次,加强消费者保护,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同时,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平竞争的培育,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综上所述,价格歧视虽然有其争议性,但从市场效率的角度来看,价格歧视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福利水平。
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吗

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吗?摘要:对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及长期均衡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是: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并不都是有效率的,当需求线D(AR)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的交点E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时,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同时,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其长期均衡点不一定是需求线D(AR)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的交点E。
关键词:垄断厂商;一级价格歧视;资源配置I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fficiency when First-degree PriceDiscrimination is Acting?Abstract: On deeply analyse of the problems of efficiency and even point abou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hen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cting. The conclusion is: when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cting,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efficient not all, when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demand curve and long-run marginal cost curve is below long-run average cost cur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une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when a monopoly firm does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ts long-run even point is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demand curve and long-run marginal cost curve not all.Key Words: Monopoly firm; 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根据市场的结构和特征的差异,可以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格歧视成为了商界中的热门话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
无论是在超市购物还是在网络购物中,不同人购买同一种商品所支付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种价格歧视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究竟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有何影响呢?本文将从效率的角度分析价格歧视。
首先,价格歧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效率。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价格歧视则使得市场上不同需求程度的消费者能够支付自己所能承受的价格。
这种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能够让供给者在市场中实现最大利润,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例如,航空公司通过不同的折扣策略来吸引不同类型的乘客,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航班的座位,提高了航班的载客率。
这样一来,供给者获得了更大的利润,而消费者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合理的价格,整个市场也更加高效。
然而,价格歧视也可能引发一些负面影响,阻碍市场效率的达成。
一些企业可能滥用价格歧视权,以牺牲消费者利益来追求更大的利润。
特别是在垄断行业,企业通过歧视性定价来提高垄断定价的效果,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这种行为会让市场变得不公平,也会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
例如,某些制药公司可能会对重要的药物进行价格歧视,使得某些患者面临无法支付生命重要药物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价格歧视显然阻碍了市场效率的实现。
另外,价格歧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损害企业自身利益。
价格差异过大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直接互相交换价格信息,从而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同时,价格歧视也可能引发公众对企业的负面印象,破坏企业声誉。
尤其是在如今信息时代,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一旦消费者感受到被不公平对待,可能会选择转向其他更加公平的竞争对手,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可能因此下降。
为了确保价格歧视在市场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关监管和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价格歧视行为的监管力度,防止企业滥用价格歧视权力以及不公平的定价行为。
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分析

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分析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其中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却对市场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价格歧视的定义和原因。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同一种商品或服务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种行为的目的通常是提高企业利润或市场份额,同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进行定价。
价格歧视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度价格歧视,即针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第二度价格歧视,即通过套餐或配套销售等方式进行差别定价;第三度价格歧视,即根据消费者的时间、地点等不同条件进行定价。
一方面,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
通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企业能够最大化收入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特别是在需求弹性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价格歧视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差异,获取更多的利润。
其次,价格歧视能够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对不同消费者群体进行差异定价,企业能够更好地匹配供需关系,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转。
另一方面,价格歧视也可能对市场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当价格歧视程度过高,差异定价过于明显时,可能导致消费者群体之间的福利差距扩大,从而引发市场不公平和不稳定。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减少消费者福利。
当企业通过价格歧视获取额外利润时,消费者则需要为购买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价格歧视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增加负担。
同时,价格歧视也可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对市场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市场效率,减少价格歧视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
通过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律、消费者保护法等法规,限制企业过度进行价格歧视和滥用市场地位。
其次,鼓励竞争和创新。
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价格歧视这一商业手段越来越常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越来越普遍,企业往往使用价格歧视来提高利润和市场份额。
