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材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设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896d60d5bbfd0a795673f6.png)
【追问】滴定管活塞的作用是什么? 【追问】 如果老师让你选取来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的体积,你会选择滴定管还是量筒?为什么?
师: 我们解决了酸碱滴定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准确测定 液体的体积。
师: 那现在有比较准确的仪器来测定溶液的体积了,那 是不是就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了呢?
【追问】为什么? 【追问】那如何才能知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呢? 【追问】我们现在遇到过哪些指示剂?
师: 实验显现是怎样的?现象明显吗?
5
生:基本观察不到实验现 象,不明显
液。
3、 分别 取两只装 有 30 mL 水的锥形 瓶,分别滴 加三滴甲 基橙指示 剂,向其中 一只锥形 瓶中滴加 一滴盐酸 溶液。
师: 实验显现是怎样的?现象明显吗?
师: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很显然,我们对指示剂的选择是 有要求的,是什么要求啊?同学们知道吗?
师:使用哪种仪器来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更 为简便、精确呢?在大家的桌子上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 了两种仪器,一种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 10mL 量筒,另 一种是第一次与大家见面的仪器,它的名字叫做滴定 管。请大家仔细观察、讨论一下,这两种仪器之间有哪 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化钠溶液, 加入足量的硫 酸铜溶液,过滤、烘干、 称量固体的质量, 从而转 化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 量。 生: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 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 碱溶液 或者 用一种已 知浓度的碱溶液来测定 未知浓度的碱溶液。
师: 紫色石蕊的颜色变化对溶液 pH 的变化并不是很敏 感,所以在第一轮比赛中就已经被淘汰了。剩下的是酚 酞和甲基橙,那选择哪种更为合适呢?
师: 指示剂的选择还有第二条限制:依据人体视觉对于 颜色的变化敏感度,对由浅色到深色更易被察觉到,所 以颜色的变化应该是由浅到深更为合适,因此盐酸滴定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哪种指示剂更为合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bc7411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8.png)
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讲授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危害;二、金属腐蚀的原因;三、金属防护。
鉴于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本课以最常见的钢铁锈蚀为例,剖析了金属的两种电化学腐蚀过程——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且重点介绍了金属的两种电化学腐蚀方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联系原电池以及电解池部分内容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上,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金属发生腐蚀的原因及现代防腐措施,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防止金属腐蚀,任重道远!二.学情分析本课时重点在于三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不大,主要是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极度缺乏,会给这节课带来一些难点。
大部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中某些关键点的导出困难。
三.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教学大纲: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知道"是什么"。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考试大纲: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金属腐蚀的两种类型能够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具体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视频材料以及教材中获取关键信息学会通过实验从微观上来研究宏观现象通过探究学习,训练学生的定性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定量实验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金属腐蚀的严重危害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学习与交流通过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难点: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方法:1、本节教学在整体设计上应以色彩鲜明的图像和现象明显的实验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3e081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9.png)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第一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该节分两课时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第一部份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水解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份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 -结合成弱酸或者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不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是学生在高一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高二选修4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平衡体系,所以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衡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步学习水解平衡的挪移和水解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量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高一必修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等知识,所以教学应该能顺利推进。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索的科学方法,探索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思量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示,体味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盖斯定律”的教学设计
![“盖斯定律”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a286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b.png)
“盖斯定律”的教学设计1、3【化学反响热的计算盖斯定律】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响原理【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分析内容标准:能用盖斯定律进展有关反响热的简洁计算2、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 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响热的计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根本理论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热化学理论性概念。
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争论帮助学生生疏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争论中的应用。
本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生疏物质发生化学反响伴随的热效应。
本节内容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介绍了盖斯定律。
其次局部,利用反响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展有关反响热的计算。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由于热化学争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响热效应的计算。
反响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响条件的把握、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根底力气进展形成素养【学生分析】构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逐步形成科学素养;渗透 STEM 理念;完善“能量守恒观”、“化学价值观”,主要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同时渗透科学探究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通过化学史,初步学会科学家争论反响热的思维方法和争论方法;学会从定性感受到定量争论的方法;在 STEM 理念下,培育理论联系生活、生产的力气。
已有能量和能量转化的感性阅历,通过试验感受了反响热;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响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质量的关系;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内涵●能运用盖斯定律进展简洁的反响热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史情境,初步学会科学家争论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论证盖斯定律,培育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通过盖斯定律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学会主动应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家觉察科学学问的一般过程,完善“能量守恒观”,逐步构建“科学本质观”●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不轻易放弃,勇于创和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盖斯定律的应用,逐步构建“化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盖斯定律的内涵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策略】基于科学本质观的化学科学教学策略:觉察问题基于化学史学习科学观点与证明应用回忆与评价;类比法类比生活中实例理解盖斯定律;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模型认知策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7479b22783e0912a2162ab1.png)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自于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本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过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大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有了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任务是,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也为后面学习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做好知识储备。
