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谈转化学困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谈转化学困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居所差,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做点小生意的农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困生,需要教师给予给她们更多的爱、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鼓励;指导;督促
近几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加之这部分学生在原有学校所用的教材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各异、课程开设不齐、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等原因,所以与本校就读学生相比,在行为习惯、卫生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懒散不听话的学生大有人在,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80%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学困生尤为突出。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
的挑战。这些居所差,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做点小生意的农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困生,需要教师给予给她们更多的爱、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下面,结合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例如我所担任的五(2)班学困生黄欣,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妈妈身体不太好,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她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默默地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特别是作文,单元测试时她几乎不写作文。她不写作文的原因是“不会写。”有一单元的作文是写有读后感的,这一命题对于五年级优秀的学生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她就有更大难度,由此,我反思了自己的习作教学:
怎样教学生回忆已学的课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写作……
这次她考的糟糕,在她面前我尽量不提“退步”等字眼,淡化这次单元考试成绩对她造成的影响。并单独跟她交谈本次作文难度的大,很多同学都写的不够了,让她放下心里负担。与此同时,我设法去发现她心灵中积极向上因素的思想、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尽量唤醒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比如:她跳绳还行,我在课外活动时大力表扬她这种特长,有意展示她的跳绳成绩;语文课上,为了促使她形成有意注意,我也是抓住一切机会,为她提供锻炼的机会,对她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我还送给她一本作文书,让她认真读好作文,随后在我每一堂语文课前都让她给同学们念优秀作文给大家听。仅仅半个学期,她就对作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全校作文大赛上还获得了一等奖。
2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强调“终生教育”,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并且对于学生日后乃至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在悄悄的发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若要有效,除刻苦努力外,正确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学困生”学困大多源于学法不当。在实践中,大多数“学困生”刚开始还是很努力学习的,但由于学法不当,收获甚少,于是
逐渐产生了悲观的心理,认为再努力学习也赶不上其他同学,就自暴自弃。“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针对这种现象,应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每天都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我在教学中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讲课由浅入深,学困生就学得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语文。作文从学生熟悉、喜欢的题目入手,激发他的学习动机。这样,他们就有发现欲望,有一些成就感。
其次,要求他们重视实践,就是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要多复习,温故而知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学中,多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答问中的合理因素,提炼优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通过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会逐渐掌握学习的窍门,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学习自信心强了,由“厌学”变成了“好学”。
3与家长配合,对其给与更多的关注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但不是唯一,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让“学困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使老师能够更好地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地教育子女成材、关心孩子的学习,立足孩子健康发展。让家校联动,让家长与新课程同行。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母亲知识水平较低,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而且工作有很忙,所以在家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且不会的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讲解。因此,赖作业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天一来来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又都不会了。
教育初期情况:曾与其家长电话或见面交涉多次,就其学习问题进行商量对策,家长表示会在家里督促学习,但是效果不明显。上课还是不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再联系家长,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但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真对该生的情况,我采取补上落下的知识,不掉队,认真完成每次的作业,增强其自信心的办法。
经过一年来教与辅导,该生已初步养成了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对于学习上不懂的问题也知道问了。学习上的进步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大家也喜欢和他玩了。他与同学们的冲突减少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合格变为现在的双科都是优。
总之,学困生的思想变化无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特别对个别屡教不改或旧病复发的要紧抓不放,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千