然而,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价格歧视的原理及分类价格歧视是指在相同产品的不同客户之间存在价格差异。
产生价格歧视的原因是供求关系和市场信息不对称。
根据信息对称性、市场结构分类可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第二度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按客户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分别制定商品价格的价格歧视。
即按照不同顾客的需求程度制定不同的价格,使得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利润。
例如,适用于一些服务商(如电子书店和航空公司)的个性化的价格策略。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按照顾客的购买数量分别设定商品价格的价格歧视。
这种价格歧视是在大多数折扣的情况下得以实现的,因为消费者会更愿意购买更多数量的商品。
例如,超市购买时按照数量给予折扣。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按非顾客唯一标识符(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设定商品价格,在此分类价格歧视中,只有一组价格策略,甚至没有逐个顾客分配的方式。
例如,学生、老人以及残疾人的优惠价格。
二、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企业使用价格歧视的一个目的是增加市场收益,但是,过度的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1、降低消费者福利价格歧视使得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到相同的产品时付出不同的价格,这会产生从富人到穷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隔阂,这种现象体现了市场上的不公平。
因为价格歧视减少了消费者中较为穷困的那一部分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额,因此,它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且会造成垄断旺盛的市场样貌。
而且在经济学中,减少了消费者福利的价格歧视也会导致政治不稳定,这就是政策制定者注意的地方。
2、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歧视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商品的边际成本不匹配,这就意味着一些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满足,这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非常大。
理论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分析

理论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分析在理论经济学中,价格歧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卖方对不同消费者或市场群体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价格歧视的出现,往往会给市场带来效率的改变。
然而,价格歧视也可能对市场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进行分析。
价格歧视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第一度、第二度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指卖方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进行个别定价。
这种定价方式往往会导致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从而使卖方能够最大化利润。
第二度价格歧视则是通过销售额度的设置来实现。
例如,批发商给予购买更多数量的买家更低的价格。
第三度价格歧视则是指卖方针对不同市场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用于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消费者群体。
价格歧视往往会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对市场效率产生影响。
根据反歧视法的观点,价格歧视会使市场效率降低,因为歧视性定价可能导致透明的问题,并且可能削弱买方的信心。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对某些消费者采取高价策略,那么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减少市场活动。
这种情况下,经济体中的资源配置将面临问题,市场效率将受到限制。
然而,价格歧视也可能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卖方的观点,价格歧视可以促进市场效率。
首先,价格歧视可以使卖方在不同市场群体之间进行细分。
通过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市场群体,卖方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供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价格歧视还可以为卖方提供更多的利润机会。
通过根据不同的市场群体进行定价,卖方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然而,价格歧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的结果。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会削弱市场的竞争。
如果存在各个市场群体之间的定价差异,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可能会受到排挤,并导致市场垄断的出现。
这将削弱市场的竞争力,限制市场效率的提高。
其次,价格歧视还可能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在某个市场群体中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并对该卖方产生不信任。
厦门大学微观经济学第七章修改版

1.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具 有差别,行业概念变得 不明确 2.用生产集团的概念来代 替行业概念 3.不能构造行业的需求曲 线 4.研究代表性厂商的行为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
2、垄断竞争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两种,d需求曲 线与D需求曲线。而其它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只有一种。
三级价格歧视的实施表现: 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产品价格,在需求价格弹 性大的市场降低产品价格。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 MR1 MR2 MC 1 又MR1 P (1 ) 1 ed1 1 MR2 P2 (1 ) ed 2 1 1 P ed 2 1 所以 P2 1 1 ed1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最 佳产量点的决定,并就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 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
垄断市场
分类
寡头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市场的含义、条件及形成原因
1、含义: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 的市场组织。 2、垄断市场的条件有三点条件: 市场上只有唯 一的一个厂商 生产和销售商 品 其他任何厂商 进入该行业都 极为困难或不 可能
例:电信运营业中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程度 一级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策略 大客户单独谈判定价 靓号拍卖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分段收费(超过一定量优惠) 峰值定价 产品差异定价 不同套餐分别定价 地区差异定价 服务差异定价
来源:魏海峰(2005)
几个例子
家电下乡
Windows不同国家的不同价格 麦当劳的价格策略(加一元汉堡加厚)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分析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分析价格歧视是指企业针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根据其需求、收入水平、购买能力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价格歧视对于市场效率会产生影响,本文将对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价格歧视的类型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1.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个别市场参与者的需求曲线来制定价格,实现最大的利润。
例如,高级商场对高收入人群和普通商场对普通消费者实行不同价格策略,就是一种第一度价格歧视。
2.第二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参与者的数量、购买量等因素,设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批发商对大量购买产品的客户提供折扣,而对小额购买的客户则不提供折扣。
3.第三度价格歧视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个人属性、收入水平等特征,制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电信行业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群体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资费套餐。