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3.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测与判断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熟练控制变量法和对照思想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感受化学的神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4.重难点: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掌握实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照思想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5.教学方法:理论指导——启发互动——实验观察——总结升华6.实验用品试剂: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0.1 、0.4 mol·L-1 H2C2O4溶液,MnSO4固体,冷水,热水。
仪器:试管,滴管,烧杯,药匙二、教学设计是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动画,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增大压强就相当于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加三、板书四、教学反思本课堂亮点是1.通过改进课本实验,通过研究一个反应的不同因素,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和对照思想深入人心,同时,有利于学生通过现象推导出实验原理,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12cb42e3f5727a4e9627a.png)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及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3.学生分析:(1)已有的知识:①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②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①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①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②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1.3《盖斯定律》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1.3《盖斯定律》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ac2827c5da50e2534d7f36.png)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盖斯定律及其应用核心素养: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以及燃烧热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
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本节引言部分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了学习盖斯定律的缘由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以测山高为例,并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论证。
最后用CO的摩尔生成焓的计算这个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盖斯定律的理解。
学生在掌握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基础上,利用燃烧热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热化学计算。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掌握一种着眼于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2、课标分析3、本节在本章及本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 3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 3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4828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2.png)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3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加深认识。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教材在“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接着教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前,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学会自主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和思维的习惯。
三、核心素养要求:1、知识构建: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深入理解盐溶液呈现酸性、碱性、中性的原理。
2、微观探析: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3、证据推理:从实验事实中推出盐类水的规律4、模型认知:能正确依据盐类的组成结构建构书写离子方程式模式5、科学探究:根据盐溶液的性质和实验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观察现象记录探究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1、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推理法、实验归纳法、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归纳微观探析整理归纳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提问】在盐溶液中,盐并没有电离产生H+或OH-,而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为什么同样都是盐溶液,表现出的酸碱性却不同?请小组讨论试分析CH3COONa、NH4Cl、NaCl溶液为什么呈不同的酸碱性?【点评】教师点评并补充分析不到位的内容【归纳】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水解规律和表示方法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小组内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结果,黑板展示弱电解质表示为:c(H+)<c(OH-),溶液显碱性溶液中C(OH-)< C(H+ )呈酸性NaCl === Cl- + Na+H2O H+ + OH-无法形成新的弱电解质溶液中C(OH-)=C(H+ ) 呈中性[练习]3、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的是( )A CO32-B Fe3+C ClO -D SO42-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酸性的是()A.NaHSO4B.Na2CO3C.HClD.CuCl2培养学生讨论、思维的习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心理素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2.3化学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252c46166bec0975f465e2f7.png)
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
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我们将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硫酸铜晶体变得规则,但是固体溶质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回答】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高中化学_燃料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燃料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2ff44d14791711cc79179d.png)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燃料电池》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燃料电池》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选修四电化学基础第二节化学电源中的燃料电池,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第一节原电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深入了解,本节的燃料电池就是原电池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但学生对燃料电池表面上比较熟悉生活中新闻中经常涉及,但具体接触比较少。
但提前做了充分的介绍也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但学生之前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已经掌握具备了基本的守恒观,燃料电池电极反应书写易错点在于不同电解质的影响,所以本节课对此做了层层深入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微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总结提升指导学生运用守恒观和微粒观去解决问题。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燃料电池》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认真实验,细心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充分参与展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实效性很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1、在学习内容的理解上本节课由浅入深,从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和化学常识中抽象出有关概念和原理。
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对氢氧燃料电池的探究,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层层深入,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总结提升,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上“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
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说课稿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2bd0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a.png)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这一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电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后续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内容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构成条件、电解原理以及电解的应用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电解的本质和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电解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会感到理解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解的概念,掌握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2)理解电解原理,能够正确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电解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2)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
