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显微镜观察类实验整合教案.doc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人教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玻璃片、水、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
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
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显微镜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基本结构: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3.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实验1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人教版)
参考答案:(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2)B、C 核糖体 (3)细胞 B (4)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5)C
1.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
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 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 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 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
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
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 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 述正确的是( )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序:转动 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 螺旋 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 般是②③⑤
【错题实录】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
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__(填标 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 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 标号)。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单细胞
生物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如细 菌。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 多的细胞器,提取到的细胞膜成分纯度高。 (5)有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 移动装片(确定是否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 (确定是否在物镜上)来判断,若都不是则在目 镜上。
中学中考生物实验汇总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中学中考生物实验汇总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实验背景知识
显微镜是一种可以放大,缩小,清晰地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是一
种有用的科学仪器,可以用来研究微观结构,发现微生物,以及更多。
显微镜是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包括:
1.视野玻璃:用于安装样品的玻璃,可以调节来放大或缩小物体,一
般用100倍的光学系统。
2.照明系统:可以将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使物体可以观察。
3.双眼目镜:用来观察物体,双眼目镜可以更清晰,更舒服地观察物体。
4.光学镜片:通过这些镜片,使光线能够照射到物体上,使物体能够
被观察。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显微镜,并准备好样品。
2.确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100倍),将样品放在视野玻璃上。
3.调整显微镜的镜头,使样品清晰可见。
4.使用双眼目镜,细看样品,观察其微观结构以及尺寸。
5.记录观测结果,并作比较,分析样品的特征。
三、实验总结
通过学习显微镜使用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白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样品的加载方法,镜头的调整,双眼目镜的使用,以及记录观测结果等操作。
显微镜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微型物体的结构构造。
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微专题提升系列实验技能二、显微镜观察类实验整合课件
解析
答案
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 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使用粗准焦 螺旋 B.用健那绿染液处理细胞,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C.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细胞,细胞核被染 成红色 D.用龙胆紫溶液处理细胞,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解析
答案
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 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3.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 上的浮色 B.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 C.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的解离液成分是盐酸和酒 精 D.在观察细胞内 DNA 和 RNA 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酒精来改变细胞 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 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A 错误; 用甲基 绿吡罗红染液 处理细 胞,细胞核被染成绿色,C 错 误;口腔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 化的细胞,不可用于观察有丝 分裂,D 错误。
A.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使用粗准焦 螺旋 B.用健那绿染液处理细胞,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C.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细胞,细胞核被染 成红色 D.用龙胆紫溶液处理细胞,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解析
答案
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 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使用粗准焦 螺旋 B.用健那绿染液处理细胞,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C.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细胞,细胞核被染 成红色 D.用龙胆紫溶液处理细胞,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解析:吡罗红和甲基绿对 RNA 和 D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而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细胞核呈现绿色, 细胞质呈现红色,故 A、B 两项都不正确。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 染色的专一性染料, 可使活细胞中颗粒状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故 C项 正确。苏丹Ⅲ染液可使脂肪呈现橘黄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橘 黄色的脂肪颗粒,故 D 项错误。
2018届一轮复习 高考实验复习 教案