二、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关系价格歧视虽然可以带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但对于市场效率却存在一定的影响。
1.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歧视可以通过合理调节供需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对于需求弹性大的市场参与者,企业可以降低价格以促进销量,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参与者,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市场效率。
2.消费者福利价格歧视可能使部分市场参与者享受到更低的价格,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
然而,对于被歧视的市场参与者而言,其福利会受到损害。
价格歧视会带来滥用市场垄断地位的风险,对某些弱势群体不公平。
3.市场竞争价格歧视可能降低市场竞争程度,影响市场效率。
当企业进行价格歧视时,部分市场参与者可能无法找到替代产品或服务,从而减弱市场竞争。
这对于市场效率的提高是不利的。
三、价格歧视的应用与限制价格歧视虽然对市场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合理的价格歧视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简介:价格歧视是指在市场中不同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被收取的价格不同。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市场效率的破坏因素,但也有人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
本文将探讨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一、价格歧视的类型价格歧视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1. 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付出意愿,个体化地定价。
例如,艺术品拍卖的价值就取决于买家的竞价,在这种情况下,卖家能够获得不同买家付出的不同价格。
2. 第二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基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定价。
例如,购买量更大的顾客可以享受更大的折扣。
这种定价策略可以激励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从而增加销售额。
3. 第三度价格歧视:第三度价格歧视是基于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特征进行定价。
例如,根据年龄或收入水平的不同来设定价格。
这种做法通常用于市场细分。
二、价格歧视的优点价格歧视可以带来以下一些优点:1. 增加厂商收益:通过差异化定价,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中获益。
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增加了厂商的总收入。
2. 促进市场细分:价格歧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进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3. 消费者福利提升:某些类型的价格歧视可以让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享受到适合他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价格。
这有助于提高整体消费者福利。
三、价格歧视的缺点尽管价格歧视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1. 市场效率的破坏: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不同价格的设定会导致资源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分配不均衡,可能会造成福利损失。
2. 歧视的不公平性:价格歧视可能使一些消费者感到不公平。
对于同样产品或服务,不同的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这可能引起社会和道义上的争议。
3. 信息不对称:价格歧视要求企业具备大量的消费者信息,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市场经济中,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行为。
通过差别定价,并根据不同的买家或市场条件来确定价格,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本文将探讨价格歧视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应用,并讨论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和类型价格歧视指企业根据不同买家或市场条件来制定不同价格的策略。
根据买家属性、市场细分或购买时间等因素,企业可以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并针对每个群体制定特定的价格。
根据价格歧视的对象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第一度价格歧视:也称作个别定价,指企业根据消费者个别需求和支付意愿来制定价格。
例如,拍卖会上的商品,最终售价取决于买家的竞拍出价。
2. 第二度价格歧视:也称作阶梯定价,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来设定价格。
常见的例子是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区别,批发商会给予购买大量商品的零售商更低的价格。
3. 第三度价格歧视:也称作市场细分定价,指企业根据消费者属性或市场细分来差异化定价。
例如,机票的高峰期和低峰期价格不同,根据乘客的灵活性和需求情况来设定。
二、价格歧视的原因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是基于以下原因:1. 市场需求差异: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不同,支付意愿也各不相同。
通过差别定价,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来满足其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市场适应性。
2. 成本差异: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购买成本和采购量不同,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例如,团购或批发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库存和供应链。
3. 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差别定价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
通过价格歧视,企业可以制定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定价策略,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三、价格歧视在市场经济中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 电信行业:电信运营商根据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消费能力来制定不同的套餐和服务。
高级套餐价格较高,提供更多的流量和服务,而低级套餐价格相对较低,适合消费能力较弱的用户。
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

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价格歧视是一种经济策略,通过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定价,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的出现与市场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价格歧视的概念、不同类型和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以及如何评估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 价格歧视的概念价格歧视指企业或机构基于消费者个体的特征、需求或购买力等因素,对不同消费者定价的行为。
根据不同的准则,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2. 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2.1 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个体定价,是指企业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定价。
这种定价策略要求企业对每个消费者个体都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每个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最大化企业的利润。
然而,由于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困难,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较为少见。
2.2 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产品差异化定价,是指企业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市场细分,然后为每个市场细分设定不同的价格。
企业通过产品特性、促销策略或经销商合同等手段,区分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以提高市场份额并最大化利润。
2.3 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市场分割定价,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特征和需求差异来设定不同的价格。
与二级价格歧视相比,三级价格歧视更加常见。
例如,旅游业常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性需求差异进行定价,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3. 价格歧视的经济效果3.1 提高企业利润价格歧视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利润。
