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愚溪诗序》示范教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愚溪诗序》示范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有关常识,“序”的知识。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心理。
3、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4、体会作者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5、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自命,均深有寄托,理解这种托物兴辞的写法,体会作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柳宗元概况的方式,回忆学过的课文。
二、简介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著有《柳河东集》。
文学方面他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与韩愈一道发起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他的文章被苏轼誉为“外枯而内膏,似淡而实美”,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文题讲解
“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一般说来,序有两种,一种是赠序(别序)以作文向相赠,以表示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种是书序,一般用来陈述著作者的旨趣,多放在篇首。
本文是书序,是柳宗元陈述他写作《八愚诗》的旨趣的。
四、背景简介
1.永贞变革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于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变革”,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宦官和官僚贵族的联合反扑下,只维持了146天便失败了。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并且终生不得量移,只能老死
于贬所。本文即作于永州任上。
2.永州与愚溪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两水汇合处,东接郴州,西南毗邻“两广”,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当时的永州是一个荒僻的地区,但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纵横,衬托着一块块田野,风景雄奇美丽。
出永州市大西门,过黄叶渡到柳子街,街后有条小溪,水流淙淙,汇入潇水,原名冉溪。因冉姓人家住在这里而得名;又说,从前溪水浑浊如黑染料,不能饮用,因而又名染溪。唐元和五年间(公元810年),柳宗元迁居溪旁改名愚溪。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曾留下游踪。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老师范读,或打开课件课文诵读按钮。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谪(zhé)潇水上犹龂龂(yín yín)然不可以不更(gēng)也遂负土累(lěi)石塞(s āi)其隘(ài)智者乐(yào)也又峻急多坻(chí)石幽邃(suì)浅狭不能兴(xīng)云雨
2、学生朗读,正音正句。(或者点名朗读,齐读)
四、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段,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而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第二段,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写出。叙出“八愚”,紧扣诗题。
第三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
第四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名为“愚”,实则不愚。遂将溪之愚、已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文意。
2、整理课文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先朗读后齐读课文:
二、学生当堂讨论,然后分段口译课文:
1、注意活用的词语
名(名→动,用……命名)之以其能
今予家(名→动,安家)是溪
合流屈曲而南(名→动,向南流)
无以利(名→动,对……有好处)世
虽辱(使动,使……受辱)而愚(形→动,用“愚”字称呼)之
予得专(形→动,专有)而名(名→动,命名)焉
2、注意课文的翻译要求,下列各部分的重要语句应成为讨论的重点:第一段: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③爱是溪,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⑤不可以不更也
第二段:
①愚泉凡六十穴
②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③嘉木异石错置
④以予故,咸以辱焉
第三段: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③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④而适类于予
⑤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第四段:
①宁武子“邦无道则愚”
②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③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予得专而名焉
第五段:
①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物
②能使愚者喜笑眷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