实验复习讲义一、大纲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1、能独立完成“内容解读”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二、高考对实验考核的要求1、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用文字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2、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材料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3、要求改进实验,使实验更科学合理;4、要求对简单实验进行设计验证;5、要求学生能在更广泛的空间内进行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6、要求学生具有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7、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的理化知识和生物知识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生物实验的考查,一是重视实验回归教材:从内容上看,既可对教材实验内容直接考查,也可对教材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拓展考查,从形式上看,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通过创设新的实验情境,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分析、理解和提取新信息的能力;二是重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既有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试题,又有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或原理为主的验证性试题,作为相对成熟的考查模式,探究性实验仍然是今后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三、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型主要包括五类1.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考察,检测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例1.(11分)已知2H2O2=2H2O+O2↑ , 可以通过观察放映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单元实验原则与实验设计微讲座教材实验归纳总结含答案
微讲座|教材实验归纳总结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5页一、显微观察类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问题分析1.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2.显微镜放大倍数计算(1)放大倍数问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错误!)=m/10(个)。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错误!)2=m/100(个)。
3.显微镜的物镜、目镜与成像特点(1)物镜与目镜的区分①区分物镜和目镜,看有无螺纹.有螺纹的是物镜,没有螺纹的是目镜。
②区分倍数看长短。
物镜长的倍数大,目镜短的倍数大.还可看物镜镜头离标本的距离,倍数越大,物镜镜头离标本越近.(2)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为放大的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若物像在左上方,则实物应在右下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规律:物像偏哪向哪移(或同向移动).(二)显微观察类实验总结实验名称细胞状态观察对象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DNA、RNA甲基绿、吡罗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活线健那二、物质鉴定提取类实验1.教材规定实验中的染色剂2.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总结三、调查类实验与教材隐性实验1.调查类实验总结2.教材隐性实验中的试剂使用(1)在测定细胞呼吸强度时常使用Ca(OH)2,目的是吸收CO2,测定呼吸强度时,常用的检测指标是密闭容器内O2的减少量。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021版第25讲实验与探究
的洁净程度、连接导管 化的重铬酸钾溶液 检
的大小等 测)
模拟探究细胞表
细胞体积的
面积与体积的关
⑧ 物质运输的效率
大小
系
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 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 测量的准确性等
(续表)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探究生长素类似 物促进插条生根 的最适浓度
胞
的距离
说明:除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在低倍镜下观察外,其他实验都需在高倍镜下观察
思维诊断
1.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 2.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3.换用高倍镜前需先转动转换器,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 ) 4.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黑藻叶片中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 5.观察线粒体时可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 6.检测脂肪时,对花生子叶薄皮染色后,先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清水洗去浮色。(× ) 7.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
2021届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实验与探究
第25讲 实验与探究
目
1
必备知识
2
关键能力
录
3
真题回访
考点一 观察类实验
1.显微镜的使用问题 (1)高倍镜的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 低ቊ找:先移在:低将倍观镜察下点““找移””到到物视像野,正并中调央至清晰
高൝调:“调转”节:“细转准”动焦转螺换旋器及,换光上圈高,使倍物镜像清晰
思维诊断
1.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 2.花生子叶含脂肪多,是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 3.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 4.质壁分离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 ) 5.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 ) 6.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铅笔细线最远。(√ ) 7.往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 8.层析液的功能是将色素带中的色素分离。(√ )
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教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使用显微镜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物实验习惯和生物学技能,体验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探究新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学法指导:创设情境,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教学过程:环节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有超过10万个细胞,你能看到单个细胞吗?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至少10分钟,用红笔标注疑难和重点2.用准确语言完成【自主学习】的显微镜结构,熟读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问题。
3.认真独立完成【合作探究】环节三:成果展示、表达交流认识显微镜的构造1.对照课本P44图,按照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的顺序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比一比,谁记得最快!小组观察讨论以下问题: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外形上的不同:目镜和物镜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目镜:物镜: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
(如升降幅度大小、转动方向等)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环节四:达标检测、归纳提升1.取镜与安放(1)()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1)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光圈对准通光孔。
(4)()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高三生物显微镜观察教案【精选5篇】
高三生物显微镜观察教案【精选5篇】高三生物显微镜观察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的编制应当从学科内部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生物显微镜观察教案(精选篇1)1、从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公民应有的生物学素养的高度,来初步理解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意义。
通过精选的事例,使学生对学习生物课怀有亲切的需求感。
2、在初中学习生物课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这些特征构成了高中生物课的主线。
3、通过生物科学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和现代技术的结合,由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初步的认识。
4、要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应主要以探究、讨论为主,要重视实验,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要以主动的态度来参与学习过程。