通过将价格与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匹配,价格歧视使企业能够获得额外收入,提高市场份额。
3.2 降低整体消费者福利价格歧视可能导致整体消费者福利降低。
对于那些支付高价的消费者而言,价格歧视会损害其消费者权益。
在某些情况下,价格歧视可能导致一些受益较小的消费者退出市场,从而减少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3.3 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歧视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对不同消费者采取差异化定价,价格歧视鼓励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来决定购买数量。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歧视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歧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设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能够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其个人需求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出现在个性化产品的销售中,如豪华定制商品。
例如,高端时装品牌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购买力来设定不同的价格,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或消费频率来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出现在批发市场或订阅服务中。
例如,批发商可以根据购买数量的大小来给予不同的折扣,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
又如,电信运营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订阅套餐类型和使用流量的多少来设定不同的资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或市场分割来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通常出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之间。
例如,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航线的繁忙程度和旅客的购票时间来设定不同的机票价格,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座位资源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又如,电影院可以根据观众的不同年龄段或学生身份来设定不同的票价,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并提高票房收入。
价格歧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能够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来最大程度地获取消费者的剩余价值。
其次,消费者之间存在差异,包括需求弹性、收入水平、购买习惯等,这为企业设定不同的价格提供了可能性。
价格歧视对市场经济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付费意愿来设定不同的价格,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价格歧视可以促进创新和产品多样化。
企业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推动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3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其中,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1、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这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厂商的收益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的价格,厂商的总收益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价格是常数,因此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三线合一,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即MR=P=AR.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生产中,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为止MR=MC,此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或者亏损达到最小.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①当市场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处于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②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经济利润等于零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③当市场价格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利润小于零,处于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后,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④当市场价格小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一般地将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称为厂商停止营业点.2、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市场概念: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短期均衡条件:MR=MC2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①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②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占有.③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4寡头市场寡头市场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二、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不均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它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别程度.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2、收入再分配政策平等和效率既难以兼得,又必须兼顾,在效率优先原则下,尽量实现公平,让不平等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限度内.为此,需要政府用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收入分配,以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税收政策市场经济各国出于各种目的而征收税收.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税收为政府各种支出筹资,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政府运用税收来调节宏观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这种累进所得税,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但这种累进所得税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2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从当前西方各国的情况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第二,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第三,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第四,对教育事业的资助.第五,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第六,改善住房条件.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3、垄断与外部失灵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在竞争情况下,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表示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表明价格调节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这就是垄断引起的资源配置没有实现,即市场失灵.4、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价格歧视解释探讨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价格歧视解释探讨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常常引发争议。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属性或市场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定价。
