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必修三,必背课文原文加注释

必修三,必背课文原文加注释

---------------------------------------------------------------最新资料推荐------------------------------------------------------必修三,必背课文原文加注释蜀道难作者: 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 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高一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语文读本 必修三四 文言文翻译

语文读本 必修三四  文言文翻译

语文读本必修三四文言文翻译(网上搜集,仅供参考。

请同学们多查词典,根据语境,准确直译。

)必修三尚贤《墨子》墨子(子:在老师的氏前再加上美称,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说:「现在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於国家的人,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这个结构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动词「欲」的宾语)。

然而国家不得富足而得贫穷,人民不得增加而得减少,刑法和政治不得安定而得混乱,那麼是从根本上失去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他们所憎恶的东西,这是什麼原因呢(这:指示代词,作全句主语,相当於说「这」)?」墨子说道:「这是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於国家的人,不能尊敬贤者、任用能人参政的缘故。

因此国家拥有贤能之士多了,那麼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增大;贤能之士减少了,那麼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降低。

因此,当权者(致力的)事情,将在於使贤能增多而已」。

有人问:「那麼使贤人增多的办法将是怎样的呢?」墨子说:「假如要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使他们贵,尊敬他们,给他们荣誉。

这样以后,国家的射箭、驾车能手将会得并增加了。

何况贤能的人,敦厚於德行,擅长於言辞,精通於学术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财富、朝廷的辅佐呀!也务必将(且:时间副词,将)使他们富、使他们贵,尊敬他们,给他们荣誉,这样了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将可以得到并增多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

因此国中富贵的人听到它,都返回(指朝廷以外)商量说:「先前我所依靠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那麼我不可做合於『义』的事。

」君主的亲属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戚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非亲属关系,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与君主亲近的人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近;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疏远,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

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

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

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

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

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

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

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对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子路立刻回答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来的军队,接着又是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施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孔子再问。

曾点弹着瑟,渐渐减速,然后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志向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和那三个人相比怎么样?”曾点回答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高一语文必修3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背诵文言文翻译《陈情表》(998)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6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

到了4岁,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9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单地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早先有个名叫逵的太守,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无人照顾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低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重任,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天地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陈述苦衷,不被许可。

我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受到爱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官职显赫,不顾及名誉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而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命运相关,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臣下我今年44岁了,祖母今年96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奉养祖母刘氏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语文必修三翻译文言文

语文必修三翻译文言文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解读:孟子在这段话中,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两种情况,阐述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坚持正道,就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背离正道,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首先,孟子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里的“道”,指的是符合道德和正义的原则。

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秉持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这是因为道德和正义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符合人们的心愿。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或个人背离道德和正义,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孟子指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得道”与“失道”的后果。

当一个人或国家失去道德的支持时,甚至连亲戚都会背叛他;而当一个人或国家得到道德的支持时,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最后,孟子得出结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坚持正道,得到天下人的支持,那么在面对挑战时,即使不战,也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总结:《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两种情况,阐述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孟子认为,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秉持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从而在政治上取得成功。

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一)《蜀道难》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

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

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

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

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

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

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

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

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

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

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

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贫贱,常患不瞻,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子诸葛亮上言:我因为命运多舛,从小就遭遇不幸。

在我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长大。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贫苦,直到成年。

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族衰败,家业薄弱,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家里也没有可以开门的仆人。

我孤独地独立生活,只能以自己的形影为伴。

而我的刘氏家族贫穷卑贱,常常担心生活不周,母亲和孙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无法放弃远离。

我的辛酸和劳累,不只是蜀地的人民以及二州的官员所亲眼目睹和明白,皇天和后土也都亲眼见证。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愿望,或许刘家能够侥幸,保全余生。

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献出我的头颅,死后愿意结草报恩。

我怀着犬马般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这份奏章以报陛下。

在这篇《陈情表》中,诸葛亮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通过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描述,以及对刘氏家族困境的叙述,来求得后主刘禅的同情和支持。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教学是古代语文教学的全部,同时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学海无涯苦作舟!XXX.《蜀道难》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XXX(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XXX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XXX何时还,畏XXX(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XXX(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XXX(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飞越巍峨的峨嵋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XXX的XXX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高一语文】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共13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共13页)

4.《蜀道难》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回日之下有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倒挂倚绝壁。

瀑流争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飞越巍峨的峨嵋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于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吓得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必修三文言文全文翻译

必修三文言文全文翻译

臣子李密,谨向陛下陈述衷情。

臣子我,蜀汉的亡国之臣,先帝的旧臣,今天敢向陛下陈述衷情,实在是因为我感激先帝的恩德,以及陛下对我的眷顾。

我本应立刻前往朝廷,但由于我年幼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姑母抚养我成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

现在,我姑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我如果不能亲自照顾她,她就会无人照顾。

我姑母与我恩同再造,我实在不忍心离开她。

因此,我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回到了家中。

自从我离开朝廷以来,已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多次上书请求前往朝廷,但都未能得到批准。

陛下对我如此恩宠,但我却因为个人私情而拖延了时间,我深感愧疚。

我深知,我的请求对陛下来说并无大碍,但我仍然不敢轻易放弃。

我之所以如此固执,是因为我深知,我一旦离开姑母,她将无人照顾,她的生活将更加艰难。

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的冷漠。

如今,我姑母的病情日益加重,她已无法进食,卧床不起。

我深感忧虑,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想,我应该尽快前往朝廷,向陛下陈述我的苦衷。

然而,我又担心,一旦我离开姑母,她将无法忍受孤独和痛苦。

我实在不忍心让她承受这样的折磨。

因此,我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留在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陛下,我深知,我的请求可能会让您感到失望。

但我衷心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我并非有意拖延时间,而是因为我的个人私情。

我之所以如此固执,是因为我深知,我的姑母对我恩同再造,我必须尽孝。

我衷心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陛下,我深知,我是一个罪人。

我本应立刻前往朝廷,但我却因为个人私情而拖延了时间。

我深知,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我深知,这是我对先帝的恩德和陛下的眷顾的回报。

陛下,我衷心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我并非有意拖延时间,而是因为我的个人私情。

我深知,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我深知,这是我对先帝的恩德和陛下的眷顾的回报。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带翻译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带翻译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欲饮,则泉香而酒冽;欲歌,则有曲终人散之恨。

既至幽暗而深秀者,而余亦不能忘情于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有若干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水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这就是酿泉。

想要喝水,泉水香甜而酒水清澈;想要唱歌,却有一种曲终人散的遗憾。

到了幽深秀丽的地方,我也不能忘记饮酒的乐趣。

至于太阳升起时,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归山洞,山洞变得昏暗;阴暗明亮的变化,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散发出幽香,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荫蔽,风霜使山色更加高洁,水位下降,石头露出水面,这是山间的四季变化。

早晨出发,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休息在树下,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弯腰曲背的老人和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百姓在游玩。

在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凉;摆上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杂乱地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的宴会。

宴会上的乐趣,不在于丝竹乐器,射箭的人中了靶心,下棋的人赢了棋,酒杯和酒筹交错,起身坐下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的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完整word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完整word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

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到你!《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锬稀X�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锼�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18、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出(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们,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

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题记:这是篇带考辨性的游记,其中固然有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亲身的感受写景状物;同时还有在此基础上生发而出的雄辩的驳论,透辟的说理。

全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很能代表苏轼散文文、情、理并茂的特点。

译文:《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

”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

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

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

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

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

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

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

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

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

古人不骗我们呀!”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大概与我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布开来的原因呀。

而识见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得了结果。

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