1、绪论课只是一个开场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有些教师甚至认为绪论至少要讲两节课,甚或三节课,这是不必要的,对于正确的情意、态度的建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但是,开场白也是重要的,除了要达到前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还因为师生第一次接触,是共同学习的开始,要创设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要适当展示教师自身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因此仍须精心准备和设计。
2、内容和重点是教学目标的2和3,即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教材所述内容并不难,学生掌握也不会有多大困难。
所需注意的是:(1)生物的基本特征,所列甚多,但从物质运动形式之一的生命运动的特征来说,两点最重要,即由新陈代谢所表达的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和稳态,以及由繁殖、遗传、变异所表达的连续性和信息流。
前者称之谓自我更新,后者称之谓自我复制。
教师应以最通俗的语言和事例,予以适当的概括提高。
(2)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因为是内容的重点所在,更不可取灌输的方法,一定要由学生参与讨论,由他们举例、分析和概括。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显微镜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P7
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
(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
(2)高倍镜使用:
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镱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
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
1.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
(1)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
(2)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1。
高中生物显微镜观察类实验复习
高中生物显微镜观察类实验复习显微镜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放大细小的物体,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对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类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将以1200字的篇幅进行介绍和复习。
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主要由镜筒、目镜、镜身、台座以及聚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镜筒上端安装有目镜,下端带有镜身。
镜身底部有聚光系统,可以调节聚光程度。
显微镜使用时,首先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玻片上,再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
调节聚光系统,使样本处于合适的焦距下。
通过目镜观察和调节焦距,最后可以看到放大的物体。
2.显微镜的调焦方法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需要进行调焦。
调焦首先需要用目镜观察准备好的玻片,使其对准目标。
然后,使用粗调焦轮向上或向下转动,使物体处于大致的焦距下。
最后,使用细调焦轮或旋钮进行微调,将物体完全调焦,使其清晰可见。
3.类实验-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显微镜观察的常见实验之一、为了进行植物细胞的显微镜观察,首先需要将植物样本切片,将薄片放置在玻片上,并加入适量的甘油。
然后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调节焦距和光线的亮度,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
4.类实验-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观察相似,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也需要进行切片。
常用的动物细胞切片有鱼鳃切片和口腔上皮切片。
切片完成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台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可以观察到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5.实验注意事项及问题在进行显微镜观察类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心使用,避免碰撞和摔落。
-使用时应确保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清洁。
-观察时要避免晃动和颠簸。
-观察时要注意保持合适的焦距和光线亮度。
-切片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切伤手指。
-清洗玻片和显微镜时要使用温水和酒精等洗涤剂。
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切片过厚使得观察困难。
显微镜的使用复习教案25
复习《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设计一、课题:复习显微镜的使用二、课型:复习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熟练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结构名称。
(2)、学生能熟练说出显微镜的各个部分结构的作用。
2、能力目标(1)、学生能懂得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2)、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幷观察到清晰的物像(2)、学生能理解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教育学生爱护显微镜,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2)、通过学生练习突破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难点。
五、教学难点(1)、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幷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学生能理解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难点。
六、教具准备:一台显微镜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节生物课,内容是复习使用显微镜。
我很高兴为同学们上课,希望大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说好不好?好,今天开始学习。
2、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的细胞结构的,它是研究生物必备的工具之一,显微镜的使用这节内容属中考必考内容。
(二)、进行新课学习A我会复习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快速复习教材 37页-- 39页,稍后请同学们回答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师生互动,教师补充。
)2、熟练识记显微镜各个结构的名称,稍后由同学们对照显微镜来认。
(师生互动,教师补充。
)3、同学们小声阅读使用显微镜的7个步骤,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使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九整理后归箱。
B我会做分发达标检测,学生完成一、填空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2)、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更正。
C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三、讨论题,然后小组代表发言(三)、小结(四)、布置作业。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复习课教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2、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归纳要点:(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整理(1)用干净的抹布擦镜身,用擦镜纸擦目镜和物镜(2)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转到两旁(3)将镜筒缓缓使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4)反光镜转到竖直位置二、自主复习,小组合作释疑1、若在光线较暗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你应该选用反光镜的哪一面?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3、怎样判断视野中出现污点在哪个位置?4、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有什么特点?三、课堂检测基础达标:(必做题)1、目镜放大倍数,镜筒越;物镜放大倍数,镜筒越2、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A.面积约为30mm2 B.直径约为3cmC.面积扩大到30倍D.直径约为11cm3、低倍镜和高倍镜比较: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数量越,视野越4、显微镜看到的是倒像,载玻片移动方向与物象移动方向融合提升:(选做题)1、在使用10×的物镜和15×的目镜观察到根尖生长点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又换用40×物镜和5×的目镜观察同一部位,所见到的细胞比前一次( )A.多而大B.少而小C.大而少D.小而多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方B.向上方C.向左方D.向下方3、视野亮度调节:光线暗时,应该用和光线强时,应该用和4、若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A. B. C. D.【课后作业】:A:显微镜的使用步骤;B:《课堂与检测》P44 课堂即时达标【板书设计】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整理【教学反思】。