它体现了企业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把握以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然而,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却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价格歧视的解释以及对市场效率的不同影响。
对于价格歧视的解释,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其中最常见的是第一、第二与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位消费者的个体需求,个别定价,以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
第二度价格歧视则是指企业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给予不同的定价方案,如折扣和促销活动。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属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学生票和老年人票。
这些解释揭示了价格歧视背后的经济逻辑,即企业通过差异化定价,实现市场效率与利润最大化的平衡。
然而,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价格歧视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
首先,价格歧视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价格歧视可以激发消费者更为积极的消费行为,促进市场需求的扩大。
最后,价格歧视还能够帮助企业分割市场,降低竞争压力,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这些正面影响使得价格歧视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对市场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价格歧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引发市场不公平,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当价格歧视过于明显时,部分消费者可能因为经济能力差异而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损害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再者,价格歧视也可能引发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和稳定性。
这些负面影响使得价格歧视被看作是对市场效率造成损害的因素。
综上所述,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对市场效率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尽管价格歧视存在促进资源配置和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和不稳定性。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买家的不同特征或需求,针对不同买家制定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本文将探讨价格歧视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与类型价格歧视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卖方针对不同的买方制定不同的价格。
根据买方的特征或需求的不同,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1. 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卖方对每个买家个别定价,根据买方的支付意愿或个性化需求来决定价格。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中,卖家会根据买家的购买能力和谈判能力来决定最终的交易价格。
2. 第二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卖方提供不同的价格方案,让消费者自行选择合适的价格。
例如,电视服务提供商通常会提供多个套餐,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预算,选择不同的价格方案。
3. 第三度价格歧视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卖方根据买家的不同特征或需求,将消费者分成不同的市场细分,然后针对每个市场细分制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影院会根据学生、老年人和普通观众的不同定价,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二、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关系价格歧视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1. 经济效益价格歧视可以通过最大化卖方利润和社会总福利来带来部分经济效益。
卖方通过不同定价来捕捉不同买家的消费者剩余,从而增加了总利润。
此外,价格歧视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合适的商品或服务。
2. 市场效率下降然而,价格歧视也可能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因为它并不能真正反映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削弱消费者福利和公平性。
对于那些无法支付高价商品或服务的人来说,价格歧视可能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相同的商品或服务。
三、减少价格歧视的方法为了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减少价格歧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属性或需求特征,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进行销售。
它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行为,它背后涉及到市场效率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消费者福利、生产者利润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原理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将商品或服务销售给不同消费者,每个消费者支付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或消费频率,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或收入水平等,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价格歧视的原理在于市场上存在消费者之间的异质性。
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和付费意愿不同,通过价格歧视,企业可以最大化其利润。
当企业能够准确识别消费者的不同属性或需求特征时,通过差异定价,可以实现精确的市场细分,提高市场效率。
二、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取决于歧视类型和具体市场环境。
在第一度价格歧视情况下,消费者会根据个人的支付意愿购买商品或服务,较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将获得更高的福利,而较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则可能面临较高的价格,导致福利损失。
在第二度和第三度价格歧视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更多数量或根据个人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价格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其购买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消费者的福利。
三、价格歧视对生产者利润的影响价格歧视对生产者利润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不同的价格策略,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制定定价,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尤其是对于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来说,通过价格歧视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提高盈利能力。
四、价格歧视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价格歧视对资源配置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价格歧视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鼓励消费者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评估

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的评估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或市场条件而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不同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进而引起对公平性和市场效率的质疑。
本文将对价格歧视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探讨。
1. 价格歧视的定义与分类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或产业根据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条件,以不同的价格出售相同或类似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根据歧视的对象和策略,我们可以将价格歧视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2. 一级价格歧视的市场效应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个性化定价,是指企业能够针对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设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歧视策略可以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但也引发了对公平性的争议。