(1)电解原理的理解。
(2)离子在电解池中的放电顺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解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解的原理。
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65c52cad51f01dc281f1fc.png)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展示法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感受到化学的学习的乐趣。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化学史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课时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2课时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明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选修四
单元名称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涉及燃烧热;中和热;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单元目标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以及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点、难点与关键
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f97f479b6648d7c1c74649.png)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电解及物质的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2)能利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恰当的引导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利用内因引起外因,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哲学思想分析问题。
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确立依据:根据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综合利用及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重点掌握: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讨论,精心设置问题、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重点。
学习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确立依据:与高一时学习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所不同,同时需要考虑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突破:通过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结合盐类水解的实质做到讲、练、评结合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自然学科。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原理及本节内容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为:实验探究,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深化理解;学生展示,检测学情;教师点拨,突破疑点;检测评价,深化运用。
五、教学程序:1、教学程序设计2、教学过程(1)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学生分组实验:用PH计测定下列溶液的PH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并将测定结果填入表1的前三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3c8346960590c69fc37609.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1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节醛、酮及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以乙醛为例学习醛基的化学性质;甲醛的反应及相关计算。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简单介绍酮的性质。
第三课时:《步步高》醛的练习讲评。
第四课时:《步步高》酮的练习讲评2、教学目标:认识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通过醛类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绍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来归纳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图;结合乙醛的加成反应,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实验药品、仪器、视频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醛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首先提示讨论乙醛的结构特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然后开展实验探究,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探究乙醛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银氨溶液、与cu(oh)2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
讨论小结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学习:边讲、边讨论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讨论反应规律,1 mol 醛基(—cho)可还原2 mol ag+或2 mol cu(oh)2,醛基(—cho)转化为羧基(—cooh)。
迁移提高:根据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规律,写出甲醛、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教材分析
![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3501c5da38376baf1fae5a.png)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电离程度(25℃)
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 -1) L 电离程度(%)
0.2 0.934
0.1 1.33
0.02 2.96
0.001 12.4
(1)随着醋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其电离程度逐渐 增大。(越稀越电离) (2)物质的量浓度与电离程度的变化不是直线关系的。 (3)随着醋酸稀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溶液 中H+的浓度也减小,但是比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 度的变化小。
(2)强碱: 如NaOH、KOH 、Ba(OH)2 、
Ca(OH)2等
(3)大部分盐: 如NaCl 、CaCO3、BaSO4等, 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
常见的弱电解质
(1)弱酸:
如CH3COOH、H2CO3、H2SiO3、 H3PO4、 HNO2、H2S、H2SO3、HF、HClO等 (2)弱碱: 如NH3.H2O、Cu(OH)2、Fe(OH)3等 (3)两性氢氧化物:Al(OH)3 (4) 水
补 充 实 验
取过量的镁条分别与同体 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反应,收集并比较产生的 气体量。 描绘弱电解质电离并建立 电离平衡过程的坐标图象
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大部分的盐类 离子化合物 强 单 电 质 强 碱 解 质 电 强 酸 解 弱 弱酸 质 电 化 水 解 合 共价化合物 弱 碱 质 物 非 多数有机物 电 解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质
混 合 物 物 质
纯 净 物
(充分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的基础)
知识回顾:
什么叫电解质? 什么叫非电解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6bef5bed5b9f3f80f1c34.png)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
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盖斯定律说课稿
![盖斯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ccdeb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5.png)
盖斯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盖斯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盖斯定律”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的重要定律,它对于定量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等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盖斯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在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盖斯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能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其本质。
(2)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盖斯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能源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内容和本质。
(2)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教学难点(1)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对于盖斯定律的概念和原理等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盖斯定律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3 电解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3 电解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a905bd19e8b8f67c1cb983.png)
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四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电解池原理》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电解池原理是电化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是历年高考考题常考的热点,而历年来高考考题更加青睐于对电解池原理的应用的考察,既考察了电解池原理的基本内容,更考察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学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部分内容很有必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高考考题的考察方向和出题方式,接触新理念、新题型,敢于创新,以致在高考中不惧变化。