《显微镜的系列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显微镜的系列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显微镜的系列实验”。本节课主要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内容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显微镜下的生物观察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的种类、结构以及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
3. 师生互动环节:通过教师巡回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切片,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加深对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的理解。
5. 课堂提问: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切片的制备,要求他们掌握切片制备的方法,观察并描述切片中的生物特征。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再次,在学习任务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显微镜来观察生物切片。这个方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实验,认真地观察和记录观察结果。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专题7实验与探究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观察类实验1.显微镜相关的知识<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低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高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图像清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
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
判断方法如下:①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
②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
③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2.实验归类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3.注意取材问题<1)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 RNA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5)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补上一课1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学案(2021年整理)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补上一课1 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补上一课1 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补上一课1 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学案的全部内容。
补上一课1 显微观察及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整合整合一归纳七类物质鉴定与提取,全取教材五大基础实验第一步⇨实验归纳整合-—试剂、颜色、材料、条件一目了然1.教材规定实验中的“染色剂”归纳试剂被染成分呈现颜色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淀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脂肪橘黄色(或红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二苯胺DNA蓝色甲基绿+吡罗红DNA、RNA前者绿色后者红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龙胆紫溶液染色体紫色醋酸洋红溶液红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红色①斐林试剂和二苯胺染色时需要水浴加热.②斐林试剂和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时需要现配现用。
③健那绿染液是“活体”染色剂。
2.七类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总结实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的鉴定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特别提醒】物质鉴定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时,因其较黏稠,故使用时需稀释。
(3)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它们不含还原(性)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观察类实验整合归纳九类观察实验,熟练规范操作流程,教你学会因材而变第一步。
实验归纳整合,选材、操作、结果分析一览清1.显微观察的两种方式(1)原色观察:即观察材料不用染色,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即可。
相关实验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儿种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
(2)染色观察:即观察材料要经染色剂染色后才可用显微镜观察。
相关实验有: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等。
2.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染色剂与材料选择实验名称细胞状态装片制作生物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用甲基绿毗罗红染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活细胞用健那红染色观察叶绿体直接制片薛类叶片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直接制片洋葱表皮细胞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死细胞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染色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死细胞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蝗虫精母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死细胞直接制片相关细胞生物组织中脂肪鉴定活细胞或死细胞需用苏丹m染液或苏丹rv染液染色浸泡后的花生米3.显微观察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第二步。
描准高考命题切入点,对点强化、全面提升1.(2015•安徽合肥质检)下列哪种生物学实验中的染色是在活细胞状态下进行的()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D.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解析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只有活细跑内的线粒体才可以被染成蓝绿色,B正确;A、B、C实验中都要用到盐酸,细胞被杀死。
答案B2.(2015-湖南衡阳五校联考,30)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甲基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以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解析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压片,有利于细胞进一步分散,以便观察,A错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是健那绿,B错误;叶绿体色素为有机物,故要用有机溶剂提取,C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需要水浴加热效果才明显,D错误。
答案C3.(2015•北京通州一模,5)下列分离鉴定实验中,一般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C.菜花中DNA的提取和鉴定D.生豆浆中蛋白质的鉴定解析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不需用显微镜,A不符合题意;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染色后需用显微镜观察,B符合题意;DNA的提取用NaCl 溶液,鉴定用二苯胺溶液,都不需用显微镜,C不符合题意;蛋白质与双缩腺试剂反应呈紫色,不需用显微镜观察,D不符合题意。
答案B4.(2015・福建泉州质检)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物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使用粗准焦螺旋B.用健那绿染液处理细胞,细胞仍然保持活性C.用甲基绿毗罗红染液处理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红色D.用龙胆紫溶液处理细胞,用于观察有丝分裂解析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A错误;用甲基绿此罗红染液处理细施,细鼠核被染成绿色,C错误;龙胆紫染色应在细胞被杀死后方可着色,D错误。