在市场效率方面,一级价格歧视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由于企业能够充分了解每个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个性化定价可以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消费者支付了与其边际效用相等的价格,从而达到了市场效率。
然而,一级价格歧视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效果。
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成为关键问题,因为企业需要收集大量的个人数据来制定个性化定价策略。
此外,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因为无法享受到个性化定价而感到不公平。
3. 二级价格歧视的市场效应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条件定价,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属性或行为,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歧视策略可以分为群体定价和优惠券定价等形式。
二级价格歧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定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群体定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属性获得相对较低的价格,从而增加其消费信心和市场参与意愿。
优惠券则可以激励消费者增加购买数量或频率,提高企业销售额。
市场效率方面,二级价格歧视也有其利弊。
优惠券定价可以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二级价格歧视也可能造成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扭曲。
消费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公平,因为他们可能不了解为什么会获得不同的价格待遇。
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

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中,价格歧视是指将商品或服务售给不同消费者或市场的做法,其定价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付款能力而有所不同。
价格歧视策略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亚瑟·皮格鲍(Arthur Pigou)和约瑟夫·斯坦格(Joseph Stigler)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说,价格歧视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策略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价格歧视的类型1. 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一度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企业能够准确获取每个消费者的付款意愿,并为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但在实践中较为困难,因为需要很高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2. 第二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购买行为,而不是个体需求曲线来制定价格。
这种类型的价格歧视通常采用促销手段,如折扣、优惠券等,激励消费者增加购买数量或频率。
3. 第三度价格歧视第三度价格歧视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指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市场细分,并为每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细分可以基于消费者的地理位置、收入水平或购买力等因素。
企业利用这种价格歧视策略来实现不同市场的定价最优化。
第二部分:价格歧视的经济效应1. 提高企业利润通过价格歧视,企业能够更精确地获取消费者购买意愿,并根据其付款能力制定价格。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并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2. 分配效应价格歧视可以导致不同消费者支付不同的价格,从而在消费者中产生财富再分配效应。
高收入的消费者可能会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低收入的消费者则能够享受到更低的价格,从而增加了经济和社会的公平性。
3. 价格歧视的经济效率价格歧视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根据不同市场细分制定不同价格,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第三部分:价格歧视的限制及争议1. 反竞争行为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垄断的形成,从而阻碍其他企业的进入和发展,破坏市场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吗?摘要:对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及长期均衡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是: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并不都是有效率的,当需求线D(AR)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的交点E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时,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同时,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其长期均衡点不一定是需求线D(AR)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的交点E。
关键词:垄断厂商;一级价格歧视;资源配置I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fficiency when First-degree PriceDiscrimination is Acting?Abstract: On deeply analyse of the problems of efficiency and even point abou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hen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cting. The conclusion is: when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cting,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efficient not all, when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demand curve and long-run marginal cost curve is below long-run average cost cur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une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when a monopoly firm does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ts long-run even point is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demand curve and long-run marginal cost curve not all.Key Words: Monopoly firm; 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根据市场的结构和特征的差异,可以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长期均衡点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故它的生产成本最低,能以最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数量最多的产品,所以其资源配置是富有效率的。
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有能力控制产品的价格,可以通过少提供产品数量、高收取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它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故其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完全竞争市场都是缺乏效率的。
当垄断厂商采取一级价格歧视措施时,情况就有所不同。
所谓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卖价的行为,又叫做完全价格歧视[1][2]。
也有文献把一级价格歧视分为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和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连续变动[3]。
尽管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和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的区分对本文的结论并无影响,但为分析的方便,本文中的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价格歧视或完全一级价格歧视。
