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卷第1期2001年9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 U R NA L O F HU N A N I ND U ST RY P OL Y T ECHNI C

V o l.1 N o.1Sep.2001

[收稿日期]20010824

[作者简介]燕良轼(1956—),男,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

燕良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 本文从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中国人心理素质所必须和中国文化资源与中国心理学家的优势等方面对心理研究

中国化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Expounding the Necessity of Psychology Researeh Serving Chinese

YAN Liang shi

(Ps ych ology Dep.of Edu cation Scien ce Institute of Hu nan Nomal University,Changs ha 410081,Hu nan ,C hina)

Abstract :Th is paper exp ou nds th e necess ity of p sych ology research serving C hinese fr om the point of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 ent in

psychology,necessity of promoting Chinese ps ychological quality and advantage of Ch ines e cultural resour ce and C hinese psychologis ts.

Key words :psychology res earch ;serving chines e;neces sity

中国人正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奔向现代化目标。显然这种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而且包括精神或心理生活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中国人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应当创造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或心理生活。正因为如此,心理学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期冀利用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与技术准确有效地描述、解释、调控、预测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期盼心理学能更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希冀心理学在提高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在20世纪初踏上中国的国土后,尽管百年来为探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做出了许多贡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心理学始终无法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理生活中去,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真谛。这一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一些曾经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有识的中国心理学家意识到了。所以当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登陆之初,就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必须中国化,要求中国心理学能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研究题目,解决中国的实

际问题[1]

不仅如此,在1922年中国最早心理学杂志《心理》的创刊号上曾明确要求中国心理学者应从三个方面从事心理研究:“一、昌明国内旧有的材料;二、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三、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

理论和实践。”[2]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在1937

年发表的《把应用心理学应用于中国》一文中,也提出中国的心理学者要应用心理学去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他强调:“我们不能把德、美或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尽量搬来就算完事,我们必须研究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国应该提倡应用心理学,还应提倡中国的应用心理学。不能把它和实际社会脱离关系,我们所提倡的并不是欧美所现有的应用心理学而是中国实际

所需要的应用心理学。”[3]

但是早期心理学家们对于心理学中国化的呼吁没有引起整个心理学界的应有的回应,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心理学中国化随着心理学本土化的国际思潮又一次拉开序幕。但这一次的首倡者是港台心理学家。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题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的论文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国化的一篇宣言。他指出了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与方向:(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2)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3)修改或创立概念理论;(4)改良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4]

此后,以心理学中国化或本土化命题的研讨会、专著和论文集不断涌现。

物换星移,当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了近百年后,我们又回到心理学中国化的主题,这绝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旧事重提,而是赋有更新的时代意义。

一、心理学中国化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中国化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决不危言耸听、小题大做。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为对象的科学,心理学的最高目标是揭示

第1期燕良轼: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要性阐释11

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原理与规律,从而有效描述、解释、调控和预测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促进人类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就现实的情况看,心理学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甚至南辕北辙。一句话,心理学还远没有达到人类的要求。自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以西方人为研究考察的对象,所反映的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它无法用来描述和解释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心理与行为。换句话说,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是用来研究西方的心灵和用来改善西方人对西方社会文化条件的适应,但很难适应于其他文化。尽管东西方的心理学家付出了许多努力试图使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这种努力所得出的结论只能用“隔靴搔痒”或“削足适履”来形容。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本土化的浪潮。心理学家们逐步认识到,要建立“普遍的心理学”或“全人类的心理学”就不能漠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各国、各民族的心理学家试图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改造心理学,从而促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本土化作为一种国际思潮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在运用于世界不同文化传统所遇到困境而期图摆脱困境的一种有益尝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心理学中国化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况且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当中,还蕴藏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宝藏,这不仅是东方或亚洲传统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心理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所以要建构适合全人类的心理学或进行心理学的整合与统一,而置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于不顾是无法实现的。这一点就连西方心理学家都洞若观火。如美国心理学家H.C.Tr andis 就认为:“在得到中国的资料之前,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普遍有效的科学。”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就曾说过:“中国人是人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如何改善他们是每一个希望人类美好的人不可能不感兴趣的问题。”[5]但仅仅依赖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不可能准确、有效地获得“中国人的资料”的。只有实现心理学的中国化才有望完成这一任务。所谓中国化其实就是心理学在中国大地上的本土化。当然对于什么是本土化,目前心理学界尚有许多争论。

杨中芳博士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本土心理学是英国兰卡斯特(Lancaster)大学的希勒斯(P.Heelas)和洛克(A. Lo ck)所带动的研究。他们在1981年主编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本土心理学》。杨中芳指出,这种狭义的本土心理学使用的是英文的复数(indig enous psychologies),是指存在于当地人头脑中许多与心理有关的看法及惯思,而非一门整体的学问。广义的本土心理学使用的则是英文的单数(indig enous psychology),它是一门描述及解释当地人心理与行为的学问。”[6]杨中芳认为,“这种广义的本土心理学正是目前一般在中国心理学界里赞成本土化的学者们所共同同意的终极目标。”[7]心理学中国化是世界心理学本土化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土化思潮是科学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心理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心理学中国化也是心理学国际化的需要。心理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标志着心理学国际化或全球化的进程。所以切莫以为提倡心理学中国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夜郎自大,它实际上是心理学全球化、国际化所必须,其实质是心理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学中国化是提高中国人心理素质所必须

中国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历史进程必然要求中国人具有现代化的国民素质,其中国民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中国国民的心理素质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在中国这个特定的时空内,中国人在不断地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生存压力中,在改造自然、社会与中国人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结构的国民心理素质。这些都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中,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学者曾将中国人的国民心理素质概括为13个维度44项。具体内容是:仁爱宽让、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相信鬼神、达观超脱、天人感应、乐天知命、忠诚、孝顺、讲义气、重人情面子、重礼尚往来、讲信用、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洁身自好、知足常乐、修身养性、只求平安、与世无争、逆来顺受、顺从权威、顺从时势、两面性、循规蹈矩、生活节俭、尽职尽责、刻苦勤奋、追求财富、升官加爵、重智慧谋略、重才能技长、竞争意识、个人独立、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光宗耀祖等。[8]我们不敢说这44项能够完整准确地概括出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心理素质,但仅从这样的概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心理品质才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有人说是中国古代的智慧点燃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火炬,这绝不是夸张溢美之辞,只要看看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以及19世纪大思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