答案B阶段排查回扣落实(一)[基础•需自查]1.生物体在干重和鲜重状况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均为O(X)2.代谢越旺盛的细胞,结合水/自由水比值越大(X)3.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及不同生物之间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而在元素含量上具有差异性(V)5.不同种的蛋白质不仅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而且各自还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J)6.开水煮沸鸡蛋清,不仅破坏了其中蛋白质的穿间结构,同时也破坏了肽链中的肽键(X)7.脂肪中碳和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比糖类的多(J)8.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X)9.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J)10.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J)11.线粒体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但厌氧型真核生物不含有,如蛔虫等厌氧型的动物细胞内就没有线粒体(J)12.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峪增大膜面积;叶绿体是通过囊状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增大膜而积(J )13.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J)14.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的方式构成磷脂双分子层(J)15.同一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能不同(J)16.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X)17.外界溶液、原生质层和纽胞液构成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18.红细胞无核膜及各种细胞器膜可用于制备细胞膜(J)[提分•巧记忆]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动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淀粉,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是脂肪。
3.参与叶绿素、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组成的无机盐分别是Mg、Fe、Io4.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将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5.无机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等具重要作用。
RINIL—c—c'ooiu• I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117.细胞中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8.用于鉴定还原糖、脂肪、贺白质、淀粉的检测试剂依次为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苏丹m (iv)[反应呈橘黄色(红色)],双缩服试剂(反应呈紫色)、碘(反应呈蓝色)。
9.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糖类和蛋白质,故其组成元素有C、H、O、N、P等。
10.糖类在细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能在膜外侧,据此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1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C12.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低等植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中心体。
14.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其都有细胞膜及核糖体且遗传物质均为DNA。
15.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6.细胞核是DNA分布的主要场所,细胞质是RNA分布的主要场所。
17.界定跨膜运输与非跨膜运输的依据是分子大小。
界定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依据是是否消耗能量及是否能逆浓度梯度运输c界定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依据是是否需载体蛋白协助。
18.9种常用染色剂(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加热),呈砖红色(甲液、乙液混合使用)(2)双缩脉试剂:鉴定多肽、蛋白质、先加A液,后加B液,呈紫色(3)碘液:鉴定淀粉呈蓝色⑷苏丹TTI(R r):鉴定脂肪,呈橘黄(红)色(5)健那绿:染色线粒体,呈蓝绿色(6)龙胆紫、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缺失等变异(7)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8)二苯胺:用于DNA鉴定(需水浴加热),呈蓝色⑼甲基绿一毗罗红:用于观察细胞中DNA、RNA分布(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19.细胞结构中的5个“未必”、3个“一定”与2个“唯一”(1)有中心体的细胞未必是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2)植物细胞未必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细胞)(3)有细胞壁的细胞未必为植物细胞(如细菌、真菌等)(4)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5)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6)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一定为低等植物细胞(7)有核膜及各种细胞器,一定为真核细胞(8)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9)植物细胞唯一的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10)细胞唯一的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2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5个“统一”(1)结构上都有细胞膜、核糖体(2)遗传上都以DNA为遗传物质(3)变异方而:均可发生基因突变(真核生物还可产生染色体变异,有性生殖的生物还可发生基因重组)(4)能源上:都以ATP作直接能量通货(5)遗传信息表达方面:均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1.化学反应与细胞器中的“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1)一定发生于细胞器中的化学反应:%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发生于核糖体中)%1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中)(2)—-定不发生于细胞器中的反应:%1葡萄糖一2丙酮酸+4[H](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1无氧呼吸全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重点•再强化]回忆生物细胞中几种有机分子1 .生命活动承担者,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为。
其结构单位通式为, 其合成场所为,合成时直接模板为,合成后初步加工场所为,最终加工成熟场所为,若需向外分泌则分泌方式为o 2.下图是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概念图,请在椭圆圈内写出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在箭头上方的A、B、C、D、E写出“关联词”。
3.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请写出①〜⑤的名称,并思考碱基2特有的为(1) ①〜⑤的名称依次为① ②@ ④ (2) 上述糖中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是 ________ ,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是4. 下图为核甘酸的形成过程请思考(1) 上述五碳糖1为,五碳糖2为 (2) 上述碱基1、碱基2共有的种类是,碱基1特有的为 (3) 核昔酸1是 的结构单位;核昔酸2是 的结构单位5. 必须把握的儿种检测剂及对应检测物与颜色反应斐林试剂—— _______ ——(需加热)苏丹m ————试剂——蛋白质——________—淀粉一 色6. 需重点强化的儿种细胞器及其功能(1) 双层膜,且动植物细胞均具有的细胞器为,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要场所,其核酸 含有状况为,其内进行的反应式为 o(2) 另一种双层膜的细胞器为,其分布状况为,其核酸分布状况为 ,它是 的场所,其反应式为(3) 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为,其内(含,不含)核酸。
可完成的反应。
7. 如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思考(核械和脱氧核糠) 淀粉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糠、麦芽糖、乳糖)(朋翘原、) ⑤H 碳搐2核苻酸2③④⑤©©⑧(1)若⑧是糖蛋白(如干扰素),则该蛋白中的糖基与蛋白质分子连接的场所可以是图中的(2) 若⑧是抗体,则该细胞为 细胞,⑧从内质网腔到细胞外共穿过 层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