此时,垄断厂商能完全攫取消费者剩余①,为获得更大的垄断利润,有扩大产量——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和社会资源的动力,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是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此有文献就得到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结论。
垄断厂商在现实中很少采取一级价格歧视措施,现有文献一般只作纯粹的理论分析,但分析不是很全面,本文将对一级价格歧视的效率与均衡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一些文献在分析垄断厂商的一级价格歧视的效率问题时,利用图1进行了如下分析[1]-[3]:图1中,MC是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R是边际收益曲线,D(AR)是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为便于分析这三条线都假设为直线。
下同)。
垄断厂商根据MR=MC原则所确定的均衡价格为P b,均衡产量为Q b。
假定产量和价格的变化是连续的,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在产量小于Q b的范围内,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均大于P b,所以,厂商增加产量就可以增加利润。
在产量达到Q b以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仍然都大于MC,故厂商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
因此,厂商始终有动力增加产量,一直到产量增加到Q e水平为止。
这时,厂商总收益相当于梯形OAEQ e 的面积,厂商获得了比按同一价格P e销售全部产量Q e时的更大的利润。
而且,消费者剩余①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均衡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相当于图中的△P e AE的面积)全部被垄断厂商所占有,转化为厂商收益(或利润)的增加量。
同时,在图中还可以发现,在Q e的产量上,有P=MC。
这说明此时P e和Q e竟然等于完全竞争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所以,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没有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于MR=MC的E’点;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长期均衡于E点。
产量有所提高,价格也有所下降。
上述的分析包含着两个结论:其一是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其二是E 点(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与需求曲线D(AR)的交点)是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的长期均衡点。
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一定是有效率的吗?E点(MC与D(AR)的交点)是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的长期均衡点吗?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先从完全竞争厂商出发分析资源有效配置的相关条件。
另外,在谈及资源配置的效率时,一般是在长期分析,故下面结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需求曲线D(AR)进行分析。
二、完全竞争厂商与资源有效配置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应的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价格线是一水平直线,不随其产量而改变,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线重合,这条直线也是它的平均收益线。
当完全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其需求线与长期平均成本线相切在最低点。
此时,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了长期成本的最低值,即生产者以最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产品,而产量则是相同生产能力的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的最大值(也叫理想产量);同时,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了商品,且所能消费的商品数量也是不同市场结构中最多的。
此时,全社会达到了生产总成本最低、社会总福利最大——即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资源有效配置的条件:一是生产的成本最低;二是市场均衡价格最低;三是市场均衡产量最大。
如图2所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 c 、平均收益曲线AR c 、边际收益曲线MR c 与价格线P c 重合,为一水平直线,长期均衡时与LAC 的最低点C 相切,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 c 和Q c 。
而对于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厂商)来说,其需求曲线D m (AR m )是斜向右下方倾斜的(垄断程度越高,直线越陡峭),长期均衡时只能与LAC 相切于其最低点C 的左上方,如图2所示的B 点,此时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b 和Q b ,显然有Pc <P b ,Q c >Q b ;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c =P c ,不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b =P b ,于是有LAC c <LAC b 。
图2中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所对应的生产成本LAC c 和价格P c 是最低的,产量Q c 是最大的,即C 点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在B 点资源配置则是缺乏效率的。
三、垄断厂商采取一级价格歧视措施时的效率及长期均衡点分析长期时垄断厂商的需求线D(AR)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 的交点E 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情形,对不同的情形资源配置的效率会有不同结果。
分别分O P b P P c析如下:(一)E 点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如图3所示,垄断厂商在没有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按照MR=LMC 的原则,长期均衡于E ’点,确定其产量为Q b 、价格为P b 以使利润最大。
按照前述的分析: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由于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始终有动力增加产量,一直到产量增加到Q e 水平为止,此时,有P e =LMC ,所以,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然而,此时的垄断厂商产量竟然大于完全竞争时的产量Q f ,即有Q e >Q f 。
因为Q f 是该厂商的理想产量,是相同条件的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最大产量,是在其它市场条件下所无法实现的。
而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其产量超过了理想产量,说明由于垄断的原因,该行业存在资源过渡配置的现象。
由于这部分产品(Q e -Q f )的生产成本不是最低,而且还处于递增阶段,所以与这部分产品对应的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
也就是说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厂商的最大产量不可能达到Q e 的水平,最多只能达到理想产量Q f 的状态。
此时所对应的价格为P f ’,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P f ,且P f ’>LMC 。
此时厂商的生产成本达到了最低,但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价格P f ’却不是最低的。
故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消费者损失了Q f (P f ’- P f )的消费者剩余(相当于矩形P f P f ’FC 的面积),该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了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P P bP f P e P f与不采取一级价格歧视相比,社会总福利增加了梯形BFQ f Q b 的面积,只是增加的社会福利全部被生产者所剥夺。
同时,部分商品(超过Q b 数量的商品)的价格有所下降,给消费这部分商品的消费者带来低价消费的好处;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也由Q b 增加到了Q f ,全体消费者享有消费较多数量商品的好处。
所以,当E 点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时,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措施可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状态,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但其长期的均衡点不是E 点,而是C 点。
(二) E 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因为LMC 和LAC 必须相交于LAC 的最低点,所以LMC 、LAC 和D(AR)三条曲线此时相交与E 点,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