本课时的内容,属于高三一轮复习。
属于电解池原理部分复习内容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了电解池原理的基本概念,也了解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因此,通过教材中学生最为熟悉的电解原理的应用部分的第一种应用方向:“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引入,让同学们自己画出实验装置图,并书写电极方程式,再一次回顾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随后,以此为载体,再抛出多个问题,引出类似电解池应用的多种例子和多个考察的方向。
起到了举一反三,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校高三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电解池原理的概念②掌握电解池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③能熟练分析多个变装后的电解池装置(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组织学生对变装电解池装置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③通过多种电解池装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分析精神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成功的乐趣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找出事物变化规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电解池原理的概念,并能对电解池原理进行应用难点:电解池原理进行应用,对陌生的电解池进行分析二、学情分析(一)知识与经验本校的学生属于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学生在高一时候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这些都是电化学部分内容的必备工具性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材分析
徐然
2012014960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目录
绪言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归纳与整理
教材分析
核心知识结构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结构
与化学1、化学2关系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
1.焓变( H )=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反应物、产物的状态
2.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三、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以燃烧热为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反应热(定义)
二、在初中、高中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能源与人类的关系及当前的能源问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现行高三教材“阅读”)
二、明确涵义(以登山为例,图1-9)
三、了解实际意义
四、反应热的计算
掌握方法
例1:利用反应热的概念和摩尔质量进行计算
例2:利用燃烧热的概念和摩尔质量进行计算
例3: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结构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通过实例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二、通过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通过实验或科学探究让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常数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用焓变和熵变说明(理解、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体系力图使自身能量趋于“最低”和由“有序”变为“无序”的特征,提出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能量判据(焓变)和熵判据(熵变),只要求简单理解 科学视野:自由能变化 G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结构
浓度、压强 温度 催化剂
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的因素
反应的可逆与不可逆 化学平衡状态特点 影响因素及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定量表
示方法
本课程重心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焓判据、熵判据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三、深入探讨(知识迁移)
四、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和稀溶液中的K w ; 二、pH 与溶液的酸碱性
三、练习使用pH 计,学习图示处理实验数据,探究酸碱反应中pH 变化,体会定量实验的作用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思路: 盐溶液有酸碱性→酸碱性与盐类型的相关性 →相关性原因→深化必修中离子反应的条件→影响水解的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条件)→与中和反应、热效应挂勾→应用
特点:问题→探究→思考、分析,循环深入利用已有知识探得新知识,深化已有知识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重点章节
沉淀的生成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结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溶度积 §原电池
§2化学电源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3电解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自发进行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外界能量推动
第一节 原电池
电池的极化作用:必修2中所讲的原电池,如果用作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不断减弱,因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
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
第二节 化学电源
内容:介绍范围和角度与必修2类似,名称上略有不同,原理上稍有深化,出现一些衡量电池质量的量概念
特点:注意体现时代性——新的、实用的,注重学生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电解池
一、了解电解装置的基本构造(包括电解池及其与直流电源的连接方式),可以学生分组仿照教材的装置示意图(图4—8)进行组装。
二、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并加以准确的表述(包括电极名称)。
三、用电解质的电离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对有关变化的过程和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揭示金属腐蚀的
严重性和危害性
金属腐蚀的原因(化学和电化) 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
社会问题 化学原理 价值体现 联系实际
抓要点,比异同 联系生活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课程地位:
1)在课程中的地位:
化学反应速率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实际上是化学平衡知识的延续,因此它还是后一章内容学习的基础。
2)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内容是按照如下顺序安排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要明确反应物的本质决定了反应速率,在影响速率的因素方面着重介绍浓度、压强、温度及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在必修2部分,已经简单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以及简单的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定性地分析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而在本册(选修4)的第一章又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具备了从化学反应的另一个本质——能量变化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知识基础;接着,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至此,如果再介绍给学生碰撞理论和活化能理论,学生便可以很自然地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从更高的层析来分析,从而比较出优势因素,进而控制反应。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整个编排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螺旋式的上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能够利用绪论部分介绍的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能理论。
2. 能够从更加本质的角度去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几个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3. 初步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
(二)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分析、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等概念和过程,增强学生的归纳及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通过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学会控制简单的化学反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使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 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3.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几组图片,比较下列几种情况的反应快慢程度:铁燃烧、烟花燃放、爆炸、溶洞形成。
(学生思考)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学生观察,比较反应速率)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褪去的时间长短)
1号 2号 3号 4号
4mL 0.01mol/L KMnO4 溶液
1、3好混合,
2、4号混合。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观察溶液浑浊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A B C D E F
5mL0.1mol/LNa
2S
2
O
3
溶液 5mL0.1mol/LH
2
SO
4
溶液
冷水常温热水冷水常温热水
【课后练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
2.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
A、Na2CO3晶体
B、铁粉
C、水
D、CuSO4晶体
3.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mol/L盐酸②改用30毫升6mol/L盐酸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2mL 0.1mol/L H2C2O4溶液2mL 0.2mol/